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臨時起意
趙乾已經有三夜沒有休息好了。
單子寅的病情不管距離京城還是距離西南軍營,都有一定時間的滯後。
而現在趙乾唯一能夠快速收到的,隻有來自西南邊境的戰事情況。
步盛很仔細地把者所有事情都向趙乾交代清楚了,包括迎程程因為單子寅病重,趕過去了的情況。
其實不必步盛再三強調,迎程程在親自帶隊上戰場和去見單子寅之間非常猶豫,是眾人一再相勸,她才去的。
趙乾心裏很清楚,若是單子寅在公事和家事之間,還會有一絲偏向家事的話,迎程程是絕對會偏向公事的。
除非單子寅是真的病得很重,迎程程很可能是抱著見單子寅最後一麵的心情從西南軍營出發的。
這讓趙乾實在是夜不能寐。
他給派去接顏悅的暗衛連著去了三封密信,但過了好幾日,還沒有接到暗衛的迴信。
單子寅的確是先天不足,他的身體情況趙乾是最清楚的,在他們兒時,單子寅還曾想過要努力學功夫,也跟著去單家軍裏,一邊為國效力,一邊質問他那個狠心的爹,你還記得有我這麽個兒子嗎?
隻可惜所有計劃都卡在了第一步。
他在第一天練蹲馬步的時候就直接暈過去了。
天還沒到最炎熱的時候,宮裏當時都還沒開始進冰塊,照理說不應該會熱得暈過去。
可單子寅真的就這樣暈過去了,而且身上暑熱之氣連續多日不散,還出現了驚厥的情況。
趙乾當年還是宮裏最受寵愛的小皇子,他還特意去問過父皇才到將軍府探望單子寅的。
單子寅那日恰好醒來了,苦苦撐在床頭,還要下來給趙乾行禮。
趙乾當然沒有讓他下床,連忙製止之後,還坐到他病床邊去,好奇地問:“你身子不好,好好讀書便是了,做什麽非要去練武?”
他問話的時候,還拿了杯水,試圖喂病號。
趙乾小心翼翼地端著水杯喂給他,單子寅如何當得起如今最炙手可熱的小皇子喂他水?
於是單子寅本能地抬手去接,他暈倒的時候摔傷了額頭,這動作不知又牽動了哪處傷口,整個人疼得渾身一顫。
“好了好了,”趙乾把他的手按下去,“你本就是我的伴讀,這時候還講什麽虛禮,你少操些心,歇一歇吧。”
單子寅:“……”
他慢慢靠迴床頭去,深吸了一口氣,感覺五髒六腑都在疼。
那時候單子寅最後是怎麽說的來著?
趙乾放下了一本折子,眯起眼睛慢慢迴憶。
對了,當時單子寅說:“君臣之禮不可廢,將來殿下登基,必定有許多事需要臣輔佐,若隻是讀書,如何替殿下驅逐外敵?”
一轉眼十多年過去,雖然在父皇薨逝的時候,發生了一係列意外,趙乾並沒能第一時間登基,反倒被趕去了邊關,吹了那麽多年的黃沙。
單子寅倒是如他當年所說,雖然還是身體不太好,卻也在趙乾被迫戍邊的那麽多年裏,很好的完成了在京中埋伏,最終幫他登上了皇位。
即便不在他執政期間,單子寅依然拖著他那個瘦弱的身子,親赴了戰場。
可趙乾才剛登基沒多久,單子寅正滿京城替他辦差,雖說也有些私心,但並未因私廢公,這次雖說也是想要去西南那邊,看是否有機會見到迎程程,但主要原因還是為了去處理豐縣之事。
在單子寅病重之前,趙乾才剛接到他對於豐縣之事目前最新情況的奏折。
範良平從豐縣帶出來得太輕鬆,所以單子寅懷疑一路上會不太平,還詳細講了如何趕路安排,盡量在天黑之前趕到驛站,最大限度保證顏悅的安全。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趙乾收到那封折子的當天,就有殺手囂張的當街將範良平給滅了口。
看來範良平敢在豐縣如此膽大妄為,還有別的牽扯。
“陛下,您都三天夜裏沒好好歇息了,”劉勝有些憂心,“今夜還要處理國事嗎?”
若是有皇後或者嬪妃,還能請來勸勸,可如今後宮空懸,能請來勸陛下歇息的娘娘都沒有。
劉勝小心翼翼地看著趙乾的臉色,見他沒反應,就知道他又陷入了過去的思緒中,暗自歎了口氣後,隻能再次開口勸諫。
“陛下,夜已經深了,您還未用晚膳呢……”
趙乾迴過神來,放下折子起身道:“更衣,朕要出宮。”
劉勝吃了一驚:“這個時辰了,陛下要出宮?”
“你隨朕悄悄出宮一趟,別驚動任何人。”
劉勝汗都出來了,他追著趙乾小跑了兩步:“陛下!出宮事關重大,總要帶幾名護衛……”
趙乾輕笑了一聲:“劉勝,你是不是忘了朕登基之前在邊關吹了那麽多年黃沙?真當朕是風一吹就會倒的那種皇帝?”
劉勝不敢小看他,卻也不敢對他出宮一事慢待,萬一……
不,現在整個大楚已經經不起任何萬一了。
劉勝替趙乾更衣之後,悄悄在自己的靴子裏藏了把匕首。
就這一個小小的動作,都讓趙乾發現了。
他又笑了一聲:“你從前在趙堃身邊,也有這樣機警?”
劉勝幹笑了一聲:“陛下說笑了,大楚自建國以來,從未有過陛下這樣文武雙全的帝王,出宮一次那是如何陣仗?自然無須奴婢如此謹慎。”
趙乾對他這句吹捧並未有什麽反應,隻是笑了一聲:“去皇嫂的別院,陣仗太大了可不行。”
劉勝心裏又是一驚,趙乾竟然是打算去謝清的別院?
自從他登基至今,一直不肯鬆口封後、納妃,卻要在這樣一個深夜去謝清的別院?
“你如今臉上的神情,仿佛朕是一個不顧禮義廉恥的昏君,”趙乾見到劉勝的表情,自己也覺得好笑,“放心吧,你擔心的那些事,不可能會發生。”
劉勝有些尷尬,正想著要怎麽開口時,趙乾已經伸手打斷:“先通知你幹兒子一聲,讓皇嫂做些準備,該有的禮數還是得有。”
趙乾已經有三夜沒有休息好了。
單子寅的病情不管距離京城還是距離西南軍營,都有一定時間的滯後。
而現在趙乾唯一能夠快速收到的,隻有來自西南邊境的戰事情況。
步盛很仔細地把者所有事情都向趙乾交代清楚了,包括迎程程因為單子寅病重,趕過去了的情況。
其實不必步盛再三強調,迎程程在親自帶隊上戰場和去見單子寅之間非常猶豫,是眾人一再相勸,她才去的。
趙乾心裏很清楚,若是單子寅在公事和家事之間,還會有一絲偏向家事的話,迎程程是絕對會偏向公事的。
除非單子寅是真的病得很重,迎程程很可能是抱著見單子寅最後一麵的心情從西南軍營出發的。
這讓趙乾實在是夜不能寐。
他給派去接顏悅的暗衛連著去了三封密信,但過了好幾日,還沒有接到暗衛的迴信。
單子寅的確是先天不足,他的身體情況趙乾是最清楚的,在他們兒時,單子寅還曾想過要努力學功夫,也跟著去單家軍裏,一邊為國效力,一邊質問他那個狠心的爹,你還記得有我這麽個兒子嗎?
隻可惜所有計劃都卡在了第一步。
他在第一天練蹲馬步的時候就直接暈過去了。
天還沒到最炎熱的時候,宮裏當時都還沒開始進冰塊,照理說不應該會熱得暈過去。
可單子寅真的就這樣暈過去了,而且身上暑熱之氣連續多日不散,還出現了驚厥的情況。
趙乾當年還是宮裏最受寵愛的小皇子,他還特意去問過父皇才到將軍府探望單子寅的。
單子寅那日恰好醒來了,苦苦撐在床頭,還要下來給趙乾行禮。
趙乾當然沒有讓他下床,連忙製止之後,還坐到他病床邊去,好奇地問:“你身子不好,好好讀書便是了,做什麽非要去練武?”
他問話的時候,還拿了杯水,試圖喂病號。
趙乾小心翼翼地端著水杯喂給他,單子寅如何當得起如今最炙手可熱的小皇子喂他水?
於是單子寅本能地抬手去接,他暈倒的時候摔傷了額頭,這動作不知又牽動了哪處傷口,整個人疼得渾身一顫。
“好了好了,”趙乾把他的手按下去,“你本就是我的伴讀,這時候還講什麽虛禮,你少操些心,歇一歇吧。”
單子寅:“……”
他慢慢靠迴床頭去,深吸了一口氣,感覺五髒六腑都在疼。
那時候單子寅最後是怎麽說的來著?
趙乾放下了一本折子,眯起眼睛慢慢迴憶。
對了,當時單子寅說:“君臣之禮不可廢,將來殿下登基,必定有許多事需要臣輔佐,若隻是讀書,如何替殿下驅逐外敵?”
一轉眼十多年過去,雖然在父皇薨逝的時候,發生了一係列意外,趙乾並沒能第一時間登基,反倒被趕去了邊關,吹了那麽多年的黃沙。
單子寅倒是如他當年所說,雖然還是身體不太好,卻也在趙乾被迫戍邊的那麽多年裏,很好的完成了在京中埋伏,最終幫他登上了皇位。
即便不在他執政期間,單子寅依然拖著他那個瘦弱的身子,親赴了戰場。
可趙乾才剛登基沒多久,單子寅正滿京城替他辦差,雖說也有些私心,但並未因私廢公,這次雖說也是想要去西南那邊,看是否有機會見到迎程程,但主要原因還是為了去處理豐縣之事。
在單子寅病重之前,趙乾才剛接到他對於豐縣之事目前最新情況的奏折。
範良平從豐縣帶出來得太輕鬆,所以單子寅懷疑一路上會不太平,還詳細講了如何趕路安排,盡量在天黑之前趕到驛站,最大限度保證顏悅的安全。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趙乾收到那封折子的當天,就有殺手囂張的當街將範良平給滅了口。
看來範良平敢在豐縣如此膽大妄為,還有別的牽扯。
“陛下,您都三天夜裏沒好好歇息了,”劉勝有些憂心,“今夜還要處理國事嗎?”
若是有皇後或者嬪妃,還能請來勸勸,可如今後宮空懸,能請來勸陛下歇息的娘娘都沒有。
劉勝小心翼翼地看著趙乾的臉色,見他沒反應,就知道他又陷入了過去的思緒中,暗自歎了口氣後,隻能再次開口勸諫。
“陛下,夜已經深了,您還未用晚膳呢……”
趙乾迴過神來,放下折子起身道:“更衣,朕要出宮。”
劉勝吃了一驚:“這個時辰了,陛下要出宮?”
“你隨朕悄悄出宮一趟,別驚動任何人。”
劉勝汗都出來了,他追著趙乾小跑了兩步:“陛下!出宮事關重大,總要帶幾名護衛……”
趙乾輕笑了一聲:“劉勝,你是不是忘了朕登基之前在邊關吹了那麽多年黃沙?真當朕是風一吹就會倒的那種皇帝?”
劉勝不敢小看他,卻也不敢對他出宮一事慢待,萬一……
不,現在整個大楚已經經不起任何萬一了。
劉勝替趙乾更衣之後,悄悄在自己的靴子裏藏了把匕首。
就這一個小小的動作,都讓趙乾發現了。
他又笑了一聲:“你從前在趙堃身邊,也有這樣機警?”
劉勝幹笑了一聲:“陛下說笑了,大楚自建國以來,從未有過陛下這樣文武雙全的帝王,出宮一次那是如何陣仗?自然無須奴婢如此謹慎。”
趙乾對他這句吹捧並未有什麽反應,隻是笑了一聲:“去皇嫂的別院,陣仗太大了可不行。”
劉勝心裏又是一驚,趙乾竟然是打算去謝清的別院?
自從他登基至今,一直不肯鬆口封後、納妃,卻要在這樣一個深夜去謝清的別院?
“你如今臉上的神情,仿佛朕是一個不顧禮義廉恥的昏君,”趙乾見到劉勝的表情,自己也覺得好笑,“放心吧,你擔心的那些事,不可能會發生。”
劉勝有些尷尬,正想著要怎麽開口時,趙乾已經伸手打斷:“先通知你幹兒子一聲,讓皇嫂做些準備,該有的禮數還是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