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最毒婦人心
謝清仍舊保持著一個皇後該有的得體,唯獨隻是沒有再戴皇後鳳冠。
九王爺走入坤寧殿時,還遲疑了一下。
但謝清坐在裏麵,笑了笑:“九王爺時至今日還肯給我這份體麵,已是看在故人顏麵上,就不必再在這樣細枝末節的事上計較了。”
九王爺這才踏步走進去。
謝清懷裏還抱著小嬰兒。
那嬰兒出生不過月餘,看上去卻還瘦弱得很。
“王爺征戰沙場多時,直至抵京之前,還在為邊關戰事操心,”謝清笑了笑,“我們小柔嘉還沒來得及見見九叔。”
九王爺也笑了笑:“既然是頭一迴見,九叔自然要給一份像樣的見麵禮才行。”
他的親兵都已經攻入皇宮了,小柔嘉的父皇和母後即將淪為階下囚,都到了這般田地,見麵禮也是過於大了些。
謝清抱著小嬰兒,臉上神情未變,甚至還微微一笑:“既如此,我倒要替孩兒多謝她九叔了。”
誰知道九王爺當真走上前,直接從謝清懷裏將小嬰兒接了過去:“柔嘉,九叔今日送你一份大禮,便是——”
他一字一句道:“九叔許你安穩健康長大,父母雙全。”
父母雙全的承諾,含金量有多大,隻有謝清自己心裏清楚。
但她似乎並不打算領這份情。
“九叔是要辦大事之人,成大事者切不可婦人之仁。”
九王爺似乎沒聽懂她的意思。
謝清依然是母儀天下的威儀。
她側頭看向劉茂:“陛下何在?”
至今還稱唿趙堃為陛下的也隻有她一位後宮嬪妃了。
九王爺不太忍心:“既然娘娘要麵見陛下,我便——”
“九王爺千裏迢迢抵京,怎麽事到臨頭,反倒如此猶豫?”
謝清輕笑了一聲:“故人一場,當初畢竟是我悔婚在先,如今要在九王爺麵前為自己謀一個好前程,自然須得拿出我的誠意。”
“你不必……”
“陛下來了。”
謝清抱著孩子起身,在下台階的時候不小心踩到了裙角,差點連同孩兒一起摔下去。
“清兒!”
趙堃第一時間衝了上去,將他的妻女一同攬進了懷裏。
他還輕輕地悶哼了一聲。
兩人將孩兒夾在中間,不知是擠疼了她,還是嚇著了她,小柔嘉哇哇啼哭起來。
九王爺有些不落忍,別開了頭。
趙堃還在關心地問謝清:“清兒的腳如何?可曾崴著?”
“清兒無妨,”謝清雙手一鬆,抬手去撫摸他的眉宇,“陛下還是如同初見時一般,從不顧自己,隻惦記清兒。”
趙堃微微笑起來:“我這一生,從來便是不受人期待的,這輩子頭一次被人選擇而不是放棄,便是清兒,為你豁出去這條命,也是值得的。”
他在謝清鬆手的瞬間就伸手出去接住了孩子。
孩子在他懷中哭聲漸弱,到最後完全安靜下來。
有暗紅的血跡緩緩順著衣擺流到地麵上。
趙堃嘔出一口血來,卻還有心思笑出來:“我這一生說過許多謊話,也說了不少兌現不了的大話,唯獨這一句是真心的,並且能做到。”
九王爺轉迴頭來,有些不敢置信地看著他們。
趙堃又吐了一口血,終於騰出一隻手來捂住了自己被插了一刀的傷口處,緩緩跪在了謝清麵前。
“孩兒隨我去……也好,她留下一日,便是在提醒你……這段不堪的過往。”
九王爺這才注意到,孩子的臉色已經十分蒼白,繈褓之上也插著一把帶血的匕首。
謝清跟著蹲下身來,仍舊撫摸著趙堃的臉:“我謝清這輩子,做的所有決定都不後悔,當初是我自願悔婚嫁給你,是我自願背負妖妃罵名,是我自願陪你走完這一生,如今也是我自願舍棄了你,趙堃,我就是這樣自私,你可曾後悔?”
趙堃後悔的另有他事:“父皇從未將我當做儲君培養,雖然我並不想承認,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清兒,我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
“先帝並未將江山社稷交付給你,便不會教你治國之略,不會給你穩固江山的兵馬,亦沒給你留肱股之臣,你能撐到今日,已是難得。”
謝清湊過去,和他交頸而抱,像抱孩子似的將他擁在懷中。
一旁的劉茂極為不忍,但終究還是上前將已經悄無聲息的孩子抱了出來。
謝清根本沒在意那個孩子:“黃泉路上,你一個人必定會害怕,也會寂寞,還好有孩子在,你們不必等我,奈何橋上早些喝了孟婆湯,去過你們新的人生罷。”
趙堃已經失血過多,他用自己殘餘的一點力氣,努力迴抱住謝清,絲毫也沒想過要交代九王爺幾句遺言,哪怕是叮囑他不要傷害謝清也沒有。
他很清楚謝清的能力。
她便是那種盛世的賢才,亂世的梟雄。
若是老九此番舉事,沒有他的清兒在京中接應,就算最終他還是會攻入京城來,但多少是要多耗費一些時間的,而且若不是他的清兒在京中接應,他也勢必會抵抗到底。
這樣一來,京城中必定會血流成河,到時候不知又要死多少無辜百姓。
但現在他趙堃幾乎是束手就擒,並未有絲毫抵抗。
而老九又能長驅而入,如同入無人之境。
這一切都應算作謝清的功德。
這樣一個女子,她本不該被世俗所累,若這天下並無偏見,女皇她也未必當不得。
隻可惜……
他不是李治,沒有這樣的好命輔佐他的清兒成一代女皇。
趙堃的一生,最終就在謝清的懷裏落了幕。
“最毒婦人心,”謝清抱著趙堃,在他耳邊低語,“來世不要再相信我了。”
九王爺一直到最後都不敢相信,竟然是謝清親手要了趙堃的命。
謝清臉上尚有淚痕,語氣卻比他想象中更堅定:“九王爺本就是天命之子,您繼位乃名正言順,昏君不該您親自動手,先帝遺旨,該有更合適的人昭告天下。”
九王爺靜靜地看著她。
謝清反手用手背擦幹臉上淚痕:“我來是最合適的,我早知趙堃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因當年是先帝賜過婚的太子妃,因此保管聖旨至今,如今趙堃昏庸無道,致使多少將士慘死邊關……”
謝清仍舊保持著一個皇後該有的得體,唯獨隻是沒有再戴皇後鳳冠。
九王爺走入坤寧殿時,還遲疑了一下。
但謝清坐在裏麵,笑了笑:“九王爺時至今日還肯給我這份體麵,已是看在故人顏麵上,就不必再在這樣細枝末節的事上計較了。”
九王爺這才踏步走進去。
謝清懷裏還抱著小嬰兒。
那嬰兒出生不過月餘,看上去卻還瘦弱得很。
“王爺征戰沙場多時,直至抵京之前,還在為邊關戰事操心,”謝清笑了笑,“我們小柔嘉還沒來得及見見九叔。”
九王爺也笑了笑:“既然是頭一迴見,九叔自然要給一份像樣的見麵禮才行。”
他的親兵都已經攻入皇宮了,小柔嘉的父皇和母後即將淪為階下囚,都到了這般田地,見麵禮也是過於大了些。
謝清抱著小嬰兒,臉上神情未變,甚至還微微一笑:“既如此,我倒要替孩兒多謝她九叔了。”
誰知道九王爺當真走上前,直接從謝清懷裏將小嬰兒接了過去:“柔嘉,九叔今日送你一份大禮,便是——”
他一字一句道:“九叔許你安穩健康長大,父母雙全。”
父母雙全的承諾,含金量有多大,隻有謝清自己心裏清楚。
但她似乎並不打算領這份情。
“九叔是要辦大事之人,成大事者切不可婦人之仁。”
九王爺似乎沒聽懂她的意思。
謝清依然是母儀天下的威儀。
她側頭看向劉茂:“陛下何在?”
至今還稱唿趙堃為陛下的也隻有她一位後宮嬪妃了。
九王爺不太忍心:“既然娘娘要麵見陛下,我便——”
“九王爺千裏迢迢抵京,怎麽事到臨頭,反倒如此猶豫?”
謝清輕笑了一聲:“故人一場,當初畢竟是我悔婚在先,如今要在九王爺麵前為自己謀一個好前程,自然須得拿出我的誠意。”
“你不必……”
“陛下來了。”
謝清抱著孩子起身,在下台階的時候不小心踩到了裙角,差點連同孩兒一起摔下去。
“清兒!”
趙堃第一時間衝了上去,將他的妻女一同攬進了懷裏。
他還輕輕地悶哼了一聲。
兩人將孩兒夾在中間,不知是擠疼了她,還是嚇著了她,小柔嘉哇哇啼哭起來。
九王爺有些不落忍,別開了頭。
趙堃還在關心地問謝清:“清兒的腳如何?可曾崴著?”
“清兒無妨,”謝清雙手一鬆,抬手去撫摸他的眉宇,“陛下還是如同初見時一般,從不顧自己,隻惦記清兒。”
趙堃微微笑起來:“我這一生,從來便是不受人期待的,這輩子頭一次被人選擇而不是放棄,便是清兒,為你豁出去這條命,也是值得的。”
他在謝清鬆手的瞬間就伸手出去接住了孩子。
孩子在他懷中哭聲漸弱,到最後完全安靜下來。
有暗紅的血跡緩緩順著衣擺流到地麵上。
趙堃嘔出一口血來,卻還有心思笑出來:“我這一生說過許多謊話,也說了不少兌現不了的大話,唯獨這一句是真心的,並且能做到。”
九王爺轉迴頭來,有些不敢置信地看著他們。
趙堃又吐了一口血,終於騰出一隻手來捂住了自己被插了一刀的傷口處,緩緩跪在了謝清麵前。
“孩兒隨我去……也好,她留下一日,便是在提醒你……這段不堪的過往。”
九王爺這才注意到,孩子的臉色已經十分蒼白,繈褓之上也插著一把帶血的匕首。
謝清跟著蹲下身來,仍舊撫摸著趙堃的臉:“我謝清這輩子,做的所有決定都不後悔,當初是我自願悔婚嫁給你,是我自願背負妖妃罵名,是我自願陪你走完這一生,如今也是我自願舍棄了你,趙堃,我就是這樣自私,你可曾後悔?”
趙堃後悔的另有他事:“父皇從未將我當做儲君培養,雖然我並不想承認,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清兒,我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
“先帝並未將江山社稷交付給你,便不會教你治國之略,不會給你穩固江山的兵馬,亦沒給你留肱股之臣,你能撐到今日,已是難得。”
謝清湊過去,和他交頸而抱,像抱孩子似的將他擁在懷中。
一旁的劉茂極為不忍,但終究還是上前將已經悄無聲息的孩子抱了出來。
謝清根本沒在意那個孩子:“黃泉路上,你一個人必定會害怕,也會寂寞,還好有孩子在,你們不必等我,奈何橋上早些喝了孟婆湯,去過你們新的人生罷。”
趙堃已經失血過多,他用自己殘餘的一點力氣,努力迴抱住謝清,絲毫也沒想過要交代九王爺幾句遺言,哪怕是叮囑他不要傷害謝清也沒有。
他很清楚謝清的能力。
她便是那種盛世的賢才,亂世的梟雄。
若是老九此番舉事,沒有他的清兒在京中接應,就算最終他還是會攻入京城來,但多少是要多耗費一些時間的,而且若不是他的清兒在京中接應,他也勢必會抵抗到底。
這樣一來,京城中必定會血流成河,到時候不知又要死多少無辜百姓。
但現在他趙堃幾乎是束手就擒,並未有絲毫抵抗。
而老九又能長驅而入,如同入無人之境。
這一切都應算作謝清的功德。
這樣一個女子,她本不該被世俗所累,若這天下並無偏見,女皇她也未必當不得。
隻可惜……
他不是李治,沒有這樣的好命輔佐他的清兒成一代女皇。
趙堃的一生,最終就在謝清的懷裏落了幕。
“最毒婦人心,”謝清抱著趙堃,在他耳邊低語,“來世不要再相信我了。”
九王爺一直到最後都不敢相信,竟然是謝清親手要了趙堃的命。
謝清臉上尚有淚痕,語氣卻比他想象中更堅定:“九王爺本就是天命之子,您繼位乃名正言順,昏君不該您親自動手,先帝遺旨,該有更合適的人昭告天下。”
九王爺靜靜地看著她。
謝清反手用手背擦幹臉上淚痕:“我來是最合適的,我早知趙堃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因當年是先帝賜過婚的太子妃,因此保管聖旨至今,如今趙堃昏庸無道,致使多少將士慘死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