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羌帝的憂愁
無敵太子我都能開掛了還隱忍個屁 作者:狗哥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羌。
永昌城,皇宮。
羌帝一臉凝重地端坐在康泰宮那朱紅色的大門前,微微低垂著頭,似乎正在沉思著什麽。
而太後則靜靜地站立在他的身後,同樣麵色陰沉,兩人之間彌漫著一股沉重壓抑的氣氛。
就在這時,百裏中君重重地歎了口氣,打破了這片寂靜。
他憂心忡忡地說道:“母後,此次大雍又派遣了使臣前來,但對於先前發生的那些事情卻是隻字未提。”
“依我之見,這恐怕並非是什麽好的征兆啊!”
羌帝緩緩抬起頭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和無奈。他咬了咬牙,恨恨地說:
“如今這整個天下皆已奉大雍為尊,可偏偏隻有對我羌國如此冷淡相待。”
“況且眼下,隻剩下我羌國還在苦苦支撐。看來,朕已然成為了李九天實現其一統天下野心的最大阻礙!”
說到這裏,羌帝不禁握緊了拳頭,心中滿是憤懣與不甘。
接著,他繼續說道:
“更令人費解的是,此番大雍所遣之使臣來到我國後,竟然什麽正事都未曾提及,隻是要求讓王玄策返迴大雍。朕絞盡腦汁,也著實猜不透李九天究竟意欲何為!”
聽聞此言,太後輕輕地拍了拍百裏中君的肩膀,然而她自己亦是眉頭緊鎖,不知該如何出言寬慰眼前這位焦慮不安的帝王。
實際上,太後心裏早已如同明鏡一般清楚,李九天之所以這般行事,無非就是想要試探羌國是否能夠穩住陣腳。
隻要羌國內部稍有動蕩或者出現破綻,那麽李九天便會毫不猶豫地出手,一舉將羌國納入囊中,從而順利完成其統一天下的宏圖霸業。
畢竟,兩國之間存在著姻親關係,在處理某些事務時難免會有所顧忌,不能做得太過決絕。
尤其是當這種關係涉及到兩個國家的利益衝突之時,更是需要權衡再三,謹慎行事。
而那百裏中君此前對於大雍一直心懷不軌、虎視眈眈,時刻覬覦著大雍的疆土和資源。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如今的大雍竟然對此事既往不咎,仿佛從未發生過一般。
這般寬容大度之舉無疑讓大雍占據了道義的上風。
倘若日後兩國之間再生出任何事端,那麽曾經因百裏中君的貪婪行徑所建立起來的那一絲情誼,恐怕將會蕩然無存。
待到那時,李九天若是決定采取行動,定然會毫無顧忌、毫不手軟。
畢竟,在世人眼中,理虧的一方必定是挑起爭端之人。如此一來,無論是天下百姓還是各方勢力,想必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支持大雍。
此時此刻,太後已然深深地領略到了李九天的深謀遠慮與手段高明之處。
此人看似未動聲色,但卻能巧妙地將自己置於無可挑剔的道德高位之上,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沉默片刻之後,太後有意轉移了話題:
“關於南離之事,距離傳旨之日已過去多日有餘,可至今仍未有半點消息傳來,依本宮之見,其局勢怕是不容樂觀啊!”
聽聞此言,百裏中君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道:
“我早已派遣人手前去探查此事,相信不久之後便會有結果傳迴。”
稍作停頓,他緩緩轉過身來,目光凝視著太後,神情凝重地問道:
“母後,您覺得此次羌國是否真的會亡於我手呢?”
未待太後作出迴應,隻見百裏中君猛然轉過身去,臉上滿是焦慮與惶恐之色。
他顫抖著嘴唇說道:
“若是果真如此,那我豈不是成為了百裏家族的千古罪人啊!”
聲音之中飽含著深深的自責和擔憂。
就在這時,太後疾步向前,緩緩蹲下身子,伸手緊緊地拉住了百裏中君的雙手。
她目光堅定而溫和,輕聲言道:
“自此刻起,你切莫再有任何舉動,切勿給李九天留下絲毫可乘之機!”
太後的語氣雖然輕柔,但其中蘊含的威嚴卻讓人不敢有絲毫違抗之意。
緊接著,太後繼續說道:
“明日,本宮將會親自啟程巡遊各地,一路上安撫百姓。隻要民眾之心依舊向著我們,李九天便無法找到出兵的借口。”
說到此處,太後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思考著接下來的話語。
然後,她再次開口囑咐道:
“此外,如今你需要立刻派遣人手,將那些擾亂朝綱、為非作歹的害群之馬迅速處置掉。”
“絕不能讓他們繼續興風作浪,敗壞朝廷的聲譽。”
太後的眼神淩厲如刀,仿佛能夠看穿一切陰謀詭計。
最後,談到南離之事時,太後微微皺起眉頭,沉聲道:
“至於南離那邊的局勢,目前已然失控。既然如此,索性不再加以掌控,切不可因小失大。”
“本就不是我羌國之地,即便失去也無妨。當務之急乃是穩定大局,確保京城及周邊地區的安寧。”
聽完太後這番話,百裏中君不禁愣在了原地,滿臉驚愕地問道:
“母後,此計當真可行嗎?”
然而,太後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歎息一聲道:
“可不可行,已並非至關重要之事。眼下最為關鍵的是,擺在我們麵前的唯有這一條路可選!”
“若要與大雍展開戰爭,以我國目前之實力而言,簡直是以卵擊石!”
且不說兵力、資源等方麵的差距懸殊,單就軍事策略和戰術運用來說,我們也遠遠不及大雍。所以說,咱們羌國毫無勝算。”
“而且李九天此人向來心思縝密,若想出兵攻打我們,必定會先尋得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也就是所謂的‘大義’。隻有這樣,他才能師出有名,讓天下人心服口服。”
“否則,若是貿然出兵,定會遭致各方非議和指責,甚至可能引發國內民眾的不滿和反抗。”
“嗯……隻要他找不到合適的借口,想來應當是不會輕易出兵的吧。”
然而,這句話卻讓一旁的百裏中君猛地一愣,他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問道:
“應該?難道僅僅隻是應該嗎?”
沉默片刻後,他緩緩地點了點頭,無奈地歎息一聲:
“唉,確實如此啊。雖然從常理推斷,如果李九天無法占據道義製高點,或許他會有所顧忌而放棄出兵。”
“但世事難料,誰又能保證他不會不顧一切,強行發動戰爭呢?”
緊接著,他臉色愈發凝重起來:
“倘若真有那麽一天,李九天不顧眾人反對,執意出兵攻伐我羌國。”
“以雙方實力對比來看,我羌國必敗無疑!屆時,曆史的走向將完全掌控在勝者手中。”
“而李九天作為勝利者,到那時,所謂的‘大義’恐怕也就成了他手中的工具罷了。”
.......
永昌城,皇宮。
羌帝一臉凝重地端坐在康泰宮那朱紅色的大門前,微微低垂著頭,似乎正在沉思著什麽。
而太後則靜靜地站立在他的身後,同樣麵色陰沉,兩人之間彌漫著一股沉重壓抑的氣氛。
就在這時,百裏中君重重地歎了口氣,打破了這片寂靜。
他憂心忡忡地說道:“母後,此次大雍又派遣了使臣前來,但對於先前發生的那些事情卻是隻字未提。”
“依我之見,這恐怕並非是什麽好的征兆啊!”
羌帝緩緩抬起頭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和無奈。他咬了咬牙,恨恨地說:
“如今這整個天下皆已奉大雍為尊,可偏偏隻有對我羌國如此冷淡相待。”
“況且眼下,隻剩下我羌國還在苦苦支撐。看來,朕已然成為了李九天實現其一統天下野心的最大阻礙!”
說到這裏,羌帝不禁握緊了拳頭,心中滿是憤懣與不甘。
接著,他繼續說道:
“更令人費解的是,此番大雍所遣之使臣來到我國後,竟然什麽正事都未曾提及,隻是要求讓王玄策返迴大雍。朕絞盡腦汁,也著實猜不透李九天究竟意欲何為!”
聽聞此言,太後輕輕地拍了拍百裏中君的肩膀,然而她自己亦是眉頭緊鎖,不知該如何出言寬慰眼前這位焦慮不安的帝王。
實際上,太後心裏早已如同明鏡一般清楚,李九天之所以這般行事,無非就是想要試探羌國是否能夠穩住陣腳。
隻要羌國內部稍有動蕩或者出現破綻,那麽李九天便會毫不猶豫地出手,一舉將羌國納入囊中,從而順利完成其統一天下的宏圖霸業。
畢竟,兩國之間存在著姻親關係,在處理某些事務時難免會有所顧忌,不能做得太過決絕。
尤其是當這種關係涉及到兩個國家的利益衝突之時,更是需要權衡再三,謹慎行事。
而那百裏中君此前對於大雍一直心懷不軌、虎視眈眈,時刻覬覦著大雍的疆土和資源。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如今的大雍竟然對此事既往不咎,仿佛從未發生過一般。
這般寬容大度之舉無疑讓大雍占據了道義的上風。
倘若日後兩國之間再生出任何事端,那麽曾經因百裏中君的貪婪行徑所建立起來的那一絲情誼,恐怕將會蕩然無存。
待到那時,李九天若是決定采取行動,定然會毫無顧忌、毫不手軟。
畢竟,在世人眼中,理虧的一方必定是挑起爭端之人。如此一來,無論是天下百姓還是各方勢力,想必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支持大雍。
此時此刻,太後已然深深地領略到了李九天的深謀遠慮與手段高明之處。
此人看似未動聲色,但卻能巧妙地將自己置於無可挑剔的道德高位之上,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沉默片刻之後,太後有意轉移了話題:
“關於南離之事,距離傳旨之日已過去多日有餘,可至今仍未有半點消息傳來,依本宮之見,其局勢怕是不容樂觀啊!”
聽聞此言,百裏中君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道:
“我早已派遣人手前去探查此事,相信不久之後便會有結果傳迴。”
稍作停頓,他緩緩轉過身來,目光凝視著太後,神情凝重地問道:
“母後,您覺得此次羌國是否真的會亡於我手呢?”
未待太後作出迴應,隻見百裏中君猛然轉過身去,臉上滿是焦慮與惶恐之色。
他顫抖著嘴唇說道:
“若是果真如此,那我豈不是成為了百裏家族的千古罪人啊!”
聲音之中飽含著深深的自責和擔憂。
就在這時,太後疾步向前,緩緩蹲下身子,伸手緊緊地拉住了百裏中君的雙手。
她目光堅定而溫和,輕聲言道:
“自此刻起,你切莫再有任何舉動,切勿給李九天留下絲毫可乘之機!”
太後的語氣雖然輕柔,但其中蘊含的威嚴卻讓人不敢有絲毫違抗之意。
緊接著,太後繼續說道:
“明日,本宮將會親自啟程巡遊各地,一路上安撫百姓。隻要民眾之心依舊向著我們,李九天便無法找到出兵的借口。”
說到此處,太後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思考著接下來的話語。
然後,她再次開口囑咐道:
“此外,如今你需要立刻派遣人手,將那些擾亂朝綱、為非作歹的害群之馬迅速處置掉。”
“絕不能讓他們繼續興風作浪,敗壞朝廷的聲譽。”
太後的眼神淩厲如刀,仿佛能夠看穿一切陰謀詭計。
最後,談到南離之事時,太後微微皺起眉頭,沉聲道:
“至於南離那邊的局勢,目前已然失控。既然如此,索性不再加以掌控,切不可因小失大。”
“本就不是我羌國之地,即便失去也無妨。當務之急乃是穩定大局,確保京城及周邊地區的安寧。”
聽完太後這番話,百裏中君不禁愣在了原地,滿臉驚愕地問道:
“母後,此計當真可行嗎?”
然而,太後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歎息一聲道:
“可不可行,已並非至關重要之事。眼下最為關鍵的是,擺在我們麵前的唯有這一條路可選!”
“若要與大雍展開戰爭,以我國目前之實力而言,簡直是以卵擊石!”
且不說兵力、資源等方麵的差距懸殊,單就軍事策略和戰術運用來說,我們也遠遠不及大雍。所以說,咱們羌國毫無勝算。”
“而且李九天此人向來心思縝密,若想出兵攻打我們,必定會先尋得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也就是所謂的‘大義’。隻有這樣,他才能師出有名,讓天下人心服口服。”
“否則,若是貿然出兵,定會遭致各方非議和指責,甚至可能引發國內民眾的不滿和反抗。”
“嗯……隻要他找不到合適的借口,想來應當是不會輕易出兵的吧。”
然而,這句話卻讓一旁的百裏中君猛地一愣,他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問道:
“應該?難道僅僅隻是應該嗎?”
沉默片刻後,他緩緩地點了點頭,無奈地歎息一聲:
“唉,確實如此啊。雖然從常理推斷,如果李九天無法占據道義製高點,或許他會有所顧忌而放棄出兵。”
“但世事難料,誰又能保證他不會不顧一切,強行發動戰爭呢?”
緊接著,他臉色愈發凝重起來:
“倘若真有那麽一天,李九天不顧眾人反對,執意出兵攻伐我羌國。”
“以雙方實力對比來看,我羌國必敗無疑!屆時,曆史的走向將完全掌控在勝者手中。”
“而李九天作為勝利者,到那時,所謂的‘大義’恐怕也就成了他手中的工具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