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先南後北,緩步推進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轟轟轟……
boom!boom!boom!
魯地,濱州。
平靜已久的土地上迎來了陣陣炮響。
這裏雖然是魯省地區,但由於地處黃河北岸,所以並不在大漢軍的控製之中。
這一次,王福生接到命令,攻下濱州後,向滄州方向挺進,進行佯攻。
因為北方還在和東瀛人對峙,所以王福生決定采取速戰速決的戰術。
集中了兩百門火炮,向濱州的清軍不間斷炮擊了半小時。
不間斷炮擊不是兩百門炮一起開火,而是分成多個小組,接替開火。
達到炮擊強度不降低、頻率不減少的效果,對敵人施加心理壓力。
“司令,27團已經渡河,炮擊也持續了一小時了,要不要先進攻一次?”
參謀長看了看表,一小時的炮擊,讓他有些心疼。
每一分鍾都有數十上百發炮彈飛出去,那都是錢,都是辛辛苦苦運上來的呀!
“一小時了嗎?也差不多了。”
王福生拿起望遠鏡,想看看河對岸的情況,但距離太遠又硝煙彌漫,看不清,
“讓27團發起試探性進攻,如果敵人潰敗,不要追擊,強調一遍,把清軍趕走,不是殲滅。”
濱州與大漢軍的距離很近,又恰好在黃河北岸,有黃河天險為依托,地理位置優越。
清國與東瀛和談之後,將前線清兵盡數撤迴,布置到與大漢軍接壤的地方,其中就包括得到了三萬清軍補充的濱州。
清國甚至還發起過幾次進攻,不過效果都不怎麽好。
火力、戰術、士氣都很差的清軍,甚至不能給大漢軍帶來壓力。
大漢軍,有機槍,營連一級就有火炮,火力甩清軍三條街。
清軍試探了幾下,確定自己打不過後,停了下來,打成了靜坐戰爭。
不過今天,輪到大漢軍進攻了。
參謀長還沒去下命令,通訊員就拿著電報匆忙跑了過來。
參謀長看了一眼,眨了眨眼,又揉了揉,然後抬頭看向王福生:
“司令,27團發來消息,讓我們停止炮擊,清軍已經跑了。”
王福生站在地圖旁一愣,然後快步走到窗口,用高倍炮隊鏡觀察對麵。
炮擊下還能看到零星的身影,應該是清軍才對。
“炮擊暫停,讓27團把情況摸清楚。”
王福生雙手叉腰,不太相信。
如果是野戰,清軍被那麽多大炮轟兩輪也就該散了,因為他們的組織度極差。
即便有部分敢打,也隻會被剩下的潰兵裹挾。
但這是守城戰,還給了他們時間設置城防。
200門大炮聽起來很多,但質量上一門超過75毫米的火炮都沒有。
對城市的傷害有限。
加上在城內,部分精銳就能借助道路、城門控製整個大軍,不應該直接潰敗才是吧?
沒一會兒,27團又發迴來了電報,老規矩,參謀長先看:
“司令,27團抓了十幾個俘虜,通過拷問得知,前來濱州的客軍早在炮擊開始後就跑了。”
“現在的濱州守軍,隻有個一千幾百人,主要由當地人組成,經費和物資由士紳提供,也差不多潰散了。”
“我覺得,這一千多人也是地主士紳花錢組織起來的。”
參謀長摸了摸鼻子,對自己的猜測,他也不是很有信心。
不過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別的理由。
大漢軍對待土豪劣紳的態度令許多人不喜,或者說令掌控華夏大部分財富和生產資料的地主貴族階級不喜。
在推進時,清軍的抵抗並沒有超過預料,但團練的頑固性超出了想象。
“命令27團進城肅清殘敵,後續部隊渡河,開始向滄州方向挺進。”
“吸引清軍主力後,退迴濱州,就地防禦……”
…………
淞滬。
劉慶森一臉感慨的下了船。
他已經在琉球呆了小一年了,迴到淞滬,看到這麽多人,這麽繁華的城市,有一種陌生感。
“劉鎮守,徐總參謀長正在等您。”
聽到這兒,劉慶森也沒心思瞎看了,上了防彈馬車,往江南廠趕去。
大漢軍臨時指揮部就設在江南廠,因為這裏夠堅固夠嚴密,同時發電機電報線等設備齊全。
馬車停下,接他的衛兵又帶著他東轉西轉,進入了一個大會議室。
“卑職劉慶森,見過徐參謀長。”
劉慶森一邊敬禮,一邊觀察著會議室。
會議室中有數十甚至上百人,但隻有一個將官,也就是徐希顏。
其餘的多是一些尉官、校官。
“慶森迴來了?我以為會晚一點,要晚上才能到呢。”
徐希顏手裏拿著一本計劃書,驚喜的看著劉慶森。
“卑職也是剛到,福靖速度很快,就是太顛簸了。”
劉慶森一臉後怕,
“大人,不知道這麽急著叫我迴來,是有什麽事?”
徐希顏將計劃書擺到劉慶森麵前:
“大人已經定下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在北方,我們要緩步推進,但是在南方要兵貴神速。”
“參謀部製定了計劃,在北方吸引清國主力,王福生已經在做了,並且做的不錯,清軍主力正在向燕京周圍集結。”
這就是王福生為啥打濱州威脅滄州的原因,滄州在網上就是津門了。
距離不近,但也不遠。
足夠清國朝廷人人自危,進而調動清國的兵力分配。
最好的指揮官指揮敵人,大漢軍的指揮雖然不是最好的,甚至還很稚嫩。
但抵不過清國足夠爛,即便有人看出了大漢軍的目的又如何?
沒用。
遼東已失,老妖婆不會冒著無處可去的風險和大漢軍玩戰略博弈的。
“而南方,各地起義不斷,亂象頻發,總參謀部的計劃是兵分兩路。”
徐希顏指著粵省、桂省:
“一路兩個師海路南下閩南,登陸兩廣重要港口,分別向內陸進發,兩個旅從陸路南下,雙麵夾擊。”
徐希顏隨便說了說,就將目標轉到另一邊,更加內陸的湘、貴,直至巴蜀。
“另一路軍的目標是湘省,或者說第一階段目標是湘省,進而打通湘貴通道,經貴省入巴蜀。”
“這一路是山地軍,由你指揮……”
boom!boom!boom!
魯地,濱州。
平靜已久的土地上迎來了陣陣炮響。
這裏雖然是魯省地區,但由於地處黃河北岸,所以並不在大漢軍的控製之中。
這一次,王福生接到命令,攻下濱州後,向滄州方向挺進,進行佯攻。
因為北方還在和東瀛人對峙,所以王福生決定采取速戰速決的戰術。
集中了兩百門火炮,向濱州的清軍不間斷炮擊了半小時。
不間斷炮擊不是兩百門炮一起開火,而是分成多個小組,接替開火。
達到炮擊強度不降低、頻率不減少的效果,對敵人施加心理壓力。
“司令,27團已經渡河,炮擊也持續了一小時了,要不要先進攻一次?”
參謀長看了看表,一小時的炮擊,讓他有些心疼。
每一分鍾都有數十上百發炮彈飛出去,那都是錢,都是辛辛苦苦運上來的呀!
“一小時了嗎?也差不多了。”
王福生拿起望遠鏡,想看看河對岸的情況,但距離太遠又硝煙彌漫,看不清,
“讓27團發起試探性進攻,如果敵人潰敗,不要追擊,強調一遍,把清軍趕走,不是殲滅。”
濱州與大漢軍的距離很近,又恰好在黃河北岸,有黃河天險為依托,地理位置優越。
清國與東瀛和談之後,將前線清兵盡數撤迴,布置到與大漢軍接壤的地方,其中就包括得到了三萬清軍補充的濱州。
清國甚至還發起過幾次進攻,不過效果都不怎麽好。
火力、戰術、士氣都很差的清軍,甚至不能給大漢軍帶來壓力。
大漢軍,有機槍,營連一級就有火炮,火力甩清軍三條街。
清軍試探了幾下,確定自己打不過後,停了下來,打成了靜坐戰爭。
不過今天,輪到大漢軍進攻了。
參謀長還沒去下命令,通訊員就拿著電報匆忙跑了過來。
參謀長看了一眼,眨了眨眼,又揉了揉,然後抬頭看向王福生:
“司令,27團發來消息,讓我們停止炮擊,清軍已經跑了。”
王福生站在地圖旁一愣,然後快步走到窗口,用高倍炮隊鏡觀察對麵。
炮擊下還能看到零星的身影,應該是清軍才對。
“炮擊暫停,讓27團把情況摸清楚。”
王福生雙手叉腰,不太相信。
如果是野戰,清軍被那麽多大炮轟兩輪也就該散了,因為他們的組織度極差。
即便有部分敢打,也隻會被剩下的潰兵裹挾。
但這是守城戰,還給了他們時間設置城防。
200門大炮聽起來很多,但質量上一門超過75毫米的火炮都沒有。
對城市的傷害有限。
加上在城內,部分精銳就能借助道路、城門控製整個大軍,不應該直接潰敗才是吧?
沒一會兒,27團又發迴來了電報,老規矩,參謀長先看:
“司令,27團抓了十幾個俘虜,通過拷問得知,前來濱州的客軍早在炮擊開始後就跑了。”
“現在的濱州守軍,隻有個一千幾百人,主要由當地人組成,經費和物資由士紳提供,也差不多潰散了。”
“我覺得,這一千多人也是地主士紳花錢組織起來的。”
參謀長摸了摸鼻子,對自己的猜測,他也不是很有信心。
不過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別的理由。
大漢軍對待土豪劣紳的態度令許多人不喜,或者說令掌控華夏大部分財富和生產資料的地主貴族階級不喜。
在推進時,清軍的抵抗並沒有超過預料,但團練的頑固性超出了想象。
“命令27團進城肅清殘敵,後續部隊渡河,開始向滄州方向挺進。”
“吸引清軍主力後,退迴濱州,就地防禦……”
…………
淞滬。
劉慶森一臉感慨的下了船。
他已經在琉球呆了小一年了,迴到淞滬,看到這麽多人,這麽繁華的城市,有一種陌生感。
“劉鎮守,徐總參謀長正在等您。”
聽到這兒,劉慶森也沒心思瞎看了,上了防彈馬車,往江南廠趕去。
大漢軍臨時指揮部就設在江南廠,因為這裏夠堅固夠嚴密,同時發電機電報線等設備齊全。
馬車停下,接他的衛兵又帶著他東轉西轉,進入了一個大會議室。
“卑職劉慶森,見過徐參謀長。”
劉慶森一邊敬禮,一邊觀察著會議室。
會議室中有數十甚至上百人,但隻有一個將官,也就是徐希顏。
其餘的多是一些尉官、校官。
“慶森迴來了?我以為會晚一點,要晚上才能到呢。”
徐希顏手裏拿著一本計劃書,驚喜的看著劉慶森。
“卑職也是剛到,福靖速度很快,就是太顛簸了。”
劉慶森一臉後怕,
“大人,不知道這麽急著叫我迴來,是有什麽事?”
徐希顏將計劃書擺到劉慶森麵前:
“大人已經定下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在北方,我們要緩步推進,但是在南方要兵貴神速。”
“參謀部製定了計劃,在北方吸引清國主力,王福生已經在做了,並且做的不錯,清軍主力正在向燕京周圍集結。”
這就是王福生為啥打濱州威脅滄州的原因,滄州在網上就是津門了。
距離不近,但也不遠。
足夠清國朝廷人人自危,進而調動清國的兵力分配。
最好的指揮官指揮敵人,大漢軍的指揮雖然不是最好的,甚至還很稚嫩。
但抵不過清國足夠爛,即便有人看出了大漢軍的目的又如何?
沒用。
遼東已失,老妖婆不會冒著無處可去的風險和大漢軍玩戰略博弈的。
“而南方,各地起義不斷,亂象頻發,總參謀部的計劃是兵分兩路。”
徐希顏指著粵省、桂省:
“一路兩個師海路南下閩南,登陸兩廣重要港口,分別向內陸進發,兩個旅從陸路南下,雙麵夾擊。”
徐希顏隨便說了說,就將目標轉到另一邊,更加內陸的湘、貴,直至巴蜀。
“另一路軍的目標是湘省,或者說第一階段目標是湘省,進而打通湘貴通道,經貴省入巴蜀。”
“這一路是山地軍,由你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