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戰役爆發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軍的進攻計劃蓋棺定論。
前途也跟著蓋棺定論。
四月中旬,清軍在經過短暫準備後,六十萬人在幾百公裏戰線上,發起了全線進攻。
重點進攻方向有兩個。
第一目標是黃河北岸的濱州,這裏集結了大漢軍兩個師三萬餘人,而進攻方有十五萬人。
並且在外圍戰場上還有十萬清軍參與輔助進攻。
整場戰役投入兵力二十五萬人。
濱州的戰略位置並沒有重要到這個的程度,但大漢軍兩個師在那兒,你清軍敢無視他們嗎?
你就不怕渡河的時候,人家衝過來一頓橫衝直撞?
第二目標是武勝關,鄂省和中原交接的關隘,北屏中原、南鎖鄂州,乃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
清軍在這裏投入了七萬人。
整場戰役一開始,清軍就投入了三十二萬兵力參與進攻,手筆不可謂不大。
“司令,敵軍出滄州後二十五萬人兵分三路,西側這股約七萬人,東側約三萬,中路為主力,十五萬人。”
“西部敵軍先頭部隊約萬人於今日進入惠民縣,部分騎兵正在向辛店、淄角鎮偵查。”
“敵中路軍前鋒目前還停留在無棣縣,我們發現了敵人炮兵部隊,約有百餘門火炮。”
“東側敵軍數量最少,但都是騎兵,所以行進速度最快,昨日過了沾化,今日先頭部隊已經抵進利津。”
參謀長將清軍的情況在巨大的沙盤上一一標注了出來。
王福生看著沙盤點了點頭,掏出兩根香煙點燃,遞給參謀長一根,吐出一團煙霧後:
“清軍這是想三麵包圍我們。”
看了看東西兩路清軍,特別是東路,全是騎兵。
伸手在東側黃河上比劃了一下。
“甚至是四麵包圍,騎兵渡河後,一天就能繞到濱州後麵。”
“第三軍的情況怎麽樣?正麵的東瀛人有什麽動作沒有?”
王福生看見了這點兒,卻也不在意,話音一轉,抬頭看向牆上掛著的地圖。
參謀長走到地圖旁邊,拿起教鞭:
“東瀛第二、第三軍主力維持在原地沒有動作,但以小隊為活動單位的零散活動快速增加。”
“在二十公裏緩衝區內,衝突次數從三四天一次,迅速增長到一天三四次,已經是戰役前奏的頻率了。”
“我們認為,東瀛是在試探我們的虛實,目前我們還能頂住,但保險起見,我提議加強一下遼東。”
“但總參謀部也擔心隨著戰役展開,東瀛人會趁火打劫。”
王福生兩口抽完了一支煙,然後又立刻點燃一根。
等這根再抽完後,他才走到地圖旁邊:
“光堆兵力,作用不大,抽調兩個炮兵團和第四旅前往遼東。”
“向海軍發報,請求海軍將超勇揚威調往渤海北岸,防備東瀛人的進攻。”
“其他的,按二號預案展開。”
…………
經過多輪擴充,大漢軍的兵力已經不比清軍少了。
特別是清軍給了大漢軍幾個月的緩衝期,新兵完成了基本訓練。
用作主力還差點意思,但就算放在一戰用於填線,那也綽綽有餘。
但是,大漢軍需要用到兵力的地方也比清國多。
南方諸省,還有許多清國的孝子賢孫,特別是那些無良地主還在反抗,大漢軍需要兵力控製地方。
除此之外,還需要維持在遼東的軍事存在,也牽扯了大量精力。
所以戰鬥一開始,為了保險起見,大漢軍處於守勢。
例如在魯省,大漢軍隻有七個師十來萬人。
在鄂省甚至隻有四個師,六萬人。
不過在蘇北、皖北,大漢軍還有十個師做準備,作為第一批預備隊。
四月下旬,清軍東路軍攻占了渡口,都沒有理會一旁利津縣,一個勁兒的找船,想要渡河。
“大人,奴才給榮祿大人請安,船隻已經尋到,奴才正在安排渡河。”
榮祿還沒有下馬,手下的參將就跑來報喜。
“那麽快?有多少船?”
榮祿正在下馬的動作愣了一下。
大漢軍已經占據了這一線大半年了,這場戰役雙方也醞釀了好幾個月了。
這些時間,足夠大漢軍把渡船清理幹淨了。
他都做好了過來重新造船或者其他泅渡工具的準備了,結果竟然有船?
“有上百艘,放心吧大人,奴才已經審過他們了。”
“賊軍之前也曾在利津縣設防,得知我天兵到來後倉皇逃竄,就是從這兒渡河的。”
“也是咱們來的巧,這上下百裏的渡船都被賊軍強征了,除了這兒,周圍都無船可渡。”
“而且奴才已經派人過河查探過了,渡口周圍二十裏,一個賊軍的影子都看不到。”
參將也不是傻子,起初也覺得有詐,分批先渡了一百多個騎兵過去。
這一百多個騎兵對周圍進行了地毯式偵查,都沒有發現大漢軍的蹤影。
隻發現了一片被踩踏的麥田。
“麥田?哼!果然是草莽,無能之輩。”
榮祿鬆了口氣,沒有埋伏就好,
“連曹操都知道下令禁止踩踏麥田,以爭取民心,這群反賊,連三國都沒看過嗎?”
“話雖如此,但還是謹慎為重,讓下麵的人分批渡河,渡河後盡快散開,占據周圍道路。”
渡河是一件很慢的事情,特別是騎兵渡河,馬可沒有人這麽好伺候。
一整天也就渡過去了兩三千人馬,第二天多些,近四千。
連續兩天風平浪靜,讓榮祿悄悄把提著的心放了下來。
第二天黑夜……
那片麥田,那片被踩踏的麥田裏,迎來了一陣腳步和馬車聲。
把視角抬高,一支進行著燈火管製的大漢軍軍隊正沿著被踩踏的麥田前進。
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這些被踩踏過的麥田已經被踩緊實了,跑車能在上麵輕易通行。
走到一塊寬敞處,這裏的麥田踩塌尤為嚴重,周圍三四十平民的麥子全部倒伏。
“停!”
為首的大漢軍少校停了下來,晃了晃手中的煤油燈,整個隊伍逐漸停下。
少校走到倒伏麥田的中間,摸索了一會兒,扯出一根手指粗細布滿鐵鏽的釘子:
“到地方了,各連按計劃構築陣地,讓炮兵進入預定炮位。”
“向旅部發電,六營已經按計劃進入預定位置。”
通訊兵點了點頭,走到一輛四輪馬車後麵,從馬車上掏出一根電線。
另外兩輛二輪馬車被拖了上來,電線被連接到提前預留的連接口上。
七八個大漢打開了二輪馬車的車廂,從中搬下了四個自行車式人力發電機。
也就是手搖發電機的改進版。
目前的電池技術不成熟,不僅儲存電量少,電壓低,而且體型龐大且沉重。
陸軍行軍,還容易因為磕磕碰碰而失效!
所以可靠的移動電源,就變成了這樣的發電馬車,每輛馬車攜帶了兩個發電機,一個變壓器,一個固定在車上的小容量電池。
隻需要四個大漢就能全功率發電,而消耗不過是十二個饅頭,一人三個。
嗡嗡嗡~~
自行車鏈條帶動發電機開始旋轉,四個發電機提供了400瓦的發電量。
通訊距離隻有二十公裏的電台並不需要這麽大的功率,四個發電機也隻是為了備份。
就算隻有一個能用,給電池充電後,也能進行通訊。
無形的電波攜帶著信息,一層一層傳遞,最終在濱州南部的博興縣匯總。
沒錯,這是王福生的指揮部所在。
王福生要兼顧遼東,所以一開始就沒打算和清軍在某個地方死磕,濱州不過是他吸引清軍的地方之一。
指揮部早就南移了。
“司令,敵人的騎兵已經上鉤了,保守估計這兩天渡過了五六千人馬,剩下的也往渡口集中。”
“我部三個炮兵團已經運動到指定位置,四師和軍屬騎兵也已經準備好了,明日拂曉開始作戰。”
大晚上的,參謀長頂著黑眼圈向王福生匯報。
王福生也沒好到哪兒去,戰役準備階段最折磨人。
“濱州方麵怎麽樣了?”
王福生原本是打算在西側突破的,西側的渡口更大,來的人肯定更多。
而且西側突破後,大漢軍隻需要簡單北上,然後往海邊衝就行了。
東麵就是大海,是大漢軍的地盤,清軍跑都跑不掉。
王福生想一口氣吃掉清軍主力。
至少,要狠狠的撕下一塊肉來。
憑借,就是清軍尚不清楚大漢軍的動向,正如大漢軍沒猜到清軍真的會如他們說的那般全麵進攻一樣。
濱州,就是王福生準備的誘餌。
兩個師三萬人,不多不少,作為誘餌正正好!
但清軍在東路放了騎兵,讓王福生不得不放棄這個計劃。
放任騎兵渡河,誰知道會出現什麽亂子。
“敵中路軍與我軍警戒陣地發生了些許交火,簡單接觸後我軍退迴了城內。”
“交火中預計給敵人造成近千傷亡……”
說到後麵,參謀長有些猶豫。
警戒陣地顧名思義,就是發揮警戒作用的。
幾個散兵隨便挖個坑,找到退路,甚至連機槍都沒裝備,就是一個警戒陣地了。
畢竟他們的作用都不是遲滯敵人,而是搞清楚敵人到哪兒了,有沒有亂跑。
雖然這樣的陣地很多,但都是散兵,而且沒有重武器,甚至負責警戒的士兵都是一擊即退。
這也能打出千人戰果?
(傷亡不是陣亡)。
“清軍……還是老樣子?”
王福生有些不敢置信……
前途也跟著蓋棺定論。
四月中旬,清軍在經過短暫準備後,六十萬人在幾百公裏戰線上,發起了全線進攻。
重點進攻方向有兩個。
第一目標是黃河北岸的濱州,這裏集結了大漢軍兩個師三萬餘人,而進攻方有十五萬人。
並且在外圍戰場上還有十萬清軍參與輔助進攻。
整場戰役投入兵力二十五萬人。
濱州的戰略位置並沒有重要到這個的程度,但大漢軍兩個師在那兒,你清軍敢無視他們嗎?
你就不怕渡河的時候,人家衝過來一頓橫衝直撞?
第二目標是武勝關,鄂省和中原交接的關隘,北屏中原、南鎖鄂州,乃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
清軍在這裏投入了七萬人。
整場戰役一開始,清軍就投入了三十二萬兵力參與進攻,手筆不可謂不大。
“司令,敵軍出滄州後二十五萬人兵分三路,西側這股約七萬人,東側約三萬,中路為主力,十五萬人。”
“西部敵軍先頭部隊約萬人於今日進入惠民縣,部分騎兵正在向辛店、淄角鎮偵查。”
“敵中路軍前鋒目前還停留在無棣縣,我們發現了敵人炮兵部隊,約有百餘門火炮。”
“東側敵軍數量最少,但都是騎兵,所以行進速度最快,昨日過了沾化,今日先頭部隊已經抵進利津。”
參謀長將清軍的情況在巨大的沙盤上一一標注了出來。
王福生看著沙盤點了點頭,掏出兩根香煙點燃,遞給參謀長一根,吐出一團煙霧後:
“清軍這是想三麵包圍我們。”
看了看東西兩路清軍,特別是東路,全是騎兵。
伸手在東側黃河上比劃了一下。
“甚至是四麵包圍,騎兵渡河後,一天就能繞到濱州後麵。”
“第三軍的情況怎麽樣?正麵的東瀛人有什麽動作沒有?”
王福生看見了這點兒,卻也不在意,話音一轉,抬頭看向牆上掛著的地圖。
參謀長走到地圖旁邊,拿起教鞭:
“東瀛第二、第三軍主力維持在原地沒有動作,但以小隊為活動單位的零散活動快速增加。”
“在二十公裏緩衝區內,衝突次數從三四天一次,迅速增長到一天三四次,已經是戰役前奏的頻率了。”
“我們認為,東瀛是在試探我們的虛實,目前我們還能頂住,但保險起見,我提議加強一下遼東。”
“但總參謀部也擔心隨著戰役展開,東瀛人會趁火打劫。”
王福生兩口抽完了一支煙,然後又立刻點燃一根。
等這根再抽完後,他才走到地圖旁邊:
“光堆兵力,作用不大,抽調兩個炮兵團和第四旅前往遼東。”
“向海軍發報,請求海軍將超勇揚威調往渤海北岸,防備東瀛人的進攻。”
“其他的,按二號預案展開。”
…………
經過多輪擴充,大漢軍的兵力已經不比清軍少了。
特別是清軍給了大漢軍幾個月的緩衝期,新兵完成了基本訓練。
用作主力還差點意思,但就算放在一戰用於填線,那也綽綽有餘。
但是,大漢軍需要用到兵力的地方也比清國多。
南方諸省,還有許多清國的孝子賢孫,特別是那些無良地主還在反抗,大漢軍需要兵力控製地方。
除此之外,還需要維持在遼東的軍事存在,也牽扯了大量精力。
所以戰鬥一開始,為了保險起見,大漢軍處於守勢。
例如在魯省,大漢軍隻有七個師十來萬人。
在鄂省甚至隻有四個師,六萬人。
不過在蘇北、皖北,大漢軍還有十個師做準備,作為第一批預備隊。
四月下旬,清軍東路軍攻占了渡口,都沒有理會一旁利津縣,一個勁兒的找船,想要渡河。
“大人,奴才給榮祿大人請安,船隻已經尋到,奴才正在安排渡河。”
榮祿還沒有下馬,手下的參將就跑來報喜。
“那麽快?有多少船?”
榮祿正在下馬的動作愣了一下。
大漢軍已經占據了這一線大半年了,這場戰役雙方也醞釀了好幾個月了。
這些時間,足夠大漢軍把渡船清理幹淨了。
他都做好了過來重新造船或者其他泅渡工具的準備了,結果竟然有船?
“有上百艘,放心吧大人,奴才已經審過他們了。”
“賊軍之前也曾在利津縣設防,得知我天兵到來後倉皇逃竄,就是從這兒渡河的。”
“也是咱們來的巧,這上下百裏的渡船都被賊軍強征了,除了這兒,周圍都無船可渡。”
“而且奴才已經派人過河查探過了,渡口周圍二十裏,一個賊軍的影子都看不到。”
參將也不是傻子,起初也覺得有詐,分批先渡了一百多個騎兵過去。
這一百多個騎兵對周圍進行了地毯式偵查,都沒有發現大漢軍的蹤影。
隻發現了一片被踩踏的麥田。
“麥田?哼!果然是草莽,無能之輩。”
榮祿鬆了口氣,沒有埋伏就好,
“連曹操都知道下令禁止踩踏麥田,以爭取民心,這群反賊,連三國都沒看過嗎?”
“話雖如此,但還是謹慎為重,讓下麵的人分批渡河,渡河後盡快散開,占據周圍道路。”
渡河是一件很慢的事情,特別是騎兵渡河,馬可沒有人這麽好伺候。
一整天也就渡過去了兩三千人馬,第二天多些,近四千。
連續兩天風平浪靜,讓榮祿悄悄把提著的心放了下來。
第二天黑夜……
那片麥田,那片被踩踏的麥田裏,迎來了一陣腳步和馬車聲。
把視角抬高,一支進行著燈火管製的大漢軍軍隊正沿著被踩踏的麥田前進。
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這些被踩踏過的麥田已經被踩緊實了,跑車能在上麵輕易通行。
走到一塊寬敞處,這裏的麥田踩塌尤為嚴重,周圍三四十平民的麥子全部倒伏。
“停!”
為首的大漢軍少校停了下來,晃了晃手中的煤油燈,整個隊伍逐漸停下。
少校走到倒伏麥田的中間,摸索了一會兒,扯出一根手指粗細布滿鐵鏽的釘子:
“到地方了,各連按計劃構築陣地,讓炮兵進入預定炮位。”
“向旅部發電,六營已經按計劃進入預定位置。”
通訊兵點了點頭,走到一輛四輪馬車後麵,從馬車上掏出一根電線。
另外兩輛二輪馬車被拖了上來,電線被連接到提前預留的連接口上。
七八個大漢打開了二輪馬車的車廂,從中搬下了四個自行車式人力發電機。
也就是手搖發電機的改進版。
目前的電池技術不成熟,不僅儲存電量少,電壓低,而且體型龐大且沉重。
陸軍行軍,還容易因為磕磕碰碰而失效!
所以可靠的移動電源,就變成了這樣的發電馬車,每輛馬車攜帶了兩個發電機,一個變壓器,一個固定在車上的小容量電池。
隻需要四個大漢就能全功率發電,而消耗不過是十二個饅頭,一人三個。
嗡嗡嗡~~
自行車鏈條帶動發電機開始旋轉,四個發電機提供了400瓦的發電量。
通訊距離隻有二十公裏的電台並不需要這麽大的功率,四個發電機也隻是為了備份。
就算隻有一個能用,給電池充電後,也能進行通訊。
無形的電波攜帶著信息,一層一層傳遞,最終在濱州南部的博興縣匯總。
沒錯,這是王福生的指揮部所在。
王福生要兼顧遼東,所以一開始就沒打算和清軍在某個地方死磕,濱州不過是他吸引清軍的地方之一。
指揮部早就南移了。
“司令,敵人的騎兵已經上鉤了,保守估計這兩天渡過了五六千人馬,剩下的也往渡口集中。”
“我部三個炮兵團已經運動到指定位置,四師和軍屬騎兵也已經準備好了,明日拂曉開始作戰。”
大晚上的,參謀長頂著黑眼圈向王福生匯報。
王福生也沒好到哪兒去,戰役準備階段最折磨人。
“濱州方麵怎麽樣了?”
王福生原本是打算在西側突破的,西側的渡口更大,來的人肯定更多。
而且西側突破後,大漢軍隻需要簡單北上,然後往海邊衝就行了。
東麵就是大海,是大漢軍的地盤,清軍跑都跑不掉。
王福生想一口氣吃掉清軍主力。
至少,要狠狠的撕下一塊肉來。
憑借,就是清軍尚不清楚大漢軍的動向,正如大漢軍沒猜到清軍真的會如他們說的那般全麵進攻一樣。
濱州,就是王福生準備的誘餌。
兩個師三萬人,不多不少,作為誘餌正正好!
但清軍在東路放了騎兵,讓王福生不得不放棄這個計劃。
放任騎兵渡河,誰知道會出現什麽亂子。
“敵中路軍與我軍警戒陣地發生了些許交火,簡單接觸後我軍退迴了城內。”
“交火中預計給敵人造成近千傷亡……”
說到後麵,參謀長有些猶豫。
警戒陣地顧名思義,就是發揮警戒作用的。
幾個散兵隨便挖個坑,找到退路,甚至連機槍都沒裝備,就是一個警戒陣地了。
畢竟他們的作用都不是遲滯敵人,而是搞清楚敵人到哪兒了,有沒有亂跑。
雖然這樣的陣地很多,但都是散兵,而且沒有重武器,甚至負責警戒的士兵都是一擊即退。
這也能打出千人戰果?
(傷亡不是陣亡)。
“清軍……還是老樣子?”
王福生有些不敢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