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弱國的悲哀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荷蘭王國應該發動她的一切力量去保衛祖國的利益,為此,哪怕是發動戰爭也應該在所不惜。”
首相還沒說話,威廉明娜女王表態了。
這讓主和派的聲音一下就消失了。
威廉明娜現在雖然沒有掌握權利,但根據繼承法,明年王太後就會將權利交還給她。
此時和一個17歲的女孩子唱反調,就算你說的是對的,不怕明年被清算嗎?
這可不是小問題,到時候女王完全可以將出賣領土的罪名扣到主和派頭上。
而且這還是真實存在的行為。
賣國賊的名頭,誰也背不動呀。
“尊敬的陛下,我建議立刻向華夏帝國宣戰,派出陸軍部隊,並且馬上尋找新的盟友。”
首相沒有反駁,而是給出了幾個建議。
“立刻征兵,華夏人不是派出了多人嗎?我們征兵,並且全部派去東巴達維亞。”
“還有海軍,在東印度作戰,沒有海軍是不可能勝利的,把海軍派去,讓華夏人看一看荷蘭的海上力量。”
“至於盟友,首相閣下,你有什麽合適的選擇嗎?”
威廉明娜想的很天真也很直接。
荷蘭經營了東印度這麽久,統治相當穩固,而華夏才剛剛建立,各種情況都一團糟。
而且,華夏的軍隊很爛,至少過去幾十年裏,他們用十倍的兵力都打不過英吉利、法蘭西人。
“我們沒得選,陛下,英吉利看上了蘇門答臘,我們隻有德意誌帝國和沙俄帝國兩個選項。”
“或者說一個,選擇倒向沙俄帝國的話,英吉利就該進攻我們了,我是說,阿姆斯特丹。”
“所以,我們沒辦法派出海軍,海軍需要留守保衛本土。”
“而且,德意誌帝國這邊,也不一定會接受和我們結盟。”
首相都沒有試圖去解釋剛招募的士兵沒什麽用。
“為什麽?德意誌為什麽不會接受?我們同屬於德語係國家,而且不是還有法蘭西人嗎?”
威廉明娜不明白德意誌為什麽可能不接受,更不明白為什麽沒有法蘭西。
一直以來,英吉利想幹點啥,想要反對的話,就拉上法蘭西吧。
給英吉利人添堵,他一定會願意的。
“陛下,英吉利是德意誌帝國的最大貿易國,同時德意誌帝國也在非洲擴張殖民地,同法蘭西的關係也越發緊張。”
“這時候得罪英吉利,對德意誌帝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隻能寄希望於威廉皇帝陛下。”
“法蘭西是華夏帝國的盟友,也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而且他們和德意誌額關係……”
這在大多數人眼中都是真理,畢竟法蘭西就算失敗了一次,也還是一個一流列強。
德意誌帝國雖然贏了一次,但也隻是一個後發國家,任何方麵都隻是一個地區性大國。
而且地緣上戰略位置一言難盡,怎麽也不該挑戰英吉利帝國。
除非德意誌帝國重新組織起三皇同盟,但那不可能,沙俄帝國和奧匈帝國的衝突是不可避免不可調和的。
威廉明娜指節發白,用力的攥著裙子,不甘心的說道:
“如果我們將蘇門答臘作為籌碼呢?我們可以共同開發,甚至分一半給德意誌帝國,換取他們的支持。”
“德意誌帝國有強大的陸軍,一定能幫助荷蘭守衛東印度,包括加裏曼丹。”
首相看出來了,威廉明娜是在鬥氣呢。
要是自己的女兒,或者一個普通女孩兒,他現在會順著把話說下去,就當哄孩子。
但威廉明娜不行,她是女王,注定要承擔起責任,不能耍小性子,甚至不能有:
“女王陛下,這樣反而會激怒英吉利人,即便我們不答應,英吉利人也隻會按兵不動。”
“但做出這樣的選擇,英吉利人會將我們視為敵人,我們會失去整個荷屬東印度。”
“除非女王陛下願意同德意誌帝國皇儲弗裏德裏希殿下成婚。”
“由您和皇儲的孩子繼承荷蘭王國和德意誌帝國,這樣,二者一體,英吉利也許不會輕舉妄動。”
“但這很難說服議會和貴族們。”
首相的話就是在刺威廉明娜,告訴她接受現實。
因為作為荷蘭女王,是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同德意誌帝國結婚的。
這代表兼並。
曆來這樣做的國家,都是已經被另一方逼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所謂結婚,隻是為了名正言順的兼並,降低一下阻力罷了。
但荷蘭王國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威廉明娜今天敢答應,明天就會政變,後天荷蘭議會就會討論讓誰當新國王。
或者明天晚上就會討論。
“這不可能首相閣下,還是說一點有用的建議吧!”
艾瑪王太後給女兒解了圍。
首相點點頭:
“首先,我建議荷蘭王國單獨同華夏帝國和談,請別激動陛下,這隻是其中一步。”
“和談開始後,將部分消息泄露出去,再同英吉利商議援助。”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們會保留加裏曼丹,並同英吉利人共同治理蘇門答臘。”
“如果作用不大,我們可以嚐試用加裏曼丹換取英吉利人的支持,實在不行再用蘇門答臘。”
“而即便是最差的情況,我們也隻是失去加裏曼丹和蘇門答臘,不會失去最重要的爪哇和香料群島。”
“但如果繼續戰爭……王太後、女王陛下,荷蘭王國沒有能力在東印度擊敗華夏人。”
“事實上,巴達維亞已經失去了防禦能力,本土士兵損失慘重,而土著士兵已經潰散。”
“隻剩下三百名士兵和總督一起堅守著城堡和附近的街道。”
“更重要的是,土著人正在趁機發動叛亂,嚴重影響了兵力調動。”
“如果強行開戰,等我們的陸軍抵達的時候,也許連一個能停靠運兵船的港口都沒有。”
對於首相來說,一係列可能出現的情況,才是讓他成為主和派的原因。
如果荷屬東印度非常穩固,那他有信心和華夏人打一場,畢竟有主場優勢,就算海軍稍微弱一些也沒事。
但問題是,那裏不是阿姆斯特丹,是充滿各種土著人的島嶼。
過去一百年,荷蘭人一直在和這些土著戰鬥,或者說殺戮土著人。
他們可沒有表麵看起來那麽人畜無害。
“一定要割讓領土嗎?”
威廉明娜十分不忍,她還沒正式掌權就丟城失地,支持率會降低的。
不利於她掌控權利。
“非常抱歉陛下,荷蘭隻是一個小國,這是弱國的悲哀,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點,並逐步強大起來,這樣才能保證這種事不會再發生。”
首相低著頭,也有些憤懣。
“就按照首相說的辦吧,親愛的瑪麗亞,我才是攝政王太後,這件事由我決定。”
艾瑪王太後決定幫女兒頂雷。
首相還沒說話,威廉明娜女王表態了。
這讓主和派的聲音一下就消失了。
威廉明娜現在雖然沒有掌握權利,但根據繼承法,明年王太後就會將權利交還給她。
此時和一個17歲的女孩子唱反調,就算你說的是對的,不怕明年被清算嗎?
這可不是小問題,到時候女王完全可以將出賣領土的罪名扣到主和派頭上。
而且這還是真實存在的行為。
賣國賊的名頭,誰也背不動呀。
“尊敬的陛下,我建議立刻向華夏帝國宣戰,派出陸軍部隊,並且馬上尋找新的盟友。”
首相沒有反駁,而是給出了幾個建議。
“立刻征兵,華夏人不是派出了多人嗎?我們征兵,並且全部派去東巴達維亞。”
“還有海軍,在東印度作戰,沒有海軍是不可能勝利的,把海軍派去,讓華夏人看一看荷蘭的海上力量。”
“至於盟友,首相閣下,你有什麽合適的選擇嗎?”
威廉明娜想的很天真也很直接。
荷蘭經營了東印度這麽久,統治相當穩固,而華夏才剛剛建立,各種情況都一團糟。
而且,華夏的軍隊很爛,至少過去幾十年裏,他們用十倍的兵力都打不過英吉利、法蘭西人。
“我們沒得選,陛下,英吉利看上了蘇門答臘,我們隻有德意誌帝國和沙俄帝國兩個選項。”
“或者說一個,選擇倒向沙俄帝國的話,英吉利就該進攻我們了,我是說,阿姆斯特丹。”
“所以,我們沒辦法派出海軍,海軍需要留守保衛本土。”
“而且,德意誌帝國這邊,也不一定會接受和我們結盟。”
首相都沒有試圖去解釋剛招募的士兵沒什麽用。
“為什麽?德意誌為什麽不會接受?我們同屬於德語係國家,而且不是還有法蘭西人嗎?”
威廉明娜不明白德意誌為什麽可能不接受,更不明白為什麽沒有法蘭西。
一直以來,英吉利想幹點啥,想要反對的話,就拉上法蘭西吧。
給英吉利人添堵,他一定會願意的。
“陛下,英吉利是德意誌帝國的最大貿易國,同時德意誌帝國也在非洲擴張殖民地,同法蘭西的關係也越發緊張。”
“這時候得罪英吉利,對德意誌帝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隻能寄希望於威廉皇帝陛下。”
“法蘭西是華夏帝國的盟友,也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而且他們和德意誌額關係……”
這在大多數人眼中都是真理,畢竟法蘭西就算失敗了一次,也還是一個一流列強。
德意誌帝國雖然贏了一次,但也隻是一個後發國家,任何方麵都隻是一個地區性大國。
而且地緣上戰略位置一言難盡,怎麽也不該挑戰英吉利帝國。
除非德意誌帝國重新組織起三皇同盟,但那不可能,沙俄帝國和奧匈帝國的衝突是不可避免不可調和的。
威廉明娜指節發白,用力的攥著裙子,不甘心的說道:
“如果我們將蘇門答臘作為籌碼呢?我們可以共同開發,甚至分一半給德意誌帝國,換取他們的支持。”
“德意誌帝國有強大的陸軍,一定能幫助荷蘭守衛東印度,包括加裏曼丹。”
首相看出來了,威廉明娜是在鬥氣呢。
要是自己的女兒,或者一個普通女孩兒,他現在會順著把話說下去,就當哄孩子。
但威廉明娜不行,她是女王,注定要承擔起責任,不能耍小性子,甚至不能有:
“女王陛下,這樣反而會激怒英吉利人,即便我們不答應,英吉利人也隻會按兵不動。”
“但做出這樣的選擇,英吉利人會將我們視為敵人,我們會失去整個荷屬東印度。”
“除非女王陛下願意同德意誌帝國皇儲弗裏德裏希殿下成婚。”
“由您和皇儲的孩子繼承荷蘭王國和德意誌帝國,這樣,二者一體,英吉利也許不會輕舉妄動。”
“但這很難說服議會和貴族們。”
首相的話就是在刺威廉明娜,告訴她接受現實。
因為作為荷蘭女王,是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同德意誌帝國結婚的。
這代表兼並。
曆來這樣做的國家,都是已經被另一方逼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所謂結婚,隻是為了名正言順的兼並,降低一下阻力罷了。
但荷蘭王國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威廉明娜今天敢答應,明天就會政變,後天荷蘭議會就會討論讓誰當新國王。
或者明天晚上就會討論。
“這不可能首相閣下,還是說一點有用的建議吧!”
艾瑪王太後給女兒解了圍。
首相點點頭:
“首先,我建議荷蘭王國單獨同華夏帝國和談,請別激動陛下,這隻是其中一步。”
“和談開始後,將部分消息泄露出去,再同英吉利商議援助。”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們會保留加裏曼丹,並同英吉利人共同治理蘇門答臘。”
“如果作用不大,我們可以嚐試用加裏曼丹換取英吉利人的支持,實在不行再用蘇門答臘。”
“而即便是最差的情況,我們也隻是失去加裏曼丹和蘇門答臘,不會失去最重要的爪哇和香料群島。”
“但如果繼續戰爭……王太後、女王陛下,荷蘭王國沒有能力在東印度擊敗華夏人。”
“事實上,巴達維亞已經失去了防禦能力,本土士兵損失慘重,而土著士兵已經潰散。”
“隻剩下三百名士兵和總督一起堅守著城堡和附近的街道。”
“更重要的是,土著人正在趁機發動叛亂,嚴重影響了兵力調動。”
“如果強行開戰,等我們的陸軍抵達的時候,也許連一個能停靠運兵船的港口都沒有。”
對於首相來說,一係列可能出現的情況,才是讓他成為主和派的原因。
如果荷屬東印度非常穩固,那他有信心和華夏人打一場,畢竟有主場優勢,就算海軍稍微弱一些也沒事。
但問題是,那裏不是阿姆斯特丹,是充滿各種土著人的島嶼。
過去一百年,荷蘭人一直在和這些土著戰鬥,或者說殺戮土著人。
他們可沒有表麵看起來那麽人畜無害。
“一定要割讓領土嗎?”
威廉明娜十分不忍,她還沒正式掌權就丟城失地,支持率會降低的。
不利於她掌控權利。
“非常抱歉陛下,荷蘭隻是一個小國,這是弱國的悲哀,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點,並逐步強大起來,這樣才能保證這種事不會再發生。”
首相低著頭,也有些憤懣。
“就按照首相說的辦吧,親愛的瑪麗亞,我才是攝政王太後,這件事由我決定。”
艾瑪王太後決定幫女兒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