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老照片(二)
泰拉大地的命令與征服 作者:往昔的傳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有蠢貨和懦夫才會天天祈禱著戰爭永遠不要到來,或是戰爭永遠在自家門外。逃避最終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隻能被問題解決。”——這是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初期,英國皇家陸軍副總參謀長,湯普森·霍華德上將向英國議會提交的有關歐洲戰場報告中的一段節選。同時也是當時徹底失控的局勢的側麵寫照。
就在愛沙尼亞的導火索被點燃之後,全球各地的nod勢力都開始活動了起來,不管是明麵上的還是暗地裏的;特別是在愛沙尼亞的南方鄰居,東歐的另外幾個小國的活動尤為激烈。畢竟gdi的部隊直接部署到了他們臉上……
(一代戰役在一些時候是多個目標裏麵選一個進攻,我這裏就當成是部隊分頭行動了)
所以毫無疑問,剛剛在愛沙尼亞地區站穩腳跟,同時成功和愛沙尼亞傾向gdi這邊的國防軍取得聯係後,這批gdi部隊接下來的任務也就很簡單明了了:南下,盡可能清除掉可能的nod的勢力。
不過在這一期間,這支特遣部隊的總指揮謝帕德將軍被調迴了聯合國總部複命。畢竟他們在愛沙尼亞的發現太過重要,一些信息必須由他來親自向上級傳遞……而且當時聯合國也覺得,那片區域還殘存的nod勢力也應該不會太多,就算他們的總指揮暫時缺席也不會造成什麽惡劣的影響。
嘛……不過就馬後炮的方式來看……隻能說周圍一片幾乎都是紅的,特遣艦隊一頭紮到狼群裏了屬於是。不過好在他們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綿羊,而是能和野狼進行生死搏鬥的雄獅。在接下來兩天的行動中,gdi部隊甚至找出了一處沒有在任何資料中的儲存了少量黃餅(核武器原料)的nod地下倉庫!走私核原料!這也是一個可以拿來大做文章的點!
(核武器原料被搶也太抽象了,更別提這是在前線,在敵人臉上大搖大擺的運輸……還是改一下吧)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完完全全在gdi意料之外的情況出現了。那就是臭名昭著的“比亞韋斯托克事件。”
比亞韋斯托克小鎮(波蘭有個同名市),一個位處東波蘭的小鎮。整體發展程度不高,常住人口大約在四百人左右。當gdi部隊從北方開下來的時候這裏的平民還沒有被疏散,而更加糟糕的是這裏附近就有一處nod基地,同時這座小鎮好巧不巧的就擋在了gdi部隊的最佳進攻路線上。
進行了一番考量之後,這支gdi分隊的指揮官也是下令挑出一支小分隊盡可能在不驚動nod軍隊的情況下對當地居民進行疏散。這場行動總的來說還算順利:路上沒怎麽遇到nod的巡邏隊、與小鎮居民的溝通還算流暢沒有耽擱什麽時間、然後也是成功的把當時在小鎮裏的近兩百號人撤了出去。至於其他人的下落?抱歉,實在沒那個餘力去操心了。
然後,第二天就在謝帕德將軍準備在聯合國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痛斥nod的所作所為的兩小時前,一則爆炸性消息在各國間傳開:一名“民間小報”的記者向全世界大大小小的電視台發去了一段視頻,內容就是痛斥gdi部隊在比亞韋斯托克的暴行。報道中這名“民間”記者站在一片狼藉的小鎮中的照片也是留存到了今天,同時也在這裏成了插圖。
而當時負責指揮那支部隊的美軍指揮官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非常冷靜的看著他的副官說道:(感覺用這段用中文差點意思,我試試用段雙語)
“at the time i heard the news.i only had one thought in my head.oh f(請自行一長串腦部美國國粹)!if only i could find someone to spread the news!i''m going to pry his mouth open and stuff a grenade into it to show him the consequences of talking nonsense!”
同步翻譯:“在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的腦子裏隻有一個想法,哦去它(嗶————)!要是讓我找到散布這個消息的人!我要撬開他的嘴然後往裏麵塞枚手雷,讓他知道亂講話的後果!”
(英文為機翻)
而很“巧”的,幾乎就比這則消息早一點。nod在所有他們能用到的途徑開始了對於自己行為的解釋以及對於聯合國暴權的的痛斥,他們有意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可憐巴巴的受害者,同時把gdi塑造成一隻聯合國養的兇惡狼犬。
“隻要它的主人一聲令下,它就會毫不猶豫的把任何無辜之人撕成碎片,隻因為他們從他們主人倒掉的殘羹剩飯中拿走了一點勉強讓人果腹的食物而已。”——來自當時一家“民間”小報對於gdi的惡劣評價。
而與這些謠言一同出動的還有一大堆難辨真偽的資料,基本上都是對gdi和聯合國不利的那種。
講道理,如果給聯合國足夠的時間,那麽這些不實的信息都會一一得到解答。但是所謂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而且nod散布的這些消息和帶起來的這些節奏剛好卡在聯合國原本準備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間點,這一步險棋狠狠的將了gdi一軍。這場新聞發布會原定的內容已經沒什麽人在關心了,大家現在都認為這場新聞發布會是有關於這些不實消息的解答的。
那麽聯合國到底有沒有來得及準備的呢?
嗬嗬,肯定來不及。這麽短的時間別說準備辟謠的材料了,連這些謠言的具體內容聯合國都沒來得及進行統計!
但在這種節骨眼上,新聞發布會也不能取消。取消了隻會讓大家以為gdi做賊心虛,至於真相?現在沒人關心真相,他們隻關心自己的看法是不是對的!
所以,當時謝帕德將軍隻能硬著頭皮上去參加新聞發布會,並且祈禱這些該死的記者能想起來這場新聞發布會原定的安排......結果自然是想象很美好,現實豎中指。現場大部分媒體記者都是來自各種私人媒體的。畢竟要是天天隻讓自己人來參加新聞發布會然後寫稿子,那難免會給有心之人留下把柄——不過就馬後炮的角度來說,這次還不如全讓自己人來參加。
而接下來這張照片“聚光燈下的將軍”就是當時那災難般發布會現場的真實寫照。
這張照片的拍攝者所處的應該是會場中部靠後的位置,所以其拍攝到的視角也比較全麵:圖中站在講台後的謝帕德將軍毫無疑問是照片的主體,處在圖片正中央的位置,其焦頭爛額的狀態也是可以讓人輕易的看出來——畢竟他是一名職業軍人,而不是擅長玩弄這些的政治家。但當時除了他gdi派不了別人,因為這場發布會原定就是由他上去念稿子的,而不是麵對這麽多的突發情況......但情況太過突然,也隻能讓他硬著頭皮上了——而在講台前麵的先是一排平平無奇的警衛,然後就是一大堆成分複雜的記者,甚至不排除有nod的人混進來的可能。
圖中的謝帕德將軍正在朝著一名記者伸出手,示意他來提問——不過看樣子有好幾個人也準備站起來;而其他不在那個方向的記者則是略帶失望,其中已經準備好了問題的人正在直勾勾的盯著台上的將軍,有了思路的人甚至已經開始在筆記本上碼報道了;而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記者正在和邊上的人進行交流,也不知道在聊些什麽。
在這樣一場災難般的發布會過後,輿論場暫時被nod拿下。迫於公眾的壓力,聯合國不得不在立刻在明麵上停止了對gdi的資金支持,同時解散了一些原本被組建好了的gdi特遣隊,讓他們返迴原來的隊伍。而那些沒有處在交戰狀態的gdi部隊也是即將接受聯合國派來的調查隊的檢查,而正在交戰的、也就是東歐地區的gdi部隊則是被勒令盡快脫離戰鬥,在安全地帶接受審查。
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這個糟糕的時候,nod的黑客們開始發力了,他們攻擊了聯合國花了大量資源給gdi搭建的全球指揮網絡,特別是東歐地區的網絡遭到了那些黑客的重點關照。總指揮不在、通訊被幹擾、敵人的攻勢加強、增援遲遲不到......這些負麵情況嚴重打擊了gdi在東歐地區部隊的士氣,甚至當時特遣隊裏不少人都在說他們被拋棄了。
不過實際上,聯合國從未放棄過gdi,畢竟就算那個小鎮的事情是真的,那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因為就像那篇偽造的報道中說的一樣:聯合國不想再和nod一起吃泰伯利亞這塊蛋糕了!所以當時除了通訊被幹擾而沒有收到內部指示的東歐地區部隊,其它地區的gdi部隊都得到了第二條命令:做做樣子,準備給即將登門造訪的nod部隊一個驚喜!
講真的,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期間gdi的間諜有很多的高光時刻:像前麵的nod部隊動向截獲、接下來的nod大行動的提前得知、以及後麵的找到凱恩本人(存疑)所在地......而反觀之後的gdi間諜,嗯......算了,讓我們重迴正題。
(一代擲彈兵:除了不能對空和免疫泰伯利亞,堪稱無敵;二代擲彈兵:和一代一脈相承;三代擲彈兵:沒了emp屁用沒有。別問我為什麽又鞭屍擲彈兵,問就是這東西在三代是真的拉)
一名潛伏於nod內部的間諜在這個糟糕的時刻給聯合國傳去了一個消息:一些被nod控製的部隊正在朝著臨近的政府軍或是gdi部隊基地處隱秘的移動,準備近期發起突襲。毫無疑問,這場輿論攻勢隻是障眼法,旨在吸引聯合國的注意力,讓聯合國露出破綻,好在全麵開戰的瞬間就在全球各地取得決定性的優勢。
而兩天後,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在歐洲揭開了全麵戰爭的序幕。nod並不像他們自己的報道中說的那樣:是一個愛好和平,尊重人道主義的組織。如果不是因為聯合國一直在有意打壓他們,那恐怕許多地方早就升起他們的天蠍旗了。而眼下,東歐的突襲證明了聯合國對nod的反應正在越來越激烈,所以與其等著聯合國發飆然後全麵發難,還不如在這個時候揭竿而起!
而這則消息很不湊巧的被聯合國得知了......至少是部分聯合國成員得知了。一些立場還不清晰或者可有可無的聯合國成員並沒有得到這則消息,而即便是得到了消息的國家,比如五常,也不是全麵下達了準備反製nod行動的指示。因為nod的滲透已經開始深入各國的骨髓,隻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火才能將之燒盡!雙方的矛盾已經不可能緩和了,現在是靠槍炮說話的時候了!而為了扭轉輿論上的頹勢,接下來聯合國要吃下nod的第一擊才行。不過壯士斷腕大可不必,壁虎斷尾剛剛正好。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的第一聲炮響(第一聲槍響是東歐地區的行動)就在倫敦市區發出了轟鳴。
“皇室的衛兵”這張照片拍攝的就是當時正在倫敦市區抵禦“突如其來”的大規模襲擊的英軍士兵的真實照片。畫麵中一名穿著與現代格格不入的英軍士兵(就是英國皇室的衛兵,不過已經把帽子丟了)正持槍躲在一輛車門敞開的小轎車後,警惕的探出頭觀察著戰場環境。
當時,英國國會正準備召開一場緊急會議,所有議員都會“到場”。而英國國內得到消息的nod部隊也是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知道英國國內傾向於nod的勢力本來就少,這要是錯過了這個“好機會”,那還打個屁啊。跑去和其它地區的nod部隊匯合得了!
不過實際上,這就是一場專門為這些叛徒準備的陷阱,議員們確實到了倫敦,但是都沒有去國會大廈,而是分散毛在了倫敦城區裏的數處秘密地堡中。而發現上當的nod部隊轉頭看去,就發現自己已經被包圍了......那還能怎麽辦?硬著頭皮上吧!
而倫敦襲擊的開始,也是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全麵開戰的標誌。幾乎就是前腳後腳,世界各地的nod部隊紛紛開始發難——然後他們就發現,情況不對啊!說好的敵人應該被我們打個措手不及呢?特別是那些gdi部隊,他們不應該是保持著低戰備狀態準備接受審查的嗎?怎麽一個個的全副武裝就好像等我們送上門來一樣!
不過雖然在部分地區nod的進攻部隊吃了大虧,但是就世界整體局勢而言,情況愈發混亂。輿論的餘波未消,全麵戰爭就開始了......就像前麵說過的:這十幾天堪稱人類曆史上最動蕩的日子。但還不是最糟糕的日子。
就在愛沙尼亞的導火索被點燃之後,全球各地的nod勢力都開始活動了起來,不管是明麵上的還是暗地裏的;特別是在愛沙尼亞的南方鄰居,東歐的另外幾個小國的活動尤為激烈。畢竟gdi的部隊直接部署到了他們臉上……
(一代戰役在一些時候是多個目標裏麵選一個進攻,我這裏就當成是部隊分頭行動了)
所以毫無疑問,剛剛在愛沙尼亞地區站穩腳跟,同時成功和愛沙尼亞傾向gdi這邊的國防軍取得聯係後,這批gdi部隊接下來的任務也就很簡單明了了:南下,盡可能清除掉可能的nod的勢力。
不過在這一期間,這支特遣部隊的總指揮謝帕德將軍被調迴了聯合國總部複命。畢竟他們在愛沙尼亞的發現太過重要,一些信息必須由他來親自向上級傳遞……而且當時聯合國也覺得,那片區域還殘存的nod勢力也應該不會太多,就算他們的總指揮暫時缺席也不會造成什麽惡劣的影響。
嘛……不過就馬後炮的方式來看……隻能說周圍一片幾乎都是紅的,特遣艦隊一頭紮到狼群裏了屬於是。不過好在他們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綿羊,而是能和野狼進行生死搏鬥的雄獅。在接下來兩天的行動中,gdi部隊甚至找出了一處沒有在任何資料中的儲存了少量黃餅(核武器原料)的nod地下倉庫!走私核原料!這也是一個可以拿來大做文章的點!
(核武器原料被搶也太抽象了,更別提這是在前線,在敵人臉上大搖大擺的運輸……還是改一下吧)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完完全全在gdi意料之外的情況出現了。那就是臭名昭著的“比亞韋斯托克事件。”
比亞韋斯托克小鎮(波蘭有個同名市),一個位處東波蘭的小鎮。整體發展程度不高,常住人口大約在四百人左右。當gdi部隊從北方開下來的時候這裏的平民還沒有被疏散,而更加糟糕的是這裏附近就有一處nod基地,同時這座小鎮好巧不巧的就擋在了gdi部隊的最佳進攻路線上。
進行了一番考量之後,這支gdi分隊的指揮官也是下令挑出一支小分隊盡可能在不驚動nod軍隊的情況下對當地居民進行疏散。這場行動總的來說還算順利:路上沒怎麽遇到nod的巡邏隊、與小鎮居民的溝通還算流暢沒有耽擱什麽時間、然後也是成功的把當時在小鎮裏的近兩百號人撤了出去。至於其他人的下落?抱歉,實在沒那個餘力去操心了。
然後,第二天就在謝帕德將軍準備在聯合國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痛斥nod的所作所為的兩小時前,一則爆炸性消息在各國間傳開:一名“民間小報”的記者向全世界大大小小的電視台發去了一段視頻,內容就是痛斥gdi部隊在比亞韋斯托克的暴行。報道中這名“民間”記者站在一片狼藉的小鎮中的照片也是留存到了今天,同時也在這裏成了插圖。
而當時負責指揮那支部隊的美軍指揮官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非常冷靜的看著他的副官說道:(感覺用這段用中文差點意思,我試試用段雙語)
“at the time i heard the news.i only had one thought in my head.oh f(請自行一長串腦部美國國粹)!if only i could find someone to spread the news!i''m going to pry his mouth open and stuff a grenade into it to show him the consequences of talking nonsense!”
同步翻譯:“在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的腦子裏隻有一個想法,哦去它(嗶————)!要是讓我找到散布這個消息的人!我要撬開他的嘴然後往裏麵塞枚手雷,讓他知道亂講話的後果!”
(英文為機翻)
而很“巧”的,幾乎就比這則消息早一點。nod在所有他們能用到的途徑開始了對於自己行為的解釋以及對於聯合國暴權的的痛斥,他們有意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可憐巴巴的受害者,同時把gdi塑造成一隻聯合國養的兇惡狼犬。
“隻要它的主人一聲令下,它就會毫不猶豫的把任何無辜之人撕成碎片,隻因為他們從他們主人倒掉的殘羹剩飯中拿走了一點勉強讓人果腹的食物而已。”——來自當時一家“民間”小報對於gdi的惡劣評價。
而與這些謠言一同出動的還有一大堆難辨真偽的資料,基本上都是對gdi和聯合國不利的那種。
講道理,如果給聯合國足夠的時間,那麽這些不實的信息都會一一得到解答。但是所謂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而且nod散布的這些消息和帶起來的這些節奏剛好卡在聯合國原本準備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間點,這一步險棋狠狠的將了gdi一軍。這場新聞發布會原定的內容已經沒什麽人在關心了,大家現在都認為這場新聞發布會是有關於這些不實消息的解答的。
那麽聯合國到底有沒有來得及準備的呢?
嗬嗬,肯定來不及。這麽短的時間別說準備辟謠的材料了,連這些謠言的具體內容聯合國都沒來得及進行統計!
但在這種節骨眼上,新聞發布會也不能取消。取消了隻會讓大家以為gdi做賊心虛,至於真相?現在沒人關心真相,他們隻關心自己的看法是不是對的!
所以,當時謝帕德將軍隻能硬著頭皮上去參加新聞發布會,並且祈禱這些該死的記者能想起來這場新聞發布會原定的安排......結果自然是想象很美好,現實豎中指。現場大部分媒體記者都是來自各種私人媒體的。畢竟要是天天隻讓自己人來參加新聞發布會然後寫稿子,那難免會給有心之人留下把柄——不過就馬後炮的角度來說,這次還不如全讓自己人來參加。
而接下來這張照片“聚光燈下的將軍”就是當時那災難般發布會現場的真實寫照。
這張照片的拍攝者所處的應該是會場中部靠後的位置,所以其拍攝到的視角也比較全麵:圖中站在講台後的謝帕德將軍毫無疑問是照片的主體,處在圖片正中央的位置,其焦頭爛額的狀態也是可以讓人輕易的看出來——畢竟他是一名職業軍人,而不是擅長玩弄這些的政治家。但當時除了他gdi派不了別人,因為這場發布會原定就是由他上去念稿子的,而不是麵對這麽多的突發情況......但情況太過突然,也隻能讓他硬著頭皮上了——而在講台前麵的先是一排平平無奇的警衛,然後就是一大堆成分複雜的記者,甚至不排除有nod的人混進來的可能。
圖中的謝帕德將軍正在朝著一名記者伸出手,示意他來提問——不過看樣子有好幾個人也準備站起來;而其他不在那個方向的記者則是略帶失望,其中已經準備好了問題的人正在直勾勾的盯著台上的將軍,有了思路的人甚至已經開始在筆記本上碼報道了;而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記者正在和邊上的人進行交流,也不知道在聊些什麽。
在這樣一場災難般的發布會過後,輿論場暫時被nod拿下。迫於公眾的壓力,聯合國不得不在立刻在明麵上停止了對gdi的資金支持,同時解散了一些原本被組建好了的gdi特遣隊,讓他們返迴原來的隊伍。而那些沒有處在交戰狀態的gdi部隊也是即將接受聯合國派來的調查隊的檢查,而正在交戰的、也就是東歐地區的gdi部隊則是被勒令盡快脫離戰鬥,在安全地帶接受審查。
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這個糟糕的時候,nod的黑客們開始發力了,他們攻擊了聯合國花了大量資源給gdi搭建的全球指揮網絡,特別是東歐地區的網絡遭到了那些黑客的重點關照。總指揮不在、通訊被幹擾、敵人的攻勢加強、增援遲遲不到......這些負麵情況嚴重打擊了gdi在東歐地區部隊的士氣,甚至當時特遣隊裏不少人都在說他們被拋棄了。
不過實際上,聯合國從未放棄過gdi,畢竟就算那個小鎮的事情是真的,那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因為就像那篇偽造的報道中說的一樣:聯合國不想再和nod一起吃泰伯利亞這塊蛋糕了!所以當時除了通訊被幹擾而沒有收到內部指示的東歐地區部隊,其它地區的gdi部隊都得到了第二條命令:做做樣子,準備給即將登門造訪的nod部隊一個驚喜!
講真的,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期間gdi的間諜有很多的高光時刻:像前麵的nod部隊動向截獲、接下來的nod大行動的提前得知、以及後麵的找到凱恩本人(存疑)所在地......而反觀之後的gdi間諜,嗯......算了,讓我們重迴正題。
(一代擲彈兵:除了不能對空和免疫泰伯利亞,堪稱無敵;二代擲彈兵:和一代一脈相承;三代擲彈兵:沒了emp屁用沒有。別問我為什麽又鞭屍擲彈兵,問就是這東西在三代是真的拉)
一名潛伏於nod內部的間諜在這個糟糕的時刻給聯合國傳去了一個消息:一些被nod控製的部隊正在朝著臨近的政府軍或是gdi部隊基地處隱秘的移動,準備近期發起突襲。毫無疑問,這場輿論攻勢隻是障眼法,旨在吸引聯合國的注意力,讓聯合國露出破綻,好在全麵開戰的瞬間就在全球各地取得決定性的優勢。
而兩天後,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在歐洲揭開了全麵戰爭的序幕。nod並不像他們自己的報道中說的那樣:是一個愛好和平,尊重人道主義的組織。如果不是因為聯合國一直在有意打壓他們,那恐怕許多地方早就升起他們的天蠍旗了。而眼下,東歐的突襲證明了聯合國對nod的反應正在越來越激烈,所以與其等著聯合國發飆然後全麵發難,還不如在這個時候揭竿而起!
而這則消息很不湊巧的被聯合國得知了......至少是部分聯合國成員得知了。一些立場還不清晰或者可有可無的聯合國成員並沒有得到這則消息,而即便是得到了消息的國家,比如五常,也不是全麵下達了準備反製nod行動的指示。因為nod的滲透已經開始深入各國的骨髓,隻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火才能將之燒盡!雙方的矛盾已經不可能緩和了,現在是靠槍炮說話的時候了!而為了扭轉輿論上的頹勢,接下來聯合國要吃下nod的第一擊才行。不過壯士斷腕大可不必,壁虎斷尾剛剛正好。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的第一聲炮響(第一聲槍響是東歐地區的行動)就在倫敦市區發出了轟鳴。
“皇室的衛兵”這張照片拍攝的就是當時正在倫敦市區抵禦“突如其來”的大規模襲擊的英軍士兵的真實照片。畫麵中一名穿著與現代格格不入的英軍士兵(就是英國皇室的衛兵,不過已經把帽子丟了)正持槍躲在一輛車門敞開的小轎車後,警惕的探出頭觀察著戰場環境。
當時,英國國會正準備召開一場緊急會議,所有議員都會“到場”。而英國國內得到消息的nod部隊也是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知道英國國內傾向於nod的勢力本來就少,這要是錯過了這個“好機會”,那還打個屁啊。跑去和其它地區的nod部隊匯合得了!
不過實際上,這就是一場專門為這些叛徒準備的陷阱,議員們確實到了倫敦,但是都沒有去國會大廈,而是分散毛在了倫敦城區裏的數處秘密地堡中。而發現上當的nod部隊轉頭看去,就發現自己已經被包圍了......那還能怎麽辦?硬著頭皮上吧!
而倫敦襲擊的開始,也是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全麵開戰的標誌。幾乎就是前腳後腳,世界各地的nod部隊紛紛開始發難——然後他們就發現,情況不對啊!說好的敵人應該被我們打個措手不及呢?特別是那些gdi部隊,他們不應該是保持著低戰備狀態準備接受審查的嗎?怎麽一個個的全副武裝就好像等我們送上門來一樣!
不過雖然在部分地區nod的進攻部隊吃了大虧,但是就世界整體局勢而言,情況愈發混亂。輿論的餘波未消,全麵戰爭就開始了......就像前麵說過的:這十幾天堪稱人類曆史上最動蕩的日子。但還不是最糟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