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先生好像預感到了什麽,他神色同樣陰鬱,拒絕了我下棋的邀請,他幾乎沒吃飯,他說很累,需要好好休息想想事情,然後自己轉動輪椅迴了內屋。
宋醫生沒在,我說今晚我在堂屋陪他,他也拒絕了。
林熙茵耷拉著頭,隻吃了一點飯也迴了屋。吳姨歎口氣,收拾完桌子也迴去了。
這是我搬到這裏後僅有的一天沉悶,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又是什麽能讓擁有顯赫家庭的他們憂鬱焦慮。
我也迴了屋,躺在床上。
本想翻看手機,忽然一想,這滿屋子的書自己居然隻顧了訓練,一本一都沒看過。於是從書架扒拉了一本用棉麻布包裹著沒有封皮隻有內瓤的書,我打開一看,書本很古舊,文字全是繁體。我從開始業能讀出:《華夏龍脈全略》盤龍開古先生書,翻開第二頁則是密密麻麻的字體,因為印刷不齊,感覺就像連成一片一樣。書中有注釋也有插圖,文字雖然隱晦難懂,但是插圖卻一看就明白,因為已經被人用紅色筆按照圖形畫出了龍形圖案。
因為印刷粗糙年代久遠,有些字也缺掉,我看了幾頁實在不得理解就合上了。
這本書還是抽空找老先生請教吧,他肯定都讀過,直接講解給我聽多好。
合上書後,我坐在書桌前,通過窗子望向林熙茵的房間,這個妞不開心,弄得我心情也亂糟糟。看來我還是沒走進她的心裏,她並沒有完全對我敞開心門。
很無聊,出門又不合適,剛想起身睡覺,忽然我看到合上的書下顯出一個同樣古舊的地圖一角,原來這張桌子雖然是紅木質地,但因為年代太久導致有些地方裂縫較大,大概熙茵爸爸擔心影響使用就在桌麵上鋪了一塊磨掉邊緣的玻璃。玻璃下就是這張地圖的全貌,旁邊還有兩張豎寫的複印文件。地圖大概兩張a4紙大小,同樣是繁體字,但我認出這張圖是1930年製濟南城廂圖。
地圖七歪八扭,但是被人用鉛筆標注了東西南北,又把幾個地方用鉛筆圈了起來。我不明所以,就又看向了那兩張按著手印的文件。
我粗粗一看大吃一驚!
第一張是簽發於1949年10月的槍決令,上麵寫道:罪犯李聖五(化燕子李三)經公安機關偵破,並與幸存者及受害者家屬等證人65名證罪犯李聖五罪大惡極,犯搶劫罪40宗,盜竊罪15起,殺人10名,強奸3人。其各項罪證確鑿,罪犯已全部認罪,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濟南市政府批準同意,執行槍決。濟南市公安局1949年10月。
這張複印紙上李聖五的名字處和執行槍決處分別按了手印,依稀看出是同一個指印。
難道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飛賊大盜燕子李三?燕子李三的故事我聽過,那是縱橫民國時期的一個很有名的江湖人物,擅長輕功絕技,飛簷走壁行俠仗義,曾經用一身功夫對抗過日本軍隊。
我又看第二張複印件,這張是燕子李三的審訊卷宗記錄第一二卷。
上麵寫著:
李聖五,山東省禹城縣李家莊人,1914年1月出生,無妻無子女,父母早亡,親屬僅3哥李聖華住禹城縣李家莊共五口人。
早年因貧投濟南天台觀當道士,師從天池子。1932天池子病故後,遂雲遊四方,但迫於生計,籌得銀元5塊後於濟南城內販賣李家莊燒雞,但因時局動蕩,生意不成後混跡於濟南城內各街頭,常租住於城內布政司街第二民房。1935年4月因盜竊商行被發現後躲於按察司街某民宅內(已燒毀)發現一處地窖內藏李景華(民國大盜燕子李三)留書。上寫(口述甄別確認):我乃燕京狹義李景華,人稱燕子李三。我盜取大總統段祺瑞,總理潘複等珍寶共計6件,政府嚴令追查,遂離開奉天於濟南休養生計。5月時於大明湖交易大唐玄宗兵馬大元帥行軍令牌時中伏警察圈套,我拚盡全力投水逃出,不幸令牌遺失,估價約兩萬銀元。現我留半本輕功秘籍,緣得者修之,傳我衣缽行俠仗義。另半本武功秘籍與外5件珍寶藏於城內民房隱蔽處,留詩一首望緣兒破解此意換取銀元救民水火。現政府四處緝拿與我,我他們使計玩弄與我,我其肯罷休?
若得機緣可於燕京訪我,此銀燕即為信物。
綠柳輕荷三棵樹,明湖曲水百花露。西風吹來無冰霜,東路飲馬煙雨樓。
可是我識字不多,又愚鈍欠學並沒破解其意,挖遍河北岸鵲華山也未尋得寶物及剩下之秘籍。仗我熟悉水性,但下湖數十次也未摸得大唐軍令牌,僅學會半本輕功秘籍未曾用於行俠仗義,盡做盜搶殺人之事。
李聖五如上供詞確認。
犯罪經過如:
...
我看到那邊林熙茵已經關了燈,看來已經睡下了。於是我重新縷了下思路,結合這三樣資料,內容很容易理解:
民國時燕京大盜燕子李三盜取了大總統和總理的六件珍品寶貝,因為燕京緝拿追查嚴厲於是逃到了濟南,在交易其中一件價值兩萬銀元的大唐玄宗時被警察釣魚。跳水逃脫時丟失了這塊令牌,於是掩藏好另外五件珍寶並留書給有緣人待破解後用於救國救民。但是這個李聖五並沒有破解藏寶詩的含義,反而學成半本秘籍後假借燕子李三之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最後被警察緝拿後槍決。
故事脈絡雖然清晰,可是許多疑問湧上心頭:
這兩份絕密材料的複印件怎麽會出現在這裏?老先生的兒子到底是什麽人?
難道是老先生利用博物館的便利複印了館內藏物而自行研究?
最後那六件珍寶找到了嗎?
林熙茵輕功極好,難道是燕子李三的傳人?
這麽重要的資料怎麽不收起來,我畢竟是外人,就不擔心看了後會生疑問?
六件珍寶,其中一個就能在七八十年前值兩萬銀元,那現在則在多少錢?
這肯定並不是六件中最貴的一個,一定是最好攜帶或容易出手的一塊,那其他珍寶豈不是更貴!
我打開手機百度了下,上麵給了我驚人的數字:一塊銀元依據年份和品相價值八百元到兩千元,錯版則有價無市。如此推算,這塊金字令牌在當今起碼要值兩千萬以上了。
我靠向椅子,今晚的發現驚呆了我。
我百度了很多內容都沒發現關於燕子李三珍寶被找到的信息,難道這些珍寶仍藏在濟南城的某處隱蔽之所?
想到這,我忙看向那句詩:
綠柳輕荷三棵樹,明湖曲水百花露。西風吹來無冰霜,東路飲馬煙雨樓。
詩中很明確把地點導向了曲水亭百花洲這一塊,難道珍寶就藏在這一片?
我腦袋嗡一下,身上立刻汗毛豎起,難道藏寶在老先生這處民宅?
不對,若在這裏早挖地三尺找到了,這些資料也應該早就收起來了。
濟南這座城號稱三麵荷花四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最不缺的就是荷花和垂柳樹,詩中的綠柳輕荷三棵樹到底在哪,這無疑太難了,怪不得假燕子李三找不到。
西風吹來無冰霜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指的是泉水,因為泉水冬天不結冰不上凍,可是濟南號稱七十二泉,到底指的是那處泉水?
東路飲馬煙雨樓,這句詩同樣範圍很大,泉城擁有鵲華煙雨的美名,但卻沒有煙雨樓的記載,曆史上出名的煙雨樓在嘉興,難道濟南在民國時期也有一座煙雨樓?或者煙雨樓是縮寫,實際上是鵲華煙雨樓?
我又看向了那份1930年的地圖,並沒有發現煙雨樓的任何蹤跡。隻有城北黃河邊上有一處山樣的地方被圓圈標注了煙雨樓三字,隻是後麵打了問號。
從百花洲到黃河要十裏地,這麽大的地有無數民房,這首詞明明說了白說,根本東扯西扯,毫無實際導向。
我掀起玻璃,發現除了這三張資料外下麵已經空無一物,並沒有找到熙茵爸爸留下的研究資料。
不想了,腦子疼,看看時間已經十一點多,有什麽問題明天問問熙茵和老先生吧,睡覺。
第二天,下雨。
我是被熙茵敲門叫起來的,昨晚沒睡好,睡夢裏淨是那首詩的推斷。
林熙茵見我黑眼圈,神情萎靡,問我怎麽了。
我把她讓進屋,給她看昨晚發現的東西。
“熙茵,這個你清楚嗎?”
“嗯,這個我知道,之前我爸一直研究這份資料,但是一直沒弄清楚。我聽爺爺說是有人要把這資料賣給博物館,爺爺就複印了下來先研究研究曆史上有沒有這些事再說,具體我也不知道。你有什麽發現嗎?”
“我也沒有頭緒,這首詩給的導向太淩亂了,也許你爸能有發現,可以問問他。如果這事是真的,那可是大發現。”
“我們去問爺爺吧,現在聯係不上我爸。”林熙茵神情傷感,看來他爸爸不知出了什麽問題。
“要不要帶著這幾份資料過去?”
林熙茵告訴我,先去問問吧,也許這資料根本沒什麽意義。
我和林熙茵來到堂屋,原來吳姨提前來了,給我們做了雞蛋肉絲麵,老先生正在吃麵。
我剛把這事情提起,老先生打斷我:“吳老師兒,您先出去下,我和陳遠說點事情。”
老先生見吳姨出去後說道:“前兩年,熙茵爸爸廢寢忘食的研究了這幾份資料很長時間,他也把一些問題找我交流過,但是有意義的信息並不大。”
“老先生,那您說這份資料裏的內容是真的嗎?”
老先生麵色鄭重:“這份資料是現在我的一個老下屬,文史館的館長複印給我的,他說這資料來自一位老公安,那時候剛剛建國,很多案卷資料的儲存都不嚴謹,他說公安局光搬遷就不下十次,那時候案卷不好攜帶,就分給了各個分局,再由分局專人領取,然而就是在這個領取時有了遺失,在哪個年代信息對接不暢,丟失了他也沒如實上報。沒想到這位老公安在搬家的時候又從犄角旮旯裏找到了這份卷宗,他想交迴局裏又怕局裏對其追究責任,畢竟退休的人了,對名譽和退休待遇看的很重。剛好,這位老公安認識現在的文史館館長,就把這些資料給了他。文史館館長對這些內容存疑,畢竟我和文物打交道了幾十年,以為我能對資料裏提到的金字令牌有所研究,就做了記錄後把複印件給了我。當時卷宗原件我也鑒定過,是真的,隻是這個假燕子李三的話令人存疑,我推測應該是為了故意歪曲事實隱藏師承來曆和延誤槍斃時間吧。”
聽完老先生的話,我還是有些疑問。
“老先生,如果這位老公安是當時的辦案人的話應該能判斷假燕子李三口供的真偽了。”
“這個老夫也想到了,也托人打聽了,老公安今年快九十了,他當時隻是分局的警員,但是他說他確定假燕子李三的口供是真的,因為處決燕子李三前,動員過全市警力和解放軍對假燕子李三供述的地點搜查過,而且當時從他身上確實搜出了一直純銀燕子。不僅如此,假燕子李三的輕功和燕京燕子李三係出同門,隻不過這個假的並不會縮骨功和各種開鎖技,所以他做的案多以搶劫為主。”
我皺起眉頭:“看來這份資料的內容八成是真的了。可是,按理說遺失在大明湖中的大唐玄宗兵馬令牌應該能夠流落民間,畢竟大明湖整修擴建,挖淤清理了很多次,不可能會沒發現的。”
說完我看向老先生繼續問:“您見過這塊令牌嗎?”
“各地博物館都沒有這個藏品,而且我從各個文物藝術鑒定機構及民間收藏圈子中也沒發現有人持有這塊金牌。”
“難道說金牌還在大明湖底?”
老先生嗬嗬一笑:“這就不知道了。如果我年輕,還真想下湖去摸一摸。”
這時候林熙茵發聲:“我有同學在大明湖管理處工作,當時我見爸爸廢寢忘食就找到同學打聽了,同學給了我一些檔案記錄,而記錄裏挖到令牌的記錄,而且他們把曆史遺物古跡和一些野史資料等都做了明確記錄,記錄中竟然還真有關於1933年軍警在大明湖圍捕燕子李三的記載,我保存到了手機上,發給你看看。”
“老先生,之前我還跟您說教我文物鑒定,萬一那天撿漏撿到寶,沒想到真有寶貝在眼前,希望我能解開這個謎團,哈哈,那這處寶藏價值可超乎想象了。”
“傻小子,這些文物屬於國家的,就是你發現的也不能據為己有。況且當年那麽多公安解放軍挖地三尺沒找的東西,這都過去了七八十年了你能找得到?”
“老先生,事在人為嘛,期初我躲不開熙茵任何一腳,可是我覺得我現在能和她走上幾招了。”
林熙茵白我一眼:“美的你,不信試試,還是讓你一腳就趴下!”
老先生哈哈一笑:“好,小夥子,實在人為,也許你真能解開這個謎團找到這些國寶,為國做出貢獻。”
“那國家是不是也該給我些獎勵?”我喜道。
“肯定不是隻給你張榮譽證書,這塊金牌在那個年代都值兩萬銀元了,換在當今大概要起碼五千萬了。”
我驚得長大了嘴巴:“給我5%就行。”
林熙茵噗嗤笑了出來:“250哦!哈哈。”
“獎金我全給你,咱倆一起250!”
“你混蛋!!”
又和老先生聊了聊其他疑問,當我問熙茵爸爸為什麽停止了研究時,老先生臉上瞬間變了,熙茵忙拉我出門趕往拓展中心。
車上,我看到林熙茵發來的資料。
很多記錄中的其中一條,我點開:
1933年5月,名冠燕京的大盜“燕子李三”於大明湖北岸交易贓物時被眾便衣警察及軍警發現,其用極快的身法騰空而起躲開緝拿跳入湖中潛水逃竄,多人可見其一次憋氣竟然遊出近百米,眾軍警或駕船或跳入水中追趕均被閃開,其幾個憋氣後鑽入荷花叢不見蹤影。
“熙茵,看來這事是真的,那些珍寶仍隱藏在這個城市內。”
我接著說:“隨便一個就是五千萬,那六個的話起碼三個億了!”
我又想起那句導向詩:
綠柳輕荷三棵樹,明湖曲水百花露。西風吹來無冰霜,東路飲馬煙雨樓。
我不住念叨,這是什麽意思呢。
林熙茵笑我想錢想瘋了,我說你沒窮過,怎知錢的好,但是我也不貪,要是被我發現換個獎金就行!
林熙茵說那就加油吧,正好用花榮教的方法練練憋氣,去大明湖按照燕子李三的逃跑路線,也許能找到那塊令牌。
這美妞,說的很有道理嘛,那今晚我就試試去!!
我要她一塊去,她說大明湖裏淤泥髒兮兮的,她才不去!
是啊,不知這淤泥應該多厚,清淤都很多次了,難道我下水就能撿到?那我運氣也太好了吧!
宋醫生沒在,我說今晚我在堂屋陪他,他也拒絕了。
林熙茵耷拉著頭,隻吃了一點飯也迴了屋。吳姨歎口氣,收拾完桌子也迴去了。
這是我搬到這裏後僅有的一天沉悶,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又是什麽能讓擁有顯赫家庭的他們憂鬱焦慮。
我也迴了屋,躺在床上。
本想翻看手機,忽然一想,這滿屋子的書自己居然隻顧了訓練,一本一都沒看過。於是從書架扒拉了一本用棉麻布包裹著沒有封皮隻有內瓤的書,我打開一看,書本很古舊,文字全是繁體。我從開始業能讀出:《華夏龍脈全略》盤龍開古先生書,翻開第二頁則是密密麻麻的字體,因為印刷不齊,感覺就像連成一片一樣。書中有注釋也有插圖,文字雖然隱晦難懂,但是插圖卻一看就明白,因為已經被人用紅色筆按照圖形畫出了龍形圖案。
因為印刷粗糙年代久遠,有些字也缺掉,我看了幾頁實在不得理解就合上了。
這本書還是抽空找老先生請教吧,他肯定都讀過,直接講解給我聽多好。
合上書後,我坐在書桌前,通過窗子望向林熙茵的房間,這個妞不開心,弄得我心情也亂糟糟。看來我還是沒走進她的心裏,她並沒有完全對我敞開心門。
很無聊,出門又不合適,剛想起身睡覺,忽然我看到合上的書下顯出一個同樣古舊的地圖一角,原來這張桌子雖然是紅木質地,但因為年代太久導致有些地方裂縫較大,大概熙茵爸爸擔心影響使用就在桌麵上鋪了一塊磨掉邊緣的玻璃。玻璃下就是這張地圖的全貌,旁邊還有兩張豎寫的複印文件。地圖大概兩張a4紙大小,同樣是繁體字,但我認出這張圖是1930年製濟南城廂圖。
地圖七歪八扭,但是被人用鉛筆標注了東西南北,又把幾個地方用鉛筆圈了起來。我不明所以,就又看向了那兩張按著手印的文件。
我粗粗一看大吃一驚!
第一張是簽發於1949年10月的槍決令,上麵寫道:罪犯李聖五(化燕子李三)經公安機關偵破,並與幸存者及受害者家屬等證人65名證罪犯李聖五罪大惡極,犯搶劫罪40宗,盜竊罪15起,殺人10名,強奸3人。其各項罪證確鑿,罪犯已全部認罪,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濟南市政府批準同意,執行槍決。濟南市公安局1949年10月。
這張複印紙上李聖五的名字處和執行槍決處分別按了手印,依稀看出是同一個指印。
難道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飛賊大盜燕子李三?燕子李三的故事我聽過,那是縱橫民國時期的一個很有名的江湖人物,擅長輕功絕技,飛簷走壁行俠仗義,曾經用一身功夫對抗過日本軍隊。
我又看第二張複印件,這張是燕子李三的審訊卷宗記錄第一二卷。
上麵寫著:
李聖五,山東省禹城縣李家莊人,1914年1月出生,無妻無子女,父母早亡,親屬僅3哥李聖華住禹城縣李家莊共五口人。
早年因貧投濟南天台觀當道士,師從天池子。1932天池子病故後,遂雲遊四方,但迫於生計,籌得銀元5塊後於濟南城內販賣李家莊燒雞,但因時局動蕩,生意不成後混跡於濟南城內各街頭,常租住於城內布政司街第二民房。1935年4月因盜竊商行被發現後躲於按察司街某民宅內(已燒毀)發現一處地窖內藏李景華(民國大盜燕子李三)留書。上寫(口述甄別確認):我乃燕京狹義李景華,人稱燕子李三。我盜取大總統段祺瑞,總理潘複等珍寶共計6件,政府嚴令追查,遂離開奉天於濟南休養生計。5月時於大明湖交易大唐玄宗兵馬大元帥行軍令牌時中伏警察圈套,我拚盡全力投水逃出,不幸令牌遺失,估價約兩萬銀元。現我留半本輕功秘籍,緣得者修之,傳我衣缽行俠仗義。另半本武功秘籍與外5件珍寶藏於城內民房隱蔽處,留詩一首望緣兒破解此意換取銀元救民水火。現政府四處緝拿與我,我他們使計玩弄與我,我其肯罷休?
若得機緣可於燕京訪我,此銀燕即為信物。
綠柳輕荷三棵樹,明湖曲水百花露。西風吹來無冰霜,東路飲馬煙雨樓。
可是我識字不多,又愚鈍欠學並沒破解其意,挖遍河北岸鵲華山也未尋得寶物及剩下之秘籍。仗我熟悉水性,但下湖數十次也未摸得大唐軍令牌,僅學會半本輕功秘籍未曾用於行俠仗義,盡做盜搶殺人之事。
李聖五如上供詞確認。
犯罪經過如:
...
我看到那邊林熙茵已經關了燈,看來已經睡下了。於是我重新縷了下思路,結合這三樣資料,內容很容易理解:
民國時燕京大盜燕子李三盜取了大總統和總理的六件珍品寶貝,因為燕京緝拿追查嚴厲於是逃到了濟南,在交易其中一件價值兩萬銀元的大唐玄宗時被警察釣魚。跳水逃脫時丟失了這塊令牌,於是掩藏好另外五件珍寶並留書給有緣人待破解後用於救國救民。但是這個李聖五並沒有破解藏寶詩的含義,反而學成半本秘籍後假借燕子李三之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最後被警察緝拿後槍決。
故事脈絡雖然清晰,可是許多疑問湧上心頭:
這兩份絕密材料的複印件怎麽會出現在這裏?老先生的兒子到底是什麽人?
難道是老先生利用博物館的便利複印了館內藏物而自行研究?
最後那六件珍寶找到了嗎?
林熙茵輕功極好,難道是燕子李三的傳人?
這麽重要的資料怎麽不收起來,我畢竟是外人,就不擔心看了後會生疑問?
六件珍寶,其中一個就能在七八十年前值兩萬銀元,那現在則在多少錢?
這肯定並不是六件中最貴的一個,一定是最好攜帶或容易出手的一塊,那其他珍寶豈不是更貴!
我打開手機百度了下,上麵給了我驚人的數字:一塊銀元依據年份和品相價值八百元到兩千元,錯版則有價無市。如此推算,這塊金字令牌在當今起碼要值兩千萬以上了。
我靠向椅子,今晚的發現驚呆了我。
我百度了很多內容都沒發現關於燕子李三珍寶被找到的信息,難道這些珍寶仍藏在濟南城的某處隱蔽之所?
想到這,我忙看向那句詩:
綠柳輕荷三棵樹,明湖曲水百花露。西風吹來無冰霜,東路飲馬煙雨樓。
詩中很明確把地點導向了曲水亭百花洲這一塊,難道珍寶就藏在這一片?
我腦袋嗡一下,身上立刻汗毛豎起,難道藏寶在老先生這處民宅?
不對,若在這裏早挖地三尺找到了,這些資料也應該早就收起來了。
濟南這座城號稱三麵荷花四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最不缺的就是荷花和垂柳樹,詩中的綠柳輕荷三棵樹到底在哪,這無疑太難了,怪不得假燕子李三找不到。
西風吹來無冰霜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指的是泉水,因為泉水冬天不結冰不上凍,可是濟南號稱七十二泉,到底指的是那處泉水?
東路飲馬煙雨樓,這句詩同樣範圍很大,泉城擁有鵲華煙雨的美名,但卻沒有煙雨樓的記載,曆史上出名的煙雨樓在嘉興,難道濟南在民國時期也有一座煙雨樓?或者煙雨樓是縮寫,實際上是鵲華煙雨樓?
我又看向了那份1930年的地圖,並沒有發現煙雨樓的任何蹤跡。隻有城北黃河邊上有一處山樣的地方被圓圈標注了煙雨樓三字,隻是後麵打了問號。
從百花洲到黃河要十裏地,這麽大的地有無數民房,這首詞明明說了白說,根本東扯西扯,毫無實際導向。
我掀起玻璃,發現除了這三張資料外下麵已經空無一物,並沒有找到熙茵爸爸留下的研究資料。
不想了,腦子疼,看看時間已經十一點多,有什麽問題明天問問熙茵和老先生吧,睡覺。
第二天,下雨。
我是被熙茵敲門叫起來的,昨晚沒睡好,睡夢裏淨是那首詩的推斷。
林熙茵見我黑眼圈,神情萎靡,問我怎麽了。
我把她讓進屋,給她看昨晚發現的東西。
“熙茵,這個你清楚嗎?”
“嗯,這個我知道,之前我爸一直研究這份資料,但是一直沒弄清楚。我聽爺爺說是有人要把這資料賣給博物館,爺爺就複印了下來先研究研究曆史上有沒有這些事再說,具體我也不知道。你有什麽發現嗎?”
“我也沒有頭緒,這首詩給的導向太淩亂了,也許你爸能有發現,可以問問他。如果這事是真的,那可是大發現。”
“我們去問爺爺吧,現在聯係不上我爸。”林熙茵神情傷感,看來他爸爸不知出了什麽問題。
“要不要帶著這幾份資料過去?”
林熙茵告訴我,先去問問吧,也許這資料根本沒什麽意義。
我和林熙茵來到堂屋,原來吳姨提前來了,給我們做了雞蛋肉絲麵,老先生正在吃麵。
我剛把這事情提起,老先生打斷我:“吳老師兒,您先出去下,我和陳遠說點事情。”
老先生見吳姨出去後說道:“前兩年,熙茵爸爸廢寢忘食的研究了這幾份資料很長時間,他也把一些問題找我交流過,但是有意義的信息並不大。”
“老先生,那您說這份資料裏的內容是真的嗎?”
老先生麵色鄭重:“這份資料是現在我的一個老下屬,文史館的館長複印給我的,他說這資料來自一位老公安,那時候剛剛建國,很多案卷資料的儲存都不嚴謹,他說公安局光搬遷就不下十次,那時候案卷不好攜帶,就分給了各個分局,再由分局專人領取,然而就是在這個領取時有了遺失,在哪個年代信息對接不暢,丟失了他也沒如實上報。沒想到這位老公安在搬家的時候又從犄角旮旯裏找到了這份卷宗,他想交迴局裏又怕局裏對其追究責任,畢竟退休的人了,對名譽和退休待遇看的很重。剛好,這位老公安認識現在的文史館館長,就把這些資料給了他。文史館館長對這些內容存疑,畢竟我和文物打交道了幾十年,以為我能對資料裏提到的金字令牌有所研究,就做了記錄後把複印件給了我。當時卷宗原件我也鑒定過,是真的,隻是這個假燕子李三的話令人存疑,我推測應該是為了故意歪曲事實隱藏師承來曆和延誤槍斃時間吧。”
聽完老先生的話,我還是有些疑問。
“老先生,如果這位老公安是當時的辦案人的話應該能判斷假燕子李三口供的真偽了。”
“這個老夫也想到了,也托人打聽了,老公安今年快九十了,他當時隻是分局的警員,但是他說他確定假燕子李三的口供是真的,因為處決燕子李三前,動員過全市警力和解放軍對假燕子李三供述的地點搜查過,而且當時從他身上確實搜出了一直純銀燕子。不僅如此,假燕子李三的輕功和燕京燕子李三係出同門,隻不過這個假的並不會縮骨功和各種開鎖技,所以他做的案多以搶劫為主。”
我皺起眉頭:“看來這份資料的內容八成是真的了。可是,按理說遺失在大明湖中的大唐玄宗兵馬令牌應該能夠流落民間,畢竟大明湖整修擴建,挖淤清理了很多次,不可能會沒發現的。”
說完我看向老先生繼續問:“您見過這塊令牌嗎?”
“各地博物館都沒有這個藏品,而且我從各個文物藝術鑒定機構及民間收藏圈子中也沒發現有人持有這塊金牌。”
“難道說金牌還在大明湖底?”
老先生嗬嗬一笑:“這就不知道了。如果我年輕,還真想下湖去摸一摸。”
這時候林熙茵發聲:“我有同學在大明湖管理處工作,當時我見爸爸廢寢忘食就找到同學打聽了,同學給了我一些檔案記錄,而記錄裏挖到令牌的記錄,而且他們把曆史遺物古跡和一些野史資料等都做了明確記錄,記錄中竟然還真有關於1933年軍警在大明湖圍捕燕子李三的記載,我保存到了手機上,發給你看看。”
“老先生,之前我還跟您說教我文物鑒定,萬一那天撿漏撿到寶,沒想到真有寶貝在眼前,希望我能解開這個謎團,哈哈,那這處寶藏價值可超乎想象了。”
“傻小子,這些文物屬於國家的,就是你發現的也不能據為己有。況且當年那麽多公安解放軍挖地三尺沒找的東西,這都過去了七八十年了你能找得到?”
“老先生,事在人為嘛,期初我躲不開熙茵任何一腳,可是我覺得我現在能和她走上幾招了。”
林熙茵白我一眼:“美的你,不信試試,還是讓你一腳就趴下!”
老先生哈哈一笑:“好,小夥子,實在人為,也許你真能解開這個謎團找到這些國寶,為國做出貢獻。”
“那國家是不是也該給我些獎勵?”我喜道。
“肯定不是隻給你張榮譽證書,這塊金牌在那個年代都值兩萬銀元了,換在當今大概要起碼五千萬了。”
我驚得長大了嘴巴:“給我5%就行。”
林熙茵噗嗤笑了出來:“250哦!哈哈。”
“獎金我全給你,咱倆一起250!”
“你混蛋!!”
又和老先生聊了聊其他疑問,當我問熙茵爸爸為什麽停止了研究時,老先生臉上瞬間變了,熙茵忙拉我出門趕往拓展中心。
車上,我看到林熙茵發來的資料。
很多記錄中的其中一條,我點開:
1933年5月,名冠燕京的大盜“燕子李三”於大明湖北岸交易贓物時被眾便衣警察及軍警發現,其用極快的身法騰空而起躲開緝拿跳入湖中潛水逃竄,多人可見其一次憋氣竟然遊出近百米,眾軍警或駕船或跳入水中追趕均被閃開,其幾個憋氣後鑽入荷花叢不見蹤影。
“熙茵,看來這事是真的,那些珍寶仍隱藏在這個城市內。”
我接著說:“隨便一個就是五千萬,那六個的話起碼三個億了!”
我又想起那句導向詩:
綠柳輕荷三棵樹,明湖曲水百花露。西風吹來無冰霜,東路飲馬煙雨樓。
我不住念叨,這是什麽意思呢。
林熙茵笑我想錢想瘋了,我說你沒窮過,怎知錢的好,但是我也不貪,要是被我發現換個獎金就行!
林熙茵說那就加油吧,正好用花榮教的方法練練憋氣,去大明湖按照燕子李三的逃跑路線,也許能找到那塊令牌。
這美妞,說的很有道理嘛,那今晚我就試試去!!
我要她一塊去,她說大明湖裏淤泥髒兮兮的,她才不去!
是啊,不知這淤泥應該多厚,清淤都很多次了,難道我下水就能撿到?那我運氣也太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