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父子團聚
單子寅迴到將軍府的時候,隻覺得這偌大的宅院,從來沒有這樣清晰地讓人感受到過什麽就寂靜和冷清。
從前迎程程在的時候,每天都要忙著和迎柏鬥智鬥勇,還得時不時地點撥一下迎櫚的刺繡。
現如今,他連去到程府的身份都沒了。
迎璜和迎櫚又都已經有了更好的去處,也都開始忙起自己的事業來。
這幾日,京城中的迎春笑都已經重新開始營業了,所有事都已經步入了正軌,除了陛下換了個人當之外,好像也沒什麽不同。
哦,還是略有不同的。
比如他單子寅已經從有妻有子變成了孤家寡人。
也不知道那個小女嬰送過去,迎程程見了喜不喜歡,她要一個人當爹又當媽,現在還得帶兩個小孩兒。
不過老太君和謝婧都在軍中,她身邊又有個鐵男,應該不至於所有事情都得事必躬親。
她雖然身子好,但是據陛下所說,當初她可是早產之後立即上了戰場,至今身子也不知調理好沒有。
哎。
單子寅恨不得能插上一雙翅膀,能隨時來往京中和邊關。
迎程程她現在不適合迴來。
迎春笑的生意,雖說單子寅已經盡全力替迎程程保留了一半,但當時是為了搪塞趙堃,因此趙乾無論出於什麽原因,都得表現得十分讚同,不能讓立功之人沒了退路。
可現在此一時彼一時,趙堃已經死了,他留下的所有東西無論正當與否,都成為了新帝之物。
事到如今,趙乾已經不是當初的九王爺,身份轉變之後,他第一個要考慮的也是單子寅能在得先帝那般器重的情況下轉投他人麾下,那麽換做是他趙乾呢?
趙乾不是趙堃,他本身就是武將出身,與生俱來就擁有先帝賜給他的親兵,又戍邊多年,親自上過戰場。
單子寅替趙乾辦事,反而顧忌的會更多。
就比如此時此刻,他被迫在這裏想念妻兒,也從未想過要將他們接迴京城中來。
邊關條件清苦,但人至少是自由的。
伴君如伴虎,無上榮光的背後是更多的犧牲。
單子寅知道迎程程根本不是能被禁錮住的人,將她逼急了,萬一做出些什麽無可挽迴的事,就麻煩了。
其實就算是她幹出一次無可挽迴的事,也不是毫無辦法可想。
單子寅甚至都已經想過,到時候可以請出老太君的龍頭拐杖,說不定還能請謝清出來求求情。
但這些都不是治標之法,還得平白將老太君和謝清都搭進去。
也是不值當。
所以索性讓她直接留在邊關,是最好的治標之法。
原本計劃中,單子寅將京中事務處理好之後,便可以趕赴西南的,畢竟他還有一樁名正言順的公事要辦——
替謝清將那個小女嬰送去迎程程身邊。
但沒想到,趙乾會任命許釗為西南參讚大臣。
可見君心多疑,即便是全力輔佐他登基的肱股之臣,也依舊有所防備。
事已至此,單子寅也沒了別的辦法。
結果就在這時候,宮裏忽然來了人。
劉勝和劉茂義父子倆,能在宮中大換血之下,還得以留下,想必先前就已經是趙乾的人。
這次來得是劉茂。
劉茂一抖拂塵,朝單子寅行了個禮。
單子寅親自去將人扶起來:“劉公公,子寅年紀輕,又並無像樣官身,這是如何使得。”
劉茂向來就對單子寅十分尊敬,這次來臉上還帶著歡喜的笑容:“奴才給公子賀喜啦!”
單子寅卻聽得心裏一沉。
他如今還能算上有什麽大喜?
可別是要給他賜婚!
單子寅臉色都難看起來。
劉茂也算是了解他,知道他想岔了,便立即提醒道:“陛下召您入宮,特命奴才來迎一迎,為的便是恭賀單大人父子團聚!”
父子……團聚?
單子寅的心先是一鬆,很快又重新沉了下去。
他跟著劉茂入宮,一路上劉茂都在竭力安撫他,說盡了趙乾的好話,說是單夫人衛國戍邊,和單大人夫妻分離,都是國之肱骨,如今一雙兒女,總不好都教她一人來撫養,也不忍心看單子寅一人在京中孤苦伶仃,因此才將程牧接迴京來,讓他們父子團聚。
早在趙乾第一次提出來,到時候可以讓柔嘉公主假死脫身,給她一個將軍府之女的身份,能保她平安健康長大時,單子寅就該想到的。
他為了得個好名聲,壞事都讓謝清辦了,說是許諾她女兒一個平凡普通幸福的人生,實際上就是要將柔嘉公主送得遠遠的,來控製住謝清,讓她扮演好一個前皇後的角色,來襯托出當今陛下的寬容和大度。
但隻有謝清受控製是遠遠不夠的。
單子寅是聰明人,老早就將身懷六甲的迎程程送往邊關,就是不希望一家人都在京中受人掣肘。
迎程程若是接迴京來,少不得要鬧出些亂子,單子寅到時候被逼急了,未必不會做出些難以收場的事。
因此趙乾才特意隻將程牧接迴來。
單子寅入宮的時候已經是夜裏了,宮裏燈火通明,他還沒入殿便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
聲如洪鍾,響徹大殿。
這孩子中氣十足,看來雖然邊關清苦,迎程程卻一直將他養的很好。
單子寅一路都在下沉的心,到這一刻忽然被嬰兒的啼哭聲纏成了繞指柔。
臭小子在他身邊也好,這麽愛哭鬧,夜裏一定沒少折騰他娘。
陛下竟然親自抱著程牧,哄他的時候還被尿了一身。
劉勝嚇了一跳,連忙要過去接手,卻被陛下攔住了。
陛下看起來心情還不錯,還誇了程牧一句:“好小子,脾性不小啊,看樣子是隨了你娘,是條漢子!”
單子寅一進殿便聽到了這句話,當即便朗聲笑道:“陛下這是在暗指臣不夠漢子?”
陛下看過來,單子寅才跪下行禮:“臣單子寅叩見陛下。”
趙乾等他磕完頭才說:“你我之間本是兄弟,何必行如此大禮,快快起來。”
單子寅從容起身道:“君臣之禮不可廢,誠如陛下方才所言,臣自幼被禮數拘謹慣了,比不得程牧他娘逍遙自在。”
單子寅迴到將軍府的時候,隻覺得這偌大的宅院,從來沒有這樣清晰地讓人感受到過什麽就寂靜和冷清。
從前迎程程在的時候,每天都要忙著和迎柏鬥智鬥勇,還得時不時地點撥一下迎櫚的刺繡。
現如今,他連去到程府的身份都沒了。
迎璜和迎櫚又都已經有了更好的去處,也都開始忙起自己的事業來。
這幾日,京城中的迎春笑都已經重新開始營業了,所有事都已經步入了正軌,除了陛下換了個人當之外,好像也沒什麽不同。
哦,還是略有不同的。
比如他單子寅已經從有妻有子變成了孤家寡人。
也不知道那個小女嬰送過去,迎程程見了喜不喜歡,她要一個人當爹又當媽,現在還得帶兩個小孩兒。
不過老太君和謝婧都在軍中,她身邊又有個鐵男,應該不至於所有事情都得事必躬親。
她雖然身子好,但是據陛下所說,當初她可是早產之後立即上了戰場,至今身子也不知調理好沒有。
哎。
單子寅恨不得能插上一雙翅膀,能隨時來往京中和邊關。
迎程程她現在不適合迴來。
迎春笑的生意,雖說單子寅已經盡全力替迎程程保留了一半,但當時是為了搪塞趙堃,因此趙乾無論出於什麽原因,都得表現得十分讚同,不能讓立功之人沒了退路。
可現在此一時彼一時,趙堃已經死了,他留下的所有東西無論正當與否,都成為了新帝之物。
事到如今,趙乾已經不是當初的九王爺,身份轉變之後,他第一個要考慮的也是單子寅能在得先帝那般器重的情況下轉投他人麾下,那麽換做是他趙乾呢?
趙乾不是趙堃,他本身就是武將出身,與生俱來就擁有先帝賜給他的親兵,又戍邊多年,親自上過戰場。
單子寅替趙乾辦事,反而顧忌的會更多。
就比如此時此刻,他被迫在這裏想念妻兒,也從未想過要將他們接迴京城中來。
邊關條件清苦,但人至少是自由的。
伴君如伴虎,無上榮光的背後是更多的犧牲。
單子寅知道迎程程根本不是能被禁錮住的人,將她逼急了,萬一做出些什麽無可挽迴的事,就麻煩了。
其實就算是她幹出一次無可挽迴的事,也不是毫無辦法可想。
單子寅甚至都已經想過,到時候可以請出老太君的龍頭拐杖,說不定還能請謝清出來求求情。
但這些都不是治標之法,還得平白將老太君和謝清都搭進去。
也是不值當。
所以索性讓她直接留在邊關,是最好的治標之法。
原本計劃中,單子寅將京中事務處理好之後,便可以趕赴西南的,畢竟他還有一樁名正言順的公事要辦——
替謝清將那個小女嬰送去迎程程身邊。
但沒想到,趙乾會任命許釗為西南參讚大臣。
可見君心多疑,即便是全力輔佐他登基的肱股之臣,也依舊有所防備。
事已至此,單子寅也沒了別的辦法。
結果就在這時候,宮裏忽然來了人。
劉勝和劉茂義父子倆,能在宮中大換血之下,還得以留下,想必先前就已經是趙乾的人。
這次來得是劉茂。
劉茂一抖拂塵,朝單子寅行了個禮。
單子寅親自去將人扶起來:“劉公公,子寅年紀輕,又並無像樣官身,這是如何使得。”
劉茂向來就對單子寅十分尊敬,這次來臉上還帶著歡喜的笑容:“奴才給公子賀喜啦!”
單子寅卻聽得心裏一沉。
他如今還能算上有什麽大喜?
可別是要給他賜婚!
單子寅臉色都難看起來。
劉茂也算是了解他,知道他想岔了,便立即提醒道:“陛下召您入宮,特命奴才來迎一迎,為的便是恭賀單大人父子團聚!”
父子……團聚?
單子寅的心先是一鬆,很快又重新沉了下去。
他跟著劉茂入宮,一路上劉茂都在竭力安撫他,說盡了趙乾的好話,說是單夫人衛國戍邊,和單大人夫妻分離,都是國之肱骨,如今一雙兒女,總不好都教她一人來撫養,也不忍心看單子寅一人在京中孤苦伶仃,因此才將程牧接迴京來,讓他們父子團聚。
早在趙乾第一次提出來,到時候可以讓柔嘉公主假死脫身,給她一個將軍府之女的身份,能保她平安健康長大時,單子寅就該想到的。
他為了得個好名聲,壞事都讓謝清辦了,說是許諾她女兒一個平凡普通幸福的人生,實際上就是要將柔嘉公主送得遠遠的,來控製住謝清,讓她扮演好一個前皇後的角色,來襯托出當今陛下的寬容和大度。
但隻有謝清受控製是遠遠不夠的。
單子寅是聰明人,老早就將身懷六甲的迎程程送往邊關,就是不希望一家人都在京中受人掣肘。
迎程程若是接迴京來,少不得要鬧出些亂子,單子寅到時候被逼急了,未必不會做出些難以收場的事。
因此趙乾才特意隻將程牧接迴來。
單子寅入宮的時候已經是夜裏了,宮裏燈火通明,他還沒入殿便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
聲如洪鍾,響徹大殿。
這孩子中氣十足,看來雖然邊關清苦,迎程程卻一直將他養的很好。
單子寅一路都在下沉的心,到這一刻忽然被嬰兒的啼哭聲纏成了繞指柔。
臭小子在他身邊也好,這麽愛哭鬧,夜裏一定沒少折騰他娘。
陛下竟然親自抱著程牧,哄他的時候還被尿了一身。
劉勝嚇了一跳,連忙要過去接手,卻被陛下攔住了。
陛下看起來心情還不錯,還誇了程牧一句:“好小子,脾性不小啊,看樣子是隨了你娘,是條漢子!”
單子寅一進殿便聽到了這句話,當即便朗聲笑道:“陛下這是在暗指臣不夠漢子?”
陛下看過來,單子寅才跪下行禮:“臣單子寅叩見陛下。”
趙乾等他磕完頭才說:“你我之間本是兄弟,何必行如此大禮,快快起來。”
單子寅從容起身道:“君臣之禮不可廢,誠如陛下方才所言,臣自幼被禮數拘謹慣了,比不得程牧他娘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