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霸道排片率
重迴華娛2003,我是七代導演 作者:笑皆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73章 霸道排片率
所有人都看到了保底的好處。
寧昊的電影保底1.5億,製片方都賺錢了錢沒錯,可票房的分賬和他們再也沒關係了,全部進了錢信的口袋。
對於一些人而言這樣的保底很好,可以快速迴錢,不用承擔風險,保證電影一定能賺錢。
風險交給發行方,製片方穩賺不賠,隻是賺的可能沒有那麽多,畢竟電影市場的賭性很大。
高風險高迴報,要是贏了,就能和錢信一樣。
10億的票房,翻倍到手,可不讓人興奮,一億多的收入呢。
一個個羨慕的很。
他們並不知道,現在和錢信的記憶不一樣,錢信記憶中這部電影的確是破了10億,好像比記憶中的還要高一些,可能會多出一兩億的票房。
畢竟錢信為了這部電影砸了兩千萬的宣發進去,應該是能多出來一兩億的票房。
未來宣傳大於電影質量,何況現在電影的質量那麽好,宣發跟得上,對電影事半功倍。
本來排片是要被砍的,可麵對強勢的錢信和兩家發行方,院線最後隻砍了5%。
這下導致其他的電影公司罵街,原本46%的排片,現在砍到了41%,有區別嗎?
啊?
你告訴我有區別嗎?
大導演也不能這樣欺負人啊。
還讓不讓老實人活了。
屠龍少年變成惡龍了嗎?
一些電影人在微博上陰陽怪氣的表示。
【怎麽不把排片都給《心花怒放》得了,41%的國慶檔排片,聞所未聞,前所未見!】
【幹脆100%都給某部電影好了。】
【吃相難看,不給其他電影活路,果然是屠龍少年終成龍。】
微博上很熱鬧,一個個所謂的電影人下場,目的不言而喻了,無非是說錢信強盜的行為,偷走了其他電影的排片。
不需要錢信迴複他們,那些院線會給他們一巴掌。
【電影排片是根據電影市場而決定,電影《心花路放》首日票房突破1.2億,試問還有其他電影能做到,作為院線恨不得把所有的排片都給優秀的電影。
電影好壞觀眾自然知曉,無疑《心花路放》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值得院線如此拍片。
至於某些質疑電影排片問題的,100%排片也不是沒有過。(附圖)】
點開圖片一看,好家夥,真的是100%排片,全國的電影院都隻上映一部電影。
那些電影人點開一看,覺得眼前一黑。
《不要迴答》排片率100%。
得了,還能說什麽,更加過分的錢信沒幹過?
又不是沒有幹過100%排片的情況,問題是你們不中用啊。
當年國內第一部大投資科幻電影,舉全國之力,把電影推向了五億票房。
那時候沒有多少家電影院,因為《不要迴答》的關係,多少的房地產商開始進軍電影院市場,毫不客氣的說,旺達也是在這個時候進來的。
這是國內電影僅次於《英雄》的第二座裏程碑,是國內科幻的開始,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佳科幻電影。
再度被拿出來,堵住了這些人的嘴臉。
就差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你們也配和錢信比?
都是電影人,也是有差距的好不好。
多少家電影院需要靠著錢信吃飯,錢信砸錢宣傳他們是看得見的,院線們也要宣傳,他們自然知道錢信出錢出力,電影票房越高,他們賺的越多。
要不是上麵有政策壓著,他們肯定都給《心花路放》安排上。
慣著他們了,沒有什麽好的電影作品,裝毛線啊。
曾經賈科長他們也這樣和院線反映過,甚至投訴到了電影局去。
結果呢?
有用嗎?
院線本來就是為了賺錢,排其他的電影能賺錢,幹嘛要排你們的電影,你們的電影有什麽看頭,能給他們賺什麽錢。
文藝片很難從院線賺錢,為什麽要發展商業電影,商業電影帶動的不隻是製片方能賺錢。
還有整個市場經濟的活躍。
電影院開在什麽地方?
商場五六樓。
為什麽要選擇最高的樓層。
很簡單,下麵的樓層有超市,有百貨商店,有各種美甲服裝店,三四樓還有美食店鋪。
這些加起來,你要進去看個電影,不消費嗎?
電影院能帶動一座商場的發展,一個商場能帶來多少的經濟收益。
再說了電影本來就是愛情經濟,兩個人在一起,總要吃吃喝喝逛個街,買件衣服。
一部好的商業電影能帶動的市場經濟不隻是看到的表麵那麽簡單,隻有腦殘才會說出電影市場火爆,是因為沒有錢去旅遊這種話來。
商業電影能帶動電影院,電影院能帶動消費市場,消費市場受到刺激,經濟自然是流通了起來。
這不就是上麵一直在做的事,錢信這些年拍攝商業電影,真以為他沒有任務啊,領導找了他不知道多少次。
恨不得他一年三部,錢都不需要他出,讓中影給他錢,讓他去造。
但是錢信已經進了中影,要避嫌,那讓他自己去造,給他最大的政策支持。
中影那邊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錢信離開,一句話都不敢說什麽。
反正錢信的任務很簡單,多拍電影,把電影周邊的商業帶動起來。
電影市場注定了會出現贏家通吃的情況,毫無疑問,《心花路放》這次通吃了。
其他電影隻能吃剩下的一些殘羹剩飯,看著錢信賺錢。
徐爭在魔都宣傳的時候,順帶宣布自己的電影《囧途》係列第三部《港囧》開機,主演亮相,正是包貝耳。
然而卻是鋪天蓋地的謾罵,包貝耳怎麽可能和王保強相比,他是什麽玩意等等。
“徐爭這次要跌跟頭了。”錢信在辦公室聽到這件事,不由得搖頭道。
“你覺得不行?”韓三坪坐在前麵和他喝茶。
“電影是需要觀眾緣的,觀眾會認可某些演員,在學術中稱之為偶像效應,前麵兩部電影徐爭和王保強的搭檔,後麵加入黃博,無論是王保強還是黃博都有很高的觀眾緣,包貝耳的麵相那樣,給人的感覺不友好,他飾演反派可以,飾演王保強原本的角色,並不討喜。”錢信道。
“那你還投資他的電影?”韓三坪詫異道。
“你覺得第三部會虧本嗎?”
“應該不會吧。”
“那不就是了,站在商人的角度來說,我是為了盈利著想,至於電影不好,挨罵的也不是我。”
所有人都看到了保底的好處。
寧昊的電影保底1.5億,製片方都賺錢了錢沒錯,可票房的分賬和他們再也沒關係了,全部進了錢信的口袋。
對於一些人而言這樣的保底很好,可以快速迴錢,不用承擔風險,保證電影一定能賺錢。
風險交給發行方,製片方穩賺不賠,隻是賺的可能沒有那麽多,畢竟電影市場的賭性很大。
高風險高迴報,要是贏了,就能和錢信一樣。
10億的票房,翻倍到手,可不讓人興奮,一億多的收入呢。
一個個羨慕的很。
他們並不知道,現在和錢信的記憶不一樣,錢信記憶中這部電影的確是破了10億,好像比記憶中的還要高一些,可能會多出一兩億的票房。
畢竟錢信為了這部電影砸了兩千萬的宣發進去,應該是能多出來一兩億的票房。
未來宣傳大於電影質量,何況現在電影的質量那麽好,宣發跟得上,對電影事半功倍。
本來排片是要被砍的,可麵對強勢的錢信和兩家發行方,院線最後隻砍了5%。
這下導致其他的電影公司罵街,原本46%的排片,現在砍到了41%,有區別嗎?
啊?
你告訴我有區別嗎?
大導演也不能這樣欺負人啊。
還讓不讓老實人活了。
屠龍少年變成惡龍了嗎?
一些電影人在微博上陰陽怪氣的表示。
【怎麽不把排片都給《心花怒放》得了,41%的國慶檔排片,聞所未聞,前所未見!】
【幹脆100%都給某部電影好了。】
【吃相難看,不給其他電影活路,果然是屠龍少年終成龍。】
微博上很熱鬧,一個個所謂的電影人下場,目的不言而喻了,無非是說錢信強盜的行為,偷走了其他電影的排片。
不需要錢信迴複他們,那些院線會給他們一巴掌。
【電影排片是根據電影市場而決定,電影《心花路放》首日票房突破1.2億,試問還有其他電影能做到,作為院線恨不得把所有的排片都給優秀的電影。
電影好壞觀眾自然知曉,無疑《心花路放》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值得院線如此拍片。
至於某些質疑電影排片問題的,100%排片也不是沒有過。(附圖)】
點開圖片一看,好家夥,真的是100%排片,全國的電影院都隻上映一部電影。
那些電影人點開一看,覺得眼前一黑。
《不要迴答》排片率100%。
得了,還能說什麽,更加過分的錢信沒幹過?
又不是沒有幹過100%排片的情況,問題是你們不中用啊。
當年國內第一部大投資科幻電影,舉全國之力,把電影推向了五億票房。
那時候沒有多少家電影院,因為《不要迴答》的關係,多少的房地產商開始進軍電影院市場,毫不客氣的說,旺達也是在這個時候進來的。
這是國內電影僅次於《英雄》的第二座裏程碑,是國內科幻的開始,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佳科幻電影。
再度被拿出來,堵住了這些人的嘴臉。
就差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你們也配和錢信比?
都是電影人,也是有差距的好不好。
多少家電影院需要靠著錢信吃飯,錢信砸錢宣傳他們是看得見的,院線們也要宣傳,他們自然知道錢信出錢出力,電影票房越高,他們賺的越多。
要不是上麵有政策壓著,他們肯定都給《心花路放》安排上。
慣著他們了,沒有什麽好的電影作品,裝毛線啊。
曾經賈科長他們也這樣和院線反映過,甚至投訴到了電影局去。
結果呢?
有用嗎?
院線本來就是為了賺錢,排其他的電影能賺錢,幹嘛要排你們的電影,你們的電影有什麽看頭,能給他們賺什麽錢。
文藝片很難從院線賺錢,為什麽要發展商業電影,商業電影帶動的不隻是製片方能賺錢。
還有整個市場經濟的活躍。
電影院開在什麽地方?
商場五六樓。
為什麽要選擇最高的樓層。
很簡單,下麵的樓層有超市,有百貨商店,有各種美甲服裝店,三四樓還有美食店鋪。
這些加起來,你要進去看個電影,不消費嗎?
電影院能帶動一座商場的發展,一個商場能帶來多少的經濟收益。
再說了電影本來就是愛情經濟,兩個人在一起,總要吃吃喝喝逛個街,買件衣服。
一部好的商業電影能帶動的市場經濟不隻是看到的表麵那麽簡單,隻有腦殘才會說出電影市場火爆,是因為沒有錢去旅遊這種話來。
商業電影能帶動電影院,電影院能帶動消費市場,消費市場受到刺激,經濟自然是流通了起來。
這不就是上麵一直在做的事,錢信這些年拍攝商業電影,真以為他沒有任務啊,領導找了他不知道多少次。
恨不得他一年三部,錢都不需要他出,讓中影給他錢,讓他去造。
但是錢信已經進了中影,要避嫌,那讓他自己去造,給他最大的政策支持。
中影那邊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錢信離開,一句話都不敢說什麽。
反正錢信的任務很簡單,多拍電影,把電影周邊的商業帶動起來。
電影市場注定了會出現贏家通吃的情況,毫無疑問,《心花路放》這次通吃了。
其他電影隻能吃剩下的一些殘羹剩飯,看著錢信賺錢。
徐爭在魔都宣傳的時候,順帶宣布自己的電影《囧途》係列第三部《港囧》開機,主演亮相,正是包貝耳。
然而卻是鋪天蓋地的謾罵,包貝耳怎麽可能和王保強相比,他是什麽玩意等等。
“徐爭這次要跌跟頭了。”錢信在辦公室聽到這件事,不由得搖頭道。
“你覺得不行?”韓三坪坐在前麵和他喝茶。
“電影是需要觀眾緣的,觀眾會認可某些演員,在學術中稱之為偶像效應,前麵兩部電影徐爭和王保強的搭檔,後麵加入黃博,無論是王保強還是黃博都有很高的觀眾緣,包貝耳的麵相那樣,給人的感覺不友好,他飾演反派可以,飾演王保強原本的角色,並不討喜。”錢信道。
“那你還投資他的電影?”韓三坪詫異道。
“你覺得第三部會虧本嗎?”
“應該不會吧。”
“那不就是了,站在商人的角度來說,我是為了盈利著想,至於電影不好,挨罵的也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