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拿下東門
無敵太子我都能開掛了還隱忍個屁 作者:狗哥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打過招唿之後,福天華眼神堅定,毫無半分遲疑之色,隻見他身形一閃,如疾風般迅速出手,緊緊地抓住了寧皇。
緊接著,他腳下生風,帶著寧皇如離弦之箭一般朝著城門疾馳而去。
此時,站在遠處的朱鎮江努力睜大眼睛想要看清來人究竟是誰,但由於距離太遠,隻能隱約瞧見兩個模糊的身影正飛速靠近。
隨著那兩道身影逐漸清晰,朱鎮江的心跳愈發劇烈起來,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兒一般。
說時遲那時快,不過短短十幾個唿吸的時間,福天華已然攜著寧皇來到了城門上方。
寧皇被福天華像拎小雞一樣提在手中,整個身體麵部朝下,朱鎮江和他身旁的眾人竭盡全力也無法窺見寧皇的麵容。
待福天華站穩腳跟後,他猛地一把將寧皇拉起身來,然後深吸一口氣,瞬間將體內雄渾的內力匯聚於丹田之處。
隻聽見他運足力氣,扯開嗓子大聲怒喝:
“寧皇在此,爾等還不速速放下兵器,乖乖束手就擒!”
這一聲怒吼猶如雷霆萬鈞,震耳欲聾,不僅城內的所有人都聽得真真切切、一清二楚,甚至連遠在城外嚴陣以待的嶽飛大軍也都聽得明明白白!
正在指揮作戰的嶽飛聽到這突如其來的吼聲不禁微微一怔,心中暗自詫異。
他立刻抬起頭,目光如炬地朝著城頭望去。
然而,由於眼前的城牆過於寬闊,盡管嶽飛視力過人,卻依然無法看到身處內側的福天華。
但是,他卻清晰無比地看到原本正在城牆上奮勇攻擊的寧軍士兵們像是突然接到了什麽指令一般,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動作,不約而同地轉過頭,齊齊望向了城牆內部。
見到如此情形,嶽飛神色一凜,急忙高聲喊道:
“停止進攻!”
隨著這聲命令下達,原本氣勢洶洶、正在猛烈撞擊城門的整個大軍,如同得到了聖旨一般,瞬間止住了動作。
方才還震耳欲聾的撞擊聲戛然而止,隻留下一片令人心悸的寂靜。
剛剛那異常的聲響,將士們自然也是聽得清清楚楚。
此刻,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迅速向後退去,一雙雙眼睛齊刷刷地朝著城內的方向望去,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迫切地想要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何事。
就在這時,朱鎮江終於看清楚了寧皇的麵容,刹那間,他如遭雷擊,整個人完全呆立當場,仿佛靈魂出竅一般。
因為眼前所見並非虛假幻象,而是貨真價實的寧皇本人!
皇帝竟然被敵軍俘虜了,那麽他們這些臣子拚死抵抗又還有何意義呢?
一時間,朱鎮江感到自己的心沉入了無底深淵,萬念俱灰。
然而,此時此刻的朱鎮江卻猶如置身於進退維穀的絕境之中。
若選擇奮起反抗,前方和後方皆是來勢洶洶的敵軍,以他目前手中的兵力,根本毫無勝算可言!
若是就此乖乖束手就擒,他又實在心有不甘,畢竟身為臣子,怎能輕易向敵人低頭認輸?
繼續反抗下去,便意味著他拒不承認寧皇的身份。
隻要他堅決不認,那麽雍軍手中所挾持的寧皇對於己方來說,也就起不到絲毫威脅作用。
可是這樣做的後果會如何呢?
朱鎮江心裏再清楚不過,除了能夠給雍軍造成些許微不足道的傷亡之外,根本無法改變戰局走向。
況且從雍軍所展現出的強硬態勢來看,顯然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就在那短暫的一瞬間裏,無數種可能的結局如同一幅幅畫卷一般,在朱鎮江的腦海之中急速地鋪展開來。
每一種結局都像是一道閃耀著光芒的流星,瞬間劃過他思維的天空,但又迅速消失不見。
僅僅過去了短短幾個唿吸的時間,然而對於朱鎮江來說卻仿佛已經經曆了漫長的思索和掙紮。
最終,經過內心激烈的鬥爭之後,他無奈地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選擇妥協。
隻聽得“哐當”一聲響,他毅然決然地將緊握在手中的長劍扔到了一旁。
那把曾經陪伴他征戰沙場、殺敵無數的寶劍,此刻就這般孤零零地躺在地上,閃爍著寒光。
緊接著,朱鎮江雙膝一軟,“撲通”一聲重重地跪倒在了堅硬的地麵之上。
他低垂著頭顱,不敢直視前方寧皇威嚴的麵容。
然後,以無比恭敬的姿態,深深地向寧皇叩拜下去,並高聲喊道:
“陛下,微臣實在是無能!未能完成使命,竟讓陛下您遭受如此苦難,微臣罪該萬死,請陛下降罪責罰!”
聽聞此言,眾人皆將目光投向寧皇。
隻見他緩緩地合上雙眸,臉上流露出一抹深深的無奈之色。
他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些什麽,但喉嚨裏卻像是被一團棉花堵住了一般,愣是發不出一個完整的音節來。
此時此刻,朱鎮江是否真的如他自己所說的那般無能呢?
就在剛才被敵軍俘虜之後,寧皇那顆一直高傲的心終於有了一絲動搖。
不,這並非朱鎮江一人之過,亦非其他臣子們的責任,歸根結底,所有的過錯都在於他自己啊!
想當年,他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六合,成為這天下最為強大的霸主。
自那時起,他便漸漸迷失在了權力與榮耀之中,變得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過度的驕傲讓他失去了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判斷力,以至於在麵對大雍這個勁敵時,他竟然屢屢犯下致命的錯誤。
曾經的他,視大雍如同螻蟻般微不足道;如今想來,或許正是從那一刻起,寧國走向衰敗與滅亡的命運便已悄然注定……
這時,現場叮咣響聲不斷,寧皇被俘,寧軍將士本就沒有了戰意。
再經曆主將棄劍,他們還有什麽要堅持的理由?
於是,城上城下的寧軍將士,全部將自己的兵器扔到了地上!
而這,也預示著整個寧國的命運,來到了末尾。
至於其他兩門的寧軍,已經不足為道。
寧皇看著自己的將士一個個投降,此時的他,心中竟然也沒有了波瀾!
.......
緊接著,他腳下生風,帶著寧皇如離弦之箭一般朝著城門疾馳而去。
此時,站在遠處的朱鎮江努力睜大眼睛想要看清來人究竟是誰,但由於距離太遠,隻能隱約瞧見兩個模糊的身影正飛速靠近。
隨著那兩道身影逐漸清晰,朱鎮江的心跳愈發劇烈起來,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兒一般。
說時遲那時快,不過短短十幾個唿吸的時間,福天華已然攜著寧皇來到了城門上方。
寧皇被福天華像拎小雞一樣提在手中,整個身體麵部朝下,朱鎮江和他身旁的眾人竭盡全力也無法窺見寧皇的麵容。
待福天華站穩腳跟後,他猛地一把將寧皇拉起身來,然後深吸一口氣,瞬間將體內雄渾的內力匯聚於丹田之處。
隻聽見他運足力氣,扯開嗓子大聲怒喝:
“寧皇在此,爾等還不速速放下兵器,乖乖束手就擒!”
這一聲怒吼猶如雷霆萬鈞,震耳欲聾,不僅城內的所有人都聽得真真切切、一清二楚,甚至連遠在城外嚴陣以待的嶽飛大軍也都聽得明明白白!
正在指揮作戰的嶽飛聽到這突如其來的吼聲不禁微微一怔,心中暗自詫異。
他立刻抬起頭,目光如炬地朝著城頭望去。
然而,由於眼前的城牆過於寬闊,盡管嶽飛視力過人,卻依然無法看到身處內側的福天華。
但是,他卻清晰無比地看到原本正在城牆上奮勇攻擊的寧軍士兵們像是突然接到了什麽指令一般,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動作,不約而同地轉過頭,齊齊望向了城牆內部。
見到如此情形,嶽飛神色一凜,急忙高聲喊道:
“停止進攻!”
隨著這聲命令下達,原本氣勢洶洶、正在猛烈撞擊城門的整個大軍,如同得到了聖旨一般,瞬間止住了動作。
方才還震耳欲聾的撞擊聲戛然而止,隻留下一片令人心悸的寂靜。
剛剛那異常的聲響,將士們自然也是聽得清清楚楚。
此刻,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迅速向後退去,一雙雙眼睛齊刷刷地朝著城內的方向望去,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迫切地想要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何事。
就在這時,朱鎮江終於看清楚了寧皇的麵容,刹那間,他如遭雷擊,整個人完全呆立當場,仿佛靈魂出竅一般。
因為眼前所見並非虛假幻象,而是貨真價實的寧皇本人!
皇帝竟然被敵軍俘虜了,那麽他們這些臣子拚死抵抗又還有何意義呢?
一時間,朱鎮江感到自己的心沉入了無底深淵,萬念俱灰。
然而,此時此刻的朱鎮江卻猶如置身於進退維穀的絕境之中。
若選擇奮起反抗,前方和後方皆是來勢洶洶的敵軍,以他目前手中的兵力,根本毫無勝算可言!
若是就此乖乖束手就擒,他又實在心有不甘,畢竟身為臣子,怎能輕易向敵人低頭認輸?
繼續反抗下去,便意味著他拒不承認寧皇的身份。
隻要他堅決不認,那麽雍軍手中所挾持的寧皇對於己方來說,也就起不到絲毫威脅作用。
可是這樣做的後果會如何呢?
朱鎮江心裏再清楚不過,除了能夠給雍軍造成些許微不足道的傷亡之外,根本無法改變戰局走向。
況且從雍軍所展現出的強硬態勢來看,顯然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就在那短暫的一瞬間裏,無數種可能的結局如同一幅幅畫卷一般,在朱鎮江的腦海之中急速地鋪展開來。
每一種結局都像是一道閃耀著光芒的流星,瞬間劃過他思維的天空,但又迅速消失不見。
僅僅過去了短短幾個唿吸的時間,然而對於朱鎮江來說卻仿佛已經經曆了漫長的思索和掙紮。
最終,經過內心激烈的鬥爭之後,他無奈地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選擇妥協。
隻聽得“哐當”一聲響,他毅然決然地將緊握在手中的長劍扔到了一旁。
那把曾經陪伴他征戰沙場、殺敵無數的寶劍,此刻就這般孤零零地躺在地上,閃爍著寒光。
緊接著,朱鎮江雙膝一軟,“撲通”一聲重重地跪倒在了堅硬的地麵之上。
他低垂著頭顱,不敢直視前方寧皇威嚴的麵容。
然後,以無比恭敬的姿態,深深地向寧皇叩拜下去,並高聲喊道:
“陛下,微臣實在是無能!未能完成使命,竟讓陛下您遭受如此苦難,微臣罪該萬死,請陛下降罪責罰!”
聽聞此言,眾人皆將目光投向寧皇。
隻見他緩緩地合上雙眸,臉上流露出一抹深深的無奈之色。
他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些什麽,但喉嚨裏卻像是被一團棉花堵住了一般,愣是發不出一個完整的音節來。
此時此刻,朱鎮江是否真的如他自己所說的那般無能呢?
就在剛才被敵軍俘虜之後,寧皇那顆一直高傲的心終於有了一絲動搖。
不,這並非朱鎮江一人之過,亦非其他臣子們的責任,歸根結底,所有的過錯都在於他自己啊!
想當年,他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六合,成為這天下最為強大的霸主。
自那時起,他便漸漸迷失在了權力與榮耀之中,變得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過度的驕傲讓他失去了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判斷力,以至於在麵對大雍這個勁敵時,他竟然屢屢犯下致命的錯誤。
曾經的他,視大雍如同螻蟻般微不足道;如今想來,或許正是從那一刻起,寧國走向衰敗與滅亡的命運便已悄然注定……
這時,現場叮咣響聲不斷,寧皇被俘,寧軍將士本就沒有了戰意。
再經曆主將棄劍,他們還有什麽要堅持的理由?
於是,城上城下的寧軍將士,全部將自己的兵器扔到了地上!
而這,也預示著整個寧國的命運,來到了末尾。
至於其他兩門的寧軍,已經不足為道。
寧皇看著自己的將士一個個投降,此時的他,心中竟然也沒有了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