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各項事宜準備妥當,孔盛冬帶著六匹騾子和八個人,馱著路上應用之物、趙老板的股息和給喬山公的禮品,從上泉鎮出發向南準備先前往忻州、再去太原府。善堂派出了梁安甲和梁安丙二人,兩人一前一後和武大山、孫老大兩人護著騾隊,中間是張玄青,還有兩個雇工從車馬店調來專門負責路上給騾子喂草料,牽馱隊。孔盛冬走在前麵領路,出了鎮子梁安甲慢慢追到了他身邊,平靜地看了他幾眼問:“正月十五後怎麽沒有去山坡那裏?”
孔盛冬忙說:“要準備南行出發的事情,有些忙亂!”
“不會是要到代州,想著見見和你通信的李遙月,把其他人都忘了吧?”梁安甲臉上帶著笑意說。
“哪有?我都不知道李遙月現在在哪裏!哎,對了!穆先生的師妹怎麽樣?也是武術高手嗎?”孔盛冬忙轉移話題。
“人很清淡,不怎麽說話,沒動過手!”梁安甲迴答,“哎!你不會是心虛轉移話題吧!?”
“嗬嗬,我隻和李遙月見過一麵,真沒有什麽的!”孔盛冬笑著迴答,他沒想到梁安甲這樣關心他的事情。
梁安甲理了理頭發,說道:“那她還給你送書、寫信!”
孔盛東無言以對,隻能笑著不說話。梁安甲也不再多問,兩人默契地並排在前麵帶路,一路向南而去。
這一路因為都是走官道,道路平坦,路上行人也多;沿途有驛站,不用風餐露宿,每日倒也不怎麽辛苦。隻是這趟帶的值錢東西不少,每天投宿都要把大筐搬到孔盛冬、孫老大、武大山住的客房裏輪流看守,有些麻煩。梁安甲自己住一間,梁安丙和張玄青兩個人住在另一間,每日幾個年輕人都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看護著帶著的東西。孔盛冬自己首次帶隊外出,怕出意外,尤其注意一路上的安全。
第三日他們到了雁門關下,然後爬坡上山走了一天到了雁門關,大家疲累不已,隻能停下來,順便看了這座雄關周邊地勢和景色。
雁門關多少年來一直是抵擋外族南下的北方最後關隘,守護著南端的汾河河穀。關上駐紮了不少官軍,每時每刻都守望著北方遙遙可見連成一線的烽火台,預防北方各族南下。關隘周圍群山環繞,河穀幽深,除了走這條山道上山通關,其他地方地勢險要,難以逾越,真有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意思。
孔盛冬有些感慨,從地理上看,雲州城就像被扔到家門外的孩子一樣,孤零零在北方各族勢力的交匯地,而這座雁門關就像家裏的大門一樣,門一關便可以守護住家裏的人,卻不管外麵的孩子。梁安甲也是第一次來這裏,細細看了雁門關的山川風貌,突然問孔盛冬:“雁門關內便是代州,我們不進代州嗎?”
“進代州沒什麽事情,最多去看看代州的市集,我看我們還是繼續向南,直到忻州見趙老板吧,先把主要的事情安排好。”孔盛冬還沒從自己的情緒中恢複過來。
“也對!辦完事情,迴來時也可以再去!”梁安甲微笑了一下說著。
“你這是什麽意思!?我都說沒什麽的!”孔盛冬這才反應過來,梁安甲在試探他心裏有沒有想到李遙月。這趟南行前,也不知道哪個唯恐不亂的人和梁安甲提了這位防禦使大人的女兒的事情。
後前幾個人嗬嗬笑了起來,原來都在偷聽他們兩人對話。
梁安甲有些不好意思,先走了幾步到了關口。她心想這個人看來孔盛冬事真沒放在心上。
關口檢查的特別細致,軍兵翻看了所帶的物品後,領軍頭目問清楚情況,又查看了他們的路引才放行。
到了山下,找了家路邊的小客棧,孔盛冬看天色已經不早,不再著急趕路,準備在這裏休息一晚。可是進去一問,這家客棧卻客滿了。孫老大問了客棧夥計,那夥計說再往官道外走四五裏地還有一家客棧,雖然也不大,但是應該能住下他們幾人。孔盛冬心裏盤算距離也不算很遠,和大家商量一下後便準備去夥計說的這家客棧。
問清了路,走了半個時辰,來到一座青山山腳下,遠遠看到有一個大院套,低矮土牆圍著前後兩排房子,石砌門樓口上掛了燈籠和幌子,幌子白底紅字寫著“雁安客棧”。
有個尖臉黑麵堂的夥計守在門口招攬從門前路過的旅客,看到他們幾人過來,遠遠迎上來便問:“你們幾位辛苦,天也快黑了,住我們客棧吧?今天人不多,客房隨你們挑。”
孔盛冬點點頭,由著夥計前麵領路進了院裏。院子很寬闊,有幾棵榆樹,拴了三匹大黑馬,還有兩輛大車。外麵天氣不暖和,幾人幫著雇工卸了大筐,急忙進了堂屋。堂屋挺寬敞,放了四五張方桌子,還有兩人在一張桌邊吃飯,靠南牆是櫃台,有個看著像賬房的精瘦老者站在櫃台後麵,正在看賬本算賬,見到他們幾個抬了大筐要到後麵一排的房間,那老者揚了揚眉毛,喊了一聲,從後麵又喊來一胖一瘦兩個人上去幫忙抬筐子。
孔盛冬想了想,覺得哪裏不太對,可是又不十分清晰。隻能搖搖頭先到櫃台前。
在櫃上先選定了一字排開的四間房,把東西搬到房裏,孔盛冬又到櫃台邊點了幾個菜,要了麵餅和湯,讓夥計把飯菜做兩份分別送到兩個房間,準備一行幾人分別在兩個房間吃晚飯。他這才進了屋裏,等著吃飯。
過了一會兒夥計用托盤托著飯菜給他們各自分別端到了兩間屋裏。
這時平時話並不太多的梁安丙卻帶著張玄青到了孔盛冬的房間,他看了看四下無外人後,才對孔盛冬說:“一會兒先別吃飯,我看著這裏有些不對!”
孔盛冬心裏一緊,正了正身子,放下筷子忙問:“哪裏不對!?”
孔盛冬忙說:“要準備南行出發的事情,有些忙亂!”
“不會是要到代州,想著見見和你通信的李遙月,把其他人都忘了吧?”梁安甲臉上帶著笑意說。
“哪有?我都不知道李遙月現在在哪裏!哎,對了!穆先生的師妹怎麽樣?也是武術高手嗎?”孔盛冬忙轉移話題。
“人很清淡,不怎麽說話,沒動過手!”梁安甲迴答,“哎!你不會是心虛轉移話題吧!?”
“嗬嗬,我隻和李遙月見過一麵,真沒有什麽的!”孔盛冬笑著迴答,他沒想到梁安甲這樣關心他的事情。
梁安甲理了理頭發,說道:“那她還給你送書、寫信!”
孔盛東無言以對,隻能笑著不說話。梁安甲也不再多問,兩人默契地並排在前麵帶路,一路向南而去。
這一路因為都是走官道,道路平坦,路上行人也多;沿途有驛站,不用風餐露宿,每日倒也不怎麽辛苦。隻是這趟帶的值錢東西不少,每天投宿都要把大筐搬到孔盛冬、孫老大、武大山住的客房裏輪流看守,有些麻煩。梁安甲自己住一間,梁安丙和張玄青兩個人住在另一間,每日幾個年輕人都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看護著帶著的東西。孔盛冬自己首次帶隊外出,怕出意外,尤其注意一路上的安全。
第三日他們到了雁門關下,然後爬坡上山走了一天到了雁門關,大家疲累不已,隻能停下來,順便看了這座雄關周邊地勢和景色。
雁門關多少年來一直是抵擋外族南下的北方最後關隘,守護著南端的汾河河穀。關上駐紮了不少官軍,每時每刻都守望著北方遙遙可見連成一線的烽火台,預防北方各族南下。關隘周圍群山環繞,河穀幽深,除了走這條山道上山通關,其他地方地勢險要,難以逾越,真有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意思。
孔盛冬有些感慨,從地理上看,雲州城就像被扔到家門外的孩子一樣,孤零零在北方各族勢力的交匯地,而這座雁門關就像家裏的大門一樣,門一關便可以守護住家裏的人,卻不管外麵的孩子。梁安甲也是第一次來這裏,細細看了雁門關的山川風貌,突然問孔盛冬:“雁門關內便是代州,我們不進代州嗎?”
“進代州沒什麽事情,最多去看看代州的市集,我看我們還是繼續向南,直到忻州見趙老板吧,先把主要的事情安排好。”孔盛冬還沒從自己的情緒中恢複過來。
“也對!辦完事情,迴來時也可以再去!”梁安甲微笑了一下說著。
“你這是什麽意思!?我都說沒什麽的!”孔盛冬這才反應過來,梁安甲在試探他心裏有沒有想到李遙月。這趟南行前,也不知道哪個唯恐不亂的人和梁安甲提了這位防禦使大人的女兒的事情。
後前幾個人嗬嗬笑了起來,原來都在偷聽他們兩人對話。
梁安甲有些不好意思,先走了幾步到了關口。她心想這個人看來孔盛冬事真沒放在心上。
關口檢查的特別細致,軍兵翻看了所帶的物品後,領軍頭目問清楚情況,又查看了他們的路引才放行。
到了山下,找了家路邊的小客棧,孔盛冬看天色已經不早,不再著急趕路,準備在這裏休息一晚。可是進去一問,這家客棧卻客滿了。孫老大問了客棧夥計,那夥計說再往官道外走四五裏地還有一家客棧,雖然也不大,但是應該能住下他們幾人。孔盛冬心裏盤算距離也不算很遠,和大家商量一下後便準備去夥計說的這家客棧。
問清了路,走了半個時辰,來到一座青山山腳下,遠遠看到有一個大院套,低矮土牆圍著前後兩排房子,石砌門樓口上掛了燈籠和幌子,幌子白底紅字寫著“雁安客棧”。
有個尖臉黑麵堂的夥計守在門口招攬從門前路過的旅客,看到他們幾人過來,遠遠迎上來便問:“你們幾位辛苦,天也快黑了,住我們客棧吧?今天人不多,客房隨你們挑。”
孔盛冬點點頭,由著夥計前麵領路進了院裏。院子很寬闊,有幾棵榆樹,拴了三匹大黑馬,還有兩輛大車。外麵天氣不暖和,幾人幫著雇工卸了大筐,急忙進了堂屋。堂屋挺寬敞,放了四五張方桌子,還有兩人在一張桌邊吃飯,靠南牆是櫃台,有個看著像賬房的精瘦老者站在櫃台後麵,正在看賬本算賬,見到他們幾個抬了大筐要到後麵一排的房間,那老者揚了揚眉毛,喊了一聲,從後麵又喊來一胖一瘦兩個人上去幫忙抬筐子。
孔盛冬想了想,覺得哪裏不太對,可是又不十分清晰。隻能搖搖頭先到櫃台前。
在櫃上先選定了一字排開的四間房,把東西搬到房裏,孔盛冬又到櫃台邊點了幾個菜,要了麵餅和湯,讓夥計把飯菜做兩份分別送到兩個房間,準備一行幾人分別在兩個房間吃晚飯。他這才進了屋裏,等著吃飯。
過了一會兒夥計用托盤托著飯菜給他們各自分別端到了兩間屋裏。
這時平時話並不太多的梁安丙卻帶著張玄青到了孔盛冬的房間,他看了看四下無外人後,才對孔盛冬說:“一會兒先別吃飯,我看著這裏有些不對!”
孔盛冬心裏一緊,正了正身子,放下筷子忙問:“哪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