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內陸特區
鎮國秦王,我和大明與國同休 作者:雨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百零五章 內陸特區
朱樉無奈的說道“去年我派遣了一支船隊,一路向東尋找新大陸,據說新大陸上有很高產的糧食,隻要他們能夠找到,不出五年,我們便可出兵四大汗國。”
“什麽新大陸,真的假的?”朱標問道。
朱樉突然也不知道該怎麽解釋了,總不能告訴你們我體內住著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吧,隨口敷衍都“我當初聽番商說的。”
然而對於朱樉的話,他們也沒上心,朱楨適時開口說道“南方艦隊需要大量的戰艦,之前就說過,現在缺額發來了,大哥,二哥你們看看吧。”
接過來朱楨的奏折,朱標皺了皺眉頭說道“怎麽會缺少那麽多?”
一旁的朱棣則是說道“不止呢,東部和北部艦隊的缺額也報上來了,當初支援南方艦隊之後,另外兩大艦隊也缺少很多戰艦。”
“嗯,不隻是三大艦隊缺少戰艦,今年海上貿易集團也提出了擴充船隻的申請。”朱樉也笑著將奏折遞給朱標。
看著朱標生無可戀的樣子,朱樉決定再逗逗朱標,拿起一個奏折再次開口道“步兵,各地方守備軍,今年也提出了換裝洪武步槍的申請。”
“還有,研究院的蒸汽機就不說了,軍事學院明年要再次擴建,我提議可以再其他地方再設立分院。”
“兵工廠提出將西安兵工廠轉變為軍工研發基地,專門研發新式軍備,將生產這一職能分到其他兵工廠。”
“另外,還申請了七千萬的研究經費。”
朱樉還在喋喋不休的說著哪裏需要錢,朱標直接打斷說道“你說多少?一個兵工廠就要七千萬研究經費?瘋啦?”
聽到這話,一旁小桌子上坐的幾名內閣成員也是不由得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朱標皺了皺眉說道“說什麽呢,大點聲說。”
聞言有一名年輕人站起來說道“太子殿下,我等以為西安兵工廠的是否太多了一些,能否循序漸進,不是太緊要的先放一放,還是應當以民生為先啊。”
聽到此人所說,沒等朱標說話,朱棣站起來說道“那按照你的意思,兵工廠是不要緊的了?你不要忘了,現在我軍中所有軍備均是出自兵工廠,中原現在安定的生活也是無數將士拿著兵工廠製造的武器浴血廝殺得來的。”
朱棣說完,那名年輕人依舊是不卑不亢的拱手說道“燕王殿下,學生隻是說,一些不太要緊的先放一放,並沒有泯滅兵工廠的功勞,我朝歲入一億三千餘萬兩,隻是兵工廠就要拿走七千萬兩,太多了一些,其他地方還要用錢。”
見朱棣還想反駁,朱樉開口說道“行了老四,他說的不無道理,先聽聽他的意見。”
隨後朱樉示意那名年輕人繼續開口。
年輕人拱手說道“多謝秦王殿下,學生以為,兵工廠應當縮減用度,理由有三。”
“其一,剛剛秦王殿下也阻止了太子殿下明年征討四大汗國,國家沒錢打仗了,那麽就應該先行發展農業,商業,隻要百姓有錢了,那麽就能購買貨物,才能提高商稅,國家才能富裕。”
“其二,戰爭停止,那麽軍隊的開支就可以暫時先緩一緩,並不是說不讓軍隊發展,畢竟現在國家沒錢,我們可以把計劃一年做完的事情分為一年半,兩年去做,既不會影響軍隊的戰力,又可以發展民生。”
“其三,想來西安兵工廠申請七千萬資金也不是一下子花完的,那麽可以先撥付一部分資金,先進行轉型研發基地,然後慢慢的在進行其他項目的研發,也不至於國家財政如此緊張。”
聽完年輕人的話,朱標和朱樉對視一眼,紛紛點了點頭。
朱標問道“你總說發展民生,讓百姓富裕,那你可有什麽高見?”
年輕人說道“太子殿下,學生以為,紅薯的推廣,救活了一大批的百姓,百姓不在溫飽線上掙紮,雖然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卻有了不少的閑暇時間,不止可否扶持一些商人,讓他們與秦王殿下所建立的商行名下的工廠一般,招收工人,也好讓百姓多一分收入。”
聽到這話,朱樉笑著問道“那你怎麽知道,下麵沒有這樣做呢?還有你想過沒有,如果大量的百姓放棄耕種從而去做工,糧食又該如何保障?”
那名年輕人繼續說道“據學生所知,秦王殿下征討東南亞,帶迴來了能夠一年兩熟的稻種,而且,應天皇家學院的農科生,已經培養出比之前產量提升一倍還多的稻種。”
“雙管齊下,我大明日後定是不會有災荒的,同時也可以讓一些勞動力去務工,提高百姓生活質量。”
聽完年輕人的話,朱樉和朱標都笑了。
農科生用了幾年的時間,才培養出產量翻倍的稻種,這一消息還是秋天才報上來的,他們兄弟也是剛剛才知道。
“想法不錯,你叫什麽名字?”朱標問道
年輕人一拱手說道:“迴太子殿下,學生郭雲軒。”
“大哥,他可是想到咱們前麵去了,咱們還沒想好怎麽推廣,他都想到推廣後的事情了。”朱樉笑著打趣了一下朱標。
朱標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郭雲軒,西安知府還沒定,就你去吧,關中之地,土地肥沃,希望你給孤搞出一座糧倉出來。”
郭雲軒連忙上前拱手行禮說道“多謝太子殿下。”
“大哥,不如將西安建立成一個內陸特區。”朱樉又提出了一個建議。
朱標看向朱樉問道“什麽意思”
“現在的西安,與多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西安兵工廠不隻是研究了軍備,還有許多有利於百姓的技術產出,隻是得不到推廣。”
“不如郭雲軒過去嚐試在西安推廣一下,若是真的有利於百姓,那就加大推廣力度。”
朱樉緩緩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朱標的認可“好,就依你所言,郭雲軒,秦王的話你可聽懂了?”
郭雲軒立刻拱手說道“臣定不負太子殿下與秦王殿下的重托。”
朱樉無奈的說道“去年我派遣了一支船隊,一路向東尋找新大陸,據說新大陸上有很高產的糧食,隻要他們能夠找到,不出五年,我們便可出兵四大汗國。”
“什麽新大陸,真的假的?”朱標問道。
朱樉突然也不知道該怎麽解釋了,總不能告訴你們我體內住著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吧,隨口敷衍都“我當初聽番商說的。”
然而對於朱樉的話,他們也沒上心,朱楨適時開口說道“南方艦隊需要大量的戰艦,之前就說過,現在缺額發來了,大哥,二哥你們看看吧。”
接過來朱楨的奏折,朱標皺了皺眉頭說道“怎麽會缺少那麽多?”
一旁的朱棣則是說道“不止呢,東部和北部艦隊的缺額也報上來了,當初支援南方艦隊之後,另外兩大艦隊也缺少很多戰艦。”
“嗯,不隻是三大艦隊缺少戰艦,今年海上貿易集團也提出了擴充船隻的申請。”朱樉也笑著將奏折遞給朱標。
看著朱標生無可戀的樣子,朱樉決定再逗逗朱標,拿起一個奏折再次開口道“步兵,各地方守備軍,今年也提出了換裝洪武步槍的申請。”
“還有,研究院的蒸汽機就不說了,軍事學院明年要再次擴建,我提議可以再其他地方再設立分院。”
“兵工廠提出將西安兵工廠轉變為軍工研發基地,專門研發新式軍備,將生產這一職能分到其他兵工廠。”
“另外,還申請了七千萬的研究經費。”
朱樉還在喋喋不休的說著哪裏需要錢,朱標直接打斷說道“你說多少?一個兵工廠就要七千萬研究經費?瘋啦?”
聽到這話,一旁小桌子上坐的幾名內閣成員也是不由得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朱標皺了皺眉說道“說什麽呢,大點聲說。”
聞言有一名年輕人站起來說道“太子殿下,我等以為西安兵工廠的是否太多了一些,能否循序漸進,不是太緊要的先放一放,還是應當以民生為先啊。”
聽到此人所說,沒等朱標說話,朱棣站起來說道“那按照你的意思,兵工廠是不要緊的了?你不要忘了,現在我軍中所有軍備均是出自兵工廠,中原現在安定的生活也是無數將士拿著兵工廠製造的武器浴血廝殺得來的。”
朱棣說完,那名年輕人依舊是不卑不亢的拱手說道“燕王殿下,學生隻是說,一些不太要緊的先放一放,並沒有泯滅兵工廠的功勞,我朝歲入一億三千餘萬兩,隻是兵工廠就要拿走七千萬兩,太多了一些,其他地方還要用錢。”
見朱棣還想反駁,朱樉開口說道“行了老四,他說的不無道理,先聽聽他的意見。”
隨後朱樉示意那名年輕人繼續開口。
年輕人拱手說道“多謝秦王殿下,學生以為,兵工廠應當縮減用度,理由有三。”
“其一,剛剛秦王殿下也阻止了太子殿下明年征討四大汗國,國家沒錢打仗了,那麽就應該先行發展農業,商業,隻要百姓有錢了,那麽就能購買貨物,才能提高商稅,國家才能富裕。”
“其二,戰爭停止,那麽軍隊的開支就可以暫時先緩一緩,並不是說不讓軍隊發展,畢竟現在國家沒錢,我們可以把計劃一年做完的事情分為一年半,兩年去做,既不會影響軍隊的戰力,又可以發展民生。”
“其三,想來西安兵工廠申請七千萬資金也不是一下子花完的,那麽可以先撥付一部分資金,先進行轉型研發基地,然後慢慢的在進行其他項目的研發,也不至於國家財政如此緊張。”
聽完年輕人的話,朱標和朱樉對視一眼,紛紛點了點頭。
朱標問道“你總說發展民生,讓百姓富裕,那你可有什麽高見?”
年輕人說道“太子殿下,學生以為,紅薯的推廣,救活了一大批的百姓,百姓不在溫飽線上掙紮,雖然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卻有了不少的閑暇時間,不止可否扶持一些商人,讓他們與秦王殿下所建立的商行名下的工廠一般,招收工人,也好讓百姓多一分收入。”
聽到這話,朱樉笑著問道“那你怎麽知道,下麵沒有這樣做呢?還有你想過沒有,如果大量的百姓放棄耕種從而去做工,糧食又該如何保障?”
那名年輕人繼續說道“據學生所知,秦王殿下征討東南亞,帶迴來了能夠一年兩熟的稻種,而且,應天皇家學院的農科生,已經培養出比之前產量提升一倍還多的稻種。”
“雙管齊下,我大明日後定是不會有災荒的,同時也可以讓一些勞動力去務工,提高百姓生活質量。”
聽完年輕人的話,朱樉和朱標都笑了。
農科生用了幾年的時間,才培養出產量翻倍的稻種,這一消息還是秋天才報上來的,他們兄弟也是剛剛才知道。
“想法不錯,你叫什麽名字?”朱標問道
年輕人一拱手說道:“迴太子殿下,學生郭雲軒。”
“大哥,他可是想到咱們前麵去了,咱們還沒想好怎麽推廣,他都想到推廣後的事情了。”朱樉笑著打趣了一下朱標。
朱標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郭雲軒,西安知府還沒定,就你去吧,關中之地,土地肥沃,希望你給孤搞出一座糧倉出來。”
郭雲軒連忙上前拱手行禮說道“多謝太子殿下。”
“大哥,不如將西安建立成一個內陸特區。”朱樉又提出了一個建議。
朱標看向朱樉問道“什麽意思”
“現在的西安,與多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西安兵工廠不隻是研究了軍備,還有許多有利於百姓的技術產出,隻是得不到推廣。”
“不如郭雲軒過去嚐試在西安推廣一下,若是真的有利於百姓,那就加大推廣力度。”
朱樉緩緩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朱標的認可“好,就依你所言,郭雲軒,秦王的話你可聽懂了?”
郭雲軒立刻拱手說道“臣定不負太子殿下與秦王殿下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