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蜀王事宜!
最強藩王造反,老朱喜當太上皇! 作者:加糖的小芋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植頓時一愣。
上一章有人提出分封位置,大家可以看一下。
合著連他親愛的父皇,也同意朱權的做法,把他趕到荒無人煙的東北,與那老虎、黑熊作伴嗎?
都是皇家子嗣,憑什麽啊?
“父皇啊,兒臣到底做錯了什麽事?這麽多年,兒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兒臣在遼地經營多年,雖說條件艱苦些,但好歹也有了根基。如今突然要去那東北,兒臣實在是難以接受啊。”
朱元璋逗弄著懷中的孩子,臉上洋溢著難得的溫情。
語氣漫不經心地勸說道:“植兒,你也莫要如此抱怨。身為藩王,本就該聽從朝廷的安排。那東北雖說是偏遠了些,但也並非毫無發展潛力。你去了之後,好好經營,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你看雲南的沐家,毒蟲、瘴氣、毒蛇遍地都是,可他們有過什麽怨言嗎?”
朱植滿心都是委屈和不甘,根本聽不進朱元璋的勸告,抱怨道:“沐家是沐家,兒臣可是您的親兒子,您好歹勸勸陛下啊!”
“勸勸勸,勸什麽勸?”
聽著朱植一個勁的發牢騷,朱元璋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他把孩子交給一旁的宮女。
“朱植!你是咱的種,咋就沒學會咱身上的優點呢?你怕什麽啊你怕,朱權又不是讓你去死,不是還給你配了三萬精兵嗎?!”
“如今我大明正是用人之際,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你豈能因為自身的一點小利益,而忽略了國家的大局?你還想不想當藩王了?!”
朱植嚇得身子一顫,頓時不敢再說話,隻是低著頭。
朱元璋深唿一口氣,他性子向來霸道。別人越是軟弱,他就越是覺得別人無能。
“朱植,朕登基之時,北方大地被遼、金、元肆虐了百年之久,曆經五代,早已是滿目瘡痍、千裏無人煙。百姓甚至連漢字都不認識,漢語也不會說了。”
“你當初抵達遼地時,是什麽場景,難道隻是讓你去享清福的嗎?不!是讓你們去教化百姓,恢複我大明的榮光!”
“現在,東北已納入我大明體係,可那些女真部落懷有異心,難道你不該去嗎?你難道越活越倒數了嗎?”
朱元璋最大的功績,就是再造華夏。
這份功勞,足以讓他排進古代帝王前五名。因為那時候的北方,已經被南方士紳排斥,認為都是一群蠻夷。
是朱元璋首次提出“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力排眾議,執意出兵覆滅元朝,收複燕雲十六州。
恢複中華的各種傳統和文化。
後來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時,率先做的事情,便是到明孝陵去祭拜朱元璋。
朱植抿了抿嘴,心中感到一陣羞愧。
他低下了頭,道:“父皇教訓得是,兒臣糊塗了。兒臣願意聽從安排,前往東北,定當盡力教化百姓,現在兒臣就去找陛下商議。”
“嗯!”
“陛下,遼王殿下來了。”
“嗯?”
朱權一愣,心中先是一驚,旋即迅速站起身,心思急轉。
臉上浮現出怒容,裝作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對著邱賓狠狠訓斥:“你們這些狗奴才,這改變封地之事,朕何時有過如此草率的決定,定是你們從中作梗,胡亂編排!”
邱賓一愣,旋即反應了過來,立刻跪了下來,聲音顫抖道:“陛下,還請饒命啊!”
“住口,朕什麽時候要把東北封給十五哥了?十五哥可是朕的手足兄弟,血濃於水啊……朕把他封到東北,如何能對得起他啊!”
“朕當初在大寧時,皇兄對朕諸多照顧。現在皇兄要去東北了,這讓朕如何舍得啊!”
朱權仰天長歎,臉上滿是怒意。
邱賓抽了抽嘴角,歎道:“昨夜,陛下與遼王喝醉後,遼王口口聲聲說,哪裏危險,就去哪裏當藩王……最後陛下拗不過,隻得讓遼王前往東北了。”
“原來如此,十五哥竟然如此深明大義……”
就在這時,朱植已經走進了房間,他將朱權的做作之態盡收眼底,無奈的搖搖頭,說道:“陛下啊……”
“十五哥,你是不是還想去朝鮮,東夷?不可能,朕舍不得你啊,最多隻能把你封到東北,朕心裏難受啊。”
“我……”
“朕心裏明白,你就不是一個貪圖享樂的人,如果朕把你封到富庶的齊地,你肯定不樂意,對不對?”
“其實……”
“沒什麽其實的,你想說的話,都在朕的心裏。”
朱植無奈的搖搖頭,說道:“行了,十七弟,我答應你去東北還不成嗎?事已至此,我也不多說什麽了。”
朱權臉上一紅,笑嗬嗬道:“十五哥同意了就行。”
“這次我來,主要是對東北實在是陌生,你對東北的情況比較了解,今後到底該如何經略東北,還望十五弟給我指條明路。”
朱權微微頷首,隨即摩挲起下巴。
“皇兄,其實讓你去東北,確實是朕深思熟慮過的。並非是對皇兄不滿,而是東北之地十分重要,必須要有一個值得信賴的藩王治理。”
“況且,如今東北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麽兇險。如今女真部落已經歸順,大寧之前投入了不少精力,修了幾條重要的道路,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事。”
朱植點點頭,算是放下了心。
“女真族人以漁獵為生,生性好鬥。不過皇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足以讓你在東北站穩腳跟,有所作為。”
朱植一臉茫然,不禁問道:“什麽優勢?”
“皇兄年輕啊,皇兄是第十五子,如今還不到三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的時候。”
“你意思是說,我這樣的年紀,有著無限的活力和衝勁,有大把的時間和能力去經營東北,開拓新的局麵?”
朱權搖搖頭,說道:“皇兄可以納妾啊。”
“納妾做什麽?”
“嗐,你怎麽就不明白呢?等到了東北後,從每個部落中都娶一個妾……如此一來,你不就籠絡了他們嗎?”
“平日裏,十五哥經常視察藩地,凡是見到心儀的女子,皆可以一娶了之。對了,東邊還有朝鮮和東夷,十五哥還可以和他們聯姻。”
“你放心好了,對於他們來說,咱大明就是上國,藩王和他們聯姻,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隻會乖乖的把女子獻上。”
朱植瞪大了眼睛,臉上寫滿了驚訝。
“那我不就成種馬了?”
“想什麽呢!”
“種馬也比不上十五哥啊,正好,長白山還有野生的千年人參,再搞點虎鞭、熊掌泡酒,平日裏多補補身子……咱們大明的人口振興計劃,就全拜托皇兄了!”
朱植聽的一愣一愣的。
“等關係穩固後,你要利用你的幾十位妻子,比如離間她們之間的關係,讓部落之間廝殺。或者誰給你進獻的錢財多,你就封誰為誥命夫人……這樣,整個女真部落,都將團結在你的周圍。”
朱植臉色十分猶豫,遲疑道:“古往今來,從沒聽說過這樣治理國事啊。”
“嗐,那是朕不在,要不然早就這樣做了。”
在朱元璋的吩咐下,各地的藩王陸續迴京。
這一日,蜀王朱椿的車馬終於緩緩駛入京城。
朱椿乃是朱元璋的十一子,母親為滁陽王郭子興之女郭惠妃。他七歲被封為蜀王,二十歲就藩成都,以“禮教守西陲”聞名,頗有威名。
不過朱權與他接觸不多,並不十分熟悉。但他還是早早便來到城門口,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親自迎接朱椿的到來。
朱椿見到朱權親自相迎,心中頗為感動,連忙下馬,疾步向前,恭敬地行禮道:“陛下如此厚待,臣實在惶恐。”
朱權笑著扶起朱椿,說道:“不必多禮,快隨朕一同進城,咱們好好敘敘。”
朱椿心中疑惑,但還是畢恭畢敬的跟隨朱權身後。
“不知陛下這次召見我等藩王,所為何事啊?”
“哦,是父皇想見你們,估計是想你們了。”
“陛下啊,您還是說實話吧,父皇那個性子……怎麽會同時召見所有藩王呢?大概還是您的想法吧?”
朱權看著朱椿,眼中露出一抹無奈。
果然,不是什麽藩王都像朱植那麽好忽悠。
朱椿乃是藍玉的女婿,聰慧異常,被蜀中人稱作“蜀秀才”,以儒家禮教治國,廢除苛政,減輕賦稅,化解漢番矛盾,實現蜀地兩百餘年安定,史稱“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椿力也”。
麵對這樣的人才,朱權不願意浪費。
朱權斟酌著言辭,遲疑道:“皇兄啊,你有沒有覺得,蜀王這個稱號不好聽,蜀王蜀王,別人叫習慣了,還以為是老鼠的王呢。”
朱椿輕笑了起來,詢問道:“陛下想要削藩?”
朱椿的聰慧,讓朱權都不知道要說些什麽。
“不是削藩,是換個封地。蜀中之地雖富饒,但偏居一隅,實在沒有太大的發展潛力。朕有意讓你去河西之地,治理政事。皇兄若去,必能大有作為。”
朱椿聽了朱權的話,微微一愣,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片刻後,他開口說道:“其實去河西施展抱負,也未嚐不可。不過恐怕家中妻子不同意,她在蜀中生活多年,早已習慣了那裏的生活。”
朱權點點頭,明白了朱椿的顧慮,大手一揮兒道:“這有何難,朕來為你解決。”
殿內,朱權坐在上座,一臉桀驁。
下方乃是蜀王朱椿和不明所以的蜀王妃。
“臣妾見過陛下,不知陛下召見,所為何事啊?”
朱權冷冷地盯著蜀王妃,緩緩開口道:“蜀王妃,你可知藍玉謀逆一案?說來,朕念在蜀王的份上,一直未深究。不過沒有想到,你與藍玉舊部竟還有來往?!”
蜀王妃聽了朱權這番話,臉色“唰”地一下變得煞白,眼中滿是驚恐之色。
“陛……陛下,藍玉乃是臣妾的父親,他的舊部如今落難,臣妾不過是捐助些錢糧罷了,從無逾規之舉啊!”
“落難?落什麽難?難道你的意思是說,當初流放那些武將,是父皇的不是了?你是不是對父皇不滿?想要為他們翻案啊?!”
朱權的聲音越來越大,隱隱有質問之意。
蜀王妃身子微微顫抖,她無助的看向朱椿,拉著他的胳膊道:“夫君,你快向陛下解釋清楚啊,我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啊!”
朱椿當即不滿的說道:“十七弟,莫要給我妻扣這麽大一頂帽子,藍玉之事過去許久,你還想栽贓陷害,到底是什麽企圖?”
蜀王妃驚呆了,自家夫君這麽勇?
朱權眼中愈發不悅,語氣冰冷道:“朱椿!你不過是一個藩王,竟敢與朕如此爭辯!不過是一個婦人罷了,你若不想蜀地藩王被除,就迅速將她休了,以證你對朝廷的忠心!”
朱椿麵紅耳赤的開口道:“陛下是何意?臣與臣妻夫妻情深,無論如何,臣都不會休了她。若陛下執意要除去蜀地藩王,那便連臣一起處置吧。”
“你難道不聽朝廷的命令嗎?”
“陛下過於霸道,恕難從命!”
“哼,今天下事在我,我若為之,豈敢不從?!”
蜀王妃看著朱椿如此堅定地維護自己,心中感動不已,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她眼中滿是決然,說道:“陛下,妾身願意承擔所有罪責,連累了蜀王和蜀地百姓,還望陛下從輕發落。”
“朕要將你等貶到河西之地……”
“我不服,陛下,我對朝廷有功,你豈能胡作非……”還沒等朱椿說完,蜀王妃便急忙拉住了他的胳膊,誠懇道:“多……多謝陛下!”
朱椿滿臉的不服氣,但是蜀王妃生怕起了什麽衝突,死死的攔住他。
無論如何,藩王與朝廷爭鬥,都是吃虧的一方。
今日朱椿的態度,其實讓她心裏很意外了,沒想到自家夫君在皇帝的威壓下,竟然還如此維護自己。
(問大家一個問題,按照時間線,朱元璋應該要掛了,接下來是要把他寫死,還是繼續活著?)
上一章有人提出分封位置,大家可以看一下。
合著連他親愛的父皇,也同意朱權的做法,把他趕到荒無人煙的東北,與那老虎、黑熊作伴嗎?
都是皇家子嗣,憑什麽啊?
“父皇啊,兒臣到底做錯了什麽事?這麽多年,兒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兒臣在遼地經營多年,雖說條件艱苦些,但好歹也有了根基。如今突然要去那東北,兒臣實在是難以接受啊。”
朱元璋逗弄著懷中的孩子,臉上洋溢著難得的溫情。
語氣漫不經心地勸說道:“植兒,你也莫要如此抱怨。身為藩王,本就該聽從朝廷的安排。那東北雖說是偏遠了些,但也並非毫無發展潛力。你去了之後,好好經營,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你看雲南的沐家,毒蟲、瘴氣、毒蛇遍地都是,可他們有過什麽怨言嗎?”
朱植滿心都是委屈和不甘,根本聽不進朱元璋的勸告,抱怨道:“沐家是沐家,兒臣可是您的親兒子,您好歹勸勸陛下啊!”
“勸勸勸,勸什麽勸?”
聽著朱植一個勁的發牢騷,朱元璋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他把孩子交給一旁的宮女。
“朱植!你是咱的種,咋就沒學會咱身上的優點呢?你怕什麽啊你怕,朱權又不是讓你去死,不是還給你配了三萬精兵嗎?!”
“如今我大明正是用人之際,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你豈能因為自身的一點小利益,而忽略了國家的大局?你還想不想當藩王了?!”
朱植嚇得身子一顫,頓時不敢再說話,隻是低著頭。
朱元璋深唿一口氣,他性子向來霸道。別人越是軟弱,他就越是覺得別人無能。
“朱植,朕登基之時,北方大地被遼、金、元肆虐了百年之久,曆經五代,早已是滿目瘡痍、千裏無人煙。百姓甚至連漢字都不認識,漢語也不會說了。”
“你當初抵達遼地時,是什麽場景,難道隻是讓你去享清福的嗎?不!是讓你們去教化百姓,恢複我大明的榮光!”
“現在,東北已納入我大明體係,可那些女真部落懷有異心,難道你不該去嗎?你難道越活越倒數了嗎?”
朱元璋最大的功績,就是再造華夏。
這份功勞,足以讓他排進古代帝王前五名。因為那時候的北方,已經被南方士紳排斥,認為都是一群蠻夷。
是朱元璋首次提出“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力排眾議,執意出兵覆滅元朝,收複燕雲十六州。
恢複中華的各種傳統和文化。
後來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時,率先做的事情,便是到明孝陵去祭拜朱元璋。
朱植抿了抿嘴,心中感到一陣羞愧。
他低下了頭,道:“父皇教訓得是,兒臣糊塗了。兒臣願意聽從安排,前往東北,定當盡力教化百姓,現在兒臣就去找陛下商議。”
“嗯!”
“陛下,遼王殿下來了。”
“嗯?”
朱權一愣,心中先是一驚,旋即迅速站起身,心思急轉。
臉上浮現出怒容,裝作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對著邱賓狠狠訓斥:“你們這些狗奴才,這改變封地之事,朕何時有過如此草率的決定,定是你們從中作梗,胡亂編排!”
邱賓一愣,旋即反應了過來,立刻跪了下來,聲音顫抖道:“陛下,還請饒命啊!”
“住口,朕什麽時候要把東北封給十五哥了?十五哥可是朕的手足兄弟,血濃於水啊……朕把他封到東北,如何能對得起他啊!”
“朕當初在大寧時,皇兄對朕諸多照顧。現在皇兄要去東北了,這讓朕如何舍得啊!”
朱權仰天長歎,臉上滿是怒意。
邱賓抽了抽嘴角,歎道:“昨夜,陛下與遼王喝醉後,遼王口口聲聲說,哪裏危險,就去哪裏當藩王……最後陛下拗不過,隻得讓遼王前往東北了。”
“原來如此,十五哥竟然如此深明大義……”
就在這時,朱植已經走進了房間,他將朱權的做作之態盡收眼底,無奈的搖搖頭,說道:“陛下啊……”
“十五哥,你是不是還想去朝鮮,東夷?不可能,朕舍不得你啊,最多隻能把你封到東北,朕心裏難受啊。”
“我……”
“朕心裏明白,你就不是一個貪圖享樂的人,如果朕把你封到富庶的齊地,你肯定不樂意,對不對?”
“其實……”
“沒什麽其實的,你想說的話,都在朕的心裏。”
朱植無奈的搖搖頭,說道:“行了,十七弟,我答應你去東北還不成嗎?事已至此,我也不多說什麽了。”
朱權臉上一紅,笑嗬嗬道:“十五哥同意了就行。”
“這次我來,主要是對東北實在是陌生,你對東北的情況比較了解,今後到底該如何經略東北,還望十五弟給我指條明路。”
朱權微微頷首,隨即摩挲起下巴。
“皇兄,其實讓你去東北,確實是朕深思熟慮過的。並非是對皇兄不滿,而是東北之地十分重要,必須要有一個值得信賴的藩王治理。”
“況且,如今東北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麽兇險。如今女真部落已經歸順,大寧之前投入了不少精力,修了幾條重要的道路,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事。”
朱植點點頭,算是放下了心。
“女真族人以漁獵為生,生性好鬥。不過皇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足以讓你在東北站穩腳跟,有所作為。”
朱植一臉茫然,不禁問道:“什麽優勢?”
“皇兄年輕啊,皇兄是第十五子,如今還不到三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的時候。”
“你意思是說,我這樣的年紀,有著無限的活力和衝勁,有大把的時間和能力去經營東北,開拓新的局麵?”
朱權搖搖頭,說道:“皇兄可以納妾啊。”
“納妾做什麽?”
“嗐,你怎麽就不明白呢?等到了東北後,從每個部落中都娶一個妾……如此一來,你不就籠絡了他們嗎?”
“平日裏,十五哥經常視察藩地,凡是見到心儀的女子,皆可以一娶了之。對了,東邊還有朝鮮和東夷,十五哥還可以和他們聯姻。”
“你放心好了,對於他們來說,咱大明就是上國,藩王和他們聯姻,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隻會乖乖的把女子獻上。”
朱植瞪大了眼睛,臉上寫滿了驚訝。
“那我不就成種馬了?”
“想什麽呢!”
“種馬也比不上十五哥啊,正好,長白山還有野生的千年人參,再搞點虎鞭、熊掌泡酒,平日裏多補補身子……咱們大明的人口振興計劃,就全拜托皇兄了!”
朱植聽的一愣一愣的。
“等關係穩固後,你要利用你的幾十位妻子,比如離間她們之間的關係,讓部落之間廝殺。或者誰給你進獻的錢財多,你就封誰為誥命夫人……這樣,整個女真部落,都將團結在你的周圍。”
朱植臉色十分猶豫,遲疑道:“古往今來,從沒聽說過這樣治理國事啊。”
“嗐,那是朕不在,要不然早就這樣做了。”
在朱元璋的吩咐下,各地的藩王陸續迴京。
這一日,蜀王朱椿的車馬終於緩緩駛入京城。
朱椿乃是朱元璋的十一子,母親為滁陽王郭子興之女郭惠妃。他七歲被封為蜀王,二十歲就藩成都,以“禮教守西陲”聞名,頗有威名。
不過朱權與他接觸不多,並不十分熟悉。但他還是早早便來到城門口,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親自迎接朱椿的到來。
朱椿見到朱權親自相迎,心中頗為感動,連忙下馬,疾步向前,恭敬地行禮道:“陛下如此厚待,臣實在惶恐。”
朱權笑著扶起朱椿,說道:“不必多禮,快隨朕一同進城,咱們好好敘敘。”
朱椿心中疑惑,但還是畢恭畢敬的跟隨朱權身後。
“不知陛下這次召見我等藩王,所為何事啊?”
“哦,是父皇想見你們,估計是想你們了。”
“陛下啊,您還是說實話吧,父皇那個性子……怎麽會同時召見所有藩王呢?大概還是您的想法吧?”
朱權看著朱椿,眼中露出一抹無奈。
果然,不是什麽藩王都像朱植那麽好忽悠。
朱椿乃是藍玉的女婿,聰慧異常,被蜀中人稱作“蜀秀才”,以儒家禮教治國,廢除苛政,減輕賦稅,化解漢番矛盾,實現蜀地兩百餘年安定,史稱“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椿力也”。
麵對這樣的人才,朱權不願意浪費。
朱權斟酌著言辭,遲疑道:“皇兄啊,你有沒有覺得,蜀王這個稱號不好聽,蜀王蜀王,別人叫習慣了,還以為是老鼠的王呢。”
朱椿輕笑了起來,詢問道:“陛下想要削藩?”
朱椿的聰慧,讓朱權都不知道要說些什麽。
“不是削藩,是換個封地。蜀中之地雖富饒,但偏居一隅,實在沒有太大的發展潛力。朕有意讓你去河西之地,治理政事。皇兄若去,必能大有作為。”
朱椿聽了朱權的話,微微一愣,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片刻後,他開口說道:“其實去河西施展抱負,也未嚐不可。不過恐怕家中妻子不同意,她在蜀中生活多年,早已習慣了那裏的生活。”
朱權點點頭,明白了朱椿的顧慮,大手一揮兒道:“這有何難,朕來為你解決。”
殿內,朱權坐在上座,一臉桀驁。
下方乃是蜀王朱椿和不明所以的蜀王妃。
“臣妾見過陛下,不知陛下召見,所為何事啊?”
朱權冷冷地盯著蜀王妃,緩緩開口道:“蜀王妃,你可知藍玉謀逆一案?說來,朕念在蜀王的份上,一直未深究。不過沒有想到,你與藍玉舊部竟還有來往?!”
蜀王妃聽了朱權這番話,臉色“唰”地一下變得煞白,眼中滿是驚恐之色。
“陛……陛下,藍玉乃是臣妾的父親,他的舊部如今落難,臣妾不過是捐助些錢糧罷了,從無逾規之舉啊!”
“落難?落什麽難?難道你的意思是說,當初流放那些武將,是父皇的不是了?你是不是對父皇不滿?想要為他們翻案啊?!”
朱權的聲音越來越大,隱隱有質問之意。
蜀王妃身子微微顫抖,她無助的看向朱椿,拉著他的胳膊道:“夫君,你快向陛下解釋清楚啊,我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啊!”
朱椿當即不滿的說道:“十七弟,莫要給我妻扣這麽大一頂帽子,藍玉之事過去許久,你還想栽贓陷害,到底是什麽企圖?”
蜀王妃驚呆了,自家夫君這麽勇?
朱權眼中愈發不悅,語氣冰冷道:“朱椿!你不過是一個藩王,竟敢與朕如此爭辯!不過是一個婦人罷了,你若不想蜀地藩王被除,就迅速將她休了,以證你對朝廷的忠心!”
朱椿麵紅耳赤的開口道:“陛下是何意?臣與臣妻夫妻情深,無論如何,臣都不會休了她。若陛下執意要除去蜀地藩王,那便連臣一起處置吧。”
“你難道不聽朝廷的命令嗎?”
“陛下過於霸道,恕難從命!”
“哼,今天下事在我,我若為之,豈敢不從?!”
蜀王妃看著朱椿如此堅定地維護自己,心中感動不已,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她眼中滿是決然,說道:“陛下,妾身願意承擔所有罪責,連累了蜀王和蜀地百姓,還望陛下從輕發落。”
“朕要將你等貶到河西之地……”
“我不服,陛下,我對朝廷有功,你豈能胡作非……”還沒等朱椿說完,蜀王妃便急忙拉住了他的胳膊,誠懇道:“多……多謝陛下!”
朱椿滿臉的不服氣,但是蜀王妃生怕起了什麽衝突,死死的攔住他。
無論如何,藩王與朝廷爭鬥,都是吃虧的一方。
今日朱椿的態度,其實讓她心裏很意外了,沒想到自家夫君在皇帝的威壓下,竟然還如此維護自己。
(問大家一個問題,按照時間線,朱元璋應該要掛了,接下來是要把他寫死,還是繼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