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亂階在此景附梁
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 作者:MangoEV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士卒頓時瞪大雙眼,反應過來,立刻遵命小跑上台。
可一站到高澄與諸位將軍麵前,雙腿卻不由自主發軟打顫,再掃麵前三軍威壓,更加局促緊張,便低垂著頭。
高澄見狀,右手扶著那人肩膀,緩緩將人帶到身側,左手伸到他後背重重一拍,肅聲道:
“挺起你的脊梁骨,對著麵前同袍,大聲報出姓名,說出為何而戰!”
士卒順勢挺直了腰杆,抬頭望著麵前大軍,隻當時高澄發的是軍令,昂首高唿:“定陽薛豐洛,為討逆而戰!”
高澄嘴角微揚,似笑非笑,旋即振袖厲喝:
“豐洛說得沒錯,今日三軍齊聚,為的便是——誅逆!”
說罷猛然側身,徐徐說道:“何為逆?”
寒光掃過三軍,聲如洪鍾:“欺君罔上便是逆,通敵叛國便是逆。”
“而今侯景此獠,昔受國恩,今裂疆土。飼我百姓於豺狼,奉我山河於敵寇,此不忠不義之徒,乃天不佑!地不容!人不恕!
今我忠義之師,自得天命相佑,民心相護,當奉天討罪,吊民伐逆,剿除侯景,以謝天下。”說到最後兩句,驟然拔刀舉天。
隨著高澄舉刀,三軍頓時高唿:“奉天討罪,吊民伐逆,剿除侯景,以謝天下......”
薛豐洛跟著振臂響應,隨眾高唿:“奉天討罪,吊民伐逆......”
雖是震天之聲,雖是言狀自信,潛藏在心底的,仍是憂患。
秦姝從蒲阪向東一路緩行躊躇,既不敢北上晉陽,又猶豫是否該去鄴城。
如今到了到建州地界,官道上隨處可見流民,有的推著小車載著老嫗,有牽著驢子馱著家當,更多仍是垂守步行。
於是隨手攔上一個跛腳老丈探問:“老丈,您自打哪裏來?都是要去哪裏?”
“誒呀,老朽啊自洛州來,侯景反了,這去哪兒啊,哪有個定數!”
聽聞‘侯景反了’,秦姝頓時一驚,旋即翻鞍上馬,往北疾馳。
馬蹄混著塵煙馳出十裏,心思卻是煩亂不已,又猛的收韁勒馬,遙望北方,仍是遲疑迷茫,終還是調轉韁繩驅策向東。
西魏僅僅隻是任侯景為太傅、河南大行台、上穀公,而援軍卻遲遲不至,聞北方已出軍,又遣行台郎中丁和到梁國上表歸附。
南梁,健康太極殿內,大監徐徐朗宣:
“臣與高澄有隙,請舉函穀以東,瑕丘以西,豫、廣、潁、荊、襄、兗、南兗、濟、東豫、洛、陽、北荊、北揚等十三州內附,惟青、徐數州,僅須折簡。且黃河以南,皆臣所職,易同反掌。若齊、宋一平,徐事燕、趙。”
梁武帝倚著龍椅,枯瘦手指輕叩著鎏金扶手,碩大殿堂響起他的沙啞沉問:“如今北方侯景來附,此事......諸卿以為如何?”
殿下一陣低語如蚊吟,尚書仆射謝舉左右顧盼後,便舉板出列,肅聲道:“啟奏陛下,近年我朝與魏一直互遣使節,邊境相安已久,若是今貿然納其叛臣......”
說話間抬眼偷覷禦座,又垂首續道:“臣等以為,此舉有違兩國邦交之誼,更恐招致邊患,實是不宜,伏乞陛下明斷!”
梁武帝蕭衍聽了這話,微微擺首:“雖是如此,但若得侯景,則塞北可清,此機會難得,豈能膠柱鼓瑟,不懂變通呢?”
殿中群臣聞言,又是一陣低聲議論,很快又有人趨步出列:“陛下明鑒——塞北是否可清,本難預料,但若納侯景,兩國必定兵戈,隻怕最後得不償失!”
此言一出,此起彼伏盡是:“陛下明鑒!”
“罷了......”蕭衍擺了擺手,聲音混著痰音“此事......容後再議,今日就先散了!”
隨大監高唿:“散朝!”
掌扇宮女連忙扶著孔雀翎扇跟著老皇帝的身影,漸漸隱沒到殿後。
散朝後,朱異剛到府邸門口,便見丁和快步迎上,壓聲問道:“大人?陛下聖意如何?可曾定奪?”
朱異似有可惜,搖了搖頭,丁和見狀便輕擊雙掌,隨朱異步入府中,身後兩名隨從,同抬著一朱漆食盒緊隨其後。
“侍中大人,這是我們將軍,命我從北地帶來的土儀,聊表心意。”
朱異斜睨食盒一眼,走近信手掀開,隻見金光燦然,不由嘴角微揚。
便負手信步,似不經意的說道:“正月乙卯,陛下曾做一夢,夢見中原牧守皆獻地來降,舉朝稱賀!我還曾言,此乃宇內混壹之兆......”
丁和眼中精光一閃,旋即拜禮,笑道:“謝過大人指點,在下這便進見皇帝,先行告退!”
朱異略微頷首,目送丁和一行人離開後,複又掀開食盒輕撫裏麵金潤。
當丁和稱侯景正月乙卯便定下歸梁之計,蕭衍更覺舊夢如神引,隻是大臣皆是反對接納侯景歸降,而自己心中亦有躊躇,所以意猶未決。
然那‘’中原牧守舉地來降’的吉夢,卻如野火般在心頭灼燒,令他不甘就此放棄侯景。
次日,蕭衍便獨召朱異入內殿,先是道出心中隱憂:
“彥和呀,朕觀我朝如金甌無缺,如今侯景突然河南之地歸附,世間豈有如此便宜之事?倘若日後真如眾人所言,引發混亂,隻怕悔之晚矣!”
朱異佯裝思索一番,試探答道:“陛下,不若即刻遣那丁和迴去,不納侯景便是!”
蕭衍抬首欲言又止,哀歎一口長氣:“朕是召卿商議,卿怎直接替朕作了決斷?”帶了一絲絲埋怨。
朱異素來善揣上意,且愛阿諛奉承,就因如此,才得梁武帝重用。
此刻也當然知道蕭衍真實意圖,憂慮不假,但一統天下的宏圖也是真。
便又笑道:“陛下聖明禦宇,南北之人皆是歸心敬仰。隻是一直苦無機會,才未達心願。
如今侯景分魏半土而來,若非上天指引,民心所讚,侯景又何以至此!
若是此次拒而不納,恐寒天下歸附之心,絕了後附來者。此誠易見,願陛下不必多慮。”
蕭衍這才滿意的捋了捋須,笑道:“彥和所言極是!”
於是二月壬午,蕭衍任命侯景為大將軍,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諸軍事、大行台。
當消息傳開後,梁人周弘正想到此前占卜:國家數年後當有兵起。
隻歎:“亂階在此矣!”
可一站到高澄與諸位將軍麵前,雙腿卻不由自主發軟打顫,再掃麵前三軍威壓,更加局促緊張,便低垂著頭。
高澄見狀,右手扶著那人肩膀,緩緩將人帶到身側,左手伸到他後背重重一拍,肅聲道:
“挺起你的脊梁骨,對著麵前同袍,大聲報出姓名,說出為何而戰!”
士卒順勢挺直了腰杆,抬頭望著麵前大軍,隻當時高澄發的是軍令,昂首高唿:“定陽薛豐洛,為討逆而戰!”
高澄嘴角微揚,似笑非笑,旋即振袖厲喝:
“豐洛說得沒錯,今日三軍齊聚,為的便是——誅逆!”
說罷猛然側身,徐徐說道:“何為逆?”
寒光掃過三軍,聲如洪鍾:“欺君罔上便是逆,通敵叛國便是逆。”
“而今侯景此獠,昔受國恩,今裂疆土。飼我百姓於豺狼,奉我山河於敵寇,此不忠不義之徒,乃天不佑!地不容!人不恕!
今我忠義之師,自得天命相佑,民心相護,當奉天討罪,吊民伐逆,剿除侯景,以謝天下。”說到最後兩句,驟然拔刀舉天。
隨著高澄舉刀,三軍頓時高唿:“奉天討罪,吊民伐逆,剿除侯景,以謝天下......”
薛豐洛跟著振臂響應,隨眾高唿:“奉天討罪,吊民伐逆......”
雖是震天之聲,雖是言狀自信,潛藏在心底的,仍是憂患。
秦姝從蒲阪向東一路緩行躊躇,既不敢北上晉陽,又猶豫是否該去鄴城。
如今到了到建州地界,官道上隨處可見流民,有的推著小車載著老嫗,有牽著驢子馱著家當,更多仍是垂守步行。
於是隨手攔上一個跛腳老丈探問:“老丈,您自打哪裏來?都是要去哪裏?”
“誒呀,老朽啊自洛州來,侯景反了,這去哪兒啊,哪有個定數!”
聽聞‘侯景反了’,秦姝頓時一驚,旋即翻鞍上馬,往北疾馳。
馬蹄混著塵煙馳出十裏,心思卻是煩亂不已,又猛的收韁勒馬,遙望北方,仍是遲疑迷茫,終還是調轉韁繩驅策向東。
西魏僅僅隻是任侯景為太傅、河南大行台、上穀公,而援軍卻遲遲不至,聞北方已出軍,又遣行台郎中丁和到梁國上表歸附。
南梁,健康太極殿內,大監徐徐朗宣:
“臣與高澄有隙,請舉函穀以東,瑕丘以西,豫、廣、潁、荊、襄、兗、南兗、濟、東豫、洛、陽、北荊、北揚等十三州內附,惟青、徐數州,僅須折簡。且黃河以南,皆臣所職,易同反掌。若齊、宋一平,徐事燕、趙。”
梁武帝倚著龍椅,枯瘦手指輕叩著鎏金扶手,碩大殿堂響起他的沙啞沉問:“如今北方侯景來附,此事......諸卿以為如何?”
殿下一陣低語如蚊吟,尚書仆射謝舉左右顧盼後,便舉板出列,肅聲道:“啟奏陛下,近年我朝與魏一直互遣使節,邊境相安已久,若是今貿然納其叛臣......”
說話間抬眼偷覷禦座,又垂首續道:“臣等以為,此舉有違兩國邦交之誼,更恐招致邊患,實是不宜,伏乞陛下明斷!”
梁武帝蕭衍聽了這話,微微擺首:“雖是如此,但若得侯景,則塞北可清,此機會難得,豈能膠柱鼓瑟,不懂變通呢?”
殿中群臣聞言,又是一陣低聲議論,很快又有人趨步出列:“陛下明鑒——塞北是否可清,本難預料,但若納侯景,兩國必定兵戈,隻怕最後得不償失!”
此言一出,此起彼伏盡是:“陛下明鑒!”
“罷了......”蕭衍擺了擺手,聲音混著痰音“此事......容後再議,今日就先散了!”
隨大監高唿:“散朝!”
掌扇宮女連忙扶著孔雀翎扇跟著老皇帝的身影,漸漸隱沒到殿後。
散朝後,朱異剛到府邸門口,便見丁和快步迎上,壓聲問道:“大人?陛下聖意如何?可曾定奪?”
朱異似有可惜,搖了搖頭,丁和見狀便輕擊雙掌,隨朱異步入府中,身後兩名隨從,同抬著一朱漆食盒緊隨其後。
“侍中大人,這是我們將軍,命我從北地帶來的土儀,聊表心意。”
朱異斜睨食盒一眼,走近信手掀開,隻見金光燦然,不由嘴角微揚。
便負手信步,似不經意的說道:“正月乙卯,陛下曾做一夢,夢見中原牧守皆獻地來降,舉朝稱賀!我還曾言,此乃宇內混壹之兆......”
丁和眼中精光一閃,旋即拜禮,笑道:“謝過大人指點,在下這便進見皇帝,先行告退!”
朱異略微頷首,目送丁和一行人離開後,複又掀開食盒輕撫裏麵金潤。
當丁和稱侯景正月乙卯便定下歸梁之計,蕭衍更覺舊夢如神引,隻是大臣皆是反對接納侯景歸降,而自己心中亦有躊躇,所以意猶未決。
然那‘’中原牧守舉地來降’的吉夢,卻如野火般在心頭灼燒,令他不甘就此放棄侯景。
次日,蕭衍便獨召朱異入內殿,先是道出心中隱憂:
“彥和呀,朕觀我朝如金甌無缺,如今侯景突然河南之地歸附,世間豈有如此便宜之事?倘若日後真如眾人所言,引發混亂,隻怕悔之晚矣!”
朱異佯裝思索一番,試探答道:“陛下,不若即刻遣那丁和迴去,不納侯景便是!”
蕭衍抬首欲言又止,哀歎一口長氣:“朕是召卿商議,卿怎直接替朕作了決斷?”帶了一絲絲埋怨。
朱異素來善揣上意,且愛阿諛奉承,就因如此,才得梁武帝重用。
此刻也當然知道蕭衍真實意圖,憂慮不假,但一統天下的宏圖也是真。
便又笑道:“陛下聖明禦宇,南北之人皆是歸心敬仰。隻是一直苦無機會,才未達心願。
如今侯景分魏半土而來,若非上天指引,民心所讚,侯景又何以至此!
若是此次拒而不納,恐寒天下歸附之心,絕了後附來者。此誠易見,願陛下不必多慮。”
蕭衍這才滿意的捋了捋須,笑道:“彥和所言極是!”
於是二月壬午,蕭衍任命侯景為大將軍,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諸軍事、大行台。
當消息傳開後,梁人周弘正想到此前占卜:國家數年後當有兵起。
隻歎:“亂階在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