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心裏建設
無敵太子我都能開掛了還隱忍個屁 作者:狗哥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10章 心裏建設
就在須臾之間,李元芳率領著一隊人馬風馳電掣般地疾馳而來,身後緊跟著一輛輛馬車。
轉眼間,他們便抵達了楊敬修和眾多民眾所在之處。
楊敬修見狀,急忙三步並作兩步迎上前去,臉上堆滿諂媚的笑容,雙手恭敬地抱拳作揖,身體微微前傾說道:
“哎呀呀,李將軍啊,小民萬萬沒有想到此次竟是您親自前來迎接我們,這可真是令我等受寵若驚啊,簡直是要折煞小民了!”
李元芳聞言,亦是滿臉笑意地抱拳迴禮,爽朗大笑道:
“哈哈哈哈,李兄言重,分內之事!”
說罷,他又轉身麵向在場的眾多百姓,再次鄭重其事地抱拳施禮,並提高音量大聲喊道:
“諸位父老鄉親們,在下乃是大雍千牛衛中郎將李元芳是也!”
“此次特地奉東陽大都督狄仁傑狄大人之命令,專程趕來此地迎接各位鄉親!”
稍作停頓,李元芳環顧四周,目光掃過每一個人的麵龐,接著繼續高聲說道:
“狄大人深知此番遷徙路途遙遠,且諸位鄉親之中老幼居多,行動多有不便。”
“故而特意吩咐本將帶來了這輛寬敞舒適的馬車,以便讓各位鄉親能夠輕鬆上路。”
“還望諸位鄉親切莫推辭,請盡快將家中的老人和孩童都攙扶到馬車上吧!”
聽到這話,楊氏族人那顆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迴了肚子裏,原本緊繃的神經也瞬間鬆弛了下來。
此時此刻,他們心中那塊沉甸甸的大石頭總算穩穩地著地了,因為他們已經真真切切地確認了眼前這些人就是來自大雍的將士們。
隻見眾人紛紛拱手作揖,滿臉感激之色,異口同聲地道謝道:
“多謝狄大人,多謝李將軍!”
那聲音洪亮而整齊,仿佛要將這份謝意傳遞到九霄雲外去。
李元芳則是笑容滿麵,熱情洋溢地揮著手說道:
“諸位太客氣了!咱們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多禮。來來來,大家快些上車吧,咱們邊走邊聊,也好讓我聽聽你們一路上的經曆和故事呢!”
他的話語就像冬日裏的暖陽一般,讓人感覺格外溫暖親切。
“好嘞,那就聽李將軍的安排!”
楊敬修毫不遲疑地應聲道,並迅速站出來一馬當先,直接帶頭走向馬車,開始手腳麻利地往車上裝行李物品,同時招唿著其他人有序地上車。
不一會兒工夫,所有的行裝便都安置妥當,人員也全部就位。
隨著李元芳一聲令下,車隊緩緩啟動,車輪滾滾向前,揚起一片塵土。
這支隊伍載著楊氏族人,向著定遠城的方向徐徐進發,漸行漸遠……
行走於道路之上,眾人原本急匆匆的步伐逐漸放緩下來。
這一方麵是因為速度減緩之後,可以更好地欣賞沿途風景!
另一方麵,則是李元芳身上所散發出的那種親切之感,如春風拂麵般溫暖人心,令他們內心深處原有的那一絲畏懼悄然消散無蹤。
於是乎,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走上前去,主動與李元芳交談起來。
起初,大家隻是好奇地詢問著關於大雍如今的狀況如何,但隨著話題的展開,李元芳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起李九天的發展曆程來。
他繪聲繪色地描述著每一場重要的戰役,從最初的艱難險阻到後來的勢如破竹,無一不讓聽眾們沉浸其中。
眾人時而驚歎不已,時而拍手叫好,仿佛親眼目睹了那些激烈戰鬥一般。
而對於那些有如神助的戰役,更是引發了陣陣讚歎之聲。
特別是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他們瞪大眼睛,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李元芳的敘述。
每當聽到激動人心之處,便情不自禁地揮舞起小拳頭,運氣發力,模仿著上陣殺敵的英勇姿態,仿佛下一刻就要衝上戰場奮勇殺敵似的。
在李元芳生動形象的講述之下,那些未曾謀麵的將軍,以及李九天,已然成為了孩子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英雄。
就這樣,一行人邊說邊走,不知不覺間已走過很長一段路程。
然而,他們卻絲毫未覺疲憊,反而興致愈發高昂,仿佛永遠也聽不夠這些精彩絕倫的故事。
此時,眾人的情緒已然被調動得近乎沸騰,他們對於大雍王朝的熱情仿佛燃燒的烈焰一般,升騰至前所未有的頂點。
就在這關鍵時刻,李元芳敏銳地捕捉到了時機,深知此刻正是向眾人傳達那至關重要消息的最佳時刻。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將羌帝傳來聖旨之事說了出來。
因為李元芳心裏非常清楚,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提前給這些人做好心理建設和應對策略,那麽一旦事發突然,恐怕將會引發一係列難以預料的狀況。
畢竟,任何未知的變故都有可能讓局麵失控,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
果然不出所料,當眾人聽聞李元芳提及聖旨二字時,楊敬修率先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與不滿,急切地開口問道:
“聖旨?羌帝居然還降下聖旨?難道他真的已經將咱們視作羌國之人了不成?”
顯然,僅僅隻是聽到聖旨這兩個字,楊敬修便已經感到渾身不自在,心中的抵觸情緒瞬間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而此時此刻,李元芳尚未透露聖旨的具體內容,但楊敬修的反應似乎根本不想知道聖旨的內容。
且不說楊敬修一人如此,此時此刻,在場的每一個人皆是這般模樣。
如今既然有人在背後撐腰,那他們又豈會懼怕羌國的赫赫威勢?
於是乎,人群之中頓時炸開了鍋,眾人猶如被點燃的爆竹一般,七嘴八舌地叫嚷起來。
隻聽得其中一人高聲喊道:
“可不是嘛!羌國有何德何能敢給咱們下達聖旨啊?”
“那朝廷已然腐朽不堪到如此地步,難道還妄想著能讓我們這些人心甘情願地迴心轉意不成?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他這一番話,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周圍眾人紛紛附和。
緊接著,另一人也振臂高唿道:
“說得太對啦!就憑區區一個小小的羌國,如果不是沾了大雍的光,借了大雍的勢,他們哪裏來的底氣和本事膽敢染指南離的這片土地?真是不自量力!”
此人話音未落,現場便響起一陣雷鳴般的叫好聲與鼓掌聲。一時間,群情激憤,眾人皆對羌國充滿了鄙夷與不屑。
........
就在須臾之間,李元芳率領著一隊人馬風馳電掣般地疾馳而來,身後緊跟著一輛輛馬車。
轉眼間,他們便抵達了楊敬修和眾多民眾所在之處。
楊敬修見狀,急忙三步並作兩步迎上前去,臉上堆滿諂媚的笑容,雙手恭敬地抱拳作揖,身體微微前傾說道:
“哎呀呀,李將軍啊,小民萬萬沒有想到此次竟是您親自前來迎接我們,這可真是令我等受寵若驚啊,簡直是要折煞小民了!”
李元芳聞言,亦是滿臉笑意地抱拳迴禮,爽朗大笑道:
“哈哈哈哈,李兄言重,分內之事!”
說罷,他又轉身麵向在場的眾多百姓,再次鄭重其事地抱拳施禮,並提高音量大聲喊道:
“諸位父老鄉親們,在下乃是大雍千牛衛中郎將李元芳是也!”
“此次特地奉東陽大都督狄仁傑狄大人之命令,專程趕來此地迎接各位鄉親!”
稍作停頓,李元芳環顧四周,目光掃過每一個人的麵龐,接著繼續高聲說道:
“狄大人深知此番遷徙路途遙遠,且諸位鄉親之中老幼居多,行動多有不便。”
“故而特意吩咐本將帶來了這輛寬敞舒適的馬車,以便讓各位鄉親能夠輕鬆上路。”
“還望諸位鄉親切莫推辭,請盡快將家中的老人和孩童都攙扶到馬車上吧!”
聽到這話,楊氏族人那顆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迴了肚子裏,原本緊繃的神經也瞬間鬆弛了下來。
此時此刻,他們心中那塊沉甸甸的大石頭總算穩穩地著地了,因為他們已經真真切切地確認了眼前這些人就是來自大雍的將士們。
隻見眾人紛紛拱手作揖,滿臉感激之色,異口同聲地道謝道:
“多謝狄大人,多謝李將軍!”
那聲音洪亮而整齊,仿佛要將這份謝意傳遞到九霄雲外去。
李元芳則是笑容滿麵,熱情洋溢地揮著手說道:
“諸位太客氣了!咱們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多禮。來來來,大家快些上車吧,咱們邊走邊聊,也好讓我聽聽你們一路上的經曆和故事呢!”
他的話語就像冬日裏的暖陽一般,讓人感覺格外溫暖親切。
“好嘞,那就聽李將軍的安排!”
楊敬修毫不遲疑地應聲道,並迅速站出來一馬當先,直接帶頭走向馬車,開始手腳麻利地往車上裝行李物品,同時招唿著其他人有序地上車。
不一會兒工夫,所有的行裝便都安置妥當,人員也全部就位。
隨著李元芳一聲令下,車隊緩緩啟動,車輪滾滾向前,揚起一片塵土。
這支隊伍載著楊氏族人,向著定遠城的方向徐徐進發,漸行漸遠……
行走於道路之上,眾人原本急匆匆的步伐逐漸放緩下來。
這一方麵是因為速度減緩之後,可以更好地欣賞沿途風景!
另一方麵,則是李元芳身上所散發出的那種親切之感,如春風拂麵般溫暖人心,令他們內心深處原有的那一絲畏懼悄然消散無蹤。
於是乎,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走上前去,主動與李元芳交談起來。
起初,大家隻是好奇地詢問著關於大雍如今的狀況如何,但隨著話題的展開,李元芳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起李九天的發展曆程來。
他繪聲繪色地描述著每一場重要的戰役,從最初的艱難險阻到後來的勢如破竹,無一不讓聽眾們沉浸其中。
眾人時而驚歎不已,時而拍手叫好,仿佛親眼目睹了那些激烈戰鬥一般。
而對於那些有如神助的戰役,更是引發了陣陣讚歎之聲。
特別是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他們瞪大眼睛,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李元芳的敘述。
每當聽到激動人心之處,便情不自禁地揮舞起小拳頭,運氣發力,模仿著上陣殺敵的英勇姿態,仿佛下一刻就要衝上戰場奮勇殺敵似的。
在李元芳生動形象的講述之下,那些未曾謀麵的將軍,以及李九天,已然成為了孩子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英雄。
就這樣,一行人邊說邊走,不知不覺間已走過很長一段路程。
然而,他們卻絲毫未覺疲憊,反而興致愈發高昂,仿佛永遠也聽不夠這些精彩絕倫的故事。
此時,眾人的情緒已然被調動得近乎沸騰,他們對於大雍王朝的熱情仿佛燃燒的烈焰一般,升騰至前所未有的頂點。
就在這關鍵時刻,李元芳敏銳地捕捉到了時機,深知此刻正是向眾人傳達那至關重要消息的最佳時刻。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將羌帝傳來聖旨之事說了出來。
因為李元芳心裏非常清楚,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提前給這些人做好心理建設和應對策略,那麽一旦事發突然,恐怕將會引發一係列難以預料的狀況。
畢竟,任何未知的變故都有可能讓局麵失控,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
果然不出所料,當眾人聽聞李元芳提及聖旨二字時,楊敬修率先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與不滿,急切地開口問道:
“聖旨?羌帝居然還降下聖旨?難道他真的已經將咱們視作羌國之人了不成?”
顯然,僅僅隻是聽到聖旨這兩個字,楊敬修便已經感到渾身不自在,心中的抵觸情緒瞬間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而此時此刻,李元芳尚未透露聖旨的具體內容,但楊敬修的反應似乎根本不想知道聖旨的內容。
且不說楊敬修一人如此,此時此刻,在場的每一個人皆是這般模樣。
如今既然有人在背後撐腰,那他們又豈會懼怕羌國的赫赫威勢?
於是乎,人群之中頓時炸開了鍋,眾人猶如被點燃的爆竹一般,七嘴八舌地叫嚷起來。
隻聽得其中一人高聲喊道:
“可不是嘛!羌國有何德何能敢給咱們下達聖旨啊?”
“那朝廷已然腐朽不堪到如此地步,難道還妄想著能讓我們這些人心甘情願地迴心轉意不成?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他這一番話,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周圍眾人紛紛附和。
緊接著,另一人也振臂高唿道:
“說得太對啦!就憑區區一個小小的羌國,如果不是沾了大雍的光,借了大雍的勢,他們哪裏來的底氣和本事膽敢染指南離的這片土地?真是不自量力!”
此人話音未落,現場便響起一陣雷鳴般的叫好聲與鼓掌聲。一時間,群情激憤,眾人皆對羌國充滿了鄙夷與不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