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定鎮出塢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七天的戰鬥,旅順口戰役徹底結束。這場戰鬥中我們對旅順口的探查不足,浪費了巨大的力量。”
“戰鬥開始前,我們預計旅順口東瀛人有五千至七千人,配有大量重型火炮和碉堡。”
“為此我們集中了兩個陸軍師,海軍五艘主力戰艦。”
“而實際上東瀛守軍隻有一個不滿編的聯隊,不足三千人,隻裝備了少量火炮,而且沒有對被北洋炸毀的碉堡進行全麵修複。”
“戰鬥烈度比預想中低很多,大量戰鬥力被浪費。”
旅順口打下來了,而且大漢軍總傷亡不過千人,但徐希顏還是相當不滿。
因為這一波是事實上的殺雞用牛刀。
根據原本的情報,大漢軍估計這裏的東瀛人不會低於五千人。
具體是一個聯隊步兵、兩個岸防炮大隊、四個炮兵中隊,以及若幹輔助部隊。
大漢軍參謀部認為,東瀛人一定對原有碉堡進行了加固,並且重新構建了新工事群。
就像大漢軍在琉球做的一樣。
所以大漢軍派出了超過五萬兵力,其中兩個師提前從渤海方向登陸,三個旅乘船,戰鬥開始後伺機登陸。
還沒算配合的海軍戰艦。
結果情報出了錯,東瀛確實有一個聯隊,但那是不滿編的。
至於炮兵,隻剩下一個大隊,操縱著型號各異的火炮。
這樣打安全是安全了,但大漢軍可沒有這麽多資本這樣打。
一次性組織一萬人登陸和分批次組織五萬人登陸的花銷是完全不同的。
更別提大漢軍現在也是到處都需要機動兵力。
“這件事到此為止,結果是好的。”
湯瀟逸沒有過多責怪,戰場上四處都是迷霧,你不能指望能完全掌控敵人的動向。
特別是失控的敵人。
而且大漢軍的情報體係本身也很拉胯。
“接下來要更加重視情報體係的搭建,這次至少結果是好的,如果下次我們遇到的不是三千,而是三萬人呢?”
“以後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湯瀟逸引申到情報體係,也隻是草草說了兩句,現在是戰爭會議,情報的事下去再說,
“旅順口已經拿下,下一步就是綠江沿岸,徹底將東瀛三個軍分成三塊,然後分批吃掉,特別是東瀛第二軍。”
湯瀟逸想說都幾天了,還沒吃掉這群孤軍,徐希顏在這時補充了一下:
“大都督,截止昨天,敵第二軍野戰兵力已經被我們徹底分割,我們包圍了約兩萬東瀛士兵。”
“現在第二軍除了奉天城內的後勤部隊,其餘已經都被我們殲滅或者包圍了。”
因為第二軍調來了重炮旅團,而且是正經野戰,所以戰爭進程不再像之前那樣,一下子就能吃掉大量敵人。
友軍抵達後,第十一師較為穩妥,進攻起來總是不急不緩的,逼迫東瀛動用重炮,但因為從不冒進,重炮的效果也不怎麽樣。
還會因為暴露了位置,遭受大漢軍重炮的攻擊。
打了好幾天,剩餘炮彈打完了的東瀛重炮旅團徹底失去了作用,第二軍出來的重兵集團也被分割包圍。
“另外,我們接到消息,東瀛錦州守軍第四師團出城後本是向東,威脅第三師身後。”
“但在離開錦州後,東瀛第四師和一個混成旅團及第三軍幾支從屬部隊並沒有朝著第三師進攻,而是轉頭向北走了。”
“由於準備不足,我們一直以為他們會繞道甜水方向,威脅我們側翼。”
“但最新消息顯示,在阜新方向發現了大隊東瀛軍隊,離開時還帶走了大量阜新守軍。”
“第三軍殘部也許是準備繞道阜新,直接逃跑。”
第三軍的作風讓徐希顏有些看不懂,甚至收到消息時都覺得這是東瀛人的陰謀。
第六師團再次被全殲,第四混成旅團被築成京觀,確實讓第三軍傷筋動骨。
但是第三軍殘部並沒有喪失作戰能力呀,不提散落在外的部分,光第四師團就是編製齊全的兩萬人馬。
還攜帶了一個混成旅團、一些軍直屬輔助兵力。
加起來三萬人,也是很大一股力量了。
這麽大一股力量,戰役剛開始還沒真正打過就跑了?開玩笑吧?
但阜新的大隊人馬又做不了假。
“第三軍殘部?第四師團……他們想跑暫時不管他們,等解決了第二軍……”
湯瀟逸忽然摸了摸下巴,
“也就是說,第二軍已經是塚中枯骨,等死而已,第三軍已是喪家之犬,不足為懼。”
“而登陸旅順口,除了略微加快戰爭進程之外,並沒有什麽意義?”
徐希顏趕忙否認,但話還沒說完,新電報到了。
海軍發給湯瀟逸的。
湯瀟逸看完後輕輕的敲了敲桌子:
“參謀部擬定一個入半島作戰計劃,可以毫無顧忌的加入登陸部署。”
“定鎮出塢,我們現在能同時在兩個地方同時應付東瀛海軍主力了。”
電報是海軍發來的,說的是今天上午,定遠鎮遠正式離開船塢。
雖然隻經曆了簡單的航行測試,但這是戰爭時期,已經夠了。
經過十個月的改造,定鎮的戰鬥力得到了巨大提升……其實也沒有這麽大,就是更加適應時代。
但不可否認的是,定鎮重新服役,大漢軍海軍的實力已經徹底超過東瀛。
湯瀟逸可以一邊維持在北方海域的護航艦隊,一邊維持南方海域的警戒艦隊。
而且即便不能打贏東瀛海軍主力,也能做到立於不敗之地。
而不是像之前一樣,隻能顧好一個地方。
主力艦隊出去了,海岸防禦就隻能交給驅逐艦和岸防炮,關鍵是大漢軍的驅逐艦和岸防炮也不夠。
…………
馬尾廠。
“可算是改造好了。”
鄭尚青看著煥然一新的定遠和鎮遠。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改裝並不徹底。
主要就是改裝了了武器和裝甲,更改了炮塔。
換上了射程更遠穿甲能力更優秀的274*45主炮,裝甲也換成了表麵硬化裝甲。
裝甲為了節省成本和重量,隻敷設了200毫米的裝甲板,而非原版的356毫米。
因為時間和產能限製,對動力係統以維護升級為主。
對主機、鍋爐和各類管道進行了徹底維護,並升級了一下主機,各更換了兩座鍋爐。
使動力係統輸出功率能達到8000馬力,加上裝甲減輕的重量,二艦現在也能跑出16.5節的航速。
這還沒完,新的改造方案已經在製作當中了,隻等戰爭結束,給定鎮來一個徹底的現代化改裝。
“不過,對付東瀛人,現在也夠用了。”
鄭尚青看著這兩艘巨艦喃喃自語。
轉頭就是更龐大的兩艘船,不過還隻是船殼。
為了給定鎮騰出船塢,龍威級戰列艦的船殼造的不漏水後,就被拖了出來,在碼頭緩慢施工。
隻有必須進船塢時,才會騰一下地方。
這大大拖延了戰艦的製造進度。
不過馬尾廠現在最擅長的就是三班倒趕進度,人停機不停。
鄭尚青有信心在1897年把戰艦造好。
“戰鬥開始前,我們預計旅順口東瀛人有五千至七千人,配有大量重型火炮和碉堡。”
“為此我們集中了兩個陸軍師,海軍五艘主力戰艦。”
“而實際上東瀛守軍隻有一個不滿編的聯隊,不足三千人,隻裝備了少量火炮,而且沒有對被北洋炸毀的碉堡進行全麵修複。”
“戰鬥烈度比預想中低很多,大量戰鬥力被浪費。”
旅順口打下來了,而且大漢軍總傷亡不過千人,但徐希顏還是相當不滿。
因為這一波是事實上的殺雞用牛刀。
根據原本的情報,大漢軍估計這裏的東瀛人不會低於五千人。
具體是一個聯隊步兵、兩個岸防炮大隊、四個炮兵中隊,以及若幹輔助部隊。
大漢軍參謀部認為,東瀛人一定對原有碉堡進行了加固,並且重新構建了新工事群。
就像大漢軍在琉球做的一樣。
所以大漢軍派出了超過五萬兵力,其中兩個師提前從渤海方向登陸,三個旅乘船,戰鬥開始後伺機登陸。
還沒算配合的海軍戰艦。
結果情報出了錯,東瀛確實有一個聯隊,但那是不滿編的。
至於炮兵,隻剩下一個大隊,操縱著型號各異的火炮。
這樣打安全是安全了,但大漢軍可沒有這麽多資本這樣打。
一次性組織一萬人登陸和分批次組織五萬人登陸的花銷是完全不同的。
更別提大漢軍現在也是到處都需要機動兵力。
“這件事到此為止,結果是好的。”
湯瀟逸沒有過多責怪,戰場上四處都是迷霧,你不能指望能完全掌控敵人的動向。
特別是失控的敵人。
而且大漢軍的情報體係本身也很拉胯。
“接下來要更加重視情報體係的搭建,這次至少結果是好的,如果下次我們遇到的不是三千,而是三萬人呢?”
“以後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湯瀟逸引申到情報體係,也隻是草草說了兩句,現在是戰爭會議,情報的事下去再說,
“旅順口已經拿下,下一步就是綠江沿岸,徹底將東瀛三個軍分成三塊,然後分批吃掉,特別是東瀛第二軍。”
湯瀟逸想說都幾天了,還沒吃掉這群孤軍,徐希顏在這時補充了一下:
“大都督,截止昨天,敵第二軍野戰兵力已經被我們徹底分割,我們包圍了約兩萬東瀛士兵。”
“現在第二軍除了奉天城內的後勤部隊,其餘已經都被我們殲滅或者包圍了。”
因為第二軍調來了重炮旅團,而且是正經野戰,所以戰爭進程不再像之前那樣,一下子就能吃掉大量敵人。
友軍抵達後,第十一師較為穩妥,進攻起來總是不急不緩的,逼迫東瀛動用重炮,但因為從不冒進,重炮的效果也不怎麽樣。
還會因為暴露了位置,遭受大漢軍重炮的攻擊。
打了好幾天,剩餘炮彈打完了的東瀛重炮旅團徹底失去了作用,第二軍出來的重兵集團也被分割包圍。
“另外,我們接到消息,東瀛錦州守軍第四師團出城後本是向東,威脅第三師身後。”
“但在離開錦州後,東瀛第四師和一個混成旅團及第三軍幾支從屬部隊並沒有朝著第三師進攻,而是轉頭向北走了。”
“由於準備不足,我們一直以為他們會繞道甜水方向,威脅我們側翼。”
“但最新消息顯示,在阜新方向發現了大隊東瀛軍隊,離開時還帶走了大量阜新守軍。”
“第三軍殘部也許是準備繞道阜新,直接逃跑。”
第三軍的作風讓徐希顏有些看不懂,甚至收到消息時都覺得這是東瀛人的陰謀。
第六師團再次被全殲,第四混成旅團被築成京觀,確實讓第三軍傷筋動骨。
但是第三軍殘部並沒有喪失作戰能力呀,不提散落在外的部分,光第四師團就是編製齊全的兩萬人馬。
還攜帶了一個混成旅團、一些軍直屬輔助兵力。
加起來三萬人,也是很大一股力量了。
這麽大一股力量,戰役剛開始還沒真正打過就跑了?開玩笑吧?
但阜新的大隊人馬又做不了假。
“第三軍殘部?第四師團……他們想跑暫時不管他們,等解決了第二軍……”
湯瀟逸忽然摸了摸下巴,
“也就是說,第二軍已經是塚中枯骨,等死而已,第三軍已是喪家之犬,不足為懼。”
“而登陸旅順口,除了略微加快戰爭進程之外,並沒有什麽意義?”
徐希顏趕忙否認,但話還沒說完,新電報到了。
海軍發給湯瀟逸的。
湯瀟逸看完後輕輕的敲了敲桌子:
“參謀部擬定一個入半島作戰計劃,可以毫無顧忌的加入登陸部署。”
“定鎮出塢,我們現在能同時在兩個地方同時應付東瀛海軍主力了。”
電報是海軍發來的,說的是今天上午,定遠鎮遠正式離開船塢。
雖然隻經曆了簡單的航行測試,但這是戰爭時期,已經夠了。
經過十個月的改造,定鎮的戰鬥力得到了巨大提升……其實也沒有這麽大,就是更加適應時代。
但不可否認的是,定鎮重新服役,大漢軍海軍的實力已經徹底超過東瀛。
湯瀟逸可以一邊維持在北方海域的護航艦隊,一邊維持南方海域的警戒艦隊。
而且即便不能打贏東瀛海軍主力,也能做到立於不敗之地。
而不是像之前一樣,隻能顧好一個地方。
主力艦隊出去了,海岸防禦就隻能交給驅逐艦和岸防炮,關鍵是大漢軍的驅逐艦和岸防炮也不夠。
…………
馬尾廠。
“可算是改造好了。”
鄭尚青看著煥然一新的定遠和鎮遠。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改裝並不徹底。
主要就是改裝了了武器和裝甲,更改了炮塔。
換上了射程更遠穿甲能力更優秀的274*45主炮,裝甲也換成了表麵硬化裝甲。
裝甲為了節省成本和重量,隻敷設了200毫米的裝甲板,而非原版的356毫米。
因為時間和產能限製,對動力係統以維護升級為主。
對主機、鍋爐和各類管道進行了徹底維護,並升級了一下主機,各更換了兩座鍋爐。
使動力係統輸出功率能達到8000馬力,加上裝甲減輕的重量,二艦現在也能跑出16.5節的航速。
這還沒完,新的改造方案已經在製作當中了,隻等戰爭結束,給定鎮來一個徹底的現代化改裝。
“不過,對付東瀛人,現在也夠用了。”
鄭尚青看著這兩艘巨艦喃喃自語。
轉頭就是更龐大的兩艘船,不過還隻是船殼。
為了給定鎮騰出船塢,龍威級戰列艦的船殼造的不漏水後,就被拖了出來,在碼頭緩慢施工。
隻有必須進船塢時,才會騰一下地方。
這大大拖延了戰艦的製造進度。
不過馬尾廠現在最擅長的就是三班倒趕進度,人停機不停。
鄭尚青有信心在1897年把戰艦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