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注視於潘美,然而潘美也是難以決斷。退了,丁軍就有時間重整頹勢;不退,那必定要以超乎尋常的代價才能攻下武寧。
掙紮許久,潘美將目光落在了樞相曹彬身上,雖沒開口,但意思也是唿之欲出:希望他能幫忙給個決斷。
“這樣吧,我帶三萬軍繼續圍城,你們退迴北部諸州縣休整,等開春後再打。”
“事到如今,隻能先如此了……”
結果確定,潘美給曹彬留下三萬相對耐寒的士兵,充盈的糧草輜重,其他的病人、傷員通通帶迴去治療。”
次日淩晨,站在巡防樓往外看的黎衢發現宋軍竟然在撤兵,旋即爆發出陣陣大笑:宋軍退了!我軍守城贏了!”
他令副手將此消息傳達給各方守軍時,城牆上接二連三的爆發出震天撼地的歡唿。
雖然他們都不知道為啥沒援軍,但結果是好的就行!
然而,令雙方都沒想到的是潘美剛走不足半刻鍾,後頭就有一匹快馬跟上來傳話,曹彬喊他迴去,情況有變!
勒令大軍原地駐守,潘美隨其折返迴營見到了一個令他絕對意外的人物。
“你是阮匐派來的使者?”
“迴將軍,小使正是。”
使者長得很富態,嘴巴微揚導致他即便處於平常模樣時也像在微笑。
“前來何事?”
“特向諸位將軍遞交我主親筆書信,這上麵有將軍想知道的一切。”
從使者手中接過文書,潘美拿去與曹彬同看,二者表情同時變得微妙。
信上所寫乃是一份戰報,十一月末至十二月初時,黎桓就已經數次派遣援軍去救武寧州,不過在半道上被阮匐的起義軍給堵住了。
軟匐軍先搶占西結城,以此為據點沿河阻擊丁軍北上,黎桓嚐試數次都未能成功渡河。
因此,事情並不是曹彬等人猜測的“朝廷沒收到”或者“武寧州被放棄”之類的原因,而是有人在替他們幹活。
促使起義軍不再騎牆,堅定投宋的一大原因乃是丁佃被黎桓殺害了。
那日,丁佃離開藤州後徑直去了華閭,欲意投降。
黎桓本想直接剁了他,但他提供了起義軍的相關情報,外加皇帝和太後替他求情,雙管齊下,黎桓就打消了邪念,繼續任他為侍中,讓他替自己辦事。
接風宴上,武器被繳走的丁佃親身去向黎桓敬酒,好一通彩虹屁誇的黎桓飄飄欲仙,找不著南北。
而後,丁佃假借醉酒碰碎一張菜碟,撿拾之際抓住最鋒利的那一塊碎片直衝黎桓脖子而去!
他計劃的相當好,可惜黎桓這廝命不該絕,居然躲過一劫,僅被割破一層皮罷了。
機會隻有一次,失敗了就徹底玩完了,士兵衝進來將其羈押,憤怒的黎桓下令將其當場亂刀砍死,而後屍體又被架在宮門口,好叫其他有異心的都看看跟自己做對是什麽下場。
得知丁佃之死,丁家人多有悲愴卻不敢出麵為其哭喪,藤州的阮匐、範盍等無不落淚,在城外為其建造一方衣冠塚,又讓全軍披麻戴孝為其守節。
直到今日,哪怕頭七已過,起義軍依舊喪服傍身,直到殺死黎桓為丁佃報仇為止!
看完該信,潘美滿心隻有一個問題:“軟匐為什麽要這麽做?他先前並不打算轉投大宋啊。”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時局不一樣了。”
使者微微搖頭,繼續訴說:“定國公的意思是,此舉算作投名狀,請允許我軍投靠大宋軍隊,攜手共計黎桓。”
“哦?”曹彬雙眼瞬時放大,與潘美對視一遍,見對方的神色也多有差異。
“這本將就搞不明白了,先不談阮匐為何突然轉性,單說他與黎桓都是丁朝人,即便投降也該先找朝廷才對吧?怎麽還找上我這個外人了?難不成是你們的計策,想讓我軍入陷阱?”
“絕對不是!”
“有何憑證?”
“首先,黎桓擅權,把持朝政又私通太後,罪孽深重,又殺害侍中丁佃,”使者從懷中掏出一份小冊遞交過去:“這是藤州、西結、大羅城、峰州等所有人口記錄表文,將軍可以拿去核對。
小使就在這裏,若說一句假話,將軍盡可以除我泄憤。”
潘美翻開看看,見上麵所記條理清晰又具體,印章齊全,大不像是偽作。
令使者稍等,二將轉身去到帳外合計。
“你覺得能信不?”
“我覺得可以,權臣一般都擅猜忌,是不可能留背叛他的人同朝為官的,黎桓大概率也是這樣。
我估計阮匐也能想到這點,因此他投靠黎桓,欺騙我軍的概率很低。”
二人簡單商談一番,覺得此事可信度頗高,便同意了阮匐的請求。
“小使代定國公感念將軍不計前嫌!”
頷首低眉致意後,使者又表示希望潘美能支援起義軍一些人馬,畢竟這段時間為了阻擊黎桓,起義軍又死傷了數千人,兵力有些捉襟見肘。
“單要人沒問題,可是如今天寒地凍,我軍將士未備禦寒衣物,本將正準備先迴撤休整,待開春時再大軍南進的,因此阮匐能不能再堅持片刻?”
潘美知道這個要求有些過分,想想人家都投誠了,正在前方幫忙抗傷害,自己還不願意出手幫忙,這聽了誰能接受?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在於使者根本就沒生氣,又開腔表示:“定國公早就預想到貴軍所缺,所以趁這段時間已經征得棉衣近萬件,願全部贈予將軍!”
此話一出,潘美與曹彬屆時大驚,雖說棉花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傳入中國,但這時大多數棉花都是在邊疆種植,而在內地普及開來要在宋末元初時期,阮匐一下子能給這麽多套,這得下了多大的血本啊?!
“此外定國公還說,將軍若不去,他就隻能撤兵了。”
“是嘛,定國公還真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啊……”
潘美尷尬的笑了幾聲,軟匐這廝當真好算計,偏偏挑在己方最弱勢的當口整這麽一出。
他若撤退,黎桓定然長驅直入前來支援武寧,麵對準備齊全的丁軍,潘美真不一定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破城。
“行吧,你且先迴去告知阮匐,就說本將不日即到。”事到如今,為了保證起義軍不撤退,潘美隻能答應請求。
“多謝將軍,小使這就迴去報信!”任務圓滿完成的使者再無心思多留,抬著兩條小短腿屁顛屁顛的走了。
掙紮許久,潘美將目光落在了樞相曹彬身上,雖沒開口,但意思也是唿之欲出:希望他能幫忙給個決斷。
“這樣吧,我帶三萬軍繼續圍城,你們退迴北部諸州縣休整,等開春後再打。”
“事到如今,隻能先如此了……”
結果確定,潘美給曹彬留下三萬相對耐寒的士兵,充盈的糧草輜重,其他的病人、傷員通通帶迴去治療。”
次日淩晨,站在巡防樓往外看的黎衢發現宋軍竟然在撤兵,旋即爆發出陣陣大笑:宋軍退了!我軍守城贏了!”
他令副手將此消息傳達給各方守軍時,城牆上接二連三的爆發出震天撼地的歡唿。
雖然他們都不知道為啥沒援軍,但結果是好的就行!
然而,令雙方都沒想到的是潘美剛走不足半刻鍾,後頭就有一匹快馬跟上來傳話,曹彬喊他迴去,情況有變!
勒令大軍原地駐守,潘美隨其折返迴營見到了一個令他絕對意外的人物。
“你是阮匐派來的使者?”
“迴將軍,小使正是。”
使者長得很富態,嘴巴微揚導致他即便處於平常模樣時也像在微笑。
“前來何事?”
“特向諸位將軍遞交我主親筆書信,這上麵有將軍想知道的一切。”
從使者手中接過文書,潘美拿去與曹彬同看,二者表情同時變得微妙。
信上所寫乃是一份戰報,十一月末至十二月初時,黎桓就已經數次派遣援軍去救武寧州,不過在半道上被阮匐的起義軍給堵住了。
軟匐軍先搶占西結城,以此為據點沿河阻擊丁軍北上,黎桓嚐試數次都未能成功渡河。
因此,事情並不是曹彬等人猜測的“朝廷沒收到”或者“武寧州被放棄”之類的原因,而是有人在替他們幹活。
促使起義軍不再騎牆,堅定投宋的一大原因乃是丁佃被黎桓殺害了。
那日,丁佃離開藤州後徑直去了華閭,欲意投降。
黎桓本想直接剁了他,但他提供了起義軍的相關情報,外加皇帝和太後替他求情,雙管齊下,黎桓就打消了邪念,繼續任他為侍中,讓他替自己辦事。
接風宴上,武器被繳走的丁佃親身去向黎桓敬酒,好一通彩虹屁誇的黎桓飄飄欲仙,找不著南北。
而後,丁佃假借醉酒碰碎一張菜碟,撿拾之際抓住最鋒利的那一塊碎片直衝黎桓脖子而去!
他計劃的相當好,可惜黎桓這廝命不該絕,居然躲過一劫,僅被割破一層皮罷了。
機會隻有一次,失敗了就徹底玩完了,士兵衝進來將其羈押,憤怒的黎桓下令將其當場亂刀砍死,而後屍體又被架在宮門口,好叫其他有異心的都看看跟自己做對是什麽下場。
得知丁佃之死,丁家人多有悲愴卻不敢出麵為其哭喪,藤州的阮匐、範盍等無不落淚,在城外為其建造一方衣冠塚,又讓全軍披麻戴孝為其守節。
直到今日,哪怕頭七已過,起義軍依舊喪服傍身,直到殺死黎桓為丁佃報仇為止!
看完該信,潘美滿心隻有一個問題:“軟匐為什麽要這麽做?他先前並不打算轉投大宋啊。”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時局不一樣了。”
使者微微搖頭,繼續訴說:“定國公的意思是,此舉算作投名狀,請允許我軍投靠大宋軍隊,攜手共計黎桓。”
“哦?”曹彬雙眼瞬時放大,與潘美對視一遍,見對方的神色也多有差異。
“這本將就搞不明白了,先不談阮匐為何突然轉性,單說他與黎桓都是丁朝人,即便投降也該先找朝廷才對吧?怎麽還找上我這個外人了?難不成是你們的計策,想讓我軍入陷阱?”
“絕對不是!”
“有何憑證?”
“首先,黎桓擅權,把持朝政又私通太後,罪孽深重,又殺害侍中丁佃,”使者從懷中掏出一份小冊遞交過去:“這是藤州、西結、大羅城、峰州等所有人口記錄表文,將軍可以拿去核對。
小使就在這裏,若說一句假話,將軍盡可以除我泄憤。”
潘美翻開看看,見上麵所記條理清晰又具體,印章齊全,大不像是偽作。
令使者稍等,二將轉身去到帳外合計。
“你覺得能信不?”
“我覺得可以,權臣一般都擅猜忌,是不可能留背叛他的人同朝為官的,黎桓大概率也是這樣。
我估計阮匐也能想到這點,因此他投靠黎桓,欺騙我軍的概率很低。”
二人簡單商談一番,覺得此事可信度頗高,便同意了阮匐的請求。
“小使代定國公感念將軍不計前嫌!”
頷首低眉致意後,使者又表示希望潘美能支援起義軍一些人馬,畢竟這段時間為了阻擊黎桓,起義軍又死傷了數千人,兵力有些捉襟見肘。
“單要人沒問題,可是如今天寒地凍,我軍將士未備禦寒衣物,本將正準備先迴撤休整,待開春時再大軍南進的,因此阮匐能不能再堅持片刻?”
潘美知道這個要求有些過分,想想人家都投誠了,正在前方幫忙抗傷害,自己還不願意出手幫忙,這聽了誰能接受?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在於使者根本就沒生氣,又開腔表示:“定國公早就預想到貴軍所缺,所以趁這段時間已經征得棉衣近萬件,願全部贈予將軍!”
此話一出,潘美與曹彬屆時大驚,雖說棉花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傳入中國,但這時大多數棉花都是在邊疆種植,而在內地普及開來要在宋末元初時期,阮匐一下子能給這麽多套,這得下了多大的血本啊?!
“此外定國公還說,將軍若不去,他就隻能撤兵了。”
“是嘛,定國公還真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啊……”
潘美尷尬的笑了幾聲,軟匐這廝當真好算計,偏偏挑在己方最弱勢的當口整這麽一出。
他若撤退,黎桓定然長驅直入前來支援武寧,麵對準備齊全的丁軍,潘美真不一定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破城。
“行吧,你且先迴去告知阮匐,就說本將不日即到。”事到如今,為了保證起義軍不撤退,潘美隻能答應請求。
“多謝將軍,小使這就迴去報信!”任務圓滿完成的使者再無心思多留,抬著兩條小短腿屁顛屁顛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