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最後一節課
鎮國秦王,我和大明與國同休 作者:雨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百四十一章 最後一節課
“現在,這幾萬窩闊台的韃子不足為慮,大軍圍困,不得主動進攻,慢慢的熬死他們。”林東看著遠處被包圍起來的窩闊台大軍說道。
整個窩闊台汗國此次出兵隻有六萬人,但卻是打了西域兵團一個措手不及。
三個邊防團幾千人屍骨無存,還被入侵到了嘉峪關一帶,林東把這件事當做了此生最大的恥辱。
二十萬大軍圍困僅剩下不足五萬人的窩闊台大軍,屬實有些大材小用。
但林東卻是一直按兵不動。
“對境外的幾個騎兵混成旅下令,別騷擾了,直接攻城,在抽調兩個旅過去,把窩闊台王庭直接拿下,將整個西域收入我大明囊中。”林東看著眼前一片大好的形勢,直接命令在境外的幾個騎兵混成旅對窩闊台進行滅國行動。
然而他另外的二十萬大軍卻還在原地不動。
一名參謀上前說道“司令,燕王殿下讓咱們給窩闊台滅國啊,咱們一個兵團二十多萬人,隻派出幾萬人出去,是不是不太合適?”
林東不迴答指著地圖上一個位置問道:“這是什麽地方?”
參謀隨口說道“金帳汗國的二十五萬大軍的營寨。”
“你還知道?雖然燕王命令我們滅國窩闊台汗國,但是一個小小的窩闊台汗國還值得我整個兵團出動嗎?”
“若是我西域兵團繼續向西,到時候嘉峪關門戶大開,金帳汗國趁機南下,一舉攻破嘉峪關又當如何?”
“那時候就不是燕王讓我迴去守城門了,而是我們集體腦袋搬家。”
“一個個指揮課怎麽上的?”
林東的話讓那個參謀頓時汗如雨下,嘉峪關向北不足二百裏,便是金帳汗國的二十五萬大軍。
若是西域兵團直接西進,全力進攻窩闊台,還真說不好金帳汗國會放棄正麵對壘的草原兵團。
從而南下進攻嘉峪關,這也不是不可能。
“屬下愚鈍,多謝司令指教。”
林東則是擺擺手說到“我們雖然隻是在西域兵團,但你們要記住,作為一個指揮官,不要隻看眼前的一片戰場,你們要學會縱觀全局。”
“軍校裏的學的都忘了?”
“你們這一群實習參謀啊,迴去把秦王殿下寫的火器戰爭和軍事指揮兩本書給我抄上十遍。”
當林東的話語傳入眾人耳中時,那原本嘈雜的指揮部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在場的一眾實習參謀們麵麵相覷,臉上不約而同地浮現出敬畏之色,腦海中則如潮水般迅速迴想起林東過往那些令人膽寒的教學手段。
實彈演練,刺刀拚殺,沙盤模擬失敗的一方沒飯吃,最最可悲的就是抄書。
要知道,他們可都不是一般人啊!
這些實習參謀皆是來自西安軍事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個個身懷絕技,躊躇滿誌,心中懷揣著成為未來軍事主官的遠大抱負。
然而,誰能料到,就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激烈戰爭剛剛爆發之際,他們甚至尚未等到分配的正式分配命令下達,就被眼前這位威名遠揚的林東老師毫不留情地直接從校園裏硬生生地拽了出來。
就這樣,這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稀裏糊塗地充當起了實習參謀一職,並跟隨林東一同投身於殘酷無比的實戰之中,親身體驗戰火紛飛的硝煙彌漫與生死較量。
而更為巧合的是,林東本人恰好正是西安軍事學院中的一名資深軍事老師,其所教授的課程正是火器戰爭這一至關重要的領域。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年輕參謀們也算得上是林東的得意門生呢!
至於所謂的“抄書”嘛,對於他們而言早已如同每日三餐那般習以為常了。
畢竟,在林東嚴格到近乎苛刻的教導下,幾十遍上百遍都超過,十遍真的不多。
所以說,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際操作經驗,他們都在日複一日的辛勤努力中逐漸積累起來,隻為有朝一日能夠真正成為獨擋一麵的優秀軍事人才。
還有林東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秦王說了,不理解不要緊,你先記住,死記硬背也得記住,然後去戰場上去學會。”
對於林東讓抄寫十遍的處罰,眾人還是能夠接受的,不算太多,畢竟在戰場之上,也不能太耽誤時間,想當年他們可都是幾十遍的抄寫。
“那司令,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麽?”又一名參謀問道。
“等”林東口中吐出來這一個字。
此話一出,頓時指揮部內一群人又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等這個字讓他們很是疑惑,不明白是什麽意思。
無奈,林東又解釋道“考你們一個問題,如果你們坐在我這個位置,剿滅眼前的這幾萬窩闊台汗國的軍隊,需要多久?”
一名參謀站出來說道“司令,若是我來指揮,隻需要一個衝鋒,甚至不用咱們兵團二十萬人,兩個旅就能搞定他們。”
“是啊司令,就眼前這點窩闊台軍隊,那簡直不要太輕鬆了。”另一名參謀說道。
林東看著迴答問題的兩個人笑了笑,隨後又說道“如果金帳汗國二十五萬大軍同時南下,你們該怎麽做?”
這一個問題就有些刁鑽了。
嘉峪關還包圍著幾萬窩闊台軍隊,外麵二十五萬金帳汗國的軍隊再來進攻,那實在是不太好弄。
雖然大明一方是防守一方,但林東既然問了出來,那肯定答案不是隻有防禦。
一時間,指揮部內,開始了嘰嘰喳喳的討論,林東笑著走到一旁拿起茶杯慢慢的喝了起來,等候這一群學生參謀的答案,也算是他這個恩師給他們上得最後一節課了。
轉眼間洪武二十六年的冬天也再次到來。
在入冬之前,因為日喀則大地動引起的災害,僅僅半年時間,經過大明朝廷的全力扶持,此時也已經再次煥發生機。
百姓們住上了結實的水泥磚瓦房,因為地動導致的沃土不平的地麵也被平整,準備著明年的春播。
烏斯藏都司改名烏斯藏行省,朵甘都司改名為朵甘行省,均已被大明朝廷所掌控。
“現在,這幾萬窩闊台的韃子不足為慮,大軍圍困,不得主動進攻,慢慢的熬死他們。”林東看著遠處被包圍起來的窩闊台大軍說道。
整個窩闊台汗國此次出兵隻有六萬人,但卻是打了西域兵團一個措手不及。
三個邊防團幾千人屍骨無存,還被入侵到了嘉峪關一帶,林東把這件事當做了此生最大的恥辱。
二十萬大軍圍困僅剩下不足五萬人的窩闊台大軍,屬實有些大材小用。
但林東卻是一直按兵不動。
“對境外的幾個騎兵混成旅下令,別騷擾了,直接攻城,在抽調兩個旅過去,把窩闊台王庭直接拿下,將整個西域收入我大明囊中。”林東看著眼前一片大好的形勢,直接命令在境外的幾個騎兵混成旅對窩闊台進行滅國行動。
然而他另外的二十萬大軍卻還在原地不動。
一名參謀上前說道“司令,燕王殿下讓咱們給窩闊台滅國啊,咱們一個兵團二十多萬人,隻派出幾萬人出去,是不是不太合適?”
林東不迴答指著地圖上一個位置問道:“這是什麽地方?”
參謀隨口說道“金帳汗國的二十五萬大軍的營寨。”
“你還知道?雖然燕王命令我們滅國窩闊台汗國,但是一個小小的窩闊台汗國還值得我整個兵團出動嗎?”
“若是我西域兵團繼續向西,到時候嘉峪關門戶大開,金帳汗國趁機南下,一舉攻破嘉峪關又當如何?”
“那時候就不是燕王讓我迴去守城門了,而是我們集體腦袋搬家。”
“一個個指揮課怎麽上的?”
林東的話讓那個參謀頓時汗如雨下,嘉峪關向北不足二百裏,便是金帳汗國的二十五萬大軍。
若是西域兵團直接西進,全力進攻窩闊台,還真說不好金帳汗國會放棄正麵對壘的草原兵團。
從而南下進攻嘉峪關,這也不是不可能。
“屬下愚鈍,多謝司令指教。”
林東則是擺擺手說到“我們雖然隻是在西域兵團,但你們要記住,作為一個指揮官,不要隻看眼前的一片戰場,你們要學會縱觀全局。”
“軍校裏的學的都忘了?”
“你們這一群實習參謀啊,迴去把秦王殿下寫的火器戰爭和軍事指揮兩本書給我抄上十遍。”
當林東的話語傳入眾人耳中時,那原本嘈雜的指揮部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在場的一眾實習參謀們麵麵相覷,臉上不約而同地浮現出敬畏之色,腦海中則如潮水般迅速迴想起林東過往那些令人膽寒的教學手段。
實彈演練,刺刀拚殺,沙盤模擬失敗的一方沒飯吃,最最可悲的就是抄書。
要知道,他們可都不是一般人啊!
這些實習參謀皆是來自西安軍事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個個身懷絕技,躊躇滿誌,心中懷揣著成為未來軍事主官的遠大抱負。
然而,誰能料到,就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激烈戰爭剛剛爆發之際,他們甚至尚未等到分配的正式分配命令下達,就被眼前這位威名遠揚的林東老師毫不留情地直接從校園裏硬生生地拽了出來。
就這樣,這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稀裏糊塗地充當起了實習參謀一職,並跟隨林東一同投身於殘酷無比的實戰之中,親身體驗戰火紛飛的硝煙彌漫與生死較量。
而更為巧合的是,林東本人恰好正是西安軍事學院中的一名資深軍事老師,其所教授的課程正是火器戰爭這一至關重要的領域。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年輕參謀們也算得上是林東的得意門生呢!
至於所謂的“抄書”嘛,對於他們而言早已如同每日三餐那般習以為常了。
畢竟,在林東嚴格到近乎苛刻的教導下,幾十遍上百遍都超過,十遍真的不多。
所以說,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際操作經驗,他們都在日複一日的辛勤努力中逐漸積累起來,隻為有朝一日能夠真正成為獨擋一麵的優秀軍事人才。
還有林東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秦王說了,不理解不要緊,你先記住,死記硬背也得記住,然後去戰場上去學會。”
對於林東讓抄寫十遍的處罰,眾人還是能夠接受的,不算太多,畢竟在戰場之上,也不能太耽誤時間,想當年他們可都是幾十遍的抄寫。
“那司令,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麽?”又一名參謀問道。
“等”林東口中吐出來這一個字。
此話一出,頓時指揮部內一群人又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等這個字讓他們很是疑惑,不明白是什麽意思。
無奈,林東又解釋道“考你們一個問題,如果你們坐在我這個位置,剿滅眼前的這幾萬窩闊台汗國的軍隊,需要多久?”
一名參謀站出來說道“司令,若是我來指揮,隻需要一個衝鋒,甚至不用咱們兵團二十萬人,兩個旅就能搞定他們。”
“是啊司令,就眼前這點窩闊台軍隊,那簡直不要太輕鬆了。”另一名參謀說道。
林東看著迴答問題的兩個人笑了笑,隨後又說道“如果金帳汗國二十五萬大軍同時南下,你們該怎麽做?”
這一個問題就有些刁鑽了。
嘉峪關還包圍著幾萬窩闊台軍隊,外麵二十五萬金帳汗國的軍隊再來進攻,那實在是不太好弄。
雖然大明一方是防守一方,但林東既然問了出來,那肯定答案不是隻有防禦。
一時間,指揮部內,開始了嘰嘰喳喳的討論,林東笑著走到一旁拿起茶杯慢慢的喝了起來,等候這一群學生參謀的答案,也算是他這個恩師給他們上得最後一節課了。
轉眼間洪武二十六年的冬天也再次到來。
在入冬之前,因為日喀則大地動引起的災害,僅僅半年時間,經過大明朝廷的全力扶持,此時也已經再次煥發生機。
百姓們住上了結實的水泥磚瓦房,因為地動導致的沃土不平的地麵也被平整,準備著明年的春播。
烏斯藏都司改名烏斯藏行省,朵甘都司改名為朵甘行省,均已被大明朝廷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