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史書幾行字,流血數千裏一
剛過完年,梁國在魏州的精銳天雄軍節度使楊師厚病死,梁帝欲將天雄軍分而治之,沒想到弄巧成拙,天雄軍叛亂,獻魏州給河東軍、晉王。晉王李存勖大喜過望,揮軍直指梁國汴京開封。
可是晉王李存勖忽視了西南方向的防禦,梁國大將劉尋率領大軍六萬,搶渡黃河,閃擊霍州,直插河東道腹地太原府。在不到十天內打到了太原府西南三百裏不到的霍州與汾州交界處。
晉王李存勖大驚,忙命大軍迴救,同時命太原府以北各州城派兵馬南下協助守城。
雲南縣文縣令帶著雲州防禦使李存璋的信找到了孔盛東等人,說道:“南線告急!梁國大軍繞道西南偷襲晉陽、太原府。李存璋大人急調各縣兵丁南下協助守城,雙寧營需要把兵力全部收縮迴來,幫助李存璋大人守好西麵的雲南縣和東麵的雲東縣,事情緊急萬分,請孔將軍和穆將軍火速調集人馬,並派駐到這兩個縣協助防禦。”
穆有粱毫不避諱批評晉王道:“隻知道一路向南打汴京,這下好了,後路讓人家抄了,還好梁國大軍孤軍深入,立足不穩,這時還好對付,如果這時再多給劉尋三五萬人馬,老窩也得讓人家端了!”
文縣令知道穆有粱的為人耿直,也不多計較,隻說道:“哎!這時候沒法管這個!這次李存璋大人命本官和縣丞也要帶兵向南馳援太原府,縣裏隻剩下李明隸主簿,你們兩位將軍和他也熟悉,正好一起協同做好縣裏的防衛。”
孔盛東知道這位小文縣令,勤於政事,為官清廉,算是難得的好地方官,忙說道:“縣令大人放心帶兵南下吧!我們從雙寧營抽調兩百人進縣城,其餘軍兵集中到上泉鎮待命,保證不會出問題。縣令大人倒是要小心,梁國大軍此次出擊,看著來勢洶洶,但實際上沒有後援和補給,隻能快速推進,但是河東道內城池數量多,他們不可能全部打下來,所以必定造成越往後越難推進的局麵,我擔心劉尋狗急跳牆分兵襲擊各路援軍,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這樣也可以給汴京方麵向北出擊接應他們的梁國軍隊爭取時間。”
“嗯!孔將軍說得好啊!李存璋大人也是這個想法,沒想到孔將軍的眼光也這般不俗啊!”
“文縣令過獎了!梁國這幾年開始走下坡路,這種打法其實對梁國並不好,打勝最多拖延住河東軍的步伐,打敗則加速了梁國的頹勢。梁國這小皇帝不行啊,老辣程度遠不及他爹朱溫!”
“朱溫是從死人堆裏殺出來的,自然老辣,小皇帝還以為坐天下容易呢,所以這幾年不知進取,反被晉王接連拿下潞州、魏州,不是出了這事,河東軍離汴京也隻剩下兩百裏不到!”“晉王倒是有進取心,可是太執著於攻下汴京,如果先把西南麵的梁國軍隊消滅大半也不會讓劉尋鑽了空子。”
“文縣令的眼光也不差!但願這次的事情能讓晉王冷靜一下,飯要一口一口吃,城要一塊磚一塊磚建啊!”
文縣令搖搖頭說道:“秉性很難變!晉王上位以來諸事順遂,恐怕很難冷靜下來。晉王身邊這幾年都是他自己提拔的新人,對晉王更不敢提出什麽相左意見!”
穆有粱說道:“現在契丹那邊還不知道怎麽樣呢!這次又調集雲州的軍兵南下,雲州豈不是更空虛?晉王自己不算算他手裏一共有多少人馬!現在整個河東道八成以上的兵力全調到了南線,徒有幾個空州城裝樣子!”
文縣令無奈笑了笑說道:“這事老晉王的幾個嫡係不說,沒人敢和晉王提,穆將軍我們做臣子的幹好自己的事,守好自己的本分已經算是盡忠盡孝!”
“老晉王的嫡係更不會說!他們說自己手裏需要人馬,晉王還以為他們存了不臣之心,想自己割地稱王呢!文縣令你們如果能盡早取得勝利最好,順帶趁晉王心情好,爭取多帶些人馬迴來更好!”
幾人談完事,送文縣令出了南貨鋪,返迴時穆有粱說道:“我去一趟棚村,把那邊的兵丁也調集起來吧!”
“穆兄可以稍等幾日,等春播結束再調集不遲,還是請穆兄帶人先去雲東縣吧,交接後,我看讓李義去雲東縣待命,兩邊的人頭也該對接一下,省得打起仗,調動不順暢!”
又過了兩個月,張風青從太原府傳迴消息,梁國大將劉尋在河東道孤軍深入後,在霍州被河東軍南北夾擊,斷了糧食補給,全軍潰逃至故元城,想與汴京方向的梁軍匯合,但沒等梁軍到來,晉王大軍與太原府方麵的增援軍先行圍擊劉尋大軍,劉尋慘敗,僅剩數十騎搏命逃生,其餘六萬大軍和趕來營救他的一萬梁國騎兵全部被殲滅。梁國汴京外最強的一支軍隊被徹底消滅,連接汴京、長安和河中道的數條官道被河東軍切斷。來自關內道的物資不得不向南繞行才能送到汴京。
孔、穆、李三人得知消息後,過了僅僅一個月,還沒等到文縣令返迴雲南縣,張風青又傳來消息,梁國為了打通汴京至長安的道路再次集結汴京周邊各城兵力從劉尋進兵的路線殺來。由於晉王已經率領大軍返迴東南潞州、魏州,河東道內布防空虛,這次梁國大軍的進軍速度更快,一路所遇城池能攻則攻,不能攻則繞道,目標直指太原府。太原府內留守的監軍張承業不得已,強征城內百姓、工匠、青壯年,由年逾花甲、主動請纓的老將安金全率領上城牆抵禦梁國大軍偷襲。安金全為了打贏這一仗,將族內老小子弟和太原府城內退養老將、老兵全部派到城外匯同返迴的援軍對梁國大軍大營進行不間斷襲擾和偷襲。後來連張風青、董界和墨先生也都上了城牆守衛城池。
晉王李存勖隻得再次率軍從潞州出發迴救太原府,梁國大軍眼看未能及時攻下太原府,隻得退兵。晉王雖然率軍追擊出三百餘裏,但是這次卻未能阻止梁軍主力逃迴黃河以南。
剛過完年,梁國在魏州的精銳天雄軍節度使楊師厚病死,梁帝欲將天雄軍分而治之,沒想到弄巧成拙,天雄軍叛亂,獻魏州給河東軍、晉王。晉王李存勖大喜過望,揮軍直指梁國汴京開封。
可是晉王李存勖忽視了西南方向的防禦,梁國大將劉尋率領大軍六萬,搶渡黃河,閃擊霍州,直插河東道腹地太原府。在不到十天內打到了太原府西南三百裏不到的霍州與汾州交界處。
晉王李存勖大驚,忙命大軍迴救,同時命太原府以北各州城派兵馬南下協助守城。
雲南縣文縣令帶著雲州防禦使李存璋的信找到了孔盛東等人,說道:“南線告急!梁國大軍繞道西南偷襲晉陽、太原府。李存璋大人急調各縣兵丁南下協助守城,雙寧營需要把兵力全部收縮迴來,幫助李存璋大人守好西麵的雲南縣和東麵的雲東縣,事情緊急萬分,請孔將軍和穆將軍火速調集人馬,並派駐到這兩個縣協助防禦。”
穆有粱毫不避諱批評晉王道:“隻知道一路向南打汴京,這下好了,後路讓人家抄了,還好梁國大軍孤軍深入,立足不穩,這時還好對付,如果這時再多給劉尋三五萬人馬,老窩也得讓人家端了!”
文縣令知道穆有粱的為人耿直,也不多計較,隻說道:“哎!這時候沒法管這個!這次李存璋大人命本官和縣丞也要帶兵向南馳援太原府,縣裏隻剩下李明隸主簿,你們兩位將軍和他也熟悉,正好一起協同做好縣裏的防衛。”
孔盛東知道這位小文縣令,勤於政事,為官清廉,算是難得的好地方官,忙說道:“縣令大人放心帶兵南下吧!我們從雙寧營抽調兩百人進縣城,其餘軍兵集中到上泉鎮待命,保證不會出問題。縣令大人倒是要小心,梁國大軍此次出擊,看著來勢洶洶,但實際上沒有後援和補給,隻能快速推進,但是河東道內城池數量多,他們不可能全部打下來,所以必定造成越往後越難推進的局麵,我擔心劉尋狗急跳牆分兵襲擊各路援軍,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這樣也可以給汴京方麵向北出擊接應他們的梁國軍隊爭取時間。”
“嗯!孔將軍說得好啊!李存璋大人也是這個想法,沒想到孔將軍的眼光也這般不俗啊!”
“文縣令過獎了!梁國這幾年開始走下坡路,這種打法其實對梁國並不好,打勝最多拖延住河東軍的步伐,打敗則加速了梁國的頹勢。梁國這小皇帝不行啊,老辣程度遠不及他爹朱溫!”
“朱溫是從死人堆裏殺出來的,自然老辣,小皇帝還以為坐天下容易呢,所以這幾年不知進取,反被晉王接連拿下潞州、魏州,不是出了這事,河東軍離汴京也隻剩下兩百裏不到!”“晉王倒是有進取心,可是太執著於攻下汴京,如果先把西南麵的梁國軍隊消滅大半也不會讓劉尋鑽了空子。”
“文縣令的眼光也不差!但願這次的事情能讓晉王冷靜一下,飯要一口一口吃,城要一塊磚一塊磚建啊!”
文縣令搖搖頭說道:“秉性很難變!晉王上位以來諸事順遂,恐怕很難冷靜下來。晉王身邊這幾年都是他自己提拔的新人,對晉王更不敢提出什麽相左意見!”
穆有粱說道:“現在契丹那邊還不知道怎麽樣呢!這次又調集雲州的軍兵南下,雲州豈不是更空虛?晉王自己不算算他手裏一共有多少人馬!現在整個河東道八成以上的兵力全調到了南線,徒有幾個空州城裝樣子!”
文縣令無奈笑了笑說道:“這事老晉王的幾個嫡係不說,沒人敢和晉王提,穆將軍我們做臣子的幹好自己的事,守好自己的本分已經算是盡忠盡孝!”
“老晉王的嫡係更不會說!他們說自己手裏需要人馬,晉王還以為他們存了不臣之心,想自己割地稱王呢!文縣令你們如果能盡早取得勝利最好,順帶趁晉王心情好,爭取多帶些人馬迴來更好!”
幾人談完事,送文縣令出了南貨鋪,返迴時穆有粱說道:“我去一趟棚村,把那邊的兵丁也調集起來吧!”
“穆兄可以稍等幾日,等春播結束再調集不遲,還是請穆兄帶人先去雲東縣吧,交接後,我看讓李義去雲東縣待命,兩邊的人頭也該對接一下,省得打起仗,調動不順暢!”
又過了兩個月,張風青從太原府傳迴消息,梁國大將劉尋在河東道孤軍深入後,在霍州被河東軍南北夾擊,斷了糧食補給,全軍潰逃至故元城,想與汴京方向的梁軍匯合,但沒等梁軍到來,晉王大軍與太原府方麵的增援軍先行圍擊劉尋大軍,劉尋慘敗,僅剩數十騎搏命逃生,其餘六萬大軍和趕來營救他的一萬梁國騎兵全部被殲滅。梁國汴京外最強的一支軍隊被徹底消滅,連接汴京、長安和河中道的數條官道被河東軍切斷。來自關內道的物資不得不向南繞行才能送到汴京。
孔、穆、李三人得知消息後,過了僅僅一個月,還沒等到文縣令返迴雲南縣,張風青又傳來消息,梁國為了打通汴京至長安的道路再次集結汴京周邊各城兵力從劉尋進兵的路線殺來。由於晉王已經率領大軍返迴東南潞州、魏州,河東道內布防空虛,這次梁國大軍的進軍速度更快,一路所遇城池能攻則攻,不能攻則繞道,目標直指太原府。太原府內留守的監軍張承業不得已,強征城內百姓、工匠、青壯年,由年逾花甲、主動請纓的老將安金全率領上城牆抵禦梁國大軍偷襲。安金全為了打贏這一仗,將族內老小子弟和太原府城內退養老將、老兵全部派到城外匯同返迴的援軍對梁國大軍大營進行不間斷襲擾和偷襲。後來連張風青、董界和墨先生也都上了城牆守衛城池。
晉王李存勖隻得再次率軍從潞州出發迴救太原府,梁國大軍眼看未能及時攻下太原府,隻得退兵。晉王雖然率軍追擊出三百餘裏,但是這次卻未能阻止梁軍主力逃迴黃河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