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督察建製,書籍下放
三國:開局繼承三十萬青州兵! 作者:東漢末年分三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主公聖明!”
程昱聞言目光一亮,朝張靖恭敬作揖。
他雖同賈詡素未謀麵,但對方的能力與本事,他還是知曉一二的。
至於信任更不是問題。
先不提賈詡孫子即將降生之事。
僅憑賈詡提議幹掉劉協,並且圓滿功成,其便得到了他程昱的信任。
有這樣的人來幫他。
必然能讓他輕鬆不少。
“老典!”
待程昱離去後,張靖吩咐道:“著人請文優來見!”
“諾!”
典韋恭敬抱拳應是。
“嘖嘖!”
張靖看著典韋的背影,不由咂了咂舌暗道:“我太平府督察司有仲德、文優、文和這三駕馬車,我倒想看看,哪些官吏敢於頭鐵!”
“不愧是太平府的督察司,不愧是我!”
想到三人共事,並同為督察司出力的畫麵,張靖都為太平府下麵的官吏,捏上一把冷汗。
“主公!”
就在這個時候,郭嘉快步入內,朝張靖作揖道:“益州傳迴消息,稱曹操於月中之際,引兵撤往廣漢屬國!”
“沿途與劉瑁兵馬幾經交戰,各有勝負,最終曹操撤入治所陰平道之際,其麾下兵力,已不足三萬!”
“嗯!”
張靖聞言頷首道:“劉瑁可還有其它動作?”
“不曾!”
郭嘉搖頭道:“自劉瑁登基以來,便從未離開成都,同曹操交戰的,乃是其麾下趙韙、孫肇等將領,而且益州並多以襲擾為主,並未同曹操正麵交鋒!”
“奉孝!”
張靖看向郭嘉,神色凝重道:“益州重巒疊嶂,道路蜿蜒,且有各處險關,你以為,他日太平府對益州發兵,麵對如此劉瑁,吾等又該如何應對?”
益州是塊好地方。
不過張靖在平常的時候,並不會去琢磨益州,一來是因為雙方相隔太遠,二來則是頭疼。
“主公!”
郭嘉聞言微微一笑,作揖道:“劉瑁雖據益州險地,然以其之才能,不過同劉焉、劉表一般,守成尚可,進取不足!”
“待吾府發兵益州之際,屆時,益州歸治,乃大勢所趨,劉瑁又何能阻之?”
在郭嘉看來,益州雖險,但獨木難支。
待太平府剿滅袁紹,橫推中原以後,天下一統將成為大勢,即便那劉瑁有守成之心,但他麾下的文武,總有聰明人能看清大勢。
到時候。
太平府再取益州,所遇到的阻隔便會驟降,因為大勢不可阻。
“哈哈!”
張靖聞言麵露恍然,看向郭嘉的目光滿是讚賞,朗笑點頭道:“奉孝言之有理,卻是我多慮了!”
對於郭嘉迴答。
他張某人也不得不感歎,對方沒有提太平府兵戈強盛,也沒有提獵鷹衛,更沒有提如何攻取益州。
隻道出了大勢。
那就是等太平府發兵益州之時,天下早已是另一副光景,益州即便有雄奇險關,也阻擋不了一統的大勢。
這讓張靖也無法反駁。
“主公明鑒!”
郭嘉再度朝張靖施了一禮。
不一會兒,李儒前來。
張靖同李儒二人,對考成法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三日後。
程昱遞交督察司建製,其中包括司主一人、司副兩人、左右司副兩人、督禦史六人、督察史二十八人、監察史百六十八人,合共兩百零七人的司職,以及俸祿等等。
“嘖嘖!”
張靖看完以後,不由暗自感歎:“和動輒養幾十萬廢物相比,這個時代的人,才是真正幹事的啊!”
以如今太平府的疆域。
偌大的督察司,竟隻需要兩百來人,張靖也不得不服,甚至覺得極為合理。
畢竟一個禿驢挑水喝。
三個禿驢沒水喝的道理,他還是懂一些的。
“仲德!”
張靖將公文批複後,看向程昱道:“今太平農書,已印出幾何,能否發放與地方官吏?”
“迴主公!”
程昱聞言沉吟道:“據屬下所知,太平農書於五日前完成雕版,此際想來已有數千冊!”
對於這種小事,他在看過公文以後,也隻是有點印象,具體如何,程昱並不是很清楚。
“嗯。”
張靖微微頷首,沉凝片刻後說道:“稍後我會給袁術修書一封,與百冊農書一並送入大仲府。”
“另外。”
“三日之後,於治下發出農書布告,印好的農書,可先送至邊地官吏手中。”
“還有蒙學書籍的發放,也於三日之後同時展開,另取十萬蒙學書籍,交由太平商會售往他地!”
說的這裏,張靖話音一頓,麵上帶著一絲笑意,緩緩道:“書籍出世至今,已有不短時日,此際將其問世,權當給天下世家提提神!”
“諾!”
程昱聞言麵上滿是鄭重之色,朝張靖恭敬作揖道:“屬下對這一天,亦盼望已久!”
待程昱離去之後。
張靖著手給袁術修書,對後者牆裂推薦太平農書,表示這本書是好東西,百姓習得之後雖能得益,但益處更大的,絕對的大仲府等等。
同時,書籍送到大仲府。
也是張靖對袁術的一種試探,他想看看書籍之事傳開以後,大仲府會是何種反應。
十月末。
太平府發出布告,同時成冊的書籍,亦有條不紊的搬出府庫,朝治下各地送去。
“都聽好了!”
布告處的官吏,看著身前聚攏而來的百姓,唾沫星子道:“太平農書乃主公憫恤民生之苦、百姓之艱,日夜操勞,殫精竭慮編著而成的農經!
“相同的田地,他人的畝產,為何會遠高於你,因為你種田的方式錯了!”
“太平農書便是教你如何耕作,如何肥地,如何提升畝產……”
“什麽,你不識字?”
見有百姓發問,那名官吏大聲道:“不識字多新鮮,你旁邊的那些人也不識字!”
“……”
眾百姓直接被淦沉默了,若非這名官吏是張熟麵孔,他們都快忍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
“不識字沒關係!”
那名官吏繼續道:“迴去找你們的裏正,找亭長就行,太平農書不日就是發到他們手中,到時候,會由他們教你們如何種田,還有什麽疑問嗎?”
“怕經學太難,官吏太蠢?”
“好好好,這話問的好!”
“不過,主公早已想到了此事,太平農書乃是農經,其中的內容,皆通俗易懂的白話,但凡識字之人都能領悟!”
“農經就是給咱們普通老百姓用的,要是整得文縐縐的,讓咱們看都看不懂,那還能是農經嗎?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程昱聞言目光一亮,朝張靖恭敬作揖。
他雖同賈詡素未謀麵,但對方的能力與本事,他還是知曉一二的。
至於信任更不是問題。
先不提賈詡孫子即將降生之事。
僅憑賈詡提議幹掉劉協,並且圓滿功成,其便得到了他程昱的信任。
有這樣的人來幫他。
必然能讓他輕鬆不少。
“老典!”
待程昱離去後,張靖吩咐道:“著人請文優來見!”
“諾!”
典韋恭敬抱拳應是。
“嘖嘖!”
張靖看著典韋的背影,不由咂了咂舌暗道:“我太平府督察司有仲德、文優、文和這三駕馬車,我倒想看看,哪些官吏敢於頭鐵!”
“不愧是太平府的督察司,不愧是我!”
想到三人共事,並同為督察司出力的畫麵,張靖都為太平府下麵的官吏,捏上一把冷汗。
“主公!”
就在這個時候,郭嘉快步入內,朝張靖作揖道:“益州傳迴消息,稱曹操於月中之際,引兵撤往廣漢屬國!”
“沿途與劉瑁兵馬幾經交戰,各有勝負,最終曹操撤入治所陰平道之際,其麾下兵力,已不足三萬!”
“嗯!”
張靖聞言頷首道:“劉瑁可還有其它動作?”
“不曾!”
郭嘉搖頭道:“自劉瑁登基以來,便從未離開成都,同曹操交戰的,乃是其麾下趙韙、孫肇等將領,而且益州並多以襲擾為主,並未同曹操正麵交鋒!”
“奉孝!”
張靖看向郭嘉,神色凝重道:“益州重巒疊嶂,道路蜿蜒,且有各處險關,你以為,他日太平府對益州發兵,麵對如此劉瑁,吾等又該如何應對?”
益州是塊好地方。
不過張靖在平常的時候,並不會去琢磨益州,一來是因為雙方相隔太遠,二來則是頭疼。
“主公!”
郭嘉聞言微微一笑,作揖道:“劉瑁雖據益州險地,然以其之才能,不過同劉焉、劉表一般,守成尚可,進取不足!”
“待吾府發兵益州之際,屆時,益州歸治,乃大勢所趨,劉瑁又何能阻之?”
在郭嘉看來,益州雖險,但獨木難支。
待太平府剿滅袁紹,橫推中原以後,天下一統將成為大勢,即便那劉瑁有守成之心,但他麾下的文武,總有聰明人能看清大勢。
到時候。
太平府再取益州,所遇到的阻隔便會驟降,因為大勢不可阻。
“哈哈!”
張靖聞言麵露恍然,看向郭嘉的目光滿是讚賞,朗笑點頭道:“奉孝言之有理,卻是我多慮了!”
對於郭嘉迴答。
他張某人也不得不感歎,對方沒有提太平府兵戈強盛,也沒有提獵鷹衛,更沒有提如何攻取益州。
隻道出了大勢。
那就是等太平府發兵益州之時,天下早已是另一副光景,益州即便有雄奇險關,也阻擋不了一統的大勢。
這讓張靖也無法反駁。
“主公明鑒!”
郭嘉再度朝張靖施了一禮。
不一會兒,李儒前來。
張靖同李儒二人,對考成法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三日後。
程昱遞交督察司建製,其中包括司主一人、司副兩人、左右司副兩人、督禦史六人、督察史二十八人、監察史百六十八人,合共兩百零七人的司職,以及俸祿等等。
“嘖嘖!”
張靖看完以後,不由暗自感歎:“和動輒養幾十萬廢物相比,這個時代的人,才是真正幹事的啊!”
以如今太平府的疆域。
偌大的督察司,竟隻需要兩百來人,張靖也不得不服,甚至覺得極為合理。
畢竟一個禿驢挑水喝。
三個禿驢沒水喝的道理,他還是懂一些的。
“仲德!”
張靖將公文批複後,看向程昱道:“今太平農書,已印出幾何,能否發放與地方官吏?”
“迴主公!”
程昱聞言沉吟道:“據屬下所知,太平農書於五日前完成雕版,此際想來已有數千冊!”
對於這種小事,他在看過公文以後,也隻是有點印象,具體如何,程昱並不是很清楚。
“嗯。”
張靖微微頷首,沉凝片刻後說道:“稍後我會給袁術修書一封,與百冊農書一並送入大仲府。”
“另外。”
“三日之後,於治下發出農書布告,印好的農書,可先送至邊地官吏手中。”
“還有蒙學書籍的發放,也於三日之後同時展開,另取十萬蒙學書籍,交由太平商會售往他地!”
說的這裏,張靖話音一頓,麵上帶著一絲笑意,緩緩道:“書籍出世至今,已有不短時日,此際將其問世,權當給天下世家提提神!”
“諾!”
程昱聞言麵上滿是鄭重之色,朝張靖恭敬作揖道:“屬下對這一天,亦盼望已久!”
待程昱離去之後。
張靖著手給袁術修書,對後者牆裂推薦太平農書,表示這本書是好東西,百姓習得之後雖能得益,但益處更大的,絕對的大仲府等等。
同時,書籍送到大仲府。
也是張靖對袁術的一種試探,他想看看書籍之事傳開以後,大仲府會是何種反應。
十月末。
太平府發出布告,同時成冊的書籍,亦有條不紊的搬出府庫,朝治下各地送去。
“都聽好了!”
布告處的官吏,看著身前聚攏而來的百姓,唾沫星子道:“太平農書乃主公憫恤民生之苦、百姓之艱,日夜操勞,殫精竭慮編著而成的農經!
“相同的田地,他人的畝產,為何會遠高於你,因為你種田的方式錯了!”
“太平農書便是教你如何耕作,如何肥地,如何提升畝產……”
“什麽,你不識字?”
見有百姓發問,那名官吏大聲道:“不識字多新鮮,你旁邊的那些人也不識字!”
“……”
眾百姓直接被淦沉默了,若非這名官吏是張熟麵孔,他們都快忍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
“不識字沒關係!”
那名官吏繼續道:“迴去找你們的裏正,找亭長就行,太平農書不日就是發到他們手中,到時候,會由他們教你們如何種田,還有什麽疑問嗎?”
“怕經學太難,官吏太蠢?”
“好好好,這話問的好!”
“不過,主公早已想到了此事,太平農書乃是農經,其中的內容,皆通俗易懂的白話,但凡識字之人都能領悟!”
“農經就是給咱們普通老百姓用的,要是整得文縐縐的,讓咱們看都看不懂,那還能是農經嗎?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