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沮授的信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沮授雖被關押,實際上吃喝不愁,隻是自由受到了限製。
自從他和陳炎聊了之後,他想了一下,陳炎話裏已經挑明,曹操才是袁紹最大的敵人。這就意味著,曹操可能會率軍北上。
他仔細分析了一下曹操的情況,去年,曹操趁易京大戰之時,攻克徐州,呂布敗亡。不久,曹操又攻破河內,任命魏種為河內太守。
早年,魏種被曹操舉孝廉,在兗州為官。後來,呂布入主兗州,大多數兗州官員皆反曹操,投降呂布,曹操卻對魏種深信不疑,稱唯獨魏種不會棄他,結果魏種棄城而逃。攻克河內後,曹操生擒魏種,卻不計較以往之事,仍任命魏種為河內太守。
此舉明麵上表現出曹操寬宏大量的一麵。可是,魏種終究不是曹操的親信,曹操也沒有在河內駐軍。曹操這麽做,恐怕大有深意,應該是想迷惑袁紹,讓袁紹以為他暫時不會大軍北上。
去年中,駐軍於宛城的張繡一向與曹操為敵,卻拒絕了袁紹派去的人,選擇投降曹操。劉表又是守成之輩。也就是說,曹操在東麵徐州、南麵荊州方向,已暫時沒有憂患,那麽關中和汝南一帶呢?
沮授接著分析起來。曹操以鍾繇為司隸校尉,經略關中,雖然未必能平定關中,但關中及涼州諸侯,也威脅不了曹操。至於汝南,曹操派李通和滿寵駐守,袁紹曾想拉攏李通,卻為其所拒。汝南隻有一些黃巾賊,也撼動不了曹操。
沮授這麽一分析,頓時臉色大變,曹操已經具備北上攻打冀州的條件。既然條件符合,那麽曹操就有可能真的會出兵北上。一旦曹操率軍北上,袁紹就會麵臨南北夾擊,屆時鄴城危矣!看來,陳炎講的話沒錯,袁紹最大的敵人不是陳炎,而是曹操。
那麽,曹操會什麽時候進兵呢?沮授很快就想明白了,眼前就有一個機會,那就是趁袁紹大軍北上攻打信都、鄴城兵力空虛之時。
戰場上偶爾傳來廝殺的聲音,讓他明白,袁紹大軍如今就在信都外。
陳炎故意把消息告訴自己,多半也是想讓自己把消息傳出去,莫非他知道自己有辦法把消息傳出去?
說起來,沮授確實有辦法把消息傳出來。陳炎雖然派兵看守,但他仍有些辦法,誰讓他是冀州本地人呢?如今他已經暗中聯係了一個信任他的老鄉降兵,作為暗線,正在策劃逃跑。隻是逃跑的時機還不成熟,他暫時不敢行動而已。可是,這條暗線一旦用了,就有可能會暴露,他也就失去了逃跑的機會。此刻,他猶豫不決。
陳炎這家夥真是陰險,行的是陽謀,故意把消息告訴沮授,沮授有心不上這個狗當,但又擔心袁紹沒有察覺,為曹操所乘。糾結了幾天時間,他終於決定用了自己的暗線,把消息傳出來。
他寫了封密信,交給了他的暗線,交代其趁機出城,把信送到袁軍營寨。為了讓沮授打發時間,陳炎也不吝嗇,給他準備了些紙,讓他研習書法。所以,他正好有紙寫信。信送出去後,沮授鬆了口氣。
次日,看守沮授的士兵匆匆來見陳炎。
“報州牧。”
“哦,沮授有何動靜?”
“沒發現他有動靜,但今天給他換紙,州牧送去的紙,似乎少了一張。”
“哈哈,看來他拿去寫信了,你故作不知就行了……想不到沮授還真有辦法把信送出去,想必有細作,盯緊點,查一查他是怎麽送出去的?”
原來,陳炎讓士兵仔細盯緊送進去的物品,包括紙、筆等,就算要扔掉的,也要清點一番。其實,當時陳炎聽從郭嘉的主意,把這事告訴沮授,但他也做了兩手準備。如果沮授沒辦法把這事告訴袁紹,那他隻好自己再另想辦法告訴袁紹了。如今沮授代勞,倒省了不少事,畢竟沮授的信更容易讓袁紹相信。
……
袁軍大營。
今日沒有攻城,袁紹正營寨中與諸將商討大事。
一個士兵進來:“報大將軍,今日一支箭射中營寨大門的柱子上,上麵有封信,士兵覺得有異,就帶了進來。”
士兵把過程說了一遍,又把信遞給袁紹,袁紹打開一看,隻有一張紙,是沮授寫的,說曹操可能率軍北上,讓他注意防範,不過,受篇幅所限,沮授並沒有長篇大論去分析。袁紹看了臉色大變,手下諸臣也都覺得奇怪。
他又把信遞給手下諸臣輪流看了一遍。
“此信可信否?”
郭圖先發言:“沮公與在此前之戰中,已為陳炎所俘虜,陳炎就算不殺他,也必將他囚於牢房中,他如今有機會寫信?此信不可信!”
袁紹先提出一個疑惑:“但此信確實是公與的字跡。”
辛評此次也隨軍,他行了個禮:“公則之言有理,信確是出自沮公與之手,但想必是被陳炎所逼,陳炎的目的是希望我大軍撤退,以解信都之圍,大將軍不可上當。”
袁紹又看向許攸,許攸清了清嗓門:“咳……咳……此信字跡,應是出自沮授之手,而沮公與被俘虜,以我看,他多半已經投敵,否則如何有機會寫信?”
許攸這話一說,眾人嘩然。郭圖和辛評雖都是信上內容不可信,但沒有人懷疑沮授投敵,許攸開了個頭,很容易引誘眾人往沮授投敵的方向去想。
果然,逢紀也說:“不排除沮授已投敵的可能,且大將軍已與曹操約定,曹操出兵牽製陳炎兵力,今曹操已駐軍濮陽和東阿,隨時都有可能進軍平原,若曹操大軍北上,豈不是同時與大將軍、陳炎為敵?曹操豈敢?”
田豐素來知道沮授忠義,看到眾人懷疑沮授不忠,心中怒火中燒:“大將軍,沮公與乃冀州名士,其美名路人皆知,對大將軍亦是忠心耿耿,當日大軍北上信都,他本不用隨軍,卻為查探敵軍戰馬的秘密,主動請纓,今其被俘虜,以其忠義,唯死而已,斷不會投降陳炎。”
自從他和陳炎聊了之後,他想了一下,陳炎話裏已經挑明,曹操才是袁紹最大的敵人。這就意味著,曹操可能會率軍北上。
他仔細分析了一下曹操的情況,去年,曹操趁易京大戰之時,攻克徐州,呂布敗亡。不久,曹操又攻破河內,任命魏種為河內太守。
早年,魏種被曹操舉孝廉,在兗州為官。後來,呂布入主兗州,大多數兗州官員皆反曹操,投降呂布,曹操卻對魏種深信不疑,稱唯獨魏種不會棄他,結果魏種棄城而逃。攻克河內後,曹操生擒魏種,卻不計較以往之事,仍任命魏種為河內太守。
此舉明麵上表現出曹操寬宏大量的一麵。可是,魏種終究不是曹操的親信,曹操也沒有在河內駐軍。曹操這麽做,恐怕大有深意,應該是想迷惑袁紹,讓袁紹以為他暫時不會大軍北上。
去年中,駐軍於宛城的張繡一向與曹操為敵,卻拒絕了袁紹派去的人,選擇投降曹操。劉表又是守成之輩。也就是說,曹操在東麵徐州、南麵荊州方向,已暫時沒有憂患,那麽關中和汝南一帶呢?
沮授接著分析起來。曹操以鍾繇為司隸校尉,經略關中,雖然未必能平定關中,但關中及涼州諸侯,也威脅不了曹操。至於汝南,曹操派李通和滿寵駐守,袁紹曾想拉攏李通,卻為其所拒。汝南隻有一些黃巾賊,也撼動不了曹操。
沮授這麽一分析,頓時臉色大變,曹操已經具備北上攻打冀州的條件。既然條件符合,那麽曹操就有可能真的會出兵北上。一旦曹操率軍北上,袁紹就會麵臨南北夾擊,屆時鄴城危矣!看來,陳炎講的話沒錯,袁紹最大的敵人不是陳炎,而是曹操。
那麽,曹操會什麽時候進兵呢?沮授很快就想明白了,眼前就有一個機會,那就是趁袁紹大軍北上攻打信都、鄴城兵力空虛之時。
戰場上偶爾傳來廝殺的聲音,讓他明白,袁紹大軍如今就在信都外。
陳炎故意把消息告訴自己,多半也是想讓自己把消息傳出去,莫非他知道自己有辦法把消息傳出去?
說起來,沮授確實有辦法把消息傳出來。陳炎雖然派兵看守,但他仍有些辦法,誰讓他是冀州本地人呢?如今他已經暗中聯係了一個信任他的老鄉降兵,作為暗線,正在策劃逃跑。隻是逃跑的時機還不成熟,他暫時不敢行動而已。可是,這條暗線一旦用了,就有可能會暴露,他也就失去了逃跑的機會。此刻,他猶豫不決。
陳炎這家夥真是陰險,行的是陽謀,故意把消息告訴沮授,沮授有心不上這個狗當,但又擔心袁紹沒有察覺,為曹操所乘。糾結了幾天時間,他終於決定用了自己的暗線,把消息傳出來。
他寫了封密信,交給了他的暗線,交代其趁機出城,把信送到袁軍營寨。為了讓沮授打發時間,陳炎也不吝嗇,給他準備了些紙,讓他研習書法。所以,他正好有紙寫信。信送出去後,沮授鬆了口氣。
次日,看守沮授的士兵匆匆來見陳炎。
“報州牧。”
“哦,沮授有何動靜?”
“沒發現他有動靜,但今天給他換紙,州牧送去的紙,似乎少了一張。”
“哈哈,看來他拿去寫信了,你故作不知就行了……想不到沮授還真有辦法把信送出去,想必有細作,盯緊點,查一查他是怎麽送出去的?”
原來,陳炎讓士兵仔細盯緊送進去的物品,包括紙、筆等,就算要扔掉的,也要清點一番。其實,當時陳炎聽從郭嘉的主意,把這事告訴沮授,但他也做了兩手準備。如果沮授沒辦法把這事告訴袁紹,那他隻好自己再另想辦法告訴袁紹了。如今沮授代勞,倒省了不少事,畢竟沮授的信更容易讓袁紹相信。
……
袁軍大營。
今日沒有攻城,袁紹正營寨中與諸將商討大事。
一個士兵進來:“報大將軍,今日一支箭射中營寨大門的柱子上,上麵有封信,士兵覺得有異,就帶了進來。”
士兵把過程說了一遍,又把信遞給袁紹,袁紹打開一看,隻有一張紙,是沮授寫的,說曹操可能率軍北上,讓他注意防範,不過,受篇幅所限,沮授並沒有長篇大論去分析。袁紹看了臉色大變,手下諸臣也都覺得奇怪。
他又把信遞給手下諸臣輪流看了一遍。
“此信可信否?”
郭圖先發言:“沮公與在此前之戰中,已為陳炎所俘虜,陳炎就算不殺他,也必將他囚於牢房中,他如今有機會寫信?此信不可信!”
袁紹先提出一個疑惑:“但此信確實是公與的字跡。”
辛評此次也隨軍,他行了個禮:“公則之言有理,信確是出自沮公與之手,但想必是被陳炎所逼,陳炎的目的是希望我大軍撤退,以解信都之圍,大將軍不可上當。”
袁紹又看向許攸,許攸清了清嗓門:“咳……咳……此信字跡,應是出自沮授之手,而沮公與被俘虜,以我看,他多半已經投敵,否則如何有機會寫信?”
許攸這話一說,眾人嘩然。郭圖和辛評雖都是信上內容不可信,但沒有人懷疑沮授投敵,許攸開了個頭,很容易引誘眾人往沮授投敵的方向去想。
果然,逢紀也說:“不排除沮授已投敵的可能,且大將軍已與曹操約定,曹操出兵牽製陳炎兵力,今曹操已駐軍濮陽和東阿,隨時都有可能進軍平原,若曹操大軍北上,豈不是同時與大將軍、陳炎為敵?曹操豈敢?”
田豐素來知道沮授忠義,看到眾人懷疑沮授不忠,心中怒火中燒:“大將軍,沮公與乃冀州名士,其美名路人皆知,對大將軍亦是忠心耿耿,當日大軍北上信都,他本不用隨軍,卻為查探敵軍戰馬的秘密,主動請纓,今其被俘虜,以其忠義,唯死而已,斷不會投降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