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 桀驁不馴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80 桀驁不馴
待孫稷俠入城,撲麵而來的是一股令人沉醉的氣息,正是人間煙火味,蓋因城內店鋪林立,商賈雲集。
鄭氏在此經營已久,龐大的海上貿易,促進了福州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大量的生絲、瓷器、鐵器、糖等貨物從這裏起航,運往日本、爪哇、滿剌加等海外各地,然後將蘇木、胡椒、象牙、犀角等貨物再運迴福州。
海晏商會成立之後,鄭森更是調撥了兩百條大海船作為商會的常用貨船,這些貨船滿載著從內陸運來的貨物,全部駛向了日本,然後又從日本帶迴大量白銀、銅等貴重金屬。
僅僅半月時間,海晏商會便盈利二十萬兩白銀,堪稱暴利!
當孫稷俠得知這一消息之時,笑得哈喇子都流了出來,甚至暗暗劃算要將兩廣那邊的貿易也經營起來,尤其是廣州,自己特地將甲秀軍放在那裏,可不是為了吃幹飯的~
是夜,巡撫吳聞禮即在福州最大的酒樓,海天樓內準備了一場高規格的晚宴,為孫稷俠及隨員侍衛們,接風洗塵。
夜幕降臨,海天樓前麵的大紅燈籠,隨風搖晃。
一樓內外,已是人頭攢動,侍衛們大塊朵頤,好不快活,唯獨滴酒不能沾。作為楚國公的親衛,他們隨時都得守衛好主公的安全,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二樓則為隨員屬吏,此中人員,都是文人出身,吃相倒比一樓那些軍漢文雅得多。
上得三樓,則更為雅靜,能上得這一層樓的,俱是身居高位之人。
孫繼俠端坐主位,神色自若。
“公爺舟車勞頓,今日下官略備酒席,特為您接風洗塵。”,吳聞禮端起一盞水酒,彎腰敬酒道。
同席者,鄭森、鄭芝龍等人亦紛紛舉杯。
孫稷俠雙手懸空虛按,示意眾人坐下。
“福建安寧,離不開諸公之努力,此酒應是本公來敬。”,孫稷俠端起麵前的酒水,一一遙敬,隨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清冽的酒水直衝孫稷俠的天靈蓋,一天的疲勞也一掃而空。
他意味深長的說道:“本公喝過許多地方的酒,今日這閩酒卻是第一次喝上。”
吳聞禮是個會來事的人,知道孫稷俠這是有話要說,隨即接口道:“敢問楚國公,不知這閩酒與其他地方的酒可有不同之處?”
席間眾人,紛紛放下手中酒盞,靜聽上言。
“湘酒醇厚;粵酒綿甜;浙酒濃鬱;而這閩酒,則甘爽清冽,飲之,使人精神振奮。”
席間之人,多為閩人,現在聽到名震天下的楚國公誇獎家鄉之酒,頓覺麵上有光。
鄭森正要說幾句客套話時,卻不料孫稷俠話風一轉:“然,不管是湘酒、粵酒、浙酒,亦或是黔酒、贛酒、滇酒,都是吾中國之酒,唯吾中國之人能飲。”
“敢問鄭總兵,若是有豺狼野豬闖進國門,想飲吾中國酒,殺吾中國之人,爾待何如?”
孫稷俠猝然間,聲色俱厲,讓在場眾人心中一緊。
鄭成功卻怡然不懼,他神色堅定的抱拳迴道:“森身為軍人,隻可以身護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好!”
孫稷俠臉色陰轉晴天,鼓掌讚道。
這就是他賞識鄭森之處,勇氣與英氣俱在!
隨後其眼角一瞥,卻見鄭芝龍在一旁自盞自飲,孫稷俠不動聲色道:“南安伯怎麽看呢?”
鄭芝龍聞訊,不急不忙道:“小伯早已解職,歸隱鄉野,如今不過一閑雲野鶴之人,不敢輕易妄議國家大政。”
“廉頗八十尚能上陣殺敵,南安伯正值壯年,怎可輕言歸隱之心?”,一旁的吳聞禮趁機說道。
聽見吳聞禮的這番話,鄭芝龍不滿之情,溢於言表:“小伯為大明朝鎮守東南多年,平定大小海賊數萬人,從此海疆靖寧,風平浪靜。如今朝廷已經不需要我了,小伯怎敢留戀權位,戀棧不去呢?”
鄭芝龍話雖說的有模有樣,但聽在孫稷俠耳中,這廝分明是在誇耀功績,同時又暗諷朝廷卸磨殺驢。他此番話其意不言自明,雖然繼承自己職位和權力的是自己的兒子,但他心中怨懟之情還是非常重。
到底是一獨夫海賊,竟敢當著孫稷俠的麵,說出這番話來,桀驁不馴至極!
旁邊的鄭芝鳳和鄭芝豹臉上肌肉抽動,生怕大哥這番話徒惹楚國公不愉,鄭森亦是欲言又止。
這一桌酒席正是如今福建的縮影,雖然鄭森已經被孫稷俠推上了前台,但畢竟掌權日短,其父的親信嫡係遍布鄭氏內部,鄭氏大權依然牢牢的掌控在其父手中,而且鄭芝龍也不願就這樣輕易將權力移交給鄭森。
同時,這也是孫稷俠決意親臨福州的原因所在,他對鄭芝龍屬實不放心。
此人畏威而不懷德,曆史上他一意孤行投降清朝後,多次向多爾袞上表獻計,企圖幫助清廷勸降鄭成功,以圖王爵,由此可見此人功利之心早已超越了父子之情。
雖然現在由於孫稷俠的出現,改變了曆史的走向,強勢推動鄭成功提前上位,但鄭芝龍掌握鄭氏大權的本質仍尚未改變。而孫稷俠若想徹底掌控福建,整合鄭氏這股強大的勢力,以達到全力北伐之勢,就必須將鄭芝龍從鄭氏集團權利核心中剝離出來。
然而,現在東風未起,時機尚未成熟!
孫稷俠麵平如水,仿佛未聽見鄭芝龍話中之意,隻是將端上剛剛續上的杯中酒,一飲而盡。
場麵一時安靜的有些窒息,唯獨侍候一旁的萬之武,細心的發現主公放下的那隻青瓷酒盞上,有著幾道深刻的指印。
“南安伯之意,本公知矣。”
吳聞禮見此,連忙道:“公爺已乏,不如今日到此為止吧。”
鄭芝龍就坡下驢,起身向孫稷俠行了個禮後,便帶著芝鳳、芝豹兩兄弟,離開了海天樓,獨留鄭森在場,尷尬異常。
一邊是父叔,一邊是尊崇的上官,他夾在中間,頗感為難。
孫稷俠卻不以為意,輕輕拍了下鄭森的肩膀後,便也下得樓去。
一場酒宴,不歡而散。
待孫稷俠入城,撲麵而來的是一股令人沉醉的氣息,正是人間煙火味,蓋因城內店鋪林立,商賈雲集。
鄭氏在此經營已久,龐大的海上貿易,促進了福州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大量的生絲、瓷器、鐵器、糖等貨物從這裏起航,運往日本、爪哇、滿剌加等海外各地,然後將蘇木、胡椒、象牙、犀角等貨物再運迴福州。
海晏商會成立之後,鄭森更是調撥了兩百條大海船作為商會的常用貨船,這些貨船滿載著從內陸運來的貨物,全部駛向了日本,然後又從日本帶迴大量白銀、銅等貴重金屬。
僅僅半月時間,海晏商會便盈利二十萬兩白銀,堪稱暴利!
當孫稷俠得知這一消息之時,笑得哈喇子都流了出來,甚至暗暗劃算要將兩廣那邊的貿易也經營起來,尤其是廣州,自己特地將甲秀軍放在那裏,可不是為了吃幹飯的~
是夜,巡撫吳聞禮即在福州最大的酒樓,海天樓內準備了一場高規格的晚宴,為孫稷俠及隨員侍衛們,接風洗塵。
夜幕降臨,海天樓前麵的大紅燈籠,隨風搖晃。
一樓內外,已是人頭攢動,侍衛們大塊朵頤,好不快活,唯獨滴酒不能沾。作為楚國公的親衛,他們隨時都得守衛好主公的安全,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二樓則為隨員屬吏,此中人員,都是文人出身,吃相倒比一樓那些軍漢文雅得多。
上得三樓,則更為雅靜,能上得這一層樓的,俱是身居高位之人。
孫繼俠端坐主位,神色自若。
“公爺舟車勞頓,今日下官略備酒席,特為您接風洗塵。”,吳聞禮端起一盞水酒,彎腰敬酒道。
同席者,鄭森、鄭芝龍等人亦紛紛舉杯。
孫稷俠雙手懸空虛按,示意眾人坐下。
“福建安寧,離不開諸公之努力,此酒應是本公來敬。”,孫稷俠端起麵前的酒水,一一遙敬,隨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清冽的酒水直衝孫稷俠的天靈蓋,一天的疲勞也一掃而空。
他意味深長的說道:“本公喝過許多地方的酒,今日這閩酒卻是第一次喝上。”
吳聞禮是個會來事的人,知道孫稷俠這是有話要說,隨即接口道:“敢問楚國公,不知這閩酒與其他地方的酒可有不同之處?”
席間眾人,紛紛放下手中酒盞,靜聽上言。
“湘酒醇厚;粵酒綿甜;浙酒濃鬱;而這閩酒,則甘爽清冽,飲之,使人精神振奮。”
席間之人,多為閩人,現在聽到名震天下的楚國公誇獎家鄉之酒,頓覺麵上有光。
鄭森正要說幾句客套話時,卻不料孫稷俠話風一轉:“然,不管是湘酒、粵酒、浙酒,亦或是黔酒、贛酒、滇酒,都是吾中國之酒,唯吾中國之人能飲。”
“敢問鄭總兵,若是有豺狼野豬闖進國門,想飲吾中國酒,殺吾中國之人,爾待何如?”
孫稷俠猝然間,聲色俱厲,讓在場眾人心中一緊。
鄭成功卻怡然不懼,他神色堅定的抱拳迴道:“森身為軍人,隻可以身護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好!”
孫稷俠臉色陰轉晴天,鼓掌讚道。
這就是他賞識鄭森之處,勇氣與英氣俱在!
隨後其眼角一瞥,卻見鄭芝龍在一旁自盞自飲,孫稷俠不動聲色道:“南安伯怎麽看呢?”
鄭芝龍聞訊,不急不忙道:“小伯早已解職,歸隱鄉野,如今不過一閑雲野鶴之人,不敢輕易妄議國家大政。”
“廉頗八十尚能上陣殺敵,南安伯正值壯年,怎可輕言歸隱之心?”,一旁的吳聞禮趁機說道。
聽見吳聞禮的這番話,鄭芝龍不滿之情,溢於言表:“小伯為大明朝鎮守東南多年,平定大小海賊數萬人,從此海疆靖寧,風平浪靜。如今朝廷已經不需要我了,小伯怎敢留戀權位,戀棧不去呢?”
鄭芝龍話雖說的有模有樣,但聽在孫稷俠耳中,這廝分明是在誇耀功績,同時又暗諷朝廷卸磨殺驢。他此番話其意不言自明,雖然繼承自己職位和權力的是自己的兒子,但他心中怨懟之情還是非常重。
到底是一獨夫海賊,竟敢當著孫稷俠的麵,說出這番話來,桀驁不馴至極!
旁邊的鄭芝鳳和鄭芝豹臉上肌肉抽動,生怕大哥這番話徒惹楚國公不愉,鄭森亦是欲言又止。
這一桌酒席正是如今福建的縮影,雖然鄭森已經被孫稷俠推上了前台,但畢竟掌權日短,其父的親信嫡係遍布鄭氏內部,鄭氏大權依然牢牢的掌控在其父手中,而且鄭芝龍也不願就這樣輕易將權力移交給鄭森。
同時,這也是孫稷俠決意親臨福州的原因所在,他對鄭芝龍屬實不放心。
此人畏威而不懷德,曆史上他一意孤行投降清朝後,多次向多爾袞上表獻計,企圖幫助清廷勸降鄭成功,以圖王爵,由此可見此人功利之心早已超越了父子之情。
雖然現在由於孫稷俠的出現,改變了曆史的走向,強勢推動鄭成功提前上位,但鄭芝龍掌握鄭氏大權的本質仍尚未改變。而孫稷俠若想徹底掌控福建,整合鄭氏這股強大的勢力,以達到全力北伐之勢,就必須將鄭芝龍從鄭氏集團權利核心中剝離出來。
然而,現在東風未起,時機尚未成熟!
孫稷俠麵平如水,仿佛未聽見鄭芝龍話中之意,隻是將端上剛剛續上的杯中酒,一飲而盡。
場麵一時安靜的有些窒息,唯獨侍候一旁的萬之武,細心的發現主公放下的那隻青瓷酒盞上,有著幾道深刻的指印。
“南安伯之意,本公知矣。”
吳聞禮見此,連忙道:“公爺已乏,不如今日到此為止吧。”
鄭芝龍就坡下驢,起身向孫稷俠行了個禮後,便帶著芝鳳、芝豹兩兄弟,離開了海天樓,獨留鄭森在場,尷尬異常。
一邊是父叔,一邊是尊崇的上官,他夾在中間,頗感為難。
孫稷俠卻不以為意,輕輕拍了下鄭森的肩膀後,便也下得樓去。
一場酒宴,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