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討賊計劃(二十一)
楊慎眼睛珠子裏布滿了血絲。
昨日通宵達旦,著實是讓他感到了疲倦。
人到中年,一些年輕時能夠承受的事情,現在卻吃不消了。
感受著身體的酸麻之感,他有些無法理解,白發蒼蒼之老父,是如何能夠現如今這般年紀,還徹夜忙碌於桌案紙張之間的呢?
他實在有些不耐這種疲倦,坐倒在自己身旁一個躺椅之上。
可,睡覺卻也是睡不安穩的,連眼睛眯上一會兒,也做不到。
眼皮剛一搭上,腦子裏迴想的都是卷宗,肅寧縣,土地,鄉紳之類的詞匯。
這些詞匯與美好自然是半點兒邊也沾不上。
它們通常與血淋淋的殘酷相互勾連,傾軋。
而它們齒縫之間,每一滴流淌下來的鮮血,都是幹涸,枯黏,似乎失去所有鮮活的血液。
這般睡下,不必說,就一定會被惡夢所驚醒。
因此,楊慎隻能將注意力勉強集中在昨日與陸斌商量的事情上。
首先,今日要做的事情得有兩樣。
一是立人設,定招子。
他必須將求權的形象給明明白白擺在旁人麵前,給人看個自己,瞧個清楚。
二是把今日來試探的人給拖住。
最好能把肅寧縣最主要的三家目光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給陸斌創造機會。
迴想起昨日夜裏最後商量的言語。
陸斌決意要在無人關注的狀況下去查看馬朝卿之墓。
而昨夜在卷宗之中所看出的那些存疑之處以及觀看到的疑惑,他認為必須非得去看一眼才行。
楊慎忽然記起昨日,離縣中最近的三處,而後親眼所瞧才行。”
“雖然你做出了決定的事情,我無法更改,可仍舊要勸說你一句,我還是認為,你實在不必去往城外,現今所查之證已有良多,此時當行震懾之舉,一舉將縣中惡官俗吏全部抓起來,然後由朝中直接調派官員來此整頓,管控三族,延續前人之功,清除積弊,才是正辦。”
“老楊,這不是好辦法,而是害人之法矣。”
“難道讓良官治理,還能害人了不成?”
“當然,要不然馬朝卿怎麽會死呢?”
“既知原由,所言之內容
“老楊,我一定得去看一看,馬朝卿之墓才行,至於昨夜所觀,這玉泉山之匪所禍之村寨,我亦要挑選其中最遠則可規避禍端!”
“那並不妥當,隻有千日做賊,豈有千日防賊的道理?而肅寧縣三族,各族,你豈知他們各自沒有朝中之人情關係?說實話,單就我知道的,這縣丞張濂,就必有朝中通風報信之人,我等未曾來,其人便足足提前了數日做了準備,連廚房裏的牛肉,都要收起扔掉,若不是其中小民以及雜役不舍,留存下來,我甚至不能發現這種事情。”
“早做了打算,那就必然有通風報信之人,也不知是朝中何人?”
“不要計較這個,你不明白別人底細之前,計較無用,你楊慎什麽都好,唯獨有一樣不行,就是喜歡站到雲端上看事情,這不好,隔雲看人間,自然是雲裏霧裏,不能將事情做到實處,非得眼見實處,耳聽真言,再用腳丈量過,而後施為,才能夠將事情完全掌握在手中,後麵就算有什麽變化,也能熟與胸中,可輕易控製。”
楊慎再不複多言了。
因為陸斌表達出來的態度很堅決,而且,這亦正是他一貫以來做事的態度。
隻不過,楊慎心中仍是有好奇。
這小子哪兒學來的這般本事?
如此學問,如此為人處世之法,非嫡親師承,哪裏能夠得到這般教導?
這種疑惑,當然是早已有之,隻不過,此時此刻的探求之欲,卻真正盈滿於胸懷。
著實是想要讓人知道,其人師承何處。
而且......自己當真就是在落在雲端之外做事的人嗎?
為何自己之前從沒有這般覺得過?
為何自己父親教導的方式,與陸斌的方法有如此差別?
誰對乎?誰錯乎?
而陸斌所講的問題,是否就是這麽多年,自己一直為翰林院修撰,而不得寸進的原因?
哈!
一抹輕笑突然出現在了楊慎的嘴角邊。
他與陸斌相識其實也不過數月而已,可感觸著實良多。
所謂亦師亦友,或者說互為師友,大約說的就是如此了吧?
這其實是一種美妙的感覺。
能夠分明無比的感覺到自己欠缺之處,並為之改善,取長補短的同時,你亦會發覺,對方也在你的身上取長補短。
由此,你便更能清晰感覺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這可是不可多得的體會。
唯一遺憾的是,他的年紀實在是太輕,陸斌甚至連牙齒都還沒有換齊,而名叫楊慎的這副軀體,卻已經開始逐漸邁過壯年了。
“楊大人!”
略顯粗獷的聲音傳了進來,這是趙老八,跟隨著進入肅寧縣縣城的十幾人之一,很盡職盡責的一名漢子。
“何事?”
“肅寧縣縣丞,張濂迴來了,欲邀請大人中午在廳堂之處一敘。”
來了!
“可有其他人?”
“沒有,張濂說的是,昨日與縣中各族族長與兄台一會,今日便要與一眾同僚,為上官接風洗塵。”
趙老八的言語一板一眼,連一個字的缺漏都沒有。
“還有什麽話?”
“他想要現在就和楊大人見上一麵。”
楊慎臉上浮現一抹冷笑,而後收斂,並沒有先行做答,而是醞釀了一會兒。
“讓他在卷宗書房之處,與我見麵,選精壯士卒五人,把控門房,不許有旁人進出。”
“是。”
卻說張濂處。
張濂昨日亦與黃貴三人徹夜長談。
他們談論的對象自然就是楊慎這個焦灼點。
楊慎表露出來的性格,與世上所傳聞的那個他有太多出入,似乎一名高潔雅士,突然就轉變為了另外一眾他們所熟悉的模樣。
魯平,魏章不覺稀奇,認為這乃是稀鬆平常的好事情。
因為平日裏,他們也總打著施粥,行善的名號,背地裏陰謀詭計,德行有虧的事情則做了一大堆。
可名聲,卻好的不得了,再過個十幾年,等到家族史老傳承的家族了,立一個功德牌坊,也不會有人說個什麽。
所以說楊慎,楊慎當然有可能也是刷出來的名號。
邀請幾個狐朋狗友,拎出來幾首看的過眼的詩句,而後再打發下人去吹捧一番。
就按照晉時竹林七賢那個模板,又或者是陶淵明那款,去細細雕琢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名聲嘛也就成了。
浙江,江蘇,安徽那邊,這般文人一抓一大把,各個名號都叫的響亮。
原本,這種想法也在張濂的腦海之中成型過那麽一段時間。
可他看見平庸的魯平,魏章二人表露出忠實如一,半分動搖也沒有的這般相同想法。
張濂立刻就將這種想法吞入了腹中。
他深知庸人與聰明人的想法向來不會一致,所以有了庸人的典範之後,他就立刻確認,楊慎這種家學淵源深厚,且能夠被當朝首輔楊廷和擺於朝堂之上的親兒子,絕對不可能這般簡單。
因為首輔楊廷和太過超凡,所以楊慎不可能平凡。
張濂自認,自己雖是一個可以被捏扁搓圓的蛤蟆,可絕不是那種坐井觀天的蛤蟆。
天高地厚這個詞兒,他認為自己是清楚明白的。
而顯然,相同想法的,還有黃貴這個人。
好在,魯平與魏章二人以及其身後家族,對於縣中事宜,並沒有決定權。
上任以來這許多年裏,縣中大事,他皆與黃貴相商而定。
平日裏,他十分厭惡如同懶豬一樣的魏,魯二族。
此時此刻,他卻十分慶幸。
他們沒有決定事項的權力,他們不去做事,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張濂必須弄明白,楊慎帶兵出來,其目的為何。
對於這個目前滿身皆是謎團的男人,張濂不敢有半分怠慢之心。
唯一能夠確定的事實,乃是其父楊廷和安排其掌握軍隊,必然有不同尋常之用意。
至於,那個名義上,真正的將軍——陸斌。
張濂則直接選擇了忽視,這明顯就是皇帝塞進來鍍金的,你現在送這小崽子迴去可能他就會升官,但不可能擁有任何權力。
把他當作擺件就好,實在不必計較許多。
他始終認為,這次出兵其實就是楊廷和本人的意願。
(此時,連朝廷之上大部分臣子對皇帝的印象都還停留在,稚童,蓋章的木頭樁子,不肯服氣的小子這個階段,鮮少有臣子意識到,這個皇帝的絕頂聰明。)
至於,什麽目的,無人知道。
首當其衝的肅寧縣,如若想要成功渡過此關,就必然非得知道這楊慎懷裏揣著的,那來自楊廷和的真實目的不可!
整理了思緒,張濂收斂盡臉上抑製不住的思索神色。
富又將那一副謙恭有禮,諂媚而對上官的氣質拿了出來。
當然,這副麵孔亦是他最真實不虛的麵孔之一。
以前麵對馬朝卿的時候曾拿出來過,然後被斥責的體無完膚。
那是他頭一迴體會諂媚無用的感覺。
他認為那乃是一種侮辱。
楊慎眼睛珠子裏布滿了血絲。
昨日通宵達旦,著實是讓他感到了疲倦。
人到中年,一些年輕時能夠承受的事情,現在卻吃不消了。
感受著身體的酸麻之感,他有些無法理解,白發蒼蒼之老父,是如何能夠現如今這般年紀,還徹夜忙碌於桌案紙張之間的呢?
他實在有些不耐這種疲倦,坐倒在自己身旁一個躺椅之上。
可,睡覺卻也是睡不安穩的,連眼睛眯上一會兒,也做不到。
眼皮剛一搭上,腦子裏迴想的都是卷宗,肅寧縣,土地,鄉紳之類的詞匯。
這些詞匯與美好自然是半點兒邊也沾不上。
它們通常與血淋淋的殘酷相互勾連,傾軋。
而它們齒縫之間,每一滴流淌下來的鮮血,都是幹涸,枯黏,似乎失去所有鮮活的血液。
這般睡下,不必說,就一定會被惡夢所驚醒。
因此,楊慎隻能將注意力勉強集中在昨日與陸斌商量的事情上。
首先,今日要做的事情得有兩樣。
一是立人設,定招子。
他必須將求權的形象給明明白白擺在旁人麵前,給人看個自己,瞧個清楚。
二是把今日來試探的人給拖住。
最好能把肅寧縣最主要的三家目光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給陸斌創造機會。
迴想起昨日夜裏最後商量的言語。
陸斌決意要在無人關注的狀況下去查看馬朝卿之墓。
而昨夜在卷宗之中所看出的那些存疑之處以及觀看到的疑惑,他認為必須非得去看一眼才行。
楊慎忽然記起昨日,離縣中最近的三處,而後親眼所瞧才行。”
“雖然你做出了決定的事情,我無法更改,可仍舊要勸說你一句,我還是認為,你實在不必去往城外,現今所查之證已有良多,此時當行震懾之舉,一舉將縣中惡官俗吏全部抓起來,然後由朝中直接調派官員來此整頓,管控三族,延續前人之功,清除積弊,才是正辦。”
“老楊,這不是好辦法,而是害人之法矣。”
“難道讓良官治理,還能害人了不成?”
“當然,要不然馬朝卿怎麽會死呢?”
“既知原由,所言之內容
“老楊,我一定得去看一看,馬朝卿之墓才行,至於昨夜所觀,這玉泉山之匪所禍之村寨,我亦要挑選其中最遠則可規避禍端!”
“那並不妥當,隻有千日做賊,豈有千日防賊的道理?而肅寧縣三族,各族,你豈知他們各自沒有朝中之人情關係?說實話,單就我知道的,這縣丞張濂,就必有朝中通風報信之人,我等未曾來,其人便足足提前了數日做了準備,連廚房裏的牛肉,都要收起扔掉,若不是其中小民以及雜役不舍,留存下來,我甚至不能發現這種事情。”
“早做了打算,那就必然有通風報信之人,也不知是朝中何人?”
“不要計較這個,你不明白別人底細之前,計較無用,你楊慎什麽都好,唯獨有一樣不行,就是喜歡站到雲端上看事情,這不好,隔雲看人間,自然是雲裏霧裏,不能將事情做到實處,非得眼見實處,耳聽真言,再用腳丈量過,而後施為,才能夠將事情完全掌握在手中,後麵就算有什麽變化,也能熟與胸中,可輕易控製。”
楊慎再不複多言了。
因為陸斌表達出來的態度很堅決,而且,這亦正是他一貫以來做事的態度。
隻不過,楊慎心中仍是有好奇。
這小子哪兒學來的這般本事?
如此學問,如此為人處世之法,非嫡親師承,哪裏能夠得到這般教導?
這種疑惑,當然是早已有之,隻不過,此時此刻的探求之欲,卻真正盈滿於胸懷。
著實是想要讓人知道,其人師承何處。
而且......自己當真就是在落在雲端之外做事的人嗎?
為何自己之前從沒有這般覺得過?
為何自己父親教導的方式,與陸斌的方法有如此差別?
誰對乎?誰錯乎?
而陸斌所講的問題,是否就是這麽多年,自己一直為翰林院修撰,而不得寸進的原因?
哈!
一抹輕笑突然出現在了楊慎的嘴角邊。
他與陸斌相識其實也不過數月而已,可感觸著實良多。
所謂亦師亦友,或者說互為師友,大約說的就是如此了吧?
這其實是一種美妙的感覺。
能夠分明無比的感覺到自己欠缺之處,並為之改善,取長補短的同時,你亦會發覺,對方也在你的身上取長補短。
由此,你便更能清晰感覺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這可是不可多得的體會。
唯一遺憾的是,他的年紀實在是太輕,陸斌甚至連牙齒都還沒有換齊,而名叫楊慎的這副軀體,卻已經開始逐漸邁過壯年了。
“楊大人!”
略顯粗獷的聲音傳了進來,這是趙老八,跟隨著進入肅寧縣縣城的十幾人之一,很盡職盡責的一名漢子。
“何事?”
“肅寧縣縣丞,張濂迴來了,欲邀請大人中午在廳堂之處一敘。”
來了!
“可有其他人?”
“沒有,張濂說的是,昨日與縣中各族族長與兄台一會,今日便要與一眾同僚,為上官接風洗塵。”
趙老八的言語一板一眼,連一個字的缺漏都沒有。
“還有什麽話?”
“他想要現在就和楊大人見上一麵。”
楊慎臉上浮現一抹冷笑,而後收斂,並沒有先行做答,而是醞釀了一會兒。
“讓他在卷宗書房之處,與我見麵,選精壯士卒五人,把控門房,不許有旁人進出。”
“是。”
卻說張濂處。
張濂昨日亦與黃貴三人徹夜長談。
他們談論的對象自然就是楊慎這個焦灼點。
楊慎表露出來的性格,與世上所傳聞的那個他有太多出入,似乎一名高潔雅士,突然就轉變為了另外一眾他們所熟悉的模樣。
魯平,魏章不覺稀奇,認為這乃是稀鬆平常的好事情。
因為平日裏,他們也總打著施粥,行善的名號,背地裏陰謀詭計,德行有虧的事情則做了一大堆。
可名聲,卻好的不得了,再過個十幾年,等到家族史老傳承的家族了,立一個功德牌坊,也不會有人說個什麽。
所以說楊慎,楊慎當然有可能也是刷出來的名號。
邀請幾個狐朋狗友,拎出來幾首看的過眼的詩句,而後再打發下人去吹捧一番。
就按照晉時竹林七賢那個模板,又或者是陶淵明那款,去細細雕琢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名聲嘛也就成了。
浙江,江蘇,安徽那邊,這般文人一抓一大把,各個名號都叫的響亮。
原本,這種想法也在張濂的腦海之中成型過那麽一段時間。
可他看見平庸的魯平,魏章二人表露出忠實如一,半分動搖也沒有的這般相同想法。
張濂立刻就將這種想法吞入了腹中。
他深知庸人與聰明人的想法向來不會一致,所以有了庸人的典範之後,他就立刻確認,楊慎這種家學淵源深厚,且能夠被當朝首輔楊廷和擺於朝堂之上的親兒子,絕對不可能這般簡單。
因為首輔楊廷和太過超凡,所以楊慎不可能平凡。
張濂自認,自己雖是一個可以被捏扁搓圓的蛤蟆,可絕不是那種坐井觀天的蛤蟆。
天高地厚這個詞兒,他認為自己是清楚明白的。
而顯然,相同想法的,還有黃貴這個人。
好在,魯平與魏章二人以及其身後家族,對於縣中事宜,並沒有決定權。
上任以來這許多年裏,縣中大事,他皆與黃貴相商而定。
平日裏,他十分厭惡如同懶豬一樣的魏,魯二族。
此時此刻,他卻十分慶幸。
他們沒有決定事項的權力,他們不去做事,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張濂必須弄明白,楊慎帶兵出來,其目的為何。
對於這個目前滿身皆是謎團的男人,張濂不敢有半分怠慢之心。
唯一能夠確定的事實,乃是其父楊廷和安排其掌握軍隊,必然有不同尋常之用意。
至於,那個名義上,真正的將軍——陸斌。
張濂則直接選擇了忽視,這明顯就是皇帝塞進來鍍金的,你現在送這小崽子迴去可能他就會升官,但不可能擁有任何權力。
把他當作擺件就好,實在不必計較許多。
他始終認為,這次出兵其實就是楊廷和本人的意願。
(此時,連朝廷之上大部分臣子對皇帝的印象都還停留在,稚童,蓋章的木頭樁子,不肯服氣的小子這個階段,鮮少有臣子意識到,這個皇帝的絕頂聰明。)
至於,什麽目的,無人知道。
首當其衝的肅寧縣,如若想要成功渡過此關,就必然非得知道這楊慎懷裏揣著的,那來自楊廷和的真實目的不可!
整理了思緒,張濂收斂盡臉上抑製不住的思索神色。
富又將那一副謙恭有禮,諂媚而對上官的氣質拿了出來。
當然,這副麵孔亦是他最真實不虛的麵孔之一。
以前麵對馬朝卿的時候曾拿出來過,然後被斥責的體無完膚。
那是他頭一迴體會諂媚無用的感覺。
他認為那乃是一種侮辱。