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沙俄戰爭攻略,齊聚京師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爾蓋,我們能否讓這支卑劣的叛軍讓步,不能任由他們囂張下去,不然外貝加爾將遭受威脅。”
尼古拉十分不甘心,
然而不論尼古拉有多麽不滿,都要麵對一個事實——沙俄帝國打不起。
那就以要麵臨新的問題了:該如何應對這次衝突?
沙皇是專製獨裁的暴君,不會也不能輕易展現軟弱。
“尊敬的陛下,關於這個問題,我還是那句話,我們需要改變,需要改變東貝加爾湖乃至西伯利亞以東的軍事布置。”
“最重要的我們要對軍隊進行徹底的改革,重建我們的後勤保障體係,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葉卡捷琳堡以東進行大規模戰鬥。”
“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維持戰爭後新占領領土的穩定。”
謝爾蓋·維特委婉的迴答了這個問題,
他是可不是保守派,反而是激進派,提出了非常激進的工業化計劃,而且是個東進派。
隻是,他不是哪些沒腦子沒能力還分不清現實的莽夫,現實情況擺在這裏,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真打起來別說武器了,俄軍連食物都沒法保證,怎麽可能贏?
“全麵的改變嗎?”
尼古拉坐迴王座,眼神突然變得深邃,
“大概需要多久?”
謝爾蓋有些驚疑不定的看著尼古拉:
“經費充足的話,大概需要三到五年初步完成,十年左右全部完成。”
謝爾蓋說的時間不是沙俄帝國軍隊改變需要的時間,而是他估計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
如果正常準備,沙俄最少需要三年才能在遠東儲存足夠的物資來供應短期衝突,五年是他的工業化計劃發力的期限。
最後的十年嘛,就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開通時間了。
“謝爾蓋,我想讓你來處理這次改革。”
尼古拉雖然在對謝爾蓋說話,但眼睛依舊盯著天花板。
“我?”
謝爾蓋內心浮現出地鐵老人手機中老人的表情,(看清楚隻是表情),愣了一下後才說道,
“尊敬的陛下,雖然我熱衷於軍事,但很遺憾,我不是一名將軍,對這些事並不熟悉。”
“讓我去,也許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謝爾蓋是財政大臣,在此之前擔任交通大臣,一直在鐵路部門工作。
當然,由於他對東進運動十分上心,希望在遠東取得一些領土、利益,來轉移矛盾。
所以特別研究過一些軍事書籍,不算一竅不通,甚至在戰略上頗有眼光。
但是,這並不是他插手軍隊的理由,他不是貴族,甚至不是一名將軍,
隨意插手軍事,等待他的會是整個軍方的排擠。
在沙俄帝國,這是致命的。
而且,他了解他的君主,知道尼古拉在想什麽。
尼古拉的父親亞曆山大三世時期是沙俄帝國一個比較繁榮和穩定的時期。
所以尼古拉基本繼承了他父親的政策——專製。
不過,由於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帝國主義興起,地方對權利提出了要求。
而此時德意誌帝國拒絕繼續簽訂再保險條約,沙俄帝國的外交環境惡化。
再加上尼古拉本身的能力不足、性格不夠堅定甚至懦弱,且偏聽偏信。
反對尼古拉,要求實行立憲的力量越來越強不說,甚至出現了要幹掉皇權的聲音。
謝爾蓋知道,尼古拉這次肯定是想趁著改革的機會,清洗一下反對派的潛在支持者。
那些受西方思潮影響的青年軍官們。
不過,謝爾蓋·維特並不想做這件事,即便他是財政大臣,而且對外交影響很大,權利非常大。
但也得罪不起貴族和軍官集團。
這可是和他們奪權、爭奪利益呀!
在以前,爭也就爭了,沙俄帝國沙皇最大,他也是實力派,還能擴大他的權利。
但現在隨時可能發生戰爭,而且是一場很可能失敗的戰爭。
如果他去經手,那麽幾乎是一定會失敗的戰爭。
那些將軍、貴族,甚至是小貴族們,也許成事很難。
但想給他的改革添點堵,或者動手腳輸掉一場小的戰爭,那是很容易的。
“不謝爾蓋!這件事必須由你去,不用擔心,我會讓別佐勃拉夫配合你的。”
沙皇根本沒想那麽多,他隻是以為謝爾蓋擔心將軍們不聽話。
他就決定派自己的心腹大臣,也是一名大貴族、將軍前去幫助謝爾蓋。
謝爾蓋是沙皇專製的堅決擁護者,同時能力還很強,所以沙皇才一直讓他擔任財政大臣。
但論到親密,沙皇和謝爾蓋並不親密。
“陛下,財政上還有一堆事情要忙,我還需要盯著工業發展,以及和法蘭西人交流。”
“如果非要讓我參與,請讓別佐勃拉夫將軍負責,我在一旁協助。”
謝爾蓋很想接下這件事,因為別佐勃拉夫一定做不好的。
他就是謝爾蓋不喜歡的那種不計後果不考慮現實的白癡、莽夫。
但別佐勃拉夫來做還有三分機會,哪怕有九十七分搞砸,終歸也有機會做成。
而他來的話,不爆發起義就不錯了。
軍官不會配合他的,隻會想辦法把他拉下水,或者毀掉。
尼古拉想了想。
也許是想到這件事太重要,讓親信負責更好,也許是想到謝爾蓋確實有很多活忙不過來。
最終同意了。
“那,尊敬的陛下,我這就去找法蘭西人商量談判的事情了?蒙古草原那支清國皇室……”
謝爾蓋不想管,但不能這麽說。
某些時候,天下皇室是一家。
例如,有人對皇權出手的時候。
“最起碼要保證皇室血脈的延續,其餘的可以當做條件。”
尼古拉既不想放棄,又不想出力,
決定留一部分擁有一定政治價值的,剩下的是死是活都不重要了。
“如你所願,陛下。”
…………
寒冬臘月,數九寒天,天寒地凍……成語很多,總之都在表示寒冷。
一般在北方,這個時候大家沒事都貓在家裏,減少能量消耗。
但此時的京師周圍,卻充斥著歡聲笑語。
大漢軍戰士們懷著一顆火熱的心,數萬顆心聚在一起,仿佛要把冰雪都融化了。
“李楊!你小子,跑的還真快!”
“班長?!您好了?”
“我能有什麽事兒?好家夥,都擺弄上大炮了,這管子是比機槍的粗,比機槍好看呀!咦?你小子,中尉,夠快的啊!”
“班長你不也是中尉,而且還是您負傷去了後麵,不然怎麽也是團長了!”
“你小子就酸我吧。”
“班長,您咋沒迴十一師?現在在哪兒?”
“嗨!我不是去後麵養傷嗎?輸了血,養了一個月,剛要出院,就被司令部送來了二十七師,擔任連長,還沒問你呢,怎麽去炮兵了?”
“您不是說炮兵好嗎?打完了東瀛人,整編缺人,我就去試了試,發現打炮和打機槍差不多,還是班長您教的好……”
“你這……我就這麽一說,對了,咱們班裏其他人呢?”
“其他人,咱們班陣亡了四個,除了我之外的也都受傷……”
“唉~”
臘月二十,北方小年之前三天。
大漢軍六個步兵團,兩個炮兵團,加上十幾支師旅直屬部隊,總計五萬餘人齊聚京師城外,控製了京師四處進出要道。
大漢軍並沒有隔斷電報線,這是故意的,故意讓清國放出被圍困的消息。
不管是打擊民心士氣,還是有利於圍點打援,對於大漢軍都是好事。
此時的北方軍分成了三個部分,一部分盯著保定,另一部分盯著津門。
剩下的,向著京師,磨刀霍霍。
“發電。”
王福生放下望遠鏡,
“總參謀部轉大都督,我部已經抵達京師,控製各交通要道,完成了對清庭的合圍。”
“清庭的防禦漏洞百出,詢問是否進攻。”
他剛才用望遠鏡遠遠的看了看,清國士兵的防禦是真的差勁。
城樓上守軍說多吧,防線四處漏風,說少吧,東一坨西一堆也還不少。
人是不少,就是比較亂,而且愛紮成一堆。
一眼就看出這是一群新兵蛋子,或者廢物綠營。
王福生敢確信,隻需要兩輪炮兵連一級的齊射,清軍就會潰敗,就能奪取城門或者城牆。
但該怎麽打,他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這裏是京師,集中了大量財富,這些財富不僅僅是金銀珠寶或者英鎊法郎。
還有大量書籍,其中有大量的古籍孤本,都是曆史珍寶。
另外還有古玩字畫,都是華夏文明的見證,一件也不能有失。
真要是炮擊,當初火燒圓明園的事,可能會再次上演。
都已經打到這裏了,清國翻不了盤,不用著急著進城。
所以王福生決定緩一緩,先問一問。
實在不行,也得先弄清楚情況,找好向導。
真要開打了,也能一路衝進去,減少損失。
沒一會兒,湯瀟逸的迴電就來了。
“大都督電!”
通訊處長很有儀式感,渾身筆直,雙手拿著電報,表情嚴肅,
“令我部勸降守城士兵,承諾非大奸大惡之人不予追究。”
“同時令我部向京師分發傳單:毀壞文物建築,古籍孤本,黃冊資料者,罪加三等,抄家,嚴重者滅族。”
“主動保護文物黃冊且有罪者,罪減一等,網開一麵。”
“另外,總參謀長說,他們正在同淮軍談判,讓我部三日後攻城。”
尼古拉十分不甘心,
然而不論尼古拉有多麽不滿,都要麵對一個事實——沙俄帝國打不起。
那就以要麵臨新的問題了:該如何應對這次衝突?
沙皇是專製獨裁的暴君,不會也不能輕易展現軟弱。
“尊敬的陛下,關於這個問題,我還是那句話,我們需要改變,需要改變東貝加爾湖乃至西伯利亞以東的軍事布置。”
“最重要的我們要對軍隊進行徹底的改革,重建我們的後勤保障體係,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葉卡捷琳堡以東進行大規模戰鬥。”
“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維持戰爭後新占領領土的穩定。”
謝爾蓋·維特委婉的迴答了這個問題,
他是可不是保守派,反而是激進派,提出了非常激進的工業化計劃,而且是個東進派。
隻是,他不是哪些沒腦子沒能力還分不清現實的莽夫,現實情況擺在這裏,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真打起來別說武器了,俄軍連食物都沒法保證,怎麽可能贏?
“全麵的改變嗎?”
尼古拉坐迴王座,眼神突然變得深邃,
“大概需要多久?”
謝爾蓋有些驚疑不定的看著尼古拉:
“經費充足的話,大概需要三到五年初步完成,十年左右全部完成。”
謝爾蓋說的時間不是沙俄帝國軍隊改變需要的時間,而是他估計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
如果正常準備,沙俄最少需要三年才能在遠東儲存足夠的物資來供應短期衝突,五年是他的工業化計劃發力的期限。
最後的十年嘛,就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開通時間了。
“謝爾蓋,我想讓你來處理這次改革。”
尼古拉雖然在對謝爾蓋說話,但眼睛依舊盯著天花板。
“我?”
謝爾蓋內心浮現出地鐵老人手機中老人的表情,(看清楚隻是表情),愣了一下後才說道,
“尊敬的陛下,雖然我熱衷於軍事,但很遺憾,我不是一名將軍,對這些事並不熟悉。”
“讓我去,也許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謝爾蓋是財政大臣,在此之前擔任交通大臣,一直在鐵路部門工作。
當然,由於他對東進運動十分上心,希望在遠東取得一些領土、利益,來轉移矛盾。
所以特別研究過一些軍事書籍,不算一竅不通,甚至在戰略上頗有眼光。
但是,這並不是他插手軍隊的理由,他不是貴族,甚至不是一名將軍,
隨意插手軍事,等待他的會是整個軍方的排擠。
在沙俄帝國,這是致命的。
而且,他了解他的君主,知道尼古拉在想什麽。
尼古拉的父親亞曆山大三世時期是沙俄帝國一個比較繁榮和穩定的時期。
所以尼古拉基本繼承了他父親的政策——專製。
不過,由於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帝國主義興起,地方對權利提出了要求。
而此時德意誌帝國拒絕繼續簽訂再保險條約,沙俄帝國的外交環境惡化。
再加上尼古拉本身的能力不足、性格不夠堅定甚至懦弱,且偏聽偏信。
反對尼古拉,要求實行立憲的力量越來越強不說,甚至出現了要幹掉皇權的聲音。
謝爾蓋知道,尼古拉這次肯定是想趁著改革的機會,清洗一下反對派的潛在支持者。
那些受西方思潮影響的青年軍官們。
不過,謝爾蓋·維特並不想做這件事,即便他是財政大臣,而且對外交影響很大,權利非常大。
但也得罪不起貴族和軍官集團。
這可是和他們奪權、爭奪利益呀!
在以前,爭也就爭了,沙俄帝國沙皇最大,他也是實力派,還能擴大他的權利。
但現在隨時可能發生戰爭,而且是一場很可能失敗的戰爭。
如果他去經手,那麽幾乎是一定會失敗的戰爭。
那些將軍、貴族,甚至是小貴族們,也許成事很難。
但想給他的改革添點堵,或者動手腳輸掉一場小的戰爭,那是很容易的。
“不謝爾蓋!這件事必須由你去,不用擔心,我會讓別佐勃拉夫配合你的。”
沙皇根本沒想那麽多,他隻是以為謝爾蓋擔心將軍們不聽話。
他就決定派自己的心腹大臣,也是一名大貴族、將軍前去幫助謝爾蓋。
謝爾蓋是沙皇專製的堅決擁護者,同時能力還很強,所以沙皇才一直讓他擔任財政大臣。
但論到親密,沙皇和謝爾蓋並不親密。
“陛下,財政上還有一堆事情要忙,我還需要盯著工業發展,以及和法蘭西人交流。”
“如果非要讓我參與,請讓別佐勃拉夫將軍負責,我在一旁協助。”
謝爾蓋很想接下這件事,因為別佐勃拉夫一定做不好的。
他就是謝爾蓋不喜歡的那種不計後果不考慮現實的白癡、莽夫。
但別佐勃拉夫來做還有三分機會,哪怕有九十七分搞砸,終歸也有機會做成。
而他來的話,不爆發起義就不錯了。
軍官不會配合他的,隻會想辦法把他拉下水,或者毀掉。
尼古拉想了想。
也許是想到這件事太重要,讓親信負責更好,也許是想到謝爾蓋確實有很多活忙不過來。
最終同意了。
“那,尊敬的陛下,我這就去找法蘭西人商量談判的事情了?蒙古草原那支清國皇室……”
謝爾蓋不想管,但不能這麽說。
某些時候,天下皇室是一家。
例如,有人對皇權出手的時候。
“最起碼要保證皇室血脈的延續,其餘的可以當做條件。”
尼古拉既不想放棄,又不想出力,
決定留一部分擁有一定政治價值的,剩下的是死是活都不重要了。
“如你所願,陛下。”
…………
寒冬臘月,數九寒天,天寒地凍……成語很多,總之都在表示寒冷。
一般在北方,這個時候大家沒事都貓在家裏,減少能量消耗。
但此時的京師周圍,卻充斥著歡聲笑語。
大漢軍戰士們懷著一顆火熱的心,數萬顆心聚在一起,仿佛要把冰雪都融化了。
“李楊!你小子,跑的還真快!”
“班長?!您好了?”
“我能有什麽事兒?好家夥,都擺弄上大炮了,這管子是比機槍的粗,比機槍好看呀!咦?你小子,中尉,夠快的啊!”
“班長你不也是中尉,而且還是您負傷去了後麵,不然怎麽也是團長了!”
“你小子就酸我吧。”
“班長,您咋沒迴十一師?現在在哪兒?”
“嗨!我不是去後麵養傷嗎?輸了血,養了一個月,剛要出院,就被司令部送來了二十七師,擔任連長,還沒問你呢,怎麽去炮兵了?”
“您不是說炮兵好嗎?打完了東瀛人,整編缺人,我就去試了試,發現打炮和打機槍差不多,還是班長您教的好……”
“你這……我就這麽一說,對了,咱們班裏其他人呢?”
“其他人,咱們班陣亡了四個,除了我之外的也都受傷……”
“唉~”
臘月二十,北方小年之前三天。
大漢軍六個步兵團,兩個炮兵團,加上十幾支師旅直屬部隊,總計五萬餘人齊聚京師城外,控製了京師四處進出要道。
大漢軍並沒有隔斷電報線,這是故意的,故意讓清國放出被圍困的消息。
不管是打擊民心士氣,還是有利於圍點打援,對於大漢軍都是好事。
此時的北方軍分成了三個部分,一部分盯著保定,另一部分盯著津門。
剩下的,向著京師,磨刀霍霍。
“發電。”
王福生放下望遠鏡,
“總參謀部轉大都督,我部已經抵達京師,控製各交通要道,完成了對清庭的合圍。”
“清庭的防禦漏洞百出,詢問是否進攻。”
他剛才用望遠鏡遠遠的看了看,清國士兵的防禦是真的差勁。
城樓上守軍說多吧,防線四處漏風,說少吧,東一坨西一堆也還不少。
人是不少,就是比較亂,而且愛紮成一堆。
一眼就看出這是一群新兵蛋子,或者廢物綠營。
王福生敢確信,隻需要兩輪炮兵連一級的齊射,清軍就會潰敗,就能奪取城門或者城牆。
但該怎麽打,他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這裏是京師,集中了大量財富,這些財富不僅僅是金銀珠寶或者英鎊法郎。
還有大量書籍,其中有大量的古籍孤本,都是曆史珍寶。
另外還有古玩字畫,都是華夏文明的見證,一件也不能有失。
真要是炮擊,當初火燒圓明園的事,可能會再次上演。
都已經打到這裏了,清國翻不了盤,不用著急著進城。
所以王福生決定緩一緩,先問一問。
實在不行,也得先弄清楚情況,找好向導。
真要開打了,也能一路衝進去,減少損失。
沒一會兒,湯瀟逸的迴電就來了。
“大都督電!”
通訊處長很有儀式感,渾身筆直,雙手拿著電報,表情嚴肅,
“令我部勸降守城士兵,承諾非大奸大惡之人不予追究。”
“同時令我部向京師分發傳單:毀壞文物建築,古籍孤本,黃冊資料者,罪加三等,抄家,嚴重者滅族。”
“主動保護文物黃冊且有罪者,罪減一等,網開一麵。”
“另外,總參謀長說,他們正在同淮軍談判,讓我部三日後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