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魑魅魍魎(過度章節)
很快劉崇一夥迴到秘密據點。那是一座隱匿在鬧市背後小巷中的破舊宅院,外表毫不起眼,內裏卻機關重重。室內,燭光搖曳,映照著眾人或興奮、或忐忑、或算計的麵容。
“大人,如今咱們這把火算是燒起來了,下一步該如何?”陳風搓著手,難掩急切,眼中閃爍著對權力與財富的渴望之光。
劉崇負手踱步,在狹小的房間裏來迴走動,每一步都似踏在眾人的心尖。他沉思片刻,緩緩開口:“不可掉以輕心,雖說引得信徒狂熱,但燕國朝廷必然有所動作。咱們一方麵要繼續暗中聯絡各地勢力,讓這股反潮蔓延至京城周邊城鎮,鼓動更多對朝廷心懷不滿之人加入,壯大聲威;另一方麵,得提防錦衣衛的反撲,讓紅蓮聖教的人多做些幌子,吸引朝廷的注意力,咱們則在暗處籌備大事。”
“那李大年那些外編戲班……”老孫頭猶豫著開口,
“哼,這幾年花了那麽多錢,養了那麽多戲班他們不過是顆棋子,讓他們到各地去連軸轉,引發異象,遇上錦衣衛生死隻看天命,至於他們的家人,斬草務必除根,現在留著也是累贅。”劉崇眼中閃過一絲冷酷,在他眼中,為達目的,犧牲在所難免,更何況是區區賤民。
————
在墮民街,混亂如洶湧的潮水,絲毫未有退意。信徒們仿若被惡魔附身,眼神狂熱而空洞,四處奔走宣揚紅蓮聖教的“福音”。
他們口中念念有詞,高唿著“蒼天已死,紅蓮降世,救苦救難”,那聲音沙啞卻充滿力量,在街巷中迴蕩,仿若夜梟的啼鳴。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被卷入其中,或出於對生活的絕望,看著滿目瘡痍的家園,想著被餓死的親人,便希冀紅蓮聖母能帶來奇跡;或被那虛幻景象迷惑,望著空中仿若神明交戰的奇景,心生敬畏,紛紛加入這股狂熱洪流。
街頭,一位老秀才痛心疾首,拉住一位正要追隨聖教的年輕人:“孩子,莫要糊塗,這等妖言惑眾之舉,隻會將燕國拖入萬劫不複,朝廷縱有不足,也不可輕信邪教啊!你看看這街上,被他們攪得烏煙瘴氣,哪裏是什麽救世之道?”
可年輕人甩開他的手,眼神狂熱得近乎癲狂:“您老懂什麽,紅蓮聖母是來拯救我們的,這天災人禍,朝廷管過嗎?我家人都餓死了,現在隻有聖母能給我活路!”
巷尾,幾個地痞流氓也趁機渾水摸魚,打著聖教旗號搶奪財物。他們手持棍棒,麵露猙獰,但凡有人反抗,便高唿是對聖母不敬,拳腳相加。一時間,哭聲、喊聲、叫嚷聲交織,墮民街仿若阿鼻地獄,痛苦與絕望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之中。
而紅蓮聖教京城分舵舵主段依然,此刻正在古寺密室之中,對著一尊詭異的魔神雕像焚香禱告:
“尊神在上,弟子以鮮血與亂象獻祭,望助我聖教大業,推翻這腐朽朝堂,屆時必以天下生靈供奉您的無上威嚴……”幽暗中,香火明滅閃爍,映照著她扭曲的麵容,仿若被邪力侵蝕,周身散發著令人膽寒的陰氣。
密室旁邊,一方丈許見方的空間被厚重的紅布層層鋪蓋,似要將內裏隱藏的秘密與外界徹底隔絕。紅布之下,影影綽綽立著數尊仿若沉睡巨人般的身影,這些便是幽冥魔宗花費了難以估量的代價,以活人煉製而成的傀儡人。
每一尊傀儡人都高達兩米有餘,周身肌肉如鐵鑄一般,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青筋在肌膚之下蜿蜒暴突,仿佛一條條憤怒的蟒蛇隨時準備擇人而噬。它們的頭顱被精鋼打造的頭罩嚴密護住,僅露出一雙空洞無神卻隱隱透著血光的眼眸,在幽暗中閃爍著詭異的光。
湊近細聽,能覺察到傀儡人體內似有低沉的蟲鳴,那是驅動它們運轉的蠱蟲。這些傀儡人,舉手投足間都蘊含著足以開山裂石的巨力,經魔宗秘法淬煉,它們的實戰能力已接近江湖中頂尖高手的水平。
為了煉製它們,幽冥魔宗在暗無天日的地下據點擄掠了無數無辜百姓,萬裏挑一,將那些鮮活的生命殘忍地投入血池熔爐,以怨魂的淒厲嘶吼、生者的極度痛苦為引,輔以珍稀的魔晶與千年寒鐵,曆經七七四十九天的殘酷祭煉,方能成就一尊傀儡。
而此刻,它們靜靜蟄伏在紅布之後,宛如一顆顆蓄勢待發的炸彈。
——————
皇宮,禦書房。
燭火在夜風中搖曳不定,光影在牆壁上晃蕩,仿若這動蕩時局的縮影。李景炎高坐龍椅之上,麵色冷峻,他身前禦案堆滿各地州府加急呈上的災情奏報,這些奏報猶如沉甸甸的巨石,壓在他的心頭。
“陛下,此次天地大震,震級之高,為數十年來罕見呐!”工部尚書率先開口,聲音帶著幾分顫抖,眼眶微紅,似是已親眼目睹了那震後的慘狀:
“京兆府、應天府附近的官道多處龜裂,那裂痕深得嚇人,仿佛大地被生生撕裂一般,車馬根本難以前行。還有那山勢崩塌,巨石滾落,把道路堵得嚴嚴實實,物資轉運完全受阻。京城周邊都尚且如此,更別提其他各州府縣了,臣料想,影響必定甚是深遠,百姓們此刻定是深陷困境,苦不堪言。”
“短時間內,恐難以及時賑濟四方災民啊,陛下。”戶部右侍郎緊接著補充道,他眉頭緊鎖,滿麵愁容,手中的奏疏都被攥出了褶皺:
“離京城稍遠的各州府,已有加急奏報呈送,稱震後暴雨傾盆,那雨勢兇猛得如同天河決堤,河水水位猛漲,瞬間便衝垮了堤岸,淹沒了大片農田。百姓們一年到頭的心血付諸東流,如今連糊口都成了問題。”
“臣清查各地糧庫,發現京城周邊儲備尚足,可偏遠州府郡,災前本就存糧不多,如今更是雪上加霜。百姓家中斷炊者不計其數,若不盡快處置,餓殍遍野之景恐將成現實。而且疫病已在部分災區初現端倪,缺醫少藥,那些受傷的、染病的百姓隻能苦苦掙紮,一旦蔓延,後果不堪設想。”
李景炎緊攥扶手,目光如炬般掃過眾臣:“諸卿,當務之急是救災,務必想盡一切辦法疏通道路、賑濟饑民、防控疫病,朕要你們即刻擬出下一步詳細方略,不得有誤!此刻,朕的子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朕心係百姓,望眾卿與朕同心同德,共度難關,切不可有半分懈怠,若有違令者,定當嚴懲不貸!”
“遵旨!”眾臣齊聲應和,神色凝重,每個人都深知肩頭責任之重。
此時,殿外太監通傳:“啟奏陛下,六扇門司首諸葛正我求見。”
“宣。”李景炎沉聲道。
諸葛正我穩步踏入,單膝跪地,身姿挺拔,眼神堅定:“陛下,臣有要事啟奏,臣率六扇門精銳徹查,發現背後竟還有雪國雪衣司暗探在搗鬼……”
“哼,這雪國竟然也摻了一腳!”李景炎怒拍禦案,案上的筆墨紙硯都跟著一顫,龍顏大怒:“他們好大的膽子,兩國素無來往,他們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興風作浪,妄圖擾亂我朝根基,詳細說來,朕倒要看看他們究竟玩的什麽花樣。”
“臣等抓獲數名雪衣司暗探,審訊得知,他們手段極其卑劣,不僅散播謠言,意圖擾亂我朝民心,讓百姓們對陛下、對朝廷失去信任,還與朝中反對變法的官員暗通款曲。這些官員,為保自身私利,竟罔顧家國百姓,與外敵勾結,裏應外合,實在是罪大惡極。”諸葛正我麵色肅然,言辭懇切,眼中滿是對這些亂臣賊子的憤恨。
李景炎目光如炬,寒芒閃爍,猶如夜空中的利刃:“諸葛愛卿,可查實是哪些官員?朕絕不姑息養奸,定要將這些害群之馬連根拔起,還我朝一個清明!”
“迴陛下,目前雖未掌握確鑿證據,但已有線索指向禮部侍郎……等人。他們暗地裏對變法諸多刁難,每逢變法政令推行,便從中作梗,拖延不辦。私下又頻繁與可疑之人接觸,行蹤鬼鬼祟祟,形跡十分可疑。臣已加派人手,定要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給陛下一個交代。”諸葛正我拱手答道,語氣堅定,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宰相季海生眉頭緊鎖,上前一步,整了整衣冠,神情肅穆:“陛下,如今內憂外患交加,變法正值關鍵,若不肅清這些亂臣賊子,恐變法大業將毀於一旦。臣以為當此時節,當從嚴,從重,從快處理,絕不能給他們喘息之機,否則,朝堂之上歪風邪氣盛行,如何能凝聚力量救災,又如何能讓變法順利推進,保我朝江山社稷安穩呐。”
李景炎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後道:“季愛卿所言甚是。救災之事,眾卿按方才所議即刻執行,不可懈怠。”
“臣等遵旨。”眾臣齊聲道。
“至於……”
——————
“陛下,錦衣衛同知朱雀求見,有要事稟報。”話音未落,太監總管小福子那尖細的聲音,傳來。
“宣。”李景炎深吸一口氣,極力平複內心的波瀾,沉聲道。
朱雀大步踏入,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聲音低沉而堅定:“陛下,微臣今夜潛伏於墮民街,發現紅蓮聖教在那蓄意謀劃,他們施展詭異幻術,以龍與紅蓮聖母之戰,斬殺蒼龍,蠱惑民眾心智,煽動對朝廷的仇恨,其行徑猖獗,有謀反之意。微臣還察覺,這背後恐有幽冥魔宗暗中撐腰,手段陰毒狠辣。”
說罷,他將自己在墮民街所見所聞,巨細無遺地詳述一番。
“看來隻能提前收網了。”
李景炎心下一凜,眉頭微皺,猛一拍案,桌上的筆墨紙硯都隨之一顫:“朕欲革新朝政,救百姓於水火,這些逆賊竟敢趁火打劫,擾亂民心!傳朕旨意,命錦衣衛與六扇門,立刻行動,務必將此等餘孽一網打盡,揪出背後主謀,若遇抵抗,格殺勿論!朕絕不允許這些亂臣賊子毀了朕的江山,害了朕的子民!”
“遵旨!”朱雀,諸葛正我,眼中寒芒閃爍,猶如出鞘利劍。
————————
羿日。
京城那繁華喧囂背後,一座隱秘的府邸如深邃的幽潭,這座府邸平日裏看似荒廢,無人問津,四周高牆林立,密不透風,巡邏的家丁看似鬆散,實則暗藏玄機,個個眼神犀利,警覺非常,稍有異動便會觸發暗藏的機關警報。
而今日,府邸之內卻燈火通明,人影幢幢,反對派的各方勢力仿若嗅到血腥的餓狼,從四麵八方匯聚於此。
屋內,寬闊的議事大廳雕梁畫棟,卻被凝重壓抑的氣氛籠罩,翰林院博士們,往日裏在朝堂之上引經據典、高談闊論,此刻卻麵色陰沉,交頭接耳,儒雅的外表下難掩內心的焦躁與決絕;
威風凜凜的武官們,燭火映照下泛著冷光,腰間佩劍不時發出輕微的鳴響,仿佛也在為即將到來的變故蓄勢;還有那些身著錦繡華服、配飾盡顯尊貴的皇室宗親們,雖依舊保持著幾分矜持,但眼神中的不安與貪婪也暴露無遺。
果郡王李崇武作為此次陰謀的核心策劃者之一,眉頭緊鎖,額頭上的青筋微微跳動,率先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李景炎那皇帝小兒,自登基以來,便執意推行變法,全然不顧祖宗成法、朝局安穩,肆意妄為,如今已將這朝堂、將我等的根基動搖得七零八落,實在是到了不得不反的境地!”
說罷,他狠狠一拳砸在桌上,桌上的茶盞都跟著劇烈震顫,茶水濺出,洇濕了桌麵的精美錦緞。
禮部一侍郎緩緩捋了捋胡須,那胡須下的嘴角勾起一抹陰險的弧度,應和道:“郡王所言極是,如今這局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唯有清君側除奸佞一途,方能讓他收手。”
“兩日後,咱們引京城百姓一同前往皇宮門前跪諫,以民意、天譴為由,迫使他停止變法。這近日的地震之災,正是上天示警,百姓們人心惶惶,田園荒蕪,死傷無數,咱們就代表民意,要他給天下一個交代。屆時,京城百姓必定群起響應,他李景炎若還想一意孤行,便是與天下人為敵,即便失敗,也是法不責眾,我們也隻需裝出一副,被百姓所裹挾之勢……”
一位武不滿軍改的官滿臉橫肉,目露兇光,甕聲甕氣地接話:“哼,他李景炎若敢不從,咱手中的兵也不是吃素的。我等麾下的將士,久經沙場,對這勞什子變法諸多怨言已久,說是削減了軍備開支,讓兄弟們寒了心,連賣命的糧餉都快發不出來。到時真動起手來,咱們裏應外合,也不怕他。”
說罷,他重重地拍了一下腰間的佩劍,發出“鏘”的一聲悶響,似乎在向眾人展示他的決心。
皇室宗親中,一位輩分頗高的王爺一直沉默不語,此刻卻微微睜眼,目光冰冷如霜:“切莫莽撞行事,皇宮之內,小皇帝的錦衣衛和六扇門皆非等閑之輩,一旦我們稍有差池,便是滅頂之災。他們就如同隱藏在暗處的獵豹,隨時可能撲出來,將我們撕得粉碎。”
王爺的聲音低沉沙啞,卻如重錘一般敲在眾人的心坎上,讓一些原本熱血上頭的人心頭一凜。
欽天監官員王澤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陰鷙,不屑地迴道:“王爺多慮了,咱們此番行事,占著大義名分,名正言順。咱們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祖宗基業,為了安撫黎民百姓,何懼之有?”
“況且,我等提前布局,已在市井之中散布了諸多對變法不利的謠言,那些愚昧無知的百姓們,最是容易被蠱惑,如今都在傳這變法觸怒上天,引得災禍連連,連祖宗牌位都在夜裏顫抖落淚,百姓們對小皇帝的怨念漸深,輿論風向已在我們掌控之中。”
一人微微點頭,眼中閃爍著算計的光芒,又補充道:“為保萬全,我還暗中聯係了南楚的勢力,他們答應必要之時,我等逃到南方,給予接應。一旦有變,咱們也有條後路可退,不至於滿盤皆輸。”
“南楚覬覦我朝江山已久,此番若能助我們扳倒小皇帝,扶南方三王上位,他日必有厚報,屆時說不定還能裂土封王,共享富貴。”
眾人聽後,有的麵露驚喜,有的微微皺眉,顯然對這與外敵勾結之舉尚存疑慮,但事到如今,也都紛紛點頭,眼神中既有決絕,又暗藏忐忑,卻又心思各異,兩日後去與不去,尚在一念之間。
在府邸的另一處高樓之上,幾個身形矯健、神色冷峻的錦衣衛,透過單筒望遠鏡,觀察著府底的情況,眾人對視一眼,眼中滿是鄙夷之色。
這些人之所以能匯聚於此,一方麵是源於麵對改革變法時,出於本能地想要抱團以相互慰藉、共禦未知;另一方麵,則像是在朝廷推行變法所施加的重重壓力之下,尋得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
而在這諸多因素背後,更多的還是被利益遮住了雙眼,迷了心智。倘若真要直麵皇帝陛下的刀鋒,恐怕臨陣脫逃之人不在少數。畢竟,人性使然,恰如那句俗語所言:“不見棺材不掉淚,一見棺材就下跪”
“通知同知大人,人到齊了,可以收網了。”
……
(本章完)
很快劉崇一夥迴到秘密據點。那是一座隱匿在鬧市背後小巷中的破舊宅院,外表毫不起眼,內裏卻機關重重。室內,燭光搖曳,映照著眾人或興奮、或忐忑、或算計的麵容。
“大人,如今咱們這把火算是燒起來了,下一步該如何?”陳風搓著手,難掩急切,眼中閃爍著對權力與財富的渴望之光。
劉崇負手踱步,在狹小的房間裏來迴走動,每一步都似踏在眾人的心尖。他沉思片刻,緩緩開口:“不可掉以輕心,雖說引得信徒狂熱,但燕國朝廷必然有所動作。咱們一方麵要繼續暗中聯絡各地勢力,讓這股反潮蔓延至京城周邊城鎮,鼓動更多對朝廷心懷不滿之人加入,壯大聲威;另一方麵,得提防錦衣衛的反撲,讓紅蓮聖教的人多做些幌子,吸引朝廷的注意力,咱們則在暗處籌備大事。”
“那李大年那些外編戲班……”老孫頭猶豫著開口,
“哼,這幾年花了那麽多錢,養了那麽多戲班他們不過是顆棋子,讓他們到各地去連軸轉,引發異象,遇上錦衣衛生死隻看天命,至於他們的家人,斬草務必除根,現在留著也是累贅。”劉崇眼中閃過一絲冷酷,在他眼中,為達目的,犧牲在所難免,更何況是區區賤民。
————
在墮民街,混亂如洶湧的潮水,絲毫未有退意。信徒們仿若被惡魔附身,眼神狂熱而空洞,四處奔走宣揚紅蓮聖教的“福音”。
他們口中念念有詞,高唿著“蒼天已死,紅蓮降世,救苦救難”,那聲音沙啞卻充滿力量,在街巷中迴蕩,仿若夜梟的啼鳴。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被卷入其中,或出於對生活的絕望,看著滿目瘡痍的家園,想著被餓死的親人,便希冀紅蓮聖母能帶來奇跡;或被那虛幻景象迷惑,望著空中仿若神明交戰的奇景,心生敬畏,紛紛加入這股狂熱洪流。
街頭,一位老秀才痛心疾首,拉住一位正要追隨聖教的年輕人:“孩子,莫要糊塗,這等妖言惑眾之舉,隻會將燕國拖入萬劫不複,朝廷縱有不足,也不可輕信邪教啊!你看看這街上,被他們攪得烏煙瘴氣,哪裏是什麽救世之道?”
可年輕人甩開他的手,眼神狂熱得近乎癲狂:“您老懂什麽,紅蓮聖母是來拯救我們的,這天災人禍,朝廷管過嗎?我家人都餓死了,現在隻有聖母能給我活路!”
巷尾,幾個地痞流氓也趁機渾水摸魚,打著聖教旗號搶奪財物。他們手持棍棒,麵露猙獰,但凡有人反抗,便高唿是對聖母不敬,拳腳相加。一時間,哭聲、喊聲、叫嚷聲交織,墮民街仿若阿鼻地獄,痛苦與絕望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之中。
而紅蓮聖教京城分舵舵主段依然,此刻正在古寺密室之中,對著一尊詭異的魔神雕像焚香禱告:
“尊神在上,弟子以鮮血與亂象獻祭,望助我聖教大業,推翻這腐朽朝堂,屆時必以天下生靈供奉您的無上威嚴……”幽暗中,香火明滅閃爍,映照著她扭曲的麵容,仿若被邪力侵蝕,周身散發著令人膽寒的陰氣。
密室旁邊,一方丈許見方的空間被厚重的紅布層層鋪蓋,似要將內裏隱藏的秘密與外界徹底隔絕。紅布之下,影影綽綽立著數尊仿若沉睡巨人般的身影,這些便是幽冥魔宗花費了難以估量的代價,以活人煉製而成的傀儡人。
每一尊傀儡人都高達兩米有餘,周身肌肉如鐵鑄一般,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青筋在肌膚之下蜿蜒暴突,仿佛一條條憤怒的蟒蛇隨時準備擇人而噬。它們的頭顱被精鋼打造的頭罩嚴密護住,僅露出一雙空洞無神卻隱隱透著血光的眼眸,在幽暗中閃爍著詭異的光。
湊近細聽,能覺察到傀儡人體內似有低沉的蟲鳴,那是驅動它們運轉的蠱蟲。這些傀儡人,舉手投足間都蘊含著足以開山裂石的巨力,經魔宗秘法淬煉,它們的實戰能力已接近江湖中頂尖高手的水平。
為了煉製它們,幽冥魔宗在暗無天日的地下據點擄掠了無數無辜百姓,萬裏挑一,將那些鮮活的生命殘忍地投入血池熔爐,以怨魂的淒厲嘶吼、生者的極度痛苦為引,輔以珍稀的魔晶與千年寒鐵,曆經七七四十九天的殘酷祭煉,方能成就一尊傀儡。
而此刻,它們靜靜蟄伏在紅布之後,宛如一顆顆蓄勢待發的炸彈。
——————
皇宮,禦書房。
燭火在夜風中搖曳不定,光影在牆壁上晃蕩,仿若這動蕩時局的縮影。李景炎高坐龍椅之上,麵色冷峻,他身前禦案堆滿各地州府加急呈上的災情奏報,這些奏報猶如沉甸甸的巨石,壓在他的心頭。
“陛下,此次天地大震,震級之高,為數十年來罕見呐!”工部尚書率先開口,聲音帶著幾分顫抖,眼眶微紅,似是已親眼目睹了那震後的慘狀:
“京兆府、應天府附近的官道多處龜裂,那裂痕深得嚇人,仿佛大地被生生撕裂一般,車馬根本難以前行。還有那山勢崩塌,巨石滾落,把道路堵得嚴嚴實實,物資轉運完全受阻。京城周邊都尚且如此,更別提其他各州府縣了,臣料想,影響必定甚是深遠,百姓們此刻定是深陷困境,苦不堪言。”
“短時間內,恐難以及時賑濟四方災民啊,陛下。”戶部右侍郎緊接著補充道,他眉頭緊鎖,滿麵愁容,手中的奏疏都被攥出了褶皺:
“離京城稍遠的各州府,已有加急奏報呈送,稱震後暴雨傾盆,那雨勢兇猛得如同天河決堤,河水水位猛漲,瞬間便衝垮了堤岸,淹沒了大片農田。百姓們一年到頭的心血付諸東流,如今連糊口都成了問題。”
“臣清查各地糧庫,發現京城周邊儲備尚足,可偏遠州府郡,災前本就存糧不多,如今更是雪上加霜。百姓家中斷炊者不計其數,若不盡快處置,餓殍遍野之景恐將成現實。而且疫病已在部分災區初現端倪,缺醫少藥,那些受傷的、染病的百姓隻能苦苦掙紮,一旦蔓延,後果不堪設想。”
李景炎緊攥扶手,目光如炬般掃過眾臣:“諸卿,當務之急是救災,務必想盡一切辦法疏通道路、賑濟饑民、防控疫病,朕要你們即刻擬出下一步詳細方略,不得有誤!此刻,朕的子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朕心係百姓,望眾卿與朕同心同德,共度難關,切不可有半分懈怠,若有違令者,定當嚴懲不貸!”
“遵旨!”眾臣齊聲應和,神色凝重,每個人都深知肩頭責任之重。
此時,殿外太監通傳:“啟奏陛下,六扇門司首諸葛正我求見。”
“宣。”李景炎沉聲道。
諸葛正我穩步踏入,單膝跪地,身姿挺拔,眼神堅定:“陛下,臣有要事啟奏,臣率六扇門精銳徹查,發現背後竟還有雪國雪衣司暗探在搗鬼……”
“哼,這雪國竟然也摻了一腳!”李景炎怒拍禦案,案上的筆墨紙硯都跟著一顫,龍顏大怒:“他們好大的膽子,兩國素無來往,他們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興風作浪,妄圖擾亂我朝根基,詳細說來,朕倒要看看他們究竟玩的什麽花樣。”
“臣等抓獲數名雪衣司暗探,審訊得知,他們手段極其卑劣,不僅散播謠言,意圖擾亂我朝民心,讓百姓們對陛下、對朝廷失去信任,還與朝中反對變法的官員暗通款曲。這些官員,為保自身私利,竟罔顧家國百姓,與外敵勾結,裏應外合,實在是罪大惡極。”諸葛正我麵色肅然,言辭懇切,眼中滿是對這些亂臣賊子的憤恨。
李景炎目光如炬,寒芒閃爍,猶如夜空中的利刃:“諸葛愛卿,可查實是哪些官員?朕絕不姑息養奸,定要將這些害群之馬連根拔起,還我朝一個清明!”
“迴陛下,目前雖未掌握確鑿證據,但已有線索指向禮部侍郎……等人。他們暗地裏對變法諸多刁難,每逢變法政令推行,便從中作梗,拖延不辦。私下又頻繁與可疑之人接觸,行蹤鬼鬼祟祟,形跡十分可疑。臣已加派人手,定要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給陛下一個交代。”諸葛正我拱手答道,語氣堅定,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宰相季海生眉頭緊鎖,上前一步,整了整衣冠,神情肅穆:“陛下,如今內憂外患交加,變法正值關鍵,若不肅清這些亂臣賊子,恐變法大業將毀於一旦。臣以為當此時節,當從嚴,從重,從快處理,絕不能給他們喘息之機,否則,朝堂之上歪風邪氣盛行,如何能凝聚力量救災,又如何能讓變法順利推進,保我朝江山社稷安穩呐。”
李景炎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後道:“季愛卿所言甚是。救災之事,眾卿按方才所議即刻執行,不可懈怠。”
“臣等遵旨。”眾臣齊聲道。
“至於……”
——————
“陛下,錦衣衛同知朱雀求見,有要事稟報。”話音未落,太監總管小福子那尖細的聲音,傳來。
“宣。”李景炎深吸一口氣,極力平複內心的波瀾,沉聲道。
朱雀大步踏入,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聲音低沉而堅定:“陛下,微臣今夜潛伏於墮民街,發現紅蓮聖教在那蓄意謀劃,他們施展詭異幻術,以龍與紅蓮聖母之戰,斬殺蒼龍,蠱惑民眾心智,煽動對朝廷的仇恨,其行徑猖獗,有謀反之意。微臣還察覺,這背後恐有幽冥魔宗暗中撐腰,手段陰毒狠辣。”
說罷,他將自己在墮民街所見所聞,巨細無遺地詳述一番。
“看來隻能提前收網了。”
李景炎心下一凜,眉頭微皺,猛一拍案,桌上的筆墨紙硯都隨之一顫:“朕欲革新朝政,救百姓於水火,這些逆賊竟敢趁火打劫,擾亂民心!傳朕旨意,命錦衣衛與六扇門,立刻行動,務必將此等餘孽一網打盡,揪出背後主謀,若遇抵抗,格殺勿論!朕絕不允許這些亂臣賊子毀了朕的江山,害了朕的子民!”
“遵旨!”朱雀,諸葛正我,眼中寒芒閃爍,猶如出鞘利劍。
————————
羿日。
京城那繁華喧囂背後,一座隱秘的府邸如深邃的幽潭,這座府邸平日裏看似荒廢,無人問津,四周高牆林立,密不透風,巡邏的家丁看似鬆散,實則暗藏玄機,個個眼神犀利,警覺非常,稍有異動便會觸發暗藏的機關警報。
而今日,府邸之內卻燈火通明,人影幢幢,反對派的各方勢力仿若嗅到血腥的餓狼,從四麵八方匯聚於此。
屋內,寬闊的議事大廳雕梁畫棟,卻被凝重壓抑的氣氛籠罩,翰林院博士們,往日裏在朝堂之上引經據典、高談闊論,此刻卻麵色陰沉,交頭接耳,儒雅的外表下難掩內心的焦躁與決絕;
威風凜凜的武官們,燭火映照下泛著冷光,腰間佩劍不時發出輕微的鳴響,仿佛也在為即將到來的變故蓄勢;還有那些身著錦繡華服、配飾盡顯尊貴的皇室宗親們,雖依舊保持著幾分矜持,但眼神中的不安與貪婪也暴露無遺。
果郡王李崇武作為此次陰謀的核心策劃者之一,眉頭緊鎖,額頭上的青筋微微跳動,率先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李景炎那皇帝小兒,自登基以來,便執意推行變法,全然不顧祖宗成法、朝局安穩,肆意妄為,如今已將這朝堂、將我等的根基動搖得七零八落,實在是到了不得不反的境地!”
說罷,他狠狠一拳砸在桌上,桌上的茶盞都跟著劇烈震顫,茶水濺出,洇濕了桌麵的精美錦緞。
禮部一侍郎緩緩捋了捋胡須,那胡須下的嘴角勾起一抹陰險的弧度,應和道:“郡王所言極是,如今這局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唯有清君側除奸佞一途,方能讓他收手。”
“兩日後,咱們引京城百姓一同前往皇宮門前跪諫,以民意、天譴為由,迫使他停止變法。這近日的地震之災,正是上天示警,百姓們人心惶惶,田園荒蕪,死傷無數,咱們就代表民意,要他給天下一個交代。屆時,京城百姓必定群起響應,他李景炎若還想一意孤行,便是與天下人為敵,即便失敗,也是法不責眾,我們也隻需裝出一副,被百姓所裹挾之勢……”
一位武不滿軍改的官滿臉橫肉,目露兇光,甕聲甕氣地接話:“哼,他李景炎若敢不從,咱手中的兵也不是吃素的。我等麾下的將士,久經沙場,對這勞什子變法諸多怨言已久,說是削減了軍備開支,讓兄弟們寒了心,連賣命的糧餉都快發不出來。到時真動起手來,咱們裏應外合,也不怕他。”
說罷,他重重地拍了一下腰間的佩劍,發出“鏘”的一聲悶響,似乎在向眾人展示他的決心。
皇室宗親中,一位輩分頗高的王爺一直沉默不語,此刻卻微微睜眼,目光冰冷如霜:“切莫莽撞行事,皇宮之內,小皇帝的錦衣衛和六扇門皆非等閑之輩,一旦我們稍有差池,便是滅頂之災。他們就如同隱藏在暗處的獵豹,隨時可能撲出來,將我們撕得粉碎。”
王爺的聲音低沉沙啞,卻如重錘一般敲在眾人的心坎上,讓一些原本熱血上頭的人心頭一凜。
欽天監官員王澤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陰鷙,不屑地迴道:“王爺多慮了,咱們此番行事,占著大義名分,名正言順。咱們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祖宗基業,為了安撫黎民百姓,何懼之有?”
“況且,我等提前布局,已在市井之中散布了諸多對變法不利的謠言,那些愚昧無知的百姓們,最是容易被蠱惑,如今都在傳這變法觸怒上天,引得災禍連連,連祖宗牌位都在夜裏顫抖落淚,百姓們對小皇帝的怨念漸深,輿論風向已在我們掌控之中。”
一人微微點頭,眼中閃爍著算計的光芒,又補充道:“為保萬全,我還暗中聯係了南楚的勢力,他們答應必要之時,我等逃到南方,給予接應。一旦有變,咱們也有條後路可退,不至於滿盤皆輸。”
“南楚覬覦我朝江山已久,此番若能助我們扳倒小皇帝,扶南方三王上位,他日必有厚報,屆時說不定還能裂土封王,共享富貴。”
眾人聽後,有的麵露驚喜,有的微微皺眉,顯然對這與外敵勾結之舉尚存疑慮,但事到如今,也都紛紛點頭,眼神中既有決絕,又暗藏忐忑,卻又心思各異,兩日後去與不去,尚在一念之間。
在府邸的另一處高樓之上,幾個身形矯健、神色冷峻的錦衣衛,透過單筒望遠鏡,觀察著府底的情況,眾人對視一眼,眼中滿是鄙夷之色。
這些人之所以能匯聚於此,一方麵是源於麵對改革變法時,出於本能地想要抱團以相互慰藉、共禦未知;另一方麵,則像是在朝廷推行變法所施加的重重壓力之下,尋得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
而在這諸多因素背後,更多的還是被利益遮住了雙眼,迷了心智。倘若真要直麵皇帝陛下的刀鋒,恐怕臨陣脫逃之人不在少數。畢竟,人性使然,恰如那句俗語所言:“不見棺材不掉淚,一見棺材就下跪”
“通知同知大人,人到齊了,可以收網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