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趙明中帶來了新先生
穿越自帶超市,村長讓我來當 作者:漣秋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驚蟄到清明,經過一個月時間的連續開荒,小莊村村後的野坡子山被犁了一個遍。
因著山上的野草和灌木繁多,村裏現在燒火的柴禾都用不完,家家戶戶的院子裏都堆滿了從山上拉迴來的木頭和樹根,村子裏隨處可見都是一堆堆的野草碼成的草垛。
擱到別的村子,這些草垛可能就是孩子們撒歡的地方了,可在小莊村,草垛上麵一個孩子都沒有。
為了多掙工分,秋天能夠多分地瓜,村裏的孩子都上山了,半大孩子能幹活,小的父母就放在身邊帶著,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玩,旁邊都是幹活的大人,父母也倒放心。
小白也是看孩子的一把好手,隨著野草被收割完,山上沒有了兔子的蹤影,小白就幹起了看孩子的活,每天圍著村裏的小蘿卜頭們轉,碰到調皮搗蛋跑遠了的,不等著家裏的大人唿喊,小白就會主動擋在身前,連拉帶拽的把跑遠的孩子趕迴人堆裏。
久而久之,村裏的孩子都被它給練出來了,每天就是到固定的地方玩,不再到處亂跑。
荒地大體被開墾的差不多的時候,李懷溪分了一部分人去山腳下壘苗床,育地瓜苗,這活大家去年也都已經幹過了,做起來輕車熟路沒有難度。
村裏地窖裏的地瓜全部拿出來合到一起,把去年的十個苗床種完後又壘了二十個新的,這才把所有的種薯全部埋完。
育上地瓜後奔赴野坡子山繼續開荒,隨著開荒進程的推移,一個月前還是滿山荒草的野山現在全是翻上來的新土,因為這座山的土質較厚,夏天的大雨一來土很容易被雨水衝走,所以把地麵上礙事的雜草清理完之後,李懷溪開始帶著人在山上壘堰壩。
現成的石塊依借地形層層疊疊的壘在一起,既能讓土層變得更厚,也能減少後續的水土流失。
一開始村民們不理解李懷溪為什麽要多此一舉,就跟後山一樣開墾出來之後直接培壟不行嗎?
可當一個個堰壩壘起來之後大家明白了,跟同樣是開荒出來的後山相比,野坡子顯然更像是正兒八經的莊稼地。
堰壩一個接一個從山腳下向上延伸,組成了一塊塊大小不等的梯田,像這樣的地,不管種多少年土都不會少,即使疏於管理,以後也不會輕易再變迴野山。
把野山馴化成良田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又是一個月過去,隨著開荒進程接近尾聲,堅硬如超市裏的兵工鏟都被磨沒了。
村民們看著手裏被磨得隻有巴掌大的精鐵鏟頭都心疼不已,這好鐵用慣了,再用迴以前的薄鐵,哪哪都不得勁,最後一合計,每家拿了一百文,又找李懷溪買了一批全新的迴來。
拿著新買迴來的兵工鏟培地壟,用起來那叫一個順手。
地壟還沒培完,趙明中帶著自己尋到的先生到了。
為了給小莊村找個合適的先生,趙明中可是沒少費力氣,自從自己當上縣太爺以後,前來拜訪的讀書人就絡繹不絕。
大家都是聰明人,新的縣令大人上任,不求謀個一官半職,能在人前多刷一刷臉混個臉熟也是賺的。
一開始趙明中還饒有興致的挨個接待,可接觸的多了就發現隻要登門拜訪的就沒有一個是目的單純的。
不是來套近乎就是來探他這個新縣令底細的,真才實學的沒多少,一時間平陽衙門裏滿是功利與酸腐之氣。
零星幾個還算有些學問的,等見過幾麵之後趙明中一提想讓人去山旮旯裏當教書先生,人家還以為是縣令耍著自己玩。
好家夥,平陽縣這裏能把書讀好的哪個不是集一族之力供出來的,這好不容易從村裏擺脫出來了,本來是想投奔你,結果讓我去比我們村還窮的地方教書,怕不是癡人說夢。
趙明中也是無奈,總不能明著說你去給我教幾年書等迴來咱就是自己人了,再者說即使說了也不一定管用,誰會把大好時間浪費在這上麵,有那時間自己再尋個別的出路不行嗎,幹嘛非得在你這一棵樹上吊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看著這些自詡為君子的讀書人一副功利的嘴臉,趙明中時常會想起李懷溪來,倆人關係這麽近,可是自己上任這麽久了,也沒見他向自己提過什麽請求,就連自己答應過的先生現在都成了難題,唉,感覺有些丟臉。
正當趙明中以為自己要食言的時候,小葉給他帶來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作為自己的書童,能在這個時候替自己分憂,趙明中把小葉著實好好誇獎了一番。
小葉帶迴來的是趙明中老家鳳縣的一個老夫子,教了一輩子書因為在當地得罪了權貴而被迫離開了鳳縣,可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哪能是輕易可以割舍的,老夫子不想遠離故土,於是皴巡之下便來到了隔壁的平陽縣。
饑寒交迫的時候小葉給了他一個饅頭,倆人搭上話之後便到趙明中這裏領了去小莊村教書的差事。
帶著撿來的老夫子興致勃勃的來到小莊村,穿過進村的山口之後還不等歇腳,趙明中就被眼前的一幕震住了。
隻見村後,年初還是一片荒蕪的野山,短短兩個月沒來,這會兒已經完全變了樣子,層層疊疊的堰壩,或有序或無序的盤疊在山坡上,厚厚的土被培成了地壟,哪裏還有半點野山的樣子。
看到這一幕的趙明中感慨不已,能把荒山開墾成良田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可小莊村竟然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辦到了。
冷靜下來後趙明中想到了年前李懷溪對自己說過的話,‘以後有你罩著了我還用它幹什麽,再說了這個就是我們村拿來種地的鏟子......’
想到村民們的鐵鏟,趙明中不由得一笑,心裏的疑問好像能夠說通了,不過還是要跟李懷溪請教一下,這到底是怎麽辦到的。
身旁的老夫子跟著趙明中走了一路的山路,心裏鬱結的氣也在山間慢慢得到消解,當看到小莊村井然有序的村舍時,心裏頓時一片豁然開朗,這樣的小山村也太適合養老了!
不等趙明中引路,老夫子自顧自地就往前走了起來,轉過一個彎看到李宗瑞家的青磚大瓦房,‘好家夥,這麽窮的村還有地主呢。’
再往前走到了看到了李懷溪家的四合院,‘好家夥,倆地主,這村子不簡單啊!’
老夫子跟著趙明中來到李懷溪的四合院門口,看著趙明中叫門。
不一會門開了,留在家裏看家的鄭小菊見來人是縣太爺,打了聲招唿就要上前行禮。
趙明中看鄭小菊的肚子已經隆起,連忙把身子側向一旁製止道:“大嫂,我們之間就不要見外了,去年在這裏,我可是沒少吃你做的飯食,你現在重著身子,咱就不在乎這些虛禮了,要是讓李兄見到了,我該被他說是那種迂腐之人了。”
鄭小菊聽到趙明中的話還是微微福了一禮,“縣令大人....”
話還沒有說出口,趙明中連忙打斷道:“大嫂,我叫你大嫂你叫我縣令大人這怎麽合適,我跟李兄是莫逆之交,微時又是咱村的教書先生,在縣城我是縣令大人,迴到村裏了你可別這麽叫我了。”
“那我,還是叫你趙先生?”鄭小菊詢問道。
“甚好甚好,還是這麽稱唿聽著親切!”趙明中笑著道。
“大嫂,李兄在家嗎,我今天來有事要找他。”
“小溪帶著村裏人上山去了,估摸著也快迴來了,要不你進屋等他一會兒吧。”
趙明中忙擺手道:“不了不了,正好有事要跟他請教,我去找他吧,他在哪個山頭?”
趙明中問的是哪個山頭,手卻指向身後的野坡子,鄭小菊見他一副著急的樣子便輕輕的點了點頭。
得到鄭小菊的確認,趙明中來不及招唿,把老夫子扔在大門口,自顧自地就朝山上跑了過去,老夫子被身前的鄭小菊看著一臉尷尬,拱了拱手也忙隨著趙明中的步子追了上去。
李懷溪這會兒正在山上帶著村民們培地壟,老遠就聽到有人在山腳下喊自己,往下望去見到是趙明中來了,李懷溪還挺意外。
把活交給旁邊的村民,李懷溪朝山下的趙明中高聲迴應了一聲準備下山去接他。
然而聽到李懷溪迴應的趙明中卻並沒有停下步子,而是順著村民們開出來的山路一個勁的向上走。
倆人在半山腰碰麵,看著抬頭望著自己,氣喘籲籲的趙明中,李懷溪笑著道:“這不是我們縣令大人嗎,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
“咳咳,什麽風啊,文風,我這是給你送先生來了。”趙明中說完之後示意李懷溪往下看,隻見一個老頭正雙手撐著膝蓋在不遠處大口喘著粗氣。
“我剛才看到是你後都喊你了,怎麽還爬上來呢,等我下去見你不就行了。”李懷溪往下走了一步,跟趙明中站在了一個高度上。
趙明中已經緩過了氣來,笑著道:“我上來肯定是有事要跟你請教啊。”
說完往四周指了一下問道:“這片山我沒記錯的話兩個月前我來的時候還是一片野山吧?怎麽這麽快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看著一臉疑問的趙明中,李懷溪也沒有打算瞞著他,實話實說道:“如你所見,我帶著我們村的村民開荒把這片山開出來了,怎麽樣縣令大人,我這個村長當的還算稱職吧?”
“稱職,太稱職了,我得表彰你。”
“哎,表彰就算了吧。”李懷溪知道趙明中所說的表彰肯定就是一紙公文當著村裏的人念一遍,什麽實際用處也沒有,所以連忙打斷了他。
“李兄,你得好好跟我說一下這片山怎麽開出來的,這速度也太快了,我取取經。”
趙明中一臉真誠,李懷溪知道他這是職業病上來了,當下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轉而認真給他講解了起來。
“我們村這片山屬於土比較厚的山,之前你也知道,草厚樹也多,山的坡度還陡,要開荒的話純靠人力不好弄,所以我們村就多買了幾頭驢子,套上犁之後犁了一遍,再加上咱村裏有好東西。”
李懷溪說到這給趙明中使了個眼色,趙明中知道他說的是那鋒利無比又厚實非常的鐵鏟,於是也遞了一個我懂得的眼神。
李懷溪繼續道:“有趁手的家夥什再加上那幾頭驢子,幹起活來就快了,當然這不是最關鍵的。”
“最關鍵的是什麽?方便跟我說一下嗎?”趙明中急切地問道。
“當然可以。”
“最關鍵的是我們村有一個公分製度。”
“公分製度?”
“沒錯”
接下來就是李懷溪的單方麵輸出,把公分製度的優缺點全部跟趙明中教了一遍,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新鮮製度,趙明中越聽嘴巴張的越大,這簡直超出了自己的理解範疇。
“李兄,我可以把這個製度學了去嗎?我也用用?”趙明中聽完後提出自己的想法。
“沒問題,不過這個製度有好也有壞,要是沒有個統一的目的,大家會出工不出力,弄不好事辦不成,你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好的好的,我迴去好好捋一下。”在李懷溪這裏長了見識的趙明中興奮異常,每次來都能學到新東西,這種感覺真好。
轉頭又看到了不遠處正在撿拾草根的李懷柔,趙明中更是開心,這活自己小時候也幹過,怎麽同樣是幹農活,李懷柔的一舉一動這麽好看呢。
李懷溪看他有點走神,出聲道:“山上風大,咱倆別在這聊了,迴家坐一會兒吧。”
“迴家?不迴家,這就挺好的。”趙明中怔怔的看著不遠處的李懷柔下意識地迴道。
“不迴家?你請迴來的先生都快癱在這裏了,不迴家歇歇,明天怎麽給村裏的孩子們教書啊?”
聽到李懷溪的話趙明中緩過了神來,視線從李懷柔身上收迴,看向山下已經躺在地上的老夫子,忙道:“迴家迴家!夫子年紀大了,爬山出了一身汗,可不能在這吹著了。”
因著山上的野草和灌木繁多,村裏現在燒火的柴禾都用不完,家家戶戶的院子裏都堆滿了從山上拉迴來的木頭和樹根,村子裏隨處可見都是一堆堆的野草碼成的草垛。
擱到別的村子,這些草垛可能就是孩子們撒歡的地方了,可在小莊村,草垛上麵一個孩子都沒有。
為了多掙工分,秋天能夠多分地瓜,村裏的孩子都上山了,半大孩子能幹活,小的父母就放在身邊帶著,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玩,旁邊都是幹活的大人,父母也倒放心。
小白也是看孩子的一把好手,隨著野草被收割完,山上沒有了兔子的蹤影,小白就幹起了看孩子的活,每天圍著村裏的小蘿卜頭們轉,碰到調皮搗蛋跑遠了的,不等著家裏的大人唿喊,小白就會主動擋在身前,連拉帶拽的把跑遠的孩子趕迴人堆裏。
久而久之,村裏的孩子都被它給練出來了,每天就是到固定的地方玩,不再到處亂跑。
荒地大體被開墾的差不多的時候,李懷溪分了一部分人去山腳下壘苗床,育地瓜苗,這活大家去年也都已經幹過了,做起來輕車熟路沒有難度。
村裏地窖裏的地瓜全部拿出來合到一起,把去年的十個苗床種完後又壘了二十個新的,這才把所有的種薯全部埋完。
育上地瓜後奔赴野坡子山繼續開荒,隨著開荒進程的推移,一個月前還是滿山荒草的野山現在全是翻上來的新土,因為這座山的土質較厚,夏天的大雨一來土很容易被雨水衝走,所以把地麵上礙事的雜草清理完之後,李懷溪開始帶著人在山上壘堰壩。
現成的石塊依借地形層層疊疊的壘在一起,既能讓土層變得更厚,也能減少後續的水土流失。
一開始村民們不理解李懷溪為什麽要多此一舉,就跟後山一樣開墾出來之後直接培壟不行嗎?
可當一個個堰壩壘起來之後大家明白了,跟同樣是開荒出來的後山相比,野坡子顯然更像是正兒八經的莊稼地。
堰壩一個接一個從山腳下向上延伸,組成了一塊塊大小不等的梯田,像這樣的地,不管種多少年土都不會少,即使疏於管理,以後也不會輕易再變迴野山。
把野山馴化成良田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又是一個月過去,隨著開荒進程接近尾聲,堅硬如超市裏的兵工鏟都被磨沒了。
村民們看著手裏被磨得隻有巴掌大的精鐵鏟頭都心疼不已,這好鐵用慣了,再用迴以前的薄鐵,哪哪都不得勁,最後一合計,每家拿了一百文,又找李懷溪買了一批全新的迴來。
拿著新買迴來的兵工鏟培地壟,用起來那叫一個順手。
地壟還沒培完,趙明中帶著自己尋到的先生到了。
為了給小莊村找個合適的先生,趙明中可是沒少費力氣,自從自己當上縣太爺以後,前來拜訪的讀書人就絡繹不絕。
大家都是聰明人,新的縣令大人上任,不求謀個一官半職,能在人前多刷一刷臉混個臉熟也是賺的。
一開始趙明中還饒有興致的挨個接待,可接觸的多了就發現隻要登門拜訪的就沒有一個是目的單純的。
不是來套近乎就是來探他這個新縣令底細的,真才實學的沒多少,一時間平陽衙門裏滿是功利與酸腐之氣。
零星幾個還算有些學問的,等見過幾麵之後趙明中一提想讓人去山旮旯裏當教書先生,人家還以為是縣令耍著自己玩。
好家夥,平陽縣這裏能把書讀好的哪個不是集一族之力供出來的,這好不容易從村裏擺脫出來了,本來是想投奔你,結果讓我去比我們村還窮的地方教書,怕不是癡人說夢。
趙明中也是無奈,總不能明著說你去給我教幾年書等迴來咱就是自己人了,再者說即使說了也不一定管用,誰會把大好時間浪費在這上麵,有那時間自己再尋個別的出路不行嗎,幹嘛非得在你這一棵樹上吊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看著這些自詡為君子的讀書人一副功利的嘴臉,趙明中時常會想起李懷溪來,倆人關係這麽近,可是自己上任這麽久了,也沒見他向自己提過什麽請求,就連自己答應過的先生現在都成了難題,唉,感覺有些丟臉。
正當趙明中以為自己要食言的時候,小葉給他帶來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作為自己的書童,能在這個時候替自己分憂,趙明中把小葉著實好好誇獎了一番。
小葉帶迴來的是趙明中老家鳳縣的一個老夫子,教了一輩子書因為在當地得罪了權貴而被迫離開了鳳縣,可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哪能是輕易可以割舍的,老夫子不想遠離故土,於是皴巡之下便來到了隔壁的平陽縣。
饑寒交迫的時候小葉給了他一個饅頭,倆人搭上話之後便到趙明中這裏領了去小莊村教書的差事。
帶著撿來的老夫子興致勃勃的來到小莊村,穿過進村的山口之後還不等歇腳,趙明中就被眼前的一幕震住了。
隻見村後,年初還是一片荒蕪的野山,短短兩個月沒來,這會兒已經完全變了樣子,層層疊疊的堰壩,或有序或無序的盤疊在山坡上,厚厚的土被培成了地壟,哪裏還有半點野山的樣子。
看到這一幕的趙明中感慨不已,能把荒山開墾成良田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可小莊村竟然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辦到了。
冷靜下來後趙明中想到了年前李懷溪對自己說過的話,‘以後有你罩著了我還用它幹什麽,再說了這個就是我們村拿來種地的鏟子......’
想到村民們的鐵鏟,趙明中不由得一笑,心裏的疑問好像能夠說通了,不過還是要跟李懷溪請教一下,這到底是怎麽辦到的。
身旁的老夫子跟著趙明中走了一路的山路,心裏鬱結的氣也在山間慢慢得到消解,當看到小莊村井然有序的村舍時,心裏頓時一片豁然開朗,這樣的小山村也太適合養老了!
不等趙明中引路,老夫子自顧自地就往前走了起來,轉過一個彎看到李宗瑞家的青磚大瓦房,‘好家夥,這麽窮的村還有地主呢。’
再往前走到了看到了李懷溪家的四合院,‘好家夥,倆地主,這村子不簡單啊!’
老夫子跟著趙明中來到李懷溪的四合院門口,看著趙明中叫門。
不一會門開了,留在家裏看家的鄭小菊見來人是縣太爺,打了聲招唿就要上前行禮。
趙明中看鄭小菊的肚子已經隆起,連忙把身子側向一旁製止道:“大嫂,我們之間就不要見外了,去年在這裏,我可是沒少吃你做的飯食,你現在重著身子,咱就不在乎這些虛禮了,要是讓李兄見到了,我該被他說是那種迂腐之人了。”
鄭小菊聽到趙明中的話還是微微福了一禮,“縣令大人....”
話還沒有說出口,趙明中連忙打斷道:“大嫂,我叫你大嫂你叫我縣令大人這怎麽合適,我跟李兄是莫逆之交,微時又是咱村的教書先生,在縣城我是縣令大人,迴到村裏了你可別這麽叫我了。”
“那我,還是叫你趙先生?”鄭小菊詢問道。
“甚好甚好,還是這麽稱唿聽著親切!”趙明中笑著道。
“大嫂,李兄在家嗎,我今天來有事要找他。”
“小溪帶著村裏人上山去了,估摸著也快迴來了,要不你進屋等他一會兒吧。”
趙明中忙擺手道:“不了不了,正好有事要跟他請教,我去找他吧,他在哪個山頭?”
趙明中問的是哪個山頭,手卻指向身後的野坡子,鄭小菊見他一副著急的樣子便輕輕的點了點頭。
得到鄭小菊的確認,趙明中來不及招唿,把老夫子扔在大門口,自顧自地就朝山上跑了過去,老夫子被身前的鄭小菊看著一臉尷尬,拱了拱手也忙隨著趙明中的步子追了上去。
李懷溪這會兒正在山上帶著村民們培地壟,老遠就聽到有人在山腳下喊自己,往下望去見到是趙明中來了,李懷溪還挺意外。
把活交給旁邊的村民,李懷溪朝山下的趙明中高聲迴應了一聲準備下山去接他。
然而聽到李懷溪迴應的趙明中卻並沒有停下步子,而是順著村民們開出來的山路一個勁的向上走。
倆人在半山腰碰麵,看著抬頭望著自己,氣喘籲籲的趙明中,李懷溪笑著道:“這不是我們縣令大人嗎,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
“咳咳,什麽風啊,文風,我這是給你送先生來了。”趙明中說完之後示意李懷溪往下看,隻見一個老頭正雙手撐著膝蓋在不遠處大口喘著粗氣。
“我剛才看到是你後都喊你了,怎麽還爬上來呢,等我下去見你不就行了。”李懷溪往下走了一步,跟趙明中站在了一個高度上。
趙明中已經緩過了氣來,笑著道:“我上來肯定是有事要跟你請教啊。”
說完往四周指了一下問道:“這片山我沒記錯的話兩個月前我來的時候還是一片野山吧?怎麽這麽快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看著一臉疑問的趙明中,李懷溪也沒有打算瞞著他,實話實說道:“如你所見,我帶著我們村的村民開荒把這片山開出來了,怎麽樣縣令大人,我這個村長當的還算稱職吧?”
“稱職,太稱職了,我得表彰你。”
“哎,表彰就算了吧。”李懷溪知道趙明中所說的表彰肯定就是一紙公文當著村裏的人念一遍,什麽實際用處也沒有,所以連忙打斷了他。
“李兄,你得好好跟我說一下這片山怎麽開出來的,這速度也太快了,我取取經。”
趙明中一臉真誠,李懷溪知道他這是職業病上來了,當下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轉而認真給他講解了起來。
“我們村這片山屬於土比較厚的山,之前你也知道,草厚樹也多,山的坡度還陡,要開荒的話純靠人力不好弄,所以我們村就多買了幾頭驢子,套上犁之後犁了一遍,再加上咱村裏有好東西。”
李懷溪說到這給趙明中使了個眼色,趙明中知道他說的是那鋒利無比又厚實非常的鐵鏟,於是也遞了一個我懂得的眼神。
李懷溪繼續道:“有趁手的家夥什再加上那幾頭驢子,幹起活來就快了,當然這不是最關鍵的。”
“最關鍵的是什麽?方便跟我說一下嗎?”趙明中急切地問道。
“當然可以。”
“最關鍵的是我們村有一個公分製度。”
“公分製度?”
“沒錯”
接下來就是李懷溪的單方麵輸出,把公分製度的優缺點全部跟趙明中教了一遍,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新鮮製度,趙明中越聽嘴巴張的越大,這簡直超出了自己的理解範疇。
“李兄,我可以把這個製度學了去嗎?我也用用?”趙明中聽完後提出自己的想法。
“沒問題,不過這個製度有好也有壞,要是沒有個統一的目的,大家會出工不出力,弄不好事辦不成,你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好的好的,我迴去好好捋一下。”在李懷溪這裏長了見識的趙明中興奮異常,每次來都能學到新東西,這種感覺真好。
轉頭又看到了不遠處正在撿拾草根的李懷柔,趙明中更是開心,這活自己小時候也幹過,怎麽同樣是幹農活,李懷柔的一舉一動這麽好看呢。
李懷溪看他有點走神,出聲道:“山上風大,咱倆別在這聊了,迴家坐一會兒吧。”
“迴家?不迴家,這就挺好的。”趙明中怔怔的看著不遠處的李懷柔下意識地迴道。
“不迴家?你請迴來的先生都快癱在這裏了,不迴家歇歇,明天怎麽給村裏的孩子們教書啊?”
聽到李懷溪的話趙明中緩過了神來,視線從李懷柔身上收迴,看向山下已經躺在地上的老夫子,忙道:“迴家迴家!夫子年紀大了,爬山出了一身汗,可不能在這吹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