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的大地上,遙遙望去,相隔數裏,是兩方據城而守,連營上萬的人馬。
在遙遙的對峙之中,場中黃沙揚起,馬蹄之聲震蕩四野,喊殺之聲迭起。
“殺啊!”
程咬金騎在馬上,根本不管後邊是他領導的軍官,徑直往前衝鋒,他手中揮舞著巨斧,在對麵的高句麗軍士驚恐的眼神中,一斧梟了他的首。
“痛快!痛快啊!哈哈!”
程咬金嗷嗷叫著發動衝鋒。
“哥哥,哥哥,你慢點兒,跟不上了。”尤俊達弄著一柄長槍,跟在程咬金身後,幫忙挑飛著程咬金顧不及的高句麗的人命。
“老程,咱們看看誰殺的多,哈哈!”
王伯當也是操著一柄長槍,於相距程咬金不遠的地方,靈動且有力的舞弄長槍,左衝右突,跟程咬金較上了勁,比起了賽。
很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徐世績看著前邊勇猛衝殺的莽夫,默默的跟在軍官後邊撿人頭,雞賊的很。
好漢們各有風格,不過卻也並非是無組織無紀律,他們加入軍隊之中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背軍規。
觀戰的不止有王言,還有執法隊。如果他們敢胡亂來,他們毫不懷疑,王言會毫不猶豫的砍了他們。最近這兩個月過來,他們可是聽說王言砍了不少人。
他們沒有跟著自己的小隊一起幹,卻是在殺出去以後,自覺的按照練習的那樣組成軍陣,攻防一體。如此再憑借著他們高強的個人勇力,打起仗來還是很猛的。有點兒特種部隊的意思了,很高效。
以致於跟他們一夥的軍卒們,都是樂嗬嗬的跟在他們後邊撿人頭。
打仗是要死人的,不用他們頂前邊,還能分軍功,當然高興了。甚至就連管不住這幫人的基層軍官們,也僅僅隻是笑罵而已,絕對沒有多餘的話。
因為他們知道這些人很強,也知道將軍很看重他們,今後肯定是要向高處走的。
另一方麵則是,基層作戰單位的軍功,自然是要基層軍官合理分配的。要照顧到出力多的,照顧到戰死的,盡量讓大家都不白玩命,都能落到好處。
這幫人殺的越狠,落到全隊人頭上的功勞就越多,作為基層軍官的好處也就越大。今天這幫人殺一波狠的,他們升職的功勳進度條都走了好大一截,還很安全,又如何會在意這幫人不聽他們的指揮呢……
好漢們很猛,戰鬥結束的很快,隻是來去一個迴合的硬碰硬的衝殺結束,高句麗的幾百兵馬就被殺的僅剩下不足三成,順著高句麗收兵的鳴金之聲,狼狽而走。
匪徒們還嗷嗷叫著追殺了一裏地出去,直到看見對麵分了兵馬接應,這才勒馬不前,大聲的吹噓著方才的勇猛,跟著一幫其他的沒有名字的軍卒們迴去了城內。
王言親自歡迎他們得勝歸來,弄著自家的高度酒,給將士們慶功。
“兄弟們,飲勝!”王大將軍高舉酒杯,向英勇作戰的將士們致敬。
“飲勝!”
得勝歸來的將士們齊聲響應,滿飲了多半碗的烈酒。
啪~
王言的目光掃過去,隻見程咬金尷尬且討好的笑。
他撓著腦袋:“將軍,我這有點兒習慣了,剛打完了勝仗,一高興就把碗給摔了。”
“改改你的響馬習性,這碗都不花錢嗎?一人摔一個,都夠兄弟們吃頓肉了。敗家玩意兒。”
王言瞪了他一眼,隨即擺了擺手,“散了吧,統籌軍功、戰損,該升的升,該有的安置、撫恤落實到位。去吧。”
於是一幫子剛打完勝仗的將士們一哄而散,高高興興的各自散開,統籌各自小隊的軍功,並怒罵戰死的兄弟沒福氣。
因為這一次的戰鬥,己方並沒有死傷多少人,甚至死的都很少,重傷的也不多。眾所周知,輕傷不算傷。
所以戰死的人確實算得上沒好命,但打仗麽,總要有人死,早晚都得死。
今後的戰爭規模還要更加的擴大,從另一方麵來說,也未嚐不是一種福氣……
隨後的幾日,王言就駐紮在這裏。不用對麵挑釁,他自己就輪番的派人出去戰鬥,不過規模都不大,隻有雙方千餘人的小規模團戰。
與此同時,王言的一道道軍令傳出去,又是一道道的信息反饋迴來,各部已經基本完成了準備,隻待到了定好的時間,就要主動出擊,掀起兩國的大戰。
這邊的摩擦仍舊在進行,天天幹,天天死人,也天天有人升級。匪徒團夥的那一幫,已經是人均什長,像程咬金等勇猛衝殺的,都幹到了副百將。
在戰場上,他們的光芒終於綻放了出來。
王言很欣慰,這幫人還是相當好用的,都是天命在身,而且還很勇猛,打起仗來勢如破竹,可以發揮出相當大的作用。
這一仗他們,王言相信他們都會成長起來……
如此交戰了二十天,到了第二十一天,別的地方已經按照王言的軍令發動了進攻,北平這邊還是十分的安靜。
這就是古代戰爭艱難的地方,通訊不能即時,會影響主帥的各種判斷。
在這邊收到消息,主帥判斷下一步的時候,說不得遙遠的一處戰場,下一步已經做完了。說不定已經占據了他們的關隘,已經插到了他們的腹地。
這還隻是一處地點的消息,還有其他同步發生的許多戰鬥,綜合下來的時間前後不一的情報,都壓到了主帥的麵前。
主帥怎麽排兵布陣,調兵遣將?
主帥想死的心都有……
這是高句麗那邊將要麵對的情況,卻不是王言要麵對的。
天才蒙蒙亮,王言又是出現在了低矮的城樓之上,部曲在一邊弄著茶水,烤著肉幹。
看了看天色,估算了一下時間,王言擺了擺手。
下一刻,城樓上的一個軍士,鼓足了勁,吹起了麵前的號角。
號角之聲悠然傳蕩,蕩出去老遠,漸漸的,有更多的號角之聲加入進來,連成了一大片。
在綿延幾十裏的防線上,衝出來數不清的騎兵、甲士,直往對麵的高句麗所在的衝殺過去。
低沉的鼓聲咚咚的響起,鼓點越來越密集,將士們的喊殺聲也密集響起,天地之間吵鬧極了。
王言安坐城樓之上,喝著茶水,吃著肉幹,遙看著幾裏地之外的廝殺。
他親自帶領的這一部分,當然是主力,其他的幾路大軍,包括海軍在內,也都是給他這一路大軍提供輔助的。牽製高句麗的兵力,給他這邊的進攻掩護。
當然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其他幾路也不是隻能承擔掩護、輔助的角色,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轉換主力的身份,集結優勢兵力。
戰爭的調整是靈活的,而非一成不變。
高句麗確實不算弱,也做了應對戰爭的準備,並同時給了王言這個有著天下無敵稱號的統帥相當的尊重。
但王言發動攻擊太過果斷。
調兵遣將了兩個月,他們隨時繃著弦,應對來自大隋突然的攻擊。但兩個月以來,王言都沒有發動攻擊,反而是一直跟他們玩著小團戰。
直到了王言又一次迴到北平,維持了二十天的快樂摩擦,又一直沒什麽大動作。所以長久繃著的弦,在猶豫遲疑之下,難免有鬆懈的時候。
都已經平安的快樂摩擦二十天了,哪怕懷疑不會平安的摩擦第二十一天,但總也是肯定大於懷疑的,這是慣性的力量。
於是第二十一天,高句麗不快樂了……
王言這邊親領的主力戰鬥,不是天微亮才開始的,而是始於更早之前。
他在昨天入夜以後,就已經派了部隊繞到了後邊阻攔。他打定主意要將這邊的兩萬高句麗部隊,全部打崩了去,造成大部殺傷。
同時也派了多支部隊,深入敵後,攻占有利位置,破壞高句麗部隊之間的連結,打擊後勤,阻擋高句麗的援軍。
這並不能體現出王言高超的指揮能力,在中華的戰爭史上,也算不上什麽出奇,不過是一個常規的開局而已。
更多的,還是要等到戰爭開始之後的調度,那時候才能體現出王言在指揮上的強大與恐怖。
同高句麗的戰鬥,就如此拉開了大幕。
王言以少數的兵力,跟高句麗多數兵力打,打的有來有往。有來有往是表麵上的,實際上整體的戰線,是不斷的往北壓縮的。高句麗整體處於守勢。
這個事實,讓高句麗無法忍受。尤其前線的統帥、將領們更是不服,他們被王言耍的團團轉,想出來的各種計策、埋伏等等,多數都沒有什麽效果。就算是成了,也會很快速的被扳迴局麵,很多時候都能被王言利用,順勢連打帶消的化解了去。
被打的滿頭是包以後,他們也不認為是王言牛逼,否則那不是承認他們自己是傻逼了嗎?所以他們都默契的尋找著各種原因,就是不承認自己菜,不斷的請求增援。
高句麗增兵了,王言這裏本來就是兵力劣勢,以少打多,自然也要相應的增加兵力。
於是打了不到兩個月,雙方兵力就從十萬對二十萬,變成了十七萬對三十餘萬。並且這個數字不是終點,雙方還在繼續增兵,戰爭規模在不斷的升級與擴大。
這個時候後勤壓力就已經上來了,哪怕王言已經改革了後勤補給,還有海軍助力。但不斷逼近二十萬的兵力,對於整個的後勤體係也是一個挑戰。
二十萬兵馬,後邊至少有四十萬人忙活著後勤工作。不過相對於楊廣發百餘萬大軍,兩百餘萬後勤人員的規模來說,還是相形見絀的。
不過縱然如此,其實這也是很不容易的了,大隋的家底兒確實挺厚才行。
但現在也不是極限,搞不好就要調動三五十萬大軍。畢竟高句麗不是白給的,人口不多,但是兵力不少,搞不好能弄出來七八十萬的軍隊,也算是能打。
若不能打,之前漢王帶隊幹了一次,也是幾十萬規模的大戰,那不顯得大隋很廢麽。
大隋也是很有戰鬥力的,畢竟也是南征北戰,四處打下來的麽,軍隊並沒有廢弛……
王言能以少打多,這沒錯,但多就是多,兵力分散的餘地比較大。他也要防備著,高句麗偷了他的後方。
被偷後放無所謂,主要是死那麽多邊地的百姓,不值當。何況眼下邊地百姓都在為戰爭服務,不管男女,全都算是服了勞役,發動了起來。
百姓們也沒怪話,還是堅持相信王言。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王言調了船隊過來,直接從渤海進來送糧食。王言說了,一直管到戰爭結束,之後免稅三年。
不過這邊的地也沒有廢了,後防的守軍沒事兒幹,又不能出去參與押送補給之類的任務,那有專門的運輸部隊,所以王言直接發動他們幫著種地去了,速度相當快,也沒太耽誤生產。
戰爭持續著,一直到了冬天,打仗的激烈程度才有所下降。
因為太冷了,兵器都凍手。
盡管大隋的軍隊都配備了棉衣、棉褲、棉鞋、棉帽、手套,但長久在外,一樣也要凍透了去。再加上行軍、勞動等等易出汗,容易風寒等等。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大隋這邊占便宜。盡管高句麗也有一些大隋這邊販過去的棉花,但總也沒能給部隊供應上。所以在冬天的時候,大隋成功突破了山海關,打進了遼東地區。這算是戰爭的關鍵了,畢竟眾所周知,東北門戶就是山海關。突破了山海關,對南北來說都是一馬平川。
在遼東平原上可以放開了跑馬,許久沒有出動的突厥騎兵也到了大規模出動的時候。
王言這邊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穩步推進,不斷取得豐厚的戰果。往來大興報信的加急信差都連了起來,一天一個消息。
楊廣以及文武百官,對於王言取得的戰果都是滿意的。
但同時也很擔憂,因為王言如果滅了高句麗,必然是要集結大軍再來一輪中原大族之劫的。
這一點看楊廣的紅光滿麵就可以知道,王言打的越狠,楊廣的腰杆越硬。
對此,中原大族如同王言想的那般,一樣有著充足的認識……
他們沒有辜負王言的期望……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
在遙遙的對峙之中,場中黃沙揚起,馬蹄之聲震蕩四野,喊殺之聲迭起。
“殺啊!”
程咬金騎在馬上,根本不管後邊是他領導的軍官,徑直往前衝鋒,他手中揮舞著巨斧,在對麵的高句麗軍士驚恐的眼神中,一斧梟了他的首。
“痛快!痛快啊!哈哈!”
程咬金嗷嗷叫著發動衝鋒。
“哥哥,哥哥,你慢點兒,跟不上了。”尤俊達弄著一柄長槍,跟在程咬金身後,幫忙挑飛著程咬金顧不及的高句麗的人命。
“老程,咱們看看誰殺的多,哈哈!”
王伯當也是操著一柄長槍,於相距程咬金不遠的地方,靈動且有力的舞弄長槍,左衝右突,跟程咬金較上了勁,比起了賽。
很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徐世績看著前邊勇猛衝殺的莽夫,默默的跟在軍官後邊撿人頭,雞賊的很。
好漢們各有風格,不過卻也並非是無組織無紀律,他們加入軍隊之中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背軍規。
觀戰的不止有王言,還有執法隊。如果他們敢胡亂來,他們毫不懷疑,王言會毫不猶豫的砍了他們。最近這兩個月過來,他們可是聽說王言砍了不少人。
他們沒有跟著自己的小隊一起幹,卻是在殺出去以後,自覺的按照練習的那樣組成軍陣,攻防一體。如此再憑借著他們高強的個人勇力,打起仗來還是很猛的。有點兒特種部隊的意思了,很高效。
以致於跟他們一夥的軍卒們,都是樂嗬嗬的跟在他們後邊撿人頭。
打仗是要死人的,不用他們頂前邊,還能分軍功,當然高興了。甚至就連管不住這幫人的基層軍官們,也僅僅隻是笑罵而已,絕對沒有多餘的話。
因為他們知道這些人很強,也知道將軍很看重他們,今後肯定是要向高處走的。
另一方麵則是,基層作戰單位的軍功,自然是要基層軍官合理分配的。要照顧到出力多的,照顧到戰死的,盡量讓大家都不白玩命,都能落到好處。
這幫人殺的越狠,落到全隊人頭上的功勞就越多,作為基層軍官的好處也就越大。今天這幫人殺一波狠的,他們升職的功勳進度條都走了好大一截,還很安全,又如何會在意這幫人不聽他們的指揮呢……
好漢們很猛,戰鬥結束的很快,隻是來去一個迴合的硬碰硬的衝殺結束,高句麗的幾百兵馬就被殺的僅剩下不足三成,順著高句麗收兵的鳴金之聲,狼狽而走。
匪徒們還嗷嗷叫著追殺了一裏地出去,直到看見對麵分了兵馬接應,這才勒馬不前,大聲的吹噓著方才的勇猛,跟著一幫其他的沒有名字的軍卒們迴去了城內。
王言親自歡迎他們得勝歸來,弄著自家的高度酒,給將士們慶功。
“兄弟們,飲勝!”王大將軍高舉酒杯,向英勇作戰的將士們致敬。
“飲勝!”
得勝歸來的將士們齊聲響應,滿飲了多半碗的烈酒。
啪~
王言的目光掃過去,隻見程咬金尷尬且討好的笑。
他撓著腦袋:“將軍,我這有點兒習慣了,剛打完了勝仗,一高興就把碗給摔了。”
“改改你的響馬習性,這碗都不花錢嗎?一人摔一個,都夠兄弟們吃頓肉了。敗家玩意兒。”
王言瞪了他一眼,隨即擺了擺手,“散了吧,統籌軍功、戰損,該升的升,該有的安置、撫恤落實到位。去吧。”
於是一幫子剛打完勝仗的將士們一哄而散,高高興興的各自散開,統籌各自小隊的軍功,並怒罵戰死的兄弟沒福氣。
因為這一次的戰鬥,己方並沒有死傷多少人,甚至死的都很少,重傷的也不多。眾所周知,輕傷不算傷。
所以戰死的人確實算得上沒好命,但打仗麽,總要有人死,早晚都得死。
今後的戰爭規模還要更加的擴大,從另一方麵來說,也未嚐不是一種福氣……
隨後的幾日,王言就駐紮在這裏。不用對麵挑釁,他自己就輪番的派人出去戰鬥,不過規模都不大,隻有雙方千餘人的小規模團戰。
與此同時,王言的一道道軍令傳出去,又是一道道的信息反饋迴來,各部已經基本完成了準備,隻待到了定好的時間,就要主動出擊,掀起兩國的大戰。
這邊的摩擦仍舊在進行,天天幹,天天死人,也天天有人升級。匪徒團夥的那一幫,已經是人均什長,像程咬金等勇猛衝殺的,都幹到了副百將。
在戰場上,他們的光芒終於綻放了出來。
王言很欣慰,這幫人還是相當好用的,都是天命在身,而且還很勇猛,打起仗來勢如破竹,可以發揮出相當大的作用。
這一仗他們,王言相信他們都會成長起來……
如此交戰了二十天,到了第二十一天,別的地方已經按照王言的軍令發動了進攻,北平這邊還是十分的安靜。
這就是古代戰爭艱難的地方,通訊不能即時,會影響主帥的各種判斷。
在這邊收到消息,主帥判斷下一步的時候,說不得遙遠的一處戰場,下一步已經做完了。說不定已經占據了他們的關隘,已經插到了他們的腹地。
這還隻是一處地點的消息,還有其他同步發生的許多戰鬥,綜合下來的時間前後不一的情報,都壓到了主帥的麵前。
主帥怎麽排兵布陣,調兵遣將?
主帥想死的心都有……
這是高句麗那邊將要麵對的情況,卻不是王言要麵對的。
天才蒙蒙亮,王言又是出現在了低矮的城樓之上,部曲在一邊弄著茶水,烤著肉幹。
看了看天色,估算了一下時間,王言擺了擺手。
下一刻,城樓上的一個軍士,鼓足了勁,吹起了麵前的號角。
號角之聲悠然傳蕩,蕩出去老遠,漸漸的,有更多的號角之聲加入進來,連成了一大片。
在綿延幾十裏的防線上,衝出來數不清的騎兵、甲士,直往對麵的高句麗所在的衝殺過去。
低沉的鼓聲咚咚的響起,鼓點越來越密集,將士們的喊殺聲也密集響起,天地之間吵鬧極了。
王言安坐城樓之上,喝著茶水,吃著肉幹,遙看著幾裏地之外的廝殺。
他親自帶領的這一部分,當然是主力,其他的幾路大軍,包括海軍在內,也都是給他這一路大軍提供輔助的。牽製高句麗的兵力,給他這邊的進攻掩護。
當然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其他幾路也不是隻能承擔掩護、輔助的角色,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轉換主力的身份,集結優勢兵力。
戰爭的調整是靈活的,而非一成不變。
高句麗確實不算弱,也做了應對戰爭的準備,並同時給了王言這個有著天下無敵稱號的統帥相當的尊重。
但王言發動攻擊太過果斷。
調兵遣將了兩個月,他們隨時繃著弦,應對來自大隋突然的攻擊。但兩個月以來,王言都沒有發動攻擊,反而是一直跟他們玩著小團戰。
直到了王言又一次迴到北平,維持了二十天的快樂摩擦,又一直沒什麽大動作。所以長久繃著的弦,在猶豫遲疑之下,難免有鬆懈的時候。
都已經平安的快樂摩擦二十天了,哪怕懷疑不會平安的摩擦第二十一天,但總也是肯定大於懷疑的,這是慣性的力量。
於是第二十一天,高句麗不快樂了……
王言這邊親領的主力戰鬥,不是天微亮才開始的,而是始於更早之前。
他在昨天入夜以後,就已經派了部隊繞到了後邊阻攔。他打定主意要將這邊的兩萬高句麗部隊,全部打崩了去,造成大部殺傷。
同時也派了多支部隊,深入敵後,攻占有利位置,破壞高句麗部隊之間的連結,打擊後勤,阻擋高句麗的援軍。
這並不能體現出王言高超的指揮能力,在中華的戰爭史上,也算不上什麽出奇,不過是一個常規的開局而已。
更多的,還是要等到戰爭開始之後的調度,那時候才能體現出王言在指揮上的強大與恐怖。
同高句麗的戰鬥,就如此拉開了大幕。
王言以少數的兵力,跟高句麗多數兵力打,打的有來有往。有來有往是表麵上的,實際上整體的戰線,是不斷的往北壓縮的。高句麗整體處於守勢。
這個事實,讓高句麗無法忍受。尤其前線的統帥、將領們更是不服,他們被王言耍的團團轉,想出來的各種計策、埋伏等等,多數都沒有什麽效果。就算是成了,也會很快速的被扳迴局麵,很多時候都能被王言利用,順勢連打帶消的化解了去。
被打的滿頭是包以後,他們也不認為是王言牛逼,否則那不是承認他們自己是傻逼了嗎?所以他們都默契的尋找著各種原因,就是不承認自己菜,不斷的請求增援。
高句麗增兵了,王言這裏本來就是兵力劣勢,以少打多,自然也要相應的增加兵力。
於是打了不到兩個月,雙方兵力就從十萬對二十萬,變成了十七萬對三十餘萬。並且這個數字不是終點,雙方還在繼續增兵,戰爭規模在不斷的升級與擴大。
這個時候後勤壓力就已經上來了,哪怕王言已經改革了後勤補給,還有海軍助力。但不斷逼近二十萬的兵力,對於整個的後勤體係也是一個挑戰。
二十萬兵馬,後邊至少有四十萬人忙活著後勤工作。不過相對於楊廣發百餘萬大軍,兩百餘萬後勤人員的規模來說,還是相形見絀的。
不過縱然如此,其實這也是很不容易的了,大隋的家底兒確實挺厚才行。
但現在也不是極限,搞不好就要調動三五十萬大軍。畢竟高句麗不是白給的,人口不多,但是兵力不少,搞不好能弄出來七八十萬的軍隊,也算是能打。
若不能打,之前漢王帶隊幹了一次,也是幾十萬規模的大戰,那不顯得大隋很廢麽。
大隋也是很有戰鬥力的,畢竟也是南征北戰,四處打下來的麽,軍隊並沒有廢弛……
王言能以少打多,這沒錯,但多就是多,兵力分散的餘地比較大。他也要防備著,高句麗偷了他的後方。
被偷後放無所謂,主要是死那麽多邊地的百姓,不值當。何況眼下邊地百姓都在為戰爭服務,不管男女,全都算是服了勞役,發動了起來。
百姓們也沒怪話,還是堅持相信王言。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王言調了船隊過來,直接從渤海進來送糧食。王言說了,一直管到戰爭結束,之後免稅三年。
不過這邊的地也沒有廢了,後防的守軍沒事兒幹,又不能出去參與押送補給之類的任務,那有專門的運輸部隊,所以王言直接發動他們幫著種地去了,速度相當快,也沒太耽誤生產。
戰爭持續著,一直到了冬天,打仗的激烈程度才有所下降。
因為太冷了,兵器都凍手。
盡管大隋的軍隊都配備了棉衣、棉褲、棉鞋、棉帽、手套,但長久在外,一樣也要凍透了去。再加上行軍、勞動等等易出汗,容易風寒等等。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大隋這邊占便宜。盡管高句麗也有一些大隋這邊販過去的棉花,但總也沒能給部隊供應上。所以在冬天的時候,大隋成功突破了山海關,打進了遼東地區。這算是戰爭的關鍵了,畢竟眾所周知,東北門戶就是山海關。突破了山海關,對南北來說都是一馬平川。
在遼東平原上可以放開了跑馬,許久沒有出動的突厥騎兵也到了大規模出動的時候。
王言這邊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穩步推進,不斷取得豐厚的戰果。往來大興報信的加急信差都連了起來,一天一個消息。
楊廣以及文武百官,對於王言取得的戰果都是滿意的。
但同時也很擔憂,因為王言如果滅了高句麗,必然是要集結大軍再來一輪中原大族之劫的。
這一點看楊廣的紅光滿麵就可以知道,王言打的越狠,楊廣的腰杆越硬。
對此,中原大族如同王言想的那般,一樣有著充足的認識……
他們沒有辜負王言的期望……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