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光明正大的要錢
無敵太子我都能開掛了還隱忍個屁 作者:狗哥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早朝,天色尚有些朦朧,清冷的霧氣還未完全消散,整個皇宮便已在一片忙碌之中蘇醒。
宮人們提著燈籠匆匆穿梭在宮殿之間,腳步聲在石板路上迴蕩。
百裏中君身著華服,端坐在龍椅之上,殿外微風輕輕拂過,吹動著他的衣擺,看似微風八麵,實則內心如緊繃的弦。
這兩日,他的密探四處奔走,調查著朝中大臣們的一舉一動,而今日,便是他將所有事情擺到明麵上,逼迫這些大臣就範的時候。
他決心讓大臣們毫無顧忌地支持自己與大雍對抗,絕不能讓他們輕易選擇投降。
然而,他並不知道,今日朝堂之上,一切都將出乎他的意料。
看著下方站列整齊的大臣們,百裏中君深吸一口氣,語氣沉穩,緩緩開口:
“朕這兩日收到了一些東西,朕看完以後頗為震驚。”
他微微停頓,目光掃過眾人,隨後,神情故作驚訝,繼續說道:
“很難想象,朕的臣子們一個個都是真人不露相啊!”
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下來,大臣們麵麵相覷,心中各自揣測著皇帝這番話的含義。
百裏中君並沒有第一時間點破,他心裏清楚,自己抓的那些人,以及搜集的那些證據,都是用來拿捏大臣們的有力武器,如果現在就直接說破,這些籌碼便失去了作用。
他的目光落在身旁堆積如山的奏折上,隨後,他伸手將旁邊的一堆信封挪到眼前。
看到這一堆信封的時候,大臣們一個個都明顯緊張了一下。
這些信封,就像是一顆顆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他們心裏明白,裏麵或許裝著自己見不得光的秘密。
然而,這種緊張僅僅持續了一瞬,便沒有了下文。
大臣們很快恢複了鎮定,臉上重新掛上了那副波瀾不驚的表情。
對此,百裏中君也是有些驚訝,這與他事先預想的情況大不一樣。
在他的設想中,大臣們看到這些信封,應該會驚慌失措,然後承諾全力支持他對抗大雍。
但現在,大臣們的反應卻如此平淡,這讓他心中湧起一股不安。
他殊不知,自己辛苦掌握的這些大臣的把柄,此時已經不起作用了。
大臣們就算配合,也絕不是因為這些把柄。
雖然不知道為什麽這些臣子不害怕,但百裏中君還是決定繼續做他認定的事。
他神色一凜,嚴肅道:
“朕聽聞諸位愛卿都頗有家資,現如今正值備戰時機,朕決定從內帑出資十萬兩,用作軍費,正式與大雍開戰!”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蕩,“這場戰爭關係著我羌國的生死存亡,想必諸位愛卿也不能看著隻有朕一人出錢吧!”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
有的大臣麵露難色,有的則低頭不語,還有的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這時,站在前列的南淩侯直接向前一步,拱手說道:
“陛下,我朝如今國庫空虛,百姓生活也並不富足。”
“雖說臣等確實有些家資,但貿然拿出大量錢財用作軍費,恐怕會影響到家中生計。還望陛下三思啊!”
李大人的話得到了一些大臣的附和,他們紛紛點頭,表達著自己的擔憂。
百裏中君臉色微微一沉,他早就料到會有大臣反對,但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的竟是南淩侯。
他強壓著心中的怒火,說道:
“李愛卿,你身為羌國的棟梁,理應為國分憂。如今大雍虎視眈眈,若我羌國不奮起反抗,恐怕亡國之日不遠矣。到時候,你所謂的家中生計又從何談起?”
李大人聽了,微微皺眉,卻不再言語。
這時,刑部部尚書王大人站了出來,說道:
“陛下,臣以為李大人所言也有道理。我朝與大雍實力懸殊,貿然開戰,勝負難料。不如先與大雍議和,再從長計議。”
王大人的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入了一顆巨石,引發了更大的爭論。
支持開戰的大臣們紛紛指責王大人貪生怕死,而主張議和的大臣們則認為開戰是不理智的行為。
百裏中君看著爭吵不休的大臣們,心中越發煩躁。他用力一拍龍椅扶手,大聲喝道:
“夠了!朕意已決,此戰必須打!難道你們都想做亡國之臣嗎?”
朝堂上頓時安靜下來,大臣們都被皇帝的怒火震懾住了。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大將軍趙平向前一步,單膝跪地,說道:
“陛下,臣願率領我羌國將士,與大雍決一死戰!臣定當竭盡全力,保衛我羌國的疆土!”
趙平的話猶如一道曙光,照亮了略顯壓抑的朝堂。
百裏中君眼中閃過一絲欣慰,說道:
“好!有愛卿這句話,朕就放心了。”
然而,僅僅有大將軍的支持還遠遠不夠。
百裏中君知道,要想真正與大雍開戰,必須得到更多大臣的支持,尤其是那些掌握著財政大權的大臣。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些信封上,心中暗自思索著對策。
突然,他靈機一動,說道:
“諸位愛卿,想必你們也知道這些信封裏裝的是什麽。朕本不想將這些事情公之於眾,但如今國難當頭,朕希望你們能以大局為重。”
“隻要你們全力支持朕對抗大雍,這些事情,朕可以既往不咎。”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威脅,又帶著一絲誘惑。
大臣們聽了,心中無奈,終於還是用這些來威脅他們來了。
他們知道,皇帝掌握的這些把柄,足以將他們隨時抄斬。
但要他們拿出大量錢財支持開戰,又實在有些不情願。一時間,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默。
許久,禮部尚書站了出來,說道:
“陛下,臣願意捐出五萬兩白銀,支持軍費。”
禮部的話就像是一個信號,隨後,又有幾位大臣紛紛表示願意捐款。
雖然捐款的數額並不多,但好歹開了一個好頭。
百裏中君看著這些表態的大臣,心中稍感安慰。
但他也清楚,這點錢對於龐大的軍費開支來說,隻是杯水車薪。
........
宮人們提著燈籠匆匆穿梭在宮殿之間,腳步聲在石板路上迴蕩。
百裏中君身著華服,端坐在龍椅之上,殿外微風輕輕拂過,吹動著他的衣擺,看似微風八麵,實則內心如緊繃的弦。
這兩日,他的密探四處奔走,調查著朝中大臣們的一舉一動,而今日,便是他將所有事情擺到明麵上,逼迫這些大臣就範的時候。
他決心讓大臣們毫無顧忌地支持自己與大雍對抗,絕不能讓他們輕易選擇投降。
然而,他並不知道,今日朝堂之上,一切都將出乎他的意料。
看著下方站列整齊的大臣們,百裏中君深吸一口氣,語氣沉穩,緩緩開口:
“朕這兩日收到了一些東西,朕看完以後頗為震驚。”
他微微停頓,目光掃過眾人,隨後,神情故作驚訝,繼續說道:
“很難想象,朕的臣子們一個個都是真人不露相啊!”
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下來,大臣們麵麵相覷,心中各自揣測著皇帝這番話的含義。
百裏中君並沒有第一時間點破,他心裏清楚,自己抓的那些人,以及搜集的那些證據,都是用來拿捏大臣們的有力武器,如果現在就直接說破,這些籌碼便失去了作用。
他的目光落在身旁堆積如山的奏折上,隨後,他伸手將旁邊的一堆信封挪到眼前。
看到這一堆信封的時候,大臣們一個個都明顯緊張了一下。
這些信封,就像是一顆顆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他們心裏明白,裏麵或許裝著自己見不得光的秘密。
然而,這種緊張僅僅持續了一瞬,便沒有了下文。
大臣們很快恢複了鎮定,臉上重新掛上了那副波瀾不驚的表情。
對此,百裏中君也是有些驚訝,這與他事先預想的情況大不一樣。
在他的設想中,大臣們看到這些信封,應該會驚慌失措,然後承諾全力支持他對抗大雍。
但現在,大臣們的反應卻如此平淡,這讓他心中湧起一股不安。
他殊不知,自己辛苦掌握的這些大臣的把柄,此時已經不起作用了。
大臣們就算配合,也絕不是因為這些把柄。
雖然不知道為什麽這些臣子不害怕,但百裏中君還是決定繼續做他認定的事。
他神色一凜,嚴肅道:
“朕聽聞諸位愛卿都頗有家資,現如今正值備戰時機,朕決定從內帑出資十萬兩,用作軍費,正式與大雍開戰!”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蕩,“這場戰爭關係著我羌國的生死存亡,想必諸位愛卿也不能看著隻有朕一人出錢吧!”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
有的大臣麵露難色,有的則低頭不語,還有的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這時,站在前列的南淩侯直接向前一步,拱手說道:
“陛下,我朝如今國庫空虛,百姓生活也並不富足。”
“雖說臣等確實有些家資,但貿然拿出大量錢財用作軍費,恐怕會影響到家中生計。還望陛下三思啊!”
李大人的話得到了一些大臣的附和,他們紛紛點頭,表達著自己的擔憂。
百裏中君臉色微微一沉,他早就料到會有大臣反對,但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的竟是南淩侯。
他強壓著心中的怒火,說道:
“李愛卿,你身為羌國的棟梁,理應為國分憂。如今大雍虎視眈眈,若我羌國不奮起反抗,恐怕亡國之日不遠矣。到時候,你所謂的家中生計又從何談起?”
李大人聽了,微微皺眉,卻不再言語。
這時,刑部部尚書王大人站了出來,說道:
“陛下,臣以為李大人所言也有道理。我朝與大雍實力懸殊,貿然開戰,勝負難料。不如先與大雍議和,再從長計議。”
王大人的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入了一顆巨石,引發了更大的爭論。
支持開戰的大臣們紛紛指責王大人貪生怕死,而主張議和的大臣們則認為開戰是不理智的行為。
百裏中君看著爭吵不休的大臣們,心中越發煩躁。他用力一拍龍椅扶手,大聲喝道:
“夠了!朕意已決,此戰必須打!難道你們都想做亡國之臣嗎?”
朝堂上頓時安靜下來,大臣們都被皇帝的怒火震懾住了。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大將軍趙平向前一步,單膝跪地,說道:
“陛下,臣願率領我羌國將士,與大雍決一死戰!臣定當竭盡全力,保衛我羌國的疆土!”
趙平的話猶如一道曙光,照亮了略顯壓抑的朝堂。
百裏中君眼中閃過一絲欣慰,說道:
“好!有愛卿這句話,朕就放心了。”
然而,僅僅有大將軍的支持還遠遠不夠。
百裏中君知道,要想真正與大雍開戰,必須得到更多大臣的支持,尤其是那些掌握著財政大權的大臣。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些信封上,心中暗自思索著對策。
突然,他靈機一動,說道:
“諸位愛卿,想必你們也知道這些信封裏裝的是什麽。朕本不想將這些事情公之於眾,但如今國難當頭,朕希望你們能以大局為重。”
“隻要你們全力支持朕對抗大雍,這些事情,朕可以既往不咎。”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威脅,又帶著一絲誘惑。
大臣們聽了,心中無奈,終於還是用這些來威脅他們來了。
他們知道,皇帝掌握的這些把柄,足以將他們隨時抄斬。
但要他們拿出大量錢財支持開戰,又實在有些不情願。一時間,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默。
許久,禮部尚書站了出來,說道:
“陛下,臣願意捐出五萬兩白銀,支持軍費。”
禮部的話就像是一個信號,隨後,又有幾位大臣紛紛表示願意捐款。
雖然捐款的數額並不多,但好歹開了一個好頭。
百裏中君看著這些表態的大臣,心中稍感安慰。
但他也清楚,這點錢對於龐大的軍費開支來說,隻是杯水車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