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
文聘仗劍而立。
雖然名頭不如諸曹夏侯和五子良將,但在江夏這片地兒,尤其是鎮守了多年的石陽城,文聘自問不會比任何人差。
不論是防範關羽還是防範孫權,文聘都打出了不俗的戰績。
能當上後將軍,文聘靠的不是裙帶關係,而是靠累年戰功的積累!
於禁那句“即便是關羽親至也破不了石陽城,更何況是關羽的兩個犢子”並非虛言,而是對文聘軍事能力的認可!
看著城下罵戰的關平,文聘隻是冷冽一笑,不予理會。
一者罵的是於禁不是文聘,文聘的心中不會有半分波瀾。
二者於禁也不在城中,文聘也不擔心於禁會被關平氣著。
石陽城中雖然隻有數千兵馬,但以文聘的老練也不會單純的守城。
文聘對石陽城附近的河、沼澤、林地,知之甚詳,何處可藏兵、何處有小路,文聘不用看地圖閉著眼睛都能畫出來!
這是文聘鎮守石陽多年的底氣!
“虎父未必有虎子,想破我文聘鎮守的石陽城,可不容易!”輕笑一聲,文聘轉身走下城樓。
作為石陽城的主將,文聘並不需要親自在城頭觀察敵情和指揮戰鬥。
安撫好城內軍民,及時查看糧草、飲水、柴木、箭矢等是否齊備,更為重要。
關平罵了一陣,見城頭魏軍將士連個吭聲的都沒有,不由緊蹙眉頭。
【文聘和於禁這倆老匹夫,竟如此沉穩,是篤定石陽城穩如泰山我破不了嗎?亦或者,另有打算?】
見罵戰無效,關平也不再激將,令軍士在城外挖壕溝、埋鹿角、建營壘、築堰斷水。
這次攻打石陽城,關平和關興商議的策略是集中兵力,先攻一門。
對手是文聘和於禁,戰場又在文聘最熟悉的石陽城,關平和關興不敢大意;分兵三門或四門,雖然更容易破城,但也更容易被文聘和於禁各個擊破!
雖說天賦不如關羽,但跟著關羽多年,關平在軍務上倒也務實沉穩。
不論是挖壕溝、埋鹿角、建營壘,還是築堰斷水,戰兵和輔兵的分配,都是井然有序。
如今已經不是漢末的黃巾時代,攻城和守城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簡而言之:專業度提升了。
黃巾時代,或為進攻方人多勢眾,勸降威懾,或為守城方斬將奪旗,火燒原野。
技術含量低。
而到了現在,普通的進攻方式和守城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征戰所需了。
這要求雙方主將不僅得有勇力,還得有智力。
智力越高,越容易功成。
而智力又分兩種:一種是因天賦出眾而自小接受精英教育養成的智力,一種是長年累月的戰事實踐形成的智力。
關平就屬於後者。
然而。
看似沉寂的魏軍,實則暗藏兇機。
到了夜間。
一支千人魏軍悄然自南部密林的溶洞中出現。
為首者,正是藏身於溶洞中的於禁!
早在關平大軍到來前,文聘就派於禁引千人出城去了石陽城南部的丘陵林地,南部的丘陵林地植被茂密且有天然溶洞,可藏兵數千!
探得關平的營寨戒備森嚴,於禁沒有貿然前往劫營,而是轉而執行文聘的備用方案:襲擾糧道!
關平初至,運糧的輜重兵還在後方。
對於禁而來,襲擾糧道屬於輕車熟路了。
相較於水上作戰,陸上作戰更容易襲擾糧道。
隻因水上作戰,糧草大抵都在輜重船上,想要襲擾得有戰船水軍。
陸上作戰就方便多了。
糧草或是牲畜背負,或是人力背負,襲擾的難度大減。
在官渡對戰時,於禁就常奉令襲擾袁紹的糧道,征戰多年,對此亦是駕輕就熟。
隻是短暫的思考,於禁就將主方案劫營改為備用方案襲擾糧道。
與此同時。
於禁又令人在林地點火。
火勢三長兩短,代表於禁要執行襲擾糧道的備用方案,借以告知城內的文聘。
發訊號後。
於禁就帶著兵馬悄然往關平後方而走。
城頭的魏軍得到火光訊號後,遂將消息告知文聘。
“竟能讓於禁放棄劫營,關平的營壘倒也有幾分水準,可惜,還是太嫩了。”文聘冷笑一聲,遂點起三千兵馬出城,直往關平營壘而來。
這是文聘跟於禁的約定。
於禁若是執行劫營方案,文聘負責出城接應;於禁若是執行襲擾糧道方案,文聘負責劫營牽製。
兩人都是多年的宿將,配合起來嚴密無縫。
漢軍大寨。
覺察到魏軍到來的漢兵,連忙吹響了號角。
和甲而眠的關平猛地睜開雙眸,大步入帳。
“文聘於禁欺我年小,今夜果然來劫營了!”
關平的年齡雖然也不小了,但比起於禁和文聘的確也隻能算小輩。
罵戰歸罵戰。
關平也有自知之明。
若今日的主將是關羽,文聘和於禁必不敢輕易出城;主將是關平,文聘和於禁極有可能會出城劫營挫關平銳氣。
這是關平對自我的認知。
即便小時候沒接受過係統的行伍教育,長大後又跟著關羽見識了不少軍中大將,累年的經曆也養成了關平的沉穩性格。
不驕不躁,即便敗也不會大敗。
駿馬馳騁。
關平率軍至寨門。
“來者何人!”
看著寨外沉寂如水的魏軍將士,關平不由心凜:能約束軍士到如此程度,對方的將兵之能,不是文聘就是於禁。
文聘冷笑。
關平這種夜間試探對手身份的手段,文聘見太多了。
“放箭!”
迴應關平的,隻有破空而來的箭矢。
黑夜劫營,主打的就是讓敵人判斷不出來了多少人、是何人統兵。
關平心神一沉。
以前跟著關羽打石陽的時候,主將是關羽,關平還沒能真正體會到文聘於禁的厲害。
每次見到關羽調兵遣將時,看到的都是關羽在沉穩應對;如今單獨麵對文聘於禁時,關平頓感壓力。
即便提前覺察到了魏軍劫營,關平也不敢有半分的疏忽大意。
而在後方。
又有一處兵馬駐紮。
木柵圍在外圍,糧車交錯縱橫,如營寨部署,戰兵在外,輔兵、役夫在內,燈火通明,巡邏嚴密。
正是押運糧草的關興等部。
中軍大帳。
關興同樣在和甲而眠。
頭一迴指揮五千人以上的大軍,對關興的壓力也是不小。
戰兵如何部署、輔兵如何部署、役夫如何安排,等等,極其繁瑣。
大將和驍將的區別就在於:驍將隻需要帶著兵馬殺殺殺,大將還得考慮怎麽讓驍將無後顧之憂的帶著兵馬殺殺殺。
想要真正成為大將,曆練是必不可少的。
就如初時劉備對關羽所言:老一輩的能活多久得看天命。不能事事都親力親為,得讓年輕一輩去曆練。
劉備不知道文聘和於禁的厲害嗎?
肯定知道!
而正因為知道,劉備才必須將關羽調迴江陵。
誠然。
關羽一直在夏口,能帶著關平關興跟文聘於禁爭鋒。
可關羽若是不在了,關平關興還能與文聘於禁爭鋒嗎?
盡管劉備很欣賞關平和關興,但也不敢妄言現在的關平關興就一定能跟文聘於禁平分秋色。
年輕一輩是傳承的基石。
劉備必須給予年輕一輩足夠的曆練機會。
關興也明白劉備的期望!
相對於關平,劉備對關興的期望更高。
倒不是劉備偏袒關興,而是關興更年輕,且比關平接受過更多的精英教育。
關平可為將,而關興可為相!
這也是為何關平是蕩寇將軍而關興是江夏太守的原因。
急促的鼓聲響起。
關興猛地睜開雙眼。
跟關平一樣,關興一直都提防著文聘和於禁會來襲擾糧道。
在讀書習武的時候,關興就研究過曹營諸將的戰術風格,最後發現曹營諸將最喜歡用的戰術就是襲擾糧道。
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官渡之戰烏巢焚糧了!
直接從瀕臨兵潰逆轉到了官渡大勝,袁紹惶惶而走!
其次就是鄴城之戰,斷糧破城。
在圍攻袁尚大本營鄴城時,分兵攻取了武安、邯鄲,切斷了鄴城北方糧道,又引漳河水灌城加劇糧荒。
因此。
關興對糧道的安全格外在意!
不過。
等關興出帳組織好戰兵後,卻並未發現有魏軍出現。
“為何鳴鼓?”
關興喚來執勤巡夜的鼓手,蹙眉詢問。
鼓手也有些慌,連忙道:“稟太守,屬下的確是看到有魏軍來襲,才鳴鼓示警的。隻是不知為何,魏軍聽見我鳴鼓,又跑了。”
疑惑間。
有斥候自前寨而來:“稟太守,前寨有喊殺聲,疑是魏軍在攻打前寨!”
疑兵?
關興眉頭更是緊蹙。
副將近前:“太守,是否要分兵前往增援?”
關興搖頭:“兄長久隨我父,為人謹慎,又有營寨地利,應是無恙。倘若我分兵前往增援,而此處又伏有魏軍精銳,軍糧必失。
曹賊最喜襲擾糧道,不可大意!吩咐眾人,今夜和甲而眠,隨時備戰。”
副將遲疑:“可如此一來,將士疲憊,明日又得耽誤行程了。”
關興決斷不改:“寧可耽誤一日,也不可令軍糧有失。”
寨外。
一觸即退的於禁,待得寨中漢兵安靜後,再次分了百人小隊前往襲擾。
如何疲敵。
如何疑敵。
於禁征戰多年早已爛熟於心。
示警的鼓聲再次響起。
魏兵依舊是一觸即退。
“又來?”
“是於禁還是文聘?”
關興蹙緊了眉頭。
能將襲擾戰術用得如此嫻熟的,必是戰場宿將。
“點起火把,增加巡守。”
關興不敢大意。
襲擾戰術是很難應對的,尤其是己方有大量糧草的時候,敵在暗我在明,一切行動都在敵方視角。
“退!”
見關興加強了巡守,於禁沒有再繼續襲擾,而是退到了關平所在的前寨。
隨後又點起了火把傳訊,悄然的退到密林,執行文聘的後續計劃。
不久。
文聘也自前寨退兵迴城。
關平見寨後有火光出現,不敢追擊,又恐後方糧道有變,忙遣人去打探,探得關興的後寨有魏兵疑兵出現,關平更是不敢大意。
到了淩晨。
又有探子來報,稱:南部密林有大量火光,又有擊鼓聲,似有兵馬在駐紮。
“奇怪。石陽城應隻有數千魏兵,文聘和於禁竟然還敢分兵?”
關平心中犯疑。
正常情況,守城軍力不足時,為了振奮士氣會設法取得局部勝利。
張遼逍遙津之戰突襲孫權,以及今夜文聘於禁或劫營或襲擾糧道,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分兵出城為掎角之勢,通常適用於城內兵馬足夠時,為了避免被攻城方孤立城池切斷柴木水源而設
而如今。
文聘於禁卻反其道而行之,竟在軍力不足時還分兵城外,這讓關平心生疑惑:“是我誤判了石陽的軍力,亦或者,隻是文聘於禁的疑兵之計?”
黑夜中斥候探查不夠細致。
關平也不敢貿然斷定文聘於禁在密林處是疑兵。
到了白日。
關平派了大量斥候去南部密林查探,斥候又探得南部密林中,疑似有“糧倉”。
“連糧倉都出現了?是真分兵城外了?我被小覷了嗎?”
想到昨日去罵戰時,城頭沒見到有於禁,關平不由猜測於禁昨日是否就已經出城了。
再聯想到昨夜去後軍襲擾糧道的魏軍,關平更不敢大意。
一麵加強巡邏和探查,一麵又分兵去護衛糧道,直到後寨的糧草輜重都到了大營,這才鬆了口氣。
而這幾日。
斥候對密林處的魏軍情報,探查到的情報也更多。
一開始隻有少量旌旗,後來每到夜裏就有火光如長蛇自石陽城而出,第二日密林的旌旗就變多。
連日以來,斥候探報的密林魏軍人數超過五千人了!
“石陽城的魏軍人數,跟我們一開始的預料不太一樣啊。”關平將探得的情報分與關興。
關興反複看了情報內容,又取出地理地形圖琢磨。
片刻後。
關興分析道:“石陽並非是如襄陽和江陵一般的大城,我不認為文聘和於禁養得起一萬以上的兵馬。
於禁因受樊城之敗,雖被曹丕委任為鎮南將軍,但守石陽時也要受文聘節製,故而石陽城中調兵遣將的應以文聘為主。
我研究過文聘過往的戰事,此人善於守正出奇,最喜利用地理水文部署疑兵,我料這密林中,也應是文聘部署的疑兵。
不如我引一軍前往,拔掉這處疑兵,挫文聘於禁的銳氣。”
關平阻止道:“不可!文聘和於禁都是征戰沙場多年的宿將,若用疑兵,必設伏兵,你若冒然前往,恐中奸計。”
關興堅持道:“可若不拔掉這處疑兵,文聘就一直能用虛實之計令我軍不敢輕易攻城,若是延時費日,拖到汝南的援軍到來,燕王殿下為你我兄弟爭取的破城時機,也就白費了。”
“這”關平遲疑:“不如等燕王殿下的兵馬到來後,再合力拔之。”
關興“哎”了一聲:“原本陛下是讓你我兄弟來防範文聘和孫權的,倘若還得依靠燕王殿下的兵馬,那又如何能建功?
兄長雖年長於燕王殿下,但功勞卻遠不如燕王殿下,若是石陽被燕王殿下奪下,我還能走文治升遷,兄長你想軍功晉爵可就難了。
陛下一向注重軍功賞罰,並不會因為你我兄弟是大將軍之子就會輕易升遷,機不可失啊!
此戰就由我為兄長前驅,引兵前往,即便真有伏兵,兄長也可引兵來救;敗,則罪在我,勝,則功在兄長。”
關興的話,再次讓關平的心神動搖。
如關興所言,關平如今都四十多歲了,卻還隻是個蕩寇將軍。
再看同期的劉封,去掉燕王的身份,也是征北將軍兼假車騎將軍;魏延,鎮北將軍兼都亭侯。
若關平是如魏延一般的出身,能在四十餘歲做到蕩寇將軍也不算低,關羽當蕩寇將軍的時候比關平還年長呢!
可身為關羽的兒子,四十餘歲的關平還隻是個蕩寇將軍,那就顯得相對平庸了。
再加上有劉封和魏延這兩個同為劉備嫡係的比較,關平的名頭就更低了。
身為關羽之子、關平之弟,關興也挺為關平心急的。
虎父當無犬子!
關興能猜到密林處是文聘部署的疑兵,也自然明白“若用疑兵,必設伏兵”的道理。
然而關興認為:戰場哪有不冒風險的?
若是見到疑兵就唯唯諾諾,雖然不會大敗,但也建不了大功!
故而。
關興這才會力勸關平,要仗著兵力優勢,去拔掉密林的魏兵。
良久。
關平長長的唿了一口氣,道:“安國所言,頗有道理。然你戰場經驗太淺,若你統兵前往,中了埋伏也難以脫身。我親自前往,你帶兵接應。”
關興愕然,連忙勸道:“兄長不可!此計是我獻的,理當由我去統兵前往,即便我兵敗了,我依舊可走文治升遷,可兄長你”
關平打斷了關興的勸諫,道:“安國,論明察局勢我不如你,論打惡戰你不如我。你若中伏,我未必能救你;我若中伏,你必能救我。不必再爭!”
關興頓有遲疑:“兄長,不如等燕王殿下的兵馬到來後,再合力拔之。”
關平大笑:“安國怎一副小女兒態。方才你還勸我機不可失,現在怎反過來要等燕王殿下合兵了?”
關興啞然無語。
我也沒想到兄長你要先上啊!
關興忽然有了一種搬起石頭的感覺,又見關平堅持,隻能道:“兄長去時,若遇狹隘處,不可輕入。眼下草木幹枯,謹防火攻。”
關平點頭,遂與關興仔細商討了方案。
到了下午。
關平引了三千軍前往密林,欲破文聘部署的疑兵。
關興則是點起了五千軍隨時待命,又號令諸將校謹守營寨,提防石陽城內的守軍再度出城。
而在密林中。
一處“大寨”藏於其中。
說是大寨,實際上草人寨,那所謂的“糧倉”,也隻是一個個的木架覆蓋了茅草偽裝而成。
除了負責擊鼓模擬駐軍活動的少量魏軍外,大部分的魏軍都藏在了密林的溶洞中。
“將軍,有漢軍旗幟到來,約有三千人,應是衝著虛寨去的。”
溶洞中。
斥候匆匆而來,將關平軍動向稟報給於禁。
聽到消息,於禁的沉寂的臉上多了幾分冷意:“文將軍料得沒錯,關羽的犢子果然還是沒能忍住。聰明反被聰明誤,分了兵,想再迴去可就不容易了。”
隨即。
於禁起身下令,令眾軍士整理好各自的裝備,隻待漢軍入了虛營,就斷其歸路。
而在石陽城頭。
也早有魏軍憑高而望,看到了前往密林的漢軍。
文聘聞訊來到城頭,仔細觀察了漢軍的行軍速度和方向後,撫掌大笑:“關羽的犢子,果然衝著虛寨去了。我計成矣!”
當即。
文聘就號令城內兵馬聚集。
待得關平軍進入密林後,文聘抓準時機,親率五千軍出城直奔漢軍大寨。
“大魏後將軍文聘在此,關家小兒,可敢出寨一戰!”
文聘來勢洶洶,關興不敢大意,隻令諸將校謹守大寨,無令不得出戰,同時派人數文聘的兵馬。
得知來攻寨的文聘約莫有五千人左右,關興暗暗鬆了一口氣:“密林處的魏兵應無多少,兄長有三千人,足以應付。”
想到這。
關興遂來到前寨,高唿反激:“文聘,你若有膽,就來攻寨,若是無膽,滾迴城中。”
文聘大笑:“小兒就是小兒,都來攻城了,竟還軟弱如婦人。也罷,就當我今日無膽了。”
見文聘承認無膽後,竟直接就撤兵而走,關興頓感疑惑:“奇怪,文聘乃是戰場宿將了,怎會無端出城?”
驚疑間。
人報密林忽起大火,又有人報文聘沒有迴城而是直接往密林方向而去。
關興猛然反應過來:“文聘不是衝著大寨來的!該死!中文聘奸計了!”
關興料到了密林的魏軍是疑兵,也料到了密林處有伏兵。
沒料到的是:伏兵不僅僅藏於密林,也藏於石陽城中!
文聘對石陽城附近的地理太熟悉了,熟悉到可以掐準時間先來漢軍大寨搦戰,然後再折迴去密林與於禁合兵!
南陽文聘,名不虛傳!
(本章完)
文聘仗劍而立。
雖然名頭不如諸曹夏侯和五子良將,但在江夏這片地兒,尤其是鎮守了多年的石陽城,文聘自問不會比任何人差。
不論是防範關羽還是防範孫權,文聘都打出了不俗的戰績。
能當上後將軍,文聘靠的不是裙帶關係,而是靠累年戰功的積累!
於禁那句“即便是關羽親至也破不了石陽城,更何況是關羽的兩個犢子”並非虛言,而是對文聘軍事能力的認可!
看著城下罵戰的關平,文聘隻是冷冽一笑,不予理會。
一者罵的是於禁不是文聘,文聘的心中不會有半分波瀾。
二者於禁也不在城中,文聘也不擔心於禁會被關平氣著。
石陽城中雖然隻有數千兵馬,但以文聘的老練也不會單純的守城。
文聘對石陽城附近的河、沼澤、林地,知之甚詳,何處可藏兵、何處有小路,文聘不用看地圖閉著眼睛都能畫出來!
這是文聘鎮守石陽多年的底氣!
“虎父未必有虎子,想破我文聘鎮守的石陽城,可不容易!”輕笑一聲,文聘轉身走下城樓。
作為石陽城的主將,文聘並不需要親自在城頭觀察敵情和指揮戰鬥。
安撫好城內軍民,及時查看糧草、飲水、柴木、箭矢等是否齊備,更為重要。
關平罵了一陣,見城頭魏軍將士連個吭聲的都沒有,不由緊蹙眉頭。
【文聘和於禁這倆老匹夫,竟如此沉穩,是篤定石陽城穩如泰山我破不了嗎?亦或者,另有打算?】
見罵戰無效,關平也不再激將,令軍士在城外挖壕溝、埋鹿角、建營壘、築堰斷水。
這次攻打石陽城,關平和關興商議的策略是集中兵力,先攻一門。
對手是文聘和於禁,戰場又在文聘最熟悉的石陽城,關平和關興不敢大意;分兵三門或四門,雖然更容易破城,但也更容易被文聘和於禁各個擊破!
雖說天賦不如關羽,但跟著關羽多年,關平在軍務上倒也務實沉穩。
不論是挖壕溝、埋鹿角、建營壘,還是築堰斷水,戰兵和輔兵的分配,都是井然有序。
如今已經不是漢末的黃巾時代,攻城和守城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簡而言之:專業度提升了。
黃巾時代,或為進攻方人多勢眾,勸降威懾,或為守城方斬將奪旗,火燒原野。
技術含量低。
而到了現在,普通的進攻方式和守城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征戰所需了。
這要求雙方主將不僅得有勇力,還得有智力。
智力越高,越容易功成。
而智力又分兩種:一種是因天賦出眾而自小接受精英教育養成的智力,一種是長年累月的戰事實踐形成的智力。
關平就屬於後者。
然而。
看似沉寂的魏軍,實則暗藏兇機。
到了夜間。
一支千人魏軍悄然自南部密林的溶洞中出現。
為首者,正是藏身於溶洞中的於禁!
早在關平大軍到來前,文聘就派於禁引千人出城去了石陽城南部的丘陵林地,南部的丘陵林地植被茂密且有天然溶洞,可藏兵數千!
探得關平的營寨戒備森嚴,於禁沒有貿然前往劫營,而是轉而執行文聘的備用方案:襲擾糧道!
關平初至,運糧的輜重兵還在後方。
對於禁而來,襲擾糧道屬於輕車熟路了。
相較於水上作戰,陸上作戰更容易襲擾糧道。
隻因水上作戰,糧草大抵都在輜重船上,想要襲擾得有戰船水軍。
陸上作戰就方便多了。
糧草或是牲畜背負,或是人力背負,襲擾的難度大減。
在官渡對戰時,於禁就常奉令襲擾袁紹的糧道,征戰多年,對此亦是駕輕就熟。
隻是短暫的思考,於禁就將主方案劫營改為備用方案襲擾糧道。
與此同時。
於禁又令人在林地點火。
火勢三長兩短,代表於禁要執行襲擾糧道的備用方案,借以告知城內的文聘。
發訊號後。
於禁就帶著兵馬悄然往關平後方而走。
城頭的魏軍得到火光訊號後,遂將消息告知文聘。
“竟能讓於禁放棄劫營,關平的營壘倒也有幾分水準,可惜,還是太嫩了。”文聘冷笑一聲,遂點起三千兵馬出城,直往關平營壘而來。
這是文聘跟於禁的約定。
於禁若是執行劫營方案,文聘負責出城接應;於禁若是執行襲擾糧道方案,文聘負責劫營牽製。
兩人都是多年的宿將,配合起來嚴密無縫。
漢軍大寨。
覺察到魏軍到來的漢兵,連忙吹響了號角。
和甲而眠的關平猛地睜開雙眸,大步入帳。
“文聘於禁欺我年小,今夜果然來劫營了!”
關平的年齡雖然也不小了,但比起於禁和文聘的確也隻能算小輩。
罵戰歸罵戰。
關平也有自知之明。
若今日的主將是關羽,文聘和於禁必不敢輕易出城;主將是關平,文聘和於禁極有可能會出城劫營挫關平銳氣。
這是關平對自我的認知。
即便小時候沒接受過係統的行伍教育,長大後又跟著關羽見識了不少軍中大將,累年的經曆也養成了關平的沉穩性格。
不驕不躁,即便敗也不會大敗。
駿馬馳騁。
關平率軍至寨門。
“來者何人!”
看著寨外沉寂如水的魏軍將士,關平不由心凜:能約束軍士到如此程度,對方的將兵之能,不是文聘就是於禁。
文聘冷笑。
關平這種夜間試探對手身份的手段,文聘見太多了。
“放箭!”
迴應關平的,隻有破空而來的箭矢。
黑夜劫營,主打的就是讓敵人判斷不出來了多少人、是何人統兵。
關平心神一沉。
以前跟著關羽打石陽的時候,主將是關羽,關平還沒能真正體會到文聘於禁的厲害。
每次見到關羽調兵遣將時,看到的都是關羽在沉穩應對;如今單獨麵對文聘於禁時,關平頓感壓力。
即便提前覺察到了魏軍劫營,關平也不敢有半分的疏忽大意。
而在後方。
又有一處兵馬駐紮。
木柵圍在外圍,糧車交錯縱橫,如營寨部署,戰兵在外,輔兵、役夫在內,燈火通明,巡邏嚴密。
正是押運糧草的關興等部。
中軍大帳。
關興同樣在和甲而眠。
頭一迴指揮五千人以上的大軍,對關興的壓力也是不小。
戰兵如何部署、輔兵如何部署、役夫如何安排,等等,極其繁瑣。
大將和驍將的區別就在於:驍將隻需要帶著兵馬殺殺殺,大將還得考慮怎麽讓驍將無後顧之憂的帶著兵馬殺殺殺。
想要真正成為大將,曆練是必不可少的。
就如初時劉備對關羽所言:老一輩的能活多久得看天命。不能事事都親力親為,得讓年輕一輩去曆練。
劉備不知道文聘和於禁的厲害嗎?
肯定知道!
而正因為知道,劉備才必須將關羽調迴江陵。
誠然。
關羽一直在夏口,能帶著關平關興跟文聘於禁爭鋒。
可關羽若是不在了,關平關興還能與文聘於禁爭鋒嗎?
盡管劉備很欣賞關平和關興,但也不敢妄言現在的關平關興就一定能跟文聘於禁平分秋色。
年輕一輩是傳承的基石。
劉備必須給予年輕一輩足夠的曆練機會。
關興也明白劉備的期望!
相對於關平,劉備對關興的期望更高。
倒不是劉備偏袒關興,而是關興更年輕,且比關平接受過更多的精英教育。
關平可為將,而關興可為相!
這也是為何關平是蕩寇將軍而關興是江夏太守的原因。
急促的鼓聲響起。
關興猛地睜開雙眼。
跟關平一樣,關興一直都提防著文聘和於禁會來襲擾糧道。
在讀書習武的時候,關興就研究過曹營諸將的戰術風格,最後發現曹營諸將最喜歡用的戰術就是襲擾糧道。
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官渡之戰烏巢焚糧了!
直接從瀕臨兵潰逆轉到了官渡大勝,袁紹惶惶而走!
其次就是鄴城之戰,斷糧破城。
在圍攻袁尚大本營鄴城時,分兵攻取了武安、邯鄲,切斷了鄴城北方糧道,又引漳河水灌城加劇糧荒。
因此。
關興對糧道的安全格外在意!
不過。
等關興出帳組織好戰兵後,卻並未發現有魏軍出現。
“為何鳴鼓?”
關興喚來執勤巡夜的鼓手,蹙眉詢問。
鼓手也有些慌,連忙道:“稟太守,屬下的確是看到有魏軍來襲,才鳴鼓示警的。隻是不知為何,魏軍聽見我鳴鼓,又跑了。”
疑惑間。
有斥候自前寨而來:“稟太守,前寨有喊殺聲,疑是魏軍在攻打前寨!”
疑兵?
關興眉頭更是緊蹙。
副將近前:“太守,是否要分兵前往增援?”
關興搖頭:“兄長久隨我父,為人謹慎,又有營寨地利,應是無恙。倘若我分兵前往增援,而此處又伏有魏軍精銳,軍糧必失。
曹賊最喜襲擾糧道,不可大意!吩咐眾人,今夜和甲而眠,隨時備戰。”
副將遲疑:“可如此一來,將士疲憊,明日又得耽誤行程了。”
關興決斷不改:“寧可耽誤一日,也不可令軍糧有失。”
寨外。
一觸即退的於禁,待得寨中漢兵安靜後,再次分了百人小隊前往襲擾。
如何疲敵。
如何疑敵。
於禁征戰多年早已爛熟於心。
示警的鼓聲再次響起。
魏兵依舊是一觸即退。
“又來?”
“是於禁還是文聘?”
關興蹙緊了眉頭。
能將襲擾戰術用得如此嫻熟的,必是戰場宿將。
“點起火把,增加巡守。”
關興不敢大意。
襲擾戰術是很難應對的,尤其是己方有大量糧草的時候,敵在暗我在明,一切行動都在敵方視角。
“退!”
見關興加強了巡守,於禁沒有再繼續襲擾,而是退到了關平所在的前寨。
隨後又點起了火把傳訊,悄然的退到密林,執行文聘的後續計劃。
不久。
文聘也自前寨退兵迴城。
關平見寨後有火光出現,不敢追擊,又恐後方糧道有變,忙遣人去打探,探得關興的後寨有魏兵疑兵出現,關平更是不敢大意。
到了淩晨。
又有探子來報,稱:南部密林有大量火光,又有擊鼓聲,似有兵馬在駐紮。
“奇怪。石陽城應隻有數千魏兵,文聘和於禁竟然還敢分兵?”
關平心中犯疑。
正常情況,守城軍力不足時,為了振奮士氣會設法取得局部勝利。
張遼逍遙津之戰突襲孫權,以及今夜文聘於禁或劫營或襲擾糧道,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分兵出城為掎角之勢,通常適用於城內兵馬足夠時,為了避免被攻城方孤立城池切斷柴木水源而設
而如今。
文聘於禁卻反其道而行之,竟在軍力不足時還分兵城外,這讓關平心生疑惑:“是我誤判了石陽的軍力,亦或者,隻是文聘於禁的疑兵之計?”
黑夜中斥候探查不夠細致。
關平也不敢貿然斷定文聘於禁在密林處是疑兵。
到了白日。
關平派了大量斥候去南部密林查探,斥候又探得南部密林中,疑似有“糧倉”。
“連糧倉都出現了?是真分兵城外了?我被小覷了嗎?”
想到昨日去罵戰時,城頭沒見到有於禁,關平不由猜測於禁昨日是否就已經出城了。
再聯想到昨夜去後軍襲擾糧道的魏軍,關平更不敢大意。
一麵加強巡邏和探查,一麵又分兵去護衛糧道,直到後寨的糧草輜重都到了大營,這才鬆了口氣。
而這幾日。
斥候對密林處的魏軍情報,探查到的情報也更多。
一開始隻有少量旌旗,後來每到夜裏就有火光如長蛇自石陽城而出,第二日密林的旌旗就變多。
連日以來,斥候探報的密林魏軍人數超過五千人了!
“石陽城的魏軍人數,跟我們一開始的預料不太一樣啊。”關平將探得的情報分與關興。
關興反複看了情報內容,又取出地理地形圖琢磨。
片刻後。
關興分析道:“石陽並非是如襄陽和江陵一般的大城,我不認為文聘和於禁養得起一萬以上的兵馬。
於禁因受樊城之敗,雖被曹丕委任為鎮南將軍,但守石陽時也要受文聘節製,故而石陽城中調兵遣將的應以文聘為主。
我研究過文聘過往的戰事,此人善於守正出奇,最喜利用地理水文部署疑兵,我料這密林中,也應是文聘部署的疑兵。
不如我引一軍前往,拔掉這處疑兵,挫文聘於禁的銳氣。”
關平阻止道:“不可!文聘和於禁都是征戰沙場多年的宿將,若用疑兵,必設伏兵,你若冒然前往,恐中奸計。”
關興堅持道:“可若不拔掉這處疑兵,文聘就一直能用虛實之計令我軍不敢輕易攻城,若是延時費日,拖到汝南的援軍到來,燕王殿下為你我兄弟爭取的破城時機,也就白費了。”
“這”關平遲疑:“不如等燕王殿下的兵馬到來後,再合力拔之。”
關興“哎”了一聲:“原本陛下是讓你我兄弟來防範文聘和孫權的,倘若還得依靠燕王殿下的兵馬,那又如何能建功?
兄長雖年長於燕王殿下,但功勞卻遠不如燕王殿下,若是石陽被燕王殿下奪下,我還能走文治升遷,兄長你想軍功晉爵可就難了。
陛下一向注重軍功賞罰,並不會因為你我兄弟是大將軍之子就會輕易升遷,機不可失啊!
此戰就由我為兄長前驅,引兵前往,即便真有伏兵,兄長也可引兵來救;敗,則罪在我,勝,則功在兄長。”
關興的話,再次讓關平的心神動搖。
如關興所言,關平如今都四十多歲了,卻還隻是個蕩寇將軍。
再看同期的劉封,去掉燕王的身份,也是征北將軍兼假車騎將軍;魏延,鎮北將軍兼都亭侯。
若關平是如魏延一般的出身,能在四十餘歲做到蕩寇將軍也不算低,關羽當蕩寇將軍的時候比關平還年長呢!
可身為關羽的兒子,四十餘歲的關平還隻是個蕩寇將軍,那就顯得相對平庸了。
再加上有劉封和魏延這兩個同為劉備嫡係的比較,關平的名頭就更低了。
身為關羽之子、關平之弟,關興也挺為關平心急的。
虎父當無犬子!
關興能猜到密林處是文聘部署的疑兵,也自然明白“若用疑兵,必設伏兵”的道理。
然而關興認為:戰場哪有不冒風險的?
若是見到疑兵就唯唯諾諾,雖然不會大敗,但也建不了大功!
故而。
關興這才會力勸關平,要仗著兵力優勢,去拔掉密林的魏兵。
良久。
關平長長的唿了一口氣,道:“安國所言,頗有道理。然你戰場經驗太淺,若你統兵前往,中了埋伏也難以脫身。我親自前往,你帶兵接應。”
關興愕然,連忙勸道:“兄長不可!此計是我獻的,理當由我去統兵前往,即便我兵敗了,我依舊可走文治升遷,可兄長你”
關平打斷了關興的勸諫,道:“安國,論明察局勢我不如你,論打惡戰你不如我。你若中伏,我未必能救你;我若中伏,你必能救我。不必再爭!”
關興頓有遲疑:“兄長,不如等燕王殿下的兵馬到來後,再合力拔之。”
關平大笑:“安國怎一副小女兒態。方才你還勸我機不可失,現在怎反過來要等燕王殿下合兵了?”
關興啞然無語。
我也沒想到兄長你要先上啊!
關興忽然有了一種搬起石頭的感覺,又見關平堅持,隻能道:“兄長去時,若遇狹隘處,不可輕入。眼下草木幹枯,謹防火攻。”
關平點頭,遂與關興仔細商討了方案。
到了下午。
關平引了三千軍前往密林,欲破文聘部署的疑兵。
關興則是點起了五千軍隨時待命,又號令諸將校謹守營寨,提防石陽城內的守軍再度出城。
而在密林中。
一處“大寨”藏於其中。
說是大寨,實際上草人寨,那所謂的“糧倉”,也隻是一個個的木架覆蓋了茅草偽裝而成。
除了負責擊鼓模擬駐軍活動的少量魏軍外,大部分的魏軍都藏在了密林的溶洞中。
“將軍,有漢軍旗幟到來,約有三千人,應是衝著虛寨去的。”
溶洞中。
斥候匆匆而來,將關平軍動向稟報給於禁。
聽到消息,於禁的沉寂的臉上多了幾分冷意:“文將軍料得沒錯,關羽的犢子果然還是沒能忍住。聰明反被聰明誤,分了兵,想再迴去可就不容易了。”
隨即。
於禁起身下令,令眾軍士整理好各自的裝備,隻待漢軍入了虛營,就斷其歸路。
而在石陽城頭。
也早有魏軍憑高而望,看到了前往密林的漢軍。
文聘聞訊來到城頭,仔細觀察了漢軍的行軍速度和方向後,撫掌大笑:“關羽的犢子,果然衝著虛寨去了。我計成矣!”
當即。
文聘就號令城內兵馬聚集。
待得關平軍進入密林後,文聘抓準時機,親率五千軍出城直奔漢軍大寨。
“大魏後將軍文聘在此,關家小兒,可敢出寨一戰!”
文聘來勢洶洶,關興不敢大意,隻令諸將校謹守大寨,無令不得出戰,同時派人數文聘的兵馬。
得知來攻寨的文聘約莫有五千人左右,關興暗暗鬆了一口氣:“密林處的魏兵應無多少,兄長有三千人,足以應付。”
想到這。
關興遂來到前寨,高唿反激:“文聘,你若有膽,就來攻寨,若是無膽,滾迴城中。”
文聘大笑:“小兒就是小兒,都來攻城了,竟還軟弱如婦人。也罷,就當我今日無膽了。”
見文聘承認無膽後,竟直接就撤兵而走,關興頓感疑惑:“奇怪,文聘乃是戰場宿將了,怎會無端出城?”
驚疑間。
人報密林忽起大火,又有人報文聘沒有迴城而是直接往密林方向而去。
關興猛然反應過來:“文聘不是衝著大寨來的!該死!中文聘奸計了!”
關興料到了密林的魏軍是疑兵,也料到了密林處有伏兵。
沒料到的是:伏兵不僅僅藏於密林,也藏於石陽城中!
文聘對石陽城附近的地理太熟悉了,熟悉到可以掐準時間先來漢軍大寨搦戰,然後再折迴去密林與於禁合兵!
南陽文聘,名不虛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