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太後解惑
無敵太子我都能開掛了還隱忍個屁 作者:狗哥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刻鍾之後,時間仿佛凝固一般,整個宮殿陷入了一片凝重的氛圍之中。
太後坐在椅子上,麵容嚴肅地傾聽著百裏中君詳細講述所發生的事情。
隨著他的敘述逐漸深入,太後的表情從最初的疑惑漸漸轉變為恍然大悟。
當百裏中君終於講完時,太後不禁輕拍扶手,長歎一聲說道:
“怪不得近日宮中一直流傳著關於王衫父子被押送迴宮的傳聞,原來他們竟是闖出了這般彌天大禍!”
她的臉上滿是震驚和憤怒交織的神情。
緊接著,太後眉頭緊蹙,目光銳利地看向百裏中君,帶著幾分恨鐵不成鋼的意味斥責道:
“不過就是個毫無血緣關係的舅舅罷了,犯下如此重罪,若不將其立刻斬殺以平息民憤,你居然還把人給押解迴來了!”
“要知道,一旦你做出這樣的決定,無論日後是否處決他們,百姓們都絕不會再輕易相信朝廷的作為了!”
麵對太後的指責,百裏中君麵露難色,無奈地歎息道:
“唉!母後您是清楚的,嫻妃娘娘膝下僅有一女,如今父皇已然仙逝,她們母女失去了最大的依靠。”
“孩兒實在不忍心看到她們因此事而過度傷心難過呀!”
“可誰又能料到,這件事情會發展到如此難以收拾的地步呢?”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我們也唯有另尋良策來解決眼前的困境了!”百裏中君憂心忡忡地補充道。
聽聞此言,太後那保養得宜的麵容上頓時浮現出一絲慍怒之色,美眸狠狠地瞪向了站在一旁的百裏中君。
隻見她朱唇輕啟,緩緩說道:
“罷了,此次本宮巡遊,身邊正缺人,倒不如就讓嫻妃和德陽隨侍一同前往吧。”
說罷,太後輕輕地搖了搖頭,似是對百裏中君感到頗為不滿。
緊接著,太後又繼續言道:
“唉,嫻妃的那個兄長啊,當真是不爭氣至極!若非如此,就憑這件事,隻怕嫻妃和德陽在這深宮內院之中的日子可就要難過嘍!”
言語之間,透露出一股深深的無奈之感。
稍作停頓後,太後微微歎息一聲,接著道:
“既然如今人還未殺,那便暫且饒他一命吧。否則,若是真將此人處死,非但無法平息百姓們心中的怨氣,反倒會令嫻妃連一個至親之人都難以留住。”
此時,一直靜靜聆聽著太後話語的百裏中君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太後所言。
隨後,他開口問道:
“母後,兒臣也覺得此舉甚妥。隻是眼下對於此事究竟應當如何處置才最為妥當?”
“莫非當真要聽從王玄策之建議,由咱們大雍出麵幹預嗎?亦或是......”
然而,他的話尚未說完,太後便急忙抬起手來,出聲打斷道:
“萬萬不可!”
見到太後這般反應,百裏中君不禁當場愣住了。
顯然,眼前所發生的一切與他原本設想中的結局截然不同。
隻見太後微微眯起雙眸,秀眉輕蹙,似是在腦海深處反複斟酌著什麽。
少頃,她朱唇輕啟,緩緩說道:
“若真讓大雍出麵解決此事,那南離之地恐怕我們羌國就再無收迴之可能了啊!”
“王玄策此人精明得很,他恰恰抓住了此要害之處!”
太後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搖著頭,臉上露出憂慮之色。
“隻需你點一下頭應承下來,那麽咱們羌國必將重迴往昔模樣,屆時,可就真的毫無轉圜餘地了!”
太後說到此處,目光如炬地緊盯著百裏中君的雙眼,仿佛要透過他的眼眸看穿其內心所想。
伴隨著太後最後那句“除非,你放棄羌國!”的話語落下,整個宮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百裏中君聞言,心中猛地一顫,瞳孔微縮,一抹難以掩飾的震驚之色從他眼底一閃而過。
此時此刻,他方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實在是太過天真和淺顯了!
待聽完太後這番言辭懇切的提醒之後,百裏中君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
如今南離之地的百姓本就在源源不斷地逃往大雍,如果這個時候他還要執意請求大雍出麵相助,這不啻於變相助長大雍收攏人心嘛!
如此一來,好不容易才奪得的這塊地盤,豈不是轉眼間又要重新落入大雍之手?
念及至此,百裏中君不敢再有絲毫耽擱,急忙站起身來,對著太後畢恭畢敬地深施一禮,並誠惶誠恐地道謝:
“孩兒多謝母後此番當頭棒喝般的警示!若非母後及時點醒,隻怕孩兒已然鑄下彌天大錯,令我羌國陷入萬劫不複之境地矣!”
隨後,隻見他緩緩地站直了身子,目光堅定地凝視著前方,接著說道:
“那母後,對於當下這困局,您是否有什麽能夠一舉扭轉乾坤的良策?”
聽聞此言,太後輕輕地搖了搖頭,她那曆經滄桑卻依然睿智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沉思之色,緩聲道:
“依目前之局勢來看,我們所能采取的策略唯有放寬對南離之地的管理,同時給予當地的百姓更多實實在在的福利。”
“不妨先行免除他們兩到三年的稅賦,以此減輕民眾們肩上沉重的負擔。”
太後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接下來的話語,然後又繼續說道:
“畢竟,如此大規模的遷徙並非所有人都會參與其中,真正選擇離開的必然隻是一小部分人罷了。”
“隻要咱們將這些福利切實地落實到位,並持續一段時間,相信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那些百姓的心自然而然就會重新歸附於朝廷。”
說到這裏,太後微微歎了口氣:
“至於那些執意要離去之人,也就隨他們去吧,無需費力去挽留。”
“因為即便勉強留住了他們的人,恐怕也難以留住他們的心啊。”
聽完太後這番話,百裏中君先是一愣,隨即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心中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他暗自思忖道:對啊,時間的確擁有神奇的魔力,隨著歲月的流逝,百姓們終究會漸漸淡忘此事。
而那些已經決然離開的人們,即便苦苦挽留也是徒勞無益之舉啊!
想到此處,他原本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
太後坐在椅子上,麵容嚴肅地傾聽著百裏中君詳細講述所發生的事情。
隨著他的敘述逐漸深入,太後的表情從最初的疑惑漸漸轉變為恍然大悟。
當百裏中君終於講完時,太後不禁輕拍扶手,長歎一聲說道:
“怪不得近日宮中一直流傳著關於王衫父子被押送迴宮的傳聞,原來他們竟是闖出了這般彌天大禍!”
她的臉上滿是震驚和憤怒交織的神情。
緊接著,太後眉頭緊蹙,目光銳利地看向百裏中君,帶著幾分恨鐵不成鋼的意味斥責道:
“不過就是個毫無血緣關係的舅舅罷了,犯下如此重罪,若不將其立刻斬殺以平息民憤,你居然還把人給押解迴來了!”
“要知道,一旦你做出這樣的決定,無論日後是否處決他們,百姓們都絕不會再輕易相信朝廷的作為了!”
麵對太後的指責,百裏中君麵露難色,無奈地歎息道:
“唉!母後您是清楚的,嫻妃娘娘膝下僅有一女,如今父皇已然仙逝,她們母女失去了最大的依靠。”
“孩兒實在不忍心看到她們因此事而過度傷心難過呀!”
“可誰又能料到,這件事情會發展到如此難以收拾的地步呢?”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我們也唯有另尋良策來解決眼前的困境了!”百裏中君憂心忡忡地補充道。
聽聞此言,太後那保養得宜的麵容上頓時浮現出一絲慍怒之色,美眸狠狠地瞪向了站在一旁的百裏中君。
隻見她朱唇輕啟,緩緩說道:
“罷了,此次本宮巡遊,身邊正缺人,倒不如就讓嫻妃和德陽隨侍一同前往吧。”
說罷,太後輕輕地搖了搖頭,似是對百裏中君感到頗為不滿。
緊接著,太後又繼續言道:
“唉,嫻妃的那個兄長啊,當真是不爭氣至極!若非如此,就憑這件事,隻怕嫻妃和德陽在這深宮內院之中的日子可就要難過嘍!”
言語之間,透露出一股深深的無奈之感。
稍作停頓後,太後微微歎息一聲,接著道:
“既然如今人還未殺,那便暫且饒他一命吧。否則,若是真將此人處死,非但無法平息百姓們心中的怨氣,反倒會令嫻妃連一個至親之人都難以留住。”
此時,一直靜靜聆聽著太後話語的百裏中君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太後所言。
隨後,他開口問道:
“母後,兒臣也覺得此舉甚妥。隻是眼下對於此事究竟應當如何處置才最為妥當?”
“莫非當真要聽從王玄策之建議,由咱們大雍出麵幹預嗎?亦或是......”
然而,他的話尚未說完,太後便急忙抬起手來,出聲打斷道:
“萬萬不可!”
見到太後這般反應,百裏中君不禁當場愣住了。
顯然,眼前所發生的一切與他原本設想中的結局截然不同。
隻見太後微微眯起雙眸,秀眉輕蹙,似是在腦海深處反複斟酌著什麽。
少頃,她朱唇輕啟,緩緩說道:
“若真讓大雍出麵解決此事,那南離之地恐怕我們羌國就再無收迴之可能了啊!”
“王玄策此人精明得很,他恰恰抓住了此要害之處!”
太後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搖著頭,臉上露出憂慮之色。
“隻需你點一下頭應承下來,那麽咱們羌國必將重迴往昔模樣,屆時,可就真的毫無轉圜餘地了!”
太後說到此處,目光如炬地緊盯著百裏中君的雙眼,仿佛要透過他的眼眸看穿其內心所想。
伴隨著太後最後那句“除非,你放棄羌國!”的話語落下,整個宮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百裏中君聞言,心中猛地一顫,瞳孔微縮,一抹難以掩飾的震驚之色從他眼底一閃而過。
此時此刻,他方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實在是太過天真和淺顯了!
待聽完太後這番言辭懇切的提醒之後,百裏中君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
如今南離之地的百姓本就在源源不斷地逃往大雍,如果這個時候他還要執意請求大雍出麵相助,這不啻於變相助長大雍收攏人心嘛!
如此一來,好不容易才奪得的這塊地盤,豈不是轉眼間又要重新落入大雍之手?
念及至此,百裏中君不敢再有絲毫耽擱,急忙站起身來,對著太後畢恭畢敬地深施一禮,並誠惶誠恐地道謝:
“孩兒多謝母後此番當頭棒喝般的警示!若非母後及時點醒,隻怕孩兒已然鑄下彌天大錯,令我羌國陷入萬劫不複之境地矣!”
隨後,隻見他緩緩地站直了身子,目光堅定地凝視著前方,接著說道:
“那母後,對於當下這困局,您是否有什麽能夠一舉扭轉乾坤的良策?”
聽聞此言,太後輕輕地搖了搖頭,她那曆經滄桑卻依然睿智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沉思之色,緩聲道:
“依目前之局勢來看,我們所能采取的策略唯有放寬對南離之地的管理,同時給予當地的百姓更多實實在在的福利。”
“不妨先行免除他們兩到三年的稅賦,以此減輕民眾們肩上沉重的負擔。”
太後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接下來的話語,然後又繼續說道:
“畢竟,如此大規模的遷徙並非所有人都會參與其中,真正選擇離開的必然隻是一小部分人罷了。”
“隻要咱們將這些福利切實地落實到位,並持續一段時間,相信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那些百姓的心自然而然就會重新歸附於朝廷。”
說到這裏,太後微微歎了口氣:
“至於那些執意要離去之人,也就隨他們去吧,無需費力去挽留。”
“因為即便勉強留住了他們的人,恐怕也難以留住他們的心啊。”
聽完太後這番話,百裏中君先是一愣,隨即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心中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他暗自思忖道:對啊,時間的確擁有神奇的魔力,隨著歲月的流逝,百姓們終究會漸漸淡忘此事。
而那些已經決然離開的人們,即便苦苦挽留也是徒勞無益之舉啊!
想到此處,他原本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