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 月 20 日,對於非凡而言,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在這一天,他滿心歡喜地拿到了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正式為自己的大學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兩張證書,不僅僅是對他過去數年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開啟未來新征程的鑰匙。
在隨後的幾天裏,畢業的同學們如同紛飛的蒲公英,逐漸散落天涯。
非凡則沉浸在這一場場迎來送往的離愁別緒之中。每一次的送別,都是一次心靈的觸動;每一個遠去的背影,都承載著深深的同窗情誼。那些曾經一起歡笑、一起奮鬥的日子,如電影般在他的腦海中不斷放映。有時候,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某個熟悉的場景,都會讓他的內心被感動填滿,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那是別離的苦澀,也是對往昔歲月的深深眷戀。
7月25 日,陽光熱烈而燦爛,科技期刊編輯培訓班在礦冶研究院拉開了帷幕。非凡受命參加,這算是他參加的崗前職業培訓。
非凡懷揣著幾分向往和新奇,早早地來到了報到地點。抬眼望去,會標上醒目的大字映入眼簾——“省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者協會第一屆科技期刊編輯業務培訓班”。
在開班儀式上,主持人逐一介紹著出席的領導,這位是出版協會的權威人士,那位是學報研究會的重要人物。非凡暗自思忖著,像農業大學學報這樣的學術刊物應該也是這些行業社團的會員吧。
此次參加培訓班的人員多達 60 餘人。本省的僅有 15 人,被編為第一組,其餘來自外省的學員則被分為三個組。
第一組選正副組長的時候,會務組的人看到了一個熟人,便隨意地指定道:“你來當組長。”接著又問道:“哪位願意當副組長?請舉手。”非凡聽到這話,心中的熱情瞬間被點燃,他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擔心會務組的人看不到,還迅速地站了起來,仿佛在急切地向大家展示他的決心和勇氣。
“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會務組的人說道。
非凡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我叫張非凡,來自農業大學學報編輯部。我上半年剛畢業就很榮幸地來參加這次培訓,一來是抱著虛心的態度向各位前輩和同仁學習,二來也想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為大家服務,為我們的培訓班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話音剛落,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就這樣,非凡在培訓班中成功地爭得了一個“小官”。而這個小小的職位,為他帶來了更多的機會,讓他能夠更加便捷地結識那些行業的領導以及眾多的學員。
這培訓班的學習安排充實而豐富,幾乎涵蓋了編輯專業的所有核心要點,堪稱是一期速成班。非凡一直以來對文字就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文字編輯工作更是充滿了熱愛。此刻,他就像一塊極度渴望知識的海綿,如饑似渴地汲取著每天的學習內容,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在學習的閑暇之餘,非凡主動向社團的領導請教。然而,得到的信息卻讓他大為吃驚。原來,農業大學學報竟然從未加入過任何相關的學會、協會組織。每次的會議及活動都會向各個高校學報發出通知,可農業大學卻從未派人參加過。這次非凡來學習,竟然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參與社團活動。
非凡還時常與省內高校學報的同仁們在山麓邊悠然地散步。在輕鬆的氛圍中,他了解到了各個學校的詳細情況,包括人員數量、男女比例、學曆狀況、上班製度等等。通過這樣的交流,他與大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未來的工作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非凡敏銳地察覺到,各高校學報編輯部在近年都陸續引進了一些年輕人。他在心中默默估算著,全省高校學報係統應該有 50 人以上。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浮現:是不是可以將大家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更具活力和凝聚力的群體呢?
整整一個月的學習時光轉瞬即逝。非凡帶著滿滿的收獲迴到了學校,第一時間來向李主任匯報。李主任聽聞後,立即召集大家一起聆聽。
學報編輯部實際上負責著兩本雜誌的編發工作,一是《農業大學學報》,二是《農業科技譯訊》。
李主任已近半百之年,他不僅擔任著編輯部主任,還是學報的主編。張老師年逾半百,50 多歲的她肩負著譯訊主編的重任。龍老師是七九級的畢業生,剛剛喜得貴子休完產假,目前協助張老師編輯譯訊學報。還有一位編務歐陽妹,大家親切地稱唿她歐陽。原本編輯部還有一位年輕的男老師是學報編輯,因考研而離開了,新進畢業生非凡的到來,正是為了填補這個空缺。
非凡的座位應該是那位男老師的,但此刻卻整潔幹淨,一塵不染。他心裏明白,這肯定是歐陽知道他要來,專門精心打掃過的。
大家圍坐過來,狹小的辦公室僅有十來個平方,此刻顯得有些擁擠。
非凡匯報著這一個月的學習內容,李主任和其他幾位老師不時插話提問,現場氣氛熱烈,仿佛正在進行一場業務交流會。
匯報完學習內容後,非凡略作停頓,接著說道:“雖然我初來乍到,但還是想鬥膽提一點工作建議。”
李主任微笑著鼓勵道:“好,你大膽地提。”說著,還從抽屜裏拿出筆記本,準備做記錄。
非凡清了清嗓子,鄭重地說道:“我建議,我們學報要主動加入相關的協會、學會組織,積極參加協會、學會的會議及活動,真正融入這個大家庭。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能夠更好地獲取信息,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另外,我聽說省裏及全國的協會、學會正在籌備組織高校學報的評比工作。我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們學報應當加強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積極參評參選,力爭打造一流的學報!”
非凡的一番話,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大家都被這個充滿激情和想法的小夥子所感染,內心湧起了一股久違的衝動。
尤其是李主任,他的內心更是波瀾起伏。看著眼前充滿朝氣和抱負的非凡,他仿佛看到了當年那個同樣滿懷激情的自己。
李主任本名李誌民,他的人生經曆頗為曲折。他曾是大隊支部書記,因表現出色被保送成為工農兵大學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激情澎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運動中。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一次挖防空洞的事故中,他不幸失去了一條腿。從此,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如今,他隻能拄著拐杖,往昔的熱情和幹勁仿佛隨著那條失去的腿一並消逝。在學報編輯部,他帶著幾個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的人,過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日子。
非凡的出現,就像一道耀眼的曙光,讓他那幾乎沉寂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深知自己已無力改變現狀,但他堅信,這個充滿活力的小夥子一定有能力讓這默默無聞、毫無影響力的學報煥發出新的生機。
李主任激動地說道:“張非凡,就這麽定了,我全力支持你!”
見李主任如此堅決地支持,大家也紛紛表態,表示願意全力支持非凡的工作。
大家都在憧憬著。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的到來,能否讓這平靜多年的學報迎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
在隨後的幾天裏,畢業的同學們如同紛飛的蒲公英,逐漸散落天涯。
非凡則沉浸在這一場場迎來送往的離愁別緒之中。每一次的送別,都是一次心靈的觸動;每一個遠去的背影,都承載著深深的同窗情誼。那些曾經一起歡笑、一起奮鬥的日子,如電影般在他的腦海中不斷放映。有時候,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某個熟悉的場景,都會讓他的內心被感動填滿,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那是別離的苦澀,也是對往昔歲月的深深眷戀。
7月25 日,陽光熱烈而燦爛,科技期刊編輯培訓班在礦冶研究院拉開了帷幕。非凡受命參加,這算是他參加的崗前職業培訓。
非凡懷揣著幾分向往和新奇,早早地來到了報到地點。抬眼望去,會標上醒目的大字映入眼簾——“省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者協會第一屆科技期刊編輯業務培訓班”。
在開班儀式上,主持人逐一介紹著出席的領導,這位是出版協會的權威人士,那位是學報研究會的重要人物。非凡暗自思忖著,像農業大學學報這樣的學術刊物應該也是這些行業社團的會員吧。
此次參加培訓班的人員多達 60 餘人。本省的僅有 15 人,被編為第一組,其餘來自外省的學員則被分為三個組。
第一組選正副組長的時候,會務組的人看到了一個熟人,便隨意地指定道:“你來當組長。”接著又問道:“哪位願意當副組長?請舉手。”非凡聽到這話,心中的熱情瞬間被點燃,他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擔心會務組的人看不到,還迅速地站了起來,仿佛在急切地向大家展示他的決心和勇氣。
“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會務組的人說道。
非凡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我叫張非凡,來自農業大學學報編輯部。我上半年剛畢業就很榮幸地來參加這次培訓,一來是抱著虛心的態度向各位前輩和同仁學習,二來也想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為大家服務,為我們的培訓班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話音剛落,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就這樣,非凡在培訓班中成功地爭得了一個“小官”。而這個小小的職位,為他帶來了更多的機會,讓他能夠更加便捷地結識那些行業的領導以及眾多的學員。
這培訓班的學習安排充實而豐富,幾乎涵蓋了編輯專業的所有核心要點,堪稱是一期速成班。非凡一直以來對文字就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文字編輯工作更是充滿了熱愛。此刻,他就像一塊極度渴望知識的海綿,如饑似渴地汲取著每天的學習內容,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在學習的閑暇之餘,非凡主動向社團的領導請教。然而,得到的信息卻讓他大為吃驚。原來,農業大學學報竟然從未加入過任何相關的學會、協會組織。每次的會議及活動都會向各個高校學報發出通知,可農業大學卻從未派人參加過。這次非凡來學習,竟然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參與社團活動。
非凡還時常與省內高校學報的同仁們在山麓邊悠然地散步。在輕鬆的氛圍中,他了解到了各個學校的詳細情況,包括人員數量、男女比例、學曆狀況、上班製度等等。通過這樣的交流,他與大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未來的工作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非凡敏銳地察覺到,各高校學報編輯部在近年都陸續引進了一些年輕人。他在心中默默估算著,全省高校學報係統應該有 50 人以上。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浮現:是不是可以將大家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更具活力和凝聚力的群體呢?
整整一個月的學習時光轉瞬即逝。非凡帶著滿滿的收獲迴到了學校,第一時間來向李主任匯報。李主任聽聞後,立即召集大家一起聆聽。
學報編輯部實際上負責著兩本雜誌的編發工作,一是《農業大學學報》,二是《農業科技譯訊》。
李主任已近半百之年,他不僅擔任著編輯部主任,還是學報的主編。張老師年逾半百,50 多歲的她肩負著譯訊主編的重任。龍老師是七九級的畢業生,剛剛喜得貴子休完產假,目前協助張老師編輯譯訊學報。還有一位編務歐陽妹,大家親切地稱唿她歐陽。原本編輯部還有一位年輕的男老師是學報編輯,因考研而離開了,新進畢業生非凡的到來,正是為了填補這個空缺。
非凡的座位應該是那位男老師的,但此刻卻整潔幹淨,一塵不染。他心裏明白,這肯定是歐陽知道他要來,專門精心打掃過的。
大家圍坐過來,狹小的辦公室僅有十來個平方,此刻顯得有些擁擠。
非凡匯報著這一個月的學習內容,李主任和其他幾位老師不時插話提問,現場氣氛熱烈,仿佛正在進行一場業務交流會。
匯報完學習內容後,非凡略作停頓,接著說道:“雖然我初來乍到,但還是想鬥膽提一點工作建議。”
李主任微笑著鼓勵道:“好,你大膽地提。”說著,還從抽屜裏拿出筆記本,準備做記錄。
非凡清了清嗓子,鄭重地說道:“我建議,我們學報要主動加入相關的協會、學會組織,積極參加協會、學會的會議及活動,真正融入這個大家庭。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能夠更好地獲取信息,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另外,我聽說省裏及全國的協會、學會正在籌備組織高校學報的評比工作。我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們學報應當加強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積極參評參選,力爭打造一流的學報!”
非凡的一番話,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大家都被這個充滿激情和想法的小夥子所感染,內心湧起了一股久違的衝動。
尤其是李主任,他的內心更是波瀾起伏。看著眼前充滿朝氣和抱負的非凡,他仿佛看到了當年那個同樣滿懷激情的自己。
李主任本名李誌民,他的人生經曆頗為曲折。他曾是大隊支部書記,因表現出色被保送成為工農兵大學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激情澎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運動中。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一次挖防空洞的事故中,他不幸失去了一條腿。從此,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如今,他隻能拄著拐杖,往昔的熱情和幹勁仿佛隨著那條失去的腿一並消逝。在學報編輯部,他帶著幾個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的人,過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日子。
非凡的出現,就像一道耀眼的曙光,讓他那幾乎沉寂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深知自己已無力改變現狀,但他堅信,這個充滿活力的小夥子一定有能力讓這默默無聞、毫無影響力的學報煥發出新的生機。
李主任激動地說道:“張非凡,就這麽定了,我全力支持你!”
見李主任如此堅決地支持,大家也紛紛表態,表示願意全力支持非凡的工作。
大家都在憧憬著。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的到來,能否讓這平靜多年的學報迎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