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戰爭邊緣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湯瀟逸的話讓竇納樂無計可施。
因為這些話將一個國際領土爭端,變成了華夏帝國的內政問題。
一個剛剛登基就失去大片領土的皇帝,其合法性在歐洲肯定會受到質疑。
最少最少也會失去威信,權利大大降低。
到這個地步,竇納樂也沒了繼續勸說下去的理由。
再勸也沒用了,隻能上威脅。
但,還沒到那步。
“事情就是如此,作為一個皇帝,一位君主,必須要適當的表現出強硬。”
“而荷蘭王國的做法,著實令人不解。”
竇納樂其實並不想管這個事,但他從皇宮出來後,倫敦又來了電報,對這件事表示關切。
這讓他很無奈。
“如果荷蘭王國當初公開宣布兼並蘭芳,或者事實上兼並之後和清國達成協議,根本不會有今天這種事。”
“為什麽,荷蘭王國既然敢入侵,入侵成功後為什麽不敢公開?”
“清國根本不會理會他們國土之外的事情,有時候他們國土之內的都不理會。”
“更別提那是一個漢人組成的國家,在清國是不被統治者信任的。”
“荷蘭王國到底在想什麽?”
就因為沒公開宣布,華夏帝國成立後,肯定要就這件事做手腳。
竇納樂也想明白了,為什麽華夏要派戰艦南下進行演習,還要進行巡迴訪問。
肯定一早就是衝著蘭芳去的。
甚至為了隱蔽自己的想法,還和阿美利卡激烈對峙了一次,差一點就演變成為全麵戰爭。
“真是一個膽大的人,一個令人敬重又討厭的統治者。”
“而且他隻有二十多歲,上帝呀,這太可怕了。”
竇納樂覺得自己猜到了真相。
華夏也許是對檀香山有想法,但目前來看,好像不是想真的開戰。
所以才派了兩艘夠重量級但航速快的裝甲巡洋艦去,卻沒有派大艦隊。
兩艘裝甲巡洋艦,真打起來,追的上的打不過,打得過的追不上。
不帶大艦隊,行動就更加靈活。
而行動緩慢的主力艦隊,則趁機集結,然後南下,目標直指荷蘭王國。
確實,相比較阿美利卡,荷蘭更好欺負,也更加有油水。
荷蘭皇家海軍還保存著一定實力,但這支力量有限的海軍被分成了兩支艦隊。
如果荷蘭皇家海軍提前接到預警,主力集結荷屬東印度,憑借岸防戰艦策略,還能和華夏消耗著。
遠隔數千裏,多消耗幾天,華夏是頂不住的。
“當初消滅蘭芳公司後,第二年王國討論過這個問題。”
“但也就在當年,清國北洋海軍成軍,當時王國海軍難以對抗,王國不能冒著個險,所以……”
“對呀,蘭芳起初是一個華人公司而已。”
德克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突破口。
竇納樂無語的抽出雪茄:
“英吉利東印度公司,西班牙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他們都是公司。”
德克連忙搖頭,一臉正經:
“這不一樣,他們是有殖民性質,有政府批準的……”
“沒什麽不一樣。”
竇納樂點燃雪茄,
“華夏需要一個能夠說服所有人的結果,而不是和荷蘭摳字眼。”
“不然,他就不會把艦隊派過去再聊了。”
“我們還是談談實際的吧,倫敦的意思是,皇家海軍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不包括直接開戰。”
“如果皇家海軍在一旁牽製,應該能牽製一艘主力艦,荷蘭王國能應對剩下一艘嗎?”
德克毫不猶豫的點頭:
“可以!荷蘭皇家海軍無所畏懼。”
“隻有英吉利能拖住一個月,等本土艦隊抵達……”
竇納樂連雪茄都不想抽了:
“德克爵士,你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華夏人隻給了你們三天時間,除了開戰,我想不到拖住三十天的辦法。”
“陸軍呢?你們可以將艦隊撤迴蘇門答臘,用陸軍拖住華夏人。”
“拖住一個月,拖到你們的艦隊主力抵達。”
荷蘭沒有萬噸鐵甲艦,也沒有前無畏艦,隻有幾艘新銳的三千噸的岸防鐵甲艦,兩三艘老舊的遠洋鐵甲艦。
最新銳的艾弗森級岸防鐵甲艦,排水量3464噸。
武備為3門210毫米炮,2門150毫米炮,6門75毫米炮。
艦長86.2米,寬14.33米,航速16節。
水線裝甲150毫米,前主炮炮座240毫米,指揮塔240毫米。
首艦1893年開工建造,同級三艘,算是荷蘭皇家海軍最新銳的戰艦。
但這個參數,連福安都打不過。
更別提和福星福寧打了,而華夏帝國海軍還有兩艘龍威級戰列艦。
就算不理解三主炮,認為三主炮副炮火力弱,投射力弱,他也是戰列艦。
英吉利不認為荷蘭皇家海軍能贏。
但是,主力集中,在群島近海,近岸防禦一段時間還是能做到的。
到時候英吉利就有了操作空間。
“我們有很多士兵,也許能投入兩萬名士兵甚至更多到加裏曼丹。”
德克想了想,具體細節不清楚,但大概情況他知道。
因為前來當大使前,他就在荷屬東印度。
“這麽多?戰鬥力呢?”
竇納樂眉頭一挑,兩萬多士兵,怎麽著也能拖一兩個月吧?
也許能打上半年一年呢?
“他們大多是雇傭軍,作風強悍,技術精湛,在蘇門答臘對付當地武裝輕而易舉。”
“唯一的問題是,他們現在還在蘇門答臘。”
“要想運去加裏曼丹,肯定無法在三天內完成,可能需要借助英吉利的船隻轉運士兵了。”
德克想了想,覺得這個計劃可行,隻要解決運兵問題,計劃就通順了。
竇納樂想了想,好像也沒什麽大毛病。
這個時代,用雇傭兵很正常,特別是荷蘭,本身人口就不多,不用雇傭兵,打當地武裝的傷亡就夠他們喝一壺了。
而且此時雇傭兵的戰鬥力並不一定就差,甚至比沒戰鬥經驗的國家強。
“海峽殖民地會配合你們,幫助你們轉運的。”
德克想了想荷屬東印度的情況,又擺正了姿勢:
“爵士,我們還希望采購一批軍用物資,一起送到加裏曼丹。”
荷屬東印度軍隊不管是自己組建的陸軍,還是雇傭的雇傭兵,使用的武器都是非常落後的。
沒別的原因,甚至不是窮,而是單純的用不上。
他們使用的黑火藥後裝步槍,對付各種蘇丹國已經完全足夠了。
因為實在沒有什麽火力需求,舊式架退炮在這兒都算新式武器,不少炮兵還在用拿破侖炮。
也就是前裝青銅野戰炮。
用這種武器和華夏帝國戰鬥,雖然德克不認為華夏帝國陸軍戰鬥力有多強,但總歸是正規軍。
拿三四十年前的武器,應該打不過。
畢竟華夏帝國陸軍的對手目前隻有前清國陸軍、東瀛陸軍。
這兩個國家,都是被英吉利、法蘭西當經驗刷的。
沙俄帝國雖然在中亞遭遇過失敗,但德克認為那是距離太遠了,補給跟不上導致的。
所以,德克想著買一波軍火。
荷蘭王國自己的產能十分微小,此時要得急,買成了唯一選擇。
為了鞏固英吉利人對荷蘭的支持,向英吉利人購買便成了最優選。
他雖然不是拍板決定那個,但不出意外的話,他的抉擇會被首相采納。
畢竟,首相也承受不起失去大片土地的結果。
局勢,來到戰爭邊緣。
因為這些話將一個國際領土爭端,變成了華夏帝國的內政問題。
一個剛剛登基就失去大片領土的皇帝,其合法性在歐洲肯定會受到質疑。
最少最少也會失去威信,權利大大降低。
到這個地步,竇納樂也沒了繼續勸說下去的理由。
再勸也沒用了,隻能上威脅。
但,還沒到那步。
“事情就是如此,作為一個皇帝,一位君主,必須要適當的表現出強硬。”
“而荷蘭王國的做法,著實令人不解。”
竇納樂其實並不想管這個事,但他從皇宮出來後,倫敦又來了電報,對這件事表示關切。
這讓他很無奈。
“如果荷蘭王國當初公開宣布兼並蘭芳,或者事實上兼並之後和清國達成協議,根本不會有今天這種事。”
“為什麽,荷蘭王國既然敢入侵,入侵成功後為什麽不敢公開?”
“清國根本不會理會他們國土之外的事情,有時候他們國土之內的都不理會。”
“更別提那是一個漢人組成的國家,在清國是不被統治者信任的。”
“荷蘭王國到底在想什麽?”
就因為沒公開宣布,華夏帝國成立後,肯定要就這件事做手腳。
竇納樂也想明白了,為什麽華夏要派戰艦南下進行演習,還要進行巡迴訪問。
肯定一早就是衝著蘭芳去的。
甚至為了隱蔽自己的想法,還和阿美利卡激烈對峙了一次,差一點就演變成為全麵戰爭。
“真是一個膽大的人,一個令人敬重又討厭的統治者。”
“而且他隻有二十多歲,上帝呀,這太可怕了。”
竇納樂覺得自己猜到了真相。
華夏也許是對檀香山有想法,但目前來看,好像不是想真的開戰。
所以才派了兩艘夠重量級但航速快的裝甲巡洋艦去,卻沒有派大艦隊。
兩艘裝甲巡洋艦,真打起來,追的上的打不過,打得過的追不上。
不帶大艦隊,行動就更加靈活。
而行動緩慢的主力艦隊,則趁機集結,然後南下,目標直指荷蘭王國。
確實,相比較阿美利卡,荷蘭更好欺負,也更加有油水。
荷蘭皇家海軍還保存著一定實力,但這支力量有限的海軍被分成了兩支艦隊。
如果荷蘭皇家海軍提前接到預警,主力集結荷屬東印度,憑借岸防戰艦策略,還能和華夏消耗著。
遠隔數千裏,多消耗幾天,華夏是頂不住的。
“當初消滅蘭芳公司後,第二年王國討論過這個問題。”
“但也就在當年,清國北洋海軍成軍,當時王國海軍難以對抗,王國不能冒著個險,所以……”
“對呀,蘭芳起初是一個華人公司而已。”
德克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突破口。
竇納樂無語的抽出雪茄:
“英吉利東印度公司,西班牙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他們都是公司。”
德克連忙搖頭,一臉正經:
“這不一樣,他們是有殖民性質,有政府批準的……”
“沒什麽不一樣。”
竇納樂點燃雪茄,
“華夏需要一個能夠說服所有人的結果,而不是和荷蘭摳字眼。”
“不然,他就不會把艦隊派過去再聊了。”
“我們還是談談實際的吧,倫敦的意思是,皇家海軍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不包括直接開戰。”
“如果皇家海軍在一旁牽製,應該能牽製一艘主力艦,荷蘭王國能應對剩下一艘嗎?”
德克毫不猶豫的點頭:
“可以!荷蘭皇家海軍無所畏懼。”
“隻有英吉利能拖住一個月,等本土艦隊抵達……”
竇納樂連雪茄都不想抽了:
“德克爵士,你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華夏人隻給了你們三天時間,除了開戰,我想不到拖住三十天的辦法。”
“陸軍呢?你們可以將艦隊撤迴蘇門答臘,用陸軍拖住華夏人。”
“拖住一個月,拖到你們的艦隊主力抵達。”
荷蘭沒有萬噸鐵甲艦,也沒有前無畏艦,隻有幾艘新銳的三千噸的岸防鐵甲艦,兩三艘老舊的遠洋鐵甲艦。
最新銳的艾弗森級岸防鐵甲艦,排水量3464噸。
武備為3門210毫米炮,2門150毫米炮,6門75毫米炮。
艦長86.2米,寬14.33米,航速16節。
水線裝甲150毫米,前主炮炮座240毫米,指揮塔240毫米。
首艦1893年開工建造,同級三艘,算是荷蘭皇家海軍最新銳的戰艦。
但這個參數,連福安都打不過。
更別提和福星福寧打了,而華夏帝國海軍還有兩艘龍威級戰列艦。
就算不理解三主炮,認為三主炮副炮火力弱,投射力弱,他也是戰列艦。
英吉利不認為荷蘭皇家海軍能贏。
但是,主力集中,在群島近海,近岸防禦一段時間還是能做到的。
到時候英吉利就有了操作空間。
“我們有很多士兵,也許能投入兩萬名士兵甚至更多到加裏曼丹。”
德克想了想,具體細節不清楚,但大概情況他知道。
因為前來當大使前,他就在荷屬東印度。
“這麽多?戰鬥力呢?”
竇納樂眉頭一挑,兩萬多士兵,怎麽著也能拖一兩個月吧?
也許能打上半年一年呢?
“他們大多是雇傭軍,作風強悍,技術精湛,在蘇門答臘對付當地武裝輕而易舉。”
“唯一的問題是,他們現在還在蘇門答臘。”
“要想運去加裏曼丹,肯定無法在三天內完成,可能需要借助英吉利的船隻轉運士兵了。”
德克想了想,覺得這個計劃可行,隻要解決運兵問題,計劃就通順了。
竇納樂想了想,好像也沒什麽大毛病。
這個時代,用雇傭兵很正常,特別是荷蘭,本身人口就不多,不用雇傭兵,打當地武裝的傷亡就夠他們喝一壺了。
而且此時雇傭兵的戰鬥力並不一定就差,甚至比沒戰鬥經驗的國家強。
“海峽殖民地會配合你們,幫助你們轉運的。”
德克想了想荷屬東印度的情況,又擺正了姿勢:
“爵士,我們還希望采購一批軍用物資,一起送到加裏曼丹。”
荷屬東印度軍隊不管是自己組建的陸軍,還是雇傭的雇傭兵,使用的武器都是非常落後的。
沒別的原因,甚至不是窮,而是單純的用不上。
他們使用的黑火藥後裝步槍,對付各種蘇丹國已經完全足夠了。
因為實在沒有什麽火力需求,舊式架退炮在這兒都算新式武器,不少炮兵還在用拿破侖炮。
也就是前裝青銅野戰炮。
用這種武器和華夏帝國戰鬥,雖然德克不認為華夏帝國陸軍戰鬥力有多強,但總歸是正規軍。
拿三四十年前的武器,應該打不過。
畢竟華夏帝國陸軍的對手目前隻有前清國陸軍、東瀛陸軍。
這兩個國家,都是被英吉利、法蘭西當經驗刷的。
沙俄帝國雖然在中亞遭遇過失敗,但德克認為那是距離太遠了,補給跟不上導致的。
所以,德克想著買一波軍火。
荷蘭王國自己的產能十分微小,此時要得急,買成了唯一選擇。
為了鞏固英吉利人對荷蘭的支持,向英吉利人購買便成了最優選。
他雖然不是拍板決定那個,但不出意外的話,他的抉擇會被首相采納。
畢竟,首相也承受不起失去大片土地的結果。
局勢,來到戰爭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