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心態的變化
當贅婿被休,我帶領全家荒年求生 作者:他們叫我王大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雲答應了一聲,立刻下去準備。
李平安自從做了龍州刺史,又跟定南州的各路官員相處密切,經常有各種合作開展,自己經常忙得找不到北,經常到了吃飯時間也吃不上飯。
為了保證李平安忙完之後,有一口飯吃,子奕娘在忙碌之餘,總是給李平安準備些吃食。
等到李平安帶著袁縣令迴到府上,子奕娘已經準備了不少吃食。
雖然算不上多麽精妙,但葷素搭配,看起來味道就不錯,讓人食欲大增。
“袁縣令,莫要客氣,請吃多些。”
李平安指了指桌子。
“那下官就不客氣了,大人您接著說,我聽著。”袁縣令淨手之後,端起一碗米飯,就吃了起來。
“大人,您迴到縣裏之後,封鎖百姓,不許離開當地是必須的,不然疫情蔓延開來,勢必生靈塗炭。”
“至於其的方麵,你能做的其實還有不少。”
“諸如,要盡快組織大夫,給百姓治病,缺乏的藥草,可以聯係七裏堡,七裏堡方麵會給最大程度的支援。”
“再比如,水源的問題,以後所有的百姓都必須喝煮沸晾溫的水。”
“要讓百姓們注意衛生,每家每戶都要打掃房間,自己本身也要多洗澡。”
李平安交代道,“尤其是一點,就是所有人都必須帶麵巾,防止交談間唾液噴到對方肌膚之上。”
“而貧苦之家,需要糧食,縣裏也要盡可能地想辦法賑濟,而千萬不要吃貓鼠之流,以防止傳染疾病。”
“鼠疫確實恐怖,但若是百姓身體健康,抵抗力強一些,即便是感染了鼠疫,也未必會身死。”
“所以,袁大人,盡可能地多給百姓搞一些糧食,才是最簡單的救災之法。”
“李刺史,您說得非常有道理,可是.......”
袁縣令感慨的說道,“我們縣本身就不富裕,今年地裏的莊稼收糧食不算多,如今又染上瘟疫,上哪兒尋糧食來補貼他們呢?”
“至於麵巾啥的,不怕您笑話,我們也買不起。”
李平安皺眉道,“這幾個月,貴縣通過貿易,在我這裏販賣草藥、樹根、野果子不在少數,我剛才查閱了一下,貴縣麵積不算大,但已經在李家賺了五千貫錢,雜麵三萬多斤了。”
袁縣令擺手道,“刺史有所不知,這些東西放在一家一戶確實不少,但分配到具體的一家一戶的百姓這裏,就沒有多少東西了。”
“我們縣,窮人太多了。”
“雲兒。”李平安對李雲招招手。
“叔父。”李雲上前行禮。
“咱們七裏堡,除卻用來建設龍州的糧草,可以調動的糧食大概有多少斤?”李平安問道。
“叔父,攏共還有一萬五千石雜米。”
李平安點點頭說道,“拿一千五百石雜麵,借給袁縣令穩定民心。”
“另外,咱們紡織作坊,幫忙裁剪一些麵巾,快速送過去。”
“裁剪成什麽樣子?”李雲問道。
“肯定是要越簡單越好,能製作的越多越好。”
李平安沾了些水,在桌子上,輕輕一化,做出口罩的模樣,“按照這個樣子做。”
“好!”李雲答應得飛快。
他雖然平日裏話不多,但是李家的諸多事情都要過他的手。
所以當李平安交代他事情的時候,李雲沒有一點猶豫。
“還有一點,讓咱們的作坊,抓緊時間趕製一批鐵鍋、陶鍋,第一時間運輸到袁大人縣裏,熬製藥品,需要這些東西。”
李平安看著一臉震驚且懵逼的袁縣令,思考了片刻之後,繼續說道,“另外說一下,袁大人,我這邊兒也會嚐試著幫您研製藥品,但估計很難有結果。所以本官也勸您一句,一旦病人病入膏肓,難以救治,要盡快處理,比如說火化。”
李平安在吃飯的功夫,迴憶起了近代的一場恐怖鼠疫。
當時的大佬,隻用三板斧就解決了這場災難。
雙層紗布口罩、控製交通、火化患者。
如今李平安把該說的,都告訴了袁縣令,剩下的就看這位袁縣令是不是夠狠辣了。
“下官明白!”袁縣令頷首道。
李平安點點頭說道,“我們定南州的這幾個縣,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當初說是合作,不可能隻是為了發財而合作。”
“我會拿出五百貫錢,捐給貴縣,同時也會寫信給公孫縣令,讓他號召各縣,給貴縣捐款。”
“李刺史.....”
袁縣令滿臉熱淚,手中的飯碗放在桌子上,起身對著李平安再次行禮,“我替縣裏的百姓,寫過您的恩德了。”
說實話,雖然之前他幫助過李平安,但是他從心裏上看不上李平安。
出手,也是為了合群,不至於被其他縣令鼓勵罷了。
但是他一直覺得,李平安身上的銅臭味太重了。
就是一個典型的投機倒把的商人。
哪怕是後來李平安研究出深水井之後,這位縣令大人對於李平安的看法也沒有絲毫的改觀,反而更加覺得李平安虛偽。
一邊兒口號喊得震天響,一邊兒拿著貧苦的老百姓撈錢,甚至還要分人家土地,畝產,這不是活閻王嗎?
他這一次,其實是抱著被羞辱的態度來找李平安的。
但這一路走來,不論是保護他的本縣的官差,還是路上偶遇的百姓、遊商都對李平安讚不絕口。
袁縣令更加好奇,就忍不住跟他們坐在一起聊了聊。
然後就知道了很多關於李平安的事情。
李平安滿身的銅臭味不假,但他確確實實活命了很多百姓。
甚至仔細想一想,因為李平安活命的百姓也非常多。
甚至於很多老百姓都將李平安當神仙一樣看到。
可袁縣令又想過李平安是不是邀買人心,準備謀反什麽的。
可真的見到李平安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人家李平安真的是發自內心的關心百姓,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拿出存糧,拿出布匹,還給自己出謀劃策。
這讓袁縣令,對於自己之前的無端猜忌,而感覺羞愧不已。
“不必如此!”李平安攙扶起袁縣令,“之後有什麽需要,縣令隨時可以來找我,我能幫襯的,絕對不會推辭。”
李平安雖然喜歡錢,但並非吝嗇之人。
特別是這種動不動就有可能毀滅世界的災難麵前,李平安更是不會小氣。
袁縣令吃飯的功夫,李家人已經將糧草、錢財、布匹等大量的物資準備就緒。
袁縣令也不肯多呆,立刻準備打道迴府。
李平安笑著說道,“袁大人,以後有時間可以來七裏堡多轉轉,咱們有很多的合作機會的。”
“下官這一路上,耳邊都是聽鄉親們討論七裏堡,這一次沒有時間仔細參觀一番,實屬遺憾,以後有機會,一定迴來的。”
“七裏堡永遠歡迎袁大人。”
李平安將袁縣令親自送出鎮子,才停住腳步。
袁縣令看著七裏堡浩浩蕩蕩的人流,以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作坊,心裏忽然覺得,這裏的前途很大,一個小小的鎮子根本容不下它。
蕭刺史雖然沒有什麽過錯,但卻沒有什麽能力,讓百姓富裕,過好日子。
這李刺史相比之下,雖然隻是羈縻州的刺史,但是本事卻足夠了。
李平安轉身折返,心裏想著鼠疫的事情,自己能夠做的事情,都做了。
至於袁縣令能否消滅鼠疫,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送走了袁縣令之後,李平安又在趙老蔫的帶領下,去了一趟被攻克的山寨。
鑒於之前,出現了山寨眨眼之間,被賊人再度占領的情況。
現在好幾個山寨都被李家用來開發了。
就拿眼前這座帶有銅礦的山寨來說,開發的速度很快,並且此地成為了李家的一個物資囤積中心,同時還在山腳下專門設置了客棧。
路過此地的商人,可以直接在這裏囤貨,然後去客棧休息。
趙老蔫不僅僅打仗有兩把刷子,如今跟著李平安,踏實下來之後,做事情非常積極主動。
這些商人在此地歇腳,囤積貨物。
他第一反應,就是在這裏開了幾家青樓。
雖然用的都是什麽扶桑、高麗女,但也能跟七裏堡賺錢,同時打聽各種商業情報。
這條專業知識,還是李平安教給大家夥的。
對於最賺錢的事情,往往是青樓的耳目最為靈通。
這也是為何古代,青樓往往具備情報功能的原因。
山下的繁榮,掩蓋了山上的開發的動靜,大家都覺得李家在此地開發客棧,商鋪,光明正大,自然而然的需要有大片的地方做輔助工作。
在山上屯點貨物,搞幾個作坊,很正常。
所以雖然已經開始大規模開發銅礦,但卻一直沒有人在意。
當然,縣令是有股份的,隻是縣令的股份是開發大山,而非礦產。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讓上麵知道,這裏有一處銅礦,而且李平安還能大肆開采,最後不論是縣裏,還是李平安都拿不到多少好處。
巡視了一番,李平安對於大山上下,不論是銅礦的開采,還是客棧的發展,都相當滿意。
鼓勵了趙老蔫,並且送給他兩個扶桑女之後,李平安就折返迴了七裏堡,找到了老墨和馬大匠。
現在七裏堡跟之前不一樣了,需要製作的東西越來越多,對技術的要求也提高了。
李平安自從做了龍州刺史,又跟定南州的各路官員相處密切,經常有各種合作開展,自己經常忙得找不到北,經常到了吃飯時間也吃不上飯。
為了保證李平安忙完之後,有一口飯吃,子奕娘在忙碌之餘,總是給李平安準備些吃食。
等到李平安帶著袁縣令迴到府上,子奕娘已經準備了不少吃食。
雖然算不上多麽精妙,但葷素搭配,看起來味道就不錯,讓人食欲大增。
“袁縣令,莫要客氣,請吃多些。”
李平安指了指桌子。
“那下官就不客氣了,大人您接著說,我聽著。”袁縣令淨手之後,端起一碗米飯,就吃了起來。
“大人,您迴到縣裏之後,封鎖百姓,不許離開當地是必須的,不然疫情蔓延開來,勢必生靈塗炭。”
“至於其的方麵,你能做的其實還有不少。”
“諸如,要盡快組織大夫,給百姓治病,缺乏的藥草,可以聯係七裏堡,七裏堡方麵會給最大程度的支援。”
“再比如,水源的問題,以後所有的百姓都必須喝煮沸晾溫的水。”
“要讓百姓們注意衛生,每家每戶都要打掃房間,自己本身也要多洗澡。”
李平安交代道,“尤其是一點,就是所有人都必須帶麵巾,防止交談間唾液噴到對方肌膚之上。”
“而貧苦之家,需要糧食,縣裏也要盡可能地想辦法賑濟,而千萬不要吃貓鼠之流,以防止傳染疾病。”
“鼠疫確實恐怖,但若是百姓身體健康,抵抗力強一些,即便是感染了鼠疫,也未必會身死。”
“所以,袁大人,盡可能地多給百姓搞一些糧食,才是最簡單的救災之法。”
“李刺史,您說得非常有道理,可是.......”
袁縣令感慨的說道,“我們縣本身就不富裕,今年地裏的莊稼收糧食不算多,如今又染上瘟疫,上哪兒尋糧食來補貼他們呢?”
“至於麵巾啥的,不怕您笑話,我們也買不起。”
李平安皺眉道,“這幾個月,貴縣通過貿易,在我這裏販賣草藥、樹根、野果子不在少數,我剛才查閱了一下,貴縣麵積不算大,但已經在李家賺了五千貫錢,雜麵三萬多斤了。”
袁縣令擺手道,“刺史有所不知,這些東西放在一家一戶確實不少,但分配到具體的一家一戶的百姓這裏,就沒有多少東西了。”
“我們縣,窮人太多了。”
“雲兒。”李平安對李雲招招手。
“叔父。”李雲上前行禮。
“咱們七裏堡,除卻用來建設龍州的糧草,可以調動的糧食大概有多少斤?”李平安問道。
“叔父,攏共還有一萬五千石雜米。”
李平安點點頭說道,“拿一千五百石雜麵,借給袁縣令穩定民心。”
“另外,咱們紡織作坊,幫忙裁剪一些麵巾,快速送過去。”
“裁剪成什麽樣子?”李雲問道。
“肯定是要越簡單越好,能製作的越多越好。”
李平安沾了些水,在桌子上,輕輕一化,做出口罩的模樣,“按照這個樣子做。”
“好!”李雲答應得飛快。
他雖然平日裏話不多,但是李家的諸多事情都要過他的手。
所以當李平安交代他事情的時候,李雲沒有一點猶豫。
“還有一點,讓咱們的作坊,抓緊時間趕製一批鐵鍋、陶鍋,第一時間運輸到袁大人縣裏,熬製藥品,需要這些東西。”
李平安看著一臉震驚且懵逼的袁縣令,思考了片刻之後,繼續說道,“另外說一下,袁大人,我這邊兒也會嚐試著幫您研製藥品,但估計很難有結果。所以本官也勸您一句,一旦病人病入膏肓,難以救治,要盡快處理,比如說火化。”
李平安在吃飯的功夫,迴憶起了近代的一場恐怖鼠疫。
當時的大佬,隻用三板斧就解決了這場災難。
雙層紗布口罩、控製交通、火化患者。
如今李平安把該說的,都告訴了袁縣令,剩下的就看這位袁縣令是不是夠狠辣了。
“下官明白!”袁縣令頷首道。
李平安點點頭說道,“我們定南州的這幾個縣,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當初說是合作,不可能隻是為了發財而合作。”
“我會拿出五百貫錢,捐給貴縣,同時也會寫信給公孫縣令,讓他號召各縣,給貴縣捐款。”
“李刺史.....”
袁縣令滿臉熱淚,手中的飯碗放在桌子上,起身對著李平安再次行禮,“我替縣裏的百姓,寫過您的恩德了。”
說實話,雖然之前他幫助過李平安,但是他從心裏上看不上李平安。
出手,也是為了合群,不至於被其他縣令鼓勵罷了。
但是他一直覺得,李平安身上的銅臭味太重了。
就是一個典型的投機倒把的商人。
哪怕是後來李平安研究出深水井之後,這位縣令大人對於李平安的看法也沒有絲毫的改觀,反而更加覺得李平安虛偽。
一邊兒口號喊得震天響,一邊兒拿著貧苦的老百姓撈錢,甚至還要分人家土地,畝產,這不是活閻王嗎?
他這一次,其實是抱著被羞辱的態度來找李平安的。
但這一路走來,不論是保護他的本縣的官差,還是路上偶遇的百姓、遊商都對李平安讚不絕口。
袁縣令更加好奇,就忍不住跟他們坐在一起聊了聊。
然後就知道了很多關於李平安的事情。
李平安滿身的銅臭味不假,但他確確實實活命了很多百姓。
甚至仔細想一想,因為李平安活命的百姓也非常多。
甚至於很多老百姓都將李平安當神仙一樣看到。
可袁縣令又想過李平安是不是邀買人心,準備謀反什麽的。
可真的見到李平安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人家李平安真的是發自內心的關心百姓,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拿出存糧,拿出布匹,還給自己出謀劃策。
這讓袁縣令,對於自己之前的無端猜忌,而感覺羞愧不已。
“不必如此!”李平安攙扶起袁縣令,“之後有什麽需要,縣令隨時可以來找我,我能幫襯的,絕對不會推辭。”
李平安雖然喜歡錢,但並非吝嗇之人。
特別是這種動不動就有可能毀滅世界的災難麵前,李平安更是不會小氣。
袁縣令吃飯的功夫,李家人已經將糧草、錢財、布匹等大量的物資準備就緒。
袁縣令也不肯多呆,立刻準備打道迴府。
李平安笑著說道,“袁大人,以後有時間可以來七裏堡多轉轉,咱們有很多的合作機會的。”
“下官這一路上,耳邊都是聽鄉親們討論七裏堡,這一次沒有時間仔細參觀一番,實屬遺憾,以後有機會,一定迴來的。”
“七裏堡永遠歡迎袁大人。”
李平安將袁縣令親自送出鎮子,才停住腳步。
袁縣令看著七裏堡浩浩蕩蕩的人流,以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作坊,心裏忽然覺得,這裏的前途很大,一個小小的鎮子根本容不下它。
蕭刺史雖然沒有什麽過錯,但卻沒有什麽能力,讓百姓富裕,過好日子。
這李刺史相比之下,雖然隻是羈縻州的刺史,但是本事卻足夠了。
李平安轉身折返,心裏想著鼠疫的事情,自己能夠做的事情,都做了。
至於袁縣令能否消滅鼠疫,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送走了袁縣令之後,李平安又在趙老蔫的帶領下,去了一趟被攻克的山寨。
鑒於之前,出現了山寨眨眼之間,被賊人再度占領的情況。
現在好幾個山寨都被李家用來開發了。
就拿眼前這座帶有銅礦的山寨來說,開發的速度很快,並且此地成為了李家的一個物資囤積中心,同時還在山腳下專門設置了客棧。
路過此地的商人,可以直接在這裏囤貨,然後去客棧休息。
趙老蔫不僅僅打仗有兩把刷子,如今跟著李平安,踏實下來之後,做事情非常積極主動。
這些商人在此地歇腳,囤積貨物。
他第一反應,就是在這裏開了幾家青樓。
雖然用的都是什麽扶桑、高麗女,但也能跟七裏堡賺錢,同時打聽各種商業情報。
這條專業知識,還是李平安教給大家夥的。
對於最賺錢的事情,往往是青樓的耳目最為靈通。
這也是為何古代,青樓往往具備情報功能的原因。
山下的繁榮,掩蓋了山上的開發的動靜,大家都覺得李家在此地開發客棧,商鋪,光明正大,自然而然的需要有大片的地方做輔助工作。
在山上屯點貨物,搞幾個作坊,很正常。
所以雖然已經開始大規模開發銅礦,但卻一直沒有人在意。
當然,縣令是有股份的,隻是縣令的股份是開發大山,而非礦產。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讓上麵知道,這裏有一處銅礦,而且李平安還能大肆開采,最後不論是縣裏,還是李平安都拿不到多少好處。
巡視了一番,李平安對於大山上下,不論是銅礦的開采,還是客棧的發展,都相當滿意。
鼓勵了趙老蔫,並且送給他兩個扶桑女之後,李平安就折返迴了七裏堡,找到了老墨和馬大匠。
現在七裏堡跟之前不一樣了,需要製作的東西越來越多,對技術的要求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