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齊王之邀
開局叛出鎮撫司,我刀問江湖 作者:七號寫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21章 齊王之邀
劉振被沈翊的威勢一驚,當即磕頭如搗蒜,試圖挽迴局麵。
顧子桑見狀,先是不動聲色瞧了沈翊一眼,眼波之中盡是感激,而後淡淡道:
“起來吧。”
沈翊撤去威壓,劉振這才鏘鏘站起身來。
在場的其餘人皆不由側目而望,顯然都感受到了剛剛沈翊釋放的恐怖威壓。
隻是大家都心照不宣,
沒有再說什麽。
顧子桑的事情落定,一行人便先行離開,隻剩下李清渠和陳之昂,這兩個學宮的人。
沈翊這才坦言此行目的,
想拜見夫子。
李清渠卻是苦笑一聲,拱手解釋:
“沈大俠的拜帖,我們也是收到了的,但實不相瞞,傾城公主也是來拜見老師,亦是未能得見。”
沈翊訝然:
“這是為何?”
李清渠微微搖頭:
“其實無論誰來,老師都不見。”
沈翊眸光微動,他想到了聖僧,沉吟片刻,淡淡問道:
“是不見。”
“還是不能見。”
李清渠沉默半晌,平靜道:
“老師素來神龍見首不見尾,他想見,自然會見的。”
沈翊深吸一口氣:
“若是巫神歸來呢?”
“夫子也不出麵嗎?”
李清渠瞳孔微縮,沉聲道:
“沈大俠確定沒有說錯?”
沈翊自衣襟裏掏出一個海螺,還有一小截斷折的骨杖,將遭遇巫神教的事情詳說一遍。
李清渠將海螺附耳一聽,
又遞給了陳之昂。
他拿著那截斷骨杖,頗有些驚訝道:
“這上麵有微弱的巫神真意的殘留。”
“若我沒認錯的話,
這是,巫神幡?”
沈翊點頭:
“本來就隻剩一半,後來又被我劈成了三段,我留了一截,帶給你們來瞧瞧。”
座下的陳之昂聽罷海螺的聲音,若有所思地出言道:
“若按照南巫的通用咒言譯來,確實是:
南冥海枯,血日高懸。
得吾召命,九幽重開。”
“這當是巫神自己的預言。”
沈翊瞧了陳之昂幾眼。
沒想到這儒生還懂南巫咒言。
陳之昂瞥見沈翊的眼神,竟好似看透他心中所想,先一步說道:
“老師此前隨夫子鎮壓南巫,也獲得了一批巫神教的典籍,學生自幼喜好鑽研,便也看過一些。”
沈翊微微頷首,倒也沒想問。
不過這陳之昂洞悉人心的眼力和廣博學識,倒是真能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李清渠得陳之昂肯定,朝沈翊拱手,言語更是多了幾分親近:
“沈兄弟替九州天下掃除巫神餘孽,李清渠感激不盡,鎮邪衛駐守十萬大山幾十載,令人欽佩,若是學宮早知此時,也好派人前去接應,不至讓忠勇之士寒了心。”
沈翊擺了擺手。
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
都已是過眼雲煙。
從此再無鎮邪衛,隻有相伴遊曆天下的名為石頭的少年和那喚作黃起元的老人了。
“至於老師。”
“李某便實話實說。”
“他如今不在學宮。”
“大約在兩年前,老師曾言心有所感,外出雲遊天下,歸期不定,也可能再不歸來。”
沈翊揉了揉太陽穴。
這說辭和聖僧當初說的幾乎分毫不差,想必夫子亦是心有所感,外出尋求破碎之道。
先是白帝,後是聖僧,再是夫子。
難怪江湖上幾乎見不到天人高手的消息,這些高手一個個或是遠遊,或是隱遁,皆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
俗世凡塵對他們反倒沒什麽吸引力。
當然,西陵佛國的體係不太一樣。
他們依靠凝魂珠傳承代代活佛精神烙印,未嚐不是一種長生久視。
隻是如今夫子遠遊未歸。
巫神隱患變成了壓在眾人心頭的陰影。
然此時此刻,多思無益。
或許巫神歸來之際,白帝和夫子亦遠遊而歸,那巫神也翻不起什麽風浪。
此事言罷,李清渠道:
“傾城公主便在學宮暫歇,預計三日後啟程泰山,行祭天大典儀式。”
“沈兄弟既欲與公主同行,不若便也在學宮住下,屆時一同出發。”
沈翊抬手稱謝,正欲告辭,
忽然門外有一弟子叩門而入,作揖說道:
“先生,師兄。”
“齊王殿下派人拜山。”
“想請沈翊大俠前往齊王府一敘。”
齊王?
沈翊眼現詫異,他和這位可沒有交集。
陳之昂笑道:
“沈兄和公主皆身在學宮,若我是齊王殿下,說不得也要請你到王府一敘,探探虛實。”
沈翊摩挲著下巴。
“若是我不去呢?”
陳之昂:
“自然是會開罪齊王殿下,而且也相當於向世人昭告,你徹底站在公主這一邊。”
沈翊揉了揉太陽穴:
“朝堂爭端,真的很煩。”
“我是真沒想摻和。”
怎料那來報信的弟子卻道:
“那人說有沈大俠的故人在齊王府做客,所以請沈大俠前往一敘。”
沈翊卻是更為疑惑,他和齊王素昧平生,實在想不出會有共同相識的故人。
隻是想到答應了要隨顧子桑走一遭,而她此行桑海最大的威脅,恐怕就是這位齊王爺。
不如趁此機會去見一見,
瞧瞧這是個怎樣的人。
畢竟晉王、襄王、秦王,他都已見過,便也不用厚此薄彼,來個雨露均沾也不錯。
“行,那便有勞帶路吧。”
陳之昂卻道:
“不若便由我為二位引路吧。”
陳之昂又轉頭向李清渠告辭;
“老師,學生去去就迴。”
李清渠微微頷首答應,又朝沈翊二人點頭示意,陳之昂便帶著沈翊二人離開會客的別院。
一路上。
陳之昂走在前。
沈翊二人在後。
他走的並不快,而是開口道:
“沈大俠,聽說你在白帝城與清風相熟,而後又並行一路向西,可是去找無心和尚?”
聽到陳之昂此問,沈翊這才醒覺,麒麟榜上佛道儒三家英才占據前五之列。
彼此相熟自是應有之義。
“正是。”
“可有尋到無心?”
“他們二人可曾安好?”
沈翊抿了抿嘴,簡單道:
“有。”
“無心身在西陵,清風也留在那裏。”
陳之昂微微一笑:
“當初清風本有意邀我至白帝城,而後與爾同去西陵走一遭,可惜我卻是被事情絆住了。”
“不然我也能早一些與沈大俠相識。”
沈翊含笑:
“人生路漫漫,相逢不恨晚。”
陳之昂亦是點頭,似乎頗為認同沈翊之言,旋即又道:
“沈大俠可知我是被何事牽絆?”
沈翊此刻卻是覺察出陳之昂話語中的古怪,當即側頭審視含笑的陳之昂:
“可教我知?”
“自無不可。”
“在下當時在中郡。”
“作晉王殿下的入幕之賓。”
沈翊止了腳步,眼眸微微眯起,一股肅殺的氛圍,更是頃刻籠罩陳之昂。
劉振被沈翊的威勢一驚,當即磕頭如搗蒜,試圖挽迴局麵。
顧子桑見狀,先是不動聲色瞧了沈翊一眼,眼波之中盡是感激,而後淡淡道:
“起來吧。”
沈翊撤去威壓,劉振這才鏘鏘站起身來。
在場的其餘人皆不由側目而望,顯然都感受到了剛剛沈翊釋放的恐怖威壓。
隻是大家都心照不宣,
沒有再說什麽。
顧子桑的事情落定,一行人便先行離開,隻剩下李清渠和陳之昂,這兩個學宮的人。
沈翊這才坦言此行目的,
想拜見夫子。
李清渠卻是苦笑一聲,拱手解釋:
“沈大俠的拜帖,我們也是收到了的,但實不相瞞,傾城公主也是來拜見老師,亦是未能得見。”
沈翊訝然:
“這是為何?”
李清渠微微搖頭:
“其實無論誰來,老師都不見。”
沈翊眸光微動,他想到了聖僧,沉吟片刻,淡淡問道:
“是不見。”
“還是不能見。”
李清渠沉默半晌,平靜道:
“老師素來神龍見首不見尾,他想見,自然會見的。”
沈翊深吸一口氣:
“若是巫神歸來呢?”
“夫子也不出麵嗎?”
李清渠瞳孔微縮,沉聲道:
“沈大俠確定沒有說錯?”
沈翊自衣襟裏掏出一個海螺,還有一小截斷折的骨杖,將遭遇巫神教的事情詳說一遍。
李清渠將海螺附耳一聽,
又遞給了陳之昂。
他拿著那截斷骨杖,頗有些驚訝道:
“這上麵有微弱的巫神真意的殘留。”
“若我沒認錯的話,
這是,巫神幡?”
沈翊點頭:
“本來就隻剩一半,後來又被我劈成了三段,我留了一截,帶給你們來瞧瞧。”
座下的陳之昂聽罷海螺的聲音,若有所思地出言道:
“若按照南巫的通用咒言譯來,確實是:
南冥海枯,血日高懸。
得吾召命,九幽重開。”
“這當是巫神自己的預言。”
沈翊瞧了陳之昂幾眼。
沒想到這儒生還懂南巫咒言。
陳之昂瞥見沈翊的眼神,竟好似看透他心中所想,先一步說道:
“老師此前隨夫子鎮壓南巫,也獲得了一批巫神教的典籍,學生自幼喜好鑽研,便也看過一些。”
沈翊微微頷首,倒也沒想問。
不過這陳之昂洞悉人心的眼力和廣博學識,倒是真能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李清渠得陳之昂肯定,朝沈翊拱手,言語更是多了幾分親近:
“沈兄弟替九州天下掃除巫神餘孽,李清渠感激不盡,鎮邪衛駐守十萬大山幾十載,令人欽佩,若是學宮早知此時,也好派人前去接應,不至讓忠勇之士寒了心。”
沈翊擺了擺手。
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
都已是過眼雲煙。
從此再無鎮邪衛,隻有相伴遊曆天下的名為石頭的少年和那喚作黃起元的老人了。
“至於老師。”
“李某便實話實說。”
“他如今不在學宮。”
“大約在兩年前,老師曾言心有所感,外出雲遊天下,歸期不定,也可能再不歸來。”
沈翊揉了揉太陽穴。
這說辭和聖僧當初說的幾乎分毫不差,想必夫子亦是心有所感,外出尋求破碎之道。
先是白帝,後是聖僧,再是夫子。
難怪江湖上幾乎見不到天人高手的消息,這些高手一個個或是遠遊,或是隱遁,皆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
俗世凡塵對他們反倒沒什麽吸引力。
當然,西陵佛國的體係不太一樣。
他們依靠凝魂珠傳承代代活佛精神烙印,未嚐不是一種長生久視。
隻是如今夫子遠遊未歸。
巫神隱患變成了壓在眾人心頭的陰影。
然此時此刻,多思無益。
或許巫神歸來之際,白帝和夫子亦遠遊而歸,那巫神也翻不起什麽風浪。
此事言罷,李清渠道:
“傾城公主便在學宮暫歇,預計三日後啟程泰山,行祭天大典儀式。”
“沈兄弟既欲與公主同行,不若便也在學宮住下,屆時一同出發。”
沈翊抬手稱謝,正欲告辭,
忽然門外有一弟子叩門而入,作揖說道:
“先生,師兄。”
“齊王殿下派人拜山。”
“想請沈翊大俠前往齊王府一敘。”
齊王?
沈翊眼現詫異,他和這位可沒有交集。
陳之昂笑道:
“沈兄和公主皆身在學宮,若我是齊王殿下,說不得也要請你到王府一敘,探探虛實。”
沈翊摩挲著下巴。
“若是我不去呢?”
陳之昂:
“自然是會開罪齊王殿下,而且也相當於向世人昭告,你徹底站在公主這一邊。”
沈翊揉了揉太陽穴:
“朝堂爭端,真的很煩。”
“我是真沒想摻和。”
怎料那來報信的弟子卻道:
“那人說有沈大俠的故人在齊王府做客,所以請沈大俠前往一敘。”
沈翊卻是更為疑惑,他和齊王素昧平生,實在想不出會有共同相識的故人。
隻是想到答應了要隨顧子桑走一遭,而她此行桑海最大的威脅,恐怕就是這位齊王爺。
不如趁此機會去見一見,
瞧瞧這是個怎樣的人。
畢竟晉王、襄王、秦王,他都已見過,便也不用厚此薄彼,來個雨露均沾也不錯。
“行,那便有勞帶路吧。”
陳之昂卻道:
“不若便由我為二位引路吧。”
陳之昂又轉頭向李清渠告辭;
“老師,學生去去就迴。”
李清渠微微頷首答應,又朝沈翊二人點頭示意,陳之昂便帶著沈翊二人離開會客的別院。
一路上。
陳之昂走在前。
沈翊二人在後。
他走的並不快,而是開口道:
“沈大俠,聽說你在白帝城與清風相熟,而後又並行一路向西,可是去找無心和尚?”
聽到陳之昂此問,沈翊這才醒覺,麒麟榜上佛道儒三家英才占據前五之列。
彼此相熟自是應有之義。
“正是。”
“可有尋到無心?”
“他們二人可曾安好?”
沈翊抿了抿嘴,簡單道:
“有。”
“無心身在西陵,清風也留在那裏。”
陳之昂微微一笑:
“當初清風本有意邀我至白帝城,而後與爾同去西陵走一遭,可惜我卻是被事情絆住了。”
“不然我也能早一些與沈大俠相識。”
沈翊含笑:
“人生路漫漫,相逢不恨晚。”
陳之昂亦是點頭,似乎頗為認同沈翊之言,旋即又道:
“沈大俠可知我是被何事牽絆?”
沈翊此刻卻是覺察出陳之昂話語中的古怪,當即側頭審視含笑的陳之昂:
“可教我知?”
“自無不可。”
“在下當時在中郡。”
“作晉王殿下的入幕之賓。”
沈翊止了腳步,眼眸微微眯起,一股肅殺的氛圍,更是頃刻籠罩陳之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