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完一盞,遂說:“此曲還未取名,不如公子乘興賜它一個好名字?”
三皇子略一思考,說道:“曲中隱隱有梅花的香氣,又是昭君故事,不如就叫《暗香》如何?”
如嫣嫣然一笑,說道:“好一個暗香,確有畫龍點睛之妙,謝謝公子。奴家再飲一杯,謝公子賜名。”
三皇子豈可讓她獨美,也跟著一飲而盡。
飲完,方才進入正題,三皇子隨意問道:“我聽說如嫣姑娘與端木家的新科狀元交好,不知是真是假?”
如嫣神態自然,不卑不亢:“是真的,不過是早年間的事了,如今很久沒有過來了。”
三皇子啊了一下,說:“倒是遺憾,那小子太板正,我不是特別喜歡,但人品還不錯,聽說精通音律,倒是姑娘的知音。”
如嫣點點頭,說:“正是基於此,才有共同話題可聊,你說端木君為人板正,倒是說到點子上,他來這裏始終持之以禮,令人敬重。”
三皇子就暗暗思索,沉默良久,好一會兒似乎才想起什麽,笑著說:“來,來,喝酒,此夜月色正濃,暗香撲鼻,我卻去提一個沒趣的臭男人,實在該罰。”
如嫣就抿嘴淺笑,任其發揮。
三皇子又道:“如嫣姑娘近年來才聲名鵲起,不知之前是在做什麽?”
如嫣就微紅了雙眼,說道:“奴家身世飄零,也不便向公子敘說家世,隻是造化無情,流落煙花,這雲門故徑,也算是幫我良多。我自小酷愛彈琴,家變後一度決絕棄之,後來為謀生計,重操此琴,倒算是救我於途。”
三皇子點頭道:“如此說來,也算是出淤泥而不染了。姑娘品性高潔,當受吾之一杯。”
說完又滿飲了一盞。
如此這般推杯換盞,就消耗了一個晚上。
三皇子離開後,玉瓏夫人跟如嫣一起推敲此事,玉瓏夫人笑道:“看來這位三皇子的確心情好到爆,真是想找人分享,但苦於不能大肆宣揚,隻能躲到這裏來偷偷取樂。說起來,他好多年沒來過了。”
如嫣說:“我是第一次見他,倒是一位性情中人,不太掩飾個性。”
玉瓏夫人說:“表演給外人看的吧。本人也許浪蕩不羈,反正也無傷大雅,就幹脆按自己心意去生活。但生在帝王之家,怎麽可能太隨心所欲,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假象,這幾個皇子,哪一個是省油的燈?”
如嫣說:“既然都有城府,那我還是喜歡一個外表看起來比較率真的。說起來,本來二皇子一路領先,現在又掉下來了,感覺三皇子有點後來居上的意思。”
玉瓏夫人說:“不一定,嫡子這種事可大可小,二皇子還年輕,焉知未來會不會還有嫡子?另外,治理國家講究的還是能力,嫡子隻是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因素,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而且,如果以後二皇子當了皇帝,他的庶子也算是皇子,跟嫡子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所以,嫡子隻是一個加分項,而非決定項。”
如嫣說:“但是,他們選擇對嫡子下手,也可能想打擊對方的氣焰,阻止對方的上升勢頭,最好因此犯些錯誤,把優勢擴大。”
玉瓏夫人同意這個觀點,說:“是的,相對皇子,還在繈褓中的皇孫更容易得手。現在我們要做的,不是查明真相,而是在這次事件之後,各方勢力的重新排位。”
如嫣說:“如果最後查明是三皇子做的,那他的排名就會下降,甚至有可能會步大皇子的後塵。”
玉瓏夫人說:“我倒覺得不會是三皇子做的,看他今天來的那份輕鬆愜意,不是那種:哪怕你知道是我幹的,但你找不到證據的炫耀,而是實實在在的放鬆,還有幸災樂禍的成分。”
如嫣問:“如果不是三皇子,那會是四皇子嗎?”
玉瓏夫人說:“現在不能確定,還有其它勢力,反正這盤棋,入局者越來越多了。”
江樸在三皇子這裏碰了一鼻子灰之後,第一階段的調查告一段落,他把這兩天的所得作了個總結,去跟馮蔚時匯報。
江樸說:“表麵上看,三皇子的嫌疑最大,二皇子也認定是三皇子做的,但是,的確證據不夠充分。二皇子依據的隻是小皇孫死於中蠱,而三皇子的母族跟蠱師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但是,裕王座是實實在在擁有一名黑彝巫師,比起已經死了的那位熱哈子木,其可能性要大得多。當然,也不排除京都出現了別的蠱師。從這兩天的調查看,無影的人就隻是策劃了那場爆炸和刺殺,別的都沒有做。殺害小皇孫的另有其人,隻不過兩者時間結合得很巧妙,尤其是後者,巧妙利用了無影動手的契機。”
馮蔚時說:“那這樣,範圍就更大了,破案難度也更大了。”
江樸說:“不然,我堅信,隻要做了,就會留下痕跡。再有兩天時間,此案一定會告破。隻不過,本案最難的地方在於,不是破案本身,而是善後處理,到時候就看大人的本事了。”
馮蔚時苦笑道:“怎麽辦?據實稟告唄,反正哪方都得罪不起。”
剩下來的這兩天時間裏,江樸再次找到了莊太醫,有兩個人,在這個案子中,他認為沒有完全告訴自己實情,一個是莊太醫,另一個是顧韜晦。
比較起來,他覺得莊太醫的嘴要容易撬開一些。
他問莊太醫:“你為什麽會得出小皇孫是中了蠱的結論?”
莊太醫說:“主要是他的症狀跟以前懿嬪中蠱的症狀很像,但我也不能完全確定,所以當時把顧尚食找來一起判斷,他跟我的判斷是一致的。還有一個原因,當時小皇孫的病因始終查不到,多一個角度,也多一種可能性,而且也不費事,隻需要找黑彝巫師來作判斷。”
江樸再問:“如果不找黑彝巫師,你覺得小皇孫中的蠱,會不會致他性命?”
莊太醫搖頭說:“這個不好判斷,沒有發生的事,我不能假設。”
江樸說:“好吧,我換一個說法,如果沒有黑彝巫師,你會用什麽方法來治療小皇孫,能不能把小皇孫救迴來?”
莊太醫說:“小皇孫的主要症狀是不能進食,而哭鬧不休隻是表麵現象,是身體不舒服的一種反應。不能進食的原因有很多,當時一一作了排除,小皇孫嘔吐不止,當是實症,觀察他的嘔吐之物之量,內腑受寒氣影響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最大可能是風邪入侵,治療方法的話,會采用疏邪解表,和胃降逆的方式。效果現在當然無法證實,所以,我認為江捕快的想法毫無意義。”
江樸問:“這種風邪入侵的實症,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麽?”
莊太醫想了想說:“最壞的結果當然也會是死亡,隻不過是在不管不治的情況下。作為醫生,探明病因,對症下藥是關鍵。我不可能在沒有排除其它可能性的時候直接確定治療方案,這是對病人極大的不負責任,尤其對方又是小皇孫。”
江樸點點頭,同意莊太醫的說法。
最後江樸再次見了顧韜晦,也不虛以委蛇,直截了當地開口:“顧大人應該知道此案的兇手是誰,隻是出於顧慮而不願意告訴我吧?”
顧韜晦詫異道:“江捕快何出此言?”
江樸說:“是因為你在陳述當天發生爆炸時的情形撒了謊,我不太知道你出於何種目的,但隱瞞了一部分真相是肯定的。另外就是你跟莊太醫一起決定讓黑彝巫師來治療小皇孫這件事,說嚴重一點,是小皇孫死亡的直接原因。京都目前知蠱者,一是裕王,一是衛國侯家,而這兩家,都會是小皇孫死亡的嫌疑對象。你直接讓嫌疑對象介入到案件中,沒有什麽目的,我是不相信的。”
顧韜晦笑了:“江捕快直接來找我,想來也是沒有證據,憑臆想推理的。我讓黑彝巫師介入很好解釋,因為當年就是他救下懿嬪的,說起來,當年裕王也有嫌疑身份,但陛下還是委托裕王來查明真相,說明陛下對裕王未介入東宮競爭是持肯定態度的。既然發現有可能是中蠱,讓專家來評議,可能是當時緊急情況下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解決方案了。”
江樸說:“我知道,單憑這一點,不能說明你在這次事件中有責任,但隻要有一絲的不和諧,陛下如果推動對你的調查,可能會發現更多的疑點。”
顧韜晦說:“你威脅我?”
江樸笑道:“談不上,看顧大人怎麽理解了。”
顧韜晦想了想,問:“你想要什麽?”
江樸說:“我想知道本案的真相,至於是否稟告上司,我自會權衡。”
顧韜晦說:“真相並不隻有一個,有直接的真相,也有大家都接受的真相,你想要哪一個?”
江樸說:“當然是直接的真相。”
顧韜晦說:“我也不知道,你如果有證據,我無話可說。但我可以給你一個大家都接受的真相。”
江樸笑道:“哦?顧大人不妨說出來看看?”
顧韜晦說:“此事要從當年懿嬪被人下蠱之事說起。宮裏的雲貴人娘家姓官,有一個姐姐叫官青蘅,當年她去建衝與熱哈子木相戀,後離奇地在建衝當地死亡。她的死,直接引發了熱哈子木進京都複仇。熱哈子木在京都被衛國侯府收留,此事後來發展經過想來江捕快也清楚,我就不再贅述。我這裏想告訴你的,是另外一條線。”
“當年陛下委托我和裕王去查清楚官青蘅死亡的真相,我們發現官青蘅熱哈子木相戀,都別有內情,跟兩情相悅完全不沾邊,而是有人策劃的結果。策劃者,是一個叫瓦肆的組織,此組織二十多年前極為活躍,但陛下登基後下令鏟除該組織,所以該組織的活動轉為地下。他們設計官青蘅與熱哈子木的相戀,又殺害了官青蘅,目的就是讓熱哈子木進京,成為他們手中的一把會下蠱的刀。所以江捕快所說的京都隻有裕王和衛侯懂蠱一事實在片麵,瓦肆也懂蠱的。當年官青蘅就是被瓦肆的人下了情蠱,最終才命喪黃泉。”
“瓦肆的人也有動機,他們想挑起皇子之間的內鬥,而他們漁翁得利,最好皇子幾敗俱傷,他們可以渾水摸魚,讓最弱的人上位之後,可以控製對方,最終控製住整個昭國。”
說到這裏,顧韜晦微笑著看向江樸,等待他的反應。
江樸見顧韜晦不再說話,等了一會,問道:“證據呢?”
顧韜晦反問道:“難道你認為此事是衛侯爺或者裕王爺動的手,就有證據嗎?”
停了停,補充道:“而且,當天瓦肆也有人在現場。”
江樸挑眉,說道:“請大人成全。”
顧韜晦說:“北城巫家經營水產生意,四子巫學義當天送水產品到二皇子府上,逗留未去,當爆炸案發生時,他也正在廚房。至於他有沒有趁亂去到正廳,這個我可說不準。”
江樸皺眉思索,把整個案情梳理了一遍,最後起身,行了一禮,說道:“謝謝顧大人不吝賜教,如有疑惑,還會上門請教。”
顧韜晦亦揖手還禮,目送江樸離去。
仲青說:“他會接受這個答案嗎?”
顧韜晦說:“不接受也得接受,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怎麽把這個故事編得更自然,把所有的漏洞填補掉。”
仲青說:“但有一個致命缺陷,沒有證據。”
顧韜晦說:“這是最容易的地方,製造一個無懈可擊的證據,對他們來講,太簡單不過了。”
仲青說:“的確,瓦肆也不會跳出來自證清白,因為,這本也是瓦肆自己的意圖,被冤枉也情有可原。”
顧韜晦說:“對,這就是一個大家都可接受的真相。包括陛下在內。”
仲青說:“這事他們可能會找巫學義出來頂鍋,他如果否認怎麽辦?”
顧韜晦說:“他們自有一萬種辦法讓巫學義說不出話來。”
仲青歎道:“好可憐的巫學義,但為什麽我一點都同情不起來?”
顧韜晦哈哈大笑,心想:“算是為巫家長子報了仇。”
三皇子略一思考,說道:“曲中隱隱有梅花的香氣,又是昭君故事,不如就叫《暗香》如何?”
如嫣嫣然一笑,說道:“好一個暗香,確有畫龍點睛之妙,謝謝公子。奴家再飲一杯,謝公子賜名。”
三皇子豈可讓她獨美,也跟著一飲而盡。
飲完,方才進入正題,三皇子隨意問道:“我聽說如嫣姑娘與端木家的新科狀元交好,不知是真是假?”
如嫣神態自然,不卑不亢:“是真的,不過是早年間的事了,如今很久沒有過來了。”
三皇子啊了一下,說:“倒是遺憾,那小子太板正,我不是特別喜歡,但人品還不錯,聽說精通音律,倒是姑娘的知音。”
如嫣點點頭,說:“正是基於此,才有共同話題可聊,你說端木君為人板正,倒是說到點子上,他來這裏始終持之以禮,令人敬重。”
三皇子就暗暗思索,沉默良久,好一會兒似乎才想起什麽,笑著說:“來,來,喝酒,此夜月色正濃,暗香撲鼻,我卻去提一個沒趣的臭男人,實在該罰。”
如嫣就抿嘴淺笑,任其發揮。
三皇子又道:“如嫣姑娘近年來才聲名鵲起,不知之前是在做什麽?”
如嫣就微紅了雙眼,說道:“奴家身世飄零,也不便向公子敘說家世,隻是造化無情,流落煙花,這雲門故徑,也算是幫我良多。我自小酷愛彈琴,家變後一度決絕棄之,後來為謀生計,重操此琴,倒算是救我於途。”
三皇子點頭道:“如此說來,也算是出淤泥而不染了。姑娘品性高潔,當受吾之一杯。”
說完又滿飲了一盞。
如此這般推杯換盞,就消耗了一個晚上。
三皇子離開後,玉瓏夫人跟如嫣一起推敲此事,玉瓏夫人笑道:“看來這位三皇子的確心情好到爆,真是想找人分享,但苦於不能大肆宣揚,隻能躲到這裏來偷偷取樂。說起來,他好多年沒來過了。”
如嫣說:“我是第一次見他,倒是一位性情中人,不太掩飾個性。”
玉瓏夫人說:“表演給外人看的吧。本人也許浪蕩不羈,反正也無傷大雅,就幹脆按自己心意去生活。但生在帝王之家,怎麽可能太隨心所欲,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假象,這幾個皇子,哪一個是省油的燈?”
如嫣說:“既然都有城府,那我還是喜歡一個外表看起來比較率真的。說起來,本來二皇子一路領先,現在又掉下來了,感覺三皇子有點後來居上的意思。”
玉瓏夫人說:“不一定,嫡子這種事可大可小,二皇子還年輕,焉知未來會不會還有嫡子?另外,治理國家講究的還是能力,嫡子隻是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因素,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而且,如果以後二皇子當了皇帝,他的庶子也算是皇子,跟嫡子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所以,嫡子隻是一個加分項,而非決定項。”
如嫣說:“但是,他們選擇對嫡子下手,也可能想打擊對方的氣焰,阻止對方的上升勢頭,最好因此犯些錯誤,把優勢擴大。”
玉瓏夫人同意這個觀點,說:“是的,相對皇子,還在繈褓中的皇孫更容易得手。現在我們要做的,不是查明真相,而是在這次事件之後,各方勢力的重新排位。”
如嫣說:“如果最後查明是三皇子做的,那他的排名就會下降,甚至有可能會步大皇子的後塵。”
玉瓏夫人說:“我倒覺得不會是三皇子做的,看他今天來的那份輕鬆愜意,不是那種:哪怕你知道是我幹的,但你找不到證據的炫耀,而是實實在在的放鬆,還有幸災樂禍的成分。”
如嫣問:“如果不是三皇子,那會是四皇子嗎?”
玉瓏夫人說:“現在不能確定,還有其它勢力,反正這盤棋,入局者越來越多了。”
江樸在三皇子這裏碰了一鼻子灰之後,第一階段的調查告一段落,他把這兩天的所得作了個總結,去跟馮蔚時匯報。
江樸說:“表麵上看,三皇子的嫌疑最大,二皇子也認定是三皇子做的,但是,的確證據不夠充分。二皇子依據的隻是小皇孫死於中蠱,而三皇子的母族跟蠱師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但是,裕王座是實實在在擁有一名黑彝巫師,比起已經死了的那位熱哈子木,其可能性要大得多。當然,也不排除京都出現了別的蠱師。從這兩天的調查看,無影的人就隻是策劃了那場爆炸和刺殺,別的都沒有做。殺害小皇孫的另有其人,隻不過兩者時間結合得很巧妙,尤其是後者,巧妙利用了無影動手的契機。”
馮蔚時說:“那這樣,範圍就更大了,破案難度也更大了。”
江樸說:“不然,我堅信,隻要做了,就會留下痕跡。再有兩天時間,此案一定會告破。隻不過,本案最難的地方在於,不是破案本身,而是善後處理,到時候就看大人的本事了。”
馮蔚時苦笑道:“怎麽辦?據實稟告唄,反正哪方都得罪不起。”
剩下來的這兩天時間裏,江樸再次找到了莊太醫,有兩個人,在這個案子中,他認為沒有完全告訴自己實情,一個是莊太醫,另一個是顧韜晦。
比較起來,他覺得莊太醫的嘴要容易撬開一些。
他問莊太醫:“你為什麽會得出小皇孫是中了蠱的結論?”
莊太醫說:“主要是他的症狀跟以前懿嬪中蠱的症狀很像,但我也不能完全確定,所以當時把顧尚食找來一起判斷,他跟我的判斷是一致的。還有一個原因,當時小皇孫的病因始終查不到,多一個角度,也多一種可能性,而且也不費事,隻需要找黑彝巫師來作判斷。”
江樸再問:“如果不找黑彝巫師,你覺得小皇孫中的蠱,會不會致他性命?”
莊太醫搖頭說:“這個不好判斷,沒有發生的事,我不能假設。”
江樸說:“好吧,我換一個說法,如果沒有黑彝巫師,你會用什麽方法來治療小皇孫,能不能把小皇孫救迴來?”
莊太醫說:“小皇孫的主要症狀是不能進食,而哭鬧不休隻是表麵現象,是身體不舒服的一種反應。不能進食的原因有很多,當時一一作了排除,小皇孫嘔吐不止,當是實症,觀察他的嘔吐之物之量,內腑受寒氣影響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最大可能是風邪入侵,治療方法的話,會采用疏邪解表,和胃降逆的方式。效果現在當然無法證實,所以,我認為江捕快的想法毫無意義。”
江樸問:“這種風邪入侵的實症,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麽?”
莊太醫想了想說:“最壞的結果當然也會是死亡,隻不過是在不管不治的情況下。作為醫生,探明病因,對症下藥是關鍵。我不可能在沒有排除其它可能性的時候直接確定治療方案,這是對病人極大的不負責任,尤其對方又是小皇孫。”
江樸點點頭,同意莊太醫的說法。
最後江樸再次見了顧韜晦,也不虛以委蛇,直截了當地開口:“顧大人應該知道此案的兇手是誰,隻是出於顧慮而不願意告訴我吧?”
顧韜晦詫異道:“江捕快何出此言?”
江樸說:“是因為你在陳述當天發生爆炸時的情形撒了謊,我不太知道你出於何種目的,但隱瞞了一部分真相是肯定的。另外就是你跟莊太醫一起決定讓黑彝巫師來治療小皇孫這件事,說嚴重一點,是小皇孫死亡的直接原因。京都目前知蠱者,一是裕王,一是衛國侯家,而這兩家,都會是小皇孫死亡的嫌疑對象。你直接讓嫌疑對象介入到案件中,沒有什麽目的,我是不相信的。”
顧韜晦笑了:“江捕快直接來找我,想來也是沒有證據,憑臆想推理的。我讓黑彝巫師介入很好解釋,因為當年就是他救下懿嬪的,說起來,當年裕王也有嫌疑身份,但陛下還是委托裕王來查明真相,說明陛下對裕王未介入東宮競爭是持肯定態度的。既然發現有可能是中蠱,讓專家來評議,可能是當時緊急情況下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解決方案了。”
江樸說:“我知道,單憑這一點,不能說明你在這次事件中有責任,但隻要有一絲的不和諧,陛下如果推動對你的調查,可能會發現更多的疑點。”
顧韜晦說:“你威脅我?”
江樸笑道:“談不上,看顧大人怎麽理解了。”
顧韜晦想了想,問:“你想要什麽?”
江樸說:“我想知道本案的真相,至於是否稟告上司,我自會權衡。”
顧韜晦說:“真相並不隻有一個,有直接的真相,也有大家都接受的真相,你想要哪一個?”
江樸說:“當然是直接的真相。”
顧韜晦說:“我也不知道,你如果有證據,我無話可說。但我可以給你一個大家都接受的真相。”
江樸笑道:“哦?顧大人不妨說出來看看?”
顧韜晦說:“此事要從當年懿嬪被人下蠱之事說起。宮裏的雲貴人娘家姓官,有一個姐姐叫官青蘅,當年她去建衝與熱哈子木相戀,後離奇地在建衝當地死亡。她的死,直接引發了熱哈子木進京都複仇。熱哈子木在京都被衛國侯府收留,此事後來發展經過想來江捕快也清楚,我就不再贅述。我這裏想告訴你的,是另外一條線。”
“當年陛下委托我和裕王去查清楚官青蘅死亡的真相,我們發現官青蘅熱哈子木相戀,都別有內情,跟兩情相悅完全不沾邊,而是有人策劃的結果。策劃者,是一個叫瓦肆的組織,此組織二十多年前極為活躍,但陛下登基後下令鏟除該組織,所以該組織的活動轉為地下。他們設計官青蘅與熱哈子木的相戀,又殺害了官青蘅,目的就是讓熱哈子木進京,成為他們手中的一把會下蠱的刀。所以江捕快所說的京都隻有裕王和衛侯懂蠱一事實在片麵,瓦肆也懂蠱的。當年官青蘅就是被瓦肆的人下了情蠱,最終才命喪黃泉。”
“瓦肆的人也有動機,他們想挑起皇子之間的內鬥,而他們漁翁得利,最好皇子幾敗俱傷,他們可以渾水摸魚,讓最弱的人上位之後,可以控製對方,最終控製住整個昭國。”
說到這裏,顧韜晦微笑著看向江樸,等待他的反應。
江樸見顧韜晦不再說話,等了一會,問道:“證據呢?”
顧韜晦反問道:“難道你認為此事是衛侯爺或者裕王爺動的手,就有證據嗎?”
停了停,補充道:“而且,當天瓦肆也有人在現場。”
江樸挑眉,說道:“請大人成全。”
顧韜晦說:“北城巫家經營水產生意,四子巫學義當天送水產品到二皇子府上,逗留未去,當爆炸案發生時,他也正在廚房。至於他有沒有趁亂去到正廳,這個我可說不準。”
江樸皺眉思索,把整個案情梳理了一遍,最後起身,行了一禮,說道:“謝謝顧大人不吝賜教,如有疑惑,還會上門請教。”
顧韜晦亦揖手還禮,目送江樸離去。
仲青說:“他會接受這個答案嗎?”
顧韜晦說:“不接受也得接受,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怎麽把這個故事編得更自然,把所有的漏洞填補掉。”
仲青說:“但有一個致命缺陷,沒有證據。”
顧韜晦說:“這是最容易的地方,製造一個無懈可擊的證據,對他們來講,太簡單不過了。”
仲青說:“的確,瓦肆也不會跳出來自證清白,因為,這本也是瓦肆自己的意圖,被冤枉也情有可原。”
顧韜晦說:“對,這就是一個大家都可接受的真相。包括陛下在內。”
仲青說:“這事他們可能會找巫學義出來頂鍋,他如果否認怎麽辦?”
顧韜晦說:“他們自有一萬種辦法讓巫學義說不出話來。”
仲青歎道:“好可憐的巫學義,但為什麽我一點都同情不起來?”
顧韜晦哈哈大笑,心想:“算是為巫家長子報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