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遠古時代有一隻叫做“夕”的惡獸每到臘月就會在人間四處破壞房屋還讓人們在年三十給它準備食物,人們不堪其擾就求助灶王爺幫忙。
於是灶王爺就上天宮請天神“年”下凡降服惡獸“夕”,最後在臘月三十這一天把夕打敗。
之後就把臘月三十稱為除夕,正月初一叫過年,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定為小年,因為打敗夕的天神用了一件紅綢似的寶貝,所以過年的時候咱們家家戶戶都會貼上紅色的對聯和窗花,用來驅趕嚇唬夕的燒竹竿也變成這樣今天的放鞭炮。
這就是一種過年的由來,而這些也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
轉眼之間就到小年,這一天是祭祀灶王爺的日子。
在咱們的神話體係裏神仙不僅有上崗要求,上崗之後還要履行職責,還得定期匯報工作情況驗證考評之後領取俸祿。
這種有著嚴格的要求、完善的體係和工作職能劃分,比西方那種體係劃分混亂,神靈德不配位的強多了。
灶王爺又稱灶神,從稱唿上就能看出來主要職責是主管人間灶火和飲食的神明。
在大吃貨帝國主管飲食,那灶王爺的地位和重要性就可想而知,每家每戶都會供奉灶王爺的神像或者神位,在我們整個神話體係裏有這個待遇的隻有三位,老天爺和財神爺。
而且灶王爺與其它神明的不同還體現在另一個方麵。
大家都知道在咱們的神話裏神仙是禁止戀愛的更別說結婚了,也不能隨便下界。
灶王爺的職責本來就是在人間,所以下界這個咱們先不說,但灶王爺是帶著妻子灶王奶奶一起上班的。
有這個待遇更少,另外就是土地公和土地婆婆,不過神位雖然都是這麽叫,但是各地的土地公和土地婆婆都是不一樣的,一般都是各地行善積德的夫妻壽元走到盡頭後被冊封的。
而灶王爺則是天庭神係唯一的一位。
除此之外呢,灶王爺還肩負著考察人間善惡記錄家庭是非的職責,這個很重要因為後麵會用到。
小年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庭匯報工作的日子,民間公認的灶王爺啟程的時間是在小年的晚上,所以祭祀的時間一般選在傍晚。
祭祀時首先要清潔整理灶台,然後擺放祭品點燃香燭低聲頌念祭詞最後行禮。
祭品也很有講究,有的地方用芝麻糖,有的用糖瓜、有的用酥糖、有的用紅棗年糕,共同點就是甜,意思就是請灶王爺上天美言幾句。
除此之外呢還有水果、燒餅、還有酒等祭品,反正各有各的用處。
有些地區除了祭祀之外還會灑掃庭院和大門口,並在一旁備好草料和豆料,
在各地的說法裏,灶王爺上天庭的方式也是有區別的,一種說是灶王爺自己駕祥雲上天,一種說是雲車風馬,一種說是乘大紅天馬。
所以這灑掃庭院和門口以及備下草料豆料,就是用來停放雲車和給天馬用的,總之嘛禮節做到位。
等到除夕跨年夜新舊交替之際,福祿壽禧財五位福神會下界施運布氣,也就是咱們常說的五福臨門。
福就是廣義的福氣好運,祿就是工資神仙的叫仙祿古代官員叫俸祿,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為升職加薪,壽和財就更好理解了,長壽和發財也是過年時咱們常用的祝福語。
至於禧則是吉慶喜氣,常表示在婚姻和家庭添丁進口等方麵。
所以現在雖然不是過年,但也有老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咱山海就在這裏祝大家五福臨門氣運綿長。
不過這五道好運可是五位神仙辛苦一年攢下來的,人間界雖大怎麽分配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在這件事上老天爺有規矩,宗旨就是教人向善,平時積德行善家庭和睦的多分一些,那些作惡多端家庭不睦的就得少分一些。
比如有些人擅長製造家庭矛盾,找事的角度清奇而又刁鑽,在家庭發展上幫不上什麽忙拖後腿的能力一流。
試問在如此嚴重的家庭內耗裏還有精力去做其它事嗎?就算有福氣落在頭上也沒有能力去實現。
至於判斷人善惡是非的準則就是灶王爺上天庭的匯報的話,所以人們對灶王爺的祭祀是對這一年的總結也是對來年的祈願。
……
“老杜你們來的正好,一起搭把手把豆腐搬進來。”
明天就是南山村年集的日子,他們作為幾個村的負責人,自然要帶著東西提前下來布置,關於趕年集幾個村子都做足了準備,提前進行了宣傳,能不能大賺一筆過肥年就看這一波了。
不過大家都很有信心,近年來在各大電商平台的宣傳下雙十一、雙十二、六一八等成為消費集中期,但是跟過年的消費大狂歡比起來完全不夠看。
“行啊薑兄弟,你要的這些豆腐得有上百斤了吧,打算大幹一場。”蕭從漢上前打量一眼搬起一板豆腐跟薑川搭話。
“哈哈明天出攤混口飯吃,炸點藕合肉丸子啥的給大家嚐,那個豆腐先放東屋就行,上麵的鹵水還要再往下滴。”
蕭從漢幾人來到東屋看見地上還放了幾個大水桶,裏麵泡著一個個藕瓜,桌子上放了幾盆肉餡看顏色應該是放調料醃製好了。
“麻煩您了吳大叔”卸完貨薑川把錢遞給豆腐坊的老板,年底正是忙的時候,豆腐需要提前訂,一般會幾家合起夥來要一板豆腐,擴大到一個小組或者生產隊數量就比較可觀,豆腐坊也給送,薑川這樣的算是散客裏的大客戶。
生產隊雖然是上個世紀人民公社時期的產物,在後來改製以後撤銷,不過農村很多老一輩人還是喜歡那麽叫,部分90後夥伴應該聽說過。
“小川你再發上幾盆麵,放到炕角上拿被子蓋起來,那邊溫度高一點開的快,明天我也動手蒸些花饃饃,已經跟許哲他們打過招唿了到時候過來幫忙,這麽多事咱爺倆幹不過來。”
許伯想到什麽對薑川吩咐起來。
“哎知道了,”薑川應聲就去提麵袋子。
“既然這樣那今天的晚飯就讓我們來做吧,正好也請許叔品鑒一下我們拳頭產品。”
杜宇在響竹村的袋子裏拿出兩塊臘肉和一個醃菜壇子,興致勃勃的說。
“那是我們響竹村的,老杜你別偷換概念,我看是你惦記這個東西很久了吧!”
被蕭從漢點破心事的杜宇也不惱,嘻嘻哈哈的說都一樣。
於是灶王爺就上天宮請天神“年”下凡降服惡獸“夕”,最後在臘月三十這一天把夕打敗。
之後就把臘月三十稱為除夕,正月初一叫過年,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定為小年,因為打敗夕的天神用了一件紅綢似的寶貝,所以過年的時候咱們家家戶戶都會貼上紅色的對聯和窗花,用來驅趕嚇唬夕的燒竹竿也變成這樣今天的放鞭炮。
這就是一種過年的由來,而這些也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
轉眼之間就到小年,這一天是祭祀灶王爺的日子。
在咱們的神話體係裏神仙不僅有上崗要求,上崗之後還要履行職責,還得定期匯報工作情況驗證考評之後領取俸祿。
這種有著嚴格的要求、完善的體係和工作職能劃分,比西方那種體係劃分混亂,神靈德不配位的強多了。
灶王爺又稱灶神,從稱唿上就能看出來主要職責是主管人間灶火和飲食的神明。
在大吃貨帝國主管飲食,那灶王爺的地位和重要性就可想而知,每家每戶都會供奉灶王爺的神像或者神位,在我們整個神話體係裏有這個待遇的隻有三位,老天爺和財神爺。
而且灶王爺與其它神明的不同還體現在另一個方麵。
大家都知道在咱們的神話裏神仙是禁止戀愛的更別說結婚了,也不能隨便下界。
灶王爺的職責本來就是在人間,所以下界這個咱們先不說,但灶王爺是帶著妻子灶王奶奶一起上班的。
有這個待遇更少,另外就是土地公和土地婆婆,不過神位雖然都是這麽叫,但是各地的土地公和土地婆婆都是不一樣的,一般都是各地行善積德的夫妻壽元走到盡頭後被冊封的。
而灶王爺則是天庭神係唯一的一位。
除此之外呢,灶王爺還肩負著考察人間善惡記錄家庭是非的職責,這個很重要因為後麵會用到。
小年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庭匯報工作的日子,民間公認的灶王爺啟程的時間是在小年的晚上,所以祭祀的時間一般選在傍晚。
祭祀時首先要清潔整理灶台,然後擺放祭品點燃香燭低聲頌念祭詞最後行禮。
祭品也很有講究,有的地方用芝麻糖,有的用糖瓜、有的用酥糖、有的用紅棗年糕,共同點就是甜,意思就是請灶王爺上天美言幾句。
除此之外呢還有水果、燒餅、還有酒等祭品,反正各有各的用處。
有些地區除了祭祀之外還會灑掃庭院和大門口,並在一旁備好草料和豆料,
在各地的說法裏,灶王爺上天庭的方式也是有區別的,一種說是灶王爺自己駕祥雲上天,一種說是雲車風馬,一種說是乘大紅天馬。
所以這灑掃庭院和門口以及備下草料豆料,就是用來停放雲車和給天馬用的,總之嘛禮節做到位。
等到除夕跨年夜新舊交替之際,福祿壽禧財五位福神會下界施運布氣,也就是咱們常說的五福臨門。
福就是廣義的福氣好運,祿就是工資神仙的叫仙祿古代官員叫俸祿,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為升職加薪,壽和財就更好理解了,長壽和發財也是過年時咱們常用的祝福語。
至於禧則是吉慶喜氣,常表示在婚姻和家庭添丁進口等方麵。
所以現在雖然不是過年,但也有老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咱山海就在這裏祝大家五福臨門氣運綿長。
不過這五道好運可是五位神仙辛苦一年攢下來的,人間界雖大怎麽分配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在這件事上老天爺有規矩,宗旨就是教人向善,平時積德行善家庭和睦的多分一些,那些作惡多端家庭不睦的就得少分一些。
比如有些人擅長製造家庭矛盾,找事的角度清奇而又刁鑽,在家庭發展上幫不上什麽忙拖後腿的能力一流。
試問在如此嚴重的家庭內耗裏還有精力去做其它事嗎?就算有福氣落在頭上也沒有能力去實現。
至於判斷人善惡是非的準則就是灶王爺上天庭的匯報的話,所以人們對灶王爺的祭祀是對這一年的總結也是對來年的祈願。
……
“老杜你們來的正好,一起搭把手把豆腐搬進來。”
明天就是南山村年集的日子,他們作為幾個村的負責人,自然要帶著東西提前下來布置,關於趕年集幾個村子都做足了準備,提前進行了宣傳,能不能大賺一筆過肥年就看這一波了。
不過大家都很有信心,近年來在各大電商平台的宣傳下雙十一、雙十二、六一八等成為消費集中期,但是跟過年的消費大狂歡比起來完全不夠看。
“行啊薑兄弟,你要的這些豆腐得有上百斤了吧,打算大幹一場。”蕭從漢上前打量一眼搬起一板豆腐跟薑川搭話。
“哈哈明天出攤混口飯吃,炸點藕合肉丸子啥的給大家嚐,那個豆腐先放東屋就行,上麵的鹵水還要再往下滴。”
蕭從漢幾人來到東屋看見地上還放了幾個大水桶,裏麵泡著一個個藕瓜,桌子上放了幾盆肉餡看顏色應該是放調料醃製好了。
“麻煩您了吳大叔”卸完貨薑川把錢遞給豆腐坊的老板,年底正是忙的時候,豆腐需要提前訂,一般會幾家合起夥來要一板豆腐,擴大到一個小組或者生產隊數量就比較可觀,豆腐坊也給送,薑川這樣的算是散客裏的大客戶。
生產隊雖然是上個世紀人民公社時期的產物,在後來改製以後撤銷,不過農村很多老一輩人還是喜歡那麽叫,部分90後夥伴應該聽說過。
“小川你再發上幾盆麵,放到炕角上拿被子蓋起來,那邊溫度高一點開的快,明天我也動手蒸些花饃饃,已經跟許哲他們打過招唿了到時候過來幫忙,這麽多事咱爺倆幹不過來。”
許伯想到什麽對薑川吩咐起來。
“哎知道了,”薑川應聲就去提麵袋子。
“既然這樣那今天的晚飯就讓我們來做吧,正好也請許叔品鑒一下我們拳頭產品。”
杜宇在響竹村的袋子裏拿出兩塊臘肉和一個醃菜壇子,興致勃勃的說。
“那是我們響竹村的,老杜你別偷換概念,我看是你惦記這個東西很久了吧!”
被蕭從漢點破心事的杜宇也不惱,嘻嘻哈哈的說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