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重新出現的天幕,武德到開元之間的眾人不由鬆了一口氣。
昨天這天生異象把他們嚇了個半死,本來以為是天罰,結果後來發現是講他們大唐建國的曆史,這樣也好,正好他們能參考一番後人的政策,順便規避一些錯誤。
想到這,一群人目光灼灼的看著上首。
不過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此時武德(李淵)年間和貞觀初年的氣氛格外冷凝。
就在這時,上空的聲音傳了出來。
【大家好,昨天已經給大家播放完了武德年間的故事,下麵我們一起走進玄武門之變的後續。】
武德年間,聽到‘玄武門之變’幾個字,李元吉不由迴想起自家身死的場景,冷哼一聲道:“二哥,你手起刀落的速度夠快啊!”
“彼此彼此,成王敗寇而已,大哥和四弟也不差。”
“你......大哥,你看看他。”
李建成沒有理會李元吉,而是抬眼看向上首,他倒要看看大唐的後續如何,他李建成既然敢上桌,那就輸得起。
看著這幾個兒子的模樣,李淵一陣頭疼,兒子太有本事的痛誰懂啊?不過老二想要兵變上位,他會怎麽對自己這個老父親呢?
始皇、楊堅:滾,你凡爾賽的嘴臉太難看了。
貞觀初年的李世民握著愛妻的手,低聲道:“觀音婢,我......”
“二哥,你要對自己有信心,我和孩子們也會一直陪著你的。”
李隆基不以為意的掃了眼上首,太宗的玄武門之變算什麽?他李三郎五年經曆了三場政變,力壓伯娘、姑姑等奇女子,成功上位,老李家最優秀的崽,舍他其誰!
楊玉環看著眼前得意洋洋的老頭子,直接斂下了眉眼,心裏默默期盼著自己不會出現在上麵,不然兒媳嫁公公的遮羞布,可就......
【對了,忙著給大家講解,忘了說我的名字了,為了應景,主播我特意給自己改了個網名,大家喜歡‘玄武’這個名字嗎?喜歡的話給我點個關注,愛心也可以哦。】
???!!!
這名字一出,天幕下的眾人差點閃了腰。
不是,你說你叫啥?我嚴重懷疑你在內涵什麽,並且我有證據。
李世民哭唧唧的說道:“觀音婢,主播他是故意的,他欺負我。”
長孫皇後熟練的順毛道:“那我們不看,二哥你願意嗎?”
“那還是算了吧,學習學習後人的政策,才能更好的安定天下,沒關係,不就是玄武門嗎?我不在乎。”
【說起老李家的事,玄武我簡直能和大家聊上三天三夜,無他,實在是太精彩,太繁榮昌盛,太武德充沛、太不走尋常路了。】
......
所以你能趕緊說嗎?別在這放水拖時間,我們要看重點、重點啊!
主播你要講的不精彩,都對不起’玄武‘這個名字,也對不起我們偷偷摸摸給你點的關注。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第一次玄武門之變爆發,請大家記住六月初四,這個是重點,後續可還要用到呢。】
???
不是,什麽叫第一次玄武門之變?這玩意難道還有很多次嗎?
李元吉冷哼一聲,漫不經心道:“二哥,你家總不會代代都去玄武門走一遭吧?”
“李元吉,你找打是不是?”
“我和大哥都被你弄死過一次了,難道挨打比死還可怕嗎?”
看著破罐子破摔的李元吉,李世民也沒客氣,直接邦邦兩拳送了他個熊貓眼。
李淵見此,直接拍案而起,罵道:“都給朕安分點,朕還要看自己的結局呢。”
眾人:......行吧,那祝你安享晚年。
“高明,你過來。”
麵對自家老父親的唿喚,母親擔憂的眼神,年歲還小李承乾也沒多想,緩步走上前,不明所以的望著老父親,問道:“阿耶,怎麽了?有什麽事嗎?”
“你對玄武門有什麽想法嗎?”
“二郎,高明還小,你......”
“阿耶,兒子目前還沒有什麽看法。”
???所以你是以後有想法嗎?
.【沒錯,歡唿吧,雀躍吧,雖然李唐是最光輝璀璨,繁榮昌盛的王朝,但也是兵變次數最多的王朝,主播我今日講解是李唐皇室的優良傳統,我家代代玄武門。】
!!!???
’代代玄武門‘是優良傳統?你沒說錯吧?
李元吉沒想到自己的話成真了,正準備嘲諷一番,結果還沒開口,就聽到了耳邊的暴怒聲。
“李元吉,我打死你這個烏鴉嘴。”
“父皇,救我。”
李淵:......
我要是能管的住你們這群孽障,還會有玄武門之變嗎?你可真是太高看我了。
貞觀年間的李世民心死了,不是,怎麽就代代玄武門?
自己對高明這麽好,讓他看看是庶出的哪個逆子,居然敢搶高明的東西,哼。
即將被廢的李承乾:不才,玄武門2.0正是在下。
李泰:阿耶,我不是庶子。也不是逆子,但我也想要太子位呢。
庶出子:我們雖然不是嫡出,但父皇你也不能隨便給我們戴黑鍋啊!
【好了,言歸正傳,玄武門之變,以明懿太子李建成和海陵剌王李元吉身死,唐高祖李淵退位為太上皇結局,一對三還不落下風,不愧是武德充沛的天策上將。其中那句‘我要節製天下兵馬’,更是成為後人爭相效仿的先例。】
李元吉簡直快要被氣死了,明明大家都是一樣的死法,憑什麽自己是恩將仇報,怙惡不悛的惡諡‘刺’,大哥就是頂頂好的‘明懿’?
“二哥,我和大哥都是你的對手,也都是你的親兄弟,我們的身後名你也不能太區別對待吧?”
新鮮出爐明懿太子的李建成:.......
這難道是老二給我的補償獎嗎?但我想要的是皇位,‘明懿’好聽有什麽用?老四是個傻子吧?。”
“二郎,你可真是夠孝順的?朕這個開國皇帝被逼退位,你......”
李淵的話雖然沒有說完,但眼中的含義卻不言而喻。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忽略‘後人爭相效仿’這句話,諷刺道:“這是父皇你承諾給我的東西,我隻是拿迴自己該得的,皇帝金口玉言,您說呢?父皇。”
“你......二郎,朕倒要看看,你這個後人爭相效仿的先例做的如何,哼。”
輸人不輸陣的李世民直接冷哼一聲,反問道:“我要是做的不好,他們會效仿嗎?”
其他人:......你說的好有道理。
大家心心念念的觀影來了。
唐太宗:嗚嗚,我受苦受難的日子也來了。
昨天這天生異象把他們嚇了個半死,本來以為是天罰,結果後來發現是講他們大唐建國的曆史,這樣也好,正好他們能參考一番後人的政策,順便規避一些錯誤。
想到這,一群人目光灼灼的看著上首。
不過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此時武德(李淵)年間和貞觀初年的氣氛格外冷凝。
就在這時,上空的聲音傳了出來。
【大家好,昨天已經給大家播放完了武德年間的故事,下麵我們一起走進玄武門之變的後續。】
武德年間,聽到‘玄武門之變’幾個字,李元吉不由迴想起自家身死的場景,冷哼一聲道:“二哥,你手起刀落的速度夠快啊!”
“彼此彼此,成王敗寇而已,大哥和四弟也不差。”
“你......大哥,你看看他。”
李建成沒有理會李元吉,而是抬眼看向上首,他倒要看看大唐的後續如何,他李建成既然敢上桌,那就輸得起。
看著這幾個兒子的模樣,李淵一陣頭疼,兒子太有本事的痛誰懂啊?不過老二想要兵變上位,他會怎麽對自己這個老父親呢?
始皇、楊堅:滾,你凡爾賽的嘴臉太難看了。
貞觀初年的李世民握著愛妻的手,低聲道:“觀音婢,我......”
“二哥,你要對自己有信心,我和孩子們也會一直陪著你的。”
李隆基不以為意的掃了眼上首,太宗的玄武門之變算什麽?他李三郎五年經曆了三場政變,力壓伯娘、姑姑等奇女子,成功上位,老李家最優秀的崽,舍他其誰!
楊玉環看著眼前得意洋洋的老頭子,直接斂下了眉眼,心裏默默期盼著自己不會出現在上麵,不然兒媳嫁公公的遮羞布,可就......
【對了,忙著給大家講解,忘了說我的名字了,為了應景,主播我特意給自己改了個網名,大家喜歡‘玄武’這個名字嗎?喜歡的話給我點個關注,愛心也可以哦。】
???!!!
這名字一出,天幕下的眾人差點閃了腰。
不是,你說你叫啥?我嚴重懷疑你在內涵什麽,並且我有證據。
李世民哭唧唧的說道:“觀音婢,主播他是故意的,他欺負我。”
長孫皇後熟練的順毛道:“那我們不看,二哥你願意嗎?”
“那還是算了吧,學習學習後人的政策,才能更好的安定天下,沒關係,不就是玄武門嗎?我不在乎。”
【說起老李家的事,玄武我簡直能和大家聊上三天三夜,無他,實在是太精彩,太繁榮昌盛,太武德充沛、太不走尋常路了。】
......
所以你能趕緊說嗎?別在這放水拖時間,我們要看重點、重點啊!
主播你要講的不精彩,都對不起’玄武‘這個名字,也對不起我們偷偷摸摸給你點的關注。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第一次玄武門之變爆發,請大家記住六月初四,這個是重點,後續可還要用到呢。】
???
不是,什麽叫第一次玄武門之變?這玩意難道還有很多次嗎?
李元吉冷哼一聲,漫不經心道:“二哥,你家總不會代代都去玄武門走一遭吧?”
“李元吉,你找打是不是?”
“我和大哥都被你弄死過一次了,難道挨打比死還可怕嗎?”
看著破罐子破摔的李元吉,李世民也沒客氣,直接邦邦兩拳送了他個熊貓眼。
李淵見此,直接拍案而起,罵道:“都給朕安分點,朕還要看自己的結局呢。”
眾人:......行吧,那祝你安享晚年。
“高明,你過來。”
麵對自家老父親的唿喚,母親擔憂的眼神,年歲還小李承乾也沒多想,緩步走上前,不明所以的望著老父親,問道:“阿耶,怎麽了?有什麽事嗎?”
“你對玄武門有什麽想法嗎?”
“二郎,高明還小,你......”
“阿耶,兒子目前還沒有什麽看法。”
???所以你是以後有想法嗎?
.【沒錯,歡唿吧,雀躍吧,雖然李唐是最光輝璀璨,繁榮昌盛的王朝,但也是兵變次數最多的王朝,主播我今日講解是李唐皇室的優良傳統,我家代代玄武門。】
!!!???
’代代玄武門‘是優良傳統?你沒說錯吧?
李元吉沒想到自己的話成真了,正準備嘲諷一番,結果還沒開口,就聽到了耳邊的暴怒聲。
“李元吉,我打死你這個烏鴉嘴。”
“父皇,救我。”
李淵:......
我要是能管的住你們這群孽障,還會有玄武門之變嗎?你可真是太高看我了。
貞觀年間的李世民心死了,不是,怎麽就代代玄武門?
自己對高明這麽好,讓他看看是庶出的哪個逆子,居然敢搶高明的東西,哼。
即將被廢的李承乾:不才,玄武門2.0正是在下。
李泰:阿耶,我不是庶子。也不是逆子,但我也想要太子位呢。
庶出子:我們雖然不是嫡出,但父皇你也不能隨便給我們戴黑鍋啊!
【好了,言歸正傳,玄武門之變,以明懿太子李建成和海陵剌王李元吉身死,唐高祖李淵退位為太上皇結局,一對三還不落下風,不愧是武德充沛的天策上將。其中那句‘我要節製天下兵馬’,更是成為後人爭相效仿的先例。】
李元吉簡直快要被氣死了,明明大家都是一樣的死法,憑什麽自己是恩將仇報,怙惡不悛的惡諡‘刺’,大哥就是頂頂好的‘明懿’?
“二哥,我和大哥都是你的對手,也都是你的親兄弟,我們的身後名你也不能太區別對待吧?”
新鮮出爐明懿太子的李建成:.......
這難道是老二給我的補償獎嗎?但我想要的是皇位,‘明懿’好聽有什麽用?老四是個傻子吧?。”
“二郎,你可真是夠孝順的?朕這個開國皇帝被逼退位,你......”
李淵的話雖然沒有說完,但眼中的含義卻不言而喻。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忽略‘後人爭相效仿’這句話,諷刺道:“這是父皇你承諾給我的東西,我隻是拿迴自己該得的,皇帝金口玉言,您說呢?父皇。”
“你......二郎,朕倒要看看,你這個後人爭相效仿的先例做的如何,哼。”
輸人不輸陣的李世民直接冷哼一聲,反問道:“我要是做的不好,他們會效仿嗎?”
其他人:......你說的好有道理。
大家心心念念的觀影來了。
唐太宗:嗚嗚,我受苦受難的日子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