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二郎顯聖真君再造反
當贅婿被休,我帶領全家荒年求生 作者:他們叫我王大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孫,你少在那放狗臭屁!”
“當官的不管我們,你吃的雜麵是什麽?你幹的零活又是誰給你找的?你家裏的水井又是誰幫你挖的?”
“還有這些日子,你們家裏開荒用的工具,是誰租借給你們的?”
“你罵別人可以,但是在定南州,有三個人一定不能罵,不然我一定要跟你絕交。”
“還用你說,公孫縣令、尉遲將軍、還有李刺史,那都是一等一的好人,沒有他們,咱們這些小老百姓,萬萬也過不上好日子。”
“關鍵是雖然有這三位好官幫我們,可該多繳納的賦稅,還是少不了啊!”姓孫的漢子感慨說道。
大家都是一個山村的百姓,其他人心裏也很難受,也知道老孫的難受之處。
這開荒的日子不好過,他們從父輩開始開荒,如今已經兩代人了,家家戶戶也就有個二十多畝的土地。
甚至很多人父母輩都被活活累死了。
這才比之前在中原的時候,稍微好一點。
可就在這個天災不斷的時候,朝廷竟然要加稅,這讓誰忍得了。
“聽七裏堡那邊兒路過的商隊說,這些天又有人往大山裏跑,都是害怕交不起賦稅的,準備在大山裏當山民呢。”
“真的假的,李刺史不是說,定南州不許有人上山為賊嗎?”
“誰說是上山為賊了?是上山做山民,做流民,找個沒有李刺史的手下看管的大山不就行了。”
“咱們的日子還好一點,今年七裏堡幫著打井,提供工作,大家手頭上還多少有點存貨。這做山民,流民的心思,能不動就不要動啊。”
“是啊,父母大人辛辛苦苦開墾,才有了眼下這尺寸之地,怎麽舍得讓他們荒廢呢!”
“這還是幾位大人保護咱們的緣故呢,尤其是李刺史,幫咱們開井,雖然花錢,但就跟治病尋醫要給一點診金一樣,人家可是真的救了我們的命啊。”
“豈止是救了我們的命,我們的兒孫的命不也給救了麽。”
“喝水不忘挖井人,等迴去對著水井磕個頭,就當拜謝李刺史了。”
……
定南州,尤其是州內玉林縣的百姓,本身就相當感謝李平安。
現在有看到其他州縣的百姓,日子過得那麽淒慘,對李平安的感激,直接更上一層樓。
李平安對於定南州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
定南州最近在頻頻上門,要跟李平安談賦稅的事情。
要知道,諸多豪強、世家之中,願意繳納賦稅的隻有李平安一家。
但僅僅是李平安這一家,就堪比好幾個縣的賦稅。
所以州裏經不住縣裏的官員們攛掇,準備將李平安繳納的商稅,轉移到各縣征收的備邊稅上來。
到時候大家再征收備邊稅,壓力也就小了很多,屬於能收,收不上來就拉倒。
總比逼死老百姓要強。
這種殺頭的大事,州裏的蕭刺史是打死都不想幹的。
但奈何一群縣令一個個膽大包天,都喊著您不派人去談,我們自己去談。
最後沒有辦法,蕭刺史隻能明知道是殺頭的大罪,依然跟李平安去談此事。
此時的蕭刺史心裏很清楚,李平安在造福定南州的同時,在定南州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甚至到了手底下的縣官,一個個膽大包天,敢跟他合謀欺騙朝廷的地步。
在蕭刺史看來,李平安這要是想謀反,這群人估計都能支持他。
所以蕭刺史心裏很膈應。
但是他也知道,整個定南州的百姓被朝廷剝削的非常辛苦,一年又一年的支持朝廷征戰,本身也沒有什麽餘錢了,逼急了老百姓,第一個死的就是自己。
告示張貼出來之後,不到半個月。
這一天,李平安正在走訪定南州的一戶有著豐富開荒經驗的老農,領著一群青壯學習開荒技術,甚至李平安自己都學習。
雖然李平安穿越許久,也幹了很多大事,但今日才發現,原來開荒有這麽多門道,難怪正在修城的獨孤傑,一個找自己,要自己促成此事。
他這不學不知道,一學立刻就明白,這老百姓苦,開墾土地是苦上加苦。
真的不知道,老爺子當初是怎麽想的,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跑到嶺南來受罪。
這開墾荒地,看起來是衙門口給你劃出來一大片地方給你了,但是你想把他們變成土地,實在是太難了。
首先要清理上麵的雜草,荊棘,這本身就是辛苦活。
先不說這雜草和荊棘之中,經常有毒蟲、毒蛇之類,光是某種叫不上名字來的植物,刮破了手背,都有可能要你性命。
清理完地麵年上的植被之後,還要小心翻動土地,這地在耕種之前非常硬,很傷農具,而且一不小心碰到石頭,還有可能損壞農具。
最主要的是,農具太貴了,損壞了,老百姓也買不起新的。
李平安自己學得很起勁,因為秋天到了,正是開墾的好時候,他自然準備大規模開墾荒地,不論是七裏堡還是龍州。
別人缺農具,缺牲口,可是他不缺。
教學中場休息的時候,李平安跟著幾個農夫,圍坐在一張石桌旁,就著一大盆涼拌野菜,吃得正香。
忽然間尉遲雲英急匆匆的跑過來,李平安當下便是一愣。
最近這小妮子不是請了假,去拜訪親友麽?
怎麽忽然跑迴來了?
難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毛病又犯了,準備跟著其他女兵訓練?
李平安走出人群,找了處樹蔭,不鹹不淡地問道,“是那股妖風,把姑娘吹來了?”
尉遲雲英跑到李平安的位置,扒拉了一大碗涼菜,抱著個大饅頭,跑到李平安近前,大口大口吃了半個饅頭之後,才開口,“有人造反了,規模很大,有州城陷落了。”
尉遲雲英的話剛說完,侍奉在李平安一邊兒的李雲、李亮就猛烈地咳嗦起來。
“什麽地方?”李平安感慨地喝了口茶水,平靜的說道。
“洞庭湖一帶!”
尉遲雲英飛快地說著她聽說的消息。
洞庭湖雖然在大康開發的時間不算長,但已經有了魚米之鄉的趨勢。
朝廷每次加稅,這裏都是重點監視區域。
當然,此地每次加稅,百姓也都會鬧,而且不是小打小鬧,是非常熱鬧的那種。
因為這裏守著洞庭湖,彼時的洞庭湖水,還不像是後世那麽少。
守著此地過活的賊人非常多,尤其是水賊,極其泛濫。
朝廷被逼無奈,在此地設置了湖南湖北都團練守捉觀察處置使,屬於比大都督府等級低一些,但也是位高權重的大佬。
不僅要練兵,還要屯墾,平日裏便是大都督府都要給他麵子的存在。
這位大佬,在拿到了朝廷的告示之後,根本就沒有當迴事兒。
覺得,自己手中兵馬齊備,老百姓就算再熱鬧,也能被自己輕鬆鎮壓了。
但是他想錯了。
這一次造反的不光是老百姓,他訓練的士兵也跟著造反,而且情緒非常激烈。
最關鍵的是,這洞庭湖的百姓,經過訓練之後,還非常能打。
這些人怕一開始,直接在洞庭湖鬧事兒,成不了氣候,便往其他地方流竄。
然後熱鬧的事兒出現了,這些老百姓在洞庭湖造反可能成不了氣候,但是去了別的地方,可就簡單很多了。
他們一口氣攻破了邵、連、永三州。
他們破城之後,自己也不講究什麽享受,直接開倉放糧,召集更多的老百姓過來,跟他們一起起事。
領頭之人,號稱二郎顯聖真君,乃是戲子出身,說要帶領十萬天兵天將,橫掃大康,重建太平盛世。
此人不僅自己能打,手底下還有一群能人異士,一經成事,周圍的州縣根本不敢抵擋。
經常是州縣之官殉國自殺,其他的小吏望風而逃。
今日之後,大康的皇帝李貞,終於從其快樂的夢境中醒來,在政事堂相公們,顫顫巍巍的手中接過了關於洞庭湖造反的奏折。
洞庭湖百姓造反,橫掃州縣,得到了大量的百姓餉銀,甚至有很多府兵跟著反了。
短短的數日,嶺南道震動,造反的百姓規模迅速擴大。
在連續攻克州縣之後,準備對衡州動手,估計一旦拿下衡州,就要建國稱王**了。
大都督府一邊兒調兵遣將鎮壓,一邊兒派兵到朝廷求救。
李平安聽完尉遲雲英的話,心中感慨的不行,“老百姓即便是造反,也得找天兵天將幫忙,缺乏信仰是難成大事的。”
“不過二郎神在民間信仰眾多,確實容易吸納人手加入。”
“然後呢?”思索了片刻之後,李平安繼續問道,“朝廷怎麽想的?”
“還能怎麽想?狗皇帝根本不思百姓困苦,甚至將站出來為百姓鳴不平的禦史全都打入了大牢。”
“然後,在一眾權貴的支持下,準備直接派兵鎮壓。”
李平安點點頭,“確實腦殘,一道聖旨能解決的事情,非得花錢花人來處理。”
尉遲雲英深以為然,然後繼續說道,“這都無所謂,最主要的是,朝廷環視嶺南道各軍,能戰者甚少,最後將主意,打到了我兄長身上。”
“什麽?”
這迴李平安繃不住了,他忍不住苦笑道,“朝廷真的瘋了?讓你兄長去鎮壓嶺謀反,充當血腥的劊子手,然後讓宇文亮這樣的雜魚,鎮守定南州?”
定南州是什麽地方?
是嶺南道跟南越國的邊界線,尉遲常雖然官小,但手中權勢極高,兵馬也鍛煉出來了,屬於隻要他在,定南州就穩如泰山。
他早就察覺到了大康的朝堂之上,聖人和相公們是一群蠢貨。
搞行為藝術啥的都挺在行,什麽醉酒之後,裸體跳舞,搞個異族裝扮狩獵大會啊,正事兒是一點都不會辦。
但是他沒想到,竟然荒唐到了這種地步。
為了鎮壓起義軍,連定南州的精銳都敢抽調。
這叫啥?
寧與外賊,不與百姓?
“當官的不管我們,你吃的雜麵是什麽?你幹的零活又是誰給你找的?你家裏的水井又是誰幫你挖的?”
“還有這些日子,你們家裏開荒用的工具,是誰租借給你們的?”
“你罵別人可以,但是在定南州,有三個人一定不能罵,不然我一定要跟你絕交。”
“還用你說,公孫縣令、尉遲將軍、還有李刺史,那都是一等一的好人,沒有他們,咱們這些小老百姓,萬萬也過不上好日子。”
“關鍵是雖然有這三位好官幫我們,可該多繳納的賦稅,還是少不了啊!”姓孫的漢子感慨說道。
大家都是一個山村的百姓,其他人心裏也很難受,也知道老孫的難受之處。
這開荒的日子不好過,他們從父輩開始開荒,如今已經兩代人了,家家戶戶也就有個二十多畝的土地。
甚至很多人父母輩都被活活累死了。
這才比之前在中原的時候,稍微好一點。
可就在這個天災不斷的時候,朝廷竟然要加稅,這讓誰忍得了。
“聽七裏堡那邊兒路過的商隊說,這些天又有人往大山裏跑,都是害怕交不起賦稅的,準備在大山裏當山民呢。”
“真的假的,李刺史不是說,定南州不許有人上山為賊嗎?”
“誰說是上山為賊了?是上山做山民,做流民,找個沒有李刺史的手下看管的大山不就行了。”
“咱們的日子還好一點,今年七裏堡幫著打井,提供工作,大家手頭上還多少有點存貨。這做山民,流民的心思,能不動就不要動啊。”
“是啊,父母大人辛辛苦苦開墾,才有了眼下這尺寸之地,怎麽舍得讓他們荒廢呢!”
“這還是幾位大人保護咱們的緣故呢,尤其是李刺史,幫咱們開井,雖然花錢,但就跟治病尋醫要給一點診金一樣,人家可是真的救了我們的命啊。”
“豈止是救了我們的命,我們的兒孫的命不也給救了麽。”
“喝水不忘挖井人,等迴去對著水井磕個頭,就當拜謝李刺史了。”
……
定南州,尤其是州內玉林縣的百姓,本身就相當感謝李平安。
現在有看到其他州縣的百姓,日子過得那麽淒慘,對李平安的感激,直接更上一層樓。
李平安對於定南州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
定南州最近在頻頻上門,要跟李平安談賦稅的事情。
要知道,諸多豪強、世家之中,願意繳納賦稅的隻有李平安一家。
但僅僅是李平安這一家,就堪比好幾個縣的賦稅。
所以州裏經不住縣裏的官員們攛掇,準備將李平安繳納的商稅,轉移到各縣征收的備邊稅上來。
到時候大家再征收備邊稅,壓力也就小了很多,屬於能收,收不上來就拉倒。
總比逼死老百姓要強。
這種殺頭的大事,州裏的蕭刺史是打死都不想幹的。
但奈何一群縣令一個個膽大包天,都喊著您不派人去談,我們自己去談。
最後沒有辦法,蕭刺史隻能明知道是殺頭的大罪,依然跟李平安去談此事。
此時的蕭刺史心裏很清楚,李平安在造福定南州的同時,在定南州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甚至到了手底下的縣官,一個個膽大包天,敢跟他合謀欺騙朝廷的地步。
在蕭刺史看來,李平安這要是想謀反,這群人估計都能支持他。
所以蕭刺史心裏很膈應。
但是他也知道,整個定南州的百姓被朝廷剝削的非常辛苦,一年又一年的支持朝廷征戰,本身也沒有什麽餘錢了,逼急了老百姓,第一個死的就是自己。
告示張貼出來之後,不到半個月。
這一天,李平安正在走訪定南州的一戶有著豐富開荒經驗的老農,領著一群青壯學習開荒技術,甚至李平安自己都學習。
雖然李平安穿越許久,也幹了很多大事,但今日才發現,原來開荒有這麽多門道,難怪正在修城的獨孤傑,一個找自己,要自己促成此事。
他這不學不知道,一學立刻就明白,這老百姓苦,開墾土地是苦上加苦。
真的不知道,老爺子當初是怎麽想的,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跑到嶺南來受罪。
這開墾荒地,看起來是衙門口給你劃出來一大片地方給你了,但是你想把他們變成土地,實在是太難了。
首先要清理上麵的雜草,荊棘,這本身就是辛苦活。
先不說這雜草和荊棘之中,經常有毒蟲、毒蛇之類,光是某種叫不上名字來的植物,刮破了手背,都有可能要你性命。
清理完地麵年上的植被之後,還要小心翻動土地,這地在耕種之前非常硬,很傷農具,而且一不小心碰到石頭,還有可能損壞農具。
最主要的是,農具太貴了,損壞了,老百姓也買不起新的。
李平安自己學得很起勁,因為秋天到了,正是開墾的好時候,他自然準備大規模開墾荒地,不論是七裏堡還是龍州。
別人缺農具,缺牲口,可是他不缺。
教學中場休息的時候,李平安跟著幾個農夫,圍坐在一張石桌旁,就著一大盆涼拌野菜,吃得正香。
忽然間尉遲雲英急匆匆的跑過來,李平安當下便是一愣。
最近這小妮子不是請了假,去拜訪親友麽?
怎麽忽然跑迴來了?
難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毛病又犯了,準備跟著其他女兵訓練?
李平安走出人群,找了處樹蔭,不鹹不淡地問道,“是那股妖風,把姑娘吹來了?”
尉遲雲英跑到李平安的位置,扒拉了一大碗涼菜,抱著個大饅頭,跑到李平安近前,大口大口吃了半個饅頭之後,才開口,“有人造反了,規模很大,有州城陷落了。”
尉遲雲英的話剛說完,侍奉在李平安一邊兒的李雲、李亮就猛烈地咳嗦起來。
“什麽地方?”李平安感慨地喝了口茶水,平靜的說道。
“洞庭湖一帶!”
尉遲雲英飛快地說著她聽說的消息。
洞庭湖雖然在大康開發的時間不算長,但已經有了魚米之鄉的趨勢。
朝廷每次加稅,這裏都是重點監視區域。
當然,此地每次加稅,百姓也都會鬧,而且不是小打小鬧,是非常熱鬧的那種。
因為這裏守著洞庭湖,彼時的洞庭湖水,還不像是後世那麽少。
守著此地過活的賊人非常多,尤其是水賊,極其泛濫。
朝廷被逼無奈,在此地設置了湖南湖北都團練守捉觀察處置使,屬於比大都督府等級低一些,但也是位高權重的大佬。
不僅要練兵,還要屯墾,平日裏便是大都督府都要給他麵子的存在。
這位大佬,在拿到了朝廷的告示之後,根本就沒有當迴事兒。
覺得,自己手中兵馬齊備,老百姓就算再熱鬧,也能被自己輕鬆鎮壓了。
但是他想錯了。
這一次造反的不光是老百姓,他訓練的士兵也跟著造反,而且情緒非常激烈。
最關鍵的是,這洞庭湖的百姓,經過訓練之後,還非常能打。
這些人怕一開始,直接在洞庭湖鬧事兒,成不了氣候,便往其他地方流竄。
然後熱鬧的事兒出現了,這些老百姓在洞庭湖造反可能成不了氣候,但是去了別的地方,可就簡單很多了。
他們一口氣攻破了邵、連、永三州。
他們破城之後,自己也不講究什麽享受,直接開倉放糧,召集更多的老百姓過來,跟他們一起起事。
領頭之人,號稱二郎顯聖真君,乃是戲子出身,說要帶領十萬天兵天將,橫掃大康,重建太平盛世。
此人不僅自己能打,手底下還有一群能人異士,一經成事,周圍的州縣根本不敢抵擋。
經常是州縣之官殉國自殺,其他的小吏望風而逃。
今日之後,大康的皇帝李貞,終於從其快樂的夢境中醒來,在政事堂相公們,顫顫巍巍的手中接過了關於洞庭湖造反的奏折。
洞庭湖百姓造反,橫掃州縣,得到了大量的百姓餉銀,甚至有很多府兵跟著反了。
短短的數日,嶺南道震動,造反的百姓規模迅速擴大。
在連續攻克州縣之後,準備對衡州動手,估計一旦拿下衡州,就要建國稱王**了。
大都督府一邊兒調兵遣將鎮壓,一邊兒派兵到朝廷求救。
李平安聽完尉遲雲英的話,心中感慨的不行,“老百姓即便是造反,也得找天兵天將幫忙,缺乏信仰是難成大事的。”
“不過二郎神在民間信仰眾多,確實容易吸納人手加入。”
“然後呢?”思索了片刻之後,李平安繼續問道,“朝廷怎麽想的?”
“還能怎麽想?狗皇帝根本不思百姓困苦,甚至將站出來為百姓鳴不平的禦史全都打入了大牢。”
“然後,在一眾權貴的支持下,準備直接派兵鎮壓。”
李平安點點頭,“確實腦殘,一道聖旨能解決的事情,非得花錢花人來處理。”
尉遲雲英深以為然,然後繼續說道,“這都無所謂,最主要的是,朝廷環視嶺南道各軍,能戰者甚少,最後將主意,打到了我兄長身上。”
“什麽?”
這迴李平安繃不住了,他忍不住苦笑道,“朝廷真的瘋了?讓你兄長去鎮壓嶺謀反,充當血腥的劊子手,然後讓宇文亮這樣的雜魚,鎮守定南州?”
定南州是什麽地方?
是嶺南道跟南越國的邊界線,尉遲常雖然官小,但手中權勢極高,兵馬也鍛煉出來了,屬於隻要他在,定南州就穩如泰山。
他早就察覺到了大康的朝堂之上,聖人和相公們是一群蠢貨。
搞行為藝術啥的都挺在行,什麽醉酒之後,裸體跳舞,搞個異族裝扮狩獵大會啊,正事兒是一點都不會辦。
但是他沒想到,竟然荒唐到了這種地步。
為了鎮壓起義軍,連定南州的精銳都敢抽調。
這叫啥?
寧與外賊,不與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