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又訓練了幾日,這幾日功夫裏,主要就是訓練陣型了。
即是班組配合,隊伍配合,以及不同武器之間的配合。
唐順之亦參與訓練,他對這方麵有極濃厚的興趣,並且在幾日的訓練之中給出了極為中肯的建議。
譬如他認為目前的訓練最大的缺陷在於訓練量不夠,在他看來這幫子人這幫子精力充沛的家夥,經過訓練之後,應當累得跟死狗一樣,動彈不得才是正確的訓練方式
又譬如他認為訓練項目雖然足夠新穎,足夠有效,但仍有許多可以補充與完善的地方,要不說這小子是天才呢,與陸斌不同,他在仔細觀摩了新奇的訓練項目之後,立刻就想到了數個新增的訓練方式,類似綁縛沙袋,背重物前行之類。
這些中肯的建議,陸斌不會拒絕,在看法一致的地方,他甚至會很喜歡與唐順之進行交流。
可同樣的唐順之亦有自己的缺陷之處。
也許是因為出生自讀書人家族的緣故,他帶著一份讀書人天生的傲氣以及迂腐。
對於士卒的瞧不起,幾乎擺在臉上。
他堅持認為大頭兵不應當讀書識字,就如同幾日之前他認為女子,農夫與工匠不應當讀書識字是一樣的。
那種與生俱來的高傲,簡直叫人厭惡不已。
完全想象不到,這貨以後會是那個在軍事上有超凡見解的唐順之,會是那個死於征途,死於將士懷中的唐順之。
好在,這會兒的唐順之是個少年人。
要是如嚴嵩,張璁這種老狐狸,陸斌早就原路退貨了。
但少年人與青年人不一樣,他們具備強可塑造性。
於是陸斌十分不客氣的就將唐順之丟去了少年班,也就是莫戈,銅牛,鐵虎,三傻春他們班。
少年班並不參與直接戰鬥,這是早先就說好了的事情,目前的話,隻負責後勤搬運之類其他工作。
終於,在所有準備齊全,新編千人輜重隊伍配備齊活之後,陸斌上交的出征剿匪的請托書給兵部。
這會兒管兵部的是楊一清那老小子,而他老人家不僅是個曉得看事的,還是個擅長管事情的,又與陸斌的關係不錯,很快就將陸斌的折子通過了。
不過,他老人家堅持認為,陸斌的事業重心應當放在城吏司上麵,他認為這不僅僅是善舉措,也認為這城吏司裏麵能夠出人才。
長篇大論了一堆言語,又言及學業,他竟然還要推舉自己去某著名學院去進修。
不得不說,他與楊廷和老先生不虧是出自同門,因為類似的話,楊廷和也通過他的兒子楊慎傳達過,並且,他表示自家兒媳畢竟為女流之輩,教導小女童,些許寡婦,婦孺尚可,萬不能教導十餘歲男子,否則有謬誤他人前途之風險。
唉!所以陸斌時常會歎氣,這幫自擰巴的文人啊。
負責輜重隊伍的,是一群由兵部組建的士卒隊伍。
這群士卒嘛,就不必過多贅述了,他們除了做推拉板車之類事情之外,別的事是什麽也指望不上他們,更別提戰鬥力這種稀缺玩意了。
不過,這些人嘛,倒是帶來了另外一個新隨軍職務,名號叫押糧官。
這個職務,當仁不讓便由楊慎這丫挺負責,不必說,自然是他老子的安排,內閣統一通過的建議。
嗬嗬,一個從六品翰林院修撰,當押糧官,這幫大臣還真幹得出來。
擺明了,還是對皇帝親軍這個玩意,持戒備與警惕的態度。
不過,因為跟老楊廝混的熟了,陸斌沒什麽意見,楊慎這廝除了嘴巴與脾氣不討喜,其他倒沒啥,至少不耽誤事。
對此,楊慎這丫反倒是不怎麽滿意呢!
他認為自己在城吏司還有好些可愛的學生還等著他來教導,這純純是耽誤他重要的教書育人事業。
嗬嗬,對於老楊這種想法, 陸斌隻會冷笑,而不會有絲毫顧忌。
終於,在正德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一切事宜安排妥當的陸斌率軍自西直門出發。
合共二千九百六十一人的隊伍。
一隊六百人整,由孟智熊所領,共分班組七十五班,每班組五至九人配置。
原火槍隊老手一百五十人,新增火槍手一百人,新添燧發式火槍一百杆,刀盾手一百五十人,長槍手一百五十人,大盾手一百五十人。
二隊五百三十一人,由錢鹿所暫領,分班組八十班,每班組五至七人配置。
原火槍隊老手一百人,新增火槍手八十一人,新添燧發誓式火槍八十一杆,刀盾手五十人,長槍手一百五十人,大盾手一百五十人。
預備隊八百三十人,由陸斌親率,分班組一百班,每班七至十人。
原火槍隊成員一百三十人,新增火槍手五十人,新增火槍一百五十餘杆,刀盾手一百人,長槍手二百人,大盾手二百人,後勤輔助人員一百人,偵查員一百人。
另有一千人為輜重隊伍,不與主隊混雜,除開由預備隊調用人手以做保護之外,無需贅述太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近三千人的隊伍中,除開偵查員擁有朱厚熜私人讚助的五十匹馬之外,多餘一匹馬都沒有。
反而是輜重隊那邊,四個蹄子著地的生物,比戰鬥部隊這邊的還多些。
出了京師之後陸斌決定的目標是河間府肅寧縣縣郊飛泉山。
根據寶衣局傳來的可靠消息,這裏盤踞了一夥三百人規模的盜匪,已曆三年之久,在山上設立山寨,營盤穩固,侵擾數縣之地,以竊掠道路,搶奪青鹽而為發家得財之本。
肅寧毗鄰滄州距順天府京城區域亦不算遠,卻獨有一夥成規模的盜匪盤桓,甚至於還成了些許氣候,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要知道,雖然錦衣衛是吃幹飯的,可誰惹得起誰惹不起他們還分的清楚。
似這等在眼前吊著的肥肉,卻不咬下一塊來求官位銀兩......這真是不同尋常的事情。
好在,陸斌這迴出本就就是衝著打秋風這個目的來的,不是不同尋常的地方,他還真沒打算去。
行軍之路,這是一件枯燥無味,而且還得處處小心的事情。
陸斌崩潰的發現,自己真就不是帶兵的那塊材料。
因為,他發覺自己可能是李廣型人才——擅長迷路。
而且是特別離譜的那種,手中一塊當前時代最標準,最完備也最挑不出毛病的地圖捏著,然後自己在出京城第二日,就徹底搞不清楚自己在哪兒了。
這是足夠叫人頭疼腦熱的事情,好在陸斌一向信奉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將這件事甩給了孟智熊。
這廝是一隊隊長,更是先頭部隊,他不認路誰認路?
不過,可惡的是,老孟這廝,當真就認得這個時代的破壁地圖啊,畜生!
這玩意,鬼畫糊的東西,他怎麽認出來的?
狗賊一板一眼還挺正規,連自己在那座山哪個地方,就近驛站方位,就近縣城集鎮確切位置他都曉得,拉下臉去請教吧,這個混球居然還一臉鄙夷的說什麽教不會之類屁話。
該死,真想封建一把,把這丫拉下去通打二十大板,還跟自己這些人玩起勾心鬥角了還!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驛站確為明朝最強悍的創舉,幾乎沒有之一。
所謂驛站,即為軍馬歇息之營寨。
古來有之,但在明朝,太祖朱元璋進行了驛站細碎化,標準化重新改良之後,驛站的功能不僅增多,而且其效用變得非常厲害。
實在無法想象,出京城五日之後居然能夠接到兩日前來自京城的信件,就算行軍速度以步行計,卻也是兩倍慢於驛站馬匹。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絕對是現階段最好的傳遞信息,快速獲取情報的最佳手段,不必懷疑,按照距離推算,直道官道之上,驛站的情報傳遞,比漕運水路要快。
而且,一艘快船隻是為了傳遞一封信,花費代價多少,浪費多少資源的話題暫且不談,但指這件事本身。
遇港不停,遇灣不歇這件事本身就有夠扯淡。
若是真這般去做,便是鬼都能夠知道,這裏麵的玩意兒絕對不簡單。
而水上之賊劫掠一隻船的難易程度可比山上之賊劫掠一匹馬簡單多了。
至於京城消息,是來源於荊州林潮生。
說起林潮生這個人。
他一向與安陸州原班人馬所交好,且又與陸斌,朱厚熜二人關係頗厚。
畢竟朱厚熜第一任老師就是被林潮生等一眾憤青讀書人給弄的信譽破產,從此退出江湖。
有了這樣一層底子,安陸州也不好不賣麵子。
而恰好他又有舉人身份,於是乎他反倒成為了那等以舉人身份做官的特例。
所以林潮生得了一任肅寧縣縣尊的位置,目前暫未就任,還在等吏部的任命書。
他通過驛站傳遞過來的是一封信。
夜裏,等布下營帳之後,陸斌開始讀起這封信來。
《弟陸斌親啟,愚兄林敬浮拜上》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多年所學,直至今日方才了悟些許真諦。
看了王陽明先生的高論,以及跟隨桂萼老師學習之後,這種感悟便更深矣。
弟之所托,肅寧縣一地之事物,愚兄近日來不懈努力,終於厘清些許,但這卻隻讓我見到更多困難。
正如弟之所言,肅寧一縣,全無半分民之田土,皆為幾家幾姓之所占據也。
盜匪之害,實為大族家養之犬爾。
民無聊生之欲,由是佛寺,道觀之興盛,全賴將生念寄托來生,祈求道君矣。
肅寧縣之民,度日維艱,此乃吾閱覽卷宗之後,得出之評斷。
我低聲下氣終於求到在刑部閱覽肅寧縣卷宗的機會,通過觀看肅寧縣往年的卷宗,通過縣誌發現,幾乎所有的縣令上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在當地尋找一名來自當地的師爺。
據說隻要這樣,就能夠高枕無憂了,因此肅寧縣的縣令是人人都想做的,很輕鬆就能夠得到所謂“百姓的讚言”很快就能夠得到升遷或者調離的機會,聽聞順天府內不少官員,就是從肅寧縣升任而來。
可這樣的官,對於真正需要貧苦的人,有什麽幫助呢?
那些師爺,我查詢了幾個記錄在案的,結果不一而同,全都是那幾家的姓氏。
不得不說,陸斌你的言語,將這些事情一一言中了,像這樣的事情,無疑是百姓最大的悲哀。
誠如桂萼老師經常提及的那樣,現如今天下間最嚴重的問題無疑是在官員,在世家大族,在各地各縣實際掌握者身上。
鄉紳,士族為了保證自己在當地的地位,勢必會搜刮民脂民膏,用以打通所謂“人脈”。
而官員收受賄賂之後就勢必會將徭役,稅賦攤派在其他黎民百姓身上。
可許多鄉紳們,本身就是減免稅賦的對象,國朝之策,秀才可領稟糧,舉人則直接減免稅賦!
這種行為若是不加以遏製,我想即便有明君聖主降世,也無法挽迴傾頹的國勢!
唉,我曾以自己舉人身份可以為家族減免稅賦為傲,可現如今想來,這根本就是一種損害生民之命的行為。
而更令我愧疚的是,我荊州林氏家族,也是這些侵占土地,搜刮民脂民膏的一份子。
前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追隨桂萼老師的誌向,是我林潮生作為儒生必須要進行的事業。
你推舉我執掌一座縣城,我本以為這是委屈了我。
可我現在不這樣認為了。
因為我才反應過來,我林潮生名留青史的誌向,正是要以肅寧為起點。
肅寧縣的事情,更多我已經無法通過記錄在冊的內容而得知,更詳實的情況需要到任之後,仔細觀察才能夠知曉。
所以匪患的事情,勞煩賢弟你一定要將功績給我。
這本是非常難以啟齒的事情,可是為了我的誌向,我就厚著臉皮找你討要了。
我要用這個功績作為自己在肅寧縣立身的本錢。
吾非凡人,凡俗之事,吾自不為也,超凡而脫俗,吾當自勉之!
即是班組配合,隊伍配合,以及不同武器之間的配合。
唐順之亦參與訓練,他對這方麵有極濃厚的興趣,並且在幾日的訓練之中給出了極為中肯的建議。
譬如他認為目前的訓練最大的缺陷在於訓練量不夠,在他看來這幫子人這幫子精力充沛的家夥,經過訓練之後,應當累得跟死狗一樣,動彈不得才是正確的訓練方式
又譬如他認為訓練項目雖然足夠新穎,足夠有效,但仍有許多可以補充與完善的地方,要不說這小子是天才呢,與陸斌不同,他在仔細觀摩了新奇的訓練項目之後,立刻就想到了數個新增的訓練方式,類似綁縛沙袋,背重物前行之類。
這些中肯的建議,陸斌不會拒絕,在看法一致的地方,他甚至會很喜歡與唐順之進行交流。
可同樣的唐順之亦有自己的缺陷之處。
也許是因為出生自讀書人家族的緣故,他帶著一份讀書人天生的傲氣以及迂腐。
對於士卒的瞧不起,幾乎擺在臉上。
他堅持認為大頭兵不應當讀書識字,就如同幾日之前他認為女子,農夫與工匠不應當讀書識字是一樣的。
那種與生俱來的高傲,簡直叫人厭惡不已。
完全想象不到,這貨以後會是那個在軍事上有超凡見解的唐順之,會是那個死於征途,死於將士懷中的唐順之。
好在,這會兒的唐順之是個少年人。
要是如嚴嵩,張璁這種老狐狸,陸斌早就原路退貨了。
但少年人與青年人不一樣,他們具備強可塑造性。
於是陸斌十分不客氣的就將唐順之丟去了少年班,也就是莫戈,銅牛,鐵虎,三傻春他們班。
少年班並不參與直接戰鬥,這是早先就說好了的事情,目前的話,隻負責後勤搬運之類其他工作。
終於,在所有準備齊全,新編千人輜重隊伍配備齊活之後,陸斌上交的出征剿匪的請托書給兵部。
這會兒管兵部的是楊一清那老小子,而他老人家不僅是個曉得看事的,還是個擅長管事情的,又與陸斌的關係不錯,很快就將陸斌的折子通過了。
不過,他老人家堅持認為,陸斌的事業重心應當放在城吏司上麵,他認為這不僅僅是善舉措,也認為這城吏司裏麵能夠出人才。
長篇大論了一堆言語,又言及學業,他竟然還要推舉自己去某著名學院去進修。
不得不說,他與楊廷和老先生不虧是出自同門,因為類似的話,楊廷和也通過他的兒子楊慎傳達過,並且,他表示自家兒媳畢竟為女流之輩,教導小女童,些許寡婦,婦孺尚可,萬不能教導十餘歲男子,否則有謬誤他人前途之風險。
唉!所以陸斌時常會歎氣,這幫自擰巴的文人啊。
負責輜重隊伍的,是一群由兵部組建的士卒隊伍。
這群士卒嘛,就不必過多贅述了,他們除了做推拉板車之類事情之外,別的事是什麽也指望不上他們,更別提戰鬥力這種稀缺玩意了。
不過,這些人嘛,倒是帶來了另外一個新隨軍職務,名號叫押糧官。
這個職務,當仁不讓便由楊慎這丫挺負責,不必說,自然是他老子的安排,內閣統一通過的建議。
嗬嗬,一個從六品翰林院修撰,當押糧官,這幫大臣還真幹得出來。
擺明了,還是對皇帝親軍這個玩意,持戒備與警惕的態度。
不過,因為跟老楊廝混的熟了,陸斌沒什麽意見,楊慎這廝除了嘴巴與脾氣不討喜,其他倒沒啥,至少不耽誤事。
對此,楊慎這丫反倒是不怎麽滿意呢!
他認為自己在城吏司還有好些可愛的學生還等著他來教導,這純純是耽誤他重要的教書育人事業。
嗬嗬,對於老楊這種想法, 陸斌隻會冷笑,而不會有絲毫顧忌。
終於,在正德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一切事宜安排妥當的陸斌率軍自西直門出發。
合共二千九百六十一人的隊伍。
一隊六百人整,由孟智熊所領,共分班組七十五班,每班組五至九人配置。
原火槍隊老手一百五十人,新增火槍手一百人,新添燧發式火槍一百杆,刀盾手一百五十人,長槍手一百五十人,大盾手一百五十人。
二隊五百三十一人,由錢鹿所暫領,分班組八十班,每班組五至七人配置。
原火槍隊老手一百人,新增火槍手八十一人,新添燧發誓式火槍八十一杆,刀盾手五十人,長槍手一百五十人,大盾手一百五十人。
預備隊八百三十人,由陸斌親率,分班組一百班,每班七至十人。
原火槍隊成員一百三十人,新增火槍手五十人,新增火槍一百五十餘杆,刀盾手一百人,長槍手二百人,大盾手二百人,後勤輔助人員一百人,偵查員一百人。
另有一千人為輜重隊伍,不與主隊混雜,除開由預備隊調用人手以做保護之外,無需贅述太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近三千人的隊伍中,除開偵查員擁有朱厚熜私人讚助的五十匹馬之外,多餘一匹馬都沒有。
反而是輜重隊那邊,四個蹄子著地的生物,比戰鬥部隊這邊的還多些。
出了京師之後陸斌決定的目標是河間府肅寧縣縣郊飛泉山。
根據寶衣局傳來的可靠消息,這裏盤踞了一夥三百人規模的盜匪,已曆三年之久,在山上設立山寨,營盤穩固,侵擾數縣之地,以竊掠道路,搶奪青鹽而為發家得財之本。
肅寧毗鄰滄州距順天府京城區域亦不算遠,卻獨有一夥成規模的盜匪盤桓,甚至於還成了些許氣候,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要知道,雖然錦衣衛是吃幹飯的,可誰惹得起誰惹不起他們還分的清楚。
似這等在眼前吊著的肥肉,卻不咬下一塊來求官位銀兩......這真是不同尋常的事情。
好在,陸斌這迴出本就就是衝著打秋風這個目的來的,不是不同尋常的地方,他還真沒打算去。
行軍之路,這是一件枯燥無味,而且還得處處小心的事情。
陸斌崩潰的發現,自己真就不是帶兵的那塊材料。
因為,他發覺自己可能是李廣型人才——擅長迷路。
而且是特別離譜的那種,手中一塊當前時代最標準,最完備也最挑不出毛病的地圖捏著,然後自己在出京城第二日,就徹底搞不清楚自己在哪兒了。
這是足夠叫人頭疼腦熱的事情,好在陸斌一向信奉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將這件事甩給了孟智熊。
這廝是一隊隊長,更是先頭部隊,他不認路誰認路?
不過,可惡的是,老孟這廝,當真就認得這個時代的破壁地圖啊,畜生!
這玩意,鬼畫糊的東西,他怎麽認出來的?
狗賊一板一眼還挺正規,連自己在那座山哪個地方,就近驛站方位,就近縣城集鎮確切位置他都曉得,拉下臉去請教吧,這個混球居然還一臉鄙夷的說什麽教不會之類屁話。
該死,真想封建一把,把這丫拉下去通打二十大板,還跟自己這些人玩起勾心鬥角了還!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驛站確為明朝最強悍的創舉,幾乎沒有之一。
所謂驛站,即為軍馬歇息之營寨。
古來有之,但在明朝,太祖朱元璋進行了驛站細碎化,標準化重新改良之後,驛站的功能不僅增多,而且其效用變得非常厲害。
實在無法想象,出京城五日之後居然能夠接到兩日前來自京城的信件,就算行軍速度以步行計,卻也是兩倍慢於驛站馬匹。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絕對是現階段最好的傳遞信息,快速獲取情報的最佳手段,不必懷疑,按照距離推算,直道官道之上,驛站的情報傳遞,比漕運水路要快。
而且,一艘快船隻是為了傳遞一封信,花費代價多少,浪費多少資源的話題暫且不談,但指這件事本身。
遇港不停,遇灣不歇這件事本身就有夠扯淡。
若是真這般去做,便是鬼都能夠知道,這裏麵的玩意兒絕對不簡單。
而水上之賊劫掠一隻船的難易程度可比山上之賊劫掠一匹馬簡單多了。
至於京城消息,是來源於荊州林潮生。
說起林潮生這個人。
他一向與安陸州原班人馬所交好,且又與陸斌,朱厚熜二人關係頗厚。
畢竟朱厚熜第一任老師就是被林潮生等一眾憤青讀書人給弄的信譽破產,從此退出江湖。
有了這樣一層底子,安陸州也不好不賣麵子。
而恰好他又有舉人身份,於是乎他反倒成為了那等以舉人身份做官的特例。
所以林潮生得了一任肅寧縣縣尊的位置,目前暫未就任,還在等吏部的任命書。
他通過驛站傳遞過來的是一封信。
夜裏,等布下營帳之後,陸斌開始讀起這封信來。
《弟陸斌親啟,愚兄林敬浮拜上》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多年所學,直至今日方才了悟些許真諦。
看了王陽明先生的高論,以及跟隨桂萼老師學習之後,這種感悟便更深矣。
弟之所托,肅寧縣一地之事物,愚兄近日來不懈努力,終於厘清些許,但這卻隻讓我見到更多困難。
正如弟之所言,肅寧一縣,全無半分民之田土,皆為幾家幾姓之所占據也。
盜匪之害,實為大族家養之犬爾。
民無聊生之欲,由是佛寺,道觀之興盛,全賴將生念寄托來生,祈求道君矣。
肅寧縣之民,度日維艱,此乃吾閱覽卷宗之後,得出之評斷。
我低聲下氣終於求到在刑部閱覽肅寧縣卷宗的機會,通過觀看肅寧縣往年的卷宗,通過縣誌發現,幾乎所有的縣令上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在當地尋找一名來自當地的師爺。
據說隻要這樣,就能夠高枕無憂了,因此肅寧縣的縣令是人人都想做的,很輕鬆就能夠得到所謂“百姓的讚言”很快就能夠得到升遷或者調離的機會,聽聞順天府內不少官員,就是從肅寧縣升任而來。
可這樣的官,對於真正需要貧苦的人,有什麽幫助呢?
那些師爺,我查詢了幾個記錄在案的,結果不一而同,全都是那幾家的姓氏。
不得不說,陸斌你的言語,將這些事情一一言中了,像這樣的事情,無疑是百姓最大的悲哀。
誠如桂萼老師經常提及的那樣,現如今天下間最嚴重的問題無疑是在官員,在世家大族,在各地各縣實際掌握者身上。
鄉紳,士族為了保證自己在當地的地位,勢必會搜刮民脂民膏,用以打通所謂“人脈”。
而官員收受賄賂之後就勢必會將徭役,稅賦攤派在其他黎民百姓身上。
可許多鄉紳們,本身就是減免稅賦的對象,國朝之策,秀才可領稟糧,舉人則直接減免稅賦!
這種行為若是不加以遏製,我想即便有明君聖主降世,也無法挽迴傾頹的國勢!
唉,我曾以自己舉人身份可以為家族減免稅賦為傲,可現如今想來,這根本就是一種損害生民之命的行為。
而更令我愧疚的是,我荊州林氏家族,也是這些侵占土地,搜刮民脂民膏的一份子。
前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追隨桂萼老師的誌向,是我林潮生作為儒生必須要進行的事業。
你推舉我執掌一座縣城,我本以為這是委屈了我。
可我現在不這樣認為了。
因為我才反應過來,我林潮生名留青史的誌向,正是要以肅寧為起點。
肅寧縣的事情,更多我已經無法通過記錄在冊的內容而得知,更詳實的情況需要到任之後,仔細觀察才能夠知曉。
所以匪患的事情,勞煩賢弟你一定要將功績給我。
這本是非常難以啟齒的事情,可是為了我的誌向,我就厚著臉皮找你討要了。
我要用這個功績作為自己在肅寧縣立身的本錢。
吾非凡人,凡俗之事,吾自不為也,超凡而脫俗,吾當自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