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的訓練,絕不是什麽幾天時間就可以完成的,哪怕是會騎馬的士兵,也都需要訓練不短的時間才行。
現在常經文之所以就開始挑選,主要是提前開始準備。
係統給了常經文充足的糧食,所以常經文的心中是希望能再繼續擴充騎兵。
六千匹戰馬,又可以擴充兩三千騎兵。
要是沒有充足的糧食啥的,常經文還真不敢說擴充騎兵的事兒。
這玩意兒,可不是說每天給戰馬塞幹草就可以的,你得喂養糧食。
像大豆這些給製成豆餅喂給戰馬。
而一匹戰馬,在冬季的時候,一天差不多要吃十多斤糧食和幹草才行。
不然一個冬季過去,戰馬就得掉膘。
不然怎麽會說,養戰馬耗錢呢!
草原上的戰馬,如果不喂糧食,那春季這些時候,戰馬就不可能奔跑起來。
身上沒膘,太瘦,想跑也跑不起來。
……
十月六日,傍晚
常經文來到城頭上,手裏拿著一個單筒望遠鏡,在遠處,韃子大軍已經抵達了。、
通過單筒望遠鏡,常經文可以看到,韃子大軍,有一營人馬在旁邊警戒,其他的人都在進行簡單的構築營地。
很顯然,這次韃子明顯做足了功課,堅決不給常經文夜襲的機會。
而常經文旁邊則是站著紀勻,顧守義還有魯明泉等人。
他們也都在看著。
常經文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輕聲說道:“這次韃子可是準備充足啊!
不論是行軍速度上對士兵體力的保持,還是抵達後的防備,都做的很充足。
再想像上次那樣去夜襲,恐怕是不太容易了。”
顧守義和魯明泉兩人都沒說話,他們啥都沒看明白。
看的一頭霧水,他們之所以來,就是因為得到消息說,韃子已經抵達濟南城外了。
所以他們將目光看向常經文。
到了現在,他們對常經文那可真的是五體投地,至少在打仗上。
他們是沒準備插手的,他們也不覺得自己能在軍事指揮上,比得過常經文。
倒是旁邊的紀勻問道:“小侯爺,那這一仗怎麽打?難道我們要出城和韃子野戰?”
常經文聞言微微搖頭道:“現在就出城野戰,那是找死。
不要以為上次擊敗了韃子就小看他們,一定要記住一句話,驕兵必敗!
現在我們隻能等了,等韃子先攻城,咱們先搓一下韃子的銳氣再說。”
常經文說著便轉身下了城門樓。
顧守義與魯明泉兩人對視一眼,卻是一句話都沒說。
而紀勻卻是摸著下巴,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常經文下了城門樓,正要離開的時候,紀勻的幹兒子喜子卻是快步走上來了。
“小侯爺止步!”
喜子的話讓常經文停下腳步看向他。
喜子來到常經文麵前,先是行了一禮。
隨後才笑眯眯道:“小侯爺,幹爹今晚在府邸備了一桌酒宴,請小侯爺前去赴宴,有要事商議。”
這話讓常經文不禁笑了笑問道:“紀公公可曾說了是什麽要事嗎?”
“小侯爺到了便知。”
常經文點點頭道:“好!今晚我準時到。”
說著看了看天色,這天色可不就黑下來了。
對於紀勻這個太監,常經文也沒啥可說的。
雖然紀勻算是眾多太監中的一個異類,但在有些事情上卻也不會免俗。
就像是貪錢!
韃子南下,在該幹事兒的時候,紀勻倒也不怕。
甚至是還想著披堅執銳的去作戰,但在過後,該撈錢,他也是一點都不帶放的。
喜子走了,常經文本來是準備迴衙門的,現在看來也不用了。
讓親兵去把自己的馬牽來,翻身上馬就準備去紀勻的府邸。
隻是還沒出發,不知何時,顧守義卻是出現了。
“常大人,不知今晚可有空?”
顧守義就在常經文的戰馬旁邊微微躬身行禮問道。
這話讓常經文不禁笑道:“你們這是怎麽了?怎麽都今晚找我?
顧大人,你找本都又是為何事?”
顧守義聽後也不問到底還有誰找常經文。
而是直接說道:“上次常大人將犬子救迴,顧某尚未答謝。
今晚在府邸設宴,希望能答謝常大人。”
這話讓常經文定定的看著他。
這都救迴來好長一段時間了,之前不答謝,今晚韃子到了要答謝。
要說這裏麵沒事情,打死常經文都不相信。
常經文想了想後,翻身下馬,看著顧守義道:“顧大人可願與本都一起走走?”
“固所願而!”
顧守義隻是如此一句話,常經文便將韁繩交給親兵。
然後和顧守義一前一後的在城樓下漫步著。
“顧大人,你就給我說一句老實話吧!你到底是想說什麽?我不相信是為了答謝。
要說答謝,也沒必要,當初你說的那些話,我可都記著。
這段時間以來,每逢有事,你也必先問我。
現在說答謝,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
顧守義聞言,不禁拱手道:“常大人果然聰慧。
好吧!我也不藏著掖著了。顧某想問常大人,可是欲擁兵自重?”
顧守義這話讓常經文的身體停頓了一下,但緊接著又若無其事的說道:“顧大人這話可不要亂說。
常家世受皇恩,怎會行那大逆不道之事?
如果有人在顧大人身旁進讒言,顧大人還是切莫相信的好。”
顧守義聽後不禁自嘲的說道:“看來常大人並不相信顧某。”
這話讓常經文停下腳步,看著顧守義道:“顧守義這是哪裏話!本都怎會不信顧大人呢?”
顧守義看著常經文一字一句的說道:“顧某得到一些消息,常大人將衛所土地分發普通軍戶。
又將衛所軍隊徹底收歸麾下,衛所不用有統兵之權,隻有屯田之責。
麾下衛指揮使不再插手軍隊管理和統帥事務。
雖然顧某不通軍事,但卻也明白,此乃典型耕戰模式。
軍隊負責作戰,對有功之臣以土地、職位、金錢等為誘。
而治下之民,專心耕種,不管其他,並且為此,設立官員管轄。
若非擁兵自重,常大人何必如此呢?
一切看似正常,但實則,卻是收買民心。”
現在常經文之所以就開始挑選,主要是提前開始準備。
係統給了常經文充足的糧食,所以常經文的心中是希望能再繼續擴充騎兵。
六千匹戰馬,又可以擴充兩三千騎兵。
要是沒有充足的糧食啥的,常經文還真不敢說擴充騎兵的事兒。
這玩意兒,可不是說每天給戰馬塞幹草就可以的,你得喂養糧食。
像大豆這些給製成豆餅喂給戰馬。
而一匹戰馬,在冬季的時候,一天差不多要吃十多斤糧食和幹草才行。
不然一個冬季過去,戰馬就得掉膘。
不然怎麽會說,養戰馬耗錢呢!
草原上的戰馬,如果不喂糧食,那春季這些時候,戰馬就不可能奔跑起來。
身上沒膘,太瘦,想跑也跑不起來。
……
十月六日,傍晚
常經文來到城頭上,手裏拿著一個單筒望遠鏡,在遠處,韃子大軍已經抵達了。、
通過單筒望遠鏡,常經文可以看到,韃子大軍,有一營人馬在旁邊警戒,其他的人都在進行簡單的構築營地。
很顯然,這次韃子明顯做足了功課,堅決不給常經文夜襲的機會。
而常經文旁邊則是站著紀勻,顧守義還有魯明泉等人。
他們也都在看著。
常經文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輕聲說道:“這次韃子可是準備充足啊!
不論是行軍速度上對士兵體力的保持,還是抵達後的防備,都做的很充足。
再想像上次那樣去夜襲,恐怕是不太容易了。”
顧守義和魯明泉兩人都沒說話,他們啥都沒看明白。
看的一頭霧水,他們之所以來,就是因為得到消息說,韃子已經抵達濟南城外了。
所以他們將目光看向常經文。
到了現在,他們對常經文那可真的是五體投地,至少在打仗上。
他們是沒準備插手的,他們也不覺得自己能在軍事指揮上,比得過常經文。
倒是旁邊的紀勻問道:“小侯爺,那這一仗怎麽打?難道我們要出城和韃子野戰?”
常經文聞言微微搖頭道:“現在就出城野戰,那是找死。
不要以為上次擊敗了韃子就小看他們,一定要記住一句話,驕兵必敗!
現在我們隻能等了,等韃子先攻城,咱們先搓一下韃子的銳氣再說。”
常經文說著便轉身下了城門樓。
顧守義與魯明泉兩人對視一眼,卻是一句話都沒說。
而紀勻卻是摸著下巴,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常經文下了城門樓,正要離開的時候,紀勻的幹兒子喜子卻是快步走上來了。
“小侯爺止步!”
喜子的話讓常經文停下腳步看向他。
喜子來到常經文麵前,先是行了一禮。
隨後才笑眯眯道:“小侯爺,幹爹今晚在府邸備了一桌酒宴,請小侯爺前去赴宴,有要事商議。”
這話讓常經文不禁笑了笑問道:“紀公公可曾說了是什麽要事嗎?”
“小侯爺到了便知。”
常經文點點頭道:“好!今晚我準時到。”
說著看了看天色,這天色可不就黑下來了。
對於紀勻這個太監,常經文也沒啥可說的。
雖然紀勻算是眾多太監中的一個異類,但在有些事情上卻也不會免俗。
就像是貪錢!
韃子南下,在該幹事兒的時候,紀勻倒也不怕。
甚至是還想著披堅執銳的去作戰,但在過後,該撈錢,他也是一點都不帶放的。
喜子走了,常經文本來是準備迴衙門的,現在看來也不用了。
讓親兵去把自己的馬牽來,翻身上馬就準備去紀勻的府邸。
隻是還沒出發,不知何時,顧守義卻是出現了。
“常大人,不知今晚可有空?”
顧守義就在常經文的戰馬旁邊微微躬身行禮問道。
這話讓常經文不禁笑道:“你們這是怎麽了?怎麽都今晚找我?
顧大人,你找本都又是為何事?”
顧守義聽後也不問到底還有誰找常經文。
而是直接說道:“上次常大人將犬子救迴,顧某尚未答謝。
今晚在府邸設宴,希望能答謝常大人。”
這話讓常經文定定的看著他。
這都救迴來好長一段時間了,之前不答謝,今晚韃子到了要答謝。
要說這裏麵沒事情,打死常經文都不相信。
常經文想了想後,翻身下馬,看著顧守義道:“顧大人可願與本都一起走走?”
“固所願而!”
顧守義隻是如此一句話,常經文便將韁繩交給親兵。
然後和顧守義一前一後的在城樓下漫步著。
“顧大人,你就給我說一句老實話吧!你到底是想說什麽?我不相信是為了答謝。
要說答謝,也沒必要,當初你說的那些話,我可都記著。
這段時間以來,每逢有事,你也必先問我。
現在說答謝,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
顧守義聞言,不禁拱手道:“常大人果然聰慧。
好吧!我也不藏著掖著了。顧某想問常大人,可是欲擁兵自重?”
顧守義這話讓常經文的身體停頓了一下,但緊接著又若無其事的說道:“顧大人這話可不要亂說。
常家世受皇恩,怎會行那大逆不道之事?
如果有人在顧大人身旁進讒言,顧大人還是切莫相信的好。”
顧守義聽後不禁自嘲的說道:“看來常大人並不相信顧某。”
這話讓常經文停下腳步,看著顧守義道:“顧守義這是哪裏話!本都怎會不信顧大人呢?”
顧守義看著常經文一字一句的說道:“顧某得到一些消息,常大人將衛所土地分發普通軍戶。
又將衛所軍隊徹底收歸麾下,衛所不用有統兵之權,隻有屯田之責。
麾下衛指揮使不再插手軍隊管理和統帥事務。
雖然顧某不通軍事,但卻也明白,此乃典型耕戰模式。
軍隊負責作戰,對有功之臣以土地、職位、金錢等為誘。
而治下之民,專心耕種,不管其他,並且為此,設立官員管轄。
若非擁兵自重,常大人何必如此呢?
一切看似正常,但實則,卻是收買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