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特產賣到了縣城
穿越自帶超市,村長讓我來當 作者:漣秋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天之後,通過李懷溪不停的在超市裏拆拆拆,小莊村的村民們都備齊了過冬用的棉花。
最後一天李懷溪拉迴來了一車布,是超市進貨商城裏直接進的,麵料跟之前的老粗布床單一樣。
鎮上布莊裏最差的料子都要二十文一尺,但超市裏麵的老粗布隻要十文錢。
這麽合適的價格大家都心動不已,再加上買了棉花也不能沒有布,所以每家又花400文各買了一匹。
一匹布四丈長,基本也夠家裏用了。
經過五天的采購,過冬最重要的東西全部備齊,一時間小莊村針線活好的婦人成了村裏最稀缺的資源,手笨的人都往自己家裏請,幫著做棉襖,縫棉被。
一家四五十斤的棉花打底,棉被、褥子、棉襖、棉褲、棉鞋可以全部換上,這些都是以前求而不得的東西,但現在在小莊村卻變成了最常見的。
李懷溪這邊進展順利,黃二牛那邊的生意也是越幹越順手。
第一批貨在駐馬鎮已經賣完了,今天他打算拉著剩下的一半去縣城看看。
熟門熟路的來到縣城後,黃二牛發現自己前麵有人牽了牲口進城。
‘怎麽迴事?之前不是不讓進牲口的嗎。’
黃二牛不明所以,於是走上前去向守城的兵士打聽。
“兵大哥,之前牲口不是得留在城外嗎,現在是可以進城了?”
守城的兵士聞言看了黃二牛一眼道:“縣太爺有令,隻在節前這段時間可以,不活牲口要交三文錢才能進去。”
“啊,比人還多啊?”黃二牛還以為是不要錢的。
“誰跟你說比人多了,節前這段時間進城費漲了,一人四文錢。”兵士說的滿不在意,這幾天他都被問煩了,心裏隻能埋怨縣太爺,以前也沒有過這檔子事,這不是平白給他添活兒幹嘛。
兵士說完黃二牛暗吸了一口涼氣,‘比平時翻了一倍,這不是明擺著斂財嗎。’
但也隻敢在心裏嘀咕,嘴上萬萬不敢說。
雖然進城費漲了,但不交也沒辦法,現在離著過年越來越近,自己車上這批貨肯定是要賣出去的。
現在城外寄存牲口的棚子已經關了,把牛自己留在城外他也不放心,於是隻能從懷裏掏了七枚銅錢遞給麵前的兵士。
這幾天經手的銀錢多了,黃二牛也鍛煉了出來,舉手投足間早沒有了之前的小家子氣。
兵士見他這麽痛痛快快的交錢還挺吃驚,原以為今天這城不進呢,沒想到連人帶牛一起交了。
那還有啥好說的,收錢放行。
就這樣,在交了七文錢之後黃二牛順利的趕著牛車進了平陽縣城。
黃二牛之前來過很多次縣城,但因為心疼那進城的兩文錢所以一次還沒有進來過,雖說這兩天做生意心性有所長進,但還是被這熟悉又陌生的縣城驚到了。
穿過長長的甬道後眼前全是人,擺攤的,叫賣的,拿著籃子買東西的,身上穿的衣服也是花花綠綠格外惹眼。
要是李懷溪在的話就會發現今年節前的縣城比去年更加熱鬧,因為今年到現在平陽還沒有下雪,天氣雖然冷但還沒有到受不了的程度,所以趁著好天氣縣城周邊的人也會來逛一逛買買年貨。
黃二牛望著大街上鱗次櫛比的磚瓦房,平整的石板路,一時間有些恍惚起來,周邊熙熙攘攘全是人,隻有黃二牛牽著牛呆呆的愣在原地一動不動。
“哎,前麵的走不走啊,不走別擋著道行嗎?”
身後一道斥責的聲音傳來,黃二牛立馬迴頭看去,發現說話的人正盯著自己。
“小兄弟,麻煩挪挪車啊。”車後的人看黃二牛穿的還算板正,語氣緩和了一些。
發現來人說的正是自己,黃二牛不好意思的迴道:“不好意思啊大哥,縣城裏的人太多迷住了,我能打聽一下菜市在哪邊嗎?”
看黃二牛說話恭謹,後麵的人也沒了火氣,“順著中街往前走,走到頭右轉到東街那裏就是了。”
“好嘞大哥,謝了謝了,我這就走。”
知道了菜市的位置,黃二牛立馬牽著牛車直奔目的地。
到了菜市轉了一圈後發現自己來的有些晚,好位置都被占沒了,最後隻能牽著牛在街尾找了個地方安頓下來。
效仿周邊攤販的樣子,黃二牛把板車從牛背上解下來,把牛拴到街邊的石頭上,自己則擺正了板車的位置開始賣貨。
拿出了三個小簸箕,黃二牛把南瓜子、粉條和地瓜糖都拿了一些放在裏麵,好讓來迴走動的人都能看到。
南瓜子和粉條都是原本的樣子,地瓜糖則讓他提前敲碎了。
通過這幾天的走街串巷,黃二牛發現大部分主顧不是一下就能買一整個,而是半斤或者幾兩這樣來買的,所以現在的地瓜糖都是讓他提前敲碎了的。
三樣稀罕的貨品擺好,黃二牛穩了穩心神便喊了起來。
“各位客官瞧一瞧看一看嘞!農家自己做的山貨!”
“先看這南瓜子,香酥味美,口齒留香,小孩子吃了蟲不咬,老人家吃了皺紋少!”
“再瞧瞧這農家炒糖,原料采自深山好物,經多道工序熬製而成,入口香甜,久含不化,保準兒您沒見過。”
“還有這粉條,粗細均勻,爽滑勁道,無論是燉菜還是打湯,都能讓您的菜肴增色不少。”
“各位客官,過年了買上一些嚐嚐鮮,保準讓您滿意!”
黃二牛自從得了鄭大嫂的提點之後便換了叫賣方式,這一套是他找李懷溪幫忙想出來的。
另外李懷溪還讓他找趙明中寫了三個木牌,分別是這三種貨品的名字,此時黃二牛邊喊著邊把這三個木牌插到對應的簸箕裏麵。
連著喊了三個貨品的名字,都是眾人沒有聽說過的,所以等黃二牛喊了兩遍之後,周圍隻要是聽到叫賣的都起了興趣。
過年來縣城買年貨一方麵是為了置辦家裏需要用的東西,另一方麵則是可以看熱鬧,還能見到各地商販帶來的稀罕物品。
對於有閑心逛縣城的人來說,熱鬧這不就來了?
最後一天李懷溪拉迴來了一車布,是超市進貨商城裏直接進的,麵料跟之前的老粗布床單一樣。
鎮上布莊裏最差的料子都要二十文一尺,但超市裏麵的老粗布隻要十文錢。
這麽合適的價格大家都心動不已,再加上買了棉花也不能沒有布,所以每家又花400文各買了一匹。
一匹布四丈長,基本也夠家裏用了。
經過五天的采購,過冬最重要的東西全部備齊,一時間小莊村針線活好的婦人成了村裏最稀缺的資源,手笨的人都往自己家裏請,幫著做棉襖,縫棉被。
一家四五十斤的棉花打底,棉被、褥子、棉襖、棉褲、棉鞋可以全部換上,這些都是以前求而不得的東西,但現在在小莊村卻變成了最常見的。
李懷溪這邊進展順利,黃二牛那邊的生意也是越幹越順手。
第一批貨在駐馬鎮已經賣完了,今天他打算拉著剩下的一半去縣城看看。
熟門熟路的來到縣城後,黃二牛發現自己前麵有人牽了牲口進城。
‘怎麽迴事?之前不是不讓進牲口的嗎。’
黃二牛不明所以,於是走上前去向守城的兵士打聽。
“兵大哥,之前牲口不是得留在城外嗎,現在是可以進城了?”
守城的兵士聞言看了黃二牛一眼道:“縣太爺有令,隻在節前這段時間可以,不活牲口要交三文錢才能進去。”
“啊,比人還多啊?”黃二牛還以為是不要錢的。
“誰跟你說比人多了,節前這段時間進城費漲了,一人四文錢。”兵士說的滿不在意,這幾天他都被問煩了,心裏隻能埋怨縣太爺,以前也沒有過這檔子事,這不是平白給他添活兒幹嘛。
兵士說完黃二牛暗吸了一口涼氣,‘比平時翻了一倍,這不是明擺著斂財嗎。’
但也隻敢在心裏嘀咕,嘴上萬萬不敢說。
雖然進城費漲了,但不交也沒辦法,現在離著過年越來越近,自己車上這批貨肯定是要賣出去的。
現在城外寄存牲口的棚子已經關了,把牛自己留在城外他也不放心,於是隻能從懷裏掏了七枚銅錢遞給麵前的兵士。
這幾天經手的銀錢多了,黃二牛也鍛煉了出來,舉手投足間早沒有了之前的小家子氣。
兵士見他這麽痛痛快快的交錢還挺吃驚,原以為今天這城不進呢,沒想到連人帶牛一起交了。
那還有啥好說的,收錢放行。
就這樣,在交了七文錢之後黃二牛順利的趕著牛車進了平陽縣城。
黃二牛之前來過很多次縣城,但因為心疼那進城的兩文錢所以一次還沒有進來過,雖說這兩天做生意心性有所長進,但還是被這熟悉又陌生的縣城驚到了。
穿過長長的甬道後眼前全是人,擺攤的,叫賣的,拿著籃子買東西的,身上穿的衣服也是花花綠綠格外惹眼。
要是李懷溪在的話就會發現今年節前的縣城比去年更加熱鬧,因為今年到現在平陽還沒有下雪,天氣雖然冷但還沒有到受不了的程度,所以趁著好天氣縣城周邊的人也會來逛一逛買買年貨。
黃二牛望著大街上鱗次櫛比的磚瓦房,平整的石板路,一時間有些恍惚起來,周邊熙熙攘攘全是人,隻有黃二牛牽著牛呆呆的愣在原地一動不動。
“哎,前麵的走不走啊,不走別擋著道行嗎?”
身後一道斥責的聲音傳來,黃二牛立馬迴頭看去,發現說話的人正盯著自己。
“小兄弟,麻煩挪挪車啊。”車後的人看黃二牛穿的還算板正,語氣緩和了一些。
發現來人說的正是自己,黃二牛不好意思的迴道:“不好意思啊大哥,縣城裏的人太多迷住了,我能打聽一下菜市在哪邊嗎?”
看黃二牛說話恭謹,後麵的人也沒了火氣,“順著中街往前走,走到頭右轉到東街那裏就是了。”
“好嘞大哥,謝了謝了,我這就走。”
知道了菜市的位置,黃二牛立馬牽著牛車直奔目的地。
到了菜市轉了一圈後發現自己來的有些晚,好位置都被占沒了,最後隻能牽著牛在街尾找了個地方安頓下來。
效仿周邊攤販的樣子,黃二牛把板車從牛背上解下來,把牛拴到街邊的石頭上,自己則擺正了板車的位置開始賣貨。
拿出了三個小簸箕,黃二牛把南瓜子、粉條和地瓜糖都拿了一些放在裏麵,好讓來迴走動的人都能看到。
南瓜子和粉條都是原本的樣子,地瓜糖則讓他提前敲碎了。
通過這幾天的走街串巷,黃二牛發現大部分主顧不是一下就能買一整個,而是半斤或者幾兩這樣來買的,所以現在的地瓜糖都是讓他提前敲碎了的。
三樣稀罕的貨品擺好,黃二牛穩了穩心神便喊了起來。
“各位客官瞧一瞧看一看嘞!農家自己做的山貨!”
“先看這南瓜子,香酥味美,口齒留香,小孩子吃了蟲不咬,老人家吃了皺紋少!”
“再瞧瞧這農家炒糖,原料采自深山好物,經多道工序熬製而成,入口香甜,久含不化,保準兒您沒見過。”
“還有這粉條,粗細均勻,爽滑勁道,無論是燉菜還是打湯,都能讓您的菜肴增色不少。”
“各位客官,過年了買上一些嚐嚐鮮,保準讓您滿意!”
黃二牛自從得了鄭大嫂的提點之後便換了叫賣方式,這一套是他找李懷溪幫忙想出來的。
另外李懷溪還讓他找趙明中寫了三個木牌,分別是這三種貨品的名字,此時黃二牛邊喊著邊把這三個木牌插到對應的簸箕裏麵。
連著喊了三個貨品的名字,都是眾人沒有聽說過的,所以等黃二牛喊了兩遍之後,周圍隻要是聽到叫賣的都起了興趣。
過年來縣城買年貨一方麵是為了置辦家裏需要用的東西,另一方麵則是可以看熱鬧,還能見到各地商販帶來的稀罕物品。
對於有閑心逛縣城的人來說,熱鬧這不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