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下一次的戰場在海上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淞滬,大都督行署。
“原來如此嗎?我明白了。”
湯瀟逸給裏昂倒了一杯米酒,
“感謝你能告訴我這些事情,裏昂。”
沒錯,裏昂來告密了,甚至離開英吉利領事館後,裏昂還沒匯報巴黎,就先來了湯瀟逸這兒。
“湯,我的朋友,如果不是你,我還隻是一個為錢發愁的小職員呢。”
裏昂用高腳杯裝著米酒,看起來有些奇怪,不過他就喜歡這一口,
“敬我們的友誼……啊~湯,你覺得英吉利人有什麽陰謀在裏麵。”
談到這事,湯瀟逸思索了一會兒:
“首先,英吉利不是好人,它不可能無緣無故做慈善。”
裏昂連忙點頭:
“英吉利人不是好人。”
湯瀟逸就挺……理解的,畢竟幾百年的曆史遺留問題。
如果不是德意誌給法蘭西來了一坨大的,法蘭西還在和英吉利死磕呢。
“再排除英吉利拿不出這筆錢,他們的銀行家資本也很雄厚,一家銀行吃不下,多來兩家就行了。”
湯瀟逸說著,也抿了一口米酒,
“那麽,排除各種不可能,隻能是英吉利希望拉你們下水,這樣巴黎在麵對我們和東瀛產生衝突時,才會有其他想法。”
裏昂放下酒杯:
“英吉利竟然是打的這個主意?實在是太奸詐了,卑鄙的英吉利人。”
正常外交官多想想就能明白,但問題是裏昂沒有這麽正常,在這之前是搞企業管理和技術的。
和裏昂聊了兩句,裏昂就迴去了,這件事還是得匯報給巴黎,不然他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不過巴黎會怎麽選,裏昂有很大的話語權,不是裏昂特殊,而是這個時代的外交官話語權都很強。
裏昂走了沒一會兒,湯瀟逸叫來了劉一鳴和徐希顏:
“英吉利已經幫東瀛同意了賠款方案,總額一億英鎊,我讓你們來,是討論這筆錢該怎麽花最好。”
劉一鳴和徐希顏都愣住了,一億,而且不是白銀或者日元,而是英鎊。
這潑天的富貴,把兩人都砸暈了。
“按照當前的匯率,約五億兩庫平銀?”
劉一鳴幹巴巴的問道。
他不太確定,因為有這5億兩賠款,為什麽不用來打仗呢?
還是說東瀛其實和大清差不多?
“對,五億兩。”
湯瀟逸看著二人驚訝的樣子,有些無奈,但也理解。
這是清朝六七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見二人被砸暈了,湯瀟逸幹脆先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首先是鐵路,劃出一億五千萬兩,用於建設川漢、漢廣、平漢、西鄭、西蘭鐵路,應該會有些許剩餘,用於聯通就近城市。”
“再分配一億兩給內政,盡快建立完善的基礎義務教育,並建立基層治理、修建基礎道路等。”
鐵路、教育等等,都是巨大消耗,實際上這些都還不夠,而且是遠遠不夠。
但沒辦法,錢就這麽多,這都已經去了一半了。
剩下的還需要搞軍事和工業生產,不然這筆錢怎麽吃進去的,以後就會怎麽吐出來,說不定還要加倍吐出來。
“一億兩用於工業建設,氮肥廠(合成氨)、三酸兩堿的基礎工業、石油化工、煤化工……能省則省吧。”
“五千萬兩撥給海軍做特別經費,用於組建一支大艦隊。”
“下一次戰爭,發生在海上。”
湯瀟逸現在有些拿不準東瀛會不會開戰了。
他原本的設想是龍威級1897年服役,東瀛的富士級也是1897年迴來。
如果龍威服役的更快,就在中途幹掉富士八島。
如果龍威更慢,就先慫一下,等服役後,再找機會幹掉東瀛海軍。
不過現在東瀛買了四艘戰列艦,而且英吉利的投入太重了,沙俄帝國參與的也太深了。
“到時候再看怎麽打吧,不過重點是在海上,陸地上已經沒威脅了。”
湯瀟逸輕歎一聲,沙俄鐵路未開通前,能在遠東維持的力量極為有限,
“我計劃新建兩艘戰列艦,裝備305毫米主炮,203毫米二級主炮。”
徐希顏看了湯瀟逸一眼:
“大都督,我知道二級主炮,254毫米速射炮的進度喜人,要不要裝備254毫米二級主炮?”
“另外,為龍威號開發的283毫米主炮的進度緩慢,膛壓、炮管壽命、炮口初速、射程均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是否對龍威的主炮做其他考慮?例如法蘭西的274毫米45倍徑艦炮,威力並不弱。”
不怪徐希顏這麽說,畢竟搞技術特別是這種涉及到基礎材料和加工能力的東西,向來都是慢慢來,一步步提升的。
江南廠的速度已經很快了,甚至趕在了英吉利前麵,203毫米速射炮已經工業化生產,254毫米速射炮也即將投產。
當然了,203毫米速射炮是湯瀟逸點出來的,256毫米速射炮是在203毫米速射炮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
但那也是華夏的技術人員自己搞出來的,對於培養技術員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有意義的成就。
得虧當初是搞254而不是283,不然現在頂多搞了一半,再從係統點,那可能是白費功夫。
“那就用254毫米二級主炮,裝甲厚度180至220毫米,航速需要達到20節,續航裏程不低於8000海裏。”
“預算為600萬兩每艘,標準排水量噸左右,是最合適不過的。”
“用一千萬兩,擴建船廠,再開挖四個大型船塢,並且給各船廠搭配上大型船台,節省船塢的使用時間。”
“剩下的錢,在建四艘福寧改進級,以及輕巡洋艦、驅逐艦,及其他輔助艦艇。”
湯瀟逸說完,徐希顏也記錄的差不多了。
雖然他是陸軍總參謀長,但有些時候還是兼任海軍的事情,因為湯瀟逸沒有合用的人。
這個東西也不是徐希顏決定,而是交給海軍,海軍自然會派人前來匯報。
“大都督,還有一個億呢?”
劉一鳴聽完後,盯上了最後一個億,是戰爭經費?
“這一個億先留著,看看英吉利要不要合作建設蘭新線。”
“原來如此嗎?我明白了。”
湯瀟逸給裏昂倒了一杯米酒,
“感謝你能告訴我這些事情,裏昂。”
沒錯,裏昂來告密了,甚至離開英吉利領事館後,裏昂還沒匯報巴黎,就先來了湯瀟逸這兒。
“湯,我的朋友,如果不是你,我還隻是一個為錢發愁的小職員呢。”
裏昂用高腳杯裝著米酒,看起來有些奇怪,不過他就喜歡這一口,
“敬我們的友誼……啊~湯,你覺得英吉利人有什麽陰謀在裏麵。”
談到這事,湯瀟逸思索了一會兒:
“首先,英吉利不是好人,它不可能無緣無故做慈善。”
裏昂連忙點頭:
“英吉利人不是好人。”
湯瀟逸就挺……理解的,畢竟幾百年的曆史遺留問題。
如果不是德意誌給法蘭西來了一坨大的,法蘭西還在和英吉利死磕呢。
“再排除英吉利拿不出這筆錢,他們的銀行家資本也很雄厚,一家銀行吃不下,多來兩家就行了。”
湯瀟逸說著,也抿了一口米酒,
“那麽,排除各種不可能,隻能是英吉利希望拉你們下水,這樣巴黎在麵對我們和東瀛產生衝突時,才會有其他想法。”
裏昂放下酒杯:
“英吉利竟然是打的這個主意?實在是太奸詐了,卑鄙的英吉利人。”
正常外交官多想想就能明白,但問題是裏昂沒有這麽正常,在這之前是搞企業管理和技術的。
和裏昂聊了兩句,裏昂就迴去了,這件事還是得匯報給巴黎,不然他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不過巴黎會怎麽選,裏昂有很大的話語權,不是裏昂特殊,而是這個時代的外交官話語權都很強。
裏昂走了沒一會兒,湯瀟逸叫來了劉一鳴和徐希顏:
“英吉利已經幫東瀛同意了賠款方案,總額一億英鎊,我讓你們來,是討論這筆錢該怎麽花最好。”
劉一鳴和徐希顏都愣住了,一億,而且不是白銀或者日元,而是英鎊。
這潑天的富貴,把兩人都砸暈了。
“按照當前的匯率,約五億兩庫平銀?”
劉一鳴幹巴巴的問道。
他不太確定,因為有這5億兩賠款,為什麽不用來打仗呢?
還是說東瀛其實和大清差不多?
“對,五億兩。”
湯瀟逸看著二人驚訝的樣子,有些無奈,但也理解。
這是清朝六七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見二人被砸暈了,湯瀟逸幹脆先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首先是鐵路,劃出一億五千萬兩,用於建設川漢、漢廣、平漢、西鄭、西蘭鐵路,應該會有些許剩餘,用於聯通就近城市。”
“再分配一億兩給內政,盡快建立完善的基礎義務教育,並建立基層治理、修建基礎道路等。”
鐵路、教育等等,都是巨大消耗,實際上這些都還不夠,而且是遠遠不夠。
但沒辦法,錢就這麽多,這都已經去了一半了。
剩下的還需要搞軍事和工業生產,不然這筆錢怎麽吃進去的,以後就會怎麽吐出來,說不定還要加倍吐出來。
“一億兩用於工業建設,氮肥廠(合成氨)、三酸兩堿的基礎工業、石油化工、煤化工……能省則省吧。”
“五千萬兩撥給海軍做特別經費,用於組建一支大艦隊。”
“下一次戰爭,發生在海上。”
湯瀟逸現在有些拿不準東瀛會不會開戰了。
他原本的設想是龍威級1897年服役,東瀛的富士級也是1897年迴來。
如果龍威服役的更快,就在中途幹掉富士八島。
如果龍威更慢,就先慫一下,等服役後,再找機會幹掉東瀛海軍。
不過現在東瀛買了四艘戰列艦,而且英吉利的投入太重了,沙俄帝國參與的也太深了。
“到時候再看怎麽打吧,不過重點是在海上,陸地上已經沒威脅了。”
湯瀟逸輕歎一聲,沙俄鐵路未開通前,能在遠東維持的力量極為有限,
“我計劃新建兩艘戰列艦,裝備305毫米主炮,203毫米二級主炮。”
徐希顏看了湯瀟逸一眼:
“大都督,我知道二級主炮,254毫米速射炮的進度喜人,要不要裝備254毫米二級主炮?”
“另外,為龍威號開發的283毫米主炮的進度緩慢,膛壓、炮管壽命、炮口初速、射程均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是否對龍威的主炮做其他考慮?例如法蘭西的274毫米45倍徑艦炮,威力並不弱。”
不怪徐希顏這麽說,畢竟搞技術特別是這種涉及到基礎材料和加工能力的東西,向來都是慢慢來,一步步提升的。
江南廠的速度已經很快了,甚至趕在了英吉利前麵,203毫米速射炮已經工業化生產,254毫米速射炮也即將投產。
當然了,203毫米速射炮是湯瀟逸點出來的,256毫米速射炮是在203毫米速射炮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
但那也是華夏的技術人員自己搞出來的,對於培養技術員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有意義的成就。
得虧當初是搞254而不是283,不然現在頂多搞了一半,再從係統點,那可能是白費功夫。
“那就用254毫米二級主炮,裝甲厚度180至220毫米,航速需要達到20節,續航裏程不低於8000海裏。”
“預算為600萬兩每艘,標準排水量噸左右,是最合適不過的。”
“用一千萬兩,擴建船廠,再開挖四個大型船塢,並且給各船廠搭配上大型船台,節省船塢的使用時間。”
“剩下的錢,在建四艘福寧改進級,以及輕巡洋艦、驅逐艦,及其他輔助艦艇。”
湯瀟逸說完,徐希顏也記錄的差不多了。
雖然他是陸軍總參謀長,但有些時候還是兼任海軍的事情,因為湯瀟逸沒有合用的人。
這個東西也不是徐希顏決定,而是交給海軍,海軍自然會派人前來匯報。
“大都督,還有一個億呢?”
劉一鳴聽完後,盯上了最後一個億,是戰爭經費?
“這一個億先留著,看看英吉利要不要合作建設蘭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