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狂踹瘸子那條好腿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竇納樂走了,帶著不甘心的陸奧一起走的。
湯瀟逸看著竇納樂走時的樣子,就知道他們私底下肯定還會搞小動作。
但湯瀟逸不在乎,如果英吉利人的小動作能改變戰局,就不會帶著陸奧來找罵了。
“東瀛的局勢怎麽樣了?”
湯瀟逸找來徐希顏和劉一鳴,二者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信息互相勾兌一下,更加真實。
徐希顏和劉一鳴互相對視一眼,最終劉一鳴先站出來:
“迴大都督,通過同各國外交人員、商人、報紙獲得的消息來看,日前,東瀛亂象已經基本平息。”
“發動叛亂的主力是東瀛第九師團的部分步兵,加上一些守備部隊,總兵力八千餘人。”
“昨日,東瀛近衛師團和海軍陸戰隊已經奪迴了電報局、郵局、軍營、東京警察局、及各級地方政府,基本控製了整個東京。”
“殘餘叛軍雖然還控製著內閣等多個部門,但已經是甕中之鱉,無法翻身了。”
“東瀛的組織機構已經開始恢複,但速度緩慢,沒有一周,後勤運輸怕是難以恢複正常。”
“大都督,古話說得好,趁他病要他命,我建議在東瀛徹底恢複過來,集中兵力解決他們。”
第九師團搞這場政變比226搞的更有條理。
他們先是封鎖了道路,並且第一時間控製了東京的各重要部門和內閣各重要部門。
甚至還通報了山縣和伊藤,聯絡了他們認為的“有識之士”擔任下一任內閣大臣。
但是他們政變失敗了,攻克內閣各部後,發現除了內政大臣和大藏省大臣外,其餘的大臣早都跑了。
最重要的是首相大隈重信跑了出去,一邊調動軍隊,一邊和第九師團的士兵玩心理戰術。
之後,叛軍開始嚐試正式進攻皇居,希望能得到天皇授權,進而翻盤。
可他們在第一時間沒有下定決心總攻,此時的皇居已經集結了大批近衛師團守軍。
第九師團是新成立的師團,本身重火力還沒有配齊,不具備攻堅能力。
首相、天皇,一個都沒拿到手,這才標誌著政變失敗。
徐希顏在劉一鳴說完後補充道:
“根據我們的人獲得的消息,戰鬥並沒有結束。”
“叛軍內部流傳他們將被以叛國罪論處,唯一的機會是取得天皇的首肯。”
“所以這些街道和部門都是叛軍主動逐步放棄的,他們正在加緊進攻皇居。”
徐希顏的消息讓湯瀟逸感到有些疑惑:
“你的意思是,東瀛的天皇還躲在皇居中沒走?”
既然之前都能調兵,那肯定也能跑才對,特別是要是隻送天皇走,一定能送走。
徐希顏表情複雜:
“東瀛天皇稱要發揮武士道精神,不肯撤離皇居。”
“如此一來,略微拖住了東瀛恢複的步伐,但也頂多多爭取一兩天的。”
“東瀛已經在重整物資了,看來正在準備向遼東和半島運輸補給物資。”
湯瀟逸歎了口氣,勇是挺勇的,但有點蠢。
作為東瀛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也是權力的最頂端,要是他被叛軍抓到了,樂子就大了。
死挺著不走,就是蠢,還會讓其餘部門束手束腳。
但,他這個做法也確實挺有勇氣的。
“希顏兄,命令遼東軍盡快發起總攻吧,遲則生變。”
“另外,襄陽方向的情況如何了?”
湯瀟逸坐迴自己的位置,背靠在太師椅上,閉著眼睛問道。
“清軍雖有小動作,但並沒有想要決戰的跡象,也沒有要離開的意思。”
“看起來像是隻是為了拖住我們的。”
徐希顏有些看不懂清軍的目的。
襄陽方向,經過兩輪補充,大漢軍有兩個師,一個駐紮襄陽,一個駐紮其後,隨時準備增援。
但兩個師,說到底也就三萬人。
而清軍呢?四十萬大軍傾巢而出,誇張一點說,就是一人一巴掌,也夠拍碎襄陽城了。
結果四十萬大軍從關中東出,南下襄陽後,隔著幾十公裏就不動了。
結了三寨,一大兩小,呈品字形,這個陣型適合防禦,但他們是來進攻的……
“注意警戒防止偷襲,畢竟那麽多人呢,武勝關方向呢?”
湯瀟逸撓了撓耳朵。
他認為他已經夠了解清軍了,但清軍每次都能做出他預料之外的選擇。
例如被逼反。
是的,他認為他是被逼反的,不然他會等戰爭結束,慢慢的,一步一個腳印的擴充。
這樣壓力會小很多,準備也會充分很多。
“按理說進攻武勝關的清軍兵力有七萬人,但根據前線的匯報,清軍並沒有組織過高強度進攻或者迂迴作戰。”
“我們推測是清軍互不統屬的原因,目前看來,武勝關足夠穩固。”
這是讓徐希顏最覺得離奇的地方。
武勝關地勢險要,大兵團無法展開,你每次都隻來幾百千把人可以理解。
但在他的想象中,清軍應該用添油戰術或者車輪戰,充分發揮兵力優勢,直接拚命,打不死你累死你。
徐希顏想的是在武勝關互相消耗,消磨清軍的銳氣,然後把敵人放進來打。
畢竟這種流氓戰術基本無解。
結果清軍卻並沒有用以上戰術,也沒有嚐試迂迴到大漢軍後方。
除了戰爭打響的第一波攻的比較勇猛外,其他的就像過家家一樣,而且攻勢互不銜接。
“濱州方向,清軍或者說沙俄帝國派出了武衛軍,投入了大量火炮參與進攻。”
“攻勢很猛,王福生部抽調了大量軍械和兵馬前往遼東,暫時處於守勢。”
“但王福生稱並無大礙,沙俄帝國的進攻戰術比之東瀛還要落後。”
“隻是,這樣一來就無法控製武衛軍的傷亡數量。”
大漢軍在麵對清軍時,在有可能的情況下都會控製機槍的殺傷力。
畢竟清軍士兵說到底也都是自己人,不少在此之前就是平民。
在湯瀟逸看來,人才是最重要的財富。
一個人,從生下來到成材,最少要十幾二十年,成才就更久了。
而其他呢?技術不缺,設備可以去騙、去要,實在不行再去買,武器裝備能製造。
人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人,什麽也不是。
真要機槍一掃,打掉的都是華夏的底蘊。
“既然如此,那就集中資源,登陸旅順口,先往綠江打,來個關門打狗。”
“之後要不要東進半島,再視情況而定。”
湯瀟逸現在要狂踹瘸子那條好腿。
遼東東瀛軍隊還能從第一軍也就是半島駐軍獲得一定補給,但彈藥也不多,主要是一點糧食藥品。
這邊也給他圍起來,困也能困死它們,而且到時候東瀛反應過來也沒用。
就算你想前後包夾打開交通線,遼東部分的東瀛軍隊又有多少資源用來戰鬥呢?
湯瀟逸看著竇納樂走時的樣子,就知道他們私底下肯定還會搞小動作。
但湯瀟逸不在乎,如果英吉利人的小動作能改變戰局,就不會帶著陸奧來找罵了。
“東瀛的局勢怎麽樣了?”
湯瀟逸找來徐希顏和劉一鳴,二者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信息互相勾兌一下,更加真實。
徐希顏和劉一鳴互相對視一眼,最終劉一鳴先站出來:
“迴大都督,通過同各國外交人員、商人、報紙獲得的消息來看,日前,東瀛亂象已經基本平息。”
“發動叛亂的主力是東瀛第九師團的部分步兵,加上一些守備部隊,總兵力八千餘人。”
“昨日,東瀛近衛師團和海軍陸戰隊已經奪迴了電報局、郵局、軍營、東京警察局、及各級地方政府,基本控製了整個東京。”
“殘餘叛軍雖然還控製著內閣等多個部門,但已經是甕中之鱉,無法翻身了。”
“東瀛的組織機構已經開始恢複,但速度緩慢,沒有一周,後勤運輸怕是難以恢複正常。”
“大都督,古話說得好,趁他病要他命,我建議在東瀛徹底恢複過來,集中兵力解決他們。”
第九師團搞這場政變比226搞的更有條理。
他們先是封鎖了道路,並且第一時間控製了東京的各重要部門和內閣各重要部門。
甚至還通報了山縣和伊藤,聯絡了他們認為的“有識之士”擔任下一任內閣大臣。
但是他們政變失敗了,攻克內閣各部後,發現除了內政大臣和大藏省大臣外,其餘的大臣早都跑了。
最重要的是首相大隈重信跑了出去,一邊調動軍隊,一邊和第九師團的士兵玩心理戰術。
之後,叛軍開始嚐試正式進攻皇居,希望能得到天皇授權,進而翻盤。
可他們在第一時間沒有下定決心總攻,此時的皇居已經集結了大批近衛師團守軍。
第九師團是新成立的師團,本身重火力還沒有配齊,不具備攻堅能力。
首相、天皇,一個都沒拿到手,這才標誌著政變失敗。
徐希顏在劉一鳴說完後補充道:
“根據我們的人獲得的消息,戰鬥並沒有結束。”
“叛軍內部流傳他們將被以叛國罪論處,唯一的機會是取得天皇的首肯。”
“所以這些街道和部門都是叛軍主動逐步放棄的,他們正在加緊進攻皇居。”
徐希顏的消息讓湯瀟逸感到有些疑惑:
“你的意思是,東瀛的天皇還躲在皇居中沒走?”
既然之前都能調兵,那肯定也能跑才對,特別是要是隻送天皇走,一定能送走。
徐希顏表情複雜:
“東瀛天皇稱要發揮武士道精神,不肯撤離皇居。”
“如此一來,略微拖住了東瀛恢複的步伐,但也頂多多爭取一兩天的。”
“東瀛已經在重整物資了,看來正在準備向遼東和半島運輸補給物資。”
湯瀟逸歎了口氣,勇是挺勇的,但有點蠢。
作為東瀛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也是權力的最頂端,要是他被叛軍抓到了,樂子就大了。
死挺著不走,就是蠢,還會讓其餘部門束手束腳。
但,他這個做法也確實挺有勇氣的。
“希顏兄,命令遼東軍盡快發起總攻吧,遲則生變。”
“另外,襄陽方向的情況如何了?”
湯瀟逸坐迴自己的位置,背靠在太師椅上,閉著眼睛問道。
“清軍雖有小動作,但並沒有想要決戰的跡象,也沒有要離開的意思。”
“看起來像是隻是為了拖住我們的。”
徐希顏有些看不懂清軍的目的。
襄陽方向,經過兩輪補充,大漢軍有兩個師,一個駐紮襄陽,一個駐紮其後,隨時準備增援。
但兩個師,說到底也就三萬人。
而清軍呢?四十萬大軍傾巢而出,誇張一點說,就是一人一巴掌,也夠拍碎襄陽城了。
結果四十萬大軍從關中東出,南下襄陽後,隔著幾十公裏就不動了。
結了三寨,一大兩小,呈品字形,這個陣型適合防禦,但他們是來進攻的……
“注意警戒防止偷襲,畢竟那麽多人呢,武勝關方向呢?”
湯瀟逸撓了撓耳朵。
他認為他已經夠了解清軍了,但清軍每次都能做出他預料之外的選擇。
例如被逼反。
是的,他認為他是被逼反的,不然他會等戰爭結束,慢慢的,一步一個腳印的擴充。
這樣壓力會小很多,準備也會充分很多。
“按理說進攻武勝關的清軍兵力有七萬人,但根據前線的匯報,清軍並沒有組織過高強度進攻或者迂迴作戰。”
“我們推測是清軍互不統屬的原因,目前看來,武勝關足夠穩固。”
這是讓徐希顏最覺得離奇的地方。
武勝關地勢險要,大兵團無法展開,你每次都隻來幾百千把人可以理解。
但在他的想象中,清軍應該用添油戰術或者車輪戰,充分發揮兵力優勢,直接拚命,打不死你累死你。
徐希顏想的是在武勝關互相消耗,消磨清軍的銳氣,然後把敵人放進來打。
畢竟這種流氓戰術基本無解。
結果清軍卻並沒有用以上戰術,也沒有嚐試迂迴到大漢軍後方。
除了戰爭打響的第一波攻的比較勇猛外,其他的就像過家家一樣,而且攻勢互不銜接。
“濱州方向,清軍或者說沙俄帝國派出了武衛軍,投入了大量火炮參與進攻。”
“攻勢很猛,王福生部抽調了大量軍械和兵馬前往遼東,暫時處於守勢。”
“但王福生稱並無大礙,沙俄帝國的進攻戰術比之東瀛還要落後。”
“隻是,這樣一來就無法控製武衛軍的傷亡數量。”
大漢軍在麵對清軍時,在有可能的情況下都會控製機槍的殺傷力。
畢竟清軍士兵說到底也都是自己人,不少在此之前就是平民。
在湯瀟逸看來,人才是最重要的財富。
一個人,從生下來到成材,最少要十幾二十年,成才就更久了。
而其他呢?技術不缺,設備可以去騙、去要,實在不行再去買,武器裝備能製造。
人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人,什麽也不是。
真要機槍一掃,打掉的都是華夏的底蘊。
“既然如此,那就集中資源,登陸旅順口,先往綠江打,來個關門打狗。”
“之後要不要東進半島,再視情況而定。”
湯瀟逸現在要狂踹瘸子那條好腿。
遼東東瀛軍隊還能從第一軍也就是半島駐軍獲得一定補給,但彈藥也不多,主要是一點糧食藥品。
這邊也給他圍起來,困也能困死它們,而且到時候東瀛反應過來也沒用。
就算你想前後包夾打開交通線,遼東部分的東瀛軍隊又有多少資源用來戰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