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如此都督
當贅婿被休,我帶領全家荒年求生 作者:他們叫我王大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我耳朵沒毛病吧?定南州破天荒的打了勝仗?”
“會不會是那群兵痞虛報軍功?想換個法子在咱們這撈好處?”
“你沒聽到嗎?是尉遲常將軍和李平安校尉打的勝仗?尉遲常將軍乃是老國公之子,肯定不會瞎胡鬧,而李平安校尉,那就更了不得了,聽說人家是定南州的活菩薩,一手混合雜麵,救活了無數老百姓,現在都賣到廣州來了。”
“別提了,那玩意吃多了,拉不出屎來。”
“你拉不拉屎不重要,重要是咱們大康打了大勝仗啊!”
“大康威武!”
“要是定南州徹底穩定下來,甚至能夠自給自足,說不定咱們今天就不用多繳納賦稅了。”
大康這兵鋒盡顯頹勢,像是尉遲家這麽得民心的不多。
“大捷!定南州大捷!”
整個嶺南道的形勢這幾年一直不太好,僚人頻頻作亂,與嶺南道接壤的各國也想盡辦法地占大康的便宜,以至於民生凋敝。
市舶司的外邦來大康做生意,都覺得比大康子民高一頭,民族自信心都備受打擊。
猛然間,大康竟然在沉寂了許久之後,忽然打了一個大勝仗。
這對於老百姓來說,實在是太提氣了。
驛夫所到之處,街道兩旁的百姓,紛紛跟著歡唿起來。
大都督府內,嶺南道大都督,銀青光祿大夫,封石泉縣伯,王元睿正站在桌案前眉頭緊鎖。
一名侍奉在一旁的文士,行禮道,“都督何事如此煩心?”
“先生有所不知,這些年大康的蠻夷越發猖獗,昆侖島的船隻來販賣珠寶,竟然公然不繳納賦稅,咱們的稅官去催促,他們竟然綁了我們的稅官。”
“另外,嶺南道境內的各羈縻州的首領,貪婪放肆,欺壓百姓,有些百姓受不了,去找官府申冤,這些官府為了息事寧人,竟然也不追查。”
“地方上亂成這個樣子,也不知道嶺南道要何去何從。”
一邊兒的文士開口道,“大人出身琅琊王氏,門生故舊眾多,何不多安插些親信,讓他們肅清一下地方的官場,先將官場整頓好,地方上的事情自然順暢了。”
“談何容易,我確實有些朋友、子侄,但誇誇其談者眾多,讓他們做高高在上的老爺可以,讓他們做具體的事情,卻是萬萬做不來的,會將嶺南搞得一團糟。”
“現在嶺南這大環境,需要的是能吏幹吏。”
都督王元睿放下手中的紙筆,揉了揉眉心,顯然嶺南的複雜事物,讓他很是頭疼。
正準備喝一杯清茶,潤一潤嗓子,卻忽然聽到了外麵傳來陣陣歡唿之聲。
都督正在鬱悶之中,很是不悅地對外喝道,“不講規矩,何事敢如此喧嘩?”
都督府的管家,王德急匆匆地趕了進來,情緒也是有些激動,“迴稟都督,驛夫傳來消息,說定南州那邊兒打了大勝仗,尉遲常衝破南越防線,連破數城,繳獲物資無數,校尉李平安率領定南州的百姓,圍剿了入境的南越人,斬殺、俘虜將近萬餘人。”
“定南州?”
王元睿皺著眉頭,“不對吧,蕭刺史前些時日還寫信給我,說南定州局勢複雜,他處理起來頗為棘手,找我要人才,要物資呢,怎麽一轉眼就打了那麽大的勝仗?”
作為大都督,手底下二十七個州的刺史,三十幾個羈縻州的首領,他都算是比較了解的。
當初他之所以力排眾議,讓蕭刺史執掌定南州,看中的就是他的軍事上的才能。
但在他看來,能夠穩定局勢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眼下朝廷不怎麽管嶺南的事情,他也就不奢求蕭刺史能夠給他創造什麽佳績。
前些日子,定南州還起了反賊,燒毀了好幾座城池,甚至還出現了南越亂兵,潛入州中,驅使野象,毀壞農田、城鎮的事情,讓他大為惱火。
為此,他還好好地罵了一頓蕭刺史。
因為蕭刺史在他這裏拿到的扶持實在是太多了,結果也出不來成績。
如果不是知道其他人,去了定南州更白費的話,說不定王元睿就要上書朝廷,請求更換刺史了。
前些日子還手忙腳亂,現在又說打了大勝仗?
逗人玩呢?
到底什麽情況呢?
“軍報呢?拿給本都督看一看!”
“遵命!”管家行禮,彎腰退了出去。
“都督,如果沒有其他事情,學生就先行告退了。”
這位幕僚是新進入都督府沒多久的,他也不知道大都督對他具體有多大的信任度,尤其是他還涉及到太子謀逆一案,所以很是識趣的起身,準備離開。
可是這位大都督卻滿不在乎的擺了擺手道,“這裏又不是長安,莫非本都督還庇護不了你一個書生不成?”
“是!”這位書生很是順從的坐在一邊兒。
很快管家便拿著軍報走了進來。
“我倒是要看看姓蕭的是真的長了本事,還是想方設法的在本都這裏再騙點財貨!”
王元睿拿過軍報,查驗了一番火漆和刺史印信之後,皺著眉頭拆開了軍報。
軍報並非是刺史所寫,乃是司馬聯名多為軍官,甚至還有多為地方上的縣令也附了紮子。
至於內容,很是簡潔,不像是往日的誇誇其次。
其實王元睿在內心深處,是無法相信定南州搞出這麽大陣仗來的。
所以他一開始嘴角是歪的,腦袋裏想的都是怎麽處置蕭刺史。
可是等等到他看了個大概的時候,身子不由自主的正了正,表情也嚴肅了許多。
尉遲常和李平安的謀劃,躍然紙上,甚至連偷驢戰術都寫了上去。
仔細一判斷,都督就明白,尉遲常可以深入敵境的戰機是怎麽來的,尉遲常是怎麽打的。
敵人一口氣調動了那麽多南越精銳士兵進入大康,且沒有了可以機動運輸物資的牲畜,他們能不被尉遲常偷襲嗎?
至於李平安,也著實是個能人,竟然可以發明毒氣彈這種武器,並且依靠百餘人,就能跟如此多的賊人打得有來有迴,甚至最後取得了勝利。
最後這位大都督長出了一口氣,悵然若失地說道,“若是咱們嶺南多幾位像是尉遲常、李平安這樣的青年才俊,何求太平不常在啊。”
“驛夫呢,讓他進來,本都督要見見他。”
“遵命!”管家再次離開,去尋等候在院中的驛夫。
而大都督則激動地在房間內走來走去,甚至忍不住當著幕僚的麵,揮舞著拳頭,興奮道,“提氣!太提氣了!”
“都督,定南州乃是上州,兵力雄厚,若是合力對抗南越人,萬餘人的勝利不算是大勝吧,何至於如此開心?”
幕僚見大都督如此失態,忍不住好奇問道。
“先生,這也是本都督讓你要多下去走走,了解一下咱們嶺南的風土人情的原因。”大都督甩了甩袖子,興奮地說道,“倒不是本都督不欣賞你的才華,而是我們嶺南自有嶺南的情況,百姓積貧積弱,軍隊糧餉不足,地方上僚人掣肘,南越諸國虎視眈眈。”
“甚至最近這兩年,還遇上了天災,以及起義軍,在這種大環境中,定南州竟然能取得如此勝利,非常不容易。”
聽完這番話之後,那幕僚沉吟了片刻說道,“如此說來,學生倒是明白了不少,嶺南不似關中,兵馬雄厚,物資充沛,尋常刺史能使出十分力來打擊敵人,到了咱們嶺南,或許連兩三分都沒有了。”
“這麽說來,定南州之勝,確實是大勝,學生為大都督賀!”
“哈哈,先生,道爺們一個個都說你旺我,看來所言非虛,你可真是個福星,你剛剛做了我的幕僚,咱們就贏得如此大勝。”
“都是大都督您禦下有方。”一邊兒的幕僚恭敬地行禮,心中想的卻是,“老子花了那麽多銀子買通那些道爺,他們敢說不旺你麽?”
“會不會是那群兵痞虛報軍功?想換個法子在咱們這撈好處?”
“你沒聽到嗎?是尉遲常將軍和李平安校尉打的勝仗?尉遲常將軍乃是老國公之子,肯定不會瞎胡鬧,而李平安校尉,那就更了不得了,聽說人家是定南州的活菩薩,一手混合雜麵,救活了無數老百姓,現在都賣到廣州來了。”
“別提了,那玩意吃多了,拉不出屎來。”
“你拉不拉屎不重要,重要是咱們大康打了大勝仗啊!”
“大康威武!”
“要是定南州徹底穩定下來,甚至能夠自給自足,說不定咱們今天就不用多繳納賦稅了。”
大康這兵鋒盡顯頹勢,像是尉遲家這麽得民心的不多。
“大捷!定南州大捷!”
整個嶺南道的形勢這幾年一直不太好,僚人頻頻作亂,與嶺南道接壤的各國也想盡辦法地占大康的便宜,以至於民生凋敝。
市舶司的外邦來大康做生意,都覺得比大康子民高一頭,民族自信心都備受打擊。
猛然間,大康竟然在沉寂了許久之後,忽然打了一個大勝仗。
這對於老百姓來說,實在是太提氣了。
驛夫所到之處,街道兩旁的百姓,紛紛跟著歡唿起來。
大都督府內,嶺南道大都督,銀青光祿大夫,封石泉縣伯,王元睿正站在桌案前眉頭緊鎖。
一名侍奉在一旁的文士,行禮道,“都督何事如此煩心?”
“先生有所不知,這些年大康的蠻夷越發猖獗,昆侖島的船隻來販賣珠寶,竟然公然不繳納賦稅,咱們的稅官去催促,他們竟然綁了我們的稅官。”
“另外,嶺南道境內的各羈縻州的首領,貪婪放肆,欺壓百姓,有些百姓受不了,去找官府申冤,這些官府為了息事寧人,竟然也不追查。”
“地方上亂成這個樣子,也不知道嶺南道要何去何從。”
一邊兒的文士開口道,“大人出身琅琊王氏,門生故舊眾多,何不多安插些親信,讓他們肅清一下地方的官場,先將官場整頓好,地方上的事情自然順暢了。”
“談何容易,我確實有些朋友、子侄,但誇誇其談者眾多,讓他們做高高在上的老爺可以,讓他們做具體的事情,卻是萬萬做不來的,會將嶺南搞得一團糟。”
“現在嶺南這大環境,需要的是能吏幹吏。”
都督王元睿放下手中的紙筆,揉了揉眉心,顯然嶺南的複雜事物,讓他很是頭疼。
正準備喝一杯清茶,潤一潤嗓子,卻忽然聽到了外麵傳來陣陣歡唿之聲。
都督正在鬱悶之中,很是不悅地對外喝道,“不講規矩,何事敢如此喧嘩?”
都督府的管家,王德急匆匆地趕了進來,情緒也是有些激動,“迴稟都督,驛夫傳來消息,說定南州那邊兒打了大勝仗,尉遲常衝破南越防線,連破數城,繳獲物資無數,校尉李平安率領定南州的百姓,圍剿了入境的南越人,斬殺、俘虜將近萬餘人。”
“定南州?”
王元睿皺著眉頭,“不對吧,蕭刺史前些時日還寫信給我,說南定州局勢複雜,他處理起來頗為棘手,找我要人才,要物資呢,怎麽一轉眼就打了那麽大的勝仗?”
作為大都督,手底下二十七個州的刺史,三十幾個羈縻州的首領,他都算是比較了解的。
當初他之所以力排眾議,讓蕭刺史執掌定南州,看中的就是他的軍事上的才能。
但在他看來,能夠穩定局勢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眼下朝廷不怎麽管嶺南的事情,他也就不奢求蕭刺史能夠給他創造什麽佳績。
前些日子,定南州還起了反賊,燒毀了好幾座城池,甚至還出現了南越亂兵,潛入州中,驅使野象,毀壞農田、城鎮的事情,讓他大為惱火。
為此,他還好好地罵了一頓蕭刺史。
因為蕭刺史在他這裏拿到的扶持實在是太多了,結果也出不來成績。
如果不是知道其他人,去了定南州更白費的話,說不定王元睿就要上書朝廷,請求更換刺史了。
前些日子還手忙腳亂,現在又說打了大勝仗?
逗人玩呢?
到底什麽情況呢?
“軍報呢?拿給本都督看一看!”
“遵命!”管家行禮,彎腰退了出去。
“都督,如果沒有其他事情,學生就先行告退了。”
這位幕僚是新進入都督府沒多久的,他也不知道大都督對他具體有多大的信任度,尤其是他還涉及到太子謀逆一案,所以很是識趣的起身,準備離開。
可是這位大都督卻滿不在乎的擺了擺手道,“這裏又不是長安,莫非本都督還庇護不了你一個書生不成?”
“是!”這位書生很是順從的坐在一邊兒。
很快管家便拿著軍報走了進來。
“我倒是要看看姓蕭的是真的長了本事,還是想方設法的在本都這裏再騙點財貨!”
王元睿拿過軍報,查驗了一番火漆和刺史印信之後,皺著眉頭拆開了軍報。
軍報並非是刺史所寫,乃是司馬聯名多為軍官,甚至還有多為地方上的縣令也附了紮子。
至於內容,很是簡潔,不像是往日的誇誇其次。
其實王元睿在內心深處,是無法相信定南州搞出這麽大陣仗來的。
所以他一開始嘴角是歪的,腦袋裏想的都是怎麽處置蕭刺史。
可是等等到他看了個大概的時候,身子不由自主的正了正,表情也嚴肅了許多。
尉遲常和李平安的謀劃,躍然紙上,甚至連偷驢戰術都寫了上去。
仔細一判斷,都督就明白,尉遲常可以深入敵境的戰機是怎麽來的,尉遲常是怎麽打的。
敵人一口氣調動了那麽多南越精銳士兵進入大康,且沒有了可以機動運輸物資的牲畜,他們能不被尉遲常偷襲嗎?
至於李平安,也著實是個能人,竟然可以發明毒氣彈這種武器,並且依靠百餘人,就能跟如此多的賊人打得有來有迴,甚至最後取得了勝利。
最後這位大都督長出了一口氣,悵然若失地說道,“若是咱們嶺南多幾位像是尉遲常、李平安這樣的青年才俊,何求太平不常在啊。”
“驛夫呢,讓他進來,本都督要見見他。”
“遵命!”管家再次離開,去尋等候在院中的驛夫。
而大都督則激動地在房間內走來走去,甚至忍不住當著幕僚的麵,揮舞著拳頭,興奮道,“提氣!太提氣了!”
“都督,定南州乃是上州,兵力雄厚,若是合力對抗南越人,萬餘人的勝利不算是大勝吧,何至於如此開心?”
幕僚見大都督如此失態,忍不住好奇問道。
“先生,這也是本都督讓你要多下去走走,了解一下咱們嶺南的風土人情的原因。”大都督甩了甩袖子,興奮地說道,“倒不是本都督不欣賞你的才華,而是我們嶺南自有嶺南的情況,百姓積貧積弱,軍隊糧餉不足,地方上僚人掣肘,南越諸國虎視眈眈。”
“甚至最近這兩年,還遇上了天災,以及起義軍,在這種大環境中,定南州竟然能取得如此勝利,非常不容易。”
聽完這番話之後,那幕僚沉吟了片刻說道,“如此說來,學生倒是明白了不少,嶺南不似關中,兵馬雄厚,物資充沛,尋常刺史能使出十分力來打擊敵人,到了咱們嶺南,或許連兩三分都沒有了。”
“這麽說來,定南州之勝,確實是大勝,學生為大都督賀!”
“哈哈,先生,道爺們一個個都說你旺我,看來所言非虛,你可真是個福星,你剛剛做了我的幕僚,咱們就贏得如此大勝。”
“都是大都督您禦下有方。”一邊兒的幕僚恭敬地行禮,心中想的卻是,“老子花了那麽多銀子買通那些道爺,他們敢說不旺你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