第4章 梅花七蕊(4)
4.苦役
那兩個差役與那護衛一番交談後,其中一個走過來,將吳少道帶到那護衛麵前:“這就是那和尚,我們可以交差了吧?”又轉身對吳少道:“到了這裏,一切聽從別人安排,別惹事。”
說完,兩個差役把護衛給的紙條向懷中一塞,自顧自地走了。
等差役走遠,那護衛才向一邊喊道:“來人!”
隻見穀口又轉出兩個護衛打扮的人來,門口的護衛對其中一人道:“這裏有名千龍寺的和尚,你把他帶去桃花穀吧。”
這時穀內又走出兩個護衛打扮的人,招唿吳少上前。其中一人翻了翻手中的一本賬冊類的東西,也不抬頭:“你是千龍寺的和尚?”
吳少也無法否認,隻好點點頭。
“既然是千龍寺的,跟他去吧。”他指著穀內出來的一個人道。
“跟我走吧。”另一人看也不看他,徑自向前走去。
吳少跟著那人進了穀口走了不遠,這才發現穀內情況與外麵看起來大不一樣。
吳少早就注意到,這處地方後麵是巍巍大山,兩山之間的這處峽穀出口極為狹窄,但進了穀口,眼前卻豁然開朗。整個峽穀呈丫字形,前麵是一大片石灘,石灘後邊是一座小山,將大峽穀從中分成了兩條小的窄穀,周圍山上鬱鬱蔥蔥,看不清穀內情況。
那護衛帶著吳少走的是左邊的一條山穀,剛進穀口不久,便有人上前盤問,再走不遠,又見到一些守衛,期間吳少竟發現有軍士裝束的人摻雜其中,心中頗為不解。
大約走了五六裏山路,轉過一個彎,眼前出現一個山坳,山坳裏麵,有十幾個人正在低頭忙著,吳少驚奇地發現,其中竟然大部分是光頭,隻是不知是不是和尚,因為他們的衣服已經破敗不堪,根本看不出是不是僧服。
見又有人來,遠處一塊大石頭上坐著的一個道士站了起來,走向他們兩個。
“辛苦了,道爺。”這護衛連忙道。
那道士略一拱手,看了看吳少:“就一個?”
“是,此次隻帶了一個來。”那護衛道。
那道士皺皺眉頭道:“好吧,就讓他留在這兒,你忙去吧。”
待那護衛走了,這道士對吳少又上下打量了幾眼,拉長聲音問道:“哪座寺的?”
“千龍寺。”
“哦,原來是千龍寺的禿驢,那我可要分配給你點好活幹幹。這樣吧,你到那邊一號洞裏去吧,至於規矩和要幹什麽,自有人會告訴你。”
吳少這才發現,不遠的地方石壁下,有幾眼山洞,洞口有人不斷進進出出。吳少邁步剛要走,卻被那道士又攔下了。
“現在又不是飯點,你搶著去吃飯啊?我話還沒說完呢。”說著,這道士從袖中摸出個小冊子,翻了翻,又抬頭對吳少道:“二十三號現在空了,你現在就叫二十三號,記住了,你在這兒就叫二十三號,過去以後好好幹,別給道爺添麻煩,一旦大功告成,自會放你們迴去念經。”
吳少點點頭,背著那背笈走向最右邊的一個洞口,洞口那兒站著個胖壯光頭,遠遠地向那道士打了個招唿,也不管那道士是不是看得見,臉上滿是笑容,但等那道士一轉身走了,這光頭立即沉下臉來,上下打量著吳少。
“幾號?”
吳少愣了一下才明白過來:“二十三號。”
“好,好,前個二十三號死了那麽久了,這才補上二十三號,愣著幹嘛,到洞裏去啊?”胖壯光頭道。
吳少更抬腿向裏麵走,洞內昏暗,但吳少眼力驚人,很快便發現洞裏有六七個人,都在低頭勞作著,有人將一些樹枝截成小段,另有人便將小段樹掛盡量碾碎、磨細,然後將之收攏起來放到一邊。
吳少看著這些人的勞作,一時竟覺得相當神秘。
“你傻啊,背著那東西能幹活麽?快點扔了。”胖壯光頭又喝道。
吳少依言將背笈放下,卻不知要幹什麽。
“咱們這兒的活你也看到了,你剛來,什麽也不會,就去將那些藥材切成小段吧。”
“藥材?”吳少有些疑惑。
“對了,你恐怕什麽也不知道吧?那我來告訴你,這裏叫寶泉穀,我們所處的地方叫桃花穀,讓你來這兒呢就是製作藥材,你別瞪眼,你看到的這些都是名貴藥材,懂麽?”那胖壯光頭指了指周圍的樹枝道。“你可看仔細了,這些藥材都是有數的,倘若弄壞了你可吃不了篼著走。”
吳少點點頭。
“諸位,新來的二十三號,你們多認識一下,大家都是和尚,全是佛祖弟子,就相互幫忙吧,希望這個二十三號能活得久些。”
有幾個人聽見說話,抬頭看了一眼,便繼續幹活,有的人幹脆頭都不抬一下。
說完後,胖壯光頭轉身就走,臨走他又道:“我是十三號,別記錯了,有事找我。”
吳少到了此時才明白,原來那些差役抓他到這兒來,是為了做“苦役”!
可是這項苦役卻又透著很多古怪:為什麽官府的差役和軍士會參與其中,難道這是官府的行為?為什麽做苦役要用和尚,至少吳少現在看見的,大部分都是光頭?為什麽這些人要將這些樹枝看作為“藥材”,這藥材與吳少平時看到的可大不一樣。
吳少明白那胖壯和尚便是這一號洞的臨工,原以為他隻要一離開,其它人便會對他說些什麽,但接下來他便發覺自己想錯了,洞內的六個和尚似乎不願意與吳少說些什麽,隻是在默默幹活,偶爾說一句,也是說“小心”“當心“之類的提醒的話。
很快,吳少便知道,這些人並不是不願意說話,而是派下來的活太累了,以致於他們根本沒有說話的力氣和精力。
每天的活都是定量的,要將兩個大袋子全部裝滿粉末狀“藥材”才算完成,他們原來的六個,加上後來的吳少七個人,隻有一刻不停的切割,粉碎,研磨大約八個時辰,才能將袋子裝滿,至於裝不滿袋子會有什麽後果,現在吳少還不清楚。
若在平常,這樣的任務倒不算太難,如果工具得心應手,也許兩三個人便可完成,但在這一號洞裏,眾人用的全是石製工具!必須用石塊去切割去研磨,吳少所用的石斧,不過是一塊邊緣鋒利的石板,用力必須恰到好處,否則就可能損壞了這件工具,另一位和尚用來研磨的工具,不過是一個石球,也必須小心使用,這樣一來,他們的效率便大大降低,甚至一天勞作下來,僅僅能夠完成“任務”,吳少很奇怪,倘若有人要這些“藥材”為什麽不弄些好的工具來用,那樣不是更快麽?
4.苦役
那兩個差役與那護衛一番交談後,其中一個走過來,將吳少道帶到那護衛麵前:“這就是那和尚,我們可以交差了吧?”又轉身對吳少道:“到了這裏,一切聽從別人安排,別惹事。”
說完,兩個差役把護衛給的紙條向懷中一塞,自顧自地走了。
等差役走遠,那護衛才向一邊喊道:“來人!”
隻見穀口又轉出兩個護衛打扮的人來,門口的護衛對其中一人道:“這裏有名千龍寺的和尚,你把他帶去桃花穀吧。”
這時穀內又走出兩個護衛打扮的人,招唿吳少上前。其中一人翻了翻手中的一本賬冊類的東西,也不抬頭:“你是千龍寺的和尚?”
吳少也無法否認,隻好點點頭。
“既然是千龍寺的,跟他去吧。”他指著穀內出來的一個人道。
“跟我走吧。”另一人看也不看他,徑自向前走去。
吳少跟著那人進了穀口走了不遠,這才發現穀內情況與外麵看起來大不一樣。
吳少早就注意到,這處地方後麵是巍巍大山,兩山之間的這處峽穀出口極為狹窄,但進了穀口,眼前卻豁然開朗。整個峽穀呈丫字形,前麵是一大片石灘,石灘後邊是一座小山,將大峽穀從中分成了兩條小的窄穀,周圍山上鬱鬱蔥蔥,看不清穀內情況。
那護衛帶著吳少走的是左邊的一條山穀,剛進穀口不久,便有人上前盤問,再走不遠,又見到一些守衛,期間吳少竟發現有軍士裝束的人摻雜其中,心中頗為不解。
大約走了五六裏山路,轉過一個彎,眼前出現一個山坳,山坳裏麵,有十幾個人正在低頭忙著,吳少驚奇地發現,其中竟然大部分是光頭,隻是不知是不是和尚,因為他們的衣服已經破敗不堪,根本看不出是不是僧服。
見又有人來,遠處一塊大石頭上坐著的一個道士站了起來,走向他們兩個。
“辛苦了,道爺。”這護衛連忙道。
那道士略一拱手,看了看吳少:“就一個?”
“是,此次隻帶了一個來。”那護衛道。
那道士皺皺眉頭道:“好吧,就讓他留在這兒,你忙去吧。”
待那護衛走了,這道士對吳少又上下打量了幾眼,拉長聲音問道:“哪座寺的?”
“千龍寺。”
“哦,原來是千龍寺的禿驢,那我可要分配給你點好活幹幹。這樣吧,你到那邊一號洞裏去吧,至於規矩和要幹什麽,自有人會告訴你。”
吳少這才發現,不遠的地方石壁下,有幾眼山洞,洞口有人不斷進進出出。吳少邁步剛要走,卻被那道士又攔下了。
“現在又不是飯點,你搶著去吃飯啊?我話還沒說完呢。”說著,這道士從袖中摸出個小冊子,翻了翻,又抬頭對吳少道:“二十三號現在空了,你現在就叫二十三號,記住了,你在這兒就叫二十三號,過去以後好好幹,別給道爺添麻煩,一旦大功告成,自會放你們迴去念經。”
吳少點點頭,背著那背笈走向最右邊的一個洞口,洞口那兒站著個胖壯光頭,遠遠地向那道士打了個招唿,也不管那道士是不是看得見,臉上滿是笑容,但等那道士一轉身走了,這光頭立即沉下臉來,上下打量著吳少。
“幾號?”
吳少愣了一下才明白過來:“二十三號。”
“好,好,前個二十三號死了那麽久了,這才補上二十三號,愣著幹嘛,到洞裏去啊?”胖壯光頭道。
吳少更抬腿向裏麵走,洞內昏暗,但吳少眼力驚人,很快便發現洞裏有六七個人,都在低頭勞作著,有人將一些樹枝截成小段,另有人便將小段樹掛盡量碾碎、磨細,然後將之收攏起來放到一邊。
吳少看著這些人的勞作,一時竟覺得相當神秘。
“你傻啊,背著那東西能幹活麽?快點扔了。”胖壯光頭又喝道。
吳少依言將背笈放下,卻不知要幹什麽。
“咱們這兒的活你也看到了,你剛來,什麽也不會,就去將那些藥材切成小段吧。”
“藥材?”吳少有些疑惑。
“對了,你恐怕什麽也不知道吧?那我來告訴你,這裏叫寶泉穀,我們所處的地方叫桃花穀,讓你來這兒呢就是製作藥材,你別瞪眼,你看到的這些都是名貴藥材,懂麽?”那胖壯光頭指了指周圍的樹枝道。“你可看仔細了,這些藥材都是有數的,倘若弄壞了你可吃不了篼著走。”
吳少點點頭。
“諸位,新來的二十三號,你們多認識一下,大家都是和尚,全是佛祖弟子,就相互幫忙吧,希望這個二十三號能活得久些。”
有幾個人聽見說話,抬頭看了一眼,便繼續幹活,有的人幹脆頭都不抬一下。
說完後,胖壯光頭轉身就走,臨走他又道:“我是十三號,別記錯了,有事找我。”
吳少到了此時才明白,原來那些差役抓他到這兒來,是為了做“苦役”!
可是這項苦役卻又透著很多古怪:為什麽官府的差役和軍士會參與其中,難道這是官府的行為?為什麽做苦役要用和尚,至少吳少現在看見的,大部分都是光頭?為什麽這些人要將這些樹枝看作為“藥材”,這藥材與吳少平時看到的可大不一樣。
吳少明白那胖壯和尚便是這一號洞的臨工,原以為他隻要一離開,其它人便會對他說些什麽,但接下來他便發覺自己想錯了,洞內的六個和尚似乎不願意與吳少說些什麽,隻是在默默幹活,偶爾說一句,也是說“小心”“當心“之類的提醒的話。
很快,吳少便知道,這些人並不是不願意說話,而是派下來的活太累了,以致於他們根本沒有說話的力氣和精力。
每天的活都是定量的,要將兩個大袋子全部裝滿粉末狀“藥材”才算完成,他們原來的六個,加上後來的吳少七個人,隻有一刻不停的切割,粉碎,研磨大約八個時辰,才能將袋子裝滿,至於裝不滿袋子會有什麽後果,現在吳少還不清楚。
若在平常,這樣的任務倒不算太難,如果工具得心應手,也許兩三個人便可完成,但在這一號洞裏,眾人用的全是石製工具!必須用石塊去切割去研磨,吳少所用的石斧,不過是一塊邊緣鋒利的石板,用力必須恰到好處,否則就可能損壞了這件工具,另一位和尚用來研磨的工具,不過是一個石球,也必須小心使用,這樣一來,他們的效率便大大降低,甚至一天勞作下來,僅僅能夠完成“任務”,吳少很奇怪,倘若有人要這些“藥材”為什麽不弄些好的工具來用,那樣不是更快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