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心念一動,姬南的身影在原地瞬間消失,仿佛融入了虛空之中。下一刻,他的身影出現在與修行山峰相連不遠處的另一座雪山之內。這是一間被冰雪掩埋出口、已經坍塌了一半的廢棄石室。空間在這裏微微扭曲,仿佛連時間都靜止了,也許已經有百年無人踏足此地。當姬南的身影在半空中浮現出來時,地麵微微揚起一股煙塵,打破了這裏的沉寂。
姬南懸浮在空中,以一種超然的姿態審視著這間廢棄的石室。石室中央的石床上,一具人族枯骨斜躺著,它的法袍早已化為塵埃,隻剩下白骨在默默訴說著往昔。石室的一角,一個箱子半掩在灰塵之中,裏麵散落著一些雜物,顯得雜亂無章。
姬南揮動手中長劍,隔空翻動著箱子裏的物品。幾十個玉瓶滾落出來,裏麵的丹藥早已化為粉末。還有幾把兵器,如今隻是一堆廢鐵,訴說著歲月的無情。
姬南對這些雜物並不感興趣,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具枯骨上。這具枯骨外表並無傷痕,反而呈現出一種潔白晶瑩的光澤,顯然生前是一位修行冰係或水係法術的修士。姬南猜測,這位修士最終可能因肉身腐朽而隕落於此。盡管肉身已逝,但枯骨不滅,足以證明此人生前修為的強大。
姬南心中不禁感慨,天下之大,像這樣的修士數不勝數。他們或因修為停滯不前,或因種種原因而苦熬歲月,最終靜悄悄地死在山澤大川的深處。能走到巔峰,真正體悟天道,實現長生的修士,畢竟隻是鳳毛麟角。
正當姬南準備轉身離開時,他的目光突然被枯骨下的一個物件所吸引。如今的姬南是見識過地底天射城的寶庫,也領略過天傷殿和昭禮東宮的珍藏。一般的法寶和天材地寶,已難以引起他的興趣。這個物件卻與眾不同。
它兩邊是兩個造型奇特的尖錐錐頭,中間以一條長長的細鏈相連。姬南仔細觀察著這個物件,發現它的材質非金非玉,入手之後異常沉重。他心中一動,暗想這應該不是凡物。姬南小心翼翼地將其拾起,準備仔細研究一番。
姬南將奇異兵器收入藏心鐲中,這也是對這位不知姓名的修士的一種敬意。每一件法寶、每一份力量背後,都可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傳承。
麵對那具骸骨,姬南深深施了一禮。雖然他們從未謀麵,但這份敬意卻是對所有在修行路上默默探索、不懈努力的修士們一種惺惺相惜的致敬。
隨後,姬南環顧了一圈這間廢棄的石室,輕輕一抖手,一團熾熱火球便落在了骸骨和雜物之上,熊熊大火將這裏的一切過往都化為灰燼。
姬南的身影再次出現時,已在雪山山峰很深的地下。眼前出現了一塊巨大的綠色玉石,玉石其他部分深深掩埋在地下不知道還有多少。這就是那條姬南經過堪輿和推演計算出的玉石礦脈。
此時的天下,玉器既是常用之物又稀有之物。說它常用是因為玉石非常受修士的喜歡,它的材質非常適合用來存放丹藥、寶物等靈氣非常濃厚的器物,所以玉瓶、玉盒等是天下修行人經常使用的物件,很多道門還用玉簡來錄入和存放本門的功法道決等。山下的凡人更是將它做成玉玨、玉佩、玉碗等各種高級應用之物,隻有權貴人家才能使用。
說它稀有是因為天下已被發現的玉石礦脈都已經瓜分完畢,很多大仙們專門派駐仙師在玉礦之中,防止被盜采。一些大仙門還專門有修士常年外出尋找礦脈。昭禮東宮就專門有個衙司負責尋找和管理玉礦。
姬南找到此處玉礦也不是僥幸,是因為姬慕叔祖留下的案牘資料裏本就有些許線索,老人年輕時候也曾到過此地附近,用望山堪輿之法推算出附近應該有玉礦,隻是老人興趣不大,沒有仔細查找,匆匆而過。
這座雪山之下應該有個連綿十幾裏的玉礦,而這座山峰就是這座玉礦的玉髓所在地,這裏就是他跋山涉水萬裏之行的目的地。玉髓是玉礦的精華所在,隻有在雪山這種極低溫條件下才能形成,品質極高,是用來製作法器的至寶,在修行界往往有價無市。比如盛裝“鮫室影寒珠”的玉盒就是用一小塊玉髓所製,一般材質的玉器早就會被寒氣凍碎了。
姬南仔細的探查這眼前這塊巨大的綠色玉石,質地細膩,晶瑩剔透,色澤純正濃厚,品質非凡,輕輕敲擊其聲清脆悠揚。在這塊巨大玉石的正中間有一整塊翠綠欲滴約成人頭顱大小的玉髓。這麽大塊的玉髓要是露到世間,得讓無數的修士為之癲狂。
姬南祭出太商劍,先用長劍將玉髓外麵的玉石大塊的切割下來。臨近玉髓處,再用短劍小心的刮去外麵的玉石,將玉髓小心翼翼的剝離出來。玉髓極其沉重,堅硬無比,而且入手奇寒,姬南連忙運轉心法抵禦寒氣,將其放入藏心鐲中。
姬南此行可謂滿載而歸,不說玉髓,就是手鐲裏的成堆的大塊上品玉石就是一筆天價的財富。
姬南看了看被他挖出個很大凹槽的玉礦,玉石太多實在無法全部拿走,隻得留待以後再說吧。
姬南返迴石室內,發現那塊包裹著幼龍遺蛻的巨大冰塊已經顯著地縮小了一大半。幼龍的形態愈發清晰地展現在他的眼前。它那半閉的雙眼、鋒利的指甲,甚至是潔白無瑕且晶瑩剔透的皮毛,都顯得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能破冰而出。姬南心中暗自慶幸,煉化過程顯然進行得十分順利,沒有出現任何意外。
確認幼龍遺蛻的狀態良好後,姬南滿意地點點頭,轉身迴到邊上的石室中。擺開百戰拳的拳架,身形瞬間變得堅毅如鬆,神、意、氣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狹小的空間內,輾轉騰挪、拳風唿嘯。最後一拳落下,緩緩收勢,站定身形。
喝了幾杯茶後,拿出幾部道書和半部噬精真經慢慢研讀。
幾個時辰之後,他站起活動一下腿腳,然後盤膝而坐,開始進入冥想狀態。體內神魂真經和白骨真經同時運轉起來,融合後的真元源源不斷產生注入琉璃金丹中,金丹越發璀璨晶瑩。隨著功法運轉,姬南的神魂變得清晰而強大,越發洞察世間萬物,白骨真經不斷滋養著他的筋骨,使他的體魄愈發強健,第三種真元如一顆小苗開始萌生。
置身於一個絕對寧靜的世界中,外界的喧囂與紛擾都被隔絕在外。姬南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自己的修煉之中,感受著體內每一絲力量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修為在悄然間慢慢提升。
——————————
無心山城坐落在無心山上,山上奇石林立、石洞幽深,山穀中山花爛漫,多產蘭草,尤以無心庵附近所產的茶葉,香味宜人,無心山因此而得名,但無心庵早已廢棄。
無心山下有條餘情河,河水源自地底,夏日依然陰寒刺骨,河中出產一種無鱗小魚,肉質十分鮮美,凡人食之七竅流血而死,修行之人食之卻可順氣提神,修複隱疾,故而名聞遐邇。
天究殿是由幾個諸侯國境內的四家仙家門派組成,無心山城是其中最大的仙門,城內有神滿境修士五位,元嬰修士二十幾位,金丹修士更是很多。城主弧餘和師弟荀起都是化神境大修士。因為實力最強,城主弧餘自然也就成為了天究殿的殿主。
弧餘還年輕時候就對姬慕、姬榮兩兄弟的做派看不順眼,當上天究殿主之後自然不願意在洛邑城內看姬榮臉色,所以他迴到無心山城,至於洛邑城中的天究殿大殿,讓師弟荀起坐鎮,留下少數幾個人駐守。
既然殿主弧餘常駐城內,無心山城也自然成為了天究殿理所當然的日常辦事所在,日常的殿務都是在這裏處理,其他三個仙門都在此派駐有執事。弧餘並不是個好脾氣的修士,幾百年的山上廝殺早就養成了睚眥必報、桀驁不馴的性格,行事作風自然也是一言九鼎,容不得半點忤逆,就是師弟荀起也沒少挨罵。
天究殿的內事很少與另外三家商量,如果有什麽大事也都是辦完之後再派人去告知一下,有時候連告知都懶得派人。城主如此,門下自然也就跋扈起來。其他三家仙門既然技不如人、實力不如人,自然也就無可奈何,沒事躲著走,遇事出工不出力。
一年前的東宮議事,他看著那個才金丹境卻憑借血脈身份就成為了天傷殿主的姬氏小子,實在是看得不耐煩,重重地“哼”了一聲,引得眾殿主紛紛側目。他和東宮宮主姬榮不和早已不是什麽秘密,就連表麵上的和睦文章都懶得做,雙方在台下的勾心鬥角、互相拆台的行為從未停歇,隻是沒有徹底撕破臉而已。
果然不出所料,前段時間師弟荀起傳迴消息,天傷殿發生內亂,雖然最終在東宮幫助下同為化神境修士的宮涅被擒,那個金丹境小子繼續坐著殿主的位子,但是明眼人都看到天傷殿元氣大傷,人心已亂,遲早還會出亂子。
這個消息著實讓弧餘心情愉快了幾天。他立刻派出關門弟子勾紀帶隊,同時指示師弟荀起聯合其他兩家百年前曾被天傷殿欺負過的外殿,三殿共同在洛邑對天傷殿施壓,既是試探天傷殿現在的狀況,也是做給其他幾家外殿看看,誰說姬氏的六殿碰不得,我今天就想試試看,就是想撕下一塊肉。
弧餘又派出門內長老加緊拉攏天傷殿藩屬的暮日山。百十年來天傷殿殿主之位空懸,藩屬的幾家仙家小門派人心渙散,這個暮日山早就和臨近的天究殿眉來眼去好多年,那個山主其實就等著天究殿出個好價錢呢,這時候加把勁,讓暮日山連山頭和所在的諸侯國一起轉投天究殿,難道那個自顧不暇的金丹境小子還能奪迴去不成。
對,還得給他弄點小麻煩,讓他更加焦頭爛額。派一些修士到天究殿的地盤上搗亂,如果那小子無力反擊,到時候牆倒眾人推,別的外殿看見了自然就跟著圍上來了。
天究殿裏那三個門派不是對自己不滿意很久了嗎,不是偷偷地到東宮姬榮老鬼那裏告狀去了嗎,這次就逼著讓他們派人去,就是要讓他們啞巴吃黃連。
弧餘的心情愈加不錯了。他拍了拍手,門外走進一個小童。弧餘吩咐去準備一桌酒菜,酒要庫內珍藏百年以上的拾花酒,菜要餘情河裏的無鱗小魚,其他的菜再隨便來幾個。無鱗小魚是弧餘在當年還是個剛到無心山城學藝的小童時候就喜歡吃,第一次偷吃的時候差點被小魚裏的寒氣給凍死,但是小魚的鮮美味道給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
隨著修行境界和地位的提高,他可以不用偷著吃了,能吃到了各種烹飪做法的無鱗小魚了,但是他還是喜歡最開始在河邊偷偷燉魚吃的味道。多年來養成個習慣,每到心情不錯的時候,就要讓後廚燉上一大鍋無鱗小魚,配上拾花酒,是最大的享受。
以前還年輕的時候,弧餘每次外出廝殺之前都要好好地吃上一鍋燉小魚,想著也許再也迴不來了。廝殺之後,遍體鱗傷之時再來鍋燉小魚,算是慶祝還活著。即使他現在已經貴為一城之主、一殿之主,修行境界早已不再需要吃這些俗世的酒菜,但是他還是喜歡偶爾嚐嚐那個味道,享受那份愜意,享受那份悠閑,迴憶一些過去的人和事。
明月高懸,清風徐徐。
酒菜很快上來,除了一大鍋燉小魚,還有幾盤做工精致的配菜,弧餘每樣嚐了幾口。
酒意微醺,弧餘放下銀筷,喚進門口垂手站立的小童。
弧餘指著其中一盤菜問小童:“這個菜不是咱家膳房做的,誰做的?”
小童低頭迴稟道,“迴稟老祖,這確實不是咱家膳房做的,是山下的弧三爺今早送來的,說是最近山下來個老廚子,手藝不錯,所以特意選了幾個送來孝敬自家老祖的。已經連著送來好幾天了,今天本來送來三個菜,膳房選了一個品相好的送過來了。”
“嗯?”弧餘眼神有點陰沉。
小童連忙說道,“這個老廚子弧三爺已經請山上執法堂的孫長老看過了,沒有問題,就是個普通凡人。菜品也檢查過了,都沒有問題,所以這才敢給老祖送過來嚐嚐。”
“哦”,弧餘微微點頭,“這個小三倒是有心了。”
弧餘瞥了一眼那個新菜,想了想,又夾了一口放進嘴裏,點了點頭。
姬南懸浮在空中,以一種超然的姿態審視著這間廢棄的石室。石室中央的石床上,一具人族枯骨斜躺著,它的法袍早已化為塵埃,隻剩下白骨在默默訴說著往昔。石室的一角,一個箱子半掩在灰塵之中,裏麵散落著一些雜物,顯得雜亂無章。
姬南揮動手中長劍,隔空翻動著箱子裏的物品。幾十個玉瓶滾落出來,裏麵的丹藥早已化為粉末。還有幾把兵器,如今隻是一堆廢鐵,訴說著歲月的無情。
姬南對這些雜物並不感興趣,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具枯骨上。這具枯骨外表並無傷痕,反而呈現出一種潔白晶瑩的光澤,顯然生前是一位修行冰係或水係法術的修士。姬南猜測,這位修士最終可能因肉身腐朽而隕落於此。盡管肉身已逝,但枯骨不滅,足以證明此人生前修為的強大。
姬南心中不禁感慨,天下之大,像這樣的修士數不勝數。他們或因修為停滯不前,或因種種原因而苦熬歲月,最終靜悄悄地死在山澤大川的深處。能走到巔峰,真正體悟天道,實現長生的修士,畢竟隻是鳳毛麟角。
正當姬南準備轉身離開時,他的目光突然被枯骨下的一個物件所吸引。如今的姬南是見識過地底天射城的寶庫,也領略過天傷殿和昭禮東宮的珍藏。一般的法寶和天材地寶,已難以引起他的興趣。這個物件卻與眾不同。
它兩邊是兩個造型奇特的尖錐錐頭,中間以一條長長的細鏈相連。姬南仔細觀察著這個物件,發現它的材質非金非玉,入手之後異常沉重。他心中一動,暗想這應該不是凡物。姬南小心翼翼地將其拾起,準備仔細研究一番。
姬南將奇異兵器收入藏心鐲中,這也是對這位不知姓名的修士的一種敬意。每一件法寶、每一份力量背後,都可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傳承。
麵對那具骸骨,姬南深深施了一禮。雖然他們從未謀麵,但這份敬意卻是對所有在修行路上默默探索、不懈努力的修士們一種惺惺相惜的致敬。
隨後,姬南環顧了一圈這間廢棄的石室,輕輕一抖手,一團熾熱火球便落在了骸骨和雜物之上,熊熊大火將這裏的一切過往都化為灰燼。
姬南的身影再次出現時,已在雪山山峰很深的地下。眼前出現了一塊巨大的綠色玉石,玉石其他部分深深掩埋在地下不知道還有多少。這就是那條姬南經過堪輿和推演計算出的玉石礦脈。
此時的天下,玉器既是常用之物又稀有之物。說它常用是因為玉石非常受修士的喜歡,它的材質非常適合用來存放丹藥、寶物等靈氣非常濃厚的器物,所以玉瓶、玉盒等是天下修行人經常使用的物件,很多道門還用玉簡來錄入和存放本門的功法道決等。山下的凡人更是將它做成玉玨、玉佩、玉碗等各種高級應用之物,隻有權貴人家才能使用。
說它稀有是因為天下已被發現的玉石礦脈都已經瓜分完畢,很多大仙們專門派駐仙師在玉礦之中,防止被盜采。一些大仙門還專門有修士常年外出尋找礦脈。昭禮東宮就專門有個衙司負責尋找和管理玉礦。
姬南找到此處玉礦也不是僥幸,是因為姬慕叔祖留下的案牘資料裏本就有些許線索,老人年輕時候也曾到過此地附近,用望山堪輿之法推算出附近應該有玉礦,隻是老人興趣不大,沒有仔細查找,匆匆而過。
這座雪山之下應該有個連綿十幾裏的玉礦,而這座山峰就是這座玉礦的玉髓所在地,這裏就是他跋山涉水萬裏之行的目的地。玉髓是玉礦的精華所在,隻有在雪山這種極低溫條件下才能形成,品質極高,是用來製作法器的至寶,在修行界往往有價無市。比如盛裝“鮫室影寒珠”的玉盒就是用一小塊玉髓所製,一般材質的玉器早就會被寒氣凍碎了。
姬南仔細的探查這眼前這塊巨大的綠色玉石,質地細膩,晶瑩剔透,色澤純正濃厚,品質非凡,輕輕敲擊其聲清脆悠揚。在這塊巨大玉石的正中間有一整塊翠綠欲滴約成人頭顱大小的玉髓。這麽大塊的玉髓要是露到世間,得讓無數的修士為之癲狂。
姬南祭出太商劍,先用長劍將玉髓外麵的玉石大塊的切割下來。臨近玉髓處,再用短劍小心的刮去外麵的玉石,將玉髓小心翼翼的剝離出來。玉髓極其沉重,堅硬無比,而且入手奇寒,姬南連忙運轉心法抵禦寒氣,將其放入藏心鐲中。
姬南此行可謂滿載而歸,不說玉髓,就是手鐲裏的成堆的大塊上品玉石就是一筆天價的財富。
姬南看了看被他挖出個很大凹槽的玉礦,玉石太多實在無法全部拿走,隻得留待以後再說吧。
姬南返迴石室內,發現那塊包裹著幼龍遺蛻的巨大冰塊已經顯著地縮小了一大半。幼龍的形態愈發清晰地展現在他的眼前。它那半閉的雙眼、鋒利的指甲,甚至是潔白無瑕且晶瑩剔透的皮毛,都顯得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能破冰而出。姬南心中暗自慶幸,煉化過程顯然進行得十分順利,沒有出現任何意外。
確認幼龍遺蛻的狀態良好後,姬南滿意地點點頭,轉身迴到邊上的石室中。擺開百戰拳的拳架,身形瞬間變得堅毅如鬆,神、意、氣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狹小的空間內,輾轉騰挪、拳風唿嘯。最後一拳落下,緩緩收勢,站定身形。
喝了幾杯茶後,拿出幾部道書和半部噬精真經慢慢研讀。
幾個時辰之後,他站起活動一下腿腳,然後盤膝而坐,開始進入冥想狀態。體內神魂真經和白骨真經同時運轉起來,融合後的真元源源不斷產生注入琉璃金丹中,金丹越發璀璨晶瑩。隨著功法運轉,姬南的神魂變得清晰而強大,越發洞察世間萬物,白骨真經不斷滋養著他的筋骨,使他的體魄愈發強健,第三種真元如一顆小苗開始萌生。
置身於一個絕對寧靜的世界中,外界的喧囂與紛擾都被隔絕在外。姬南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自己的修煉之中,感受著體內每一絲力量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修為在悄然間慢慢提升。
——————————
無心山城坐落在無心山上,山上奇石林立、石洞幽深,山穀中山花爛漫,多產蘭草,尤以無心庵附近所產的茶葉,香味宜人,無心山因此而得名,但無心庵早已廢棄。
無心山下有條餘情河,河水源自地底,夏日依然陰寒刺骨,河中出產一種無鱗小魚,肉質十分鮮美,凡人食之七竅流血而死,修行之人食之卻可順氣提神,修複隱疾,故而名聞遐邇。
天究殿是由幾個諸侯國境內的四家仙家門派組成,無心山城是其中最大的仙門,城內有神滿境修士五位,元嬰修士二十幾位,金丹修士更是很多。城主弧餘和師弟荀起都是化神境大修士。因為實力最強,城主弧餘自然也就成為了天究殿的殿主。
弧餘還年輕時候就對姬慕、姬榮兩兄弟的做派看不順眼,當上天究殿主之後自然不願意在洛邑城內看姬榮臉色,所以他迴到無心山城,至於洛邑城中的天究殿大殿,讓師弟荀起坐鎮,留下少數幾個人駐守。
既然殿主弧餘常駐城內,無心山城也自然成為了天究殿理所當然的日常辦事所在,日常的殿務都是在這裏處理,其他三個仙門都在此派駐有執事。弧餘並不是個好脾氣的修士,幾百年的山上廝殺早就養成了睚眥必報、桀驁不馴的性格,行事作風自然也是一言九鼎,容不得半點忤逆,就是師弟荀起也沒少挨罵。
天究殿的內事很少與另外三家商量,如果有什麽大事也都是辦完之後再派人去告知一下,有時候連告知都懶得派人。城主如此,門下自然也就跋扈起來。其他三家仙門既然技不如人、實力不如人,自然也就無可奈何,沒事躲著走,遇事出工不出力。
一年前的東宮議事,他看著那個才金丹境卻憑借血脈身份就成為了天傷殿主的姬氏小子,實在是看得不耐煩,重重地“哼”了一聲,引得眾殿主紛紛側目。他和東宮宮主姬榮不和早已不是什麽秘密,就連表麵上的和睦文章都懶得做,雙方在台下的勾心鬥角、互相拆台的行為從未停歇,隻是沒有徹底撕破臉而已。
果然不出所料,前段時間師弟荀起傳迴消息,天傷殿發生內亂,雖然最終在東宮幫助下同為化神境修士的宮涅被擒,那個金丹境小子繼續坐著殿主的位子,但是明眼人都看到天傷殿元氣大傷,人心已亂,遲早還會出亂子。
這個消息著實讓弧餘心情愉快了幾天。他立刻派出關門弟子勾紀帶隊,同時指示師弟荀起聯合其他兩家百年前曾被天傷殿欺負過的外殿,三殿共同在洛邑對天傷殿施壓,既是試探天傷殿現在的狀況,也是做給其他幾家外殿看看,誰說姬氏的六殿碰不得,我今天就想試試看,就是想撕下一塊肉。
弧餘又派出門內長老加緊拉攏天傷殿藩屬的暮日山。百十年來天傷殿殿主之位空懸,藩屬的幾家仙家小門派人心渙散,這個暮日山早就和臨近的天究殿眉來眼去好多年,那個山主其實就等著天究殿出個好價錢呢,這時候加把勁,讓暮日山連山頭和所在的諸侯國一起轉投天究殿,難道那個自顧不暇的金丹境小子還能奪迴去不成。
對,還得給他弄點小麻煩,讓他更加焦頭爛額。派一些修士到天究殿的地盤上搗亂,如果那小子無力反擊,到時候牆倒眾人推,別的外殿看見了自然就跟著圍上來了。
天究殿裏那三個門派不是對自己不滿意很久了嗎,不是偷偷地到東宮姬榮老鬼那裏告狀去了嗎,這次就逼著讓他們派人去,就是要讓他們啞巴吃黃連。
弧餘的心情愈加不錯了。他拍了拍手,門外走進一個小童。弧餘吩咐去準備一桌酒菜,酒要庫內珍藏百年以上的拾花酒,菜要餘情河裏的無鱗小魚,其他的菜再隨便來幾個。無鱗小魚是弧餘在當年還是個剛到無心山城學藝的小童時候就喜歡吃,第一次偷吃的時候差點被小魚裏的寒氣給凍死,但是小魚的鮮美味道給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
隨著修行境界和地位的提高,他可以不用偷著吃了,能吃到了各種烹飪做法的無鱗小魚了,但是他還是喜歡最開始在河邊偷偷燉魚吃的味道。多年來養成個習慣,每到心情不錯的時候,就要讓後廚燉上一大鍋無鱗小魚,配上拾花酒,是最大的享受。
以前還年輕的時候,弧餘每次外出廝殺之前都要好好地吃上一鍋燉小魚,想著也許再也迴不來了。廝殺之後,遍體鱗傷之時再來鍋燉小魚,算是慶祝還活著。即使他現在已經貴為一城之主、一殿之主,修行境界早已不再需要吃這些俗世的酒菜,但是他還是喜歡偶爾嚐嚐那個味道,享受那份愜意,享受那份悠閑,迴憶一些過去的人和事。
明月高懸,清風徐徐。
酒菜很快上來,除了一大鍋燉小魚,還有幾盤做工精致的配菜,弧餘每樣嚐了幾口。
酒意微醺,弧餘放下銀筷,喚進門口垂手站立的小童。
弧餘指著其中一盤菜問小童:“這個菜不是咱家膳房做的,誰做的?”
小童低頭迴稟道,“迴稟老祖,這確實不是咱家膳房做的,是山下的弧三爺今早送來的,說是最近山下來個老廚子,手藝不錯,所以特意選了幾個送來孝敬自家老祖的。已經連著送來好幾天了,今天本來送來三個菜,膳房選了一個品相好的送過來了。”
“嗯?”弧餘眼神有點陰沉。
小童連忙說道,“這個老廚子弧三爺已經請山上執法堂的孫長老看過了,沒有問題,就是個普通凡人。菜品也檢查過了,都沒有問題,所以這才敢給老祖送過來嚐嚐。”
“哦”,弧餘微微點頭,“這個小三倒是有心了。”
弧餘瞥了一眼那個新菜,想了想,又夾了一口放進嘴裏,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