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東瀛陸軍の末路(上)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八月初十,大漢軍在解決第四混成旅團後,圍住了第二和第六師團,分別屬於第二和第三軍。
在此前的戰鬥中,這兩個師團已經換了一波血了。
第二師團,七八成兵力被當時的閔海軍艦隊直接送進海裏喂魚。
第六師團向進攻琉球,結果在琉球被劉慶森當成戰功刷,還把他們打沒了。
重新組建後,這兩個師團從軍官到士兵,大部分是從各地駐防聯隊或者大隊抽調來的,少數為新兵。
但即便如此,這支軍隊也沒有真的見過戰場,第二師團師團長乃木希典深知這樣不行。
於是在擔任第二師團師團長一職後,便開始大規模殘害平民,以此來鍛煉士兵的“勇氣”。
隸屬於第二軍隊第四混成旅團也是學的第二師團。
即便是屬於第三軍的第六師團,看到第二師團這樣做後,也是有樣學樣。
而且他們本身就殘暴,會用一些令人發指的手段來對付反抗者。
不過,也就到此為止了。
大漢軍第三師在稍作休整後接替了臨時組建的騎兵隊伍,堵住了東瀛人逃跑的道路。
見大漢軍的援軍到了,東瀛人才嚐試撤往奉天,結果大漢軍第六第七兩個旅已經堵住了他們。
第五旅則在南部不斷的發動小規模進攻,始終緊緊的黏著東瀛人。
東瀛兩個師團四萬人,被圍困在了一塊不足四十平方公裏的土地上。
八月十一,總攻開始了。
包括師屬炮團在一起,三個炮兵團、三個炮兵營、外加三十多門繳獲的重炮,太重的還沒到位。
總計相當於個兩個炮兵師的火力,從多個方向向著東瀛兩個師團傾瀉炮彈。
這次火力準備足足持續了一個小時。
四十平方公裏,說小也不小,但說穿了,也就一塊寬五公裏長八公裏的正方形土地,說大也不大。
被火炮犁了一遍後,東瀛通過殺戮平民弄出來的武士道精神不翼而飛,四處都是受驚過度的倭奴。
炮火開始延伸後,大漢軍開始了總攻。
步兵進攻階段,又添加了兩個旅的兵力。
總計有一個師又四個旅參與進攻,從多個方向有條不紊的進攻,進一步壓縮東瀛人的生存空間。
第五旅被要求停下休整,沒有參與進攻。
指揮部也怕,第五旅已經殺紅了眼,不顧自身死傷了,怕第五旅啥也不管硬往裏衝。
已經把東瀛人圍住了,有的是時間慢慢來。
在機槍和火炮的協同下,到八月十三日,戰鬥宣告結束。
“俘虜餘人,擊斃餘人,繳獲青銅炮28門,炮彈若幹,村田步槍餘支,子彈正在清點。”
“糧食200噸,藥品1400箱,另有日元200餘萬,金65公斤,銀約15萬兩,雜項物資……”
參謀長,現在是遼東軍司令,緊急叫停了匯報:
“停一下,兩個師團人,就隻有200噸糧食?他們吃什麽?”
200噸糧食,公斤,二十萬公斤,分給四萬人,一人五公斤,十斤而已。
聽起來不少了?
還有馬呢?
馬吃的可比人吃的多得多,而且這是沒有機械化的時代,離開鐵路,運輸全靠騾馬。
就算一個師團隻有兩千馱馬和一千騎兵,那也相當於一萬人的消耗。
兩個師團就多出來兩萬人的消耗。
200噸糧食,6萬人的消耗量,隻夠三天。
正常情況下幾萬大軍不可能隻攜帶三天的糧食,沒有將領這麽虎。
那種長途奔襲執行任務的除外。
像這種大規模撤退,更是不可能拋棄糧食。
有人會覺得糧食這麽重這麽大肯定先拋棄糧食,這是撤退,不是潰敗。
撤退路上什麽都說不清楚,有糧食沒有重武器,即便被攔住了還能拖一拖,萬一拖到援軍抵達呢?
而有重武器沒有糧食,那即便不被阻擊,等糧食耗光後,隊伍也就崩潰了。
沒有人會餓著等死,沒有人。
“確實隻有200噸,具體情況我現在就去審問。”
參謀也才注意到這個不正常的地方。
“報告,第三師抓住了一個東瀛陸軍中將,雙腿被炸斷了,詢問要不要搶救?”
通訊處長拿著電報快速走來,不快不行,慢了說不定電報發迴去,人就死了。
這次戰鬥上麵已經下了命令,不局限於道德和國際觀瞻。
所以這次戰鬥,參謀都是匯報的俘虜多少人,擊斃多少人,而沒有擊傷這個選項。
因為傷員已經被槍斃了。
也可能是其他死法。
對所有傷員都是這樣,因為大漢軍不會給他們治療。
之所以殺掉,也是怕他們傷口感染後產生疫病,影響壯勞力們。
這些俘虜將被送往閔地或者兩江,這兩地都在開礦。
在此之前,他們還需要去淞滬勞力營呆一段時間,等待閹割。
大漢大都督府花了大力氣找了幾十個手藝上好的劁豬匠伺候他們。
沒辦法,刀子匠多在北方,而且數量的確不多,大漢大都督的人找不到。
隻能用劁豬匠湊合一下。
但是也夠了。
“隻抓住了一個?另一個呢?”
司令想知道另一個師團長的情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千萬不能讓人跑了。
“第六旅發現了破碎的將官服及軍銜,但暫時還沒有確定性的證據。”
通訊處長很熟悉,因為這都是經過了他手的消息。
“讓第三師救治一下盡可能救活它,盡快搞清楚這個中將的身份。”
“向大都督發報,匯報情況,請求指示,並且請求派船……算了,向王司令借船吧。”
司令想了想,覺得淞滬那邊的船應該也挺緊張的。
“向王司令發報,請他多派些人手來接收俘虜,要快一些,不然可能會餓死不少,都是上好的壯勞力。”
大漢軍往遼東運送物資可不簡單,最基礎的糧食都需要從魯地收購,然後陸路集中到碼頭,再橫跨渤海運來。
每一口都無比珍貴,他可舍不得給東瀛人吃。
這也是為啥他會問糧食問題,寶貴的運力用來運輸糧食,太浪費了。
本來想反攻之後就地購買,但……
“命令第五旅押送俘虜迴來,其餘各部稍作休整後向東開進,繼續合圍。”
第五旅現在下手夠黑,所以他專門讓第五旅押送俘虜迴來。
“告訴第五旅,這些都是開礦的壯勞力,他們不做就得咱們自己人做,注意分寸。”
在此前的戰鬥中,這兩個師團已經換了一波血了。
第二師團,七八成兵力被當時的閔海軍艦隊直接送進海裏喂魚。
第六師團向進攻琉球,結果在琉球被劉慶森當成戰功刷,還把他們打沒了。
重新組建後,這兩個師團從軍官到士兵,大部分是從各地駐防聯隊或者大隊抽調來的,少數為新兵。
但即便如此,這支軍隊也沒有真的見過戰場,第二師團師團長乃木希典深知這樣不行。
於是在擔任第二師團師團長一職後,便開始大規模殘害平民,以此來鍛煉士兵的“勇氣”。
隸屬於第二軍隊第四混成旅團也是學的第二師團。
即便是屬於第三軍的第六師團,看到第二師團這樣做後,也是有樣學樣。
而且他們本身就殘暴,會用一些令人發指的手段來對付反抗者。
不過,也就到此為止了。
大漢軍第三師在稍作休整後接替了臨時組建的騎兵隊伍,堵住了東瀛人逃跑的道路。
見大漢軍的援軍到了,東瀛人才嚐試撤往奉天,結果大漢軍第六第七兩個旅已經堵住了他們。
第五旅則在南部不斷的發動小規模進攻,始終緊緊的黏著東瀛人。
東瀛兩個師團四萬人,被圍困在了一塊不足四十平方公裏的土地上。
八月十一,總攻開始了。
包括師屬炮團在一起,三個炮兵團、三個炮兵營、外加三十多門繳獲的重炮,太重的還沒到位。
總計相當於個兩個炮兵師的火力,從多個方向向著東瀛兩個師團傾瀉炮彈。
這次火力準備足足持續了一個小時。
四十平方公裏,說小也不小,但說穿了,也就一塊寬五公裏長八公裏的正方形土地,說大也不大。
被火炮犁了一遍後,東瀛通過殺戮平民弄出來的武士道精神不翼而飛,四處都是受驚過度的倭奴。
炮火開始延伸後,大漢軍開始了總攻。
步兵進攻階段,又添加了兩個旅的兵力。
總計有一個師又四個旅參與進攻,從多個方向有條不紊的進攻,進一步壓縮東瀛人的生存空間。
第五旅被要求停下休整,沒有參與進攻。
指揮部也怕,第五旅已經殺紅了眼,不顧自身死傷了,怕第五旅啥也不管硬往裏衝。
已經把東瀛人圍住了,有的是時間慢慢來。
在機槍和火炮的協同下,到八月十三日,戰鬥宣告結束。
“俘虜餘人,擊斃餘人,繳獲青銅炮28門,炮彈若幹,村田步槍餘支,子彈正在清點。”
“糧食200噸,藥品1400箱,另有日元200餘萬,金65公斤,銀約15萬兩,雜項物資……”
參謀長,現在是遼東軍司令,緊急叫停了匯報:
“停一下,兩個師團人,就隻有200噸糧食?他們吃什麽?”
200噸糧食,公斤,二十萬公斤,分給四萬人,一人五公斤,十斤而已。
聽起來不少了?
還有馬呢?
馬吃的可比人吃的多得多,而且這是沒有機械化的時代,離開鐵路,運輸全靠騾馬。
就算一個師團隻有兩千馱馬和一千騎兵,那也相當於一萬人的消耗。
兩個師團就多出來兩萬人的消耗。
200噸糧食,6萬人的消耗量,隻夠三天。
正常情況下幾萬大軍不可能隻攜帶三天的糧食,沒有將領這麽虎。
那種長途奔襲執行任務的除外。
像這種大規模撤退,更是不可能拋棄糧食。
有人會覺得糧食這麽重這麽大肯定先拋棄糧食,這是撤退,不是潰敗。
撤退路上什麽都說不清楚,有糧食沒有重武器,即便被攔住了還能拖一拖,萬一拖到援軍抵達呢?
而有重武器沒有糧食,那即便不被阻擊,等糧食耗光後,隊伍也就崩潰了。
沒有人會餓著等死,沒有人。
“確實隻有200噸,具體情況我現在就去審問。”
參謀也才注意到這個不正常的地方。
“報告,第三師抓住了一個東瀛陸軍中將,雙腿被炸斷了,詢問要不要搶救?”
通訊處長拿著電報快速走來,不快不行,慢了說不定電報發迴去,人就死了。
這次戰鬥上麵已經下了命令,不局限於道德和國際觀瞻。
所以這次戰鬥,參謀都是匯報的俘虜多少人,擊斃多少人,而沒有擊傷這個選項。
因為傷員已經被槍斃了。
也可能是其他死法。
對所有傷員都是這樣,因為大漢軍不會給他們治療。
之所以殺掉,也是怕他們傷口感染後產生疫病,影響壯勞力們。
這些俘虜將被送往閔地或者兩江,這兩地都在開礦。
在此之前,他們還需要去淞滬勞力營呆一段時間,等待閹割。
大漢大都督府花了大力氣找了幾十個手藝上好的劁豬匠伺候他們。
沒辦法,刀子匠多在北方,而且數量的確不多,大漢大都督的人找不到。
隻能用劁豬匠湊合一下。
但是也夠了。
“隻抓住了一個?另一個呢?”
司令想知道另一個師團長的情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千萬不能讓人跑了。
“第六旅發現了破碎的將官服及軍銜,但暫時還沒有確定性的證據。”
通訊處長很熟悉,因為這都是經過了他手的消息。
“讓第三師救治一下盡可能救活它,盡快搞清楚這個中將的身份。”
“向大都督發報,匯報情況,請求指示,並且請求派船……算了,向王司令借船吧。”
司令想了想,覺得淞滬那邊的船應該也挺緊張的。
“向王司令發報,請他多派些人手來接收俘虜,要快一些,不然可能會餓死不少,都是上好的壯勞力。”
大漢軍往遼東運送物資可不簡單,最基礎的糧食都需要從魯地收購,然後陸路集中到碼頭,再橫跨渤海運來。
每一口都無比珍貴,他可舍不得給東瀛人吃。
這也是為啥他會問糧食問題,寶貴的運力用來運輸糧食,太浪費了。
本來想反攻之後就地購買,但……
“命令第五旅押送俘虜迴來,其餘各部稍作休整後向東開進,繼續合圍。”
第五旅現在下手夠黑,所以他專門讓第五旅押送俘虜迴來。
“告訴第五旅,這些都是開礦的壯勞力,他們不做就得咱們自己人做,注意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