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邏輯錯誤
“拆借銀子?拆借多少?為什麽要拆借?是綢緞莊的買賣出問題了嗎?”
蘇清和挑眉問道。
李誌鋒拱手繼續道:“迴蘇隊的話,王元慶想跟商會其他人拆借的銀子不算很多,一共是兩千兩。至於為什麽要拆借,按照王元慶宴請的那幾位商會中人的說法,似乎是王元慶的綢緞生意出現了虧空,急需要這樣一筆銀子來進行周轉。
可根據府衙那些捕快對王宅諸多下人們的反複審問後得知,這筆銀子好像並非綢緞生意的虧空,而是王元慶自行挪用,導致綢緞莊的賬目對不上。下人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王員外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因此和王元慶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林青璿驚訝道:“這麽說,王員外跟他的兩個兒子關係都不好?這又是跟小兒子吵,又是跟大兒子吵的,當爹的為什麽能跟兒子鬧出這麽多的不愉快?”
李誌鋒撓頭道:“街區府衙的那些捕快都是熟手,針對王員外宅子裏的下人們進行的審問極為順利,連嚇帶蒙,再加上互相間隔開來問詢後又互相驗證,幾番手段下來,讓那些下人們基本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生怕惹禍上身。
反正按照那些下人們的說法,王員外自從納了妾後,就跟兩個兒子的關係變得非常惡劣。那個姓柳的青樓花魁,比王員外小了二十多歲,如今還不到三十,甚至比王員外的大兒子王元慶還小,王員外對這個小妾寵愛的很。
太過寵愛,讓姓柳的花魁在王宅裏地位很高,對於王家的買賣,無論是綢緞莊還是當鋪,都能說上幾句話,這自然便招來了王元慶的不滿。根據下人們所說的口供來看,那姓柳的花魁很是給王員外吹了一番枕頭風。
至於王元福的不滿就更簡單了,綢緞莊是大哥的,當鋪歸老管家管,連自己親爹納的小妾都能時不時對自家生意表達幾分意見,偏偏他這個親兒子卻丁點都無法染指,不管換了誰,應該都接受不了這樣的待遇才對。”
蘇清和開口問道:“有查過綢緞莊的賬目嗎?王元慶是什麽時候挪用的那兩千兩銀子?賬目裏肯定有體現吧?如果藏的特別好,王員外不太可能發現,對吧?”
李誌鋒點頭道:“已經查過了,帶隊的捕頭專門去找了幾個老賬房,對王家那兩個綢緞鋪子的賬目進行了詳細的盤查。能夠確定的是,王元慶差不多在三個月前挪用了賬上的銀子。
而那筆銀子,原本是兩個綢緞鋪子支用給供貨商的貨款,被王元慶挪用後,王家的綢緞鋪子押後了貨款的支取,導致供貨商非常不滿。王元慶盡量安撫了供貨商,但效果非常有限。
按照捕快對王元慶突擊審訊的結果來看,王元慶承諾挪用的貨款會在兩個月內進行支付,可兩個月後王元慶並未履行這個承諾,供貨商因此直接找上了王員外,這導致爭吵的發生。”
林青璿雙眼發亮道:“那這不就對上了嗎?王元慶三個月前挪用了兩千兩銀子!咱們從鬼市上打聽到的消息,同樣是三個月前有人買了那三種天材地寶!花費剛好是兩千兩,這世上總不可能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吧?所以兇手其實是王元慶?”
蘇清和瞥了林青璿一眼,無奈道:“林隊,你剛才還因為迷藥而認為王元福有可能是兇手,這剛過了沒一會兒就換了想法?咱們還是再繼續聽聽吧,畢竟對那位小妾和管家的調查結果沒說呢,萬一有什麽新的情況呢?”
林青璿抿嘴道:“我這不是覺得線索已經很明確了嘛,至於迷藥的問題,王元福有不寐症,這種症狀持續很久了,王家宅子裏肯定人盡皆知。
即便那些下人們不知道,難道王元福的哥哥還能不知道嗎?隻要趁著王元福不注意,偷拿一些迷藥出來,想來王元福也根本發現不了的。”
蘇清和淡定道:“查案、破案,切忌預設立場、提前下結論,如果不能始終保持足夠客觀的判斷,那很容易會被自己的主觀判斷所影響。繼續聽聽,聽完再說。”
隨著蘇清和定下了基調,立時便又有小隊成員上前拱手道:“林隊、蘇隊,我們這邊負責對王員外的小妾和管家進行調查,倒是並沒有什麽新的發現。
王員外的管家當晚早早睡下,沒聽到什麽異常的動靜。不過按照管家所說,王員外遇害當晚,之所以會一直待在書房裏,實際上是在等王元慶迴來。
由於那兩千兩銀子的挪用問題,王員外跟王元慶在過去的一個月裏數次發生激烈的爭吵。而王員外遇害的那晚,是他給王元慶解決問題的最後期限。”
蘇清和揚眉道:“若是解決不了被挪用的銀兩問題,王員外打算怎麽處理?”
這名小隊成員迴答道:“如果解決不了,王員外就打算將家裏的兩處綢緞莊從王元慶的手裏收迴來,然後全都交給管家一起去打理。管家是這麽說的,王員外的小妾也證實了管家的說法。”
另外一名小隊成員也走上前來,拱手道:“對王員外宅子裏其他下人的審問沒有得到太多其他的收獲,主要是佐證了王員外跟他的兩個兒子關係惡劣,還有提到王員外的兩個兒子都跟王員外的小妾發生過比較劇烈的衝突。
特別是最近的這一年來,宅子裏的下人們頗為頻繁的見到王元慶怒氣衝衝的直接闖進王員外小妾的房中,然後便會從房間裏傳出激烈的爭吵聲,甚至偶爾還會有摔東西的聲音。不過這種爭吵都發生在王員外離家外出時。
王員外若是在家裏的話,王元慶和王元福都會表現的非常克製。按照下人們的說法,他們倆對於王員外還是比較懼怕的。因為王家的一應大小事務,始終是王員外說了算。真惹怒了王員外,兩兄弟甚至會沒銀子花用。”
聽著自家隊員們依次匯報完,林青璿很是振奮的說道:“蘇隊!這案子很明朗了啊!直接將王元慶抓起來吧!所有的線索和證據都指向他!既然這件案子不是妖魔所為,那就肯定是王元慶幹的!”
蘇清和眨了眨眼睛,好奇的問道:“林隊,你做出這個判斷的依據是什麽?”
林青璿一臉奇怪的說道:“這多明顯啊!根據咱們現在已知的情況來看,王員外是被人殺死並偽裝成妖魔作祟的,而現場的妖氣殘留,則是通過混合幾樣天材地寶來實現的。
普通人想要買到那幾樣天材地寶,鬼市的外圍集市基本上是神都內的唯一渠道,而按照鬼市陰牙郎的說法,那幾樣天材地寶在外圍集市的交易,最近的一次發生於三個月前。
結果恰好王元慶在三個月前挪用了綢緞莊的一筆銀子,這筆銀子又恰好和購買那幾樣天材地寶的價格一致。這些‘恰好’湊在一起,不管是誰,都能發現其中隱含的聯係吧?
這肯定是因為王元慶對王員外納妾感到不滿,之後挪用銀子被發現,又加劇了矛盾的劇烈程度。在王員外被害當晚,王元慶找商會的人拆借銀子的努力看來是失敗了,對吧?”
說到這裏,林青璿扭頭看向了李誌鋒。
李誌鋒立刻點頭道:“沒錯,王元慶當晚宴請的那幾名商會之人,全都拒絕了他的拆借請求。因為王員外想要收迴綢緞莊的經營權,在商會幾人之間不是秘密。
他們擔心一旦拆借給了王元慶銀子,王員外卻依舊將王元慶經營綢緞莊的權利收迴,那王員外很可能不會認他們的拆借,那他們借出去的銀子可就要打水漂了。”
林青璿信心滿滿的重新看向蘇清和說道:“你看,我沒說錯吧?王員外給自己的大兒子下了嚴令,要求王元慶必須解決挪用的銀兩問題。結果王元慶拆借銀子的目地沒有達成,又在宴請商會成員時喝了不少酒。
這酒意上湧,想到自己親爹還在家裏等著自己迴去解決這件事情,很可能便惡向膽邊生,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親爹給殺了,再偽裝成妖魔作祟,推到妖魔的身上,如此一來,豈不是一勞永逸?”
蘇清和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幽幽說道:“你的意思是,王元慶因為挪用這兩千兩銀子的虧空,導致他和他父親王員外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進而不斷激化下,最終產生了殺掉王員外的想法?”
林青璿用力點頭道:“對!”
蘇清和歎氣道:“那請問,這兩千兩銀子的虧空是怎麽出現的?”
“買赤霄草、引魂蒿,以及九泉冰魄花掉的啊。”
林青璿理所當然的迴答道。
蘇清和繼續歎氣道:“林隊,你不覺得這裏麵的順序出了問題嗎?王元慶花費對於普通人來說相當高昂的代價,買下這三樣天材地寶,是為了偽裝成妖氣殘留,用於誤導案發後的調查。
那也就是說,王元慶在買下這三樣天材地寶時,已經在為殺掉王員外做準備了。既然如此,又怎麽會後續才不斷的因為挪用銀兩而和王員外發生爭吵,進而演變為惡向膽邊生的激情殺人?
這裏麵的因果關係顯然是互相矛盾的,不買天材地寶,就不會出現虧空,也就不會發生後續的一係列爭吵。買了天材地寶,本就是為了殺人,自然也不會有惡向膽邊生,這是早就有的密謀。”
林青璿怔怔的看著蘇清和,仔細的在腦子裏理了理蘇清和所講的順序,好半晌,這才兩隻細嫩的手掌拍到了一起,發出了‘啪’的聲響後,恍然道:“對哦!我怎麽沒想到呢?所以是王元慶早就想殺了他爹?所以提前買好了赤霄草、引魂蒿,以及九泉冰魄?”
蘇清和再三歎氣道:“沒有兩千兩虧空的刺激之前,王元慶和他爹之間的矛盾並不激烈,更多的衝突似乎是集中在跟那位花魁小妾之間的,王元慶為什麽那時候就要處心積慮的謀劃殺掉自己的親爹呢?”
林青璿眨了眨眼睛,略顯茫然的反問道:“對啊,為什麽呢?”
蘇清和對林青璿的天真無邪表示無語。
沉吟道:“時辰不早了,反正查的差不多了,明天再去一趟王員外的家吧。差不多明天就能把這件案子蓋棺定論,倒也不用急於一時。畢竟沒有真的牽扯到妖魔,幾個普通人而已,鬧不出什麽動靜。
有叮囑街區府衙的差役,讓他們盯緊王員外府的所有人吧?今天忽然加大了對他們每一個人的審問力度,這勢必會讓真正的兇手有所警覺。要是看管不嚴,被真正的兇手趁機給跑了,那就太丟人了。”
李誌鋒趕忙應聲道:“蘇隊放心,已經專門吩咐過,王員外的宅子內外盡皆被街區府衙的人接管了。所有人暫時都不允許隨意外出,街區府衙的人會負責他們的吃食。”
林青璿抬頭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詢問道:“也就是說,今天不繼續查了?”
蘇清和點頭道:“不查了,我大概有方向了,隻是還需要一些證據,等明天再問問,應該就能確定了。”
林青璿對於明明自己才是隊正、卻已經明顯是在由蘇清和來決定調查進度的變化絲毫不以為意。
眼見蘇清和做出了決定,林青璿便立刻從善如流的說道:“行,既然這樣,咱們收拾收拾,今天大家夥兒也都忙了一整天了,先稍微休息一下。一會兒就去德勝樓吃酒!算是我們正式歡迎你這位隊副的加入!”
話音落下,都沒等蘇清和給出反應,場間所有的隊員們便齊齊率先歡唿起來。
蘇清和對此自無不可。
團建這種事情,雖然有時候會讓人感到厭煩,但大多數情況下其實必不可少。
企業文化究竟好不好,關鍵點不在於形式,而在於組織這個形式的人,究竟能不能將形式搞好。
毫無疑問,林青璿或許不懂辦案,但搞形式主義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誰讓她足夠養眼呢?
“拆借銀子?拆借多少?為什麽要拆借?是綢緞莊的買賣出問題了嗎?”
蘇清和挑眉問道。
李誌鋒拱手繼續道:“迴蘇隊的話,王元慶想跟商會其他人拆借的銀子不算很多,一共是兩千兩。至於為什麽要拆借,按照王元慶宴請的那幾位商會中人的說法,似乎是王元慶的綢緞生意出現了虧空,急需要這樣一筆銀子來進行周轉。
可根據府衙那些捕快對王宅諸多下人們的反複審問後得知,這筆銀子好像並非綢緞生意的虧空,而是王元慶自行挪用,導致綢緞莊的賬目對不上。下人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王員外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因此和王元慶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林青璿驚訝道:“這麽說,王員外跟他的兩個兒子關係都不好?這又是跟小兒子吵,又是跟大兒子吵的,當爹的為什麽能跟兒子鬧出這麽多的不愉快?”
李誌鋒撓頭道:“街區府衙的那些捕快都是熟手,針對王員外宅子裏的下人們進行的審問極為順利,連嚇帶蒙,再加上互相間隔開來問詢後又互相驗證,幾番手段下來,讓那些下人們基本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生怕惹禍上身。
反正按照那些下人們的說法,王員外自從納了妾後,就跟兩個兒子的關係變得非常惡劣。那個姓柳的青樓花魁,比王員外小了二十多歲,如今還不到三十,甚至比王員外的大兒子王元慶還小,王員外對這個小妾寵愛的很。
太過寵愛,讓姓柳的花魁在王宅裏地位很高,對於王家的買賣,無論是綢緞莊還是當鋪,都能說上幾句話,這自然便招來了王元慶的不滿。根據下人們所說的口供來看,那姓柳的花魁很是給王員外吹了一番枕頭風。
至於王元福的不滿就更簡單了,綢緞莊是大哥的,當鋪歸老管家管,連自己親爹納的小妾都能時不時對自家生意表達幾分意見,偏偏他這個親兒子卻丁點都無法染指,不管換了誰,應該都接受不了這樣的待遇才對。”
蘇清和開口問道:“有查過綢緞莊的賬目嗎?王元慶是什麽時候挪用的那兩千兩銀子?賬目裏肯定有體現吧?如果藏的特別好,王員外不太可能發現,對吧?”
李誌鋒點頭道:“已經查過了,帶隊的捕頭專門去找了幾個老賬房,對王家那兩個綢緞鋪子的賬目進行了詳細的盤查。能夠確定的是,王元慶差不多在三個月前挪用了賬上的銀子。
而那筆銀子,原本是兩個綢緞鋪子支用給供貨商的貨款,被王元慶挪用後,王家的綢緞鋪子押後了貨款的支取,導致供貨商非常不滿。王元慶盡量安撫了供貨商,但效果非常有限。
按照捕快對王元慶突擊審訊的結果來看,王元慶承諾挪用的貨款會在兩個月內進行支付,可兩個月後王元慶並未履行這個承諾,供貨商因此直接找上了王員外,這導致爭吵的發生。”
林青璿雙眼發亮道:“那這不就對上了嗎?王元慶三個月前挪用了兩千兩銀子!咱們從鬼市上打聽到的消息,同樣是三個月前有人買了那三種天材地寶!花費剛好是兩千兩,這世上總不可能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吧?所以兇手其實是王元慶?”
蘇清和瞥了林青璿一眼,無奈道:“林隊,你剛才還因為迷藥而認為王元福有可能是兇手,這剛過了沒一會兒就換了想法?咱們還是再繼續聽聽吧,畢竟對那位小妾和管家的調查結果沒說呢,萬一有什麽新的情況呢?”
林青璿抿嘴道:“我這不是覺得線索已經很明確了嘛,至於迷藥的問題,王元福有不寐症,這種症狀持續很久了,王家宅子裏肯定人盡皆知。
即便那些下人們不知道,難道王元福的哥哥還能不知道嗎?隻要趁著王元福不注意,偷拿一些迷藥出來,想來王元福也根本發現不了的。”
蘇清和淡定道:“查案、破案,切忌預設立場、提前下結論,如果不能始終保持足夠客觀的判斷,那很容易會被自己的主觀判斷所影響。繼續聽聽,聽完再說。”
隨著蘇清和定下了基調,立時便又有小隊成員上前拱手道:“林隊、蘇隊,我們這邊負責對王員外的小妾和管家進行調查,倒是並沒有什麽新的發現。
王員外的管家當晚早早睡下,沒聽到什麽異常的動靜。不過按照管家所說,王員外遇害當晚,之所以會一直待在書房裏,實際上是在等王元慶迴來。
由於那兩千兩銀子的挪用問題,王員外跟王元慶在過去的一個月裏數次發生激烈的爭吵。而王員外遇害的那晚,是他給王元慶解決問題的最後期限。”
蘇清和揚眉道:“若是解決不了被挪用的銀兩問題,王員外打算怎麽處理?”
這名小隊成員迴答道:“如果解決不了,王員外就打算將家裏的兩處綢緞莊從王元慶的手裏收迴來,然後全都交給管家一起去打理。管家是這麽說的,王員外的小妾也證實了管家的說法。”
另外一名小隊成員也走上前來,拱手道:“對王員外宅子裏其他下人的審問沒有得到太多其他的收獲,主要是佐證了王員外跟他的兩個兒子關係惡劣,還有提到王員外的兩個兒子都跟王員外的小妾發生過比較劇烈的衝突。
特別是最近的這一年來,宅子裏的下人們頗為頻繁的見到王元慶怒氣衝衝的直接闖進王員外小妾的房中,然後便會從房間裏傳出激烈的爭吵聲,甚至偶爾還會有摔東西的聲音。不過這種爭吵都發生在王員外離家外出時。
王員外若是在家裏的話,王元慶和王元福都會表現的非常克製。按照下人們的說法,他們倆對於王員外還是比較懼怕的。因為王家的一應大小事務,始終是王員外說了算。真惹怒了王員外,兩兄弟甚至會沒銀子花用。”
聽著自家隊員們依次匯報完,林青璿很是振奮的說道:“蘇隊!這案子很明朗了啊!直接將王元慶抓起來吧!所有的線索和證據都指向他!既然這件案子不是妖魔所為,那就肯定是王元慶幹的!”
蘇清和眨了眨眼睛,好奇的問道:“林隊,你做出這個判斷的依據是什麽?”
林青璿一臉奇怪的說道:“這多明顯啊!根據咱們現在已知的情況來看,王員外是被人殺死並偽裝成妖魔作祟的,而現場的妖氣殘留,則是通過混合幾樣天材地寶來實現的。
普通人想要買到那幾樣天材地寶,鬼市的外圍集市基本上是神都內的唯一渠道,而按照鬼市陰牙郎的說法,那幾樣天材地寶在外圍集市的交易,最近的一次發生於三個月前。
結果恰好王元慶在三個月前挪用了綢緞莊的一筆銀子,這筆銀子又恰好和購買那幾樣天材地寶的價格一致。這些‘恰好’湊在一起,不管是誰,都能發現其中隱含的聯係吧?
這肯定是因為王元慶對王員外納妾感到不滿,之後挪用銀子被發現,又加劇了矛盾的劇烈程度。在王員外被害當晚,王元慶找商會的人拆借銀子的努力看來是失敗了,對吧?”
說到這裏,林青璿扭頭看向了李誌鋒。
李誌鋒立刻點頭道:“沒錯,王元慶當晚宴請的那幾名商會之人,全都拒絕了他的拆借請求。因為王員外想要收迴綢緞莊的經營權,在商會幾人之間不是秘密。
他們擔心一旦拆借給了王元慶銀子,王員外卻依舊將王元慶經營綢緞莊的權利收迴,那王員外很可能不會認他們的拆借,那他們借出去的銀子可就要打水漂了。”
林青璿信心滿滿的重新看向蘇清和說道:“你看,我沒說錯吧?王員外給自己的大兒子下了嚴令,要求王元慶必須解決挪用的銀兩問題。結果王元慶拆借銀子的目地沒有達成,又在宴請商會成員時喝了不少酒。
這酒意上湧,想到自己親爹還在家裏等著自己迴去解決這件事情,很可能便惡向膽邊生,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親爹給殺了,再偽裝成妖魔作祟,推到妖魔的身上,如此一來,豈不是一勞永逸?”
蘇清和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幽幽說道:“你的意思是,王元慶因為挪用這兩千兩銀子的虧空,導致他和他父親王員外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進而不斷激化下,最終產生了殺掉王員外的想法?”
林青璿用力點頭道:“對!”
蘇清和歎氣道:“那請問,這兩千兩銀子的虧空是怎麽出現的?”
“買赤霄草、引魂蒿,以及九泉冰魄花掉的啊。”
林青璿理所當然的迴答道。
蘇清和繼續歎氣道:“林隊,你不覺得這裏麵的順序出了問題嗎?王元慶花費對於普通人來說相當高昂的代價,買下這三樣天材地寶,是為了偽裝成妖氣殘留,用於誤導案發後的調查。
那也就是說,王元慶在買下這三樣天材地寶時,已經在為殺掉王員外做準備了。既然如此,又怎麽會後續才不斷的因為挪用銀兩而和王員外發生爭吵,進而演變為惡向膽邊生的激情殺人?
這裏麵的因果關係顯然是互相矛盾的,不買天材地寶,就不會出現虧空,也就不會發生後續的一係列爭吵。買了天材地寶,本就是為了殺人,自然也不會有惡向膽邊生,這是早就有的密謀。”
林青璿怔怔的看著蘇清和,仔細的在腦子裏理了理蘇清和所講的順序,好半晌,這才兩隻細嫩的手掌拍到了一起,發出了‘啪’的聲響後,恍然道:“對哦!我怎麽沒想到呢?所以是王元慶早就想殺了他爹?所以提前買好了赤霄草、引魂蒿,以及九泉冰魄?”
蘇清和再三歎氣道:“沒有兩千兩虧空的刺激之前,王元慶和他爹之間的矛盾並不激烈,更多的衝突似乎是集中在跟那位花魁小妾之間的,王元慶為什麽那時候就要處心積慮的謀劃殺掉自己的親爹呢?”
林青璿眨了眨眼睛,略顯茫然的反問道:“對啊,為什麽呢?”
蘇清和對林青璿的天真無邪表示無語。
沉吟道:“時辰不早了,反正查的差不多了,明天再去一趟王員外的家吧。差不多明天就能把這件案子蓋棺定論,倒也不用急於一時。畢竟沒有真的牽扯到妖魔,幾個普通人而已,鬧不出什麽動靜。
有叮囑街區府衙的差役,讓他們盯緊王員外府的所有人吧?今天忽然加大了對他們每一個人的審問力度,這勢必會讓真正的兇手有所警覺。要是看管不嚴,被真正的兇手趁機給跑了,那就太丟人了。”
李誌鋒趕忙應聲道:“蘇隊放心,已經專門吩咐過,王員外的宅子內外盡皆被街區府衙的人接管了。所有人暫時都不允許隨意外出,街區府衙的人會負責他們的吃食。”
林青璿抬頭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詢問道:“也就是說,今天不繼續查了?”
蘇清和點頭道:“不查了,我大概有方向了,隻是還需要一些證據,等明天再問問,應該就能確定了。”
林青璿對於明明自己才是隊正、卻已經明顯是在由蘇清和來決定調查進度的變化絲毫不以為意。
眼見蘇清和做出了決定,林青璿便立刻從善如流的說道:“行,既然這樣,咱們收拾收拾,今天大家夥兒也都忙了一整天了,先稍微休息一下。一會兒就去德勝樓吃酒!算是我們正式歡迎你這位隊副的加入!”
話音落下,都沒等蘇清和給出反應,場間所有的隊員們便齊齊率先歡唿起來。
蘇清和對此自無不可。
團建這種事情,雖然有時候會讓人感到厭煩,但大多數情況下其實必不可少。
企業文化究竟好不好,關鍵點不在於形式,而在於組織這個形式的人,究竟能不能將形式搞好。
毫無疑問,林青璿或許不懂辦案,但搞形式主義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誰讓她足夠養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