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攻安平清河之策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炎又把郭嘉、典偉、杜襲、張合和潘璋等幾個人找來,除了杜襲之外,其餘均是明年攻打冀州時要隨軍的將領。
“諸位,今已是冬季,黃河已開始結冰,在此之前,我已讓子緒和子山分別從東平陵和章武調運糧草到平原和南皮,為明年攻打安平、清河做準備。這場大戰,不可避免,我若不及早出兵,袁紹也會出兵攻打平原或渤海。”
“故我打算先發製人,先出兵攻打安平或清河,把火燒到敵境,如今就能讓平原和渤海兩郡百姓不受戰事侵擾,安心耕種,當初我等製定此戰略時,因距離戰事日久,故不商討具體該如何去打,如今就不得不商討了。”
陳炎看著諸人,看看誰先說話,結果還是郭嘉。
“袁紹大軍從易京迴到鄴城,已是八九月份了,其軍久戰,豈是休息這麽幾個月時間就能恢複的?所以,州牧無須擔心,袁紹若攻青州,最快也得等到五六月份才動手。我軍明年春就發兵攻安平和清河,可比袁紹快一步,搶占先機。”
看到郭嘉娓娓道來,想必早有準備。
“看來,奉孝已是經過深思熟慮了,那就把你的想法說出來吧!”
郭嘉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張輿圖來,在上麵比比劃劃:“從渤海南皮到安平信都,路程三四百裏,從平原城到達信都約三百裏,而從平原城到甘陵不到兩百裏路。袁紹在安平信都和清河甘陵各屯兵五六千人,若這兩地遇襲,袁紹唯有從鄴城出兵,支援兩城。從鄴城到信都將近五百裏,到達清河亦有三百裏以上。”
看得出,他也是下一番功夫的。
“我軍若從南皮出兵攻信都,同時從平原攻甘陵,兩邊出兵,兵力過於分散,要想攻破信都和甘陵,隻怕難上加難。”
陳炎點了點頭,此前他也想過,以他如今的兵力,最多出不足一萬兵力,如果分攻兩城,這兵力就不夠用了。那麽,他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集中兵力,攻打其中的一個,拿下後,再想辦法打另外一個。
“我軍需集中兵力,先攻一城,拿下後,再攻另一城,如此一來,我軍能攻的,唯有安平國的信都城。不管從南皮還是平原,去信都都有三四百裏路。我軍以強盛兵力攻信都,信都孤立無援,隻能向鄴城求援,可鄴城到信都較遠,我軍就有可能在援軍到達之前,攻下信都。”
張合有了疑問:“若袁軍從甘陵出兵支援呢?我軍出兵後,平原兵力空虛,無力再攻甘陵,甘陵則放膽出兵。”
不過,郭嘉顯然早已考慮到這點:“袁紹未必有這膽量,若甘陵出兵救信都,則甘陵兵力空虛,雖明知平原無力攻甘陵,但袁紹不得不防備,萬一我軍行調虎離山之計呢?故我以為,袁紹不會動甘陵的兵力去支援,隻會從鄴城出兵。不過,袁紹倒是有可能會從甘陵出兵,向平原方向進去,行圍魏救趙之計。”
“圍魏救趙?”陳炎似乎並不放在心上:“這倒應付,仲從曾在平原與清河交界之處擊敗袁譚,今仍以仲從堅守平原,吸引袁軍來攻。”
“嗯,州牧之言與我相同,我軍傾力攻信都,仲從所率陷陣營乃軍中精銳,其兵力已擴展到兩千,擋甘陵方向五千兵力都不成問題。如此一來,我軍就能傾力攻信都,若在袁軍援軍到來之前拿下,那更好,若拿不下,屆時再做打算。”
郭嘉滔滔不絕,把他的計策說了一遍,思路很清晰。眾人沉吟了起來,想著他的計策有沒有漏洞。
張合在冀州為將時間長了,對道路情況比較熟悉,他提醒了一句:“甘陵之西有條河,稱為白溝,寬度窄處在清河國廣川縣,有廣川渡口,若我軍攻打信都,不管是從南皮出兵還是平原出兵,都需走此渡口。以我之見,我軍當於冬季提前攻占廣川,控製渡口。日後若清河甘陵出兵攻平原,隻能往南繞道幾十裏,從另一渡口渡過白溝。”
“儁乂提醒的是……我軍確實當先占據廣川縣。”陳炎突然想起,他和國淵討論冀州旱災時,曾說過曆史上曹操的一項功績,即引漳水入白溝,用於灌溉良田,緩解了災情。
張合又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但平原城由高將軍鎮守,自是不成問題,可南皮呢?南皮出兵後,必兵力空虛。”
郭嘉早有想法:“今年秋,袁紹派次子袁熙率軍攻打涿城,結果無功而返,後退兵於河間易城,駐守了下來。不過,袁紹此舉,不是針對南皮,可能還是涿城,如我所料不錯的話,隻怕袁紹已經鼓動遼西烏桓蹋頓出兵攻打涿城,屆時袁熙也率軍攻打涿城,兩麵夾擊,不知田國讓是否能守得住?”
“我此前已經派人聯係鮮於輔和閻柔,兩人已答應協防烏桓,若烏桓與袁熙同時出兵,國讓隻要堅守下去,必有轉機。”
陳炎並沒有說轉機在哪,其暗含的意思是,安平清河戰場打完了,他就能支援涿郡。這戰事看似不同戰場,各自為戰,實際上是一個整體,安平清河勝了,涿郡戰場也能獲勝。
郭嘉是個聰明人,很快就明白陳炎的意思。他點了點頭:“州牧所言極是,袁熙所率,是為攻打涿城,袁紹謀劃已久,斷不會改變主意,向南皮發兵,否則失信於蹋頓,所以,南皮應該是安全的。萬一袁熙真向南皮發兵了,南皮隻需以少量兵力,駐守渡口,防範袁軍渡過白溝即可。”
“嗯,奉孝言之有理,如此一來,出兵後,平原和南皮雖兵力空虛,但我亦無須著急。”陳炎認可了郭嘉的說法。袁紹既然把蹋頓給引進來,就必須得出兵涿郡,拿下涿城,否則蹋頓那裏就不好交代了。
“報!”一個士兵在門口,看到一幫軍方大佬在開會,一時不敢進來。
“進來吧,有什麽消息?”
“諸位,今已是冬季,黃河已開始結冰,在此之前,我已讓子緒和子山分別從東平陵和章武調運糧草到平原和南皮,為明年攻打安平、清河做準備。這場大戰,不可避免,我若不及早出兵,袁紹也會出兵攻打平原或渤海。”
“故我打算先發製人,先出兵攻打安平或清河,把火燒到敵境,如今就能讓平原和渤海兩郡百姓不受戰事侵擾,安心耕種,當初我等製定此戰略時,因距離戰事日久,故不商討具體該如何去打,如今就不得不商討了。”
陳炎看著諸人,看看誰先說話,結果還是郭嘉。
“袁紹大軍從易京迴到鄴城,已是八九月份了,其軍久戰,豈是休息這麽幾個月時間就能恢複的?所以,州牧無須擔心,袁紹若攻青州,最快也得等到五六月份才動手。我軍明年春就發兵攻安平和清河,可比袁紹快一步,搶占先機。”
看到郭嘉娓娓道來,想必早有準備。
“看來,奉孝已是經過深思熟慮了,那就把你的想法說出來吧!”
郭嘉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張輿圖來,在上麵比比劃劃:“從渤海南皮到安平信都,路程三四百裏,從平原城到達信都約三百裏,而從平原城到甘陵不到兩百裏路。袁紹在安平信都和清河甘陵各屯兵五六千人,若這兩地遇襲,袁紹唯有從鄴城出兵,支援兩城。從鄴城到信都將近五百裏,到達清河亦有三百裏以上。”
看得出,他也是下一番功夫的。
“我軍若從南皮出兵攻信都,同時從平原攻甘陵,兩邊出兵,兵力過於分散,要想攻破信都和甘陵,隻怕難上加難。”
陳炎點了點頭,此前他也想過,以他如今的兵力,最多出不足一萬兵力,如果分攻兩城,這兵力就不夠用了。那麽,他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集中兵力,攻打其中的一個,拿下後,再想辦法打另外一個。
“我軍需集中兵力,先攻一城,拿下後,再攻另一城,如此一來,我軍能攻的,唯有安平國的信都城。不管從南皮還是平原,去信都都有三四百裏路。我軍以強盛兵力攻信都,信都孤立無援,隻能向鄴城求援,可鄴城到信都較遠,我軍就有可能在援軍到達之前,攻下信都。”
張合有了疑問:“若袁軍從甘陵出兵支援呢?我軍出兵後,平原兵力空虛,無力再攻甘陵,甘陵則放膽出兵。”
不過,郭嘉顯然早已考慮到這點:“袁紹未必有這膽量,若甘陵出兵救信都,則甘陵兵力空虛,雖明知平原無力攻甘陵,但袁紹不得不防備,萬一我軍行調虎離山之計呢?故我以為,袁紹不會動甘陵的兵力去支援,隻會從鄴城出兵。不過,袁紹倒是有可能會從甘陵出兵,向平原方向進去,行圍魏救趙之計。”
“圍魏救趙?”陳炎似乎並不放在心上:“這倒應付,仲從曾在平原與清河交界之處擊敗袁譚,今仍以仲從堅守平原,吸引袁軍來攻。”
“嗯,州牧之言與我相同,我軍傾力攻信都,仲從所率陷陣營乃軍中精銳,其兵力已擴展到兩千,擋甘陵方向五千兵力都不成問題。如此一來,我軍就能傾力攻信都,若在袁軍援軍到來之前拿下,那更好,若拿不下,屆時再做打算。”
郭嘉滔滔不絕,把他的計策說了一遍,思路很清晰。眾人沉吟了起來,想著他的計策有沒有漏洞。
張合在冀州為將時間長了,對道路情況比較熟悉,他提醒了一句:“甘陵之西有條河,稱為白溝,寬度窄處在清河國廣川縣,有廣川渡口,若我軍攻打信都,不管是從南皮出兵還是平原出兵,都需走此渡口。以我之見,我軍當於冬季提前攻占廣川,控製渡口。日後若清河甘陵出兵攻平原,隻能往南繞道幾十裏,從另一渡口渡過白溝。”
“儁乂提醒的是……我軍確實當先占據廣川縣。”陳炎突然想起,他和國淵討論冀州旱災時,曾說過曆史上曹操的一項功績,即引漳水入白溝,用於灌溉良田,緩解了災情。
張合又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但平原城由高將軍鎮守,自是不成問題,可南皮呢?南皮出兵後,必兵力空虛。”
郭嘉早有想法:“今年秋,袁紹派次子袁熙率軍攻打涿城,結果無功而返,後退兵於河間易城,駐守了下來。不過,袁紹此舉,不是針對南皮,可能還是涿城,如我所料不錯的話,隻怕袁紹已經鼓動遼西烏桓蹋頓出兵攻打涿城,屆時袁熙也率軍攻打涿城,兩麵夾擊,不知田國讓是否能守得住?”
“我此前已經派人聯係鮮於輔和閻柔,兩人已答應協防烏桓,若烏桓與袁熙同時出兵,國讓隻要堅守下去,必有轉機。”
陳炎並沒有說轉機在哪,其暗含的意思是,安平清河戰場打完了,他就能支援涿郡。這戰事看似不同戰場,各自為戰,實際上是一個整體,安平清河勝了,涿郡戰場也能獲勝。
郭嘉是個聰明人,很快就明白陳炎的意思。他點了點頭:“州牧所言極是,袁熙所率,是為攻打涿城,袁紹謀劃已久,斷不會改變主意,向南皮發兵,否則失信於蹋頓,所以,南皮應該是安全的。萬一袁熙真向南皮發兵了,南皮隻需以少量兵力,駐守渡口,防範袁軍渡過白溝即可。”
“嗯,奉孝言之有理,如此一來,出兵後,平原和南皮雖兵力空虛,但我亦無須著急。”陳炎認可了郭嘉的說法。袁紹既然把蹋頓給引進來,就必須得出兵涿郡,拿下涿城,否則蹋頓那裏就不好交代了。
“報!”一個士兵在門口,看到一幫軍方大佬在開會,一時不敢進來。
“進來吧,有什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